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時候的人綠色衣服是用什麼植物來染的呢
呵呵,染料、染色、植物化學、日用化工……統統是我的興趣所在、專業所在,還是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古人染衣服,最早是礦物顏料,注意我的用詞「顏料」——凡是水溶性的有色有機物,才能叫染料。而有色無機物、雖然是有機物、但是不溶於水的,這些只能叫顏料。礦物顏料其實就是礦石粉,比如含有硫酸銅成分的孔雀石,就是藍色、綠色面料的主要顏料。這個古人,說的大多是新石器時代的古人。
到了周代以後,植物染料逐漸普及,朝中還設有專門的掌管染料的官職「染人」——公務員哦!!這個階段就有了綠色植物染料了。當然,最常見的還是一樓說的那樣,用藍色和黃色拼混而成綠色。比如至今還在民族工藝品中應用的扎染、蠟染布料的靛藍。加上石榴皮(櫟皮黃素)、或者梔子花(梔子黃素)、或者黃檗(小檗鹼)這些黃色植物染料,就染成了綠色。當然還可以通過任何一種黃色植物染料,去絡合銅離子,利用銅離子的藍色+黃色,形成綠色。
單獨的一種植物染綠色,最有名的就是凍綠。這是一種鼠李科植物,說到鼠李科,一般人不熟悉,但是說到大棗,大家都知道。大棗也是鼠李科的。鼠李中的色素成分有鼠李寧和甲基鼠李素,可以當成直接染料染棉和絲綢。此外,既然是天然色素,其化學成分中都存在著一定的可絡合基團,比如-OH等,所以凍綠也可以用採用金屬媒染劑媒染,比如使用硫酸銅,利用其中的銅離子絡合染料色素,可以得到更加艷麗的翠綠色。所以,《本草綱目》雲:「鼠李生道路邊,其實附枝如穗,人采其嫩者,取汁刷染綠色」。
㈡ 植物能不能用作染衣服的染料
大約在新石器中期,居住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諾木洪地區的原始部落,當人們採摘、擺弄鮮花野草時,某些花草中的漿汁沾在手上,蹭在身上,就會染上顏色。於是,人們便想利用它們來染色了。最初是把花、葉搓成漿狀物,以後逐漸知道了用溫水浸漬的方法來提取植物染料。選用的部位也逐漸擴展到植物的枝條、樹皮、塊根、塊莖以及果實。後來,通過千百年的努力,人們逐步判斷出幾種特別適宜做染料的植物,把毛線染成黃、紅、褐、藍等顏色,織出帶有彩條的毛布。
例如用藍草來染藍,用茜草來染紅,用黃柏來染黃。又分別探討出各種染料的一些習性和必要的一些加工工藝。接著由於染料的需求量猛增,人們便有意識地大規模栽培這類植物並研究栽培的方法。色染逐步成為一種專門的技藝和行業,我國古代稱之為「彰施」。這個詞最早見於《尚書·益稷》,它記述了舜對禹講的話,舜讓禹用五種色彩染製成5種服裝,以表明等級的尊卑。
染布
㈢ 銀杏葉飄落的唯美句子
銀杏落葉唯美句子匯總如下
1、下雨時,留在葉子上的水珠晶瑩剔透,好似一顆顆珍珠鑲嵌在樹上。雨停了,陽光灑在樹上,慈祥的太陽公公將最柔和的光芒給了它--銀杏樹。在陽光的照耀下,「珍珠」閃閃發亮,閃著七彩的光芒,彷彿給銀杏姑娘戴了一串彩色的水珠項鏈兒。站在大樹旁,深吸一口氣,你會立刻感覺心情舒暢、神清氣爽。
2、春天,銀杏樹上長出了新葉。新葉是嫩綠色的,像一把扇子,葉柄很長,所以葉子都垂著,遠看銀杏樹,就像一位穿綠衣裳的仙女在春風中微微舞蹈,美麗極了。
3、到了深秋,銀杏樹的葉子慢慢地變成金黃色。秋風一吹葉子隨風而動,就像蝴蝶在翩翩起舞,那落滿一地的葉子,又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床金色的地毯,遠遠望去,煞是好看。這時的白果已經成熟了,一個個黃澄澄的,用竹竿一敲就落下來了。聽大人們說,銀杏的葉子和果實還可以用做制葯的原料呢。
4、梵谷也許會迷戀這樣的金黃,除了他的向日葵,也為粲然的銀杏樹陶醉。水墨畫意境淡遠,不能盡顯銀杏樹風采,還是油畫更合適。可要是畫下銀杏樹的黃得趁早,錯過初冬了,也就錯過今年的金色銀杏樹了。走的最急的總是光陰,這豪華的凋零,壯闊而豪放,想不珍愛都難。我不會作畫,只好舉著相機,也不枉看了一段好風景。
5、那滿地金黃的銀杏樹葉,燦爛無比,如同是給大地鋪了一層松軟的地毯,把大地裝扮得格外亮麗。樹葉在空中盤旋,時而飛上天,時而落下地,好像在和大家捉迷藏。又好像是一隻只美麗的蝴蝶;那葉,是一個個捉迷藏的孩子;那果,是一位位套著黃色大衣的姑娘。你瞧!一陣秋風吹過,銀杏葉紛紛揚揚地從樹上飄落下來,宛如無數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漫天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