❶ 春天有哪些景物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作者簡介
杜甫 朝代: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
寫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原文賞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鳴,這就有聲音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有一個行為、一個行動。一橫一縱,「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那麼接下來杜甫又講到「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隻。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麼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
那麼這么一首詩,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後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後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後面兩句對仗,那麼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開篇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即草堂前有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正沖向蔚藍的天空。單從寫景句來看,這兩句詩顯然描繪出了一派明媚秀麗且充滿生機活力的春色。「翠柳」,即剛抽嫩芽的柳枝,它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的象徵。而「黃鸝」鳥不僅使靜景生動活潑了起來,還具有報春鳥的意味在其中。
至於「白鷺」、「青天」,它相較於「黃鸝」、「翠柳」的近和下來說,則是拓展了畫面的寬度,使其變得遠而上。同時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黃鸝」和「白鷺」雖然都是動物,但是前者旨在表現春天的生機活力,後者卻是為了突出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這是杜甫所嚮往卻不可得的,亦包含了一種向上的奮發精神,這也是杜甫面對人生困境的態度。
另外,這兩句詩還是一組極其工整的對仗句,並且還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可想而知這樣的圖景是多麼的絢麗多彩啊。所以別看杜甫這兩句詩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體現了詩人高超的技藝,或許這就是它成為千古名句被世人廣泛傳誦的原因。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即坐在草堂的窗前,可以看到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這里的「西嶺」,也就是今天成都市大邑縣境內的西嶺雪山。從地理位置看,杜甫是看不到它的,所以這里的雪,應該是屋外初春時節尚未融化的冬雪。這樣一來,以「千秋雪」代替屋外的殘雪,便讓整首詩的畫面更為開闊了,意境也更為廣遠了。
最後一句「門泊東吳萬里船」,採用的手法與第三句一樣,都是通過聯想使詩更有意蘊。它的字面意思是說,門前停泊著來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雖然從畫面上看,它不過就是一艘船而已,但是它實際上卻是杜甫輾轉漂泊到成都的真實寫照。除此之外,三國時期的孫權自古就被不少人譽為明主,杜甫這里借東吳代指孫權,表達的便是對當朝皇帝的希望。
❷ 春天的景物有哪些
我們所在的各式各樣的場所里,只要地方稍微大一點,就會有草坪,或者一小片綠地,這里總會有那麼一兩朵小野花,美麗至極。
❸ 能代表春天的景物有哪些
解凍的小溪、青青的小草、五顏六色的花朵、從南方飛回的大雁、樹木的嫩芽。 春天又稱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季節,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在北半球為公歷3——5月份,而在南半球則從9——11月
❹ 哪些景物代表春天來了
1、萬物發芽
進入春天之後,由於溫度的升高,濕度的提升,大部分種子在適宜的條件下,開始萌發,突破種皮,鑽出土壤,發育成莖和葉,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發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柳樹發芽、綠草茵茵等都是進入春天的標志。
2、鳥語花香
進入春天,溫度回升,白晝變長,燕子、喜鵲等候鳥陸續回歸北方,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水仙、迎春花、報春花、紫玉蘭、鳶尾、馬蹄蓮季海棠、虞美人、牽牛、桃花等陸續開放。
3、農作物播種的場景
立春過後,春耕即將開始,在中國一些地區一直傳承著試犁的習俗。桂北地區的開春試犁,城鎮活動比鄉村開展得還要熱烈和隆重。
在瑤山,各家的主事人要扛鋤頭到田地里挖幾鋤,或到秧田和菜園里掏幾鋤,表示春耕動土外,還要上山砍幾根竹子插在田裡,表示插田,下地里埋上幾顆種子,表示播種豐收。
在山西的渾源、朔縣、山陰等縣及河北、內蒙古部分地區。民間流行有擊鼓迎春的習俗。
春耕前,民眾手持羊皮圓扇形手鼓,且敲且唱,祈求消災免病,秋後豐收。
(4)春天代表景物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除了以上景物,氣溫、雨水等地理條件的變化也是春天的象徵。
進入春天之後,氣溫在全國范圍內逐漸回升。3月下旬平均氣溫華南北部多為13℃至15℃,華南南部多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區已經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等河谷地區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至20℃左右。
進入春天,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雨水節氣的含義是降雨開始,雨水之後氣溫一般可升至0 ℃以上。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確已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
華南繼冬干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華南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進入驚蟄時期,雨水逐漸增多,春雷乍動。到了驚蟄,我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氣溫逐漸回升,也能促進萬物的灌溉。
❺ 代表春天的景物有哪些
代表景物如春草、春風、楊柳、新燕、春雨、紙鳶、桃花、梨花、春雷、山花、海棠花、蝴蝶、蜜蜂、燕子、黃鸝、杜鵑、柳絮、黃梅、落花、蛙聲等等。
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春,代表著溫暖、生長。春季,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萌牙生長。
從節氣意義上講,我國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4月被定為春季。
氣候
在春季,地球的北半球開始傾向太陽,受到越來越多的太陽光直射,因而氣溫開始升高。春季植物開始發芽生長,許多鮮花開放。冬眠的動物蘇醒,許多以卵過冬的動物孵化,鳥類開始遷徙,離開越冬地向繁殖地進發。
中國將春季稱為「萬物復甦」的季節。由於熱空氣開始北移,而冷空氣還往往依然徘徊,此外土地、水域與空氣溫度上升的速度不同。春季,在我國南方許多地方是多雨的季節,而在我國北方多數會少雨乾旱。在歐洲時常有很強的風暴,在北美洲往往出現龍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