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牆布置是將環境中的顯性和隱性教育因素納入幼兒園教育之中,使其成為幼兒園課程結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幼兒可從中得到學習信息,同時家長也可得到幼兒園教育信息。
一、將環境創設納入課程之中,體現與課程目標的一致性
環境創設能將抽象的課程具體化、情緒化,方便化。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能激發幼兒活動動機,直接影響幼兒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實行良好的師幼互動。所以主題牆的創設要一句課程的教學目標,有目的有計劃的規劃。因此,我們在課程編制中,將環境創設納入課程實施過程。例如:在開展「我愛幼兒園」主題教育時,根據幼兒不同年齡層次制定相應的教育目標,創設相應的主題環境。小班幼兒可以感受喜歡幼兒園,在幼兒園學習的快樂;中班幼兒可以想想自己與幼兒園的聯系,感受愛自己的幼兒園;而大班幼兒則可以思考,可以為幼兒園做哪些事情。
二、環境創設體現課程建設的整合性
我們在環境創設是重視從課程整體性考慮。既注意各活動領域本身目標、內容上的系統性、連續性,又注重各活動領域之間的平衡性、滲透性;既注意幼兒在環境創設中得到認知、技能方面的發展,也重視環境對幼兒情感的熏陶;既注意物質環境為幼兒提供多種信息刺激和學習的機會,也重視精神環境對幼兒情感、個性品德方面潛移默化的影響。主題牆規劃則是重點。哪一塊是具體知識,可以用圖片,簡單的文字表示;哪一塊是延伸活動;哪一塊是家園聯系。主題牆的設置也是與家長溝通的一個良好方式。同時,在主題牆中要學習承前啟後。要留下一部分回憶以前的知識內容,又不可忽視現在的教學目的。
三、重視環境創設過程,體現課程環境的動態性
課程環境的動態性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環境的創設要根據教育和幼兒發展需要不斷發展變化。二是指在不斷更新環境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更多參與活動和表現的機會與條件。主題牆的創設不是簡單的圖片展或是文字展,而是要動靜結合。例如,在開展以季節為主題的活動時,除了簡單的圖片,採集各種葉子粘貼圖像,或者收集季節性的特色蔬菜水果等也是一大方式。在進行的同時,又可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當然,家園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布置主題牆並不是隨心所欲,是有一定的布置要求:
主題來源:生活化 卡通化(從圖片中體現課程知識)。
主題呈現——網路圖呈現(主題標題,內容名字)
相關圖片:課前准備 活動中 活動延伸 (一般從這個三個方面收集資料)
主題牆設置的標准高度:60cm——1.6m,方便幼兒觀看。
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托小班:可布置全家福 讓幼兒熟悉環境,穩定情緒。要求顏色鮮艷,卡通化。
中班:加強知識重點。用圖片可呈現。
大班:可把幼小銜接放在主題上體現。
主題牆中葉課包括幼兒對主題簡單圖示表述,看完主題牆後幼兒語言的記錄或者 深化圖示表述。而相關實物呈現,活動中圖片記錄,在復習時可幫助幼兒進行知識梳理的提升。
② 幼兒園班級教室創意主題
布置一:創意獅子牆壁,獅子身上的小信箱很有創意哦。;布置二:去郊遊的牆面設計,讓寶寶們在學習中,就彷彿置身郊遊的環境,寶寶們心情舒暢。;布置三:度過快樂的時光主題牆壁,讓寶寶們感受到置身美麗景色的氣氛,寶寶們很開心。;布置四:這個牆壁很有創意哦,用廢舊的紙做成地球,同時在這個地球上給孩子們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以上的這些幼兒園教室布置,都是很有創意的,幼兒園教室主題牆布置參考
③ 幼兒園主題牆貼畫怎麼布置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題」,在開發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環境創設已成為幼兒園工作的熱點。我國幼教先驅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幼兒園環境是幼兒所接觸的,能給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質。正是由於環境是幼兒每天所處,所接觸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社會化發展以及個性發展,無一不受到他的影響。 一、環境創設的目標 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要注重環境為教育目標服務,應該考慮兩點:1.環境創設要有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2.依據幼兒園教育目標,對環境設置作系統的規劃。 室外環境的變化常常能引起幼兒積極的關注。我們環境中的許多作品,不僅是裝飾幼兒園環境的上乘之作,還可為教育教學所用。有了實物的觀察,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就有了時間經驗,能夠加深他們的印象,提高學習的效率。 還有,我們在實施新教材過程中不難看出,新教材《學習活動》中的活動內容是以主題的形式呈現的,主題活動的開展尤為注重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在主題情景下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感受。因此,我在設計過程中,根據主題的核心內容與要求,來確定主題展開的基本 線索與內容。變以往裝飾性的環境為富有挑戰性的環境,將主題活動的內容融入到整個活動環境之中,並根據各個主題的要求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各類環境。 二、用剪貼畫裝飾室外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有平面的也有立體的,有噴漆的、繪畫的、雕刻的、懸掛的。。。。。。由於我園在節假日時期是相對開放的,群眾可以自由的在園內活動,立體的、懸掛式的裝飾容易招受不同程度的損壞,噴漆畫的更新程度慢且價格較貴,一旦日久失修,油漆變淡或剝落,整個幼兒園會隨之變得殘舊暗淡,根據對種種情況的考慮和分析,我決定採用剪貼畫的形式對我園進行室外環境裝飾。 1、 選材料 色彩鮮艷的顏色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於是我選擇用海綿紙、卡紙來做原材料,用這些材料製作出來的剪貼畫更好看也更有靈性。 2、 選主題 針對不同的季節,確定不同的主題。做到每一幅剪貼畫都能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感受到作品所表達的情感體驗,如:在秋季,我做了一幅小松鼠和小白兔在草叢里玩耍的剪貼畫,讓幼兒在觀察的過程中體會到色彩搭配的神奇和美麗,也體會到小動物間的友誼。 3、製作 因為是室外環境布置,剪貼畫比例不能太小。一般情況下,根據牆壁實際,我選擇做長2~3米,寬80~100厘米的剪貼畫。在剪貼之前,先選好底色,把做底色的紙鋪好,然後選圖案,把要剪成圖案的海綿紙鋪在底紙的上面,目的是定好圖片的比例,接著,用牙簽等材料作筆,在海綿紙上輕輕勾畫圖形,根據色彩的需要以及在平面中尋求立體感,我利用不同的色紙對圖形進行切割和組拼,接著,用雙面膠把裁剪好的紙按一定的先後順序粘貼到底紙上。 4、 粘貼 一幅完整的剪貼畫做好後,接下來的工作是把它裝裱到牆壁上。首先,用一點雙面膠把整幅畫固定在牆壁上,該怎樣做好剪貼畫的防雨防曬、防撕毀等工作呢?我利用透明膠把整幅畫封起來,就這樣,即使經過一個漫長的暑假,我們貼出去的剪貼畫也絲毫未損,色彩鮮艷。 5、 利用 我們花費這么多的心意去裝飾幼兒園,目的當然不是僅僅為了美觀而美化。環境的布置與裝飾目的是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對圖片的共鳴,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習更多更廣的知識,做到潤物細無聲。於是,教師們會帶領幼兒去領略畫中的意念,讓幼兒說說從畫中看到的景象,體驗畫中的情感,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語言的表達能力、審美能力和活潑、樂觀、積極向上、豁達的人格魅力。
④ 如何布置幼兒園主題牆
在教育發展的長河中,幼兒園的主題牆飾作為促進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環境」,一直成為幼兒在園生活的重要部分。二期課改把幼兒的所有活動都納入了教育的范疇,幼兒參與的成分越來越多,主題牆面環境在內容上不像以前過多重視作品的精緻、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環境創設使幼兒的思維和行為依附於教師的思維和行為。而今,主題牆面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幼兒發展所需要的主題牆飾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知道,幼兒園的環境包括這樣兩個方面:一是物質環境,二是心理環境。作為物質環境的牆面環境它和我們是朝夕相處的,它從感官上帶給幼兒有關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因素的刺激,在情感上帶給他們愉悅感。從某種程度上講,牆飾創設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有效手段。但是,實踐發現其實環境創設特別是主題牆飾環境的創設,卻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比如,幼兒園的慣例要求教師開學初布置好環境,進行環境評比,因此必定造成教師設想計劃多、幼兒設想計劃少。純粹追求環境布置的結果。又如存在著教師動手動腦多、幼兒動手動腦少,牆面環境創設在內容上過多重視作品的精緻、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師策劃、設計的現象普遍。再有,由於開學初花了大氣力精心布置的環境,因此捨不得更換,常常存在著牆飾整個學期無變化。既固定的多、變化的少等問題。應飾呢? 一、讓環境創設中的主題牆飾「說話」 「環境是可以說話的」,因為其中的關鍵,經過良好設計的環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誘發孩子積極行為的作用,環境的作用常常是潛移默化的,並不斷重復的,所以有時它的效果比教師的言傳身教來得更實在。比如:小班和小小班的時候我們結合「我的家」主題,在牆面上貼上全家福這樣減少了小班幼兒在剛入園時存在的焦慮和不安,讓孩子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爸爸媽媽與他們在一起;另外我們活動室的牆上,還布置了「我的媽媽」牆飾。瞧,「媽媽」的眼睛多漂亮,臉上還帶著笑,彷彿在說:「寶寶別害怕,媽媽在這兒呢!每當孩子們想家想媽媽了,就可以看看這面牆,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媽媽一樣。教師用心去體會幼兒走出家庭來到幼兒園這一陌生的環境,在環境創設中努力激起幼兒對班級多一分牽掛,多一點來園的願望。教師在牆面環境布置中融入對幼兒情感的關注,把教師對幼兒的關懷藉助環境去表達,使幼兒如沐春風,如潤春雨。由此可見,教師在選擇環境中牆飾的內容時更多的考慮內容隱含的教育價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緻、美觀。例如,中班的主題」大人的世界」,我們將孩子們自己寫的畫的父母工作的調查表貼在主題牆上,使孩子們從牆上不僅知道自己的父母的工作,也看到了其他爸爸媽媽的工作,從而了解大人們的世界裡的各行各業。又如,大班的主題「我從哪裡來」,我們從一位做醫生的家長那兒收集來了大幅十月懷胎母孕照片貼在牆面上供幼兒欣賞,讓他們不僅知道了自己從哪裡來的,更感受到了母親的辛苦!……其實這些東西收集起來並不困難,老師既沒化太大工夫,又體現了以孩子為主的環境,只要我們做有心人,一定能讓環境「說起話來」! 二、交還幼兒的主動權 長期以來,在環境創設方面,只要老師精心打造的環境常常難以引起幼兒共鳴。原因何在?因為在這樣的環境里,有著太多的成人意志,哪裡有幼兒的自主與創造?要想讓幼兒學會自主創造,老師首先要放手,要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在環境創設方面,我們一改傳統的做法,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班級環境設計與製作的全過程,使幼兒體驗設計與製作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如:我們中班在創設「有趣的昆蟲」主題牆飾時,先是師生共同討論牆飾布局,然後由老師創作大背景:遠處的藍天、黃綠相間的公園、茂盛的樹林,以及肥沃的黃土地,讓孩子們在其中豐富內容。可以將畫的,做的,收集來得貼在上面,掛在上面。孩子們享受到了這個過程,是多麼高興!又如,圍繞「漂亮的服裝」的主題,我們給幼兒提供各種材料,大量的運用廢舊材料,然後搭出一個舞台……讓孩子們自己設計衣服,畫出來,貼出來,剪出來,樣樣「絕活」孩子們都使用出來了,在舞台表演時,孩子們自發拿著我的照相機拍照,照片洗出來後,他們把照片統統貼在了舞台背後的牆面上,頗有點像劇照,看著他們的認真的樣子。才發現這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現在,每一面牆壁上,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經驗提升的具體體現,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學習、參與的寫照。幼兒是環境的主人,應該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來創設環境,這樣的環境不是對幼兒來說更具有教育意義嗎! 三、牆面環境創設的動態化 這里所說的動態化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指主題牆面的創設的內容不是一呈不變的,可以隨時的變化,增減。如隨著幼兒興趣需要布置牆飾,而又隨著季節的變化或是主題的變化而變化。每次都要重新布置,可能對老師的工作量是一個挑戰,所以我覺得可以創設一個大環境然後逐步的深入與豐富。大班主題「特別的我」,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主題,也是孩子們進入大班後,經常討論的話題,比如幼兒園的最後一次生日啊!還有自己的喜好啊!這些牆飾都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不斷豐富和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斷收集、儲存、整理、交流與分享信息,他們的觀察、思維、交往以及表達的能力均獲得了提高。小的內容經常在換,但大的主題,我們還是保留了!第二:動態化也表現在牆面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因為教師在環境牆面布置中融入對幼兒情感的關注,裡面蘊含著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真切的情感,另一方面,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整個環境的改變,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將會在牆面上寄託自己心願,宣洩自己內心的情感需要,相信是自己使環境變了,體驗成功的喜悅。如:大班小主題牆面「我的夢」讓幼兒真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牆飾中,讓牆飾真正成為幼兒與教師近距離的「對話」。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幼兒是通過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獲得知識、形成概念的。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論也指出:創設和幫助兒童注意四周的環境,可以發展兒童的各種興趣,滿足兒童的求知慾,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總之,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影響雖是隱性的,卻是巨大的。幼兒園主題牆面環境創設不再是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等外在裝飾,也不再是教師個人的手工勞動,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趨勢。我們應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設幼兒所喜愛的與之產生互動的主題牆面環境。使它對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
⑤ 幼兒園主題牆設計思路有哪些
創設主題牆牆的思路:
1、教育性
要求體現主題的教育思想,對幼兒具有教育意義。
2、適宜性
要求有委員和班級的環境整潔、美觀,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3、挑戰性
要求既接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4、參與性
要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5、豐富性
要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6、趣味性
要求富有兒童情趣,體現幼兒天真爛漫的情感和思想。
主題牆設置小tips:
1、了解各階段幼兒的心理特徵,選擇適合他們並能引起他們興趣的內容;
2、主題牆要融合到幼兒園整體環境中去,盡量保持和大環境的統一;
3、布置的方法要多樣化,比如材料、色彩、風格的多樣化;
4、多創造有趣好玩的情景來吸引孩子眼球;
5、表現手法多樣化,誇張、變形等多運用;
6、鼓勵孩子一起布置,讓孩子開動腦筋,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
⑥ 幼兒園大班上學期主題牆開心一刻怎麼布置啊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一些比較美觀的小卡片,寫一寫,畫一畫,最好具有一定的英語量。再按照小孩子自己的想像來布置。迎合孩子的心態有可以有知識感覺。
⑦ 簡單好看的幼兒園牆面有哪些
1、陽光主題牆
陽光,微風,小鳥唱歌,花兒綻放。在主題牆中央拉起一條繩,用小晾衣夾夾上幾面五彩的小旗,寫上「歡迎回來」幾個字。晾衣夾上夾的還可以是五顏六色的襯衫,每件襯衫代表一個孩子,大家都拴在一條繩上,在微風中接受陽光的洗禮。用彩紙剪成的襯衫上貼上孩子們的照片或者寫上名字就更有創意了。
⑧ 幼兒園大班從頭到腳主題牆如何布置
主題教育計劃 主題名稱: 從頭到腳 年 齡 班: 大班 預設時間:( 2 )周 4月23 日—— 5月 4日 主 題 說 明 主題背景:為什麼我們會換牙?為什麼跑步後心會跳得厲害?我們的骨骼到底長得什麼模樣?身體內的器官到底是怎麼樣的排列位置?一個個問題都成為孩子們探索的對象。《從頭到腳》主題活動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心,通過活動課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和正確對待換牙的現象;初步認識人體的骨骼;了解合理的飲食營養結構;知道關節能使身體彎曲;了解人體內主要器官的位置、特點等有關身體各方面的知識。 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分析:對於自己的身體,幼兒一直充滿認識的興趣。但身體器官,如內隱的骨胳、體內臟器等,關節、皮膚的功能等,孩子們相對比較陌生,所以在本次活動開展的時候,孩子的已有經驗一定很缺乏。我們要在活動中多給孩子主動探索的機會。 主題學習脈絡: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及主題需要,我們把本主題的各個活動編織成促進健康的多維度脈絡:從頭到腳、從生理到心理、從自我認識到人際間的交往以及運動與身體的關系。本主題的重點,除了讓幼兒了解自己的身體器官外,更結合心理的要求,加入了營養搭配的方法,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這是結合家長的需要以及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生成的主題,孩子們在各種有趣的游戲中、生動的演示中,身臨其境的明白了許多科學生活常識,在這一條「健康大道」上,幼兒步步行進,逐漸成長為身心健康的個體。 主 題 目 標 1、認識身體上的各個部位,熟悉各個部位的名稱。能了解人體內主要器官的位置、特點,並了解皮膚的特點和作用,牙齒的名稱及保護方法。 2、探索身體上的各個關節,知道關節能使身體彎曲。發揮想像力、創造力的在關節部位作畫。嘗試控制身體部位發展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 3、了解生病的痛苦,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學習一些保健常識。 主 要 教 學 活 動 安 排 第 (1)周 第 (2)周 語言:有趣的檢查 音樂:心跳咚咚咚 健康:熱身運動 音樂:從頭唱到腳 社會:我的身體朋友 數學:身體上的單雙數 科學:長眼睛的皮膚 美術:我的身體模型 語言:我的牙掉了 美術:牙齒切碎機 語言:生病不好玩 數學:分蛋糕 美術:腳的特別作業 音樂:學會小心 社會:我的關節會表演 科學:骨頭啥摸樣 健康:健康大道 美術:健康加油站 音樂:我是這樣做的(新時代P324) 語言:我愛健康 游 戲 活 動 自主性 游戲 設立「健康加油站」,將幼兒設計的健康食譜裝訂成冊,供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活動。 小醫院:增加體檢材料:壓舌板、體重器、視力測量等,供幼兒模擬體檢情景。 點心店:張貼「食物寶塔」,鼓勵幼兒推出健康食品。 學習性區域游戲 1、 科學區: (1)提供聽診器、鏡子和紙張讓幼兒感受心跳並照一照、數一數、記一記自己有幾顆牙。 (2)提供測量工具,讓幼兒測量自己的腰圍、身高、體重等。 (3)提供放大鏡,供幼兒觀察自己的皮膚。 2、 表演區:提供寫好字母的紙條,幼兒根據紙條上的字母,用身體的彎曲、伸展來表現該字母的形狀。 3、 美工區: (1) 提供各色水彩筆,讓幼兒嘗試繪制人體結構圖、健康宣傳圖等。 (2) 提供紙盒、彩紙、剪刀、膠水等,供幼兒製作「大嘴怪」。 集體規則游戲 民間游戲:地雷爆炸、踩高蹺(一) 語言游戲:蘇州是個好地方 主 題 環 境 1、環境創設:將人體器官圖張貼在教師牆面上,供幼兒觀看。 2、牆面布置:布置「從頭到腳」主題牆。 3、張貼人體每日所需營養結構圖。 日 常 生 活 1、組織幼兒找找身體上的單雙數。 2、餐前和小朋友交流各種蔬菜、葷菜的營養,鼓勵幼兒樣樣食物都要吃。 3、組織幼兒玩「難不倒」的游戲,練習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轉動頭部。 4、了解牙齒的名稱和部位,並講述自己的換牙經歷。 5、了解合理的飲食營養結構,為自己設計營養食譜。 6、學習刷牙歌。 家 園 互 動 1、幫幼兒准備一個糊好的小紙盒,為製作《牙齒切碎機》作準備。 2、家中貼一張「成長圖表」,記錄孩子的身高、體重、手印等,讓孩子感受自己的成長。 3、結合「營養結構圖」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周營養菜譜。 4、每天利用休息時間督促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並幫助檢查。 主 題 反 思
⑨ 如何布置幼兒園的主題牆
在教育發展的長河中,幼兒園的主題牆飾作為促進幼兒發展不可缺少的環境,一直成為幼兒在園生活的重要部分。二期課改把幼兒的所有活動都納入了教育的范疇,幼兒參與的成分越來越多,主題牆面環境在內容上不像以前過多重視作品的精緻、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環境創設使幼兒的思維和行為依附於教師的思維和行為。而今,主題牆面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氛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幼兒發展所需要的主題牆飾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知道,幼兒園的環境包括這樣兩個方面:一是物質環境,二是心理環境。作為物質環境的牆面環境它和我們是朝夕相處的,它從感官上帶給幼兒有關線條、形狀、色彩、構圖等因素的刺激,在情感上帶給他們愉悅感。從某種程度上講,牆飾創設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有效手段。但是,實踐發現其實環境創設特別是主題牆飾環境的創設,卻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比如,幼兒園的慣例要求教師開學初布置好環境,進行環境評比,因此必定造成教師設想計劃多、幼兒設想計劃少。純粹追求環境布置的結果。又如存在著教師動手動腦多、幼兒動手動腦少,牆面環境創設在內容上過多重視作品的精緻、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師策劃、設計的現象普遍。再有,由於開學初花了大氣力精心布置的環境,因此捨不得更換,常常存在著牆飾整個學期無變化。既固定的多、變化的少等問題。其實上述的幾種問題我們都意識到了,也都在嘗試改變。以下是結合新課程和課改理念以及我園的一些實踐的看法: 一、讓環境創設中的主題牆飾說話 環境是可以說話的,因為其中的關鍵,經過良好設計的環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誘發孩子積極行為的作用,環境的作用常常是潛移默化的,並不斷重復的,所以有時它的效果比教師的言傳身教來得更實在。比如:小班和小小班的時候我們結合 我的家主題,在牆面上貼上全家福這樣減少了小班幼兒在剛入園時存在的焦慮和不安,讓孩子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爸爸媽媽與他們在一起;另外我們活動室的牆上,還布置了我的媽媽牆飾。瞧,媽媽的眼睛多漂亮,臉上還帶著笑,彷彿在說:寶寶別害怕,媽媽在這兒呢!每當孩子們想家想媽媽了,就可以看看這面牆,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媽媽一樣。教師用心去體會幼兒走出家庭來到幼兒園這一陌生的環境,在環境創設中努力激起幼兒對班級多一分牽掛,多一點來園的願望。教師在牆面環境布置中融入對幼兒情感的關注,把教師對幼兒的關懷藉助環境去表達,使幼兒如沐春風,如潤春雨。由此可見,教師在選擇環境中牆飾的內容時更多的考慮內容隱含的教育價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緻、美觀。例如,中班的主題大人的世界,我們將孩子們自己寫的畫的父母工作的調查表貼在主題牆上,使孩子們從牆上不僅知道自己的父母的工作,也看到了其他爸爸媽媽的工作,從而了解大人們的世界裡的各行各業。又如,大班的主題我從哪裡來,我們從一位做醫生的家長那兒收集來了大幅十月懷胎母孕照片貼在牆面上供幼兒欣賞,讓他們不僅知道了自己從哪裡來的,更感受到了母親的辛苦!其實這些東西收集起來並不困難,老師既沒化太大工夫,又體現了以孩子為主的環境,只要我們做有心人,一定能讓環境說起話來! 二、交還幼兒的主動權 長期以來,在環境創設方面,只要老師精心打造的環境常常難以引起幼兒共鳴。原因何在?因為在這樣的環境里,有著太多的成人意志,哪裡有幼兒的自主與創造?要想讓幼兒學會自主創造,老師首先要放手,要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在環境創設方面,我們一改傳統的做法,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班級環境設計與製作的全過程,使幼兒體驗設計與製作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如:我們中班在創設有趣的昆蟲主題牆飾時,先是師生共同討論牆飾布局,然後由老師創作大背景:遠處的藍天、黃綠相間的公園、茂盛的樹林,以及肥沃的黃土地,讓孩子們在其中豐富內容。可以將畫的,做的,收集來得貼在上面,掛在上面。孩子們享受到了這個過程,是多麼高興!又如,圍繞漂亮的服裝的主題,我們給幼兒提供各種材料,大量的運用廢舊材料,然後搭出一個舞台讓孩子們自己設計衣服,畫出來,貼出來,剪出來,樣樣絕活孩子們都使用出來了,在舞台表演時,孩子們自發拿著我的照相機拍照,照片洗出來後,他們把照片統統貼在了舞台背後的牆面上,頗有點像劇照,看著他們的認真的樣子。才發現這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現在,每一面牆壁上,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經驗提升的具體體現,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學習、參與的寫照。幼兒是環境的主人,應該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來創設環境,這樣的環境不是對幼兒來說更具有教育意義嗎! 三、牆面環境創設的動態化 這里所說的動態化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指主題牆面的創設的內容不是一呈不變的,可以隨時的變化,增減。如隨著幼兒興趣需要布置牆飾,而又隨著季節的變化或是主題的變化而變化。每次都要重新布置,可能對老師的工作量是一個挑戰,所以我覺得可以創設一個大環境然後逐步的深入與豐富。大班主題特別的我,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主題,也是孩子們進入大班後,經常討論的話題,比如幼兒園的最後一次生日啊!還有自己的喜好啊!這些牆飾都可以根據孩子的需要不斷豐富和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斷收集、儲存、整理、交流與分享信息,他們的觀察、思維、交往以及表達的能力均獲得了提高。小的內容經常在換,但大的主題,我們還是保留了!第二:動態化也表現在牆面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因為教師在環境牆面布置中融入對幼兒情感的關注,裡面蘊含著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真切的情感,另一方面,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整個環境的改變,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將會在牆面上寄託自己心願,宣洩自己內心的情感需要,相信是自己使環境變了,體驗成功的喜悅。如:大班小主題牆面我的夢讓幼兒真正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牆飾中,讓牆飾真正成為幼兒與教師近距離的對話。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幼兒是通過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獲得知識、形成概念的。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論也指出:創設和幫助兒童注意四周的環境,可以發展兒童的各種興趣,滿足兒童的求知慾,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總之,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影響雖是隱性的,卻是巨大的。幼兒園主題牆面環境創設不再是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等外在裝飾,也不再是教師個人的手工勞動,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趨勢。我們應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設幼兒所喜愛的與之產生互動的主題牆面環境。使它對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徐匯區民辦東方幼兒園 張麗雲)
⑩ 幼兒園牆上很多字怎麼裝飾
幼兒園主題牆飾設計分為三類,常規牆飾、主題牆飾、互動牆飾,首先要明確你想要的幼兒園主題牆飾定位。接下來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幼兒園主題牆飾設計要點: 1、幼兒園牆飾布局要合理,確定主題,明確目標。每面牆壁設計什麼板塊,教師要心中有數。互動牆飾的主題應該是孩子們感興趣的並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相適宜。本著這一點,在確立主題牆飾時,有時是根據季節變換確立主題,有時是根據教育內容確立主題,有時是根據孩子的興趣生成主題。如:教室後面主牆面,應該突出"主題互動",因為"主題互動"內容較多。其它小牆面可以設計一些常規性的互動內容。如"幼兒一日活動安排"等專欄,這些專欄主題單一,不需要太多的空間。 2、各個板塊大小要勻稱,高低錯落有致,體現美學觀念。高出部分,可以放一些供孩子們欣賞的作品。如"數字寶寶" "藝術作品"等,讓幼兒在視覺欣賞中潛移默化受到教育。低處還可設計一些能與幼兒互動的或需要幼兒動手操作的內容,讓幼兒在與牆飾的互動中獲得知識體驗。 3、幼兒園牆飾布置要生動形象、富有美感。牆飾布置不僅體現教育價值,還應具有審美價值。在設計牆飾背景或圖案時一定要美觀,讓孩子感興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多運用誇張、變形等手法,加強主題牆飾的表現效果。 4、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在創設互動牆飾中,有時我們選擇的主題不在幼兒的興趣點和關注點上。要讓牆飾與幼兒互動,達到教育目的,這就需要我們想辦法去激發興趣。幼兒園主題牆飾設計時,要注重畫面構圖與色彩的對比以及情節的經營裝飾的手法不要單一,最好多種裝飾手法變換使用,裝飾材料與裝飾色彩也要盡量多,多通過創造情境的方式來吸引孩子的眼球,充分調動孩子的好奇心。 5、積極參與,樂於動手。多調動孩子本身參與到幼兒園主題牆飾的設計與製作,充分發揮孩子的積極性和動腦、動手能力。從內容的確定,材料的搜集,到圖案設計與製作,都要有師生共同進行。把材料搜集當成學習的過程。本著孩子們能做的就放手讓做,孩子們能想的就放腦讓想的原則,哪怕是抹膠水這類的小事,也盡量讓孩子親自做,體現出幼兒的參與性。 6、循序漸進,難易得當。牆面布置的內容應注意縱面、橫向發展的序列。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了解各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和心理,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是一個基本立足點。小班的牆飾應該結構簡單、色彩鮮明,感官刺激明顯;供給他們操作的物品應該形狀單一。到了中班,幼兒的感知認識能力都比小班提高了一步。這時的牆飾可以逐步增加一些啟發性比較強的內容。與小、中班相比,大班幼兒已能初步分辨是非好壞,開始懂得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此時的牆飾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應該更廣、更深刻,操作性也應更強。 7、適時更換,保持新鮮。幼兒園的牆面裝飾,不僅僅是為了美化,還在於它必須服從教育的需要,是完成教育目標的一種形式和手段,它能誘發、引導、甚至直接決定幼兒進行活動的結果,將教育的主題內容轉化為形象具體、色彩鮮艷、生動有趣、賞心悅目的牆飾,即寓教於牆飾之中,讓牆飾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 8、根據季節的變化不斷更新內容。一年四季不斷交替,人們視四季變化很平常,但作為幼兒園的教師要把這平常的自然現象看作不平常,經常賦予新的內容,使幼兒通過牆面裝飾的不斷變化,不斷地獲取新知識。季節的變化,可使幼兒到動植物生長與季節的關系,學習了知識;季節色彩的變化,滿足了幼兒的需要,也激發了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情感。根據季節的變化布置牆面,同樣要求教師要帶領幼兒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活動。 9、根據節日的性質布置環境。教師要根據節日的性質布置環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幼兒從中受到教育。「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五一」國際勞動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這些節日都比較莊重,要形成節日的莊重又熱烈的氣氛。除了以上節日外,還有重陽節、教師節、愛鳥周、愛牙日、糧食日、無煙日、交通日等,結合這些節日教師可以根據本園及本班幼兒實際情況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