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康熙對日本的評價
在介紹康熙對日本的評價之前,還是要先了解一下康熙是怎樣的一位帝王以及當時的相關情況,這樣才能更准確地理解康熙皇帝評價日本的大背景。
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的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故稱康熙帝。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他8歲繼位,16歲時成功翦除了專權大臣鰲拜及其黨羽,隨後平定三藩之亂,收復台灣,驅逐了入侵後盤踞雅克薩的沙俄軍隊,還平定了新疆、西藏反動貴族的叛亂。這些舉措鞏固了中央政府的統治,奠定了中國今日的疆域,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一個繁盛、統一的封建強國。康熙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
清朝對日本有歷時百餘年的的經濟貿易,中國商船定期駛往長崎為,開展自由貿易。後日本頒布正德新例,給駛抵長崎的每艘商船發放「信牌」(即長崎通商照票),規定該船再次抵達長崎時,若不攜帶信牌便不許進行交易。這樣一來,原本自由貿易就發生了質變,轉變成了受限制、受約束的貿易。為此,康熙多次研究貿易情況、處理貿易問題,還曾派莫爾森前去日本調查中日貿易情況。因此,康熙對日本情況很了解,還對日本有過多次評價。
在逐日記錄康熙帝言行和政令的《康熙朝起居注》中,就記錄了康熙對日本的評論。康熙稱日本國為「倭子國」。他對日本國及其日本人曾有過如下的著名評論,他說:「倭子國最是反復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故爾,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
有臣子問康熙帝,為什麼叫日本為「倭子國」?康熙回答說,「倭子國」就是矮子國,但「其國人不知何故天生矮小」。康熙還進一步解釋說,「倭」字從「人」從「委」,「委」意為「身材軟縮」,「人」與「委」聯合起來表示「身材矮小的人」。
從康熙的這些言語中可以看出,康熙看透看穿了一些日本人「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的本質,因而,從不給其好顏色。
雖然康熙如此評價日本為卑賤的「倭子國」,但「倭子國」日本反而對康熙極為敬重,尊康熙為「上國聖人」,甚至將康熙的《聖諭》翻譯過去當寶書讀,因為清朝在康熙的手上成為東亞世界的強國,而日本是最崇拜強者的。
⑵ 對康熙皇帝的評價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台灣的明鄭政權,顯示了康熙軍事指揮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
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稱之為「千古一帝」。
日本人對康熙帝極為尊重和推崇,翻譯了《聖諭十六條》,並且稱呼康熙帝為「上國聖人」。
二戰時期日本人研究異族征服中國的歷史,對康熙更加欽佩,認為:「清朝三百年的政績,也是靠它擁有像康熙帝那樣以衛道者自任,把自己提高到模範帝王的地位,成為鞠躬盡瘁的賢能天子,才爭取到那樣難治民族(指漢族)的全面信任和擁護。
康旭皇帝後世紀念:
康熙帝死後葬於景陵。景陵位於清孝陵東側一公里處,建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景陵建築規制以孝陵為藍本,局部又有創新,如聖德神功碑亭內立雙碑。景陵的建築風格和喪葬形式為後世所效仿。
景陵內葬康熙皇帝、孝誠、孝昭、孝懿、孝恭四位皇後和敬敏皇貴妃,共6人。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愛新覺羅·玄燁
⑶ 如何評價康熙帝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從1662年至1722年,共六十一年,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歷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聖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⑷ 世界各國名人是如何評價日本的
日本這個國家在二戰期間給亞洲各國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災難,說他們是萬惡之源一點不為過。下面我們來看看世界各國名人對日本的評價。
康熙只叫日本為「倭子國」,他從來沒有說過日本兩字,他說:「倭子國,最是反復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故爾,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康熙對日本的評價可謂非常深刻,並且順便說了對待日本人的方法。只是他沒想到,他口中的倭子國會成為日後的大患。
美國前總統弗蘭克林.羅斯福說:「日本人是有史以來,我見過的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
法國總統戴高樂評價日本:「日本,這是一個陰險與狡詐的殘忍民族,這個民族非常勢利,其瘋嗜血程度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吸血鬼德庫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點,喉管立即會被它咬破,毫無生還可能。」
以上只列舉了幾個中外名人對日本的評價語錄,日本這個國家落得個這么個負面評價,真得好好反思一下了,其實連日本的盟友希特勒都看不上日本,他在對秘書長阿姆施太朗的對話中說:「和日本這種國家結盟簡直是恥辱,他們只會在海邊打魚。那麼希特勒看不上日本,為什麼還要與日本結盟呢?答案是沒辦法,二戰時在亞洲能牽制蘇聯的只有日本了,後來事實證明,日本這個盟友確實比豬蠢,以上對日本的評價中,我覺得只有俄國的這句話最直接,俄國有句諺語:鏡子不擦不明,日本人不打不行。確實是這么回事。
⑸ 史學家是如何評價康熙皇帝的
歷史學家對於康熙的評價,那就是放眼整個我國古代歷史,康熙都可以算是最成功的一位皇帝。我相信很多人對於給予康熙這樣一個評價都應該是默許的原因是什麼?因為這個皇帝做的實在是太牛了,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康熙是清朝12位皇帝當中最成功的一位,康熙是我國歷史上500多位皇帝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一個8歲登基的小皇帝14歲親政,只用了6年的時間就把朝廷中的四大老臣中最囂張跋扈的鰲拜除掉,看看我們現在14歲的孩子是不是還都在上初中?連什麼叫做權力都不知道,而14歲的康熙皇帝就已經開始掌握了大清王朝的命運,光是在這一點上史學家就對康熙贊許有佳,這是一個天生適合當皇帝的孩子。
如果沒有康熙皇帝60年兢兢業業的做事管理國家,那麼也就不會有所謂的康乾盛世,也就不會有大清12位皇帝298年的天下。所以歷史學家評價康熙皇帝是清朝歷史上最成功的皇帝,是我國歷史上有皇帝以來最成功的一位皇帝,我認為這樣的一種評價是非常正確的,也是非常准確的,的確康熙皇帝確實在皇帝當中是最成功的一位。
⑹ 康熙皇帝到底長啥模樣外國人又是如何描述
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愛新覺羅氏,名玄燁,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為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廟號「聖祖」,史稱清聖祖或康熙帝。康熙帝於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順治帝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後先後取得了對三藩、鄭經、准噶爾的戰爭勝利,驅逐沙俄侵略軍。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一年零十個月(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⑺ 對康熙皇帝的評價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台灣的明鄭政權,顯示了康熙軍事指揮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
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稱之為「千古一帝」。
⑻ 康熙對日本人是如何評論的
我在《康熙朝起居注》中找到了答案。
在康熙三十年以後的記錄中,康熙多次評論日本人。他並不叫他們為日本國,而只叫「倭子國」他說:「倭子國,最是反復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故爾,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
康熙這段話,深刻揭示了日本人無賴加海盜的本質,即敬酒不吃吃罰酒。
有臣子問他為什麼叫倭子國?他回答說就是矮子國,「其國人不知何故天生矮小……」他還進一步解釋說——「倭」字從人從委,委亦聲。「委」意為「身材軟縮」、人」與「委」聯合起來表示「身材矮小的人」。「寇」字從完從攴。「完」指「家園完整」,「攴」指「敲打」。「完」與「攴」聯合起來表示「家園破碎」。他還說,「倭寇」一辭的由來,是從『高句麗廣開土王碑』(西元414年)碑文上所記載「日寇○○(某地名)」而來,在此「寇」當動詞,即「日本侵略(某地名)」之意,而之後「倭寇」二字作為名詞獨立,用以稱呼來自倭子國的海盜。
從這些言談中可以看出,康熙看透了日本人「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的本質,因而,從不給好顏色。
也許正因為如此,敬酒不吃吃罰酒的日本人,才對康熙帝極為敬重,尊其為「上國聖人」。他們甚至將康熙的《聖諭》翻譯過去當寶書讀。
⑼ 中外政客如何評價日本的
眾所周知,日本有兩個優點,善於學習,非常能忍。但在另一方面,日本卻又非常殘忍,心思很難捉摸。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迎春的判詞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失意便裝孫子!其實,這和日本何其相似。
無論唐朝還是明朝,日本大敗之後,都很老實。但1894年戰勝大清之後,日本便猖狂無比,並在隨後的二戰中,給中國和亞洲人民帶來了超級災難。
對於日本的作為,古今世界各國名人是如何評價的呢?讓人意外的是,他們意見罕見的一致,彷彿穿越了時空,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好了。
康熙:倭子國,反復無常,其人甚卑賤!
在《康熙朝起居注》中,多次提到日本,但康熙喜歡用「倭子國」稱呼日本,意為「身材萎縮猥瑣」。
上述話之後,還有一段話,即「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故爾,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康熙的意思是,日本「畏威而不懷德」,所以只能對其示威,但不能給他們好顏色,俗稱「敬酒不吃吃罰酒」的本質。
孟德斯鳩:日本,一個血腥變態嗜殺成性的民族!
18世紀,法國偉大思想家孟德斯鳩曾這樣評價:「日本人的性格是非常變態的。在歐洲人看來,日本是一個血腥變態嗜殺成性的民族。」
孟德斯鳩對中國評價也不高,甚至是讓歐洲從「頌華」轉為「貶華」的關鍵人物,他認為中國一直都是「專制政體」。
尼古拉二世:日本人是一群討厭的黃色蠻猴!
尼古拉二世和日本積怨較深:
1,1891年,尼古拉二世東京遇刺;
2,1904年,日俄戰爭,俄國戰敗。
後來,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評價:「日本人是一群討厭的黃色蠻猴,日本明治天皇是一個動作可笑的傢伙」。當然,從他的語言用詞上看,是個標準的種族主義者。或許,尼古拉二世對東亞人都沒有好感吧。
羅斯福:日本是我見過的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襲珍珠港,對美國可以說是不宣而戰。因為,本來准備在偷襲珍珠港之前,日本將宣戰書交給美國外交部,結果遲到了一小時,就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不宣而戰了。
在二戰中,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日本的評價是:「日本人是有史以來我見過的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
戴高樂:日本,一個陰險與狡詐的殘忍民族!
坦率的說,二戰期間,除了越南,日本對法國利益傷害並不大,所以戴高樂的話更為客觀。
戴高樂曾說:「日本,這是一個陰險與狡詐的殘忍民族,這個民族非常勢利,其瘋狂嗜血程度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吸血鬼德庫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點,喉管立即會被它咬破,毫無生還可能」。
日本是中國教的最優秀的學生,但同時是最狂傲自大的學生。其教的最好的一點就是日本是保留東方古文化最好的國家,但教的最不好的就是仁義和道義。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國與國之間缺乏道義只會鬧得眾叛親離,土崩瓦解。日本當年也是因為在東亞各國失去了道義最終成為了公敵
⑽ 康熙晚年對自己一生的評價
康熙晚年對自己一生的評價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一評價的立足點是他締造並鞏固了空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0)康熙是如何點評日本人圖片擴展閱讀: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台灣的明鄭政權,顯示了康熙軍事指揮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稱之為「千古一帝」。
一、日本人對康熙帝極為尊重和推崇,翻譯了《聖諭十六條》,並且稱呼康熙帝為「上國聖人」。二戰時期日本人研究異族征服中國的歷史,對康熙更加欽佩。
認為:「清朝三百年的政績,也是靠它擁有像康熙帝那樣以衛道者自任,把自己提高到模範帝王的地位,成為鞠躬盡瘁的賢能天子,才爭取到那樣難治民族(指漢族)的全面信任和擁護。在這點上說他獲得了更光輝燦爛的成就,也非過言。
但其中的重要因素,恐怕就是所謂『統治者的恩德』。」並把康熙作為自己未來統治中國的榜樣。
二、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①康熙有理由這樣自信。他統治的大清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就連那些自命不凡的歐洲來訪者都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②他在「康熙」這一年號下,統治中國60多年,並成為17世紀的偉大人物。同時康熙又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一位精細的管理者,一位淵博的學者。
③康熙曾有過幾回巡視,他不但視察公共工程、寬赦囚犯、聆聽民間疾苦,而且還親自審閱那些有志向的舉子的科考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