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之美美在哪裡
劉蘭芝的美不僅僅是外在的,《詩》里也說了:指若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著流紈素,耳垂明月璫。外貌上看是唇紅齒白,絕對是個美人,著裝上看,劉也應該算是個潮女。
內在的美說劉蘭芝賢惠。焦家並不是一個非常富裕的,焦仲卿也不過是個小吏,劉蘭芝要幹活補貼家用,當然這也不排除是焦母故意為難劉,但是就是繼續為難,也更加說明劉蘭芝的賢惠。上伺候婆婆,下照顧小姑,有了委屈也不敢對丈夫說,怕影響家庭和諧,這樣的賢惠女就是內在美得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劉蘭芝痴情,被休了之後,堅決不改嫁。呵呵,當然這也許就是封建禮教三從四德的毒害,無論如何這種女孩正是男人心中的最愛,上的廚房下的廳堂。所以她美!!
⑵ 美好生活劉蘭芝是誰演的
《美好生活》中,劉蘭芝的扮演者是陳美琪。
在電視劇《美好生活》中,劉蘭芝是刀美蘭的老租客了,彼此關系很好,因為租住的時間很長,彼此都成了親人了。
劉蘭芝是從美國回來的,在她二十多歲的時候愛上了一個男人,跟著他去了美國,結果去了之後才發現對方已經有家室了,民國的時候允許男人一夫多妻,但新中國之後就不行了,重感情的劉蘭芝並沒有回國,而是租住在男人家對面,
時間長了也不想著和對方廝守了,只要日日能看見人就行了,後來劉蘭芝漸漸的風華不在,年齡也大了,那個男人也死了,她不再留戀就回了國,打算落葉歸根。
劉蘭芝回國之後,趕巧遇上了刀美蘭,那時刀美蘭正好分了三套房子,就租給了她一套,一住就是六年,兩人成了親人般的存在。時至今日劉蘭芝屋裡的傢具都是從美國托運回來的,還不適宜中國的作息時間,過著美國的時差呢。
劉蘭芝扮演者陳美琪個人資料介紹
陳美琪曾出演《新白娘子傳奇》飾演「小青」一角成名。1992年因出演《新白娘子傳奇》而讓內地觀眾開始對她認識,成為90年代在內地走紅的香港女明星之一。
陳美琪(Maggie Chan),中國香港演員、香港公教藝人。1978年從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畢業,之後1987年畢業於澳門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著有《我的野蠻繼母》、《一雙飛往光明的翅膀》等書籍。
1990年與邵美琪、吳岱融等合作主演由范秀明導演的《奇幻人間世》。1992年與趙雅芝、葉童合作出演《新白娘子傳奇》,在劇中飾演「小青」。1998年拍攝《刑事偵緝檔案》飾高敏。
除了演藝之外,一直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做義工的陳美琪,還被稱為「天使的母親」。
中文名:陳美琪
外文名:Maggie Chan
別 名:大頭琪、大眼妹、野蠻小師妹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星 座:天秤座
血 型:B型
身 高:165cm(5呎4)
出生地:中國香港
出生日期:1958年9月24日
職 業:演員
畢業院校:澳門大學(原澳門東亞大學)
代表作品:新白娘子傳奇 絕代雙驕 連城訣 奇幻人間世 歲月風雲
⑶ 孫菲菲的古裝角色深入人心,美得無可方物,孫菲菲飾演了哪些角色
孫菲菲有著「古裝美女」「童年女神」等一系列標簽,而她也曾經拍攝過許多大火的作品,在很多人心中,孫菲菲確實是一個女神孫菲菲最美的6個古裝角色,你最喜歡哪一個?
⑷ 如果這張圖上的人物是個真人「與圖一模一樣」,她算的上 古典(復古) 天香國色的大美人嗎
我猜你是想知道國色天香的大美人的標准吧,發給你自己對照參考吧!
一、膚
《詩經·衛風·碩人》描繪美女庄姜「膚若凝脂」。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細膩而潔白(《朱熹集·詩經卷》)。數千年來,「凝脂」的特徵一直是中國古代美女的主要標准之一。
美女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閑情偶寄·聲容部》李漁)。詩經雲:「素者,絢也!」作為白的極致「雪」字被視為皮膚顏色的標准。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其他諸如「肌膚勝雪」、「膚如凝雪」、「欺霜賽雪」等詞語隨處可見。
另外晶瑩、透明、溫暖的白玉也常用作修飾美女的肌膚。例如五代時的花蕊夫人:「冰肌玉骨清無汗。」(《避暑摩河池上作》孟昶)
單純的白色並非皮膚顏色的唯一標准,與白色相協調的是粉紅。曹植《洛神賦》中的女神遠觀「皎若太陽升朝霞」,近看「灼若芙蕖出淥波」。「桃花含露」、「出水芙蓉」、「出水紅菱」等類似描寫美女的詞語皆著眼於粉紅色。
同樣描繪楊貴妃的美,白居易的詩「梨花一枝春帶雨」著眼的是與白同色的梨花。而李白「一枝紅艷露凝香」著眼的是與牡丹同色的艷紅。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則提出了白里透紅的和諧美的標准,這也是一種健康的美。
古代將白色、紅色完美結合的描述莫過於「不傅脂粉而顏色如朝霞映雪」(《漢孝惠皇後外傳》)。清晨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單是意境之美,足以美得令人心醉、令人窒息。
代表人物: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
虢國夫人在姊妹中最為美艷,很受唐玄宗的喜愛。一月給錢十萬作為買脂粉的費用。虢國自矜艷麗,每出入禁中,常素麵朝天(《新唐書·楊貴妃傳》)。唐朝詩人張祜描述道:「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經典鏈接:《太平廣記》引《王子年拾遺記》記載:劉備的妻子甘皇後玉質柔肌,姿態光艷。一次劉備召甘後到白綃帳中。下屬遠遠望去,只見帳中的甘皇後好比月下聚雪。河南進獻一個玉人,高三尺。劉備把玉人放在甘美人的身後。甘後和玉人潔白齊潤。劉備說:「不意我玉人乃有兩也。」下屬們直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
二、手
《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柔荑是茅草的芽莖(《朱熹集·詩經卷》)。它潔白、光滑,鮮嫩得一掐出水又纖細無比,宛若無骨。它的妙處還在於它能發出淡淡的香氣。輕輕吮一口,唇齒留香。用它來比喻美女的手指真是生動、傳神、恰如其分。
唐代詩人韓偓《詠手》中,用「腕白膚紅玉筍芽」把手比作嫩筍牙,與柔荑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人公劉蘭芝。她「指如削蔥根」。把手指比喻成削好的蔥白。取其形、色,頗為經典。
唐趙鸞鸞《纖指》詩:「纖纖軟玉削春蔥,長在香羅翠袖中。」將手指比作白玉。晶瑩、透明又有溫暖的感覺。
柔荑、嫩筍、蔥白、白玉的特徵均構成中國古代美女手的標准。
經典鏈接:南朝陳武帝章皇後冰雪聰明,儀容俏麗。手指甲長五寸,顏色紅中透白,每逢遇到喪事,就會有一個手指甲先折斷。(《陳書·高祖章皇後傳》)
三、發
烏黑、亮麗、濃密、修長是中國古代美女頭發的標准。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贊美婦女頭發烏黑、濃密的古詩。《詩經·鄘風·君子偕老》載:「鬢發如雲,不屑髢也。」「鬢」意為頭發濃密而黑,「髢」意為假髻。這句古詩贊美了濃密而漆黑的頭發有如天上的烏雲,擁有這樣一頭黑發便不屑於使用假的發髻了。後人常以烏雲代指女人秀發,如「烏雲高綰」。
又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昔有仍氏生女,鬢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玄」和「鬢」意思相同,都是稱贊頭發烏黑的詞語。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據《太平御覽》記載:「上(漢武帝)觀其(衛子夫)發鬢,悅之。」衛子夫的一頭秀發一打開,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樣,閃閃發光,馬上吸引住了少年天子漢武帝(據說武帝那時候正為沒有後代而苦惱,所以比較注重道家的某些觀點,比如頭發烏黑濃密者氣血旺,氣血旺者高壽多子)。《陳書·張貴妃傳》記載:「張貴妃發長七尺,鬢發如漆,其光可鑒。」又如《昭明文選·七辨》曰:「鬢發玄髻,光可以鑒。」
除衛子夫、張貴妃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外,《新唐書·後妃傳》記載唐高祖李淵的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皇後出生時發垂即過頸,從三歲開始發與身等,及長大成人更是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烏雲。
古代女人的發型變化多端,如直發(張麗華)、短發(梁綠珠)、卷發(趙合德)、束發(趙飛燕)、盤發(甄妃)等。
經典鏈接一:晉明帝時,大司馬桓溫納蜀主李勢女兒為小妾。桓溫的妻子康長公主妒火中燒,持刀欲殺李氏。但見李在窗前梳頭,發垂委地,姿貌絕麗,徐下結發,斂手向公主說:「國破家亡,無心以至。若能見殺,實猶生之年。」神色閑正,辭氣清婉。公主擲刀抱著李妹妹說:「我見猶憐,何況老奴(桓溫)?」(《妒記》南朝宋·虞通之)。
經典鏈接二《十髻謠》:◇鳳髻(周文王時一名步搖髻)有發卷然,倒掛么鳳。儂欲吹簫,凌風飛動。◇近香髻(秦始皇時)香之馥馥,雲之鳥鳥。目然天生,膏沐何須。
◇飛仙髻(王母降武帝時)飛仙飛仙,降於帝前。回首髻光,為霧為煙。◇同心髻(漢元帝時)桃葉連根,發亦如是。蘇小西陵,歌聲相似。
◇墮馬髻(梁冀妻)盤盤狄髻,墮馬風流。不及珠娘,輕身墜樓。
◇靈蛇髻(魏甄後)春蛇學書,靈蛇學髻。洛浦凌波,如龍飛去。
◇芙蓉髻(晉惠帝時)春山削出,明鏡看來。一道行光,花房乍開。
◇坐愁髻(隋煬帝時)江北花榮,江南花歇。發薄難梳,愁多易結。
◇反綰樂游髻(唐高祖時)樂游原上,草軟如綿。婀娜鬟多,春風醉眠。◇鬧掃妝髻(唐貞元時):隨意妝成,是名鬧掃。枕畔釵橫,任君顛倒。(倒掛,又名么鳳,類似鸚鵡而小,綠色羽毛,嘴紅色,甚嬌麗,常倒懸架上)。(《東方美女百韻全書》陳敏等)
四、臉
《詩經·衛風·碩人》中的美女庄姜:「螓首蛾眉。」螓首,是指一種類似於蟬的小蟲。它的前額豐滿、光潔。這是古代美女額頭的標准。
古代美女的標准臉型是上部略圓,下部略尖,形似瓜子,豐滿潔白,俗稱鵝子臉。此外「滿月」也是符合中國古代審美標準的臉型。面如滿月,指臉盤圓圓的、白白的,像滿月一樣,相貌白皙、豐滿、富態而有神采。(《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臉部的酒窩稱笑靨或雙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關於笑靨的描寫。如《楚辭·大招》中即有「靨輔奇牙,宜笑焉只」的描述;又如漢代班婕妤《搗素賦》:「兩靨如點,雙眉如張。」諸如「笑靨如花」的詞語多不勝數。
臉部的酒窩又名梨渦,得於詩「旁有梨頰生微渦」。本指宋代美女黎倩的酒窩,後泛稱女子面頰上的酒窩。一張標準的瓜子臉配上梨渦淺笑足以增添嫵媚。代表人物:楚平王夫人伯嬴明眸秀項,面如鵝蛋。(《香艷叢書》中《老狐談歷代麗人記》篇)
經典鏈接:秦檜將抗戰派名臣胡銓貶謫至嶺南。在廣州,胡銓喜歡上了一位名叫黎倩的美女(一說黎倩系侍妓,此處依袁枚說。據朝鮮宋時烈《朱子大全札疑》記載,黎倩系有夫之婦。其夫發現了胡銓與黎倩的私情,逼令胡銓食藁與豆相混的馬料,否則殺之,胡銓不得已受辱)。十年後,胡銓攜黎倩從貶地北歸。途中,胡銓飲於湘潭胡氏園,微醺中題詩壁上:「君恩許歸此一醉,旁有梨頰生微渦。」(《情史》馮夢龍)
五、目
中國古代美女眼睛的標准既側重於神韻又有著恰如其分的比喻。「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書·孝武李夫人傳》)。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白居易)這種眼睛的神韻是中國古代美女眼睛的神態的標准。
秋天的水清澈明亮,一清見底,「秋水」、「秋波」在古代常用來形容美女的眼睛。清澈明亮是古代美女眼睛形的標准。唐代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元趙雍《人月圓》詞:「別時猶記,眸盈秋水,淚濕春羅。」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美人的眼睛如秋水、秋波,靈靈有神、楚楚動人。
經典鏈接:張貴妃(麗華)冰雪聰明,有神采,進止閑暇,容色端麗。每瞻視盼睞,光采溢目,照映左右。常在閣上靚妝,臨於軒檻,宮中遙望,飄若神仙。(《陳書·張貴妃傳》)
六、鼻
「面如一朵花,全靠鼻當家」。鼻子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美女鼻子的標準是玲瓏剔透,富有立體感。古代有「鼻若瓊瑤」的說法。瓊瑤,美玉的一種,晶瑩、光滑且溫暖。此詞條主要著眼於鼻子的玲瓏剔透美,「鼻若懸膽」則側重鼻子的立體美。
代表人物:崔鶯鶯:恰便是檀口點櫻桃,粉鼻兒倚瓊瑤。淡白梨花面,輕盈楊柳腰。(《西廂記》王實甫)
七、唇
中國古代美女嘴唇的審美標準是其色要紅潤、有光澤、其形要小巧。人們常以「櫻桃」來比喻口唇,即因其形,更由其色。早在先秦的《楚辭·大招》中就有「朱唇皓齒,嫭以姱兮」的話,《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口如含朱丹」都是講唇的紅潤美。據孟棨《本事詩·事感》記載:白居易有兩個年輕貌美的小妾樊素和小蠻。其中樊素善歌,小蠻善舞,白居易曾作詩贊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樊素的口唇小巧紅潤,就像熟透的櫻桃一般嬌艷欲滴。蘇軾也有「一顆櫻桃樊素口」來加以描繪美人口唇之美。
美女口唇也常常用「檀口」或「絳唇」來形容。檀是一種淺紅色或淺絳色的顏料,在古代常被女子用作口紅,所以「檀口」便成了描寫女性淺紅色嘴唇的一個專用語。比如唐代香奩詩人韓偓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黛眉印在微微綠,檀口消來薄薄紅。」
至於美人的舌頭也有專門的術語。諸多名花,丁香憑借其香和形脫穎而出,成為美人香舌的代言花。
經典鏈接:歐公(歐陽修)知潁州,有官chāng盧媚兒,姿貌端秀,口中常作芙蕖花香。有蜀僧雲:「此人前身為尼,誦法華經二十年。」(《香艷叢書》知蟲天子)
八、齒
晶瑩潔白、整齊均勻是中國古代美女牙齒的標准。
美女庄姜「齒如瓠犀」。瓠犀,葫蘆的子,晶瑩潔白而小巧整齊(《朱熹集·詩經卷》)。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齒如含(編)貝」。曹植在《洛神賦》中說:「丹唇外朗,皓齒內鮮。」這個「鮮」字,說的是皓齒的光澤。朱唇輕啟,嫣然一笑,雪白整齊的牙齒的確更增美女的嫵媚。
九、頸
《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領如蝤蠐」。領是頸的意思;蝤蠐是天牛與桑牛的幼蟲,乳白色,長而豐滿(《詩經疏》孔穎達)。「領如蝤蠐」意思就是頸項如蝤蠐那樣潔白,豐滿。古代美女頸的標準是潔白、光滑、豐滿。韓偓在《席上有贈》一詩中,以「鬢垂香頸雲遮藕」之句來描寫女子頸部的馨香、嫩白,頗為經典。宋代詞人曾布曾有「窗間粉頸斷瑤瓊」的詩句;又如明朝《尋芳雅集》中《粉頸》詞:「霜肌不染色融圓,雅媚多生蟾鬢邊,鉤挽不妨香粉褪,倦來常得枕相憐。嬌滴滴,嫩娟娟,每勞引望悵佳緣。」(《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十、足
漢代前的作品鮮見對女性足的具體描述,可見古代並無具體的審美標准。《洛神賦》中盡管有「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的描述,卻只是描寫女性足部的動態美。據《南齊書》記載,廢帝東昏侯對貴妃潘玉兒的小腳情有獨鍾。可戀足在當時只是個別現象,並非普遍現象。杜牧詩雲:「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春雲」。似乎唐代已有纏足的習俗。五代南唐時,有一宮女窅娘輕盈善舞,以帛纏足,足纖小如彎月,著素襪在六尺高的金制蓮花上跳舞,深受南唐後主李煜的寵愛。由此開始,纏足之風逐漸盛行於宮廷。從宋代始纏足之風遍及民間,「三寸金蓮」成了宋元以來對女性美的基本要求。(《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經典鏈接:香蓮三影:花間苔上蹴鞠影;臨流浣濯水中影;春宵一刻燈前影。
香蓮三上:掌上;肩上;鞦韆板上。
香蓮三中:被中;鐙中;雪中。
香蓮三下:簾下;屏下;籬下。(《香艷叢書》知蟲天子)
十一、胸
古代對胸部並無任何審美要求,也無任何標准。描寫美女的文學作品如《詩經》、《登徒子好色賦》、《洛神賦》等都對胸部隻字未提。尤其《洛神賦》鋪排華麗,對女性身體極盡詳盡描述之能事,可是唯獨對胸部諱莫如深。《漢雜事秘辛》(有學者疑為明朝狀元楊慎偽作)描寫東漢宮廷選美時對梁商的女兒梁瑩全身體檢,堪稱事無巨細。即使提到了她的乳房,也只有「胸乳菽發」四字。可見,平胸並不影響其美。
自唐代開始,文學作品中開始大量出現描寫胸部的作品。如「素胸未消殘雪,透輕羅」(敦煌曲子詞《雲謠集·風歸雲》)。又如「素胸蓮臉柳眉低,一笑千花羞不坼」(《雲謠集·浣溪沙》)。唐代詩人韓偓在《席上有贈》一詩中,以「粉著蘭胸雪壓梅」來寫女子胸部的白、香、軟。
十二、腰
細腰是中國古代美女的重要特徵。春秋時期就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傳說。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一文中鄰家女「腰如束素」以及《洛神賦》中的神女「肩若削成,腰若約素」都極力渲染美人腰的纖細。漢伶玄所撰《趙飛燕外傳》描述飛燕名字來歷時說她「長而纖便輕細,舉止翩然,人謂之飛燕」。譙川秦醇子所撰的《趙飛燕別傳》則記載她「腰骨纖細」。魏晉南北朝時期同樣以纖腰為美。《南史·徐勉傳》記載南朝梁武帝賜給徐勉很多女樂,其中舞人張凈琬,「腰圍一尺六寸,時人咸推能掌上舞。」又有羊侃的小妾孫荊玉,能反身貼地,銜得席上玉簪。
白居易的小妾小蠻纖腰若柳,故有「楊柳小蠻腰」的經典詩句。值得一提的是美女身材的標准漢朝是骨感美。
經典鏈接:據《太平廣記》記載:漢武帝寵愛的美女麗娟,玉膚柔肌,吹氣勝蘭。漢武帝常用衣帶綁住麗絹的衣袖,惟恐她隨風而去。又如趙飛燕,能作掌上舞,漢成帝惟恐風將她吹走而建「御風亭」。
十三、香
明代文人李漁在《閑情偶寄·聲容部》上說:「名花美女,氣味相同,有國色者,必有天香。天香結自胞胎,非自薰染。佳人身上實實在在有此一種,非飾美之詞也。此種香氣,亦有姿貌不甚嬌艷,而能偶擅其奇者。」女人的體香可以分為天然的和後天的兩種,前者是女性自身所生發的天然體味,稱為「天香」。歷史上最早以香氣著稱的女子最出名的莫過於漢武帝所寵幸的宮人麗娟,她玉膚柔肌,吹氣勝蘭,但是否是天香不得而知。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體自生香,則是有史以來最早記載有天香的美女。至於趙飛燕同樣吹氣如蘭,則是後天的熏陶。一般的女性想要擁有誘人的體香,就需要用薰染的方法來增添身體的香氣,以彌補先天不足。李漁承認了「國色天香」的可遇而不可求,認為薰染是正當的。「有國色而有天香,與無國色而有天香,皆是千中遇一;其餘則薰染之力,不可少也。」除熏染外,唐代元載小妾薛瑤英,則是幼時長期食用其母所做的「香丸」(用花粉發酵處理後做成內服美容丸),長大以後,肌膚柔潤、玉體生香而青史留名。(《幽夢影》明張潮)
經典鏈接:三國吳主孫亮有四個深受寵愛的美人,分別叫朝姝、麗居、洛珍、潔華。四名佳人合在一起散發出來的香氣有別於西域所貢的諸種異香。這種香氣沾上衣服,時間越久香味越濃,洗滌百遍也不減退,所以名為「百洗香」。孫亮又稱這種香為朝姝香、麗居香、洛珍香、潔華香。(《拾遺記》王子年)
記得採納哦!~~
⑸ 劉蘭芝的簡介
劉蘭芝,東漢末年女性,家鄉在今安徽省懷寧縣小市鎮,皖水東岸。這座古鎮原來叫小市港,又叫小吏港,或稱焦吏港。據《懷寧縣志》記載:「小吏港,以漢廬江小吏焦仲卿得名。」。 17歲時嫁給廬江郡的一個府小吏焦仲卿為妻。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蘭芝投水自盡,焦仲卿亦殉情而死。記敘其事的《孔雀東南飛》成為東漢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長篇敘事詩和北朝的木蘭詩合成為樂府雙壁。
劉蘭芝的柔情與貞烈,「自古紅顏多薄命」,人們看這句話時,多與權勢、名利聯系在一起,實際上這句話也適宜於普通的家庭,普通的人。
⑹ 劉蘭芝藝術形象分析300字左右
劉蘭芝是一個美麗的女子。從詩歌對蘭芝臨行前梳妝打扮與美貌的描述:「著我舊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這幾句鋪陳,描寫上求細,藝術上求美,充分調動漢語言文字在描述美時的功能,以令人無法招架的方式描繪劉蘭芝的巨麗大美,使劉蘭芝的美麗同她的被遣形成強烈的錯位,讓讀者在這種鮮明的反差中去扼腕興嘆這位美麗女子的悲慘命運。
劉蘭芝不僅美麗而且多才多藝、知書達禮。從詩歌的第二節蘭芝自述「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頌詩書。」可以看出她自小受到很好的教育,具有儒雅的氣質。從她被遣回娘家後,母親對她的責備「十三教汝織,……十六知禮儀。」也為蘭芝的自述做了佐證。再加上被遣回娘家不久就有「窈窕世無雙」的縣令的五郎,與「嬌逸未有婚」的太守的公子來求婚,也反襯出劉蘭芝的身價。又如劉蘭芝說「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面對婆婆的百般刁難,劉蘭芝不是鹵莽頂撞或是哭哭啼啼,而是勇敢地對焦仲卿說「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譴歸。」她知道婆婆在雞蛋里挑骨頭,遲早有一天會把她趕回娘家的,還不如自己請回,可見她的聰明、能幹。再如,第十段寫到她與婆婆的告別的情形:堂上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劉蘭芝卻很鎮定、從容,沒有與婆婆發生爭吵,可見她有很高的涵養。
在劉蘭芝的藝術形象中,最為突出的是她堅貞不屈、敢於反抗的光輝形象。如劉蘭芝在明白婆婆要驅逐自己,丈夫求情也無濟於事,事情已無法挽回時,她沒有坐以待斃,等著被遣,而是主動要求「遣歸」。變被動為主動,表現了蘭芝極強的自尊,積極維護自己的人格,個性堅強的特點。接著長詩詳細描寫蘭芝回娘家之前的打扮:「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綉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若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詩篇採用了賦的手法,由足至頭、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連串誇張性的橫向鋪陳,把蘭芝的穿著打扮具體細致地描寫出來,靚麗無比,美艷動人。「事事四五通」,表現了她對梳妝打扮的極其慎重和細致,斟酌再三,刻意追求,力爭盡善盡美。簡直使你覺得她似乎就要去趕赴一個什麼重要的聚會,或是去參加一個什麼重要的喜慶儀式,使你絕對想像不到她是被休遣回家,正面對著人生道路上巨大的不幸。蘭芝為什麼要如此精心地梳妝打扮呢?作品沒有明確告訴讀者,「教參」上說是「表現她的從容鎮定」。僅僅如此嗎?看來還是言之不詳,叫人不知所雲。這其實正是蘭芝反抗性格的體現。如果說她主動「遣歸」,是維護自己的人格,維護自己的自尊,那麼,歸娘家前精心梳妝打扮則是運用自己的美艷無比作武器,對造成自己愛情悲劇的封建家長焦母進行示威,表示反抗,表示自己的不屈服,不順從。明確地向焦母表示,「遣歸」並不能擊倒我,打敗我,你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所以,當她「上堂拜阿母」時,「阿母怒不止」。試想,如果蘭芝此時是哭哭啼啼,涕泗橫流,蓬頭垢面,衣服不整,拖著鞋子趿拉著襪,焦母看到後,絕對不會「怒不止」,相反肯定會內心竊喜,心情舒暢。因為她達到了目的,她要的就是劉蘭芝的這個樣子,就是要看到平素「舉動自專由」的人能有今天的慘象,只有劉蘭芝的難受,甚至悲傷欲絕,才能使她高興。可是劉蘭芝絕不會這樣,否則就不是劉蘭芝了。其實,蘭芝此時,心裡難受著呢,但她卻絕不在焦母面前表現出來。請看,當她「卻與小姑別」時,立刻忍不住了,立刻「原形畢露」:「淚落連珠子」。尤其是「出門登車去」的時候,更是「涕落百餘行」,簡直是「淚飛頓作傾盆雨」。這才是劉蘭芝此時此刻的真實心境和心態。因此,與其說「嚴妝」是表現劉蘭芝的「從容鎮定」,不如說是表現了劉蘭芝個性的剛強,表現了她在善良和溫順中別具特色的掩蓋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剛性,表現了一個弱者和被壓迫者的心底升華起來的那種凜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尊嚴感,表現了她對封建家長的不屈服,表現了她的叛逆的個性。這是詩人塑造劉蘭芝這個不朽藝術形象最光彩的一筆。
劉蘭芝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也感動了無數的讀者,她與焦仲卿凄美的愛情故事令人嘆惋。如她的第一次拒婚,面對的是縣令的三少爺,年輕、帥氣、窈窕絕倫,便言多才。這是許多女子都追求的呀。她的母親本來支持她,但是也動了心,勸她「汝可去應之」。劉蘭芝沒有被那公子的地位和相貌所打動,只是想到與焦仲卿的錚錚誓言,想到與焦仲卿的情投意合,從而斷然拒絕了這門親事。她說「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在「斷」字前加一個「自」,「自」是立即、立刻的意思,表明她幾乎不容思考、不須商量,立馬拒絕,可見她的堅守愛情、忠貞不渝的情懷。又如太守家迎親的場面熱鬧、富貴、繁華:「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蔥馬,流蘇金鏤鞍。齎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鬱郁登郡門。」這里的鋪陳詞藻華麗、描寫細致,描寫以靜為主,以動為輔,它通過渲染府君迎娶人數之眾多、嫁妝之豐厚、場面之宏大。可劉蘭芝不為所動,從側面襯托出她對愛情的忠貞,不為金錢所動,不迷戀權貴,另一方面反襯出焦母遣返兒媳的荒誕。最後的「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的悲壯舉動更反映出劉蘭芝寧肯為愛殉身、對愛情忠貞不渝的良好品德。
參考:http://www.cersp.net/userlog/20916/archives/2007/264506.shtml
⑺ 焦仲卿母親為什麼討厭劉蘭芝呢
一、寡婦的強大,婆媳的難處。焦仲卿因為沒有父親,所以是由母親撫養的。沒有這樣的丈夫的女性,性格也很強,在孩子結婚的時候,往往看起來是霸道。娶了媳婦忘了母親的心情。特別是兒媳的感情很強烈。外面的人無法理解她心中的悲傷。她變得自我疏遠,受到了兒子的冷遇。因為我不喜歡右邊,所以討厭劉蘭芝,想讓她休息。
四、劉蘭芝倔強的性格,讓焦母厭倦。根據中國的諺語,“多年的媳婦成了婆婆”是媳婦在婆婆面前總是謹慎、穩重、有禮貌和媳婦必須遵守的品格。但是劉蘭芝顯然不是這種懦弱的性格。她自己讓焦仲卿休了場。我覺得即使在老奶奶面前,也不是那種唯唯諾諾的個性。在和奶奶分手之前,我會用心打扮的。我在綉裙子。悄悄地腳步聲,頭上閃著光。如果腰流著的話,就會聽到明亮的月亮。像是要削蔥的根一樣,在口中加入朱紅色。在那個社會里,像遊行一樣的女性應該很少吧。
從前為了現在,時代帶頭,人心多迂迴,今天的女性在選擇結婚的時候,還是以劉蘭芝為戒,考察對方的家庭,為今後的日子打好基礎。
⑻ 造成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悲劇原因是什麼
造成劉蘭芝和焦仲卿悲劇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1、門第說:有的學者認為,既然焦仲卿是東漢末年時期的大家,而且又在超清當中做官,有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身份,但是劉蘭芝只不過一個小鄉村裡面的村姑,和焦仲卿先是在社會地位方面就有著很大的懸殊。
因此焦仲卿和劉蘭芝的婚姻是門不當不戶對的,所以焦仲卿的母親才要極力反對兩個人的婚姻,導致了兩個人雙雙殉情的悲劇。
2、越禮說:有一部分的學者根據焦仲卿母親所說的言語當中,推斷出來了,之所以劉蘭芝被焦仲卿母親驅逐出家門,是因為劉蘭芝沒有禮節,言行舉止過於放肆,不懂得順從焦仲卿母親,肆意妄為導致的。
3、守舊說:堅持守舊說這種觀點的學者把劉蘭芝和上邪》中的無名氏、《陌上桑》中的秦羅敷和《有所思》中的女主人公比較了一下,認為劉蘭芝之所以殉情,是因為她自身太過於軟弱。
而這種軟弱又是因為手就心理的作用,因此劉蘭芝和焦仲卿兩個人的悲劇是反對封建社會的力量和保守的封建心理相結合的一種必然性。
4、情愛說:有一些讀者根據《禮記·內則》中的一句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認為劉蘭芝之所以沒有收到焦仲卿母親的喜愛。
是因為焦仲卿甚宜其妻,焦仲卿把以前自己對母親的情感轉移到了妻子身上,從而引起了焦仲卿母親的嫉妒和不滿。
(8)劉蘭芝紅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東漢末年建安時期。廬州小吏焦仲卿娶了一位賢惠的妻子劉蘭芝,劉蘭芝雖不是大戶出身,但也是多才多藝知書達理,自幼便習女紅,善彈琴,能誦詩書。
劉蘭芝十七歲嫁給焦仲卿為妻,日夜辛勞,勤於家務,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條,焦仲卿心裡很滿意,二人情深義重,其樂融融,但劉蘭芝入門兩年始終沒有生育,這在古代算上大不敬,讓她的婆婆很是生氣,百般刁難媳婦。
劉蘭芝於是就去信給正在廬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訴說不堪忍受之苦。焦仲卿回來為妻子求情,卻遭母親斥責,並令其休妻另娶。
仲卿長跪,言道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母親大怒,仍堅持要趕劉蘭芝回娘家。焦仲卿迫於孝道壓力只得先請妻子回娘家,暫避一時。
蘭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別,類似休妻,今後恐難再見,便將自己常用的香囊、妝奩等物留給焦仲卿以作紀念。
劉蘭芝被遣回家十餘日,縣令即派媒人來為其子求婚,被劉蘭芝婉言回絕;又數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門提親,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願與劉家結為百年之好,又被謝絕。
這下早惹惱了蘭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難違,蘭芝被逼迫不過,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邊媒人回報,說劉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過後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馬上四處派人備下金帛彩禮,人馬舟車,以便早日完婚。
第二天,劉蘭芝整日默默無語,只是和淚裁衣。忽聽得一陣熟悉的馬嘶聲,出門遙相望,知是故人來。
原來,仲卿在任上聞知此變,急忙告假趕來。焦仲卿指責劉蘭芝說道:我這磐石千年不移,你這蒲葦卻不過一時的堅韌,就讓我一個人孤獨終老吧。
劉蘭芝聽後傷心不已,手撫焦仲卿的馬鞍,一一訴說原委,我們倆人都是被逼的,你怎麼能說這樣的話,那我們就相約黃泉下相見,不要違背了今天的誓言,二人只好相約黃泉下相見,各自回家去了。
仲卿回家後對母親說道:今天大風吹折了樹木,院子里的蘭花上結滿了嚴霜;孩兒的性命猶如西山的落日,母親今後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長嘆而去。
這一天,迎親的車馬格外熱鬧,新婦已進門。黃昏後人群漸漸散去,夜深沉,萬籟無聲,劉蘭芝攬裙投水自盡。焦仲卿得知,徘徊樹下,亦自縊殉情。後兩人合葬於華山旁,墳墓兩邊種植著松柏梧桐。
後人以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來紀念焦仲卿、劉蘭芝夫婦。講述了焦仲卿、劉蘭芝夫婦被迫分離並雙雙自殺的故事,控訴了封建禮教的殘酷無情,歌頌了焦劉夫婦的真摯感情和反抗精神。
⑼ 《孔雀東南飛》:劉蘭芝織布的背後是家庭時代的什麼故事
提起《孔雀東南飛》,大家比較熟悉了。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其地位不容置疑。衡量文學作品價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取決於作品反映現實的功能。這一點《孔雀東南飛》也是不遑多讓。《孔雀東南飛》反映的點有很多,能解讀的東西也有很多,我們就從劉蘭芝織布入手,談談劉蘭芝夫家,並結合史料文獻,來回望當時的大時代。
值得一說的是,在“男耕女織”的兩漢社會,紡織品一再成為國家需求,女性在家庭中的經濟地位有所提升。但這種提升也是相對的,當時的社會有嚴格的行為規范,也有漸漸成型的禮教滲透,所謂“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清規戒律,逐步使女性喪失了獨立的社會地位。《孔雀東南飛》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烙印。劉蘭芝織布的背後是家庭和時代的悲涼。
⑽ 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故事是什麼
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故事是:東漢末年建安年間,廬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劉氏,被仲卿的母親驅趕回娘家,她發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著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盡。焦仲卿聽到妻子的死訊後,也弔死在自己家裡庭院的樹上。
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感天動地、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深深的感動了大家。當時的人哀悼他們,便寫了《孔雀東南飛》這樣一首詩。
(10)劉蘭芝紅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劉蘭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來,是由於兇悍的焦母和勢利的劉兄逼迫的結果。事實上,焦母、劉兄同樣是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因為焦母、劉兄的本意,並不想害死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妹妹。這從劉、焦死後,「兩家求合葬」這樣後悔不及的舉動可以看出。盡管這是他們對劉蘭芝、焦仲卿生死不渝愛情的晚到的認可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