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腦顯卡有什麼用,圖像處理嗎
要知道電腦顯卡的作用,首先要明確什麼是顯卡!
什麼是顯卡
顯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全稱顯示介面卡,又稱顯示適配器,是計算機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電腦進行數模信號轉換的設備,承擔輸出顯示圖形的任務。顯卡接在電腦主板上,它將電腦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讓顯示器顯示出來,同時顯卡還是有圖像處理能力,可協助CPU工作,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對於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卡非常重要。
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喜歡玩游戲和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得非常重要。目前民用顯卡圖形晶元供應商主要是AMD和NVIDIA兩家。
而顯卡同時分為獨立顯卡和集成顯卡
什麼是獨立顯卡:
獨立顯卡,是指成獨立的板卡存在,需要插在主板的相應介面上的顯卡。獨立顯卡具備單獨的顯存,不佔用系統內存,而且技術上領先於集成顯卡,能夠提供更好的顯示效果和運行性能。獨立顯卡分為內置獨立顯卡和外置顯卡。
什麼是集成顯卡
集成顯卡是將顯示晶元、顯存及其相關電路都集成在主板上,與其融為一體的元件;集成顯卡的顯示晶元有單獨的,但大部分都集成在主板的北橋晶元中;一些主板集成的顯卡也在主板上單獨安裝了顯存,但其容量較小,集成顯卡的顯示效果與處理性能相對較弱,不能對顯卡進行硬體升級,但可以通過CMOS調節頻率或刷入新BIOS文件實現軟體升級來挖掘顯示晶元的潛能。
獨立顯卡和集成顯卡的區別:
獨立顯卡是指顯卡成獨立的板卡存在,需要插在主板的AGP介面上,獨立顯卡具備單獨的顯存,不佔用系統內存,而且技術上領先於集成顯卡,能夠提供更好的顯示效果和運行性能;集成顯卡是將顯示晶元集成在主板晶元組中,在價格方面更具優勢,但不具備顯存,需要佔用系統內存(佔用的容量大小可以調節),性能相對較大。
獨立顯卡有什麼好處:
現在的獨立顯卡都帶有一個GPU。所謂GPU就是圖形處理器。為滿足現在越來越復雜而高端的圖形處理,GPU就是一個單獨的圖形核心處理器。獨立顯卡使得電腦程序里那些復雜、高端的圖形形態能夠以更流暢、清晰的形式表現出來,讓使用者能夠享受更多賞心悅目的圖形效果。
比如經常玩大型3D游戲,這時候就需要獨顯了,因為集顯沒有這個強勁的功能,可能有的連運行都運行不起來,集顯只是對入門級的電腦起作用,像玩一些簡單的游戲、上上網這個用集顯比較適合,另外集顯不是主流的,獨顯是主流的,因為獨立顯卡最大優點就是不佔用內存,這個要比集成顯卡節省資源。
❷ 關於顯卡和cpu在游戲作用是先通過cpu建模顯卡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渲染么誰能詳細的介紹下
1,在游戲中,GPU主要圖像處理工作,但是CPU的作用也同樣不容忽視。在不同的應用領域裡面CPU和GPU都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於一台完整的計算機來說無論是CPU還是GPU,兩者都是密不可分不可缺少的。
2,在3D游戲中,每一個場景的構築都需要顯卡極大的工作量,屏幕上每一個景物都是由顯卡根據圖形透視原理,通過多個三角形的組合形成的,顯卡既要保證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還要根據第一視角的位置實現遮擋效果,這里自然對顯卡的性能有著很大的需求。
3,不過,CPU作為整個系統的中樞神經也有極為重要的地位。CPU在3D游戲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對三維場景進行設計,顯卡生成的每一個點都是由CPU規定。
4,此外,CPU還要負責諸如游戲數據處理等工作,負擔絲毫不亞於顯卡。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顯卡GPU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處理能力,可以有效減輕CPU的負擔。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CPU又可以模擬GPU的操作,使兩者之間形成互補。
❸ 顯卡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顯卡是插在主板上的擴展槽里的(現在一般是PCI-E插槽,此前還有AGP、PCI、ISA等插槽)。
它主要負責把主機向顯示器發出的顯示信號轉化為一般電器信號,使得顯示器能明白個人電腦在讓它做什麼。
顯卡的主要晶元叫「顯示晶元」(Videochipset,也叫GPU或VPU,圖形處理器或視覺處理器),是顯卡的主要處理單元。顯卡上也有和電腦存儲器相似的存儲器,稱為「顯示存儲器」,簡稱顯存。
早期的顯卡只是單純意義的顯卡,只起到信號轉換的作用;當前我們一般使用的顯卡都帶有3D畫面運算和圖形加速功能,所以也叫做「圖形加速卡」或「3D加速卡」。
(3)顯卡游戲圖片是如何工作的擴展閱讀:
顯卡通常由匯流排介面、PCB板、顯示晶元、顯存、RAMDAC、VGABIOS、VGA功能插針、D-sub插座及其他外圍組件構成,現在的顯卡大多還具有VGA、DVI顯示器介面或者HDMI介面及S-Video端子和DisplayPort介面。
顯卡的結構如下:
1、電容:電容是顯卡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件,因為顯示畫質的優劣主要取決於電容的質量,而電容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顯卡電路的質襞。
2、顯存:顯存負責存儲顯示晶元需要處理的各種數據,其容量的大小,性能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電腦的顯示效果。新顯卡均採用DDR3/DDR5的顯存,主流顯存容量一般為1GB~2GB。[4]
3、GPU及風扇:GPU即顯卡晶元,它負責顯卡絕大部分的計算工作,相當干CPU在電腦中的作用。GPU風扇的作用是給GPU散熱。
4、顯卡介面:通常披叫作金手指,可分為PCI、AGP和PCIExpress三種,PCI和AGP顯長介面都基本被淘汰,市面上主流顯卡採用PCIExpress的顯卡。
5、外設介面:顯長外設介面擔負著顯卡的輸出任務,新顯卡包括一個傳統VGA模擬介面和一個或多個數字介面(DVI、HDMI和DP)。
6、橋接介面:中高端顯卡可支持多塊同時工作,它們之間就是通過橋接器連接橋介面。
網路-顯卡
❹ 顯卡是什麼東西啊
一.既然是說顯卡的工作原理,那就先要講講顯卡的定義
顯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也可以說是顯示卡,圖形適配器等等,是PC的一個重要部分,我的理解顯卡就是個轉換器,我們都知道,計算機是二進制的,也就是0和1,但是總不見的直接在顯示器上輸出0和1吧(如果看懂了,恭喜你,你可以去做電腦了),所以就有了顯卡,將這些0和1轉換成圖像顯示出來。
二.顯卡總體工作原理
了解的顯卡的定義,就要說說顯卡是如何工作的了:
要知道,資料 (就是0和1啦) 一旦離開 CPU,必須通過 5個 步驟才行
1.資料從CPU進入顯卡晶元(就是GPU,常說的6600GT,7800GTX什麼的都是顯卡晶元) 將 CPU 送來的資料送到顯卡晶元裡面進行處理。
2.GPU把顯卡資料送到顯存(就是顯示內存)處理
3.從顯存進入 Digital Analog Converter (RAMDAC,這個東西就很關鍵了,中文是「數模轉換器」),由顯存讀取出資料再送到RAMDAC進 行資料轉換的工作(把0和1轉換成圖像)。
4.從 DAC 進入顯示器 ,就是輸出型號
5.光線進入你的眼睛,然後傳送到你的大腦處理,就完成了整個步驟
三.詳細講解顯卡工作原理
A.顯示介面
就是把顯卡插在主板上的介面(KAO,廢話),有ISA,PCI,AGP,PCI-E,這其中也有版本之分,比如AGP,就是AGP1.0,AGP2.0,AGP3.0,這種版本之分其實在速率上也有差別,下面引用某位兄弟的圖片(不好意思,忘了你的名字,等會兒補上)
看了上圖,相信各位也都比較清楚了,不同的介面在傳輸速率上會有區別,但也許會有新手問?為蝦米要這么多介面泥,1個不就OK了?其實,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顯卡要處理的東西越來越多,打個比方,顯卡介面是門,CPU傳輸的信息就是要運送的貨物,運貨車就是顯卡,門越大一次也就能運越多,但是就算你貨物車很大,一次能運很多東西,如果你門不夠大,也只能分幾次傳輸過去,就會影響運送的時間,所以自然是門越大越好咯。
B.顯卡晶元
信息從顯卡的介面過去了,就到達了顯卡晶元(GPU,即Graphic Processing Unit),顯卡晶元負責處理這些信息,主要生產的廠商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NVIDIA和ATI,諸如NVIDIA的6600GT,7800GTX,6800GS等都是,ATI的有X800,X1600PRO,X1800XT之類的,其實指顯卡的晶元名稱,但是在上市時卻用GPU的名字來定義顯卡的名字,可見GPU的重要性。
上圖是NVIDIA 6800的晶元
C.顯存
顯存,就是顯示內存,那麼顯存有蝦米用呢?其實顯存越大,處理就越快,一般來說128M就夠了,但如果你開啟了高解析度,或者一些需要處理較多的貼圖的游戲中,大顯存就比較有優勢了,當然,顯存和整個顯卡的性能也有搭配,比如說你顯卡性能就這么強,根本不需要更多的顯存來處理,那多餘的顯存就是浪費了,比如前段時間某品牌的X700 512M(這里就不說是哪個牌子了,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是絕對的浪費了,搭配512M內存只能騙騙那些不大懂得人了,也就是市場炒作,說狠點就變相欺騙消費者,這里提醒下那些新手不要上當。
顯存晶元
D.RAMDAC
RAMDAC,數模轉換器,前面說了,就是轉換CPU提供的數據的東東,RAMDAC的傳輸速率用MHz表示,實際上,電腦上輸出的數據是一張一張的,只是速度高過你肉眼的反應速度,所以看不到它在閃爍。
其實RAMDAC的速率和顯示器帶寬查不多,RAMDAC決定了當你在顯存足夠時顯卡所支持的最高解析度,比如1024* 768就需要達到85Hz的傳輸速率,所以RAMDAC至少要是,1024*768*85*1.344(折算系數)/106,約等於90MHz,相信這個問題也解決了為什麼給電腦拍照時會有黑條的東東,實際上那是電腦正在刷新
E.最後一步,傳送(當然咯,傳送到你的大腦那一步就省略了)
降到將數據傳送到顯示器,就要將一下顯卡的介面了,有DVI數字輸出,S端子輸出和RGB模擬輸出,其中RGB是傳輸給純平顯示器(就是CRT,不懂的人就理解為很厚的那個顯示器),DVI就是傳輸給液晶顯示器了(LCD,不懂的人理解為薄薄的顯示器),S端子就是把圖像傳輸給電視的介面了。
另外經常看到有人問AGP8X的顯卡能差到AGP4X上嗎?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傳輸速率差了點,但是卻不能插到AGP1x和2x上
第二章
放學回來了,趕快上來寫第二章
另外,剛才看到有位兄弟說寫一下GPU工作原理,不太明白,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了,請這位兄弟能明示
並且,這位兄弟還說偶寫得東西在GOOGLE上很容易查到,很感謝這個意見,我會努力DI
今天還是寫關於顯卡的屬性(比如管線,傳輸速率等等),好的話能寫到第三章
開始咯
經常有菜鳥看到顯卡屬性,比如核心位寬,顯存為寬,管線等等東東奇怪,這些到底是什麼呢?他們對整個顯卡的性能或者顯卡的工作到底有蝦米作用呢?今天就來寫下
參照太平洋顯卡參數的順序寫
A.基本參數
1.型號
大家都知道,顯卡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6600GT,X1600等等,其實這些就是顯卡的晶元型號,而型號比如麗台PX6600 GT TDH就是顯卡型號,這是由麗台頂的,而其中的6600 GT就是顯卡的晶元型號了,後面會講。
2.晶元廠商
這個想必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生產顯卡的3大廠商,INTEL,NVIDIA和ATI,其中INTEL的市場分量最大,大家一定會奇怪,我們平時買的顯卡不是NVIDIA就是ATI的啊?為什麼INTEL會市場份額最大呢?實際上,INTEL的顯卡都是整合在主板上的,也就是集成顯卡,這種關系其實和INTEL的CPU有關,相信大家都在電視上看到了,AMD在電視上似乎都不做廣告,至少中國是這樣(我沒看到過),而INTEL就是鋪天蓋地了,INTEL的U賣的多,主板自然也就多了,那顯卡的份額也上去了,而NVIDIA和ATI則各佔半壁江山,互有攻守,我記得有位兄弟轉貼過NVIDIA和ATI的總部,大家可以去找找
3.晶元代號
晶元代號就比較難說了,可以理解為NVIDIA自己的研發代號,其實比如6600GT顯卡,他的晶元代號是NV43,可以在以後慢慢理解。
4.晶元型號
這個和上面差不多,6600GT,X1600PRO都是晶元型號,我們一般也用晶元型號來稱呼顯卡的名字。
5.顯存容量
這個比較重要了,看過第一章的朋友都知道,顯存在顯卡工作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GPU提供的數據都是要通過顯存的,我前面說了,顯存就是一扇門,GPU是貨車,貨車運東西,如果門不夠大就無法一次運很多,但是如果貨車就這么大,門大的要死,那就是浪費了。不過,一般來說,顯存還是越大越好的,只是講究個搭配問題了。
6.顯卡介面標准
這個前面也說過了,那張圖片很明確了,我就再發一次,投個巧吧
7.輸出介面
這個也講過了哦,就是顯卡傳輸給顯示器的介面,有三種,不懂得DDMM可以看前面。
B.性能參數
1.製作工藝
這個很重要哦,業界有一個摩爾定律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知道,就是「微晶元上集成的晶體管數目每12個月翻一番」,雖然是針對CPU來說的,但同樣適用於顯卡的GPU,其實很好理解,這個製作工藝就決定的顯卡晶元的大小,晶元越小,多餘的空間就越大,可以放更多的晶體管,性能就越強,晶體管後面會講,但總是越多越好咯
2.核心位寬
這個也可以比作門沒,要知道採用更大的位寬意味著在數據傳輸速度不變的情況,瞬間所能傳輸的數據量越大,在這么多的貨物情況下,門越大一下就可以送出越多,當然還是和顯存的比喻不太一樣,這個絕對是越大越好,不過現在顯卡基本都是256BIT的。
PS:不要和顯存位寬搞混了哦,一般說的雙256是指顯存位款256BIT,和顯存256M的
3.顯存類型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bbs4/200512/13/1134471120572.jpg[/img]
先看一下前面的一張圖
這上面就是顯存類型,顯存類型多種多樣
從早期的EDORAM、MDRAM、SDRAM、SGRAM、VRAM、WRAM、SDRAM等到今天廣泛採用的DDR,但畢竟前面的都已經過時了,就來講講DDR吧
DDR現在有4種,分別為DDR DDR2 DDR3 DDR4(最新的,只不過還沒有大幅度生產),其中DDR是TSOP現存,DDR2 DDR3 DDR4都是MBGA的。
先說何為TSOP,TSOP是「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的縮寫
意思是薄型小尺寸封裝,而MBGA則Micro Ball Grid Array Package。
與TSOP封裝顯存相比,MBGA顯存性能優異。但也對電路布線提出了要求,前者只要66Pin,引線很長,而且都橫卧在PCB板上,設計、焊接、加工和檢測相對容易;而後者的面積只有前者的1/4左右,卻有144Pin,每個Pin都是體積微小的錫球,設計和生產也就困難多了。由於MBGA製造技術方面的難度,製造應用時的難度相當大,而且加之MBGA顯存的高成本,因此採用此類型顯存的顯卡較少。
其實上面的我也是抄的,平時也沒有太過研究,只要大家記住MBGA比TSOP就對了
4.顯存位寬
這個和前面的核心位寬不同哦,顯示晶元位寬就是顯示晶元內部匯流排的帶寬,帶寬越大,可以提供的計算能力和數據吞吐能力也越快,大家就記住帶寬越大越好咯。
5.顯存封裝
剛才講過了,就是MBGA和TSOP等
6.顯存速度
這個也決定了顯卡的性能,速度越快就決定了顯卡的頻率高低,一般來說,2.8NS是350/700MHZ,2.0NS是500/1000MHZ,NS就是納秒,相信大家都知道,顯存速度也是越快越好,因為越快,頻率就越高瑪
7.核心頻率/顯存頻率
核心頻率就是GPU的工作頻率,一般來說是越高越好,但是顯卡性能受到管線,位寬等多方面影響,比如350/700MHZ的6800性能卻比6600GT 500/1000MHZ性能好,主要原因就是6800管線多,位寬高的影響
顯存頻率就是指顯存在顯卡上工作的頻率,基本上也是越高越好,超頻其實就是超核心頻率和顯存頻率,就是把它的性能挖掘出來,核心頻率/顯存頻率都受到了顯存速度的影響,速度越快,核心頻率/顯存頻率就越高。
8.象素渲染管線
剛才說了,GPU越小管線就越多,性能就越好,管線類似於馬路,馬路越多,一次可以行駛的車輛就越多,當然管線在製造中也會有殘廢的,所以NVIDIA或者ATI就把壞的管線屏蔽來做底端型號賣錢,也就造就了我們常說的「開管」。
9.頂點著色引擎數
頂點著色單元是顯示晶元內部用來處理頂點(Vertex)信息並完成著色工作的並行處理單元。頂點著色單元決定了顯卡的三角形處理和生成能力,所以也是衡量顯示晶元性能特別是3D性能的重要參數。
上面是引用某網站的,相信大家也知道了吧,頂點著色引擎數就是用來繪圖的,頂點越多,繪圖速度就越快,性能就越高
❺ 筆記本顯卡是獨立顯卡加核顯 玩游戲時是怎麼工作的
是獨顯工作,除非你去bios等地方關閉獨顯。
❻ 台式電腦科普篇:顯卡是如何工作的
顯卡主要有顯示和處理圖像兩個功能,但顯卡也分為好壞,高端顯卡可以帶來更好的顯示和圖形處理,可以驅動更大的顯示屏,帶來更好的「畫質更好」和「速度更快」的優勢。
一些大型游戲或者專業軟體,由於對畫質要求很高,因此通常需要配備好一些的獨立顯卡。
顯卡主要有兩個功能:顯示和處理圖像,其原理是顯卡接在電腦主板上,它將電腦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讓顯示器顯示出來;同時顯卡具有圖像處理能力,協助CPU工作,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
❼ 跑大型3D游戲,cpu和顯卡各負責什麼工作
把CPU比喻成計算機的「大腦」一點都不為過,它不但要負責接收外界輸入
的訊息資料,而且還要負責處理這些資料,然後將處理過的結果傳送到正確的
裝置上。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工作,都需要由CPU來下達命令,傳達到其它裝置
執行。
顯卡的主要作用是將CPU提供的指令和數據進行相應的處理變成顯示器能夠接受的文字或圖象後顯示出來,以便為用戶繼續運行或終止程序提供依據。通俗點,顯卡在你玩大型3D游戲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顯卡越高端,玩3D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沒有顯卡,或顯卡較低級,則玩3D游戲時,畫面切換緩慢,動作失真幅度大,感官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娛樂效果將大打折扣
❽ 顯卡如何工作
顯卡工作原理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一下顯卡的簡單工作原理:首先,由CPU送來的數據會通過AGP或PCI-E匯流排,進入顯卡的圖形晶元(即我們常說的GPU或VPU)里進行處理。當晶元處理完後,相關數據會被運送到顯存里暫時儲存。然後數字圖像數據會被送入RA罵死我吧AC(Random Access Memory Digital Analog Converter),即隨機存儲數字模擬轉換器,轉換成計算機顯示需要的模擬數據。最後RA罵死我吧AC再將轉換完的類比數據送到顯示器成為我們所看到的圖像。在該過程中,圖形晶元對數據處理的快慢以及顯存的數據傳輸帶寬都會對顯卡性能有明顯影響。
技術參數和架構解析
一、核心架構:
我們經常會在顯卡文章中看到「8×1架構」、「4×2架構」這樣的字樣,它們代表了什麼意思呢?「8×1架構」代表顯卡的圖形核心具有8條像素渲染管線,每條管線具有1個紋理貼圖單元;而「4×2架構」則是指顯卡圖形核心具有4條像素渲染管線,每條管線具有2個紋理貼圖單元。也就是說在一個時鍾周期內,8×1架構可以完成8個像素渲染和8個紋理貼圖;而4×2架構可以完成4個像素渲染和8個紋理貼圖。從實際游戲效果來看,這兩者在相同工作頻率下性能非常相近,所以常被放在一起討論。
舉例來說,nVIDIA在發布GeForce FX 5800 Ultra的時候,對於其體系架構就沒有給出詳盡說明。後來人們發現官方文檔中提到的每個周期處理8個像素的說法,只是指的Z/stencil像素,其核心架構可以看作是GeForce4 Ti系列4×2架構的改進版本,其後發布的GeForce FX 5900系列也是如此。ATi的Radeon 9700和9800系列則具有完整的8條像素渲染管線。但是這些顯卡的性能基本上都處於一個檔次。
目前主流的中低端顯卡,基本上都是4×1架構或2×2架構,也就是單位周期只能完成4個紋理貼圖。而更高端的產品則擁有12×1架構甚至16×1架構。
二、核心工作頻率:
俗話說得好:「勤能補拙」。雖然高規格的架構擁有先天性的優勢,但是中低規格的核心架構通過提高工作頻率,也可以達到接近中高端產品的性能。
舉例來說,Radeon 9500PRO採用的是8×1架構,而Radeon 9600XT則只是4×1架構。不過採用0.15微米製造工藝的Radeon 9500PRO核心/顯存工作頻率是275MHz/540MHz,而採用0.13微米工藝的Radeon 9600XT則達到了500MHz/600MHz,核心頻率幾乎是前者的兩倍。因此在單位時間內,它們可完成的像素渲染和紋理貼圖工作量大致相當,因此性能處於同一水平。所以採用更先進製造工藝,擁有良好超頻性能的顯卡產品往往很受玩家歡迎。
三、顯存帶寬:
在大型3D游戲等應用中,顯卡的圖形晶元與顯存之間經常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交換。這時如果顯存的數據傳輸帶寬太低,就會嚴重製約數據的順利傳輸,導致圖形晶元時常處於「等米下鍋」的狀態,這也是對晶元性能的浪費。所以DIY玩家在超頻顯卡時,往往是將核心/顯存頻率一起提升,這樣就不容易讓顯存帶寬成為制約顯卡性能的瓶頸。64bit顯存位寬的顯卡之所以被玩家們所「鄙視」,也正是因為其顯存的數據傳輸帶寬大幅縮水。
除了前面提到的內容外,圖形晶元的處理效率以及驅動程序的優劣也都是影響顯卡性能的重要因素。
解讀顯卡性能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應該不難從顯卡的技術參數中了解其實際性能。例如在真實游戲測試中,4×2構架的GeForce4 Ti 4200速度居然屢屢勝出採用4×1構架的GeForce FX 5600、5700以及Radeon 9600、9600PRO等中高端顯卡。只有GeForce FX 5700Ultra和Radeon 9600XT才略為挽回一點面子,不過它們的核心工作頻率比起GeForce4 Ti 4200幾乎翻了一番,售價也幾乎高出後者一倍。要不是無法支持DirectX 9特效限制了GeForce4 Ti 4200的施展空間,當今市場上的諸多中端顯卡都將面臨非常難堪的境地,也難怪4200能成為一代經典。而如果選擇4×1/2×2構架的顯卡產品,我們也可以通過超頻使其達到更好的性能。
❾ 游戲里程序是怎麼操縱圖片的
暈啊,開發游戲可不是簡單的圖片處理,特別是3D效果,這個是圖像編程,也就是說圖像是用C/C++(其他語言也行)按一定的演算法利用顯卡等設備進行渲染。3D的實現現在主要流行的有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OpenGL,另一種是微軟的DirectX解決方案。要做一款游戲,還有掌握很多知識,比如網路協議。windows編程,AI(人工智慧),資料庫,數據結構。如果真的想知道一個游戲的怎麼做的,那麼建議到sourceforge上下載一下開源的游戲代碼回來幾個人研究一番,估計得花幾個月的時間,學習裡面的代碼。在實際工作中是很正常的事,不要大驚小怪啊,提供開發效率嘛。像sourceforge上有很多優秀的代碼,中國的很多程序員受益於此。
❿ 玩3D大型游戲時,都是用顯卡把圖片製作好放到屏幕上的,有個選項叫cpu多核渲染是什麼意思,不是用顯
多核渲染能發揮CPU的整體性能,渲染速度更快。如你所說,顯卡只負責圖像處理,但是圖像數據的來源首先要經過CPU處理後送往顯卡還原成圖像數據,CPU與顯卡是協同工作的,所以CPU的處理速度直接影響顯卡渲染速度,這就是為什麼好的顯卡需要好的CPU才能帶得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