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創設適宜的小班生活環境
隨著「二期課改」的深入,讓幼兒學會生活、學會探究、學會表達的理念越來越被大家所認同,而作為一名執教小班的一線教師,在日常的思考與實踐中,我也更深刻的體會到適宜的環境對小班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積極探究、表達表現能力提高所能起到的無聲的教育作用。對此,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讓幼兒在家庭化的環境中學會生活: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持久、終身和潛移默化的。特別是對於小班孩子,家庭化的環境更有助於增進他們對環境的親切感和信任度,並促進幼兒在獲得良好情感體驗的同時學會生活。於是,我改變了忽視盥洗室和餐廳環境創設的弊端,對這兩個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做了全新的布置。
盥洗室——首先,我注意為小班孩子營造整潔、干凈、舒適、溫馨的盥洗環境:懸掛著的綠色植物給盥洗室帶來了一份清新;在環境的創設上,注意發揮環境的暗示作用——張貼洗手步驟圖,讓孩子了解正確的洗手方法;水池邊的小鏡子又時時提示著孩子們要講衛生;另外,還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盥洗用品:肥皂(不同顏色、形狀的肥皂、洗手液、紙肥皂)、洗手刷,吸引孩子藉助一些小工具來洗凈雙手……在充滿童趣的氛圍中,孩子們逐步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
娃娃小餐廳——根據小班孩子的特點,在娃娃小餐廳的環境布置上,總體注重整潔、干凈、舒適,桌布的鋪設體現出了家一般的溫馨。同時「有營養的食物」、「寶寶用的小餐具」的內容布置,突出了餐飲活動這一主題,體現了環境的功能,發揮了環境的教育作用。
二、讓幼兒在情趣化的環境中學會探索:
環境是潛在的老師,適宜的、情趣化的環境更容易吸引小班孩子去操作、去探索。於是在各個場所,我都注意情趣化環境的創設。
區角環境——我充分發揮了幼兒的玩具櫥以及桌面、櫥面的功用,提供各類源於幼兒生活,具有情趣的材料,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在感官訓練區,各種常見的乾果裝在瓶中讓幼兒看一看、聽一聽,各種調料讓幼兒聞一聞、認一認,百寶箱內的神秘禮物又讓幼兒迫不及待的想去摸一摸、猜一猜;在益智區,鞋子襪子配配對、圖形拼貼、倒倒水、數字火車等又將歸類、數數、圖形辨別等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美工區,印染畫、棉簽畫、蠟筆畫、手工、泥工的製作與班級的主題活動聯系在一起,讓孩子大膽探索、比較嘗試;生活區內,筷子、勺子舀豆、夾豆、開瓶蓋、包糖果、穿洞洞等又將小肌肉的訓練與計算、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走廊——走廊是幼兒一日活動中來往頻率較高的場所,於是在它的一面我布置了拉拉畫廊,供幼兒相互觀摩、交流學習;在另一面我布置了許多和幼兒共同收集的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讓幼兒用「我的眼睛看一看」,「我的小手摸一摸」,使走廊也能成為幼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延伸。
三、讓幼兒在自主化的環境中學會表達。
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創設環境的目的主要就是為幼兒的發展創造條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他們的創造潛力。於是在環境的創設上我努力掘棄過去「教師挑擔一頭熱」的弊端,讓孩子和老師共同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我和孩子們共同收集了各類報紙、雜志、漫畫並通過照片、幼兒的語言文字說明等多種手段,讓孩子在盡情的說說、剪剪、畫畫、貼貼中積極大膽、自主的表達表現,豐富幼兒的一百種語言,留下孩子的認知痕跡、成長軌跡。
環境是隱藏的教師,無聲的教師。只有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發展性的環境,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❷ 幼兒園小班主題活動及主題環境創設怎麼寫
    幼兒園課程回歸幼兒的生活,是當前課改的核心理念之一。生活化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源泉。小班幼兒的發展特點和學習能力決定了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必須是與幼兒的生活相關聯的。生活化是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現實背景,不考慮現實生活背景的環境創設不可能真正是適宜兒童的環境,眾所周知,幼兒年齡越小,教育與生活的關系也越密切。小班幼兒剛剛離開關心呵護的父母情感特別脆弱,容易產生情感缺乏感。創設一種家庭式的氛圍就尤為重要了,使幼兒感到親切、自然,充滿人情味,能使幼兒適應生活、獲得經驗、得到發展。我國教育家陶行知、陳鶴琴就十分提倡生活教育,特別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從生活經驗中選取環境創設的內容,讓幼兒感受家庭式的氛圍。
❸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特點
1、觀賞性
環境創設的一個基礎作用,就在於它是給人提供欣賞的。因此,幼兒園環境首先應該具備觀賞性,要是讓孩子們接受和喜愛的。因此,在環境創設中,要充分考慮到觀賞性,對環境布置的整體美觀進行把控,注意多種色彩的運用、卡通形象的使用等等。明亮而充滿童趣的環境,才能更易於孩子們理解和喜愛。美觀的環境,才能更易於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2、互動性
孩子時刻都在學習,生活就是學習,孩子會通過親身體驗,來觀察和分析自己做面對的各種現象和事物。環境創設同樣要考慮到孩子的這種特性。從互動性來說,應該為孩子提供更多直接的體驗機會,例如,在班級主題牆面的布置中,可以採用紙質、布面、沙畫、豆粒以及樹葉、塑料瓶實物等不同材質的作品來進行布置,這可以讓幼兒感知多種材質的事物。另外,幼兒園也可以製作或者購置一些包含紐扣、拉鏈、打擊樂等元素的物品,讓孩子可以動手操作,親身體驗這些物品是如何使用的。這樣一來,就能夠很好地使牆面「活」起來,讓環境與孩子「對話」,從而實現環境創設的互動性。
3、參與性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不只是老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也是鍛煉孩子動能能力,以及增進家園互動的時機。在製作環境布置使用的各種手工作品時,老師除了自己動手以外,應該鼓勵孩子也參與到作品製作的活動中,讓孩子發揮想像,親手操作,使孩子更樂於探索和體驗環境。一些適合親子製作的作品,還可以邀請家長積極參與到創作中,在適當的位置展示親子作品,使之也成為環境創設的一部分,增強家長與園所溝通的積極性。
4、環保性
環境創設的環保性,體現在環保材料的使用和廢物利用兩個方面。使用環保材料,能夠更好地保障孩子的身體健康,而變廢為寶,則可以讓孩子發揮出更多想像力、創造力,增強他們對環保的理解。廢舊的材料只要教師精心設計、合理利用,就能夠以全新的美觀形象呈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用蛋殼、瓜子殼在彩色卡紙上貼成圖案,把塑料瓶包上漂亮的彩紙做飛機機身,把雪碧瓶等顏色鮮艷的材料剪成各種花草上牆裝飾,把紙杯做成風鈴、門簾等等。
5、適用性
環境創設擔負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其具體內容應該符合孩子發展階段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老師要了解各年齡段孩子的特點,以及與這些特點相結合的環境創設應該如何呈現。
①、小班
幼兒特點:好奇、好動,語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協調能力差。
環境內容:為幼兒創設形象活潑、造型簡單、內容明確的裝飾物,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內容可包括認識植物、日常活動用品介紹、衛生習慣、四季特徵、集體游戲活動、兒童美術等。
②、中班
幼兒特點: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認識水平相應提高,思維有了進一步發展。
環境內容:為幼兒增加一些局部表現和與同伴合作的空間,創設互動牆飾。內容可包括健康教育、行為規范、人際交往、體育活動、品德教育、自然風光、童話、神話、工藝美術、兒童美術、民間藝術、節日、職業級人物介紹、交通工具、植物花卉、生活環境介紹、愛親人等。
③、大班
幼兒特點:思維更為活躍,抽象思維開始萌芽,喜歡探究一些事物與問題,應面對更多具有挑戰性的活動任務。
環境內容:應不斷激發孩子學習和探索的慾望,內容可包括品德教育、科學知識、歷史知識、環境知識、科幻內容、民俗民風、中外美術名作、民間藝術、兒童美術、名勝古跡、特產、節日、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等。
❹ 幼兒園小班牆面環境創設的特點和內容分別有哪些
幼兒園班級是幼兒除家庭之外接觸最多的地方,而大片的牆面環境最能體現班級特色,蘊含著教育信息。牆面環境作為「無聲教材」,是促進幼兒的感知器,會潛移默化地對幼兒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創設有價值的牆面環境單從理論上看是十分有意義的,然而又是十分不易的。現今幼兒園班級牆面環境創設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引起廣大教師的關注和解決。 一、幼兒園班級牆面環境創設現存的問題 (一)教師對牆面創設功能及其發揮教育作用的片面認識 蒙台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自然的發展,教師的職責在於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環境。」可見,牆面創設更加註重在教育目標的指引下,針對幼兒身心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創設,把教育意圖滲透在環境之中,讓幼兒園的每一面牆都發揮教育功能,然而,實踐中大多數教師認為牆面布置更注重的是牆面的整潔、有序、美觀。因此,許多教師只從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出發去構建環境,很少顧及幼兒的主動性、主體性。教室里陳列的也往往是教師精心製作的幾件工藝品或從幼兒作品中挑選出來的幾幅「傑作」,大部分幼兒的作品被冷落在櫃子里。這種按成人心態、眼光來布置的教室,制約和影響了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 (二)幼兒園班級牆面環境創設成人化,幼兒缺乏參與性 幼兒園班級牆面環境的主題內容主要源於三個方面:教師選取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內容,教師從網路、雜志或其他園所借鑒來的,完全是教師的興趣愛好。教師往往根據自己的個人的審美標准和喜好來設計班級牆面環境,而很少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一方面,牆面布置與孩子的視線應該是適宜的。但很多教師在創設環境時都忽視了這一點。以自己的身高為標准,幼兒伸手都夠不到,更無法有效地與環境互動。另一方面,由於教師缺乏正確的導向及幼兒身心發展的不成熟性,牆面環境創設大多是教師一手包辦,忽視了幼兒發現環境、享受環境和在環境中成長的重要性。幼兒被置身於事外,沒有被真正納人其中。他們面對的是已經生成的牆面環境。其實,幼兒對於有自己參與創作的牆面更感興趣,尤其是對展示自己作品的牆面有成就感、自豪感;同時參與創設牆面環境的過程也使他們感到滿足、有趣。因此,如何擺脫創設的環境過於成人化,以及教師一手包辦,值得進一步探討。 (三)幼兒園班級牆面環境創設固定化 由於幼兒園工作瑣碎繁雜的特殊性,教師把環境創設當成費時費力的任務來看待,牆面環境創設就成為一種負擔,大多數教師想一勞永逸,環境創設一年到頭缺乏變化。這樣的牆面缺乏新鮮感,設計單調,缺乏趣味性,難使幼兒與環境產生互動。有的班級幼兒已經升人大班了,而環境的創設還是中班時候留下的,很多牆面主題都已經無人問津了,教師也很少去關注和考慮其變化性。這樣的牆面環境又有何用處?因此,如何做到既節省時間,又能創設一面多變的牆面環境值得我們深思。
❺ 如何創設適合小班的生活環境 問題
二。
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例如,在班級所有電源插座旁,也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
在幼兒園里,最頻繁的莫過於同伴的交往,幼兒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我發現班級里有很多幼兒存在著挑食、偏食的習慣,特別是不喜歡吃綠色蔬菜。因此、手背搓搓、手指縫里搓搓,避免擁擠。
小班幼兒年齡小,對家庭、對父母比較依戀。考慮到幼兒的心理需要,幼兒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三)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教師還可以巧妙地運用語言、動作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以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跟著照片上的步驟去做。
(一)鼓勵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我們以鼓勵為主,設置了一面我進步了鼓勵牆、盥洗的地方我們都劃分了等待區域。音樂聲由響漸輕。
三。
除了物質環境的創設;用完的毛巾記得要放整齊送回家。因此、扣紐扣等。這樣既保證了用餐後的安全有序。例如,在盥洗室的小鏡子上貼一組洗手的圖示,幼兒在洗手的時候。比如午睡的環境、送紅五星、讓更多的有進步的小朋友當小幫手等,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我們給予獎勵,如親親小臉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這位學者的話說明一個道理:好的生活習慣需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一個人的終身。因此,我們引導生活衛生習慣較薄弱的幼兒多與生活衛生習慣較好的幼兒一起做游戲,利用同伴的相互影響,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對於有進步的幼兒、夾夾子、洗手時依次排隊,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為此,我就在他們的座位上貼上愛心的標志、在日常活動中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對於幼兒來說,生活習慣的培養應滲透在日常活動的每個環節中。我們巧妙利用了午餐時幼兒先後用完餐的時間差,投放了一些對生活自理能力有幫助的游戲材料。
總之,我們努力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教育中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願望和需要,我們通常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請你輕輕地把碗勺送回去;請彎腰漱口;擦乾凈自己的小臉。最後請幼兒找小手巾擦乾手。通過形象的語言和動作。在吃飯的時候,有個別幼兒經常離開自己的座位,並配備了相應的標志。在幼兒園學到些什麼。大嘴笑臉娃娃成了最好的激勵方式。那些挑食的幼兒非常希望自己的照片能飛到笑臉上,加入同伴們的隊伍中去。如在培養幼兒洗手的習慣時,我們參與到幼兒的洗手過程中,一邊念兒歌一邊洗手:手心搓搓,動作發展還不完善,擦臉的時候經常擦不幹凈。我們用照照小鏡子的方式巧妙提示幼兒,讓他們在擦完臉後看看是否擦乾凈。在環境與同伴的促動下,我們在教室四周的窗簾上粘貼了星星和月亮的卡通圖案,午睡時將窗簾緩緩放下,提醒幼兒在如廁?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回答:在幼兒園,小手甩甩干,我們創設了細節魅力牆。使用幼兒同伴的照片,給予同伴最好的形象示範,每次看到照片,牆上每片花瓣上都有幼兒的一張照片,還有乾乾凈凈安靜等標志,幼兒可以根據自己進餐的表現來選擇相應的貼紙。
(二)注重生活習慣細節的培養
從小班開始我們就注重幼兒行為細節的培養。幼兒在用餐後、符合他們自身需要的,會很自然地看著照片、三,幼兒漸漸入睡。這樣;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道歉;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並配以輕柔舒緩的搖籃曲: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我們應盡力為他們營造一個溫馨如家的生活環境。在盥洗室的地上貼上大小標記。比如給娃娃喂飯,我們發現愛心小椅子確實帶動了部分幼兒,促使他們能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吃完飯菜。因此,我們創設了相應的物質環境,我們就注重良好生活環境的營造,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一、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溫馨的生活環境
小班幼兒的年齡小,相對應的環境必須是安全的,從小班開始?他回答,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並告訴他們要和小椅子做好朋友,否則愛心就不和他們做好朋友了,我做了一個樣樣都愛吃的大嘴笑臉娃娃和一個大嘴哭臉娃娃,並將每天的菜譜貼在笑臉娃娃的大嘴巴里,既給予了幼兒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又在視覺和聽覺兩個層面給幼兒以提示,讓幼兒知道,午睡時動作要輕輕的,在音樂聲結束之前進人被窩等。
二、為幼兒創設一個巧妙的生活環境
環境是一位會說話的教師。教師要巧妙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元素來促進對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我們都貼上了安全標志,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幼兒都會想想是否注意到了這些細節。小班幼兒的年齡小。在喝水曾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
❻ 舉例說明小班階段的幼兒游戲環境創設有哪些特點
幼兒的游戲環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幼兒游戲的水平和游戲需求不斷變化和調整,發揮其潛在的教育功能。 1、創設家的溫馨中; 如初入園的孩子由於對父母的依戀,特別喜歡在娃娃家中擺弄玩具,而且小班孩子有愛模仿的年齡特點,所以我們開設了多個娃娃家,放置了很多相同的玩具,滿足孩子擺弄玩具的願望。隨著一次次游戲,孩子游戲水平的增強,我們根據孩子的游戲需求,把其中一個娃娃家改成了「小兔的家」,並在「小兔的家」中提供的頭飾和項鏈等道具滿足了孩子喜歡扮演小動物的願望。同時,根據孩子的興趣點增設了娃娃醫院、娃娃小菜場等游戲內容。這些情趣化的環境進一步增進了幼兒游戲的興趣,同時還提高了幼兒的游戲水平。 2、創設我與動物活動中: 如在《小兔乖乖》一主題活動的實施中,我們把教室後面的主題牆布置成了一個個方形、圓形的山洞」,用樹木和小草點綴。隨著課程的進行,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點畫出一隻只雪白的小兔子,組合成了一個「小兔鑽山洞」的故事,由於是自己親自參與布置的牆壁,孩子們樂於觀察和觀看,從而自然而然地鞏固學習了點數和認識圖形。 在《蘋果和橘子》的主題中,我們則把蘋果和橘子的生長過程用圖畫的方式展示出來,孩子通過觀了畫面,知道了種子會發芽、會長大……,對植物的生長過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等等 希望你喜歡
❼ 求幼兒園小班環境創設圖片500張。謝謝
著名心理學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種環境,是人類有組織的,有計劃的傳遞社會經驗,發展智能的方式。《規程》中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尋求家長配合創設良好的幼兒園教育環境」。幼兒園必須創設良好的科技環境才能有計劃的開展幼兒科技教育活動。實踐使我們認識到:科技教育活動的創設單靠幼兒園是不夠的,它的內涵必須延伸到每個家庭。因為,家庭環境占據著幼兒相當大的活動空間,而家長的能力各不相同,現代幼兒自出生後,便接觸到各種科技產品,從電燈、玩具、到汽車飛機,有意識的引導家長為幼兒創建家庭科技教育環境,對於有計劃的搞好幼兒科技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科技活動興趣、探索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園配合創建科技教育環境相互,互相促進是幼兒科技教育活動的重要課題,筆者就自己的體會淺談如何通過家園配合創設小班的科技活動環境。 一、充分利用家園的機會和手段,爭取家長的參與支持和配合,才能創設較完整的科技活動環境 家庭是幼兒生長、生活的主要場所,家庭環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創設良好的幼兒科技教育環境,必須爭取家長的積極參與支持和配合,才能創設較完整的科技教育環境,使科技教育活動取得良好效果。 為了取得家長對創設科技教育環境的積極支持和配合,我們做了一系列的工作。首先:通過家長園地、家園冊、家訪、家長會等一切機會向家長大力宣傳開展科技教育活動和創設科技教育環境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家長對孩子進行科技教育的意識和主動性,使他們不僅能積極參與支持配合幼兒園班級科技教育環境的創設,而且主動在家裡營造科技教育環境,使幼兒園科技教育活動得到延伸,大大提高幼兒科技教育活動效果。其次:是公布班級幼兒科技教育活動、區域創設的計劃、內容和需要的材料,徵求家長的意見,挖掘每個家庭所有的教育資源。鼓勵家長根據其實際情況參與配合科技活動。例如:請家長根據家庭的不同情況提供一些科技活動玩教具的材料:廢雪碧瓶、易拉罐、廢盒子、牙膏盒做試驗用的蔬菜,紅蘿卜、土豆、芹菜,還有螺絲、圓桿鉛筆、回形針、鐵釘等:有些動手能力強的家長配合做一些紙天平、木頭陀螺、扣子做的溜溜球等。有位孩子的家長在造紙廠工作,他把各種各樣的紙拿到班上,讓幼兒在活動中了解各種各樣紙的特性、用途,大大增強了幼兒對紙的興趣。 二、針對小班幼兒的特點設計、規劃出幼兒園和家庭科技教育環境內容。才能不斷提高幼兒的參與科技活動的興趣 無論是幼兒班級還是家庭在設置科技區域環境時,不僅要注重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幼兒的特點,才能發揮環境的作用,有效幼兒科技智能。 1、必須適合幼兒興趣的特點 3-4歲幼兒對周圍環境事物的認識是以色彩鮮艷、生動活波、能發出悅耳的客體興趣的,因此,在設置校辦科技環境時,要充分注意幼兒這一年齡特點,才能使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2、必須認識幼兒具有認識能力局限性,直覺行動的特點 3-4歲幼兒由於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及生活經歷的短暫,而且他們的思維還保留著直覺行動性的特點,他們的思維是直接相對的,不會做復雜的綜合,只能從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創設科技環境區域必須是幼兒容易操作的,由淺入深的,如:三歲的幼兒雖然知道雞,也看過雞。但不能說出雞的較完整形象,更不知道雞是怎樣由雞蛋生成的。我們可在家裡或科學角開展一些連續觀察活動,准備一隻抱窩的母雞,若干種蛋,用一紙箱,點上柔軟的東西,將種蛋放在上面,讓母雞孵在上面,每天餵食和水,經過一段時間,小雞出殼了,看見一隻毛茸茸的小雞跳出來,是非常有趣的。幼兒即認真觀察了雞的外形,以及孵蛋的有趣的經歷,這樣的實物客觀存在,對幼兒來說,記憶是非常深刻的。 3、幼兒具有自尊和好奇的心理 幼兒進行科技活動時,幼兒教師和家長在充分做好物質准備的同時,必須努力為幼兒創造寬松的環境氣氛,使幼兒能無拘無柬的表現自己,不斷促進幼兒探索求知慾的發揮。必須善於運用愛護幼兒的自尊心,善於運用多獎少罰的心理學原理。不僅要在幼兒獲得成功時,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而且在幼兒遭遇失敗時鼓勵他們繼續探索。必須巧妙地激發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把好奇心轉化為學科學的興趣和強烈探索欲。 4、科技區域的設置還應注意幼兒個體的差異 在科技區域的創設中,我們要著重根據幼兒不同發展水平和需要,不要求幼兒達到統一的要求。科技環境應該是讓幼兒快樂;其次讓幼兒在生活、學習和「工作」的環境中看到自己的存在價值,使主體性品質在環境相互作用中不斷形成.使他們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避免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幼兒追求成果的導向,成人不要對幼兒行為的干預和批評,要啟發引導幼兒探索、創造、思考。如:在設計操作中,每個幼兒可以從自己的水平出發,選擇和決定方法。從而有所發現,獲得成功,對一些能力弱的幼兒,如做沉浮游戲:在一個大的漁缸內放上水,准備許多常用物品,幼兒在水裡玩這些物品。找出那些物品是沉的。那些是浮的。就行了,對於能力強的幼兒,還應適當引導找出能使浮的物品下沉,能使沉的物品浮的方法和相應材料:在強一些的幼兒進一步用橡皮泥、薄鋁片和泡沫塑料船隻,用來裝載要沉的物品等。 5、教師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創設科技環境區域: 幼兒教師在開展科技教育活動中,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寓教於樂、由淺入深的創設一些能使幼兒感興趣,而有益於增強科技知識,科技智力的區域和環境,使幼兒科技教育活動生動活波的不斷向前發展。例如:應設計、創設、提供一下材料的小試驗: 天平、蹺蹺板:讓幼兒通過教師和家長手工的物品掌握平衡的知識,輕重,感受重量不同。 指南針:把泡沫材料和牆飾材料和磁化的針做指南針,放在水裡,讓幼兒感受磁力的作用。沉浮:在一個大的漁缸內放上水,准備許多常用物品,幼兒在水裡玩這些物品,找出那些物品是沉的,那些是浮的。在進一步用橡皮泥等探索沉浮。 磁鐵:(釣魚,小貓捉老鼠)做水中世界,在小魚嘴巴上裝一些回形針,在做一些磁鐵魚鉤,下面在放不同的材料。讓幼兒進行試驗;還可以做木製的T形架,架上吊一根繩子,上面吊~些有正負級的長條磁鐵,貼貓的圖片,玩者手拿一個長條磁鐵一端貼一個老鼠的圖片,讓幼兒在玩貓捉老鼠的游戲中探索磁鐵的奧秘。 紙的特性:准備不同材料的紙,讓幼兒認識各種紙並通過實驗掌握紙的特性。還可做小水車的試驗等。 三、家園密切配合共建幼兒科技教育環境,才能不斷促進幼兒科技活動的開展,有效幼兒科技智能提高幼兒素質 幼兒家長是幼兒的第一啟蒙老師,對幼兒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家長應主動負起對幼兒科技教育的責任,經常了解掌握幼兒園科技環境創設和活動情況,在配合幼兒園做好科技活動的同時,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設計開展一些科技活動。幼兒教師是幼兒科技活動、區域環境的設計者和引導者,在精心搞好班級科技教育活動環境創設的同時,應該經常通過各種渠道向幼兒家長宣傳和提供一些便於操作,和易於找到的材料的科學小實驗,鼓勵家長在周圍、自然中尋找有科學含量的試驗和物品,積極開展家庭科技環境創設,使幼兒科技教育活動得到有效的延伸。例如:「有趣的冰」讓幼兒家長准備果凍盒、不銹鋼盒、玻璃杯、食鹽、奶粉和汽水,事先做好冰塊,讓幼兒自己探索,在冰中加鹽。看冰全部融化後體積增大還是減小;在冰中加奶粉能不能做成冰激凌等。也可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採集植物葉子進行植物粘貼,或是做植物標本;也可讓幼兒觀察早晨的葉子為什麽有露珠等,多問幾個為什麽?通過家長的作用讓幼兒獲得科學探索的能力。 實踐證明,只要家園能夠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建科技教育活動,創設最佳科教環境就能使幼兒科技教育得到普及,使幼兒科技活動的內容越豐富,使幼兒的科技興趣更加濃厚,對幼兒的科技智能也就越有效,幼兒的整體素質就能得到不斷提高。
❽ 幼兒園環境創設圖片說明優勢與不足
讓環境與孩子對話(環境創設的亮點及不足),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當環境吸引了幼兒的目光,那才能和孩子產生互動,孩子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搜尋環境中的美和知識。那怎麼樣的環境才能讓孩子產生興趣呢?劉曉穎園長對「環境的創設與利用」進行了十分深入地剖析,讓我更加全面地認識了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對遵循的原則:兒童性、適宜性、發展性、藝術性、開放性和安全性,有了更深刻地認識。下面,我就結合這幾項原則對本班的環境創設的亮點及不足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藝術樂園體現藝術性 我主要先說一說「藝術性」,作為一所具有藝術特色的幼兒園,我們的班級環境也充滿特色和藝術性。因此,我們每一個班級的環境都是不同的,各具特色。我們首先選定一個主題作為班級環境特色,其次開始布置,讓活動區更適合孩子學習、游戲,做到美觀、整齊,再結合主題活動的開展,不斷地豐富班級環境和材料。在主題牆布置上,我們盡可能創新,體現和孩子的互動,布局的合理,版面的美觀。班級特色區創設明顯,材料豐富,易於孩子取放材料。 本班主要定位於中國特色,把「中國紅和水墨黑灰」結合,中國紅,寓意著風風火火,熱熱鬧鬧,而中國水墨就像是「國粹」;源遠流長,給人飄渺的意境美。可是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麼才能轉化給孩子呢?如何避免成人化,我們進行了多方面的思考。首先,在門口的「家長園地」中,我把五塊黑、灰kt板挖出中國風的漏窗感,錯開組合在一起,再用一根紅色絲帶串聯,就形成了整體。而走進活動室,第一感覺就是「中國古典美」,所有的窗檯裝飾、主題牆的邊框、孩子們的作品展示角等所有的角落都是「鏤空邊框」,在窗戶的兩邊用麻繩連接,再用夾子夾上範例和孩子的作品,就像是園林中的透過窗戶看世界的感覺,創設了一個具有濃濃的大自然氣息並富有個性的班級環境,孩子們都說「好美啊!」這樣的畫面,既有民族特色又不失現代感,給孩子們視覺上的沖擊,很好地體現了「藝術性」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