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時候的「鳳冠霞帔」,真的有電視上那麼美嗎
古時候的鳳冠霞帔確實就像是電視上表現出來的那樣美麗,因為在古代的時候,只有身份地位比較高的人才能夠佩戴這種非常漂亮的裝飾品,我們在一些明朝和清朝的畫像當中,能夠看到很多後宮的女子頭上才會帶這種東西,而且身上還會披著非常好看的帔子,在古代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封建思想非常的陳舊,而且等級非常的嚴明,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像這種非常漂亮的裝飾品和老百姓沒有多大的關系,鳳冠霞帔製作非常的復雜,而且要花費很多的錢財。
我覺得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的手藝還是非常高超的,肯定是能夠制出像電視上我們看到的鳳冠霞帔那麼美麗,畢竟古時候人們的智慧也是無窮大的。
2. 古代人新娘的衣服叫什麼
叫鳳冠霞帔。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但是並不是只有婚禮的時候才穿鳳冠。
鳳冠形成於漢代,自出現之日起,鳳冠就是身份尊貴女子的至尊禮冠,在重大場合,她們必須戴鳳冠。另一件配飾霞帔也是女性的身份標志:明清時期,身份等級不同,霞帔的紋路、吊墜都有不同。
事實上,因為封建社會等級分明,穿戴著雍容華貴的鳳冠和霞帔舉行婚禮對普通百姓家的女子來說,是可望不可即。百姓家的女子在婚禮上,只好假借「鳳冠」和「霞帔」之名,做出鳳冠霞帔的樣式,以圖喜慶。
南宋王朝腐敗,金兀術南侵京城臨安(杭州),康王趙構不敵金兵而棄城南逃。過錢塘,跨曹娥,金兵仍窮追不舍。
康王於是經奉化直奔寧海而來。到西店境內的前金村時,忽見路邊有座破廟,廟前曬場的谷籮上坐著一位村姑。村姑見康王逃來,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籮里,自己仍若無其事地坐在谷籮上面。
當金兵追到問姑娘是否有人路過這里時,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說,他們向南邊逃去了。金兵信以為真,向南邊猛追而去。
結果康王躲過了這場殺身之禍。康王對這位村姑用巧計瞞過金兵,使他絕路逢生,萬分感激,當即向姑娘許諾,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義,在出嫁時享受坐花轎、戴鳳冠、著霞帔的殊榮。
不久,康王得救,重歸金殿。他對昔日那位村姑許諾的「金口玉言」銘記在心,於是下旨賜封這位村姑為「娘娘」,在出嫁時可以真正享受鳳冠霞帔的特殊榮譽。
同時還修建了那座破廟,並親筆題寫為「皇封廟」。後來鄉村姑娘在出嫁時也都紛紛效仿,穿戴起鳳冠霞帔。這種風俗遍及浙江各地,這就是人們所美譽的「浙江女子盡封王」的故事。
3. 哪個明星在古裝劇中的鳳冠霞帔讓你印象深刻
1.佟麗婭
眾所周知,佟麗婭是一個新疆美人,她所塑造的角色,無論是古裝扮相還是時裝劇扮相都是十分好看的,其中最驚艷的還是當屬古裝劇了。那麼丫丫鳳冠霞帔又是什麼樣子的呢?無疑是非常驚艷的,這多情的眼睛,如畫的五官,無一不美的讓人心動。只不過這個霞帔比較傾向於紅纓因素為主,很是喜慶。
2.楊冪
說完佟麗婭在《宮》中的鳳冠霞帔怎能不說說楊冪的,楊冪鳳冠霞帔感覺沒有佟麗婭的好看,但各有其特色。楊冪的顏值還是很在線的。
3.唐嫣
在《錦綉未央》中,唐嫣的鳳冠霞帔氣場十足,明艷的妝加上一身喜服,一改之前傻白甜的形象,這么美麗的糖糖難怪羅晉招架不住!
4.高圓圓
還記得《倚天屠龍記》永遠都是大家心中的回憶,而在這部劇中高圓圓的鳳冠霞帔就很有江湖兒女的味道。雖然相比以上幾位的造型來說,有一些簡潔。但高圓圓的顏值真是美到爆表,雖然有面簾擋著,但都擋不住高圓圓那迷人的笑容。
5.王祖賢
相比以上幾位,王祖賢這個是看不到頭飾了,不過就算如此,王祖賢這還是美了一臉!
6.何花
在《靈魂擺渡·黃泉》中何花飾演孟婆三七一角,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真是看得小編淚流滿面。在劇中三七的鳳冠霞帔也是相當好看的,這個造型也是引來了無數網友的紛紛效仿,最想娶回家的還是孟婆三七啊!太善良了,心疼
4. 中國古時候女子的盛裝鳳冠霞帔,究竟有多美呢
得益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二十一世紀有了電視以後,人們可以躺在家中瀏覽世界,但要說電視最大的作用,那莫過於用來娛樂看電視,那些經典的電視劇,也是無數人的童年記憶。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故而歷史劇非常多,我們在觀看時,也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知識,例如明清女子出嫁時所穿的鳳冠霞帔,製作工藝比較繁瑣,但成衣卻是十分驚艷,當然了鳳冠霞帔也不是每個古代女子都可以穿的,由於古代中國長時間處於封建社會,所以社會等級分明,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鳳冠霞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
《明史·輿服志》中記載,在洪武四年時,朝廷出了一個有關鳳冠霞帔的等級規定,一品命婦,衣金綉文霞帔,金珠翠妝飾,玉飾子,二品命婦,衣金綉雲肩大雜花霞帔,之後從三品一直到九品,都有各自的衣著規定,此規定頒布後的第二年,朝廷又在原有的基礎上,多增加了一些細節方面。穿鳳冠霞帔必不可少的一個配件,便是霞帔墜子,後世還出土過成品,最常見的霞帔墜是金銀材質,也是後妃命婦們經常用的,但也有用水晶製作而成的,一開始的霞帔墜也有很多樣式,尤其是明朝的時候最為多樣,而進入清代以後,由於是外族人統治中原,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上層社會的服飾等級也被修改,所以霞帔也發生了變化,連墜子也與從前的不同。
5. 求中國古代女子結婚的鳳冠霞披(圖)和禮儀
中國婚禮按照禮制文化與歷史地域不同大體上分為:漢式、滿式、藏式、回式、蒙式、苗式,而現在流行的的中式婚禮往往是,身著鳳冠霞披和狀元服、或者身著秀和裝與長衫,所行的禮儀是按照明清婚禮習俗為主旋律進行的婚禮儀式。當然,也許不少人會認為中式婚禮是漢婚的一種,或者認為中式婚禮就是明制漢婚,其實身著鳳冠霞披和狀元服只是穿著明制服裝行滿式婚禮禮儀。因為目前全國上下除了西式婚禮以外,滿婚普及率很高,所以基本上所有人都習慣的稱滿婚為——中式婚禮,意思是說,中國人的婚禮。 漢婚與中式婚禮的主要區別是以下這幾個方面: 首先,歷史文化不同:漢婚起源於——中國——原始社會——黃河流域——黃帝部落(即:華夏部落),有著5000年以上的偉大歷史;中式婚禮起源於——中國——宋末元初——黑龍江流域——女真族(即:滿族),有著300年以上的悠久歷史。在中國歷史上,明朝及以前任何朝代的婚禮儀式均統稱為漢婚,他要求新人身著漢服作為婚禮儀式的禮服:明末清初到明國時期,是中式婚禮取代漢婚的年代,他要求新人身著滿裝作為婚禮儀式的禮服。 其次,行禮方式不同:漢婚無論是何朝代均以入座行禮(即:新人彼此相對幾案而跪),而中式婚禮是以新人站著行禮,並且不需要幾案。漢婚無論何朝何代新人入喜堂必然是由掌燈者負責開喜門,象徵喜從天降;而中式婚禮是以新人在婚禮通道中跨火盆、跳馬鞍,上台後揭開紅蓋頭象徵紅紅火火、平平安安、稱心如意;再次,漢婚同牢合巹方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要求新人喝三杯盛在匏瓜和瓠瓜當中的美酒,吃三口盤中的食物,象徵著同吃一鍋飯、同為一家人、同甘共苦之意,最後一杯酒杯必須互換對方手中的酒杯,因此中國的交杯酒最早起源於此;而中式婚禮在喝交杯酒的時候,沒有同牢儀式的環節,不需要吃任何食物,第三口交換酒杯後直接繞過對方脖子一飲而盡,其寓意是:交歡和好、白頭到老。最後文化底蘊不同漢婚在夫妻交拜、敬拜天地、朝親父母時都採用四拜儀式,因為漢文化講究的是拜活人一律四拜,拜死人和鬼神一律三拜;而中式婚禮作為滿文化的代表講究的是婚禮諸多環節均採用三拜儀式,因為三在滿文化裡面屬於吉數,象徵著三陽開泰、三權鼎立等。 最後,影響意義不同:漢婚和漢服作為漢文化的精華在盛唐傳入日韓和世界各國,形成了目前日本的國婚——燭光婚禮、以及韓國的國婚——韓婚;當然,漢服也先後形成了日本現在的國服——和服、以及韓國現在的國服——韓服。同時,漢婚的很多程序被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民族融入到他們本土的婚禮當中;正所謂:世界婚禮源漢婚。中式婚禮作為目前中國本土舉行最多的婚禮儀式,在世界上聲名遠揚,代表中國新娘的旗袍、喜慶鮮艷的馬褂(又名唐裝,其實是滿裝的褂子演變而來,中國古代唐朝時期真正的唐裝其實是漢服),給世界各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美國的舊金山唐人街的大多數華人,都身著唐裝旗袍,舉行中國傳統的的中式婚禮儀式。 無論是漢婚還是中式婚禮,其實都是中華文化偉大的表現形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近年來漢婚慢慢被很多新人復興,中式婚禮慢慢走出國門;漢服被很多中外朋友喜愛、旗袍唐裝被很多當代的年輕人追捧。中國文化在以華夏文化漢民族為主體的基礎上,通過無數次的民族大融合。吸收了滿、藏、回、蒙、苗等各族之精髓,其婚禮也透視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意境。所以漢婚和中式婚禮都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婚禮,作為每一個中國人應當愛我中國、愛我中國婚禮! 現將漢婚和中式婚禮的視頻奉上,以供喜愛中國傳統文化,准備舉辦中國漢婚或者中式婚禮的新人們觀摩,根據自己的不同條件,選擇自己喜愛的婚禮儀式!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因此望廣大新人和同行提出寶貴意見!
6. 古代的「鳳冠」、「霞帔」是什麼樣的
鳳冠霞帔是一整套的一個詞語,這在中國的古代只有皇家的公主或者是王侯家的郡主或者是富商家的女兒出嫁時才可以穿的禮服,這種服飾就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者財富。當然了,我們在紅樓夢,部電視劇也就可以看到那些貴族裡的女子以及夫人受到朝廷的分封,比如封為一品誥命夫人,二品誥命夫人的時候,也可以佩戴鳳冠霞帔。
首先說一說鳳冠霞帔里的鳳冠,我們都知道鳳凰這個動物是萬鳥之王,通常他的伴侶只能夠和真龍天子相配,所以說在古代只有皇後公主才有資格佩戴鳳冠。而平時的人家,出嫁女兒迎娶媳婦都不允許佩戴,如果違反規定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說白了鳳冠是一個佩戴在頭頂上插在發髻上所戴的禮冠,一般這點你怪他都有豐富的裝飾品,十分的斑斕多彩,裡面鑲嵌著很多珠寶名貴的飾品,遠遠望去閃閃發亮。
而且在這種頭飾的中間一定要是鳳凰,他們的口中有著珍珠,正面上一般有三個方位是展開翅膀,在大罐的底座啊左右方向上還有三面博鬢,展開以後這個頭飾就顯得特別有立體感。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鳳冠霞帔裡面的霞帔,其中的這個帔本來就是長袍,或者是類似於我們現在大領子的毛衣,它的左右兩邊都有開衩,像水蓮花的袖子一樣,類似於華貴又奔放的那種休閑服飾。這一開始這種衣服他是在戲曲里經常出現,戲劇也分為九種顏色,而且還分為男帔女帔,顏色就有了大紅色大藍色黃色紫色粉色等等顏色,但是我們都知道古代,能在婚宴以及各個慶典中的代表顏色只有紅色。
在歷史上真正穿上霞帔這件衣服脫下的皇後是明朝的一位,當時皇後穿在裡面的霞帔,而是繞過脖子披掛在胸前,而且下端一定要最有珍珠或者是玉石。
而且按照中華大地的禮儀,在婚慶上一定要給人感覺一定要顯得更高大上些,所以他們的霞帔在用色上會更亮麗,而且圖文和圖案也很張揚,。
7. 「鳳袍霞帔鴛鴦襖」,從古至今嫁衣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從純衣纁袡到紅男綠女,再到元朝蒙古特色的婚服,然後是我們熟悉的鳳袍霞帔,旗袍直到西式婚服。
說起結婚,當然會想到婚服,結婚穿婚服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而且婚服在不同的時代都在不斷地改變,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演變歷程。
周朝:純衣纁袡。這是一種黑色的衣服,黃黑色兩種顏色,因為在周朝結婚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不像現在很喜慶,所以周朝的婚服採用的顏色是嚴肅的黑色。
秦漢時期:黑色婚服。秦漢時期和周朝一樣,婚服也是黑色的,皇太後、太後等等,當官的夫人穿的婚服都是深衣制,就是像連衣裙一樣,衣服和下面是連起來的,漢朝時期用了十二種顏色的絲綢來做婚服的,不同身份的人穿的顏色不同。
清朝:旗袍。清朝也是繼承了鳳冠霞帔的樣式,紅色為主要的顏色,旗袍形的婚服。
民國時期:偏西式。閉關鎖國之後,西方的婚禮進入我們的視線,所以出現了現在的樣式婚紗和頭紗和西裝。
8. 古代的「鳳冠」,「霞帔」是什麼樣的
鳳冠霞帔
指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古代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誥封的命婦的裝束。【出處】1.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解下了這金花八寶鳳冠兒,解下了這雲霞五彩帔肩兒,都送與張家小姐妝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聽使。」2.《醒世恆言·張廷秀逃生救父》:「花燭之下,烏紗絳袍,鳳冠霞帔,好不氣象。」3.《紅樓夢·第五回》:後面又畫著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雲: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辭海》:鳳冠: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霞帔:1.古代婦女的一種披肩服飾。宋以後定為命服,隨品級高低而不同。
明朝皇後的鳳冠霞帔規定,一品至九品,各有不同。2.道家的一種貴重服裝。
霞帔亦稱「霞披」、「披帛」,以其艷麗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絲帛繞過肩背,交於胸前。《事林廣記·服飾類》載:「晉永嘉中,制絳暈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為命婦冠服,非恩賜不得服。明代始為命婦品級的服飾,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婦,皆服用不同綉紋的霞帔。 帔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時發展成了霞帔——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明代服用此式較為普遍,它的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掛帶,每條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服用時繞過脖頸,披掛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墜子。
9. 古代新娘出嫁時為何都要「鳳冠霞帔」
古裝片里,女主道了要結婚是,總會穿上一身華麗的鳳冠霞帔。最後這個字可不念pi喲,而是念pei。
但是!但是!平頭百姓在結婚,就能被允許穿著它舉行婚禮,以示榮耀。這套鳳冠霞帔相對於皇家冠服飾簡化過的,但也僅此一次,這種平時只有顯貴人才能穿的配飾呆了平民少女這里,當然會被賦予一種特別的寓意,這里給大家說個題外話,就是男人娶親可是被為小登科的,不過他們穿的可不是紅色的衣服,俄日是一套綠色的九品官服。
同時發鳳冠霞帔還是正妻才能穿的,如果你是小妾,抱歉,這件衣服和你無緣。
10. 五鳳冠配什麼衣服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中國女子對鳳冠霞帔,一直都是有情結的,就好像西方人結婚必穿婚紗一樣。
久而久之,它就成了中國新娘子結婚必備服飾,就算是輕靈出塵的林徽因也不能免俗。
林徽因和梁思成畢業之後,就在加拿大結了婚。由於對鳳冠霞帔有執念,因此即使身在異國他鄉,她仍然想在結婚時按照中國的傳統方式來。
可是,當時的國外哪有賣這東西的商鋪,於是林徽因決定自己設計。嚴格來說,她的這頂鳳冠並不傳統,因為沒有「鳳」!真正的鳳冠到底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