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幅工筆畫上是什麼鳥和什麼花
白玉蘭和太平鳥,寓意富貴太平。粉色的花是垂絲海棠,也是春天開放的花朵,海棠也有富貴的含義。
作者情況不詳。
⑵ 工筆荷花適合畫什麼鳥
孔雀,和平鴿,鴛鴦,喜鵲等等都可以
可以參考宣和藝術院副院長侯玉蘭的工筆作品
⑶ 梅竹戲雀圖工筆畫步驟圖梅竹戲雀圖設色步驟
摘要 畫法步驟展示:
⑷ 怎樣畫工筆鳥翅膀
122.怎樣畫工筆禽鳥?
工筆禽鳥和工筆花卉的畫法近似,一般也多採用勾染套色的方法(勾填法),其畫法可根據鳥類的顏色及深淺不同而施以相應的墨色。深色鳥,墨底應深,淺色鳥墨底宜淺。鳥的嘴、眼、爪可勾點畫出,其餘部分可先染色,後絲毛。染色宜淡,色要調勻,宜多次染成。鳥的背部、腹部的邊緣,染時不要過實,以顯得圓渾、真實,否則效果不好。絲毛時,可根據需要用墨,也可以用色或白粉。絲毛時宜分組進行,以「品」字形相疊為好。畫後,再進行統一調整和收拾。
123.怎樣畫黃鸝、斑鳩、鷹?
(1)畫黃鸝先以淡墨勾出鳥形,重墨勾嘴、圈眼,並絲點眼周黑毛。再以重墨勾出復羽、飛羽以及尾羽的黑色部分,用中墨填染,但要留出白邊,干後淡墨統染。其它部分分別以赭石分染,干後統染赭黃。頭與背可稍深些,干後以白粉絲毛;嘴染以朱紅,嘴尖稍深;眼以淡赭圈染,留出光點;爪先以白粉填色,與墨色交接處稍留出白邊,干後朱紅統染。
(2)畫斑鳩用墨勾出嘴、眼、爪後,先以淡墨烘染頭、胸,再勾點背及復羽的色塊部分。勾點時要有輕重與深淺的變化,干後頭部罩染石青(要薄,一遍不足可以多染幾遍),胸部烘染胭脂色(色要淡,要把輪廓烘染開,以示絨毛的感覺)。干後以淡墨絲毛,方法同前。背部先烘染部分赭石,再染花青及石青,干後用中墨絲毛。重墨勾飛羽及尾羽,留出白色尾端,干後填染中墨,再用淡墨統染。頸部斑點先以重墨點成,再以白粉復點,要黑白各半,以增強對比。嘴、爪以朱紅色填染,方法與畫黃鸝一樣。
(3)畫鷹先以重墨畫出嘴、眼及眼旁黑毛,中墨勾頭、頸、背及復羽的羽片。頭頸處羽毛用中墨分染或填染均可,羽片較大可分染,羽片較小可填染。重墨染羽根,干後要按大的結構用赭墨或淡墨統染。背部羽片用淡墨分染或填染,填的色塊輪廓應有些變化,可由淺及深,以防呆板。復羽用中墨分染或填染,干後統染赭墨或淡墨,在羽毛邊緣處用中墨絲毛。飛羽及尾羽用重墨勾輪廓線,可稍粗些,干後重墨填染,中墨統染,最後重墨絲毛。胸、腹、腿部用淡墨畫,可用側鋒,筆要虛,然後以赭石渲染,干後以淡白粉染。再干後,用濃白粉絲毛
124.怎樣畫草蟲?
常見的昆蟲數不勝數。我國歷代畫家常把昆蟲作為描繪對象,豐富了民族繪畫的題材內容。昆蟲的品種不同,形體各異,但它們具有一個共同點,即身軀都是由頭、胸、腹三部分組成。頭部有眼、觸須和嘴;胸部、背側左右各生出兩只翅膀(有的左右各一隻,小翅不明顯),胸部下面生有六條腿,善跳者,後足大而長;腹尾有節,便於上、下、左、右靈活轉動。
125.怎樣畫蜻蜓、蝴蝶?
(1)蜻蜒的頭圓而大,胸部飽滿,腹尾細長,翅薄而透明,體態優美動人。先用淡墨細線勾畫身軀及翅膀大的輪廓線和主要翅脈,線條要清晰有力,生動自然。勾線時注意勾好幾條主要的翅脈,著色後再添勾細的網頭翅紋。如畫紅蜻蜒時,頭、胸、腹部先用硃砂平塗一次,干後用深紅暈染,眼要染圓,有晶瑩閃亮的感覺。腹部染出節段,靠尾幾節平塗深紅,只在節段間染出硃砂,不染深紅。翅膀用藤黃加赭石順主脈淡淡暈染一次,干後用淡墨或淡赭石仔細勾出網狀翅脈,然後用硃砂點畫翅痣。
(2)蝴蝶品種甚多,概括起來可分為四大類:鳳蝶、蛺蝶、粉蝶、灰蝶。畫蝴蝶重點在畫翅膀,要著重表現蝶翅的「薄」、「絨」、「粉」的質感。
濕染法:在淡墨勾線的基礎上,用淡墨順著翅脈的走向進行分染(斑紋留空不染)。深黑色部位如黑鳳蝶後翅等,可用水彩色中的牙黑暈染(除膠)。牙黑除膠後不發光,深黑似絨。最後將留空的斑紋填上所需要的石色。頭、胸、腹的染法與翅膀相同。
水暈法:水暈法是先用清水塗濕需要染的部位,隨即將顏色注入水中,顏色利用水自然滲化,產生起絨起粉的效果。
乾擦法:用特製的毛筆蘸渴墨皴擦。或是蘸炭精粉、煙子、色泥揉擦而起絨起粉的一種畫法。
⑸ 工筆花鳥中喜鵲的畫法
喜鵲是工筆花鳥畫中常見的題材,有關喜鵲的工筆畫法應該注意的問題解釋如下:
一、工筆花鳥畫綜述:
鳥是花鳥畫中主要的描繪對象之一。學習工筆花鳥畫的設色方法,不但要學工筆花卉的設色方法,還必須要學工筆鳥的設色方法。要學習鳥的畫法,應先了解鳥的結構、習性、常見形態及鳥體各部位的名稱等基本知識,再學習畫法。鳥體各部位的名稱,按照科學的稱謂,比較詳細但很繁瑣,非專業人士較難分清和記住。今把相關部位的稱謂合並,略簡單點,便於學習。從嘴開始,眼、頭、背(含上背、下背、腰、尾)、尾羽、翅的前端(含小復羽、中復羽)、翅的硬羽(含大復羽、小翼羽、三級飛羽、次級飛羽和初級飛羽)喉(含頷)、胸、腹、腿、腳(含趾)尾下。
工筆鳥的設色,先要根據鳥各部位的設色安排,用濃淡不同的墨色勾畫出鳥的輪廓和形態,再進行設色。勾畫白描工筆鳥的順序一般是:先畫嘴,接畫眼,後畫頭,再畫背、翅、尾羽;喉、胸、腹、腿、尾下、腳。給工筆鳥設色的方法、習慣、喜好盡管各不相同,但大都以鳥的本色為參照,進行提煉和藝術加工,把鳥描繪的更生動,更美麗。我給工筆鳥設色常用「梳染」或「開片」的方法。每種方法都按照「打底、分染、罩染」三步進行。「梳染法」適合體型中小的鳥。如:白頭翁、藍山鵲、喜鵲等。「開片法」適合體型較大的禽鳥:如:鴛鴦、鴿子、鸚鵡、丹頂鶴等。「梳染法」又分為(1)先染後梳再罩(表面效果較明顯),(2)先梳後染再罩(較和順,見厚重)。只染不梳是可以的,只梳不染基本上是不可以的。所謂「開片」畫法,就是在翅的前端和背部畫出像魚鱗樣呈半圓形的羽片(也有在胸、腹部位都畫的)。「開片法」又分為「硬開」和「軟開」兩類。「硬開」就是在「開片」的輪廓線後端,隨其弧形留水路後著色,用清水筆往前拉淡或全部平塗。「軟開」就是在開片的輪廓線前端著色,用清水筆往後拉淡。
二、詳解工筆喜鵲的畫法:
在花鳥畫中描繪喜鵲的題材較多,如:《喜上眉梢》,喜報平安》,《喜迎新春》等。
喜鵲,體長約520毫米,肩羽、兩肋及腹部均白,腰部混以灰色和白色,其餘體羽大都黑色。翅的硬羽和尾羽皆黑,並有金屬藍綠色光澤。眼暗褐,嘴和腳黑色。棲息於庭院,原野及山區,性兇猛,食物主要是昆蟲和穀物、果實。分布於我國東部地區。
1、喜鵲的白描
兩只喜鵲,形態不同,眼光一致,在注視著什麼。因喜鵲通體以黑色為主,勾畫到熟宣紙上時墨色可略深一點。勾畫嘴、眼眶(暫時不畫眼珠),翅外輪廓、翅的硬羽和尾羽及腳時,可用實線;勾畫頭、背、喉、胸、腹、尾下時要用虛線。
2、喜鵲的打底
用破筆蘸墨,在喜鵲的頭、背部位按絲縷、呈弧狀、由淡到深、多次梳毛,做出明暗,要有體積感。一次梳好後,需待干透再梳後一次。在梳毛過程中要自然穿插,不要出現清晰的環狀。翅的硬羽和尾羽用墨打底,每片要留水路。方法和「藍鳥」相同。喉、胸、腹可用淡墨打底。在下嘴和喉連接處及喉與胸連接處著淡墨,用清水筆往後拉淡、留白。嘴和腿用淡墨打底,注意體積感,腳用墨畫出一節一節來。
3、喜鵲的分染
用稍深一點的墨分染喜鵲的「頭和背」部位。頭的前端和頭與背相連接處墨色稍濃,成放射狀往後拉淡。喉、胸部用淡一點的墨分染,面積大於「打底」,要做出鳥體感來。翅的硬羽和尾羽上,用勾線筆一根一根地畫出羽片中的細毛,按其生長規律畫並與每片的外輪廓線相連。腳用墨勾勒一下,腿用墨分染,強化圓柱體。
4、喜鵲的罩染
頭、背、翅的硬羽、尾羽和腳、喉等部位可用墨青色罩染,色著在暗部,要從強化鳥的整體感來考慮著色面積的的大小,吃掉水路。嘴用淡墨青色罩染;喉的後部、翅的硬羽外側一片及肋部、胸、腹部用白色倒拖,用清水筆拉淡,讓黑白連接處和順過渡。腿用墨強化體積感。眼眶內、前用汁綠,後用藤黃接染,干透後「點睛」。最後用曙紅色補上「舌」,喜鵲的設色就完成了。
⑹ 簡單的花鳥工筆畫圖片寫意
花鳥畫的一種,花鳥畫中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而寫意花鳥畫即用簡練概括的手法繪寫對象一種畫法。
⑺ 工筆畫鳥與寫意花鳥畫在畫法和風格上有什麼不同
工筆畫講究的是精細,不能馬虎,(1)線條
以線造型是中國畫技法的特點,也是工筆畫的基礎和骨幹。工筆畫對線的要求是工整、細膩、嚴謹。一般中鋒用筆較多。
(2)色彩
以固有色為主,一般設色艷麗、沉著、明快、高雅,有統一的色調,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色彩審美意趣。
(3)裝飾性與平面感
在工筆畫中裝飾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從構圖、線描、設色到形象的細部處理都帶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裝飾性。關於裝飾性一方面是來源於傳統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對生活中的形象通過提煉、誇張、創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寫意畫就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由具象到抽象的一種提煉,由形似到神似的追求。 中國寫意畫是一個綜合藝術的產物,千餘年的積累、沉澱、變更與發展,使其不僅具有中國畫的共性,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以形寫神,以神寫意。骨法用筆、以書入畫,追求意境、緣物寄情
⑻ 工筆畫鳥畫表現的寫意性
寫意性,其實國傳統文藝特有種文化品格戲曲咫尺千里;還同詩歌用意向抒情;音樂節奏之輕重緩急敘事(《廣陵散》)等即
說道畫
《韓熙載夜宴圖》夜用燈燭來描繪寫意性油畫來描述必定會首先製作夜色背景其實寫意也屬於寫實種用種烘雲托月手法來表現種帶情緒意境或情境再國畫背景般要有留白除非用分割空間時間需要則往往畫和戲曲布景相似所我現參考傳統戲曲
上我美術學院三年來些粗淺看法希望對有所幫助
⑼ 宋代工筆花鳥畫有什藝術特點、其中包含了什麼樣的文化
宋代是我國古代宮廷畫繁榮發展的時期,這種圍繞著封建帝王將相生活、朝政而進行的繪畫,在北宋時達到鼎盛,此時的宮廷花鳥畫從繪畫技巧、繪畫題材、語圖關系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也體現出了較高的水平。
花鳥畫源自新石器時代,在歷史長河中逐步脫離其他畫種,成為獨立畫科。唐至五代之後,花鳥畫蓬勃發展,躍居於人物畫之上,由單一的圖畫表現形式逐步轉換為語圖結合的表現形式,與山水畫並駕齊驅。
⑽ 工筆畫鳥的作畫的步驟
工筆畫即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唐代花鳥畫傑出代表邊鸞能畫出禽鳥活躍之態、工筆山水畫花卉芳艷之色。作《牡丹圖》,光色艷發,妙窮毫釐。仔細觀賞並可確信所畫的是中午的牡丹,原來畫面中的貓眼有"豎線"可見。又如五代畫家黃筌寫花卉翎毛因工細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蒼鷹視為真物而襲之,此見於《聖朝名畫評》 :"廣政中昶命筌與其子居農於八卦殿畫四時山水及諸禽鳥花卉等,至為精備。其年冬昶將出獵,因按鷹犬,其間一鷹, 奮舉臂者不能制,遂縱之,直入殿搏其所畫翎羽。" 工筆畫在唐代已盛行開來。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繪畫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決於繪畫的材料改進。絹料的改善而對工筆畫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據米芾的《畫史》所載:"古畫至唐初皆生絹,至吳生、周、韓斡,後來皆以熱湯半熟,入粉捶如銀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