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捏~捏~捏麵人
小面團,真神奇,搓一搓,揉一揉,捏一捏,腦袋安安好,胳膊伸出來。
奶奶的巧手十指翻飛,各種人物或動物造型便惟妙惟肖,可把小朋友們看呆了。
在上星期的民俗主題,我們有幸請到了民俗大師來到幼兒園為小朋友們表演、指導,活動結束我們體驗了麵塑藝術----捏麵人。在前期主題推進中我發現幼兒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夠,於是開始在餐前放學等時間穿插分享民俗文化傳統故事,幼兒很感興趣,這一次觀看了這么精彩的活動,小朋友們更是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想要自己嘗試一下啦!
麵塑是中國特有的一門民間藝術,起起伏伏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麵塑是街邊文化,起源於草根,麵塑藝人挑擔背箱,走街串巷以謀生計。麵塑作品以麵粉為主,配以色素等輔料,通過原料製作、原料上色、麵塑成型三步來製作麵塑作品。在我們的活動中還原了最精彩的捏製成形環節,我們趁熱打鐵,給小朋友講了很多麵塑有關的知識。
小朋友們有了觀看的經驗和這些知識做鋪墊,介紹起作品一點不含糊,很多小朋友都能看著投放的圖片表達出自己的見解來了,其中小樂,晨晨和雪兒最令我印象深刻。
小樂指著魚躍龍門的麵塑圖片給大家講出了小鯉魚奮勇向前逆流而上重獲新生的故事,晨晨向著荷花麵塑表達了想要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美滿的願望,雪兒呢,看著兔子麵塑祝福妹妹像小兔子一樣快樂長大。
聽到孩子們的分享,我長舒一口氣,前期的工作有了成效,孩子們能夠探尋作品背後的意義內涵,分享故事,把祝福送給身邊的人,可以說是把傳統文化這民族的根基根植於孩子的心中了,這是文化的熏陶藝術的感染,接下來就是考驗孩子們創造力的時刻了。
我們首先投放的製作材料是小朋友們最不陌生的太空泥,因為所有小朋友都曾經玩過太空泥,捏過各種各樣的作品。但真正這樣能捏出這樣樣式好看,形狀立體的人偶或動物的還是第一次,在這個這個星期我們投放了圖片讓孩子可以照著捏,基本都是卡通形象的面人成品圖片,然後將根據觀察結果決定後續製作主題的難易程度,如考慮是製作繪本故事情境還是吉祥如意的花紋。
瞧,恩恩學著奶奶捏麵人的手法行動起來了!她神情專注,口中還念念有詞,先取一塊白色的泥,揉的一點皺紋也沒有,然後小心翼翼捏出小耳朵,再用一塊粉色的面捏出裙子和蝴蝶結,再加上黑色的眼睛,安上黃色的鼻子,最後用黑色搓條加上兩道胡須,哈,一隻萌萌的Kitty貓就捏出來了。恩恩滿意的加上木簽,把作品插在展示台上「哇,Kitty貓!」小朋友們都驚呼起來,手下的動作更快了,大家都較著勁努力做出漂亮的作品呢。
我們一邊動手做,一邊交流製作方法,如:
揉:雙掌交錯呈順時針方向反復揉動,用力均勻。小朋友們,可揉出面人的哪些部位?(頭、眼、鼻、身子等)
搓:雙掌來回摩擦。可搓出什麼形狀?(圓柱形、長條形等)哪些小動物是這種形狀呢?(蛇、蚯蚓、大象的鼻子等)
捏:先示範,再提問:這是什麼方法?什麼叫捏?用拇指或別的手指把泥弄薄或弄成一定形狀的方法就是捏。哪些部位可以捏出來?(耳朵等)
壓:運用手掌的力度把泥弄扁叫壓。塑造哪些小動物可以用壓呢?(小烏龜、穿山甲等)
刻:用小刀或牙簽等在泥上刻出所需的紋路。小動物的哪些部位可以刻出來?(虎皮紋、魚鱗、小鳥羽毛等)
在製作過程中,一個個圖形、色彩與數的問題被提出被攻克,跨越了領域也跨越了民俗活動高不可攀的表象,此刻小朋友們興致正濃,快樂游戲快樂學習。
我還聽到有小朋友告訴我,老師老師,我的理想是長大了表演捏麵人!
瞧吧,這一次體驗帶給小朋友的可能是一生的快樂呢!
一個個小面人誕生在小朋友的手心裡,我們的主題也正在不斷豐富和完善,我將不斷思考,做小朋友喜歡的有深度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