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秋和國慶節的手抄報:圖簡單一點的
鴉片戰爭,屈辱的開始
南京條約
火燒圓明園
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
二十一條
巴黎和會不公正待遇
無數的割地賠款
回答者: 羽毛和翅膀 - 十六級 2008-8-27 18:06
南京條約1842年8月英國
主要內容
1.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款2100萬銀元
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4.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
影響
1.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
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3.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國人民從此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5.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1844年英國
主要內容
從中攫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權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1844年美國和法國
主要內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權益
天津條約1858年夏俄美英法
主要內容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2.增開沿海沿江是10處商口岸
3.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4.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
5.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經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常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1860年俄國
主要內容
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2.增開天津為商埠
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4.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天津條與北京條約的共同影響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條約1860年俄國
至19世紀80年代,侵佔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馬關條約1895年4月日本
主要內容
1.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2.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
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以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
1.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再一步遭受受嚴重損失
2.此後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強進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開辟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
5.允許日本在華投資辦廠,拓展了其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6.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條約1901年9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
1.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
2.賠償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做抵押,中國的稅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國控制
3.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屆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地駐兵保護
4.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5.懲辦義和團運動中曾與列強「作對」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和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
6.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響
這樣的使館界成為列強在中國都城的佔領地
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鎮壓人民的工具
列強可通過外交途徑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國政府或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不平等的條約。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民四條約(二十一條)(民國4年(1915年)5月25日,中國與日本,簽約地點:北京)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1906年(光緒32年)4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
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1905年(光緒31年)12月22日,簽約地點:北京)
辛丑條約(1901年(光緒27年)9月7日,簽約地點:北京)
廣州灣租界條約(時間:1899年(光緒25年)11月16日;簽約地點:廣州灣;中國與法國)
訂租威海衛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7月1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
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間:1898年(光緒24年)6月9日;簽約地點:北京;中國與英國)[FS:PAGE]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德膠澳租界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6日,北京;中國與德國)
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6年(光緒22年)7月21日,簽訂於北京)
中俄密約(1896年(光緒22年)6月3日,莫斯科)
馬關條約(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馬關,與日本)
中英會議藏印條款(1890年(光緒16年)3月17日,印度加爾各答;補充修訂:1893年12月5日,大吉嶺)
中英煙台條約(1876年(光緒2年)煙台;中國與英國)
中日北京專條(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爾巴哈台)
中德通商條約(1861年(咸豐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條約
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條約(1860年(咸豐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咸豐8年)5月28日,璦琿)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豐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黃埔條約(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與法國,黃埔)
望廈條約(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與美國,望廈)
虎門條約(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與英國,虎門)
南京條約(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與英國,南京)
1917年,德國和奧匈帝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而被廢除不平等條約。1917年蘇聯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事後未完全兌現,亦無退還條約中獲得的領土)。1943年,美國和英國自願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義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成為中國的敵對國失去他們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國放棄其在中國的特權。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後,不承認以前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
⑵ 幼兒國慶畫畫圖片 簡單的
網路圖片里很多啊,或者你自己拼接一下,有國旗,有兒童就OK了!
⑶ 關於國慶節的簡單繪畫圖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9%FA%C7%EC%BD%DA%BB%E6%BB%AD%CD%BC%C6%AC
⑷ 20分,幼兒園小朋友和家長一起畫一幅慶中秋國慶的畫,簡單一點
告訴小朋友,要過中秋了,畫月亮和他最喜歡的人,讓他自己畫,家長做打手。
⑸ 迎中秋慶國慶手抄報最好看又簡單圖片。
以下是迎中秋慶國慶的手抄報圖片:
1、
⑹ 迎中秋慶國慶手抄報最好看的又簡單圖片
以下是迎中秋慶國慶的手抄報圖片:
1、
⑺ 誰有國慶節手抄報簡單點兒,我還是小學生
.國慶見聞
國慶節那一天,市政府廣場披上了節日盛裝。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休閑、渡假,整個廣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一個20多米高的旗桿矗立在廣場的正中央,一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旗桿下面有六百四十盆鮮花將旗桿緊緊圍在當中。廣場的北面是火炬大廈,大廈前面的天空中,飄著6個掛著條幅的大氣球,條幅上寫著慶祝節日的標語。廣場西邊的市政府辦公大樓的樓頂正中央也飄揚著一面五星紅旗,國旗下懸掛著金色的國徽,樓頂前邊有25面刀形彩旗,使大樓變得既莊重又充滿了節日氣氛。東邊是遼寧大劇院、博物館和電信大樓,雖然從這些建築物上見不到更多的彩旗和標語,但它們的白、青、綠的色調顯得比往日更加潔凈。廣場的南邊布置成一個立體大花壇。它由三部分組成:中心花壇呈圓形,其外部直徑達24米,花壇中心為直徑15米的圓形音樂噴泉,可隨音樂節奏的變化噴出8種水形,中心水柱高度可達15米;中心花壇東側是一座長10米,寬4米高3米的「慶祝建國55周年」立體組字花壇,它與中心花壇交相呼應;中心花壇南北兩側,各擺一座直徑為2米,高為1.8米由鮮花組成的大型花籃。
很多青少年學生爭先恐後地照相,一個男中學生敞著懷,手插在腰上,昂著頭,挺著胸神氣十足;一個小學生穿著校服,手裡拿著紅色的氣球抿著嘴笑;還有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和小女孩,他們都穿著白地紅色條紋上衣,藍色牛仔褲,都拿著彈球和玻璃球,並肩站在一起,兩個圓圓的小臉上,露著燦爛的笑容,他們也許是一對龍鳳胎吧!
兩位青年夫婦推著輪椅,輪椅上坐著滿頭銀發的老奶奶。老人家兩眼炯炯有神,雖然沒有聽到她說什麼話,但她那微微的笑臉足以表達了她那愉快的節日心情。
這真是美麗而又熱鬧的國慶節!
國慶見聞
欣逢國慶,便邀上三五好友同赴上海書城。
書城早已是人山人海。尋覓好久,才找到一本《哈里•波特》。「蠻精緻的。」一人說。我可是半點興趣也無:也就只是個小巫師而已,咱中國古書堆里的「巫師」可多得很,法力也強多了。又有人去買《我為歌狂》,只見那裡已排起長隊。不經意一瞥,又看見什麼「我為畫狂」之類的狂書。金庸筆下有個楊過,是為愛而狂,想不到當今世人勝古人多矣,不論甚麼東西,皆可瘋狂一番,於是中國又現狂人。逛了一圈,前些時候非常流行的《乳酪》已經不見蹤影,不知被哪些勤勞可愛的「老鼠」搶購空了,可我卻聞到了那陣陣余香--現在的人們總是這樣:有看不完的書,讀不完的報,學不完的知識,充不完的電。這大概也是順乎時代之潮流吧。
又來到古籍書櫃。見到好多戴深度眼鏡,一本正經的老先生搖頭晃腦,深思熟慮倒不足為奇。可笑的是竟也有好多戴卡通帽,嘻嘻哈哈的低齡兒童東翻一本,西翻一本的扎在古書堆里,確實令我大吃一驚。雖說古代小兒多能誦詩吟詞,近代又有個還珠樓主五歲寫出萬言《一字論》,但這碧眼小兒……我定睛一看,他隨手抽出一本《西遊記》,只看封面,欣喜若狂,大呼:「我要買!」他家長皺眉道:「不是買過了嗎?」可那孩子又變本加厲:「我還要再買一套四大名著!」殊不知,書中的孫行者哪如電視中的孫猴兒這般好玩?何況你認得「西遊記」那三個字已是不容易的了,更別說「紅樓水滸」了。只可惜他知道四大名著是四部書,可不只是這《西遊記》,便報起它們走向收銀台。他這一飽,也不知抱出多少「有三十六年不得見」者。
我隱隱覺得有一陣漢臭味撲面襲來,趕緊走出去。恰巧聽見有人大笑道:「什麼?你不知道淳化閣帖!?那可是中華瑰寶!就幾個大字,也要買上幾百萬元呢!你這都不知道!」
是阿! 這帖子是國之重寶,可又有多少人親眼看過?難道只知道這個名字,就可以跟上時代之發展?!有多少人自以為只知道一點皮毛,就可以學冠古今?更可笑的是,每當有一種新的事物出現時,我們偶爾或許會被它吸引。但當它已經成為陳詞濫調,明日黃花時,我們的熱情依舊不減,不是因為它本身的價值,而是它曾經轟動一時,甚至有些人根本不去管它的內容與實質,但求以買過而看過而領悟過而能跟上時代發展。我但願這些濫調不再吹出,縱使吹出的是仙樂,也要有人真正領悟--一樣事物之所以存在,只因它能令人陶醉。
國慶放假本是好的,可是我們有看不完的書,讀不完的報,學不完的知識,充不完的電--這當然僅指上述之類而言--那麼,這不就是一種迂腐的表現嗎?中國人何必再酸上幾千年呢?
國慶見聞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一首多麼雄偉而又親切的歌曲再次在我的耳邊回響起來,似乎使我感到無比興奮、無比驕傲。
今天是祖國母親58歲的華誕,在此,我先向這位無私奉獻的母親道一聲:「您辛苦了」!
金秋十月的今天,我們莆田城也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來喜迎祖國生日的到來。
清晨,當太陽冉冉升起的那一剎那,市人大前的廣場上,彩旗飛揚,熱氣球在微風中跳著歡快的舞蹈:時而,前後晃動;時而,左右擺動……廣場上聚集了2000多人,在那兒等待那庄嚴的時刻。伴隨著「歌唱祖國」那優美動人的旋律,解放軍雙手拿著那鮮紅的五星紅旗,邁著那矯健的步伐向旗桿走出。在庄嚴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那庄嚴的時刻,便使我回想起曾經所學過的課文(開國大典)時毛主席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以及當時的熱鬧時的情景。
國慶的到來,打破了莆田城往日的寧靜。市區的中間有一條筆直寬敞而又潔凈的街道,從東通西,與橫貫東西的街——步行街連接成一條直線,成一個「一」字形。街道和公路兩旁聳立的樓房——商場、服裝店、水果店……商店門口裝著霓虹燈:赤、橙、黃、綠、青、藍、紫……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街上和公路上的汽車在賓士,像長江里的浪花一樣。步行街上,人山人海,各色各樣的人們來來往往、川流不息……
莆田的圖書城也不例外,在那兒有許多少年兒童在家長的帶領下靜靜的端坐在地毯上,聚精會神的觀看著圖書。那場面,倘若那時的我有照相機的話,一定會將這動人的場面照下來。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是21世紀祖國初升的太陽,祖國大地上一顆耀眼的星辰,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驕傲,為了祖國的明天會更好,我們更應該努力奮斗,將來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⑻ 幼兒小班中秋(或國慶)做點什麼作品註:簡單 吸引人 如: 手工作品粘貼畫
畫月餅!在一個圓形的硬紙上畫亦或是黏貼自己喜歡的吃的!玩的做獨一無二的個性月餅!
⑼ 迎國慶簡單又漂亮的畫怎麼畫
可以想像一下舉國歡慶的場面,然後把這個場面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