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們該如何看待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的定義可以分為兩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較好理解,爭議性也不大。有時我們會要考慮什麼是人力所能及製造的,或者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沒有高到可以創造人工智慧的地步,等等。但總的來說,「人工系統」就是通常意義下的人工系統。
人工智慧無疑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也讓人們開始擔心人工智慧是否會對人類產生威脅。
人工智慧的發展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類社會構成威脅,比如說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一部分工作會導致失業率升高甚至掀起大規模的失業浪潮,還會導致大批企業倒閉。MIT、斯坦福、OpenAI等機構在去年12月份發布了人工智慧指數報告。
報告認為人們對AI能力的預估是「盲目的」: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發和投資都異常火熱,盡管AI在執行某些特定任務方面已經超越了人類,但它在一般智力方面仍然非常有限。我們並不能忽視AI帶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對工作的威脅:6%的職業最具重復性,有完全自動化的危險,對於剩下的部分,只有部分工作可以由機器完成。
人工智慧最為危險之處在於其未知性與不可控性。2017年4月27日,霍金在北京舉辦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通過視頻發表了關於人工智慧的演講。在演講中,霍金強調「人工智慧崛起要麼是人類最好的事情,要麼就是最糟糕的事情」。在此之前,霍金已經多次表示「徹底開發人工智慧可能導致人類滅亡」。「創造一個可以等同或超越人類的智能的人工智慧的結果是:人工智慧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是好是壞我們並不能確認,但是應該竭盡所能讓其可控,保證其朝著有利方向發展。」
人工智慧在目前的應用中還是利大於弊的,對於一些重復而枯燥的工作來說,人工智慧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比如對財務從業人員而言,人工智慧可能夠操作財務流程中高度重復的工作,降低人力時間的耗費,還可以獲取較高的數據准確率,根據既定的業務邏輯進行數據處理和判斷,降低跨崗位的溝通成本等,所以機器人在操作方面具有人類不可比擬的優勢。又比如,物流機器人,它們具有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每天的運行,可以不斷進行不同場景的訓練,從而擁有越來越強的自主判斷能力。在各個物流場景,AI機器人可以來回穿梭,互不影響,相互協作,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機器人們都能通過自己的智慧來從容應對。這些例子都表明了AI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人工智慧的發展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它可能會完全顛覆我們的想像。我們如何控制人工智慧,讓它的利大於弊,是我們當下應該思索的問題。
B. 人工智慧時代,我們的孩子拼的是什麼
機器人教育是一門循序漸進的課程,也是一門多學科綜合性的課程,每節課程都有不同的主題內容,內容涉及物理、幾何、機械、科學、工程、技術、多媒體、藝術等多門學科知識。瓦力工廠作為機器人教育領域的引路人,致力於用機器人教育影響每一個孩子,讓中國教育與全球前沿教育理念接軌,普及創新教育,真正做到「玩中學,做中學」!
C. 當人工智慧進入終極時代,人類如何拓展自己的新能力
現在的人工智慧作為復制人類智能的機器,實際上是電子仿人機器,其依然沒有脫離電子玩具的尷尬,就如這個行業的人的一種說法一樣,就是用演算法模擬人的思維過程,其尷尬如同其研製過程就被世人淘汰一樣。
那麼,人工智慧的出路是在哪裡呢?
或許,是建立在基於生物基因工程與電子信息技術組合的新型基因智能人?畢竟,人類自身也是在社會環境中發展的,人工智慧的發展可能比我們現在想像的更為復雜,人類自身的信念、信仰和理想支撐著人類向前走,那麼,由人類賦予其智慧的人工智慧難道不會在人類的影響下,產生自己的信念、信仰和理想嗎?
對了,還有那個索菲婭不也讓人工智慧的大神給嗆聲了嗎。從索菲婭看,人工智慧還不能脫離網路和後台獨立存在。
從這些看,終極人工智慧只是科幻小說里的內容。
人類怎樣拓展新能力也就無從說起了。
可是也應看到,人工智慧的發展也確實幫助人類拓展了能力。比如最近發現的第二地球不就用上人工智慧了嗎,人工智慧網路的發展也讓社會的自動化、智能化有了更好的發展。
從索菲婭這件事看,理性的看待人工智慧,對人工智慧的發展是有利的。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D. AI時代來臨,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E. 人工智慧時代到來了 我們該如何應對
未來的現實生活中機器人將代替部分人的工作,特別是影響到勞動就業。人工智慧對人類的影響必將深透到每個角落。可以說,未來生活就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必將成為我們的生活本身。甚至是影響人類的思想引導人類的未來,肯定會對人類產生一些心理威脅。但我個人認為人工智慧不會具有強大的感性思考。感性思考會在思考的過程中擾亂思考的目的,或者過程。即使人工智慧擁有已遠超過人類的智力,但是不具有感性思考。那就不算是思考只不過是一種計算而已。無論人工智慧具有多麼大的知識學習能力,但是知識在人類生活中起到的是工具的作用,而再好的工具不會使用也是沒有用途的。我們也要在現實生活中與時俱進,學到更多的知識來充實自己。才不至於被社會所淘汰。
F. 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從本質上來看,是為人類所創造,最終也是服務於人類。
目前人工智慧處於弱人工智慧發展階段,尚不具備聯想與思考的能力,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將發展到強人工智慧以及超強人工智慧階段,屆時人工智慧技術將在多個維度、更深層次上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作為普通人,應對人工智慧最佳的方式是適應,主動適應技術的進步去尋求自身新的定位,讓人工智慧更好地服務於人類。
G. 面對AI浪潮,我們該如何應對
人工智慧在近50年來,共有三次巨大的風潮,分別是以三次人機對弈的典型歷史事件為代表。從1962開始,IBM的阿瑟薩繆爾開發的西洋跳棋程序戰勝盲人跳棋高手,到1997年,IBM的深藍戰勝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再到2016年AlphaGo戰勝圍棋選手李世石,人工智慧在近50年來,第三次被推上輿論最前沿,並引發起公眾的極大的熱情及創業風潮,似乎只要跟AI綁定在一起,就代表了未來。
那為什麼前兩次的人工智慧都在輿論甚囂塵上後又銷聲匿跡,主要是因為前兩次人工熱潮是學術研究主導,而這次的人工智慧熱潮則是現實商業需求主導,這次的人工智慧直接能帶來顛覆性的變革,如互聯網+一樣,會顛覆很多行業的既定規則,重塑商業模式。且這種趨勢已越來越明顯,在新聞媒體、機器視覺、藝術、翻譯、自動駕駛等方向,人工智慧都已嶄露頭角,並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正如之前特別火的一本小說「三體「一樣,為什麼一本科幻小說卻被眾多企業家追捧,其最重要的理由是其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論及」降維打擊「,未來的競爭是跨界競爭,很多時候不是行業的老大和老二把你打敗了,而是別的領域的人跨界重塑你的行業規則,讓你無路可走。
那麼面對人工智慧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積極理解並擁抱人工智慧所能帶來的改變,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AI+將代表了未來30年的方向,積極擁抱吧。如果你只是想謀取一個職位,那麼在大量機器人代替人工時,你要清晰認識到目前人工智慧還不能做什麼,如跨領域推理、抽象能力、自我意識、審美與情感,這些都是目前機器人無法替代人類的地方,也是你的機會及競爭力。
來源【世界村在線投稿】作者:xiaowujing
H. 超級智能若傷害人類,拔插頭也難以阻止,人類該如何面對
人工智慧一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之所以會走進我們的生活中,是因為它使用起來實在是過於方便,甚至還能夠幫人類打掃衛生,幫助人類工作,這樣的人工智慧誰會不喜歡呢?可見的進步人工智慧一步步走進了我們生活中,它進入人類生活中過後和人類共同生存,可是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呢?如果說人工智慧一旦擁有自己獨立的意識之後,選擇傷害人類,那麼人類又該怎麼辦呢?
曾經有一位科學家表示,如果一台超級人工智慧想要控制人類的話,即使人類拔掉它們的充電插頭無濟於事,畢竟它們已經有足夠強大的科技來和人類對抗,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您覺得目前發展人工智慧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I. 假如人工智慧有了自我意識後,人類會怎樣對待呢
人工智慧被認為是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因素,毫無疑問的說人工智慧未來的趨勢將會勢不可擋,盡管很多的科學家,包括偉大的科學家霍金對此並不是十分的看好,但是人工智慧的發展卻沒有收到太多的阻礙,反而非常的順利。
如果人工智慧產生了自我意識,人類不會平等對待它們,因為人工智慧生來就是服務於人類的,並且人類應該也不會讓它們產生自我意識,未來的人工智慧將會更加的功能性,而非智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