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四大草原之首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有多美
文中照片均為「黑白的觸動」作者所攝,版權所有,未經允許,嚴禁盜用!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
一提到大草原,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腦海里蹦出了這首《敕勒歌》。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多麼質朴無華的字詞,組成了多麼有感染力的語句,豪放爽直,雄壯開闊,一如草原民族的性格。
《敕勒歌》所描繪的大草原具體在哪裡至今仍無定論,有人說在山西的朔州、寧武一帶,有人說在內蒙古陰山下的呼和浩特大黑河流域,還有人說在內蒙古土默川平原......敕勒川在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內蒙古東北有一片大草原,完美地具象了民歌的意象,甚至補足了民歌的留白:不僅蒼茫遼闊,而且雲淡風輕,不僅一望無際,而且翠色慾滴,不僅草長鶯飛,而且曲水迤邐......
我所說的就是——呼倫貝爾大草原。
當我們想要觀賞草原風光的時候,內蒙古是大多數人的首選,自古至今,這片狹長的土地一直是水草豐茂的游牧天堂:漢武帝曾在此屯田養馬,匈奴、鮮卑、女真等少數民族曾在此游獵繁衍,蒙古鐵騎曾從此金戈鐵馬並建立了橫跨歐亞的雄雄帝國......
起伏微緩的地勢和1000多米的適宜海拔造就了禾本植物的理想家園,於是內蒙古東西橫貫118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上,誕生了錫林郭勒、科爾沁、烏蘭察布、鄂爾多斯、烏拉蓋、阿拉善等眾多的草原,因著地形氣候的不同,它們有的與森林為伴,有的與荒漠相依,種種形態,不一而足,其中最有名的,是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不僅是內蒙古最美的草原,還位列世界四大草原,並在其中獨占鰲頭。我查了一下世界四大草原都有哪些,結果發現有兩處就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和呼倫貝爾草原),另兩處是新疆的那拉提草原和南美的潘帕斯草原。於是我覺得上面表述不合適,應該是:因為呼倫貝爾草原冠絕內蒙,所以冠絕全球。這就像是說:因為某乒乓球運動員是中國打得最好的,所以他是世界第一;因為某NBA球隊是美國的冠軍,所以世界范圍內也無出其右。
那麼,世界最美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有多美呢?
呼倫貝爾草原位於內蒙古東北的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以西,它不是一眼能盡收的某片草原,而是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旗、海拉爾區、滿洲里市及額爾古納市南部、牙克石市西部草原的總稱,是東西寬約350千米、南北長約300千米的草原群,這里有3000多條縱橫交錯的河流和500多座星羅棋布的湖泊,東部有大興安嶺的森林,中部是平疇千里的草甸,西部是降水稀少的乾旱草原,景觀豐富,景色怡人。
這里呈現給大家的是海拉爾區北部的草原。
初秋的早晨,下著不大不小的雨,天氣陰沉,乘車從海拉爾出發,一路向北,來到了草原區,好在天公作美,一到草原,晴空萬里。
路上遇到了兩尊雕塑立在馬路兩側侍迅簡,導游說他們一男一女,男的叫「貝爾」,女的叫「呼倫」。
(呼倫)
(貝爾)
原來,「呼倫貝爾」是一對青年的名字,自然而然,少不了浪漫的傳說:
很久以前,蒙古族部落中有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姑娘名老褲叫呼倫,能歌善舞,才貌出眾;小伙兒名叫貝爾,力大無比,能騎善射。他們的生活本來無憂無慮,後來惡魔莽古斯搶走了呼倫,還吸幹了草原的水,致使草原枯黃,牛羊身亡。為了拯救草原和愛人,貝爾背起神弓尋找莽古斯報仇,在和惡魔的大戰中,剛烈的呼倫為了不被莽古斯侮辱,吞下了莽古斯頭上的綠寶珠,化身為浩盪的大湖,貝爾趁機殺死了莽古斯,卻因愛人的犧牲悲痛萬分,他折斷神昌戚弓,頓時草原塌陷,貝爾也化作了一池清湖。
就這樣,一對情人化作呼倫、貝爾兩座大湖,把熾熱的愛獻給了草原,草原也暗暗地裂出一道烏爾遜河,把兩顆年輕的心連在了一起。
草原再次興旺,人們為了紀念呼倫和貝爾,就把這片草原命名為「呼倫貝爾大草原」。
連接呼倫湖和貝爾湖的烏爾遜河屬於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水系,這是一條彎彎曲曲、九轉回腸的河流,草原上大部分河流都是這樣彎彎曲曲、九轉回腸的形狀,然而有一條「九轉回腸」卻轉出了「天下第一曲水」的美譽,讓欣賞過她的遊人無不「回腸百轉」、「余韻繞梁」,她就是——莫日格勒河。
莫日格勒河同樣屬於額爾古納河水系,發源於大興安嶺西麓的陳巴爾虎旗境內,由東北流向西南,最終匯入海拉爾海。
1961年,葉聖陶、老舍、曹禺、端木蕻良等作家應邀來呼倫貝爾大草原旅遊,當他們看到九曲十八彎的莫日格勒河之後,無不贊嘆,端木蕻良說:「我走過多少河,沒有趟過這樣的河,我看過多少水,沒有見過這樣的水。」老舍更是贊譽這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曲水」。
的確,不要說那些對美好異常敏感的作家,就是我這樣的普通人,也不由得有些沉醉:在蔚藍如洗的晴空下、秋色初染的草甸上,看到這樣一條連綿不絕的細帶從綠藍相接的天際蜿蜒而來,又朝一望無際的遠方逶迤而去,一會兒凹成W形,一會兒彎出S形,一會兒又盤作莫比烏斯帶,似一條匍匐在黃綠畫布上的迤邐銀蛇,如一縷鑲綴在翡翠地毯上的曼妙雪絛,再加上點綴在河畔的小小蒙古包和斑駁牛羊馬,讓我不禁怪異地想起了張飛,書上說他粗獷中有細膩,而呼倫貝爾大草原是遼闊中有秀美。
莫日格勒河畔有一處景區叫「天下草原蒙古魂游牧部落」,是大草原上為數不多的人文景區,在這里可以了解成吉思汗的歷史故事和蒙古民族的風俗信仰。
進入雄偉的大門後,首先看到是成吉思汗騎馬的雕塑,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曾在這里秣馬厲兵,與各部爭雄,最終占據了呼倫貝爾草原。馬下的半球上展示了蒙都帝國曾經的疆域,盡顯一代天驕的雄姿。成吉思汗曾說:「我馬鞭所指之處,都要成為的我的牧馬之地。」當驍勇的蒙古鐵騎把戰爭帶到歐洲時,信仰基督的歐洲人以為這是上帝派來懲罰他們的鞭子。在雕塑前就橫著傳說中的「上帝之鞭」——一段長達9.9米的用俄羅斯紅木手工磨製的長鞭。
木道兩側有草原民族的神獸雕塑和蒙元帝國的開國功臣雕塑,比如下面的銅缸上刻畫了成吉思汗的傳奇故事——「天降戰神」:成吉思汗1162年5月31日降生,一出生就手握戰神長矛,被稱為「草原的狼王」。
下圖是博爾術的雕塑:博爾術隨鐵木真(即成吉思汗)參加了統一蒙古諸部的戰爭,屢次救鐵木真於危難之中,他志意沉雄、善戰知兵,立下了不世之功,是蒙古帝國的十大功臣之一,封太師、廣平王,謚號忠武。
天下草原景區內還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敖包——騰格里敖包。
「敖包」是蒙語,意為「石碓」,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載體,祭敖包是薩滿教的源頭,敖包上的樹枝在蒙古族人心中代表森林神靈。祭敖包分為血祭、灑祭和火祭,血祭是宰殺牛羊供奉在敖包前,灑祭是在敖包前滴灑鮮奶、奶酒等祭物,火祭是在敖包前點燃干樹枝堆或牛馬羊糞,祭祀者排隊繞火三圈,一邊念著自家姓氏,然後把祭品全羊投入火堆,火燒的越旺越好。
這座騰格里敖包建於2016年,直徑有50多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敖包。「騰格里」在蒙語中是長生天的意思,是蒙古人心中的神,主宰著萬物的生息,建立騰格里敖包表現了對長生天的敬畏,感恩長生天的保佑。據說此敖包的材料中還有來自不兒罕山的聖石。(不兒罕山:蒙古國聖山,成吉思汗的龍興之地,因三次救過成吉思汗的命而聞名海內外,蒙古秘史記載當年逃過劫殺的鐵木真曾獨自來到不兒罕山,對著聖山行九跪九拜之禮,並許諾要子孫年年祭拜聖山)
大草原上的另一處人文景觀是金帳汗蒙古部落,這里的布局再現了成吉思汗當年征戰時的行帳。公元1202年,鐵木真向蒙古貴族保守勢力發起了一場討伐戰役,地點就在莫日格勒河谷中會屯山一帶,所以這次戰役也叫「會屯戰役」,戰役中,鐵木真佯敗誘敵深入,後用箭雨大破敵軍,取得勝利。這次戰役鞏固了他的可汗地位,征服了蒙古高原的東部地區,為了慶祝,鐵木真在美麗富饒的莫日格勒河谷中架起了金帳。如今,有很多關於成吉思汗的影視作品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上文提到呼倫貝爾大草原是眾多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搖籃,在很長的一段歷史中,大草原並不是如現在一樣歲月靜好,要了解諸多民族「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崢嶸歷史,最好的去處是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 ,所以接下來,我們將移步至海拉爾,去探秘呼倫貝爾的過往。
(海拉爾成吉思汗廣場的雕塑)
呼倫貝爾不僅是大草原的名稱,它也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個地級市,呼倫貝爾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海拉爾區,我們將要去的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就在這里。
歷史學家翦伯贊曾說:呼倫貝爾這個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歷史搖籃,出現在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游牧民族——鮮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這個搖籃里長大的。
其實,這個搖籃還包括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 春秋戰國時期,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地區為東胡人所控制,漢初,匈奴擊敗東胡,東胡部落聯盟瓦解,一部分東胡人躲進大鮮卑山(即大興安嶺),故號「鮮卑」,此時呼倫貝爾為匈奴控制,後來匈奴西遷,鮮卑人走出了大興安嶺的叢山密林,來到呼倫貝爾草原,繼而「光宅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統一了中國的北方,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政權。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派中書侍郎李敞等人到鮮卑祖居石室祭祖)
在以後的漫長歲月中,鮮卑人余部室韋部落、回紇、突厥、黠戛斯以及遼代的契丹、金代的女真等相繼崛起和統治呼倫貝爾,直到12世紀,蒙古諸部在呼倫貝爾悄然興起。在成吉思汗南征北戰統一蒙古草原過程中,於呼倫貝爾進行了幾次大的決定性戰役,消滅了政敵,最終統一了蒙古高原。自此,北方草原上誕生了具有語言、地域和文化共同性的民族——蒙古族。
(成吉思汗的金頂大帳:蒙古族的「皇宮」)
元亡後,成吉思汗的子孫們退守蒙古草原,元順帝的後裔游牧於呼倫貝爾草原,直至歸附後金。清朝建立後,生活在這里的鄂溫克、達斡爾、巴爾虎蒙古、鄂倫春等民族組成八旗兵鎮守邊疆,防禦沙俄入侵。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呼倫貝爾城始建,城市位於現今的海拉爾區正陽街一帶(也就是博物館所在的地區),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呼倫貝爾城商業貿易繁榮,出現了龍太號、晉興號等商鋪,以及以經營綢緞、布匹為主的瑞蚨昌商號。
歷史上生活在這里的民族大都是森林狩獵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不同,他們的生活對自然的依賴更加強烈,於是形成了深厚的薩滿信仰。
(薩滿儀式)
薩滿是崇拜自然的信仰,對自然界的天、地、日、月、星、山、水、火、風、雷、雨、樹等萬物和現象均有崇拜,人們認為這些自然存在表現出了生命、意志、情感和靈性,因此對之敬拜求告,希望消災、降幅和獲佑,上文介紹的祭敖包就是薩滿儀式的一種,蒙古草原上著名的那達慕盛會就是由祭敖包演變而來。
(那達慕大會上的賽馬名次牌)
除了薩滿信仰,從西藏傳來的喇嘛教也在這一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外來的喇嘛教在與薩滿教的斗爭中生存下來並得到了迅速發展。
(喇嘛教法器)
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信仰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藝術,下面的圖片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特色: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樺皮包:樺皮是常用的工具之作材料)
(在大自然中拉起馬頭琴,和牛羊共享閑暇)
(少數民族樂器)
民族博物館不遠處是成吉思汗廣場,剛從文獻中了解了蒙古的崛起,再順道欣賞一下廣場上成吉思汗的雕塑,是非常不錯的。
除了廣場中心躍馬揚鞭的成吉思汗,廣場一側還有一組群雕,叫作「征」。雕塑人物是成吉思汗、他的二弟——神箭手合撒兒、被譽為「四傑」的博爾忽、木華黎、博爾術和赤老溫以及被稱為「四獒」的速不台、者勒蔑、哲別、忽必來,他們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的戰爭中屢建戰功,是成吉思汗麾下最傑出的猛將。
及至近代,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原飽受創傷,草原民族也遭到欺侮,東北淪陷後,呼倫貝爾地區淪為了日本偽滿政權的轄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就是對那段歷史的見證。
紀念園位於海拉爾鐵路工人新村北部,是一座5A級戰爭主題公園,這里最初是日軍海拉爾要塞。海拉爾要塞是日本關東軍為進攻蘇聯,在中國東北邊境設立的15處軍事工事中最大的兩處要塞之一(另一處為黑龍江省東寧要塞)。
紀念園外停車場附近的草地上有不少蘇軍T-34坦克和蘇聯士兵模型,展示了當年蘇聯紅軍攻克海拉爾要塞的戰斗場面。
紀念園中同樣也陳列著一些武器和那個時代交通工具:
(三七高炮)
(細菌車)
紀念園最主要的景觀是海拉爾要塞遺址,在進入遺址之前,會經過一座博物館,其中展示了海拉爾要塞的修築過程,展現了蘇聯和日本之間慘烈的諾門罕戰役,也記錄了日本關東軍在要塞修築完成後為了保密屠殺中國勞工的滔天罪行。
進入要塞遺址前一般都會租一件大衣,因為深達20米的地下要塞氣溫很低,我去的那天下著雨,外面本來就很陰沉,進入要塞後更感覺到陰冷。雖然要塞里有醫務室、炊事房、廁所、辦公室、武器庫等一應俱全的房間和設施,但仍讓人感到異常的寒意和恐懼,彷彿進入了生化危機一般的恐怖游戲場景。
海拉爾要塞始建於1934年,建成於1937年,是日本關東軍脅迫十多萬名中國勞工修建的,包括敖包山、北山、西山、東山等陣地,建成後,關東軍坑殺了勞工,在今天北山和敖包山之間的一個萬人坑中,還躺著數千具森森白骨。
1945年8月18日,蘇聯紅軍攻破海拉爾要塞,日軍無條件投降......
上圖中紀念園坦克群的遠方,可以看到白色的佛塔和紅色的佛寺,那裡是海拉爾的另一處景點——兩河聖山。
兩河指的是海拉爾的母親河海拉爾河和伊敏河,聖山指的是聖潔的敖包山。這個地方又被稱為「一塔兩寺」,一塔是坐落於敖包山定的慈積金剛塔,兩寺是位於山腰的達爾吉林寺和萬佛寺。
慈積金剛塔是一座藏式白塔,由塔基、塔身、相輪和剎頂組成,白塔在遠處就非常顯眼,走近看更是聖潔雄偉。
達爾吉林寺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達爾吉林」的意思是「昌盛寺」,寓意為呼倫貝爾草原繁榮昌盛。
(站在慈積金剛塔上俯瞰達爾吉林寺)
(達爾吉林寺天王殿)
萬佛寺是一座漢傳寺院,始建於清代。這里佛教氛圍濃厚,不時可以聽到誦經聲、佛鍾聲,心靈在碧草藍天中得到凈化。
作為市中心的海拉爾就到這里,下一站是扎賚諾爾,這里是猛獁象的故鄉,上文提到的呼倫湖也坐落在此,隨我一起去看看吧。
如果沒有去過呼倫貝爾,「扎賚諾爾」這個名稱可能對你比較陌生,但「滿洲里」也許有所耳聞,因為它有著鮮明的民族和時代特色。
而實際上,如今下轄於滿洲里的扎賚諾爾,比滿洲里更加古老,在歷史上更加有名:「扎賚諾爾」是蒙古語,翻譯成漢語是「海一樣的湖泊」,也即呼倫湖,就是說,這片草原的命名都源自於它,而且在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生活在如今滿洲里地區的原始人就叫「扎賚諾爾人」,同時(或更早)出現在此的還有冰川世紀的龐然大物——猛獁象,據此形成了「扎賚諾爾文化」,據說一部分扎賚諾爾人渡過白令海峽的陸橋進入美洲,創造了印第安文化!
既然來到了扎賚諾爾,就先去看看「扎賚諾爾」(呼倫湖)吧。
呼倫湖位於扎賚諾爾南部約20公里處,夾在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和扎賚諾爾區之間,湖周長有447公里,是內蒙古的第一大湖,也是中國的第四大淡水湖,怪不得蒙古人稱它為「海一樣的湖」。
處在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的呼倫湖被稱為「草原之腎」,因為它對維系草原生物多樣性和豐富動植物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呼倫湖還被譽為「草原明珠」,也許與上文講到的「呼倫貝爾」傳說有關:被搶走的呼倫為了取悅魔王莽古斯,假意討取了魔王頭上的明珠,呼倫知道一顆明珠就是一汪碧水,為了滋潤被魔王吸乾的草原,她吞下了明珠,化作了呼倫湖。
(景區內有一座呼倫捧珠的雕塑)
很多人慕名來到呼倫湖,可能抱著不低的期望,但說實話,呼倫湖的景觀並沒有多驚艷,草海連著湖海,多雲讓湖光有些暗淡,岸上沒多少亮眼的建築,只覺得在普通的湖邊溜了一圈。唯獨撐著彩虹傘的湖心島讓人感受到一些與眾不同的意境。
(湖心島)
也許景區也覺得乏善可陳,在湖邊裝點了幾組雕塑以作補償,雖然看到了「騰飛」,心情也沒有騰飛起來。
不好看也許是角度不對、天氣不對,第二天天氣晴朗的時候,在猛獁公園看到了扎賚諾爾的明媚和多彩。
上面提到扎賚諾爾是猛獁故鄉,於是在扎賚諾爾新區建了一座猛獁公園,其中有獲評世界吉尼斯的「規模最大的猛獁象雕塑群」,足足有87隻形態各異的猛獁雕塑,十分壯觀。
有的是小猛獁在嬉戲:
有的是猛獁群在遷徙:
有的體型巨大,應該是猛獁首領:
有的個頭差不多,應該是青梅竹馬的伴侶:
除了猛獁群,公園中的建築也非常漂亮,比如下圖右側的觀光塔和兒童科技館。
觀光塔是一座歐洲哥特式城堡:
Ⅱ 你在呼倫貝爾大草原旅遊時拍到過哪些好看的照片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旅遊時,我拍到了許多美麗的照片。以下是其中一些我覺得特別好看的照片:
1. 廣袤的草原:我站在草原上,遠眺著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陽光灑在草地上,形成了一片金色的光斑,給人一種寧靜和寬廣的感覺。
2. 奔跑的馬群:我在草原上遇到了一群奔跑的馬群,它們自由自在地奔跑著,蹄聲回盪在空氣中。我捕捉到了它們飛馳的瞬間,照片中充滿了力量和活力。
3. 牧民的生活:我參觀了一家蒙古包,看到了牧民們的生活場景。他們穿著傳統的蒙古族服飾,正在忙碌地准備食物或者放牧。照片中展現了他們朴實而快樂的生活態度。
4. 日出和日落:我在草原上欣賞了壯麗的日出和日落景色。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將整個草原染成了金黃色,給人一種溫暖和希望的感覺。而在日落時分,夕陽余暉映照在草原上,形成了一幅美麗而寧靜的畫面。
5. 藍天白雲: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天空格外藍,白雲朵朵飄浮其中。我拍攝了一張天空的照片,藍天與白雲交相輝映,給人一種輕松和愉悅的感覺。
這些照片讓我永遠難忘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美麗和壯麗。草原上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廣袤的草原、奔跑的馬群還是牧民的生活,都展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些照片讓我更加熱愛大自然,也讓我更加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美好環境。
Ⅲ 在草原拍照的攝影技巧有哪些
在草原拍照的攝影技巧有哪些?根據本人拍攝體會,建議掌握以下技巧:
1、取景技巧面對遼闊寬廣的草原,取景時應多利用河流、道路等線條元素美化畫面;利用樹木、帳篷、人物、牛羊豐富畫面;利用綠草、鮮花裝飾畫面。白天的藍天白雲、日出日落,夜晚的星空等都可以為草原拍攝增添豐富的畫面元素。
(攝影/夏雪)
2、拍攝技巧
(攝影/夏雪)
3、注意事項
(攝影/夏雪)
夏雪視覺,歡迎關注,感謝點贊分享!
把草原拍攝美,這幾個技巧最重要!
夏天到了,草原到了最美的季節。我對拍攝草原,情有獨鍾。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拍攝最美的草原。
不同的季節,草原有不同的美麗。春天的懵懂,夏日的繁茂,秋天的多彩,冬日的威嚴。。。。。。讓我們一起用相機記錄下最美的草原吧。
飛俠結合自己的草原攝影片子,和大家交流一下草原攝影的技巧和經驗。
1. 突出草原的廣闊和線條,是拍攝草原的核心。
拍攝草原的關鍵是線條和前景,利用構圖和取景,充分表達出草原的一望無垠和廣袤天地。
2. 夏天和秋天是草原最美的時候,突出草原的繁茂和色彩。春天和冬天也自己的特點。
3. 高角度俯瞰大局,低角度拍攝細節
廣角和長焦都有用武之地。廣角拍攝廣袤,長焦定格細節。有人說200MM的鏡頭在草原上都成了標頭,也是很有道理的。其實,微距頭也可以大顯身手。草原上的花花草草和小蟲子,也有著雋秀的精彩和神奇。
4. 湖泊是草原的眼睛,河流是草原的神經,捕捉到了它們,就拍出了草原的神韻。
可有意識地將寬廣的湖泊、彎曲的河流、蛇曲等安排到畫面之中,不但能美化構圖、豐富影調,還可給人一種水豐草茂、生機盎然的感覺,豐富草原攝影題材。
5. 利用草原瞬息萬變的天氣--雲,雨,霧氣,日出
極端天氣出好片,草原上的雲彩是變化無窮的,各種形狀引人遐思。白雲在藍天襯托下可形成很好的陪景。而且夏日的草原氣候多變,雷雨前,暴雨後,大霧中,日出日落時候,都是出好作品的好時機。
6. 草原上的牛羊
牛羊是草原上的主角。拍攝草原風光影像時,在無垠的草原上,點綴些淺色的白羊和深色的馬、牛等,會給畫面增加生氣。在拍攝大群牲畜時,要選擇高角度。地面上羊群不多時,應改用低角度拍攝。
7. 尋找草原的特色,山,蒙古包,風車,敖包和善良勇敢的人們。
TIPS:
1. 防止極端天氣,防曬,防止蚊蟲叮咬
2. 早晚溫差大,注意保暖。
3. 草原風大,穩固的三腳架很重要。
4. 不破壞環境,不開車亂走,珍惜草原的一草一木
5. 濾鏡使用使用很關鍵,特別是CPL和中灰漸變濾鏡。
怎麼樣?心動了沒有!?帶上你的相機出發吧,去拍攝最美的草原!
都說草原的春天是最美麗的,藍天白雲,綠草如茵,鮮花盛開,牛羊成群。但我覺得秋天的草原更加絢麗多姿,一進入草原,朵朵白雲襯托下的藍天顯得無比通透,剛剛泛黃的小草並未枯萎,在陽光的照耀下,呈現出一派金黃,喜秋的花朵點綴著金色的草原,紅黃相間,五顏六色,更加豐富多彩,一群群的牛羊,像白雲一樣散落在無邊的草原上。看到這一道道美麗的景色,真的讓人思緒繁呈,覺得草原的 春天是美麗的,而草原的秋色更加動人。遇到美好的景,更應該冷靜,不要亂拍一通,仔細觀察白雲投下的陰影和羊群之間的明暗關系,雲影移動極快,細心觀察,果斷下手。
草原一望無際,藍天白雲綠地,拍照的好地方。光線好時,拍攝用小光圈,如果不習慣用手動擋,直接用風光模式即可,構圖上注意地平線的平衡,選擇適當的前景來體現畫面的遼闊和縱深感。
草原的日出極具視覺沖擊力,雲霧繚繞,晨光給草原披上一層金色褸衣,色彩斑斕。個人覺得拍草原,按三分法構圖,保持地平線平衡,端穩相機,隨手一拍即是美拍。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草原拍照片,可以搭配的衣服很多,但究竟應該怎麼穿呢?穿什麼衣服會好看呢?我試著總結了以下,通過圖片,來和大家分享。希望幫助大家,在這個夏天,在草原,拍出好看的圖片,呼倫貝爾大草原拍美照還是很不錯的,以下就是給大家總結一下的希望你們喜歡來呼倫貝爾大草原可以找我, @呼倫貝爾谷哥
花海 如海一樣的草原 呼倫貝爾大草原終於如願 此篇藉助我和朋友們的圖片 給大家做一個參考,穿衣搭配以及著色 穿衣指數 給大家做一個參考女人如花,花似女人,這類場景在拍攝女性人像時尤為出彩,又由於其帶有較強的季節性,尤其適合拍攝充滿浪漫情緒的主題。
去草原拍照穿什麼衣服比較好?
草原、大海、沙漠,這些風景都相對獨特。去這樣的地方拍照,首先你要找到屬於它的元素。把這些風中特有的元素當成主體或者視覺中心,你的照片就成功一半了。
我們都知道大海有船、有棧橋、有海灘;沙漠有駱駝、有沙丘;這些就是主體和視覺中心。那麼草原上有什麼,碧草連天的草地、不一樣的藍天白雲、有成群的牛羊、蒙古包等等。
風光的主題,就是美,形式美。所以作為攝影者,找到能代表這片風光的美的景緻是第一個任務。當然你也可以帶去美女、家人、朋友。就以草原為基調,為背景,也非常不錯。這里邊要注意的就是盡量做好搭配,人在景中,人景交融。
草原的風光大片,人物照片,最佳的拍攝時間依然是早晚,最好是早晨。絕大多數攝影題材都選在這個時間就對了。
秋到牧區牧童樂,樂生草地草原新。美日喝杯鮮牛奶,新夜奏響馬頭琴。
[應回憶anb黑夜之邀作答]今年五月下旬,去了一趟內蒙草原。卻沒拍到一張滿意的圖片。草原沙化嚴重,一塊塊的都被牧民認養了,一片片的被鋼網圍了起來,進入不了。草原天亮得早,凌晨四點天明,旭日升起。但這個時光,風大,很冷,便懶得去拍日出,草原給人的感覺很荒涼,拍不到綠草茵茵,拍不到鮮花開放,拍不到遍地牛羊,拍不到撒歡的馬群,牧民放馬都騎個摩托,毫無詩情畫意。對達爾罕茂明聯合旗有點印象。住的水泥建的蒙古包,晚上開篝火晚會,天刮冷風,去了十多個遊客,燃燒的是包裝箱木塊,火不旺,太冷,沒等晚會開始,逃跑回水泥蒙古包趕緊鑽被窩。中午,又熱的要死。內蒙的朋友說,草原降水稀少,要等到八九月時,草才綠,才旺,花才開。呆了六天,六千多元吃過兩只烤全羊。在機場候機,巧遇另一個雲南 旅遊 團,她們說:大失所望,只有沙漠還好玩一點。好是好玩了,但我們夫妻交了400元!發6張照片吧,隨手拍,無技巧。(沙漠,達爾罕茂明草原,酒店拍日出,呼市廣場,呼市公主廟里的牡丹花,人物)
這個主要要看你打算表現的方式。草原上廣角和長焦,都是可以用到的。除去鏡頭,我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拍攝草原的經驗。
不同的季節,草原有不同的美麗。春天的懵懂,夏日的繁茂,秋天的多彩,冬日的威嚴。。。。。。讓我們一起用相機記錄下最美的草原吧。
飛俠結合自己的草原攝影片子,和大家交流一下草原攝影的技巧和經驗。
1. 突出草原的廣闊和線條,是拍攝草原的核心。
拍攝草原的關鍵是線條和前景,利用構圖和取景,充分表達出草原的一望無垠和廣袤天地。
2. 夏天和秋天是草原最美的時候,突出草原的繁茂和色彩。春天和冬天也自己的特點。
3. 高角度俯瞰大局,低角度拍攝細節
廣角和長焦都有用武之地。廣角拍攝廣袤,長焦定格細節。有人說200MM的鏡頭在草原上都成了標頭,也是很有道理的。其實,微距頭也可以大顯身手。草原上的花花草草和小蟲子,也有著雋秀的精彩和神奇。
4. 湖泊是草原的眼睛,河流是草原的神經,捕捉到了它們,就拍出了草原的神韻。
可有意識地將寬廣的湖泊、彎曲的河流、蛇曲等安排到畫面之中,不但能美化構圖、豐富影調,還可給人一種水豐草茂、生機盎然的感覺,豐富草原攝影題材。
5. 利用草原瞬息萬變的天氣--雲,雨,霧氣,日出
極端天氣出好片,草原上的雲彩是變化無窮的,各種形狀引人遐思。白雲在藍天襯托下可形成很好的陪景。而且夏日的草原氣候多變,雷雨前,暴雨後,大霧中,日出日落時候,都是出好作品的好時機。
6. 草原上的牛羊
牛羊是草原上的主角。拍攝草原風光影像時,在無垠的草原上,點綴些淺色的白羊和深色的馬、牛等,會給畫面增加生氣。在拍攝大群牲畜時,要選擇高角度。地面上羊群不多時,應改用低角度拍攝。
7. 尋找草原的特色,山,蒙古包,風車,敖包和善良勇敢的人們。
TIPS:
1. 防止極端天氣,防曬,防止蚊蟲叮咬
2. 早晚溫差大,注意保暖。
3. 草原風大,穩固的三腳架很重要。
4. 不破壞環境,不開車亂走,珍惜草原的一草一木
5. 濾鏡使用使用很關鍵,特別是CPL和中灰漸變濾鏡。
怎麼樣?心動了沒有!?帶上你的相機出發吧,去拍攝最美的草原!
在草原拍照的攝影技巧有哪些?
作為風光攝影之一的「草原攝影」最近也是深受廣大攝影愛好者的喜愛。不是是人像拍攝還是風光拍攝基本都是出門必拍的,下面我就簡單的分享一些草原拍攝的技巧。
壯闊的草原美景
拍攝寬廣的草原時,可以選擇房屋、牛羊、樹木或河流的拐彎處作為焦點。因此在拍攝時,一定要養成明確選擇焦點的好習慣。在拍攝大群牲畜時如羊群、馬群,要選擇高角度。緯度高的草原地區,紫外線很強,配備PL鏡(偏振鏡),可以吸收紫外線的光源,提高畫面的質量。 草原照片的核心是線和色彩。利用構圖和取景,使線和色彩表現最美的一面,使其充分表達出主題內涵。需要提醒各位的就是:首先,草原上很多地方風都非常大,拍攝草原風光時,最好帶上一個質量牢靠的三腳架。
草原地區一般日照時間長,且光線強烈.大多數晴天.可以看到低矮的雲彩及豐富的晚霞。這也是吸引很多攝影愛好者前去創作的重要原因。合理利用晨昏兩段黃金時間.是拍攝草原用光的基礎。順光條件下.可以體現出草原祥和、安寧的一面;逆光則可以重點表現雲彩的豐富與天空的變化。當然.在陰天或多雲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散射光,將拍攝的題材對准白樺林、牛羊等元素。
構圖由於草原風光的獨特性,景別的選取及合理的構圖.在草原攝影中占據了很理要的位置。常見的攝影構圖方式中.水平線構圖、曲線構圖、對角線構圖、匯聚線構圖.都可以體現草原遼闊、大氣的一面。而在最別的選取中.全景、遠景往往是影友拍攝草原的最愛;但草原上的一些花草樹木.以及牛羊動物等.也可以採用中 景、特寫等方式進行近距離描繪。
地平線及天空的位置.往往是草原攝影中.影響畫面效果至關重要的一環。根據不同的畫面需求,將地平錢放在上三分之一、居中.或者下三分之一.得到的效果也遇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