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樣的雨傘漂亮圖片
每個人的品味不同,所以對雨傘的選擇也是不同的。
也可以結合平時的服裝款式以及顏色來選擇適合的雨傘顏色和款式。
㈡ 非主流 傘 圖片
我有圖,但沒辦法發到這
㈢ 求一張雨傘圖片
這個怎麼樣啊
㈣ 太陽傘圖片
太陽傘圖片!.!
㈤ 二折傘和三折傘的區別介紹大全
導語:一說到傘,想必大家都並不會陌生。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同傘打交道,下雨的時候我們需要傘來遮雨,讓自己不被雨淋濕,出太陽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傘來遮蔽太陽,讓自己不被太陽曬黑。但是傘的種類有很多,有分為二折傘,三折傘以及其他種類的各種傘,我想,應該有很多人知識知道有傘這類東西,並不清楚它的詳細分類,就更不用說知道二折傘和三折傘的區別了,接下來,大家就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關於二折傘和三者傘的詳細區別的介紹吧!
說二折傘,三折傘,顧名思義,二折傘就是可以折兩折,三折傘就是可以折三折,雨傘的折數越大,收起來的雨傘佔用的體積就小一些,放在包包里更方便一些。
二折傘與三折傘的區別介紹大全
二折傘和三折傘的區別一:
二折傘基本上都是歐式洋傘,它的特點是高檔華麗,款式多樣,一般只能遮陽不能下雨使用,折後比較大一些;
三折傘即有專業的歐式遮陽傘,也有小巧的晴雨兩用傘,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款式,它的特點是折疊方便,近年流行的鉛筆傘,鋼筆傘,超輕傘,更細更輕便;
二折傘與三折傘的區別二:
一般情況,兩折傘多是一些中高檔遮陽傘居多,做工精細,多以刺綉、蕾絲、綉花、印花等遮陽傘為主,價格偏高。而三折傘款型很長,多為中低端傘具,選擇面很廣。兩折傘,指的是撐起傘布的那幾根龍骨(骨架)的折數,兩折傘即是傘的骨架可以對折成兩節的意思。而三折傘也是這個道理,就是傘骨可以收成三節的意思。
二折傘與三折傘的區別三:
二折雨傘優點:二折雨傘結合了長柄雨傘的防風功能,並且比長柄雨傘更好攜帶,很多廠家都發展二折雨傘做高檔遮陽傘或擋雨的雨傘.二折雨傘不足之處:使用的時候收傘要把傘骨一根一根掰下收起.相對三折雨傘來說比較長,不方便攜帶。
三折雨傘被發明之後一直都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三折傘優點:小巧使用攜帶方便.三折傘的缺點,對抗大風大雨就要比長柄或兩折雨傘遜色多了。
上面就是關於二折傘和三折傘的區別的詳細介紹,大家看了之後有沒有對二折傘和三折傘之間的區別更加瞭然於心了呢?現在很多女生都喜歡出門逛街,但是她們都只會帶一個小巧玲瓏的小包包,愛美愛形象的她們一般都不會提一個大包出門,為了防曬防雨,她們也會帶一把傘出去,如果她們知道了關於二折傘和三折傘的區別之後,應該會更加清楚她們出門應該帶哪一把,這樣既可以讓她們出門更加輕松,又可以防止被日曬,被雨淋,這樣不是很好嗎?如果大家還想繼續了解相關資訊,歡迎大家繼續關注土巴兔網。
㈥ 有沒有唯美的雨中雨傘圖片
㈦ 折疊雨傘圖片
㈧ 求雨傘的歷史,古代用草或竹葉編制的傘的圖片
戰國古傘骨架初現原形[組圖]
http://news3.xinhuanet.com/photo/2006-04/04/content_4380281_1.htm
http://news.21tx.com/2006/04/06/12238.html
是誰發明的雨傘?對這個問題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埃及人最早使用雨傘,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Egypt)的貴族們外出旅遊時常常要奴隸(slave)為他們撐太陽傘(parasol)。羅馬人用傘遮擋地中海地區的陽光。在中國,傘是公元前1000年由魯班的妻子發明的,傘被稱作「能移動的房屋」。
在英國,在18世紀才開始使用雨傘。佰納斯 傘一度是女性的專用品,表示女人對愛情的態度。把傘豎起來,表示對愛情遙堅貞不渝;左手拿著撐開的傘,表示「我現在沒有空閑時間」。把傘慢慢晃動,表示沒有信心或不信任;把傘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見到你。
到了19世紀男人開始使用傘。
由於英國多雨傘是英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傳統的英國生活方式的象徵,成為倫敦商人和官員必之物,英國人的象徵——約翰牛就手中拿著雨傘。在文學作品、電影中也是不可缺少之物。英國於1969年建立傘博物館。傘還有多種用途。傘有時被當作武器。1978年,一們被流放的保加利亞(Bulgaria)人在滑鐵盧大橋上被刺客用傘尖刺傷,中毒身亡。有的傘柄可以噴灑胡椒粉,用來制止惡狗追咬。有的傘柄里有燈光可照明探路。
英國有一種催淚傘,若遇到歹徒,一按傘柄即可噴出催淚瓦斯(tear gas),把歹徒驅跑。傘也能預示人的運氣。如果傘掉在地上,不要自己揀起來,否則壞運氣就會到來。如果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打開傘,那就意味你把雨帶來。不要在屋裡撐開傘,也不要把傘放在床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雨傘的國家,從發明之日到現在至少也有 3500 多年的歷史,當時被人們稱之為「簦」。到了後魏時期,傘被用於官儀,老百姓將其稱為「羅傘」。官階大小高低不同,羅傘的大小和顏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黃色羅傘,以表示「蔭庇百姓」,其實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遮陽、擋風、避雨。 傘在中國誕生之後,隨著對外開放和交流的日益擴大,也就逐漸傳到了國外。日本在唐朝時先後向中國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餘人,其中有醫師、畫師、音樂家及各方面的學者,他們到中國專門觀摩和學習中國文化,不僅把中國的歷法,天文、音樂、美術等文化帶到了日本,也 包括制傘工藝在內的多種生產技術、製造工藝帶到了日本。 1747 年,英國一位叫祖納斯的商人到中國旅行,發現中國人打著油紙傘在雨中行走,雨停後把傘一收,隨身攜帶,甚為方便,回國時便買了一把。回去後不久,正逢一個雨天,他便撐開帶回去的那把雨傘在倫敦街頭行走。按當時英國的宗教傳統認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傘遮住雨就是違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漢努威因此受到嘲罵和詛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擲雞蛋。但是,雨傘的好處卻人人可見,終於在一片反對聲中逐漸盛行起來。到 19 世紀中葉,雨傘成了英國人的生活必備品,而且用傘也成了英國人的一種榮耀。
4000年前,一個孩子頭頂一片大荷葉,冒雨行走,雨珠從凸面的荷葉斜邊上滾下來,這啟發人們發明了傘。"頭頂荷葉,這種現象有可能使人從中受到啟發以至創造發明出傘,但也有可能是孩子模仿成人頭戴頭笠之類的天真童稚,這與孩子們腰揣木頭手槍,騎著一匹竹馬沒有多大分別。即使退一步,頭頂荷葉的啟示當在情理之中,但"4000年前"雲雲,又從何說起呢?其實,關於傘的發明,民間有種種傳說。流傳較廣而又有文字記載的還是那位神通廣大的"魯班先師"。據說魯班在鄉間為百姓做活,媳婦雲氏每天往返送飯,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魯班在沿途設計建造了一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內暫避一陣。亭子雖好,總不便多設,而且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夏季雷陣雨,說來就來,以至"迅雷不及掩耳"。雲氏突發奇想,"要是隨身有個小亭子就好了"。魯班聽了媳婦的話,茅塞頓開。這位本領高強、無所不能的中國發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樣子,裁了一塊布,安上活動骨架,裝上把兒。於是世界上第一把"傘"就這樣問世了。而據《玉屑》記載,傘是魯班的媳婦為關心終日在外勞作的丈夫而發明的。看來,若要申請專利,還是魯班夫婦倆人共享比較合理,這傘的發明,是他們夫妻恩愛、相互關心的產物。
魯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巧匠,同時代的孔老夫子,周遊列國,難免碰上日曬雨淋,於是在他出行的車上便製作了一種固定的傘,既可遮風避雨也可遮陽避暑。這種隨車固定的"傘",在1989年發行的J162《孔子誕生2540周年》紀念郵票第二枚"周遊列國"上便可一睹風采。
由於傘在社會學上的衍生意義,在中國古代,傘是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權勢的象徵,這在《左傳》"備物典冊"《晉書輿服志》中有明確記載,而且等級森嚴。傘的用料、色彩、尺寸就象頭上的烏紗,身上的朝服一樣,也是區分官職大小,身份尊卑的一種標志。如漢代規定:食粟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用黑傘,三品以上的官員用青傘,而宋代則天子用紅黃二色,庶僚一律用青色等。因此古時皇帝或高官出巡時乘座的轎子或車子都張著傘蓋,以示"庇蔭百姓"。因此這種傘又稱"涼傘"、"羅傘"、"萬民傘",書面語又稱"華蓋"。T151秦始皇陵銅車馬,T131千里走單騎中的"華蓋",都是用傘人身份的標志。這種以傘入儀仗,氣勢最為恢宏、表現最為充分的可能要數台灣省發行的"明人出警入蹕圖"。二個五連張還外加局部放大圖。僅入蹕圖第二枚,紅、綠、黃、蘭、白五頂"羅傘",異彩紛呈,在"出警圖"第三、第五枚中,既有左、右對稱暫時收攏,扛在肩上的,又有居中張開正在行進中的,沸沸揚揚,浩浩盪盪,可謂顯赫。正因為傘有象徵榮華富貴的作用,所以東方民間婚禮迎娶中亦有打傘的習俗。這在澳門、朝鮮發行的民間婚禮郵票中有著生動的描繪。
傘在當代藝術作品中,賦予社會學或政治象徵意義的首推文革中劉春華創作的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在畫上烏雲蔽日,山雨欲來,毛澤東手執雨傘,踏著氤氳的山路走來。該畫自1968年7月1日隨"兩報一刊"發往全國,並印成彩色單張和搬上郵票,成為世界美術史上印數最多(累計9億多張)流傳最廣的美術作品。1995年10月,中國嘉德拍賣公司以605萬元人民幣拍出該畫原作,再次在國內外引起轟動。
傘,不僅是一種古老的生活用品,也不只是官府的儀仗裝飾,還是戲曲、歌舞、雜技藝術中常用的道具。台灣省1983年發行的《白蛇傳》郵票,第一枚反映的就是"西湖借傘"的情景,正是這把傘,一借一還便衍生出許仙和白娘子之間的曲曲折折的愛情故事。而直接以傘為中心道具的民族民間藝術,中外郵票都多有反映。
我國特55《中國民間舞蹈》(第三組)中的"黎族三月三"描繪的便是一對黎族青年男女共撐一把傘,親密無間愛意纏綿載歌載舞,生動反映了黎族三月三民族風情,那種濃郁的鄉土氣息,民間風俗撲面而來。而越南在1962年、1972年發行的民間舞蹈的郵票中,分別都有一枚以"傘舞"為題的郵票;新加坡1986年發行的民間舞蹈中亦有一枚"蘇門達臘民間傘舞";這些以傘為中心道具的民間藝術,搬上各國名片,極富動感與美感。由柳洪平創建。
傘之家族
現如今,傘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僅為遮風墚雨所用,它的家族可謂子孫繁衍,款式眾多。有置於案頭、茶幾上的燈罩傘,有直徑達兩米多的海濱浴場遮陽傘,有飛行員必備的降落傘,有折疊自如的自動傘,還有用於用於裝飾的小小的彩色傘 ……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傘的樣式、功能的追求也在不斷求新,因而一些多功能、新樣式的傘也不斷被發明出來。如日本現在已出現了一種十分別致的傘,傘柄上裝有收音機,傘一撐開,就可以聽到優美的音樂。另外,日本人還針對通常的傘不能避免鞋子被雨淋濕的情況,發明了一種鞋傘。這種傘立於鞋尖,下雨進撐開就可以防止鞋子和腳被雨淋濕,但在傘不撐開時,它在鞋子的頭部卻是一種裝飾。國外還有一種帶香味的傘,傘一撐開,芬芳濃郁,可以想像得到,在雨中打著這種傘,心情是何等舒暢
公元前1100年,中國人已經使用傘,那時已經用傘表示身份。傘骨用竹或檀香木製成,上面覆以樹葉或羽毛做的傘面。公元12世紀英語才出現「傘」這個詞。以前一直只有陽傘,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傘面,才製成雨傘。1750年,英國的漢威到外國旅行後帶了一把傘面回倫敦,轟動一時。1874年雪靠耳附近迪卡地區的金屬拉絲工霍克斯取得弧形鋼質傘骨的專利權。有了此傘骨,傘可以收緊,從此成為英國紳士常用的雨具。1930年柏林人豪普特發明了伸縮傘。在學術界也有人說,公元4世紀三國時期中國人才發明了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物的起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雨傘的國家,從發 明之日到現在至少也有 3500 多年的歷史。
事物的演變歷史:到了後魏時期,傘被用於官儀,老百姓將其稱為「羅傘」。官階大小高低不同,羅傘的大小和顏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黃色羅傘,以表示「蔭庇百姓」,其實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遮陽、擋風、避雨。 傘在中國誕生之後,隨著對外開放和交流的日益擴大,也就逐漸傳到了國外。日本在唐朝時先後向中國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餘人,其中有醫師、畫師、音樂家及各方面的學者,他們到中國專門觀摩和學習中國文化,不僅把中國的歷法,天文、音樂、美術等文化帶到了日本,也 包括制傘工藝在內的多種生產技術、製造工藝帶到了日本。 1747 年,英國一位叫祖納斯的商人到中國旅行,發現中國人打著油紙傘在雨中行走,雨停後把傘一收,隨身攜帶,甚為方便,回國時便買了一把。回去後不久,正逢一個雨天,他便撐開帶回去的那把雨傘在倫敦街頭行走。按當時英國的宗教傳統認為:天上下雨是上帝的旨意,用傘遮住雨就是違反天意,是大逆不道的。漢努威因此受到嘲罵和詛咒,甚至有些人向他投擲雞蛋。但是,雨傘的好處卻人人可見,終於在一片反對聲中逐漸盛行起來。到 19 世紀中葉,雨傘成了英國人的生活必備品,而且用傘也成了英國人的一種榮耀。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41959.html
㈨ 有很多雨傘的圖片
非主流的圖片有很多啊,你可以去網路的圖片那找,然後輸入非主流的雨傘圖片應該是有的,這種圖片在網上是很多的。 等下還有 啊哦、這好像是傍晚
㈩ 如何欣賞繪本圖畫的色彩美
繪本通過視覺來吸引孩子,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生命。繪本活動中,在通過與優秀的繪本的接觸、對話和欣賞,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吸收了優秀的繪本藝術的構圖、線條、做畫方式,對色彩的應用,甚至是某些藝術語言。在潛移默化中滋養著孩子們的心靈世界,豐富著孩子的藝術感覺,對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起著無可替代和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一、對色彩的感知是幼兒審美教育的出發點 幼兒對色彩的感知即對色彩的辨認能力是極其初級和簡單的,也就是說,他們僅僅對最主要的色彩,如黑、白、紅、綠、黃、藍有最原始的感知和辨識,對於介於這幾種主要色彩的中間色或過渡色就很難辨識,通過繪本閱讀,可以拓展幼兒對色彩多樣性,復雜性的感知和辨識,使他們的色彩辨識能力得以較大的提升,並使各種色彩與五彩繽紛的大自然中的景物聯系起來,初步對色彩的內涵和表達的情感有所了解,這就為進一步使幼兒可以用更多的色彩表達自我中心的景物和情感提供了初步的條件。 二、閱讀繪本,理解內涵 每個繪本都有不同的內涵和情感,在繪本閱讀過程中,我們輔以多媒體、圖片、幻燈、動漫等形式,引導幼兒感受繪本故事的內涵。理解繪本應把體驗放在第一位,在孩子大膽表現自己對繪本故事的體驗後,教師對幼兒的直覺體驗進行提升。結合中班幼兒的閱讀特點,我選取了《黃雨傘》、《好餓的小白熊》、《小牛的春天》、《小黃和小藍》《亂七八糟的變色龍》、《彩虹的盡頭》、《花格子大象艾瑪》《五隻小鴨》等圖畫繪本書,引領幼兒閱讀繪本,感受繪本的色彩美。 三、結合重點畫面感知 在理解內涵的基礎上,我們要把握繪本的重點畫面進行重點欣賞和層層分析。我們欣賞的重點畫面要內容豐富,與幼兒生活相聯系,色彩鮮明,情境性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適宜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漸進性和目標性原則,由近及遠、由簡至繁進行欣賞。繪本《好餓的小白熊》,重點欣賞了具有代表心情色彩的四幅圖畫。從這四幅圖中,幼兒對顏色體會比較到位,表述得也比較貼切,看到顏色亮麗的都說心情會很好,看到黑色或深色都感覺很沉重,明白了顏色能代表人物的心情。 四、在體驗中創造色彩 幼兒對色彩的理解不僅包括色彩感知能力,還包括色彩運用能力。我們在豐富幼兒美術技能的同時,利用閱讀拓展活動和區角活動培養幼兒對色彩的運用和豐富的想像能力。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像力並運用於繪畫當中:(1)注重想像。在繪本《好餓的小白熊》的閱讀活動中,啟發孩子進行想像,鍛煉幼兒將故事的情節畫出來。孩子們通過前期的學習和欣賞,大膽想像自己在天空雲朵中的情形。(2)注重故事性。啟發幼兒自己創編故事並能把自己編的故事畫出來。如《小黃和小藍》的繪本閱讀中,通過一系列的玩色游戲後,請幼兒把自己配色圖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幼兒會發現兩種顏色相混時會產生新的顏色,教師就引導幼兒去思考,去觀察色彩的變化。讓幼兒了解三原色及間色、復色產生的過程,從而使幼兒更好地感知色彩豐富多樣原變化。孩子們不僅通過故事交流記住了各種漂亮的顏色是怎麼配出來的,而且百玩不厭,每次都有不同生動的故事。(3)注重意境。通過欣賞音樂或創造意境,引導幼兒富有情感的創造。培養幼兒通過欣賞音樂,用顏色,線條或物象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在繪本《黃雨傘》的閱讀活動中,畫面非常美麗,雖然沒有文字表達,但配音非常優美、動聽,通過提問、結合音樂,結合自己的感受進行繪畫畫面來充分感受雨中傘的美麗風景。教師還根據具體情況,尊重每個幼兒的點滴創造,鼓勵別出心裁的想像和獨特的表現形式,引導幼兒善於發現生活中不一般的情景,結合內容題材,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學習,逐步養成創造性思維的習慣。繪本《黃雨傘》的拓展活動欣賞了各種各樣美麗的雨傘,然後結合優美的音樂引導幼兒充分感受表現雨中傘的美麗風景,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拓展活動:社會活動——傘的用途;科學活動——大自然里的傘。幼兒和家長一起搜集了各種菌類的實物與圖片以及像傘一樣的樹葉,在相互分享的過程中,幼兒拓寬了對大自然中像傘一樣的東西的了解。美術活動——各種各樣的傘。點彩畫「小花傘」。彩泥——我的小傘面。(4)注重體驗。繪本的內容一定要結合生活中的體驗進行欣賞創造。幼兒美術創作的前提是觀察,走進自然,感受,觀察世界對幼兒來說尤為重要。《小牛的春天》的繪本閱讀中,就是讓幼兒感知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以及有生命的個體的生長。在一年四季的交替過程中,同樣會形成各種不同的色調,也都是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在春天來臨時,選擇描繪春天景象的內容時,先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去看看、聽聽、摸摸、聞聞,充分感知春天的美麗,然後對感知到得美麗進行再次想像,用彩筆盡情地表現自己的感受,這些都有助於幼兒形成色彩美感。(5)注重幼兒的大膽表現及材料的運用.以繪本《亂七八糟的變色龍》為例。從封面開始閱讀:綠色的灌木中,一隻色彩斑斕的變色龍蹲在大石頭上……孩子觀察、思考並提問:變色龍怎麼沒有變顏色保護自己?是啊,它可能會怎麼辦?孩子想像、表達:它可能要去醫院看病;換個地方再試試,跳到紅花里……可是,試了半天還是沒有用,如果獅子來了就會發現它,吃了它,怎麼辦?如果你是它的朋友你會怎麼辦(思考、表達、傾聽)。看看朋友們是怎樣幫助它的(觀察、傾聽)還是沒有成功。誰來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觀察、分析)?如果你是變色龍會怎麼做(想像、表達、傾聽)?變色龍是怎麼做的(觀察、分析、表達)?獅子逃走了,為什麼?你喜歡變色龍嗎?為什麼?(分析、審美)朋友們怎樣做?為什麼這樣?(觀察、分析、表達和審美)亂七八糟的變色龍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無盡的思維想像空間)從而使審美發展這一課題在幼兒繪畫活動中得到逐步的解決。引導幼兒去感受去發現,並根據幼兒生活中所見所聞,鼓勵孩子創造出自己的圖式。追隨幼兒創造性活動,充分發展幼兒的審美表現能力。我們根據活動內容和目標,採用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有單獨塗色添畫《會變色的變色龍》,有集體作畫,這樣既增進了幼兒之間的交流,又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既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幼兒的活動需求,又促進了幼兒的更好表現。另外,在集體活動的基礎上,我們還組織一些分組活動、分區活動,使幼兒通過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共同完成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過程,進而感受創造美的樂趣。在活動中,我們理解並鼓勵幼兒運用與眾不同的表現角度和表現方式,提倡個性化。 我們通過繪本,讓幼兒找到審美活動的最佳結合點——說和做,不斷豐富了幼兒的審美情趣,提高了審美能力,也激發了幼兒的創造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