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末年四川的公雞車
雞公車是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獨輪車,據說在諸葛亮的時代就已經有了。
得名
雞公車之得名,大概因為其形狀有點像雞公:一隻碩大的輪子高高聳起,像昂揚的雞冠;兩翼是結實的木架,堆放貨物;後面兩只木柄,被推車人提起置於胯旁,自然像張揚的雞尾了。現在再來回憶雞公車,多少帶有詩意的情調:田埂之上,薄霧之中,聽見一陣「嘰嘎嘰嘎」的聲響,那便是雞公車的節奏,伴隨著人和車的輕松律動,由遠而近……推雞公車的有農民,也有商販。
雞公車的最佳行駛路線是寬不過一尺的田埂和小路,在那上面,其他一切車輛都望而卻步,唯有獨輪的雞公車游刃有餘。所以註定,雞公車是為小路而存在的,當越來越多的大路延伸到縣、到鄉、到村、到組,農民的交通工具也從手推車、馬車、拖拉機變成了今天的摩托車、汽車。現在就連農村的小孩也不知道雞公車是何物了,反而在城市的度假村裡,有時還看得到它的身影,作為一種陳列品,點綴著現代人的生活,營造出一種田園情調。「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其實真正採菊的人不會吟詩,而吟詩的人永遠不會去採菊,由此看來,懷念雞公車的人其實也與雞公車無關。
構造
雞公車主要由車身、車輪組成。車身是由堅硬、質韌的木材如楸、橡、椴、櫧、樟等樹木劈鑿刨製成的。車杠粗壯,長2米,前窄後稍寬,前半部分即安裝車輪處約60厘米和手推部分約70厘米,膠輪安裝在中間稍前一點部位,車輪上高出部分穿鑿有車架,兩邊用硬木穿鑿聳起,避免摩擦到車輪及所運貨物。遠望,聳起的車架酷似公雞的冠,故俗稱雞公車。運輸時,駕駛雞公車者把兩頭套在車把手上的帆布帶套在肩上,用手平穩推著雞公車,付出體力相當大,特別是上坡時,甚至需另一個人幫著推,但此車能在崎嶇小道上行駛,成為山區人民運送生產、生活資料的主要運輸工具。雞公車普遍能載二、三百斤貨物,擅長駕駛者甚至能載上七、八百斤。
鄉鎮摩托車未普及,公路行駛汽車少,節假日或各村鎮圩期乘客多,客車顯得緊張,其中有一個上落站乘客較多,一位其丈夫是駕駛雞公車的農婦因有急事外出,欲乘客車趕路,司機不讓農婦上車,農婦隨口道:「排場(有什麼了不起)!我的老公也駛車!」司機聽到是同行業人之妻子,便想辦法先讓這位婦人上了車。途中,司機問那婦人,你丈夫駕駛什麼車?婦人答道:「駛雞公車。」這則有趣故事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改革開放前,鄉鎮交通不便,運輸、坐車之艱辛。
起源
三國歷史
廣元市區內有一百五十多公里的古棧道,是三國蜀相諸葛亮出師伐魏的必經主道。諸葛亮為解決在這「天梯石棧」道上人背畜馱的運輸困難,研究製造了「木牛流馬」以代人力畜力雞公車運餉。清代《昭化縣志》載:「木馬山俗名大高山,在昭化八十里.....孔明造木牛流馬處」。這說明今廣元市中區三堆境內大高山,是諸葛亮北伐製造木牛流馬的場地之一。《三國志》亦有:「九年(231),亮復出伊山,以木牛運.....。十二年(234),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說明木牛流馬,確實是諸葛高伐魏時,為適應棧道所製造和使用的運輸工具。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創造。因而廣元人民傳頌至今,也是理所當然。
運輸工具
究竟木牛流馬是什麼樣的運輸工具?它和現在所使用的雞公車有什麼關系?這是鄉人時有議論的話題,也是我國機械工程發明史上至今仍是一個有益的問題。
《宋史》楊允恭傳:「允恭因建議曰……莫若用諸葛木牛之制,以小車發卒,分鋪運之,每一車四人挽之,旁設兵衛,另戈地其上,寇至,則聚四於中,合士卒之力禦寇於外。」宋《事務紀原》小車一節說:「蜀相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蓋巴蜀道阻,便於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宋《陳後山集》載:「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出」。稗清《河工器具圖說》土車一則:「土四,獨輪,料、土兼載。《稗編》蜀相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木牛,即今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是」。根據上述史學、學者的著作,可以斷定:所謂木牛流馬,就是今日的雙輪架車和獨輪小車,廣元人民乃至四川農村都將獨將輪小車叫雞公車。這種獨輪小車,經過一千七百多年一直在廣元山區沿用下來。據1959年廣元縣農具改革辦公室統計,全縣的雞公車近兩千部。車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同1958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宋代張擇端所畫《清明上河圖》上的獨輪小車相似,都是一人在後面推,或加一人在前面拉,也有在前面用一頭驢拉的。但現今雞公車在結構上已改進成雙輪,或三輪、四輪的,輪子有鐵木結構的膠輪,或鋼料結構的膠輪,由人力、畜力發展成機械動力推拉。要說由生活起著重要作用,是現代科學成果,還必須說,古代比人力背挑大過好幾倍,而且靈便得多的木牛流馬,更是一種了不起的發明創造。
那麼,木牛馬究竟是否諸葛亮發明?《快史拾遺》蒲元傳有:「蒲元造木牛流馬,今人皆謂武侯所創。按蒲元別傳,元牒杜佑《通典》說:「亮集督軍廖立、杜睿、胡忠等,推意作木牛流馬。據此,則蒲元諸人實創之,非亮自創也」。廣元大高是其製造點之一,山腳下便是著名魯班峽棧道(遺跡尚存)。這可以作木牛流馬的試用場地。
一個木輪,兩支扶手,一節套肩的繩索。支撐起漫長的歲月,載動著沉重的生活。雞公車不知是其獨輪像雞公站立還是因為行使起來「咕咕」的響聲像雞叫而得名,總是,那種獨輪的手推車叫雞公車。「雞公車」因系獨輪著地,所以無論平原山地,小道皆可暢行無阻,是一種勝過人力擔挑和畜力馱載的既經濟又實用的交通運輸工具,是人類交通史上一項重要發明。據當代日本學者在研究自行車發展史時,認為「雞公車」是自行車的始祖。
據說雞公車的歷史悠久。在漢代,四川民間便出現了「雞公車」,系用硬木製造,長4尺,車架安設在獨輪兩側,由一人掌扶兩個車把推行,有時也可前拉後推,載人載物均可。車子雖小巧,載重量卻可達二三百公斤。「雞公車」的第二次變革是在宋代,變一人推動為前後兩人把架、兩旁兩人扶拐,前用驢拉,稱「串車」。第三次變革是在明代,在「串車」的基礎上加拱形席作頂,用來拉客,稱為「雙繾獨輪車」。第四次變革是在清代,增加了風帆,巧妙地利用風力。「雞公車」後來跨江越淮,傳到中原大地。在解放戰爭時期尤其是淮海大戰中,「雞公車」將糧草、輜重運往前線,立下了曠世奇功。雞公車,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分布,只不過北方稱為獨輪車而已。
盛行
四川雞公車之多,尤以川西為盛。大邑地主庄園的收租院,當年農民向劉文彩交租谷就是用雞公車推的。成都市民所需的糧食、用品多靠雞公車運輸。清代末年,各路雞公車雲集成都,車輪損壞街石,引起市民和車夫發生矛盾,後來在街中心修建石槽,專供雞公車行走,才解決了這個矛盾。到民國初期,廣漢縣幾乎家家都有雞公車,有的還多達二三輛。到1956年,據不完全統計,全四川仍有雞公車50多萬輛。現在由於交通條件的改善,成都平原等地已經很少看見,但是在涼山,這種獨特的交通工具依然不少,已經不再是木架木輪的原始雞公車,而是鐵架膠輪帶剎車的改進了的交通工具,看來只差安裝發動機,這是由專人批量生產出來的。
關於涼山的雞公車,想來南絲路與成都平原相連,該是從成都傳入的,傳入時間不詳。涼山過去的雞公車非常多。從現知的資料看,當年知青進入涼山,也將雞公車作為他們的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他們拍了大量的照片,從這些照片中可以看出,那時雞公車仍舊是生產隊的重要的交通工具。真正像成都壩子里用作載客之用的還是很少的。雞公車也隨時代烙上印跡,有一張圖片是一知青非常崇敬地用雞公車推著毛主席的像前進。
衰落
退出歷史舞台
村村通公路的實現,這一在是鄉村主要運輸角色的手推獨輪車即將退出歷史舞台,成為農村運輸的古董。這可說是改革開放30年鄉村進步的一個縮影。在涼山,由於路道的發展,農民現代交通運輸工具增多,雞公車驟減。西昌城裡已經很難看見這種車,在縣城裡還偶爾能見。看見一個父親用雞公車推著兒子進入德昌縣城,雞公車的周圍有許多汽車、摩托車,雞公車顯得與城市格格不入,雞公車依然悠悠而行,父子倆快樂地瞧著縣城的風景。在農村,雞公車因為有著與其他交通工具不可取代的作用而頑強地存在著。某山村,因為在偏僻的地方修墳需水泥,村民居然用雞公車沿窄田埂運送。在德昌縣傈
它可用來推拉東西
僳族山寨里,那又高又陡的山路上,人都難行的地方,卻依然有雞公車的輪印。因為山區孩子玩具少,許多孩子還將雞公車作為玩具嬉戲,大孩子推著小孩子的現象比比皆是,盡管這存在著安全隱患,但現實中卻存在著的。
摘自網路,謝謝。
2. 下列使用的工具中屬於費力杠桿的是() A. 用釣魚竿釣魚 B. 手推獨輪車 C. 用釘錘撬釘
(1)釣魚桿在使用的過程中,阻力臂大於動力臂,屬於費力杠桿,但使用它可以省距離,故選項A符合題意; (2)我們在使用獨輪車和釘錘時都是為了省力,並且它們在使用的過程中都是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所以它們屬於省力杠桿,故B、C不符合題意; (3)天平是典型的等臂杠桿,動力臂等於阻力臂,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
3. 獨輪車的發展歷史
獨輪車的第一個創制人究竟是誰?人們立刻會想到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三國志》確實記下「木牛流馬,皆出其意」的文字,據考,木牛流馬也就是獨輪車。宋代高承撰《事物紀原》也將造獨輪車之功歸於諸葛亮。然而,據歷史記載,蜀國著名的鋼鐵技師蒲元曾上書諸葛亮,稟告造成木牛之事。故在諸葛亮之前,可能還有一些能工巧匠,已可造成獨輪車。根據漢畫像磚和一些文字記載,獨輪車的發明時間可上推到西漢晚年,或稱為「鹿車」、「轆轤車」。
三國以後,獨輪車被廣泛使用。宋應星在《天工開物?舟車》中描繪並記述了南北方獨輪車之駕法:北方獨輪車,人推其後,驢曳其前;南方獨輪車,僅視一人之力而推之。 由北宋畫家張擇端(1085年–1145年)畫作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單輪中式獨輪車。
此外,由古代史家陳壽(233年–297年)所著的《三國志》中,指出蜀漢丞相諸葛亮在197年–234年間對獨輪車的發明作出貢獻。文中指出諸葛亮在231年發明了木牛流馬,並在對曹魏的作戰中用作軍事供應物品的運輸。裴松之在430年所作的註解中詳細描述了木牛流馬的設計,它有一個單獨大型的中心車輪,在代表牛的木製支架周圍有一個軸。在11世紀,宋朝(960年–1279年)學者高承在其著作《事物紀原》指出他當時的軸向前傾斜的小車(便於拉動),為諸葛亮木牛的直接後代。此外,高承亦指出三世紀的流馬獨輪車為軸向後傾斜的小車(便於推動)。 獨輪車在歐洲出現的時間為1170年至1250年之間。中世紀的獨輪車普遍特色為其車輪位於或接近車的前方(與此相對的中式獨輪車,車輪通常位於正中間)。有關獨輪車的早期歷史研究因為明顯缺乏一個共同的專門用語而變得困難。英國科學歷史學家路易斯(M.J.T. Lewis)確定了英文與法文的原始資料中在1172年至1222年間有四處有關獨輪車的提及,其中三處為不同的稱呼。根據中世紀藝術歷史學家安德里亞·瑪提耶(AndreaMatthies),在中世紀歐洲有關獨輪車的最早參考檔案的日期為1222年,其內容為購買幾架獨輪車作為英國國王在多佛的工程之用。馬修·帕里斯(Matthew Paris)在1250年完成的Vitae Offarum中出現了最早描述獨輪車的英文手稿。。在13世紀,獨輪車被證明在建築、采礦工程及農業都有其作用。但是現存有關獨輪車的文獻及描述直到15世紀相對仍然較少。此外文獻亦只限於英國、法國及低地國家中找到。
中國風力獨輪車
中國的獨輪車,除由人推畜拉之外,更有在車架上,安裝風帆以利用風力推車前進的發明。這種車稱為「加帆車」,大約創制於5世紀。
獨輪車在明末清初傳到歐洲後,引起了巨大反響。17世紀英國著名詩人彌爾頓(JohnMilton)在其長詩《失樂園》中,寫下「中國人利用風帆駕駛藤製的輕車」的詩句。
在狹窄的路上運行,其運輸量比人力負荷、畜力馱載大過數倍。這種車可以在鄉村田野間勞作,又方便在崎嶇小路和山巒丘陵中行走。陳毅元帥曾經說,淮海戰役是山東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既是指的這種手推獨輪車。正是這種獨輪車,也體現了人民的力量。
獨輪車的創始者據說就是三國時的蜀相諸葛亮,它的前身就是木牛流馬。這種獨輪車,在北方漢族與排子大車相比身形較小,俗稱「小車」,在西南漢族,用它行駛時「嘰咯嘰咯」響個不停,俗稱「雞公車」。江南漢族因它前頭尖,後頭兩個推把如同羊角,俗稱「羊角車」。古時候,女子結婚後回娘家時,用的就是這種獨輪車,回娘家時,丈夫推著車子,妻子坐在上面,就這樣兩人雙雙回到娘家。獨輪車在當時是一種既經濟而用得最廣的交通工具,這在交通運輸史上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發明。
在運輸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並用,在技術上有進一步發展。南朝祖沖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謂千里船和南朝梁侯景軍中的160槳快艇,都是人力推進的快速艦艇,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車船。唐代的李皋對車船的改進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上古時代的運輸,全靠手提、頭頂、肩扛、背負、橇引完成。後來,又以馬、牛來馱運,隨著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發展,產品不斷增多,交換也開始發生,產生了對運輸工具的要求,逐步創造出滾木、輪和軸,最後出現了車這種陸地運輸工具。原始的車輪沒有輪輻,這種車輪在漢、唐時代著作中稱之為「輇」。《左傳》記載,曾做過夏王朝「車正」(車輛總管)的奚仲最善於造車。夏代前後,出現了無輻條的輇和各種有輻條的車輪;漢代陸賈的《新語》中還說奚仲「撓曲為輪,因直為轅」,創造了有輻的車輪。由輇發展到輪,使車輛的行走部件發生了一次大變革,為殷代造車奠定了基礎。殷商和西周時已有相當精緻的兩輪車。陸上交通運輸工具不斷發展。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銅車馬代表了當時鑄造技術、金屬加工和組裝工藝的水平。如東漢以後出現的指南車記和里鼓車。
中國獨輪車特點
與其後在歐洲中世紀發明不同(車軸在前方用作運送較輕的負載),車軸在中間的中式獨輪車令它們負擔起重很多的重量。中國的獨輪車通常能夠一次負擔起六個人的重量,而且它並不是把大量的重量施加在拉動的人或動物上,而是把重量平均分布在拉動者與車輪本身。由從17世紀歐洲到達中國的來訪者中對此十分贊賞,並受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一位成員范巴瀾(Andreas Everars van Braam Houckgeest)在1797年的著作中(精確描述了其設計及負重大的能力)表達對此的極度關注。 獨輪車用途的頂點在1971年二月發生,由太陽神14號的太空人利用月球獨輪車去運送月球石。獨輪車在其原理不變下不斷改良,例如經過摩托化、可折疊的獨輪車和把車輪改成充氣的。在1974年,英國發明家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製作出他的球型獨輪車(Ballbarrow),一個有球狀車輪的注塑膠制獨輪車。由本田技研工業製作的HPE60,一個電力輔助的一輪運搬機在1998年完成[31][32]。納米科技的發展顯示獨輪車的模式繼續啟發技師的靈感,從而出現了現今世上最小的機械裝置──納米手推車。
2014.11.03消息,Cycoped由24歲伯明翰人查克拉博蒂設計。騎車者可通過特製護目鏡(照片顯示)用大腦發出的電脈沖進行控制。護目鏡通過藍牙技術把這些信號發送到一個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上。
4. 手推獨輪車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A、手推獨輪車,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屬於省力杠桿,不符合題意;
B、用釣魚竿釣魚,動力臂小於阻力臂,屬於費力杠桿,符合題意;
C、用釘錘撬釘子,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屬於省力杠桿,不符合題意;
D、用核桃鉗時,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屬於省力杠桿,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 下列工具中屬於費力杠桿的是()A. 用釣魚桿釣魚B. 手推獨輪車C. 用釘錘起...
A、用釣魚桿釣魚時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符合題意;
B、手推獨輪車時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不符合題意;
C、用釘錘起釘子時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機械,不符合題意;
D、天平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動力臂等於阻力臂,不符合題意;
故選A.
6. /手推獨輪車車軸在車身的什麼位置
前部中間
7. 手推獨輪車的杠桿原理圖
0.4m是阻力臂,1.6m是動力臂
8. 圖的四種杠桿,屬於費力杠桿的是()A.用釘錘撬釘子B.釣魚竿C.手推獨輪車D.核桃
我們在使用釘錘撬釘子、用核桃鉗夾核桃、用獨輪車推東西時都是為了省力,並且它們在使用的過程中都是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所以它們都是省力杠桿.故A、C、D都不符合題意;
我們在使用釣魚竿時,手移動很小的距離,魚鉤上的魚就會移動很大的距離,並且它在使用的過程中,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所以它是費力杠桿,費了力但省距離.故B符合題意.
故選B.
9. /手推獨輪車車軸在車身的什麼位置
在車身平板的四個角畫交叉線,兩條線的交叉點就是車軸位子重心。謹供參考!
10. 手推獨輪車的輪子應處於哪個位置推的時候才容易保持平衡 更省力
這個根據杠桿原理應該比較容易知道的:
1、首先要保持左右平衡,輪子一定是正中;
2、要保持前後平衡,不看扶手部分,輪子應該是在正中偏前一點,這樣剩餘的一小部分力由你的推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