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畫出蝗蟲的圖形標注各個結構的作用
(1)頭部;胸部;腹部。
(2)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的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
解:
(1)蝗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圖中一為頭部生有觸角和口器以及單復眼;二為胸部是蝗蟲的運動中心,三為蝗蟲的腹部是蝗蟲呼吸、生殖中心。
(2)由於陸地氣候相對乾燥,與此相適應,蝗蟲的體表具有外骨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B. 土螞蚱長什麼樣子圖片,會吐出吐沫嗎
土螞蚱的全身顏色為綠色、灰色,還有的是褐色和黑褐色的,它的頭部相對來說會大一些,觸角有些短。土螞蚱的腳非常發達,特別是後腿更加有力,脛骨上有十分尖銳的鋸刺,前胸的背板也是很堅硬的。
會吐出口沫的。
當土螞蚱遇襲時嘴裡會吐出的褐色液體是含有外激素的液體,這種外激素為警告外激素,其中還有大量揮發性物質,帶有惡臭等異味,這一點與常見到的瓢蟲有相似之處。
當某些昆蟲受到外部驚嚇或刺激時會釋放這種有異味的化學物質,警告侵犯者自己是有毒的、有惡臭的,使侵害方放棄對其的捕食行為。
C. 這是什麼蝗蟲,附圖如下,看圖回答
蹬倒山
學名:棉蝗、中華巨蝗
是蝗蟲大家族中的一種,學名叫棉蝗,別名也叫中華巨蝗等,蹬倒山由於個體比較大,公母搭配稱重時,每150-250個一公斤,蹬倒山是一種不完全變態的昆蟲,由小到大全身都呈綠色,成熟的雙腿長滿鋸齒,彈跳力強
以上回答 僅供參考
D. 請列出20種常見的昆蟲 名字和圖
1、蝗蟲
蝗蟲是蝗科直翅目昆蟲,俗稱「蚱蜢」,種類很多,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蓋在後翅上,後翅很薄,適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通常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而雄性則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除南極洲外各大陸皆有蚊子的分布,以按蚊屬、伊蚊屬和庫蚊屬最為著名。
E. 蝗蟲示意圖及作用
(1)蝗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圖中一為頭部生有觸角和口器以及單復眼;二為胸部是蝗蟲的運動中心,三為蝗蟲的腹部是蝗蟲呼吸、生殖中心.
(2)由於陸地氣候相對乾燥,與此相適應,蝗蟲的體表具有外骨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故答案為:
(1)頭部;胸部;腹部;
(2)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的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
F. 80種常見的昆蟲的名稱和圖片 是那些
1、蝗蟲
蝗蟲是蝗科直翅目昆蟲,俗稱「蚱蜢」,種類很多,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蓋在後翅上,後翅很薄,適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2、蝴蝶
蝴蝶為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全世界大約有14000多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中國有1200種。
一般色彩鮮艷,身上有好多條紋,色彩較豐富,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0.7厘米左右,和蛾類的主要區別是蝴蝶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蛾的觸角形狀多樣。
3、蜜蜂
蜜蜂屬膜翅目蜜蜂科昆蟲,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
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
4、蜻蜓
蜻蜓的幼蟲在水中發育,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
成蟲一般在池塘或河邊飛行捕食飛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等對人有害的昆蟲,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實為益蟲。
5、蚊子
蚊子屬於昆蟲綱雙翅目蚊科,全球約有3000種,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通常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而雄性則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除南極洲外各大陸皆有蚊子的分布,以按蚊屬、伊蚊屬和庫蚊屬最為著名。
G. 蝗蟲圖片和螞蚱是一個生物嗎
是的。蝗蟲和螞蚱是一個生物。
蝗蟲,俗稱「螞蚱」,屬直翅目,包括蚱總科、蜢總科、蝗總科的種類,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蝗蟲主要包括飛蝗和土蝗。在我國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3種,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分布范圍最廣,為害最嚴重,是造成我國蝗災的最主要飛蝗種類,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蝗蟲是農、林、牧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有害蝗種對農、林、牧業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全世界的蝗蟲已有1萬種以上,其中對農、林、牧業可造成危害的蝗蟲約300種左右,全球除南極洲、歐亞大陸北緯550以北地區外均可發生蝗蟲。
全世界常年發生蝗蟲的面積達4680萬k㎡,全球1/8的人口經常受到蝗災的襲擾。全世界發生為害最嚴重的蝗蟲為沙漠蝗,其中最大擴散面積可達2800萬k㎡,包括66個國家的全部和部分地區,約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20%,受災人口約佔全世界人口的1/10以上。我國於1971年在西藏自治區聶拉木縣的樟木地區曾採到散居型沙漠蝗蟲。
我國已知蝗蟲在1000種以上,其中對農、林、牧業可造成危害的約60餘種。根據我國幾千年來史籍的記載,造成農業上毀滅性災害的蝗蟲,主要就是飛蝗,並認為乾旱與飛蝗同年發生的機遇率或相關性最大,其次為前一年乾旱以及先澇後旱,螞蚱成片;蝗蟲災害與水、旱災害常此起彼伏,交替發生,一直是嚴重威脅我國農業生產、影響人民生活的三大自然災害。
H. 蝗蟲的外部形態結構圖
(1)蝗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生有觸角和口器以及單復眼等感覺器官;胸部生有足和翅,是蝗蟲的運動中心;腹部是呼吸、生殖中心.身體表面有堅硬的外骨骼,能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的器官和防止體內的水分蒸發.
(2)蝗蟲的身體有許多體節構成,除軀干外,蝗蟲的1觸角和2前足、3中足、4後足也都分節,分節使蝗蟲的身體運動更靈活.這也是節肢動物的一個共同特點.
(3)蝗蟲有兩對翅,前翅革質、狹長,有保護作用,後翅柔軟寬大,適於飛行.
故答案為:
(1)頭部;胸部;腹部;外骨骼;保護和支持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
(2)節;
(3)5; 翅.
I. 夏天的昆蟲有哪些
夏天的昆蟲有:蟬,蟋蟀,蟈蟈,丁零子,蝗蟲,紡織娘,草鈴。
1、蟬
蟬(學名:Cicadidae;英文名:Cicada、Cicala 或 Cicale),動物界-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半翅目-頸喙亞目-蟬總科(同層次的有:角蟬總科、沫蟬總科、葉蟬總科、蠟蟬總科)的唯一一科。常見的蟬科動物是蟬,俗稱知了(蛭蟟)、蛣蟟或借落子。因各地方言不同,別稱也有相應的變化,更多請查看基本信息欄中的別稱。
2、蟋蟀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總科。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斗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斗的對象。
3、蟈蟈
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個子較大,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喜歡吃瓜果、豆類等,人們用小竹籠飼養觀賞。作為欣賞娛樂昆蟲在中國已有悠久歷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縣)就有幾百年編籠捕蟈蟈的歷史。
4、蝗蟲
蝗蟲,俗稱「螞蚱」,屬直翅目,包括蚱總科(Tetrigoidea)、蜢總科(Eumastacoidea)、蝗總科(Locustoidea)的種類,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
5、紡織娘
紡織娘在中國分布很廣,以東南部沿海各省如浙江、江蘇、山東、福建、廣東、上海、新疆、河南、湖北、西安、四川、廣州、廣西分布最多,同時,亞洲許多其他國家亦有廣泛分布。
J. 蝗蟲的示意圖生物
(1)蝗蟲的身體分為Ⅰ頭、Ⅱ胸、Ⅲ腹三部分.
(2)蝗蟲的體表有外骨骼,具有保護和支持體內柔軟器官的作用以及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的作用,適於陸地生活.蝗蟲的口器是典型的咀嚼式口器.主要由A上顎、B上唇、C下唇、D下顎和舌五個部分組成.蝗蟲的上顎一對很堅硬,適於切斷、咀嚼細嫩的莖葉,許多農作物的莖、葉都被它取食,造成蝗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