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漢代簡單發飾圖片

漢代簡單發飾圖片

發布時間:2022-01-06 03:09:19

『壹』 怎麼扎古代發飾 古代的簡單頭形怎麼扎

1、從耳上將秀發分成上下兩層的樣式,上邊的秀發握成馬尾的感覺。
2、用手指將以經固定好的半扎發的上層秀發弄出很松的樣式。
3、將下方的散發簡單的擰在一起,從花苞的左側簡單拉至上方。
4、繞花苞之後簡單的將發尾用小黑夾固定。
5、在挽發的上層用一個可愛的發簪固定一下。
6、尖尾梳的發尾做一下整理,使秀發更添整齊即可。

『貳』 中國古代發型發飾介紹

古代頭飾精巧華美,本文簡單的介紹了古代婦女頭飾的種類,頭飾的發展演變,以及古代婦女根據身份,出席的場合來佩戴不同的頭飾。

關鍵詞:笄,簪,釵,華勝,擿,花鈿,步搖,梳篦

經常可以看到電視劇中古代女子穿著雍容華麗的服裝,戴著製作精美的頭飾,這亮麗的一幕使我們不禁感慨古代手工技術的發達。但是細細想來,電視劇中呈現出來的只是崇尚簡潔的現代人參考史料對古代頭飾的仿照品。這就不難想像真正的古代頭飾有多麼的巧奪天工。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古代婦女所佩戴的頭飾。

1. 1. 笄,簪,釵,擿,華勝

笄是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發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發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鄭玄註:「笄,女之禮,猶冠男也。」《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而笄。」鄭玄註:「謂應年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簪是由笄發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後來專指婦女綰髻的首飾。擿,簪股,將頭部做成可搔頭的簪子,所以俗稱為搔頭。《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後漢書·輿服志》有:「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的記載。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華勝,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

2. 步搖

步搖,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題……」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

古代婦女將頭發綰成髻鬟,用簪釵固定,以免髻鬟鬆散墜落。古代的簪釵形式繁多,用石,竹,玉,骨,金,銀等多種材料製成,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簪釵也有變化,從歷代遺留下的款式多樣的簪釵中可以看出其變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見的有:(1)圓頂形,簪身為圓柱體,頂端作球體或半球體,少數刻有旋紋;(2)花頂形,簪身與上相同,惟於頂端鏤鑿梅,蓮,菊,桃等花紋;(3)耳挖形以金屬或玉形成,簪身略扁,上端寬闊,至頸部明顯收束,並朝正面彎轉,形成耳挖,使一物具有兩種功用;(4)如意形,簪身作圓形或扁形,簪身朝前彎轉,呈如意頭狀;(5)動物形,簪首飾以飛禽走獸,常見的有龍,鳳,麒麟,燕,雀及游魚等。

這些形狀的發簪,發釵在各地的古墓中時有發現,例如: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848年)墓出土雙鳳紋鎏金銀釵,另有鏤空穿枝菊花紋釵,形象豐美。廣州皇帝崗唐代木槨墓出土金銀首飾中有花鳥釵,花穗釵,纏枝釵,圓錐釵等,用模壓,雕刻,剪鑿等工藝做成,每式釵朵都是一式兩件,花紋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圖1)

唐代花釵:(1)斯德哥爾摩kempe氏藏(2)廣州皇帝崗唐墓出土(3)唐代菊花紋釵(西安出土)(4)唐代雙鳳紋釵(西安出土)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間墓出土一件金鑲玉長28厘米的步搖,上端像雙翅展開,鑲著精琢玉片花飾,其下分垂珠玉串飾。另一件長18厘米,頂端有四蝶紛飛,下垂珠玉串飾的銀步搖,製作都極精緻(圖2)

圖2—1安徽合肥出土的南唐金鑲玉步搖(右下為步搖上所鑲玉片紋飾)

圖2—2安徽合肥出土南唐四蝶銀步搖

2. 3. 梳篦,鈿花

篦,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亦指用篦梳頭剔除發垢。唐李賀《秦宮》詩:「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王琦匯解:「篦,所以去發垢,以竹為之,鸞篦必鸞形象之也。」

鈿花,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鈿花用。」鍾廣言註:「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

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湖北江陵出土幾件秦木質彩繪角抵圖木篦,馬蹄形,上繪三人作角抵戲。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出土的梳篦是象牙製成的,均作馬蹄形,長均8.8厘米,寬均5.9厘米,梳20齒,篦47齒,細密均勻。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和湖北江陵紀南城出土的西漢木梳,背平直,上面有四個裝飾紐。湖南長沙南門紙圓沖唐墓出土銅梳已殘,背上有清晰的紋飾,作雙鳥徘徊旋飛。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了精美的骨梳(圖3)

圖3—1唐代銅梳(湖南長沙紙圓沖出土,根據殘物復原)

圖3—2河南陝縣廟底溝出土的骨梳

簪釵是用來綰住頭發的,而花鈿直接插入綰好的發髻起裝飾的作用。(圖4)

圖4—1琉璃制寶鈿(江蘇新海連市海州東門外五代墓出土實物拓片)

圖4—2團花金鈿(傳世實物,現藏日本大和文華館)

圖4—3折枝花形金鈿(廣東廣州皇帝崗唐墓出土)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早在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便有插梳的習慣。當時,雖不完全是為了裝飾(有的和宗教,葬俗有關),但卻是後世插梳習俗的源流。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論形制多麼復雜,裝飾多麼考究,它們的外形特徵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

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尤以木料最常見。梳篦的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

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等高貴材料製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繪畫如張萱的《搗練圖》,周肪《紈扇仕女圖》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養人壁畫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妝成》中描寫:「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王建的《宮詞》中也有「歸來別施一頭梳」的描寫,這些正說明這種插梳的風尚。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4.結語

從古代婦女的頭飾中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發展的經濟狀況,經濟越發達,婦女們所佩戴的頭飾越多,製作的也越為精巧,復雜。婦女們佩戴頭飾也是有身份地位的講究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場合所佩戴的頭飾不一。這點從《後漢書·輿服志》中可以看出,其中太皇太後,皇太後入廟時所佩戴的首飾:「簪以瑇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上為鳳皇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左右一橫簪之,以安蔮結。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級焉。」

「皇後謁廟服假結,步搖,簪珥。步搖以黃金為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等,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詩所謂『副笄六珈』者。諸爵獸皆以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雲。」「公,卿,列侯,中兩千石,二千石夫人,紺繒蔮,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為簪珥。」《舊唐書·輿服志》中也有記載:「武德令,皇後服有緯衣,鞠衣,鈿釵禮衣三等。緯衣,首

飾花十二樹,並兩博鬢……鈿釵禮衣,十二鈿……;皇太子妃服,首飾花九樹,……細釵禮衣,九鈿……;內外命婦服花釵,翟衣青質,第一品花鈿九樹,翟九等。第二品花鈿八樹,翟八等。第三品花鈿七樹,翟七等。第四品花鈿六樹,翟六等。第五品花鈿五樹,翟五等。鈿釵禮衣,……第一品九鈿,第二品八鈿,第三品七鈿,第四品六鈿,第五品五鈿……。」

古代婦女的頭飾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文明傳承過程中我們汲取了很多,也舍棄了很多,在有著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崇尚簡潔的人們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樣華麗且形式復雜多樣的頭飾,但是簪,釵等頭飾並沒有消失,它們被簡化了。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經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簡單,大方的簪釵來綰頭發。希望簪釵作為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繼續發展與傳承下去,中華文明這個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這樣一顆閃耀的珍珠。

『叄』 漢朝的發飾都有哪些

步搖

【一般形式為鳳凰、蝴蝶、帶有翅膀類的,或垂有旒蘇或墜子,走路的時候,金飾會隨走路的擺動而動,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

其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點綴。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玲瓏有致,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

歷史記載:

《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

《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雀)九華(花)。」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以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

唐白居易《長恨歌》:「雲鬢花顏金步搖。」

宋謝逸《蝶戀花》詞:「攏鬢步搖青玉碾,缺樣花枝,葉葉蜂兒顏。」

多見於我國少數民族鮮卑族的墓葬中。步搖初行於貴族婦女,後也行於民間。《玉台新詠二晉傅玄艷歌行》:「頭安金步搖,耳系明月璫。」

(附圖)

『肆』 東漢時期的女子以及男子的服飾和發飾分別是什麼樣的具體一些,有圖更好!!!在線等!!急!!!

曲裾深衣你可以看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漢代發飾你可以讀周錫保的這本書,也有詳細論述。馬大勇的《雲髻鳳釵》也有。《霞衣蟬帶》寫到漢代的婚服。漢代帝王將相,文武官朝服,馬大勇《華服美蘊》也可參考,有些圖。

『伍』 誰有古代女子頭式或頭飾圖,越多越好

古代女子發飾多種多樣,有笄、簪、釵、環、步搖、鳳冠、華盛、發鈿、扁方、梳蓖等。

一、笄固定發髻的用具

「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的長針。古代女子15歲前,發式通常是將頭發集束在頭部的雙側,梳成樹丫或獸角狀,之所以稱女孩為「丫頭」,其名稱就來源於此。從周代起,滿15歲,古代女子就被看作成人,如果已經許嫁,便可梳成人的發髻了,這時就需要使用發笄。古時稱女子成年為「及笄(jíjī)」,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沒有許嫁,到二十歲時也要舉行笄禮,由一個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個發髻,插上一支笄,禮後再取下。

由於古時男女皆蓄發,所以笄並非女子專用,男子年二十行「冠禮」也會用笄。「冠禮」即男子的成年儀式,在頭頂盤結、戴冠,冠的左右兩側預留兩個小孔,用笄橫穿發髻,加以固定,以免滑墜。男子經「冠禮」,女子經「笄禮」,方可論婚嫁,開始人生的重要轉折。

固定冠帽的笄稱為「衡笄」,周代設「追師」的官來進行管理。用來固定發髻的笄叫「鬠笄」。

六、華勝

華勝,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

『陸』 求漢朝女子發飾的資料,很詳細的介紹,有哪些飾品,製作,意義

漢朝女子大多是讓額頭前的發飾隆起,露出額頭來,然後平分成髻,梳於腦後。最為特色的是,她們的發髻都高聳於腦門之上,有的頭發不夠長,就用假發來接,所以就能做出各種各樣的造型。
在古代史上,漢朝女子對於發飾的裝扮是力求多樣的,因為漢王朝的政治進步、經濟繁榮,再加上與外國和少數民族政權的交流,社會風尚也發生較大的變化,宮廷貴族的發式妝飾則更是奢侈,華麗。不少熱愛漢文化的網友推薦一部名為《王昭君》的電視劇,因為該劇從發飾到服飾還是比較考究的,通過這部電視劇,你也能看到錯綜復雜的發飾裝扮。比如,漢朝女子大多是讓額頭前的發飾隆起,露出額頭來,然後平分成髻,梳於腦後。最為特色的是,她們的發髻都高聳於腦門之上,有的頭發不夠長,就用假發來接,所以就能做出各種各樣的造型,甚至還把頭發扭成如兩條蛇相互盤旋的樣子,甚至盤成九個連環的發髻,環環相扣,多代表富貴。或許,現代的接發技術就是從漢朝那學來的吧。對了,高髻只是少數貴族女子使用的一種發式。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漢朝女子都使用這么復雜的發式,從不少出土的木偶和人偶上看,發式就非常簡單,就是將頭發中分,把長發梳於腦後挽成髻,剩餘的長發自然垂落於身後,像馬尾辮一樣,畢竟這樣的發式才便於幹活么,要不然每天光梳頭就得梳上大半天,多影響正常的生活啊。

說完發型,咱說說服飾。劇中「林湘湘」版皇後穿著比較寬松,看上去有點像漢、唐朝服飾的結合。內裙雖然不是唐朝的低胸裙,而是符合漢朝袍的形制,領口是雞心狀,這是常見款式。可是,外裙則非常寬大,很像唐代的女式大袖衫。或許你要問,那漢朝女子究竟穿什麼?放棄網路上的結果吧,那些專業術語肯定會讓你看的頭昏,因為我看了三遍,都沒明白什麼是什麼,所以我還是舉個最淺顯的例子。看看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她身上裹著22層衣被,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素紗禪衣,整體重量不足1兩,是真正的「薄若蟬翼,輕若煙霧」,而通常漢朝人就是把素紗禪衣照在色澤艷麗的錦袍上,使綉袍上華麗的紋飾若隱若現,形成一種朦朧美感。此外,漢朝最出名的就是「曲裙」,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說白了就是很像咱今天的「魚尾裙」,能顯示女性凹凸有致的身材。

『柒』 有沒有大神推薦一本很好看的漢服和古代發飾圖集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142147.html?retcode=0
可以再這個裡面搜索 有很多關於漢服的電子書籍 我自己也在裡面收集了很感興趣的東西 在搜索的時候不要搜漢服 而是寫古代服飾或是傳統服飾等
望採納

『捌』 漢朝女子的發飾是如何演變的

1.錐髻
漢代最流行的是「錐髻」,這種發式主要用於普通婦女家居。《後漢書·逸民列傳》記載東漢詩人梁鴻的妻子孟光 「乃更為椎髻,著布衣」,梁鴻見之大喜,贊曰:「此真梁鴻妻也!」可見當時梳這種發髻是婦女賢淑、勤勞的象徵。
2.墮馬髻
「墮馬髻」是漢代另一種流行的垂髻。梳挽時由正中開縫,分發雙顳,至頸後集為一股,挽髻之後垂至背部。這種髻式與椎髻比較接近,不過它另在髻中分出一綹頭發,朝一側垂下,這正是墮馬髻的基本特徵所在。關於這種發式的出現,可能和西漢晚期大將軍梁冀有關,《後漢書·五行志》記載:「桓帝元嘉中,京都婦女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始自大將軍梁冀家所為,京都歙然,諸夏皆仿效。」另有《後漢書·梁冀傳》中載:「(冀孫)壽色美而善為妖態,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惑。
3.高髻、假髻
漢代女子中也流行梳高髻,不過多為宮廷嬪妃、官宦小姐所好。女子在出席入廟、祭祀等比較正規的場合時,是一定要梳高髻的。漢代宮廷中流行多種高髻,多為皇帝令宮人梳之。如「漢高祖又令宮人梳奉聖髻」,「(漢)武帝又令梳十二鬢髻」,「(漢)靈帝又令梳瑤台髻」。另外,還有反綰警、驚鵠髻、花釵大髻、三環髻、四起大髻、欣愁髻、飛仙髻、九環髻、迎春髻、垂雲髻等。
漢代命婦在正規場合多梳剪氂幗、紺繒幗、大手髻等。這里的幗,指的是「巾幗」,是古代婦女的一種假髻。這種假髻,與一般意義上的假髻有所不同。一般的假髻是在本身頭發的基礎上增添一些假發編成的發髻,而幗多以絲帛、鬃毛等製成假發,內襯金屬框架,用時只要套在頭上,再以發簪固定即可。可以說它更像一頂帽子。
4.垂髻
漢代婦女多喜愛從髻中留一小綹頭發,下垂於顱後,名為「垂髯」,也稱「分髾」。漢代還有一種因形制散亂而得名的「不聊生髻」,專家認為垂下的可能不只一綹頭發。漢武帝的上元夫人喜愛作一種名為「三角髻」發式,「頭作三角髻,余發散會至腰」。這種發式風格一直流行到魏晉時代。
5.鬢發
漢時婦女的鬢發修剪成直角狀,東漢末年,不少地區的婦女開始將鬢發整理成彎曲的鉤狀形式。

『玖』 古代男子與女子的發飾(束發)和衣物有哪些如可以請配圖,謝謝

1、漢服
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民族服飾。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自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代的規范制式,到了漢朝已全面完善並普及,漢人漢服由此得名。 隨後各朝代的漢服雖有局部變動,但其主要特徵不變,均是以交領右衽為基本特徵。
2、唐裝
唐裝(亦屬於漢服)唐代的漢服,多特指對襟上衣、齊胸襦裙加上披帛的女子裝束。男子裝束則多為圓領袍衫。 我們現在總說到的衣裳二字,其實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實是指現代所說的裙子,衣與裳分開。這種婦女的服飾不是連衣,而是分兩截的穿法一直延續到明末。 上衣的穿法基本上是右衽交領或對襟繫上帶結,下面的裙子圍起來繫上長長的裙帶,上衣或者掖裡面或者自然的鬆散著,後來這種鬆散的上衣不斷加長,一直覆到膝蓋部,就後來發展成了宋代的褙子。 P.S. 現代因APEC興起的「唐裝」是以清朝馬褂為原型的時裝,與漢服及唐朝沒有任何關系。
3、清裝
戲曲演出中的清代服飾。康熙年間已有清裝在戲曲舞台上出現。如孔尚任的《桃花扇》,其最後一出《余韻》,劇本註明:「副凈時服扮皂隸暗上」。「時服」就是清朝服裝。這出戲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金斗班首先演出。但戲曲運用清裝是受到過許多限制的。乾隆年間曾禁止「演學本朝服色」的戲演出(見江西巡撫郝碩奏摺,《史料旬刊》第22期)。嘉慶年間也發生過副憲下令奪優人冠珊瑚頂的事件,認為優人褻瀆朝廷「名器」(焦循《劇說》)。所以,反映在乾隆末年《揚州畫舫錄》所記的「江湖行頭」以及道光年間平署《穿戴提綱》中,清裝都很少。清末出現了一批清代故事戲,清裝的增加仍然不多。除了上述的原因外,還由於戲曲的裝扮歷來不注重表現某朝某代的歷史細節的具體性。近百年來保留在傳統衣箱中的比較明顯的清裝,也就是馬褂、箭衣、緯帽等有數的幾種,並且作了不同程度的藝術加工。
4、元朝服飾
元代的服裝制度與遼金相似。 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所以元代的服飾也比較特別。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發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 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男服服飾: 冕服: 天子袞冕服。 皇太子袞冕服。 公服:行禮時百官所穿的。 常服:元代上層主要服裝。 元朝 留辮束發 元朝並沒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仍保持其生活習俗,但同時又受漢族的影響,服飾日趨華麗。 元代服裝以長袍為主。官員和士庶的日常服裝多為窄袖長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動中,天子百官要穿統一顏色的服裝,稱為「質孫服」,據古籍記載,天子的質孫服款式繁多,冬服有 11 種,夏服有 15 種。 這個時期的婦女也穿長袍,而漢族婦女則以襦裙為主。由於蒙古民族的風俗習慣影響,在元代,男子流行留辮發和髡發,其特徵是先用刀剃開兩道直線,腦後頭發全部剃去,左右兩側留出辮發或隨意散落披肩。
5、明朝服飾
明朝服飾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在經過元代蒙古人統治之後,明朝恢復漢族的傳統,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明代許多男子流行的發式都是明太祖首創的。比如「網巾」,有象徵國家法令齊全的意思,「四方巾」象徵國家太平,還有「瓜皮帽」,它幾乎被現代的西方人當作中國典型的帽子了。服飾發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點是以前襟的紐扣代替了幾千年來的帶結。但是紐扣並非始於明代,從元代的辮線襖子腰圍部分曾經見到過釘紐扣的形式。紐扣的使用也是一種變革,體現著時代的進步。

1、步搖

步搖是在頂部掛珠玉垂飾的簪或釵,由於古時女子行走,裙裾也要保持不動,否則即是不穩重,但步搖上的垂飾卻搖曳生姿,極大地豐富了女性的美態。佩步搖者多為身份高貴之女性,因步搖這種發飾所用材質高貴,製作精美,造型漂亮,故而非一般婦女所能使用。
2、華勝

華勝是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的發飾。從《紅樓夢》劇照中王熙鳳的裝扮,我們可以觀賞到典型的金釵(朝陽五鳳掛珠釵)與華勝。

3、梳篦

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的發飾,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篦是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初時用以去除發垢。
4、笄

女子滿十五歲便算成人,謂之「及笄」之年,笄就是固定發髻的一種發飾,「笄禮」是由一個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個發髻,插上一支笄,禮後再取下。
5、簪

簪是笄的發展,同樣起固定發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紋飾,雕刻成植物(花草)、動物(鳳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並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貴重材料製作,工藝也愈發豐富,有鏨花、鏤花及盤花等。

6、釵

很多人都分不清古代女子發飾釵與簪基本相同,民間通常用「一腳為簪兩腳為釵」來做簡單區別。

發型:

發式是婦女頭部的重要裝飾,能增加其儀容的俊美。古代婦女發式造型的變化,極為富麗而多姿,歷代相承,不斷變化,從簡至繁,,又從繁復簡,往返交替,有關記載甚多,僅就《髻鬟品》記載就不下百餘種。這些發名皆是由發型與首飾寓意而命名,綽號雖多,按其編法與發式可概括為幾種基本類型,簡述於下:

1.結鬟式
這類發型,皆是結鬟而成,有的聳立頭頂,有的傾向兩側,有的平展,有的垂掛,婦女自身頭發有限,往往加上『假發」,首飾,巍峨華麗。據記載:相傳漢武帝時,瑤池王母來會,諸仙女之發髻皆異人間,高環巍峨,帝令官妃仿效,因此號為「高鬟望仙髻」①,再飾有各種珠寶,金簪風釵或步搖,就更華麗高貴。這種高環發型有一至九鬟,是最尊貴的發式,多用來表示神話中之仙女,皇後貴妃與貴女流的發型(從八十七神仙圖卷與永樂宮壁畫的玉女等發式亦可見證)。未出室的少女也可採用,但裝飾不宜過分華麗,這種發式秦漢兩代及秦以前各代頗為盛行,漢以後各代多崇為仙女發型,名流仕女也有採用。

其形式有高鬟,有乎鬟,有垂鬟,有在頭頂,有在兩側,鬟數也可隨意結扎而定,變化很多,可靈活運用。
2.擰旋式

這是漢代末期始創的一種發式,據記載為甄後所刨,後相互崇向而流行。這種發式的編法是將頭發分成幾股,象擰麻花似地把發蟠曲扭轉而纏盤在頭上。據記載甄後入魏宮時,宮中有一綠蛇,甄後每日梳妝時,此蛇則盤纏成形,甄後仿效而梳成為髻,每天皆因蛇形變化而梳髻不同,因而號為「靈蛇髻」①。

這種發型靈活生動又饒有風韻,為神女與未出室的名貴女流所好用。這種發式變化的形式很多,可擰可盤,旋扭於頭頂、頭側,頭前,變化生動舒美,在古代仕女畫中尤為多見。造型時可靈活運用。
3.盤疊式

這種發式在唐代的繪畫、雕塑與墓壁畫皆可見到,唐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李惠仙的墓壁畫中,有很多盤疊的螺髻。據記載;唐長安的婦女好梳盤桓髻(即螺髻).回,其形高聳而不走落,號為螺髻。在長安風靡一時,這種「螺髻」主要以盤疊形式作成,其法是將頭發用絲線分股攏結系起,然後採用編、盤、疊等手法,把發髻盤疊成螺狀,放置在頭頂或兩側或前額與腦後,也可隨意盤疊各種形式。

這種發型秀麗而富有裝飾性,在王漁洋之詩贊有「青螺如髻秀堪餐」,按盤疊之方法,可作出各式各樣的螺謦。在造型中可靈活運用。
4.反綰式

這類發式據段成式之《髻鬟品》中記有魏武帝宮中的宮妃梳反綰臀的記載,隋唐這種發式也甚為流行①,在《妝台記》中記有「唐武德中梳半翻髻,反綰髻,分髫臀」。反綰是將頭發攏高翻綰而成,也屬於高髻的發式,其製法是將頭發往後攏結,用絲線結扎,再分若乾股,翻綰出各種式樣。有的梳編成驚鳥雙翼欲展的樣子,稱為「警鵠髻」,也有梳編成單刀或雙刀的樣子,稱為「翻刀髻」,也有將多股的頭發翻綰成花式,稱為「百花」。其形式與手法甚多,皆靠攏結翻綰或反綰而成。

這種發型多為宮妃、名貴女流所好用,未出室的少女常在反綰的髻下留一發尾,使之垂在肩後,稱為「燕尾,亦稱「分髫髻」。歷代的稱呼雖不相同,但其基本發式是相似的,在造型時,可靈活變化與參考。

5.結椎式

這類發式在古代婦女的發型中,最為普遍,採用最廣,歷代都有採用,延續最長,從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歷代皆沿用。只是發型的高、平,低,及結椎在前、中、左右、後等變化不同而已。這種發式的梳編法,是將頭發攏結在頭頂或頭側,或前額與腦後,在扎束後挽結成椎,用簪或釵貫住,可盤捲成一椎、二椎至三椎,使之聳豎於頭頂或兩側。據記載:梁翼之妻孫壽將結椎置於頭側,並使其下墮,稱為「墮馬髻」,亦稱『梁氏新妝』,曾風行一時,趙合德入宮時將發卷高為椎,稱為「新興髻」。梁鴻之妻孟光好梳「椎臀」。①這些發式皆是結椎式的變化,掌握其梳編法,就可變化或創制各式各樣的椎髻,在造型時可靈活運 用。各式椎髻多為已婚少婦所用。
6.對稱式

這類發式從秦漢一直沿用下來,歷代皆有採用,其典型的發式是「雙丫髻」與「卯發」,「雙丫髻」主要是宮廷侍女、侍婢丫環的發式,據傳秦始皇令宮廷侍女梳雙丫髻,穿背子與衫,歷代沿繼襲用,一直至清代仍是不變。這種發式是將頭發從頂中分兩大股,往兩側乎梳,並系結於兩側,再挽結成兩大髻,使其對稱放置在兩側。也可對稱結鬟,使之垂下,為民間少女所好用。

「丱發」
這是一種童發,男女皆可通用,因其形似「丱」,故稱丱發」,其形制是將發分成兩大股,對稱系結成二椎,放置在左右兩側的頭頂上,並在髻中引出一小綹尾發使其自然垂下,最長可至肩,為歷代童發的主要發型。
蟬鬢、博鬢,這兩種不是發型,但是各種發型必需配備的兩種鬢式。

蟬鬢,據記載是魏文帝曹丕的宮人莫瓊樹所制①,它是兩鬢的裝飾,將兩鬢梳得很薄而透明,形如蟬翼,故稱「蟬鬢』,古詩中形容婦女經常有「雲鬟霧鬢」之句,薄而透明的蟬鬢與厚而高實的發式結合與對比,使婦女的發型富於變化而別致。

博鬢,歷代僻L儀典0,《輿服志》皆規定宮中的後妃要博鬢,品貴夫人也須博鬢,博鬢即以鬢掩耳,或往後攏掩半耳,是一種禮儀的鬢式。

婦女最常見的發型,按其梳編規律分為以上六大類,在造型時,可依據各類的梳編法,採用髻、鬟,盤,綰、疊,擰,結等等手法,梳編出更多的發式,並根據朝代、身分、年齡,個性崇好等結合而運用,就能創制較好的婦女發式。

唐代婦女發式多姿多態。唐段成式在《髻鬟品》中寫道:「高祖宮中有半翻髻、反綰髻、樂游髻。明皇帝宮中,雙環望仙髻、回鶻髻、貴妃作愁來髻。貞元中有歸順髻,又有鬧掃妝髻。長安城中有盤桓髻、驚鵠髻,又拋家髻及倭墮髻」。另外在《妝台記》,以及《新唐書》、《中華古今注》等書中,也有對唐代婦女發髻式樣的記述。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分別在唐代墓葬出土的陶俑,以及石槨線雕、壁畫中見到一些如古籍中描述的發髻式樣,但都沒有我發現的西安東郊唐長安平康坊、西郊醴泉坊三彩窯出土陶俑發式實物這么集中和多樣。現將我發現和收藏的唐長安三彩窯陶仕女俑及其發式分別予以介紹,以便從唐代婦女多姿的發式這一側面窺探唐代社會的興旺和開放程度。
公元1368年,名太祖朱元璋在應天稱帝,立國號明。明朝建國後,採取了一系列講求實效的措施,以利恢復生產。由於生產力獲得了提高,市場進一步擴大,新型工業不斷涌現,一些工業城於是隨之形成,統一後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明從蒙古族統治的元朝奪取政權後,注重對不符合漢族習俗的禮儀進行了整治,多採用和恢復了唐宋時期的制度和習俗。從所收集的資料看,明代婦女的發式,雖不及唐宋時期豐富多樣,但也具有其本時代的一些特色。

明初基本承襲了宋元的發式,待嘉靖以後婦女的發式起了明顯的變化,「桃心髻」是當時較時興的發式,婦女的發髻梳理成扁圓形,再在髻頂飾以花朵。以後又演變為金銀絲挽結,且將發髻梳高。髻頂亦裝飾珠玉寶翠等。「桃花髻」的變形發式,花樣繁多,諸如「桃尖頂髻」、「鵝膽心髻」及仿漢代的「墮馬髻」等。

雙螺髻:明代雙螺髻,其狀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螺髻。時稱「把子」,是江南女子偏愛的一種簡便大方的發式,尤其是丫環梳理此髻者較多,其髻式豐富、多變,且流行於民間女子。

假髻:又稱鬏髻,為明代宮中侍女、婦人所仲愛。當時有「宮女多高髻,民間喜低髻」之說。此類假髻形式大多仿古,製法為先用鐵絲編圈,再盤織上頭發即成為一種待用的妝飾物。明末清初特別時興,在一些首飾店鋪,還有現成的假髻出售。

頭箍:又名「額帕」。明代無論老婦、小女都非常盛行。一說頭箍是從原「包頭」演變而來,最初以粽絲編結而成為網住頭發而已,初時尚寬而後行窄,其實用性為束發用,並兼之裝飾性,取窄小一條扎在額眉之上。此裝飾物自明代始有。

牡丹頭:高髻的一種,蘇州流行此式,後逐漸傳到北方。尤侗詩:「聞說江南高一尺,六宮爭學牡丹頭。」人說其重者幾至不能舉首,形容其發式高大,實際約七寸,鬢蓬鬆而髻光潤,髻後施雙綹發尾。此種發式,一般均充假發加以襯墊。
明代宮女髻發式、戴蓮花冠、簪花

清朝發型解析
清代的祖先,為原先居住在中國東北部的滿族。明末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滿族貴族乘虛而入,於1644年在北京建立清王朝,自此至1911年清滅,這 237年間,清王朝經歷了三個階段。前期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並獲得了鞏固,中期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末期步入封建社會制度的衰落和瓦解。

清統治者在關內建立政權以後,強令漢族遵循滿族習俗,剃發留辮是其中之一。清初婦女發式及妝飾還各自保留本民族的特點,以後逐步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發髻上的裝飾物,不用金銀,而多用珠翠,這是崇禎年間的特點。中期崇尚高髻,如模仿滿族宮女的發式,是將頭發均分成兩把,謂「叉子頭」,在腦後垂下的一綹發尾,修剪成兩個尖角,稱「燕尾」。此後又流行平頭,謂之「平三套」或「蘇州撅」。此髻老少皆宜,一改高髻風俗。頭發裝飾亦有特色,「冠子」即是一例,老年婦女多好之。還有「一字頭」豪華奢侈,高如牌樓,皇室偏愛的大拉翅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

高髻:清代高髻都以假發摻和襯墊梳理而成,如康熙、乾隆年間流行的牡丹頭、荷花頭、缽盂頭即屬此類。其樣式豪華,高高聳立達七寸余,猶如盛開的牡丹、荷花。腦後梳理成扁平的三層盤狀,並以簪或釵相固定,髻後作燕尾狀,缽盂頭則形如覆盂,因此類髻發梳理繁雜,故待到清末剪發風盛行時,就逐漸趨於淘汰了。

大拉翅:又名「旗髻」,是清代滿族女子最具特色的、集發式造型與妝飾於一體的著名發式。其梳理方式特別繁復,是受漢族婦女「如意頭」影響而演變而成的,為清宮廷貴婦所鍾愛。

冠子、纂:清代老年婦女多在髻上加罩一硬紙和黑色綢緞製成的飾物,綉以吉祥紋樣、壽字等,用簪扦於髻上。中年婦女則多戴用鬃麻編成、再裱以綢緞的 「纂」,然後飾以鮮花等,更顯其秀美與華麗之色。纂的形狀象一隻鞋幫,僅有二壁,以後又演變為不直接用纂,謂之「真纂」,實際就是在頭上盤一元髻而已。

披發式:這是最原始和自然的發式,古今皆有 結發式:結發在發型變化中佔主導地 位。古代男女都把頭發盤在頭上,這是由於夏季天熱,或戴冠需要而結發。因此結發在歷代都是發式造型的基本表現手法。
中國古代男子的發型是四方髻,不同朝代有所不同(滿清當然除外),比如戰國、秦、西漢是前面類似中分,頭上的發髻略向左偏。再就是不同的時期可能有些人上面的發髻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有的包塊麻布,有的系條布帶,還有時什麼也沒有,或者散成馬尾辯狀(一般是囚徒或者市井乞丐,絕非大俠、公子帥哥的發型)。

大多數正常男子,都應該是束起來的,無論貴族、官吏,還是良民。究竟什麼人披散著後面呢?事實是除了當今的古裝影視劇,很少有人這樣,什麼人這樣呢,大概有:1、道士,也不是何時何地的道士都這樣的發型,南方天師道的道士們做法的時候,有時披頭散發,魯迅曾在其藤野先生中說留日清國留學生解開發辮,後面像道士劉海蟾。還有金庸的射鵰中郭靖初見尹志平居然不知是男是女,就因為他沒見過道士,男人怎麼能披散頭發呢?說明道士有時是披散頭發的。再就是江湖上的流浪漢,或者部分被稱為游俠的傢伙,好有乞丐,懶得或沒人給他們收拾,於是披頭散發,落得瀟灑。還有就是未成年的少年,可能前面的頭發束起來了,後面的還沒長太長,不容易束到一起,於是暫時披散。比如紅樓中的寶玉,沒人覺得不爽。

其實真正的古代男子的發型也不可能像我所想像的那麼標准規范,就是四周的頭發都一絲不苟的盤在中央,包括後面的,要知道有兩個原因: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長出的頭發不能經常剃掉,而且廣大勞動人民是沒有閑工夫使勁規矩頭發的,差不多盤起來就是了,後面的頭發也像歷史書插圖那樣(多是貴族、官吏造型)沒有雜毛露出不太現實,但是絕不可能所有人裝酷(現代眼光)披散著頭發,而且現在的影視劇中是從頭頂一直披到底,後面看從頭頂一直到肩膀好似飄柔廣告,越發雷人,真要披發,我看也應該從後發際開始,後面的頭發大多數盤在頭頂,最下面部分不太講究的就披散下來也成,而且後面頭發長的相對還快些,來不及束起來就散在後面,但絕對不可能太長,最長也就把脖子蓋住就行了。80年代香港古裝片或武俠片大多數是這種發套造型。

頭飾古代男子頭飾為束發冠笄。冠的形制有高冠、弁、梁冠、籠冠、小冠、襆頭、幘、帢、帽等。其細別的各種冠帽之名,如委貌冠、通天冠、遠游冠、進賢冠、大帽、圓帽、鵝帽、唐巾、席帽等,可達數十種。也戴各式頭巾如四方頭巾、萬字巾、雲巾、軟巾、幅巾、葛巾、華陽巾等。還有的地區農民戴笠帽。


女子

『拾』 中國古代八大發飾是哪八大呢

古代女子發飾多種多樣, 有笄、簪、釵、環、步搖、鳳冠、華盛、發鈿、扁方、梳篦等,並不是只有八大發飾。

【笄】
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它的作用除了固定發髻和發冠之外,還有禮儀上的用途。
笄有骨笄、玉笄、陶笄、蚌笄等,它的形狀有椎形、丁字形、圓柱形等,有的在頂部鑲嵌骨珠,有的刻有花紋,商代還有銅笄。
周代男女都用笄,其中男子固定冠帽的笄叫「衡笄」。

【簪】
簪是用來挽發髻或插在發髻上做裝飾,簪骨一般為單股。簪除了做發飾之外,古時候亦可用作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日暮秋雲陰,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蓮花玳瑁簪。」
簪是笄發展而來,在簪頭上加以紋飾,形有鳥獸、花草、蟲魚等,並鑲有金、銀、玉、珍珠、寶石等。

【釵】
釵為珠翠和金銀合製成花朵或者其他造型的發鈿,連綴著固定發髻的雙股或多股長針,使用時安插在發髻上。古代也稱女子為「裙釵」或「金釵」。簪和釵的區別在於,簪是單股的針,而釵是雙股或多股。

【扁方】
扁方為滿族婦女梳旗頭時所插飾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一字形。晚清宮廷梳「大拉翅」所用的扁方有的長達一隻二寸。清宮的翡翠扁方有的碧綠如水,有的則在翡翠上鑲嵌金銀、壽字、團花、蝙蝠等吉祥圖案。這種珍貴的翡翠製作的扁方,戴時貫穿橫扁簪的發簪中,那翠綠色的玉色與漆黑的頭發,強烈的對比色調造成特殊美的效果。

【梳篦】
篦梳,又稱櫛,是我國古代八大發飾之一。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有雲:"櫛,梳篦之總名也"。《說文。木部》:「梳,所以理發也。」又「櫛」,梳比之總名也。」段玉裁註:「疏者為梳,密者為比。」唐羅隱《白角篦》詩:「白似瓊瑤滑似苔,隨梳伴鏡拂塵埃。」宋陶谷《清異錄》洛陽少年崔瑜卿,多貲,喜遊冶,嘗為娼女玉潤子造綠象外五色梳,費錢近二十萬。」古人興蓄長發,梳篦為每日梳理頭發的必備之物。梳子齒距疏鬆一些,用於頭發的梳理;篦子的齒距的密,用來篳去發間的污垢,保持頭發清潔,不長寄生蟲,使人煥發容光。梳篦還可以刺激頭皮神經,促進新陳代謝,延年益壽,並能插於發間作首飾。

【華勝】
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 顏師古 註:「勝,婦人首飾也; 漢 代謂之華勝。」 南朝 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

華勝義為華麗的首飾,華麗的頭飾。西遊記一段描寫王母形象中提到:戴華勝,佩虎章,左侍仙女,右侍羽童。寶蓋沓映,羽摻蔭庭。軒砌之下,植以白環之樹,丹剛之林,空青萬條,瑤干千尋,無風而神籟自韻,琅琅然皆九奏八會之音也。神州在昆侖之東南,故爾雅雲:" 西王母目下是矣。 " 又雲: " 王母蓬發,戴華勝。虎齒善嘯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形也。

【朵子】
首飾名。 插於鬢發處的小釵。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冠子朵子扇子》:「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嬪當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羅為之,插五色通草蘇朵子,披淺黃藂羅衫把雲母小扇子,靸蹲鳳頭履以侍從。」清方以智《通雅·衣服》:「朵子,首飾也。《古今注》言冠子起於始皇,今妃嬪戴芙蓉冠,插五色通草蘇朵子,即華錜鈿釵之類也。」

【抹額】
抹額,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眉勒、腦包,為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綉或珠玉。抹額最早為北方少數民族所創的避寒之物,《續漢書·輿服志》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亦稱「抹頭」,束在額上的巾。《新唐書·婁師德傳》:「戴紅抹額。」《席上腐談》:「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在宋代的儀衛中,如教官服襆頭紅綉抹額,招箭班的皆長腳襆頭,紫綉抹額,,就是用紅紫等色的紗絹,裹在頭上的抹額。

【步搖】
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其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雀)九華(花)。」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以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唐白居易《長恨歌》:「雲鬢花顏金步搖。」宋謝逸 《蝶戀花》詞:「攏鬢步搖青玉碾,缺樣花枝,葉葉蜂兒顏。」

【步搖冠】
《漢書·江充傳》:「充衣紗縠蟬衣,曲裾後垂交輸,冠禪纚步搖冠,飛翮之纓。」《晉書·慕容廆載記》:「時燕代多冠步搖冠。莫護跋見而好之,乃斂發襲冠,諸部因呼之為步搖。其後間訛,遂為慕容焉。」

【巾幗】
巾幗是古人使用的一種首飾,寬大似冠,高聳顯眼,內襯金屬絲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紮成各種新穎式樣,外緊裹一層彩色長巾而成。這種冠飾,戴在頭上,罩住前額,圍在發際,兩側垂帶,結在項中,勒於後腦。既不是於發式,也不同於裹巾,而且可以隨時取下(如脫帽),也可隨時戴上(只需系緊側帶)。先秦時期,男女都能戴幗,用作首飾。到了漢代,才成為婦女專用。

閱讀全文

與漢代簡單發飾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excel圖片怎麼固定到單元格里 瀏覽:919
熊黛林的發型圖片 瀏覽:696
美女姐姐立體圖片 瀏覽:606
男生黑板上寫字的圖片 瀏覽:883
word能同時選中幾張圖片進行編輯 瀏覽:308
圍網圖片大全及價格 瀏覽:218
ps藝術文字圖片 瀏覽:741
wps如何摳下圖片上手寫的文字 瀏覽:870
好看的網紅女生圖片 瀏覽:72
古代的美女漫畫圖片 瀏覽:505
中文字紋身圖片 瀏覽:871
word插入圖片內寫批註 瀏覽:815
圖片放在word里怎麼調位置 瀏覽:674
網紅圖片傷感男生 瀏覽:976
修改圖片數字文字軟體 瀏覽:1003
女孩子胸圖片大全集 瀏覽:505
男生成熟西裝卡通圖片 瀏覽:803
六年級男生真實圖片帥氣 瀏覽:136
動物組合畫的圖片大全簡單 瀏覽:414
美女不串內衣圖片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