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那種植物可以洗衣服,而且效果很好拜託各位大神
一說到皂角,老人們都知道是用來洗衣服的。其實,這種類似於「肥皂」的東西還是種美食。近兩年,用皂仁做菜就在廚師間悄然流行。 皂仁是皂角的果仁,貌似豆角,每個皂角里邊有40多個皂仁,為皂角之精華。皂仁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潤腸,治便秘。《本草綱目》記載,皂仁能「和血潤腸,明目益精」。現代研究證實:皂角仁營養成分豐富,營養素種類較多,屬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能調和人體臟腑功能,具有養心通脈,清肝明目,健脾滋腎,祛痰開竅,潤腸通便,潤膚養顏,提神補氣等功效。老少皆宜,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㈡ 佛教說的吉祥草究竟是哪種麻煩給個圖片
吉祥草又名觀音草,是百合科吉祥草屬多年生長綠草本植物。葉片叢生,寬線形,中脈下凹,尾端漸尖;莖呈匍匐根狀,節端生根;花期9至10月,花淡紫色,直立,頂生穗狀花序;果鮮紅色,球形。它原產我國西南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較耐寒耐陰,對土壤的要求不高,適應性強。吉祥草入葯具有潤肺止咳,祛風等作用,在印度吉祥草自古被看成是神聖的草,是宗教儀式中不可缺少之物
㈢ 衣服上弄上了草汁,怎麼洗掉
有以下幾種方法:
1、以准備100克食鹽與1000克的水混合,浸泡沾有草漬的衣物10分鍾,再用水清洗即可去除草漬。
2、將酒精稀釋後,倒在塑料容器里,再將衣服浸泡其中,用蓋子將容器蓋起來,靜置一晚。密封的塑料容器可避免酒精揮發掉,從而保證去漬效果。隔天讓衣物自然風干後再清洗。
3、將衣物浸泡在加酶的預洗劑中30分鍾。將衣物放進洗衣機里,使用溫水並加入加酶洗衣液洗滌。
4、用白色牙膏或是白醋塗在污漬處,並暫留一段時間。用布擦掉、吸干牙膏或醋。將衣物用水洗凈。必要時可重復上述步驟。
5、用含少量氨水的熱肥皂水或肥皂酒精溶液洗刷,再用清水漂凈;
6、用5%酒石酸溶液揩拭,再用水洗凈。
(3)洗衣服草圖片擴展閱讀:
針對淺色衣服上的草汁漬,可嘗試以下清洗方式減輕污漬情況:
1、直接在污漬處塗上手洗專用洗衣液;
2、放置一段時間或輕輕搓洗,再按照一般方式用洗衣液洗滌;
3、經上述方法洗滌後,如果污漬仍未去除,可採用以下方法進行去除:
(1、用此方法去污前,請先在衣服隱蔽處適用,以了解去污方法對衣物顏色的影響情況;
(2、往盆中倒少量水(約0.5升),用彩色衣物色漬凈瓶蓋量取彩色衣物色漬凈、衣領凈各1.5瓶蓋(各60克)加入水中,攪勻。放入衣服浸泡過夜,漂洗干凈。
*水量宜使衣服剛濕透,彩色衣物色漬凈和衣領凈用量根據水量相應增減。若浸泡過夜後仍有色漬未去除,可繼續延長浸泡時間。
注意事項:彩色衣物色漬凈不適用於易褪色衣物、乾洗衣物,避免接觸衣服上的金屬紐扣、拉鏈、金屬飾物等。
㈣ 這是什麼,古時候聽說可以拿來洗頭發,洗衣服
這是羊蹄甲,不是皂角,羊蹄甲是喬木或直立灌木,高7-10米;樹皮厚,近光滑,灰色至暗褐色;葉硬紙質,近圓形,先端分裂達葉長的1/3-1/2,裂片先端圓鈍或近急尖,兩面無毛或下面薄被微柔毛。總狀花序側生或頂生,少花,長6-12厘米;花蕾多少紡錘形,具4-5棱或狹翅,頂鈍;花瓣桃紅色,倒披針形,長4-5厘米,具脈紋和長的瓣柄。莢果帶狀,扁平,略呈彎鐮狀,成熟時開裂;種子近圓形,扁平,種皮深褐色。花期9-11月;果期2-3月。
世界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於庭園供觀賞及作行道樹、樹皮、花和根供葯用,為燙傷及膿瘡的洗滌劑、嫩葉汁液或粉末可治咳嗽,但根皮劇毒,忌服。
㈤ 如何洗掉衣服上的草漬
去除衣服上草漬的方法比較多,具體方法如下:
1、需要准備一百克食鹽,另外還需要准備1000克清水。把水倒入容器中,用手攪勻,將沾有草漬的衣服放入盆中,在鹽水中泡10分鍾。將棉衣服入在水中清洗。
(5)洗衣服草圖片擴展閱讀:
巧防衣服褪色
1、用直接染料染制的條格布或標准布,一般顏色的附著力比較差,洗滌時最好在水裡加少許食鹽,先把衣服在溶液里浸泡10--15分鍾後再洗,可以防止或減少褪色。
2、用硫化燃料染制的藍布,一般顏色的附著力比較強,但耐磨性比較差。因此,最好先在洗滌劑里浸泡15分鍾,用手輕輕搓洗,再用清水漂洗。不要用搓板搓,免得布絲發白。
3、用氧化燃料染制的青布,一般染色比較牢固,有光澤,但遇到煤氣等還原氣體容易泛綠。所以,不要把洗好的青布衣服放在爐旁烘烤。
4、用士林燃料染制的各種色布,染色的堅牢度雖然比較好,但顏色一般附著在棉紗表面。所以,穿用這類色布要防止摩擦,避免棉紗的白色露出來,造成嚴重的褪色、泛白現象。
參考資料:網路-掉色
㈥ 百枯草洗衣服
哪有用這個洗衣服的?
㈦ 農村裡用來洗衣服的淡黃色成方塊兒狀的東西是什麼
問一問你家老人當然是肥皂. 據史料記載,最早的肥皂配方起源於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指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人們便將1份油和5份鹼性植物灰混合製成清潔劑,在歐洲關於肥皂起源的傳說很多,一說古羅馬的高盧人,每遇節日便將羊油和山毛櫸樹灰溶液攪成稠狀,塗在頭發上,梳成各種發型。一次,節日突遇大雨,發型淋壞了,人們卻意外發現頭發變干凈了。又傳說,羅馬人在祭神時,燒烤的牛羊油滴落在草木灰里,形成了 「油脂球」。婦女們洗衣時發現,沾了 「油脂球」的衣服更易洗干凈。這都說明了人們用動物脂肪與草木灰(鹼)皂已用千年歷史。 考古學家在義大利的龐貝古城遺址中發現了制肥皂的作坊。說明羅馬人早在公元2世紀已經開始了原始的肥皂生產。中國人也很早就知道利用草木灰和天然鹼洗滌衣服,人們還把豬胰腺、豬油與天然戌混合,製成塊,稱 「胰子」。 早期的肥皂是奢侈品,直至1791年法國化學家盧布蘭用電解食鹽方法廉價製取火鹼成功,從此結束了從草木灰中製取鹼的古老方法。1823年,德國化學家契弗爾發現脂肪酸的結構和特性,肥皂即是脂肪酸的一種。19世紀末,制皂工業由手工作坊最終轉化為工業化生產? 肥皂之所以能去污,是因為它有特殊的分子結構,分子的一端有親水性,另一端則有親油脂性,在水與油污的界面上,肥皂使油脂乳化,讓油脂溶於肥皂水中;在水與空氣的界面上,肥皂圍住空氣的分子形成肥皂泡沫。原先不溶於水的污垢,因肥皂的作用,無法再依附在衣物表面,而溶於肥皂泡沫中,最後被整個清洗掉。 18世紀法國人利用鹽及石炭製作「人工蘇打」,取代傳統自灰燼中取出的鹼汁。到了19世紀,德國人發明以電氣分解食鹽水來製作氫氧化鈉;自此之後,苛性鈉的普及,得以讓肥皂從原本只有王宮貴族買得起的商品,搖身一變,變成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在此之前,肥皂的製造,靠的是有經驗的工匠。利用油脂與鹼汁的比例來調制,由於沒有資料可參閱、經常因為無法凝固而重新再試。 值得一提的是,在拓荒時期的美國,移民的人會在初春天氣暖和的時候,選擇一天,召集全村的人來做肥皂。 肥皂的材料來源,是從橡樹、山毛櫸等木材中提煉澀汁,做為鹼汁的來源,如果不夠,就從暖爐的灰燼中添加。有了鹼汁,再從動物脂肪或是料理用的植物油取得油脂,但一旦油水分離,就得再重頭來過,到了19世紀,才有企業投資肥皂的生產。 編輯本段肥皂命名 因為古人在黃河流域使用皂莢來洗衣服,後來到長江流域就沒有皂莢樹了,於是他們又發現有另一種樹,其果實跟皂莢的性能一樣,可以洗衣服,但是,比皂莢更為肥厚豐腴,所以,給她取名叫肥皂子,也叫肥皂果. 後來發明了人造的去污劑的時候,依然使用了"肥皂"這個詞. 所以,雖然沒有瘦皂,可是有不肥的皂,就是"皂莢". 肥皂(粵稱番鹼)是一種用作個人清潔用品的界面活性劑,通常以固體塊狀的形式存在。 編輯本段肥皂歷史 古代不管是東西方,最早的洗滌成分不外乎都是碳酸鈉和碳酸鉀。前者為天然湖礦產品,後者就是草木灰的主要洗滌成分。 肥皂的發明據傳是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傳說在西元前7世紀古埃及的一個皇宮里,一個腓尼基廚師不小心把一罐食用油打翻在地下,他非常害怕,趕快趁別人沒有發現時用灶爐里的草木灰撒在上面,然後再把這些混合浸透了油脂的草木灰用手捧出去扔掉了。 望著自己滿手的油膩,他想:這么臟的手,不知道要洗到什麼時候才能洗干凈啊!他一邊猶豫著一邊把手放到了水中。奇跡出現了:他只是輕輕地搓了幾下,那滿手的油膩就很容易地洗掉了!甚至連原來一直難以洗掉的老污垢也隨之被洗掉了。這個廚師很奇怪,就讓其他的廚師也來用這種灰油試一試,結果大家的手都洗得比原來更加干凈。於是,廚房裡的傭人們就經常用油脂拌草木灰來洗手。後來法老王也知道了這個秘密,就讓廚師做些拌了油的草木灰供他洗手用。 當然,傳說畢竟只是傳說,未必完全當真。不過埃亞歷山大城附近的埃及湖中,盛產天然碳酸鈉,因此古埃及洗滌技術相對發達,發明肥皂也就不足為怪了。 肥皂是脂肪酸金屬鹽的總稱,日用肥皂中的脂肪酸碳數一般為10-18,金屬主要是鈉或鉀等鹼金屬,也有用氨及某些有機鹼如乙醇胺、三乙醇胺等製成特殊用途肥皂的。肥皂包括洗衣皂、香皂、金屬皂、液體皂,還有相關產品脂肪酸、硬化油、甘油等。 肥皂中除含高級脂肪酸鹽外,還含有松香、水玻璃、香料、染料等填充劑。從結構上看,在高級脂肪酸鈉的分子中含有非極性的憎水部分(烴基)和極性的親水部分(羧基)。憎水基具有親油的性能。在洗滌時,污垢中的油脂被攪動、分散成細小的油滴,與肥皂接觸後,高級脂肪酸鈉分子的憎水基(烴基)就插入油滴內,靠范德華力與油脂分子結合在一起。而易溶於水的親水基(羧基)部分伸在油滴外面,插入水中。 這樣油滴就被肥皂分子包圍起來,分散並懸浮於水中形成乳濁液,再經摩擦振動,就隨水漂洗而去,這就是肥皂去污原理。但普通肥皂不宜在硬水或酸性水中使用。在硬水中因生成
㈧ 請問,野外生存中,哪些植物或者土之類的東西可以用來洗衣服、洗澡
草木灰。
像皂莢等植物的莢果是可以用來代替去污劑的,但是不能保證隨時隨地可以找到。最簡單易行的方法是用草木灰來代替。
方法是:取一些草木灰,放進清水中,適當攪拌,靜置一段時間後(至少15分鍾),取上清液,即可用作去污液,可以洗衣服也可以洗手,洗頭發。
原理:草木灰水呈鹼性,可去除油脂。
在沒有洗衣粉等人工合成的去污劑之前,人們用的最多的就是皂莢水和草木灰水。
㈨ 請問這種能用來洗衣服的果實是什麼
無患子(學名:Sapins),本草綱目稱為木患子,四川稱油患子,海南島稱苦患樹,台灣又名黃目子,亦被稱為油羅樹、洗手果、肥皂果樹。無患子與荔枝跟龍眼同屬無患子科,其他地方名:搓目子、假龍眼、鬼見愁等等。相傳以無患樹的木材製成的木棒可以驅魔殺鬼,因此名為無患。而拉丁學名Sapins是soap indicus的縮寫,意思是「印度的肥皂」,因為它那厚肉質狀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會產生泡沫,可用於清洗,是古代的主要清潔劑之一。約有13種,分布於亞洲、美洲和大洋洲。中國產於長江流域以南。
中文學名: 無患子
別稱: 黃金樹,洗手果,苦患樹,木患子,油患子,肥珠子
二名法: Sapins mukurossi Gaertn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無患子目
科: 無患子科
屬: 無患子屬
分布區域: 原產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以及中南半島各地、印度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