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血藤和大血藤的區別是什麼
1、來源不同:小血藤是落葉藤本植物鐵箍散,是這種植物的乾燥藤莖,屬於木蘭科的五味子鼠;而大血藤則來源於木通科植物大血藤,是這種植物的乾燥藤莖。
2、外觀不同:小血藤是植物的莖或者根是不規則的圓柱狀,直徑比較細,表面多為淡黃色,有自然香味;大血藤的外表則多為棕褐色,外皮常有鱗片狀的脫落,脫落處會變成棕紅色,它沒有切成片時多為比較的圓柱狀。
(1)小血藤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光線:給予柔和的散射光。
溫度:應保持在20-30℃之間。
施肥:每半個月一次,在花期適當施用一些肥料。
澆水:每次施肥後澆水。如果土壤開始乾燥,也需要澆水。
B. 小血藤與大血藤是同一種葯嗎
不是哦。小血藤:【異名】鑽骨風、八仙草(《分類草葯性》),血糊藤(《經濟植物手冊)),鑽石風(《重慶草葯》),天青地紅(《陝西中草葯》),五香血藤、滑藤、爬岩香、滿山香、香血藤(《昆明民間常用草葯》)。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鐵箍散的根、莖藤、葉。
【植物形態】鐵箍散多年生木質藤本,高達2米,單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3~10厘米,寬1~2厘米,基部圓形至闊楔形,先端長而漸尖,邊緣有稀鋸齒,上面淡綠色,下面紫紅色,中脈平滑,下面凸起,側脈不明顯;葉柄長約8毫米。
花小,腋生,帶黃色;花梗短,長5~10毫米;萼片和花瓣常無區別,共7~12枚;雄蕊5~15,合生為球形,花絲基部稍結合;心皮多數。
漿果,猩紅色,集合成下垂的穗狀聚合果,花期7~9月。
生長於山坡上或山溝中。
分布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等地。大血藤:【異名】血藤(《本草圖經》),紅皮藤(《任城日記》),千年健(《簡易草葯》),大活血(《植物名實圖考》),五花血藤(《貴州民間方葯集》),紅藤、赤沙藤(《浙江中葯手冊》),蕨心藤(《廣西中獸醫葯植》),活血藤、血通、血木通(《中葯志》),穿尖龍、半血蓮、過血藤、血灌腸、花血藤(《湖南葯物志》),黃梗藤、八卦薛、黃雞藤、血陳根、紅牛鼻陳(《閩東本草》),山紅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五花七、五花血通、大血通(《陝西中草葯》),紅血藤、黃省藤、魚藤、紅菊花心(《浙江民間常用草葯》)。【來源】 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 Et Wils.的莖。 【植物形態】 落葉藤本。莖褐色,圓形,有條紋。三出復葉互生;葉柄長,上面有槽;中間小葉菱狀卵形,長7~12cm,寬3~7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有柄,兩側小葉較大,基部兩側不對稱,幾無柄。花單性,雌雄異株,總狀花序腋生,下垂;雄花黃色,萼片6,菱狀圓形,雄蕊6,花絲極短;雌花萼片、花瓣同雄花,有不育雄蕊6,子房下位,1室,胚珠1。漿果卵圓形。種子卵形,黑色,有光澤。花期3~5月,果期8~10月。
生於山坡疏林、溪邊;有栽培。主產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蘇;安徽、浙江亦產。
C. 小血藤的介紹
小血藤,原植物名鐵箍散(Dchisandra propingua var.sinensis),為落葉性木質藤本植物,隸於木蘭科五味子屬。以根、藤莖及葉入葯。
D. 血藤有什麼用
【功用主治-血藤的功效】 養血消瘀,理氣化濕。 治癆傷吐血,肢節酸疼,心胃氣痛,腳氣痿痹,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①《草木便方》:入血分,破瘀生新。 療損傷積血,止痰血,鼻衄,臌脹,金瘡。 ②《分類草葯性》:治一切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吐血;通氣,又治惡毒。 ③《貴州民間方葯集》:舒筋活絡,通經破瘀。 治跌打損傷,風濕麻木,調月經。 ④《貴州民間葯物》:治心氣痛。 ⑤《四川中葯志》:通經活血,強筋壯骨。 治五癆七傷,跌打損傷,風濕血痹,筋骨肢節酸痛及腳氣,痿躄。 ⑥《貴州草葯》:除濕,理氣止痛。 治胃氣痛。
E. 藤本植物圖片及名稱
中文名:兩面針
別稱:山椒。科屬:芸香科花椒屬
產地分布:雲南、廣西、海南、廣東、福建等地
兩面針為木質藤本;莖、枝、葉軸下面和小葉中脈兩面均著生鉤狀皮刺。單數羽狀復葉,小葉對生,革質,卵形至卵狀矩圓形,無毛,上面稍有光澤,傘房狀圓錐花序,腋生;萼片寬卵形。果成熟時紫紅色,有粗大腺點,頂端正具短喙。常生山野。葉和果皮可提芳香油;種子油供製肥皂用;根、莖、葉入葯,有能散瘀活絡、祛風解毒的功效。
F. 小血藤有幾張葉
小血藤屬於木蘭科,葉子較堅硬,有卵形,長圓狀卵形或狹長圓壯卵形,對開長出,每邊4-8條葉子對稱。
G. 小活血藤的簡介
又名:南五味子、土木香。
【出處】:出自《草木便方》《重慶草葯》:小血藤,性味、效用、用法同大血藤,香氣較大血藤濃,效用更好,但生長較少。中醫處方中常將大、小血藤並列,並用等分,沒有小血藤時,即以大血藤多用一份以代替。
【拼音名】:Xiǎo Xuè Ténɡ
【別名】:鑽骨風、八仙草、鑽石風、五香血藤、滑藤、爬岩香、滿山香、香血藤、天青地紅、血糊藤、鑽岩尖、香巴戟、土巴戟、川巴戟、秤蛇根、老蛇斑、野五味子
【來源】:葯材基源:為五味子科植物鐵箍散的莖藤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Baill.Var.Sinensis Oliv.
【採收和儲藏】:10~11月採收,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落葉或半落葉木質藤本,長2-3m。根圓柱形,木質而堅硬,略彎曲。老枝灰色,小枝棕褐色。單葉互生;葉革質;葉柄長0.5-1cm;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2cm,寬1-3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呈圓形,邊緣具不明顯的疏齒,上面綠色,嫩葉上面有時有淺色斑紋,下面略被白粉,側脈6-8對,不明顯。花雌雄異株;花單生葉腋或簇生,直徑約1cm;花被6-9,排成3輪,最外3片較小;雄蕊6-9,花絲基部稍連合,雄蕊嵌於肥大的花托縫穴中;雌蕊群球形,心皮10-30,離生,結果時花托伸長約3-7cm。小漿果球形,直徑5-7mm,熟時鮮紅色。種子腎圓形,種皮光滑。花期6-8月,果明7-10月。
【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H. 血藤有什麼價值和功效
血藤功用主治:散血藤的功效,祛風濕,解熱毒,治瘀血凝滯,筋骨風痛及瘡毒紅腫。治急、慢性闌尾炎,風濕痹痛,赤痢,血淋,月經不調,疳積,蟲痛,跌撲損傷。
敗毒消癰,活血通絡。
葯物配伍:配敗醬草,清熱解毒,活血消癰,配連翹,瀉火清熱,配苦參,清熱解毒。
生葯材鑒定
乾燥莖呈圓柱形,略彎曲,通常截成長約30厘米的段狀,直徑1~3厘米,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淺的縱槽紋及明顯的橫裂紋,有時可見膨大的節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葉柄痕,栓皮常呈鱗片狀開裂,脫落處露出淡紅棕色的內皮部。
質堅韌,有彈性,折斷面裂片狀,平整的橫切面,木質部黃白色,導管呈細孔狀;髓射線棕紅色,放射狀排列。氣異香,味淡微澀。以條勻、徑粗者佳。本品在華北、東北、中南地區作雞血藤使用。顯微鑒定: 莖橫切面。
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較老莖的木栓細胞內壁木化增厚,皮層窄,維管束約12 個,由寬狹不一的射線所間隔;韌皮部有多數含黃棕色物的分泌細胞,常切向相接,與篩管組織相間、互列成數層;束內形成層明顯。
木質部導管巨大,類圓形,直徑至370μm,常單個散列或2個並列;木纖維壁厚,髓較窄。本品薄擘組織中散有石細胞群,石細胞腔內有時含草酸鈣方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