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圖片大全 > 中國文字圖片大全

中國文字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2024-08-25 06:24:27

1. 中國有幾種字體

漢字有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大致是:商代之前為起源史,殷商甲骨文為成熟期。

此後出現一系列演化,特別是到了漢代,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字體,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就脫離古文字階段進入隸楷階段。

楷書到隋唐基本定型,在宋朝刻印的書籍中被美術化成為「宋體字」,後有模仿宋體字而來的仿宋體,大體就是我們今天所用字體。

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多,發展的類型不一。悠久歲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卓越的文字文化。

  • 舉辦奧運會很賺錢嗎?

  • 人類曾因為哪些原因吃土?

  • 打噴嚏一想二罵怎麼來的?

  • 平行宇宙另一個你,真的存在嗎?

  • 2. 漢字手抄報圖片大全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1]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 ,也被借用於書寫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等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現在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以及派生的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准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現在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正楷。

    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歷史,現存最早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是商代的 甲骨文。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的例外,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漢字是意音文字,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里的一個 詞或一個 語素,這就形成了音、形、義統一的特點。漢字是由 筆畫構成的方塊狀字,所以又叫方塊字。如「車」「上」「明」等,「車」「上」「明」用字的形體來直接表達語言里的詞義;「問」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門」表音,「口」表意。

    漢字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 漢字七體」,即: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

    中國考古界先後發布了一系列較 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 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7762年(±128年)歷史;還有七千年前的 雙墩刻符、六千年前的 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遺址刻符、連字成句的 庄橋墳遺址文字、 大汶口陶尊符號、堯舜時代的陶寺遺址朱文、 夏墟的 水書。早期的 骨刻文就是豐富的文字系統,後期的屬於初步成熟階段。這些考古發現可能是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也可能是各種文字發展的不同源流。

    20世紀80年代初,在河南 登封夏文化遺址發掘出的陶器上,發現了更完備的文字。這是被學者們確認的迄今為止中國有確切時代的最早的文字。[2]

    3. 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嗎

    寫回答
    談談你對漢字的認識
    有獎勵寫回答共8個回答
    景田不是百歲山
    高能答主
    1、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隨著時代逐漸發展的過程中,在人們繼承和發展文化的同時,對漢字進行一定的簡化和發展,也是在意料之中的。漢字的起源是由結繩記事開始,從形近字演化過來,漢字的組成是很有考究和文化內涵的。
    2、漢字的發展伴隨著非常漫長和古老的歷史淵源,從最初漢字的衍生開始,人們根據事物的外形創造,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有時候這種符號也被稱為「方塊字」,因此即便是在現代文化中,一說起方塊字便知道就是指的漢字。
    3、其實方塊字是由象形文字演變而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是總體來講仍屬於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獨特性質,這些獨特性質即便是在全世界文字中也是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存在,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
    4、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漢字很明顯被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漢字在未來的發展中必定還有一段十分漫長且輝煌的歷程,因此漢字的傳承和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5、漢字本身是一種語言的符號,所代表的還是溝通的意義。因此,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漢字的使用無疑是為了溝通和交流,因此在研究漢字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認識到深入了解漢字的背後,正是在深入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
    編輯於 2020-10-10
    查看全部8個回答
    京東龐中華行楷書字帖文具耗材,得心應手!
    根據書法相關內容為您推薦楷書
    京東龐中華行楷書字帖文具耗材,色彩清晰,方便快捷,質量上乘,長久使用,超高顏值,舒適流暢!
    京東廣告
    這10個漢字你認識幾個?
    十個漢字?立即下載拼多多APP,迅速了解十個漢字你想知道的,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拼多多
    深圳前海新之江信息..廣告
    更多專家
    談談你對漢字的認識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最美的花火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lanqiuwangzi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garlic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88****8493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籃球大圖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動物樂園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AKA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0條評論
    我丞哥姓蔣GY8
    很好
    查看全部10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標准行書3500幸運_圖片大全_點擊查看
    正品低價_品質保障_極速發貨_輕松購物_你想知道的,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拼多多
    廣告2022-01-26
    談談對中國漢字的理解
    漢字是世界上最美、最富有智慧、最有藝術性的文字. 漢字是形音意的結合體,每一個字,乃至每個字的每個部分都有它的含義,都能引發人們的聯想,這一點在現存所有文字中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拼音文字無法企及的. 漢字的造字方法也充分體現了華夏人民的智慧.不管是象形、會意、指事、形聲,還是假借、轉注,都體現了勞動人民在圖畫和符號方面由形象到抽象的天才的聯想和想像力.漢字形成的漫長過程和艱難程度在世界文字中應該也是首屈一指的. 最後,更值一提的是,由漢字而形成的中國書法.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在歷代書家的筆下,可說是異彩紛呈,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永久的美的財富.(這也是拼音文字永遠無法望其項背的)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也是我們華人應該永遠繼承和發揚的
    10贊·6,559瀏覽2020-03-09
    談談你對漢字的認識和理解
    一句話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後面省略750字)
    7贊·738瀏覽
    談談你對漢語的認識
    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語言(也是最難學的) 漢語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語言。漢語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的高級語言。(韓文和日語也是的吧)韓文不是啊,韓文是拼音文字 中文是勤勞智慧的中國古代人民根據生活中事物的形象,創造出來的象形文字,他的優點在於沒學過中文的人也可以根據字的樣子而猜出字的意思。(哎,我這種人就很笨,猜不出來) 首先從歷史上來說,最早的漢字甲骨文出現在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商朝。而現在的一些有研究的學士還可以解讀它。到了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文字後的小篆,隸書,有興趣或有一定學識得人都人可以認識許多。而到了南北朝時候的楷書,則是大家都可認識的了。埃及文字雖比我們早了2000多年,但現在卻無人能解讀古埃及的文字了。再就是現在廣泛流行的英文,300年前沙翁的作品一般的本科生都是看不懂的。這首先就說明了中文的生命力和他遠大的發展前景。(我挺) 中文的優越性最明顯的就是思維面廣闊。阮次山在一次"大時代,小故事"中談到漢語的思維速度比英語快。在數學上由於單音節發音,對數字的反應速度也更快。但在邏輯思維方面還是拼音文字較好,但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看,作為表意文字的漢語,由於可以自由組合新名詞新概念以至新思想, 可以容納信息和知識爆炸的沖擊,無疑將發展為人類的共同語言,用這種語言來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豐富多彩。 語言的好壞其實取決於兩個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夠用很少的記憶來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夠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識。用一句極限的話來講應該是:最好的語言是不學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識又最多的語言,或者說,學少而知多的語言。 為什麼說漢語是"學少而知多"的語言?因為漢語的思維速度比英語快。由於漢語使用了『聲'因而使得漢語的思維速度比英語快。普通話有21個聲母、35個韻母和四聲,連乘的結果是2900個聲音,但是能夠被利用的是2500個,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話中的是1200個。英語與普通話相比,國際音標中,英語有20個母音和20個輔音,所以英語的聲音種類不會超過20×20=400個;反過來說,不在這四百個聲音之內的任何聲音都不被英語所承認,或者被認為是不正確的發音;這里所說的不是"音節"。比較一下就會看出,漢語的發音種類是英語的3倍。 下面要說一下,為什麼聲音種類越多,思維速度就越快。假設有一個僅會發兩種聲音的人,具體地講,他就會發a和b兩個音。根據電腦的理論,我們知道,他用這兩個符號依然可以表達整個世界。再假設,世界上僅有400種事物需要表達,那麼,一個英國人可以用每一個發音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而僅會發兩個聲音的人,有時就不得不用九個發音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因為二的九次方才大於400。比如,英國人用『i'代表『我'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這個概念。一般人每發一個聲音大約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時間。比較兩者就會看出,僅會兩個聲音的人,不但表達得慢,而且還費力氣。在表達『我'這個概念的時候,英國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時間,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兩個人總以這樣的比例生活一輩子,他們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將是它的反比9:1。實際的情況中,最明顯的是日語與漢語的對照,我們知道,日語使用了100種不同的聲音,而漢語使用了1200種聲音,因此很多漢字讓日本人一念就必須用兩個或者三個聲音來表達。我們假設日語中所有的字都用兩個聲音來表達,那麼豈不是說,日本人一生所能夠享受到的信息僅僅是中國人的一半嗎?我們知道,思維實際上是一種心裡說的過程,如果在說話時表達得快,那麼,思維的速度也應該跟著快。具體的例子是趙元任曾經比較用英語和漢語背誦乘法口訣的速度,漢語使用了30秒,而英語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兩個人同時用英語和漢語來背誦的話,到了30秒的時候,漢語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語使用者則一定到不了這里,說不定,他想到的僅僅是七七四十九。這就證明了使用發音種類多的語言比使用發音種類少的語言思維速度快。這一點曾經被國、內外許多學者所證實。 美國有一份cox報告,內中例舉了大量的對比,用以說明中國人不可能通過三、四十次的核實驗取得與美國一千多次核試相同的成果。唯一的解釋就是中國盜竊了美國技術。有人也稱這次事件為李文何事件。如果那些美國人好好研究一下漢語和英語在思維上面的差異。就能夠弄清楚,為什麼中國三、四十次的核試所取得的進展與美國一千多次核試的進展相差無幾。 之所以認為漢語必定戰勝英語的根據還不在這里,關鍵是要解決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知識爆炸問題。我們知道,目前的英語單詞包括各種生物名稱及專利發明的新術語已經超過了數百萬,如果考慮到英語中有一些可以推導和聯想的成份;比如前、後綴和復合詞等,它所需要記憶的基本單詞也有一百萬個。而所有這些單詞在漢語中都可以用四千個漢字來表達。中國的物理學專家可以憑借他在中學時代的化學基礎知識通讀化學專家的論文。反之依然,在英語中那就真是隔行如隔山,英美的不同行業的專家要交流他們的學術成果,則是對牛彈琴,憑這個優勢,漢語就有資格成為世界語,而我們國內還有些學者還要把漢語拼音化, 這不是邯鄲學步,東施效顰嗎? 比如pork這個詞,在英語中代表豬肉,它和豬pig、肉meat沒有任何關系而僅僅代表它們的一個聯合體而已,如果把豬肉pork、羊肉mutton、牛肉beef、豬油lard、羊油suet和牛油talon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的話就發現,英語中所有的聯體詞都是一個與其中任何一個分解詞毫無關聯的新符號,而它們卻構成了英語詞彙的主體,英語中幾百萬的單詞就是這樣來的。它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如果將pork改成pig和meat連在一起的形式,那麼就要發音四次而pork僅僅發音兩次;所以聯體的詞能夠節省發音卻要增加記憶,而分體的詞,無需記憶可是卻增加了發音次數。設想,一位屠夫,每天要用到『豬肉'這個詞上千次,使用兩次發音的單詞要比使用四次發音的詞節省兩千次發音,何樂不為?但是遇到不常用的詞的時候,英語還是和漢語一樣,使用分解的詞,比如驢肉就用donkey meat來表達。因為不常用的詞,即使設立了符號形式,別人也記不住。漢語能夠將英語中聯體詞彙分解的功能,非常有用,它使所需要記憶的詞彙大大地減少;不僅如此,它還能夠將詞彙在人們頭腦中的位置整理得清清楚楚。達爾文主義的誕生就是建立在林奈的雙名法的基礎之上的,這種方法使得各種印象在腦子中由原來的平面,變成立體的。比如,在林奈以前,人們給所有的生物一個名字,結果,由於種類太多,同一種生物可能有兩種名字,而另外的生物,可能沒有名字。林奈則將所有的生物先分類,並且給出一個類名,然後在類名的下面放一個詞,兩者組成雙名法的名字。這樣不但清晰,而且大大的減少了需要記憶的符號;比如原來有一萬個名字,現在分成一百個類,又在每類中分成一百種,我們所需要記憶的僅僅是一百個類名和一百個種名,共二百個,而不是原來的一萬個。隨著知識爆炸的問題逐漸惡化,人類就有必要將其他的術語也仿照這個方法改造,而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按照漢語的結構進行改革。 這個現象最先是德國的萊布尼茲體會到的,他認為漢語是自亞里士多德以來,西方世界夢寐以求的組義語言。但是,他沒有看到聲音的真正特性,卻由於漢字的數量上的性能而定義漢字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字。我想,如果他看到今天知識爆炸的世界,他一定會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廢除拼音文字而採用漢字。因此我們中國人民也有資格控告那些所謂的文明的西方人,是誰在製造環境污染,破壞森林和草原,就是他們,因為印刷同樣內容的一本書,西方語言要比漢語浪費2倍的紙張,全世界使用西方語言的人要比使用漢語的人多5倍,按照簡單的因素級連倍乘法,就要浪費10-20倍以上的木材增加20倍以上的工業廢水,就語言的優越性來講,西方人沒有什麼資格對漢語說三道四,連文盲都知道從聯合國五種工作語言找出漢語文本,因為漢語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 最後,談一下關於人的一生中到底能夠記住多少單詞或符號的問題。中國人所使用的漢字通常在三到四千,而莎士比亞時代的英語僅有三萬個單詞,他本人能夠全部掌握。但是,到了丘吉爾時代,他的單詞量依然是三萬個,可是,那個時候的英語已經擁有近百萬個單詞了。所以,我認為,莎士比亞使用英語單詞的熟練程度是後人根本無法達到的。到底學習英語應該掌握多少單詞才成。語言學家們對於英語單詞的要求是:一個受過教育的英語使用者應該掌握五到二十五萬單詞,不但差距范圍很大,而且,用這個標准來衡量,莎士比亞和丘吉爾都應該是文盲,至少是沒受過教育的人。 通過以上的種種論訴,漢語有思維速度快,組詞能力強,能夠解決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知識爆炸問題,發展前景大等諸多優勢,因此說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語言。
    317贊·5,459瀏覽2018-04-27
    談談你對漢字的認識 — 找答案,就來「問一問」
    6256位專家解答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你對漢字的規范化有什麼認識?
    語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吸收新質,淘汰舊質。 為了使語言更健康的發展,更好的發揮交際工具的作用,就必須重視規范化工作。現代漢語規范化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使規范明確;二是使規范普及。規范的標准就是普通話定義中規定的: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總的規范確定以後,還有許多具體的規范問題需要逐步明確並推廣。對規范化要有正確的認識:1)規範本身也是在發展的,需要適時調整。2)不規范的不等於是錯誤的,典範的作家作品中也有特殊用例存在。3)對於新的說法要觀察一段時間後決定取捨。
    1贊·50瀏覽2020-11-05
    小楷字帖_字帖大全
    根據楷書相關內容為您推薦小楷字帖
    京東廣告
    正楷字帖_京東圖書_陪伴你閱讀
    根據楷書相關內容為您推

    4. 求漢字演變的圖片、資料

    看這個是圖片http://www.510125.com/tp/news/201101/20110119095026300.jpg
    這個是資料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文字,也是壽命最長的一種文字。
    漢字開始產生的時間,還難以斷定。今天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鑄在銅器上的文字。商代的文字已經是很發達的文字了,最初產生文字的時代必然遠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於夏代。距今約四五千年以上,應當在新石器時代。
    二里頭文化與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能夠見到許多類似物象的圖畫文字。在此基礎上,這些圖畫文字與陶器花紋中的表意圖案演變為記詞字元。漢字由零散的、個別的字元逐漸積累,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再通過人為規范,成為一種文字體系。據考證,原始漢字在新石器時代中期產生,到它發展成初步的文字體系,大約經過了近2600年之久。起源:一類是以甘肅大地灣遺址的彩陶上的刻符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號;另一類是以河南賈湖遺址的甲骨上的刻符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號。前者有序地演變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上的刻劃符號系列;後者則發展成為大汶口陶器上的圖象。到龍山文化後期,父系社會基本確立,該時期出現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組的刻符。這些刻符,有與大汶口陶器圖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與西安等地的刻符相類者。這些刻符可能是當時的雛形前漢字系統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處於中國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誕生的前夕,夏朝應該是正式的漢字系統形成的最關鍵的時期。對漢字的發揚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漢字也有可能是倉頡所造。是倉頡根據鳥,獸,蟲的腳印所改編的。不過這只是傳說的一種。大世界了劃分的開始發了無數的范圍uiorsd。
    漢字的數量
    漢字是語素文字,總數非常龐大。漢字總共有多少字?到目前為止,恐怕沒人能夠答得上來精確的數字。關於漢字的數量,根據古代的字書和詞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其發展情況。
    秦代的《倉頡》、《博學》、《爰歷》三篇共有3300字,漢代揚雄作《訓纂篇》,有5340字,到許慎作《說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晉宋以後,文字又日漸增繁。據唐代封演《聞見記·文字篇》所記晉呂忱作《字林》,有12824字,後魏楊承慶作《字統》,有13734字,梁顧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孫強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馬光修《類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歐陽博存等的《中華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諸橋轍次的《大漢和辭典》,收字49964個。1971年張其昀主編的《中文大辭典》,有49888字。
    隨著時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數越來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收字數為54678個。1994年冷玉龍等的《中華字海》,收字數更是驚人,多達85000字。
    如果學習和使用漢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萬個漢字的音形義的話,那漢字將是世界上沒人能夠也沒人願意學習和使用的文字了。幸好《中華字海》一類字書里收錄的漢字絕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歷史上存在過而今天的書面語里已經廢置不用的字。
    有人統計過十三經(《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其中不相同的單字數為6544個字。因此,實際上人們在日常使用的漢字不過六七千而已。
    漢字趨勢
    漢字從甲骨文以來發生了許多變化。根據史實,這些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漢字改革是指人們有意識地、主動地治理漢字的過程,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指漢字自然的變化過程。漢字的改革一般是非連續的、劇烈的、短期內完成的;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連續的、緩慢的、長期的。漢字的自然流變有時間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多樣化,造成異體字越來越多,字音讀法不同,字義發生變化,導致了漢字不統一、不規范。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演變後,人們必須對漢字進行改革,使得漢字規范化、統一化。此外,漢字不可能一產生就很完美,就能滿足各個時期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因此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也會主動地改革漢字,使得漢字滿足生產力繼續發展的需要。而當改革的措施推廣之後,漢字又開始新一輪的自然流變。
    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一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之後,人們隔一段時間就得修繕一次;修繕之後,路又漸漸發生一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此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 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修路相當於漢字的改革,而路漸漸自然變寬、變直、損毀、分支等變化,相當於漢字的自然流變。這兩種變化過程有著不同的性質、趨勢、規律和作用,因此過去我們籠統地把這兩種變化放在一起討論漢字的歷史演變,得出的一些結論,如「漢字的發展趨勢是由繁到簡」,難免模稜兩可,似是而非!
    古字到小篆
    在這本書里,古字是指包括大篆在內的小篆以前的文字,含有金文、甲骨文和大篆等字體。
    甲骨文
    古代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現在發現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盤庚時期的甲骨文,其內容多為「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會意字,形聲字只佔20%左右。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劃不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
    金文
    古代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鍾鼎文、銘文。金文始見於商代二里崗的青銅器,不過商代二里崗發現的青銅器有金文的只有少數幾件。殷墟出土的青銅器上金文增多;至西周時,青銅器上金文已經較為普遍。商代金文多為象形字以及由象形字合成的會意字。這些字像一幅幅圖畫,生動逼真,渾厚自然,有的呈團塊狀。
    大篆
    據傳為周朝史籀所創,故又稱籀文、籀篆、籀書等。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大篆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鍾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大篆是古字向小篆過渡的一種漢字字體。
    小篆
    小篆是由大篆簡化而成。相對於大篆而言,小篆的形體結構簡明、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發生一定的變異和合並。與大篆相比,小篆的圖畫性已經大大減弱,每個字的結構已經比較固定。
    相傳小篆是戰國時期秦國宰相李斯負責整理出來。如果小篆的確是在短時期內整理出來的,則在秦國國內必然有一個主動推廣小篆和主動摒斥包括大篆在內的古字的改革過程。[1]
    六國文字
    秦國以外的國家所用的文字統稱為「六國文字」。六國文字屬於古字范疇,圖畫性強,形狀不定,難以識別。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攻破齊國首都臨淄,齊亡。至此,秦統一六國。秦王嬴政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上實行一系列的巨大改革,以加強和方便他所代表的地主階級對全國的統治力量。文字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規定以小篆為統一書體在全國推行,並「罷其不與秦文合者」的各種文字。為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趙高等人編寫了《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等書文,作為標準的文字範本。由於皇帝的高度重視以及皇權巨大的影響,小篆迅速在全國推行開來,而紛繁復雜的「六國文字」也隨即退出歷史的舞台。
    小篆到隸楷
    在小篆通行不久,民間又創造一種比小篆更為簡便、更為定型的新書體。這就是「隸書」。隸書開始時是寫得比較草率的和不夠規范的小篆。到秦始皇統一文字時,隸書已經形成一種固定的、規范的字體。隸書改篆書一味圓轉的線條為方折的筆劃,順應了社會對書寫方便和規范的需要。

    相傳,有一位名叫程邈的犯人,在獄中把民間流行的隸書整理出三千個字,傳給秦始皇。秦始皇大為賞識,並破格提拔程邈為御史,並准許其字用於皂隸小民之間。此後,隸書不僅僅在秦朝民間廣泛流行,政府文件一般也都用隸書書寫,但重要的詔書仍用小篆書寫,所以隸書在秦代又稱「佐書」。
    隸書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隸書以前的漢字是用繪畫式的線條書寫的,而隸書以後的漢字是用橫豎撇點折等筆劃構成的。自隸書出現後,漢字的結構基本上固定了下來,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隨著秦王朝的覆滅,小篆也就迅速退出歷史舞台,隸書成為社會首要書寫方式和書法的典範。其後不久,出現了更為規范的楷書字體。漢朝以後楷書占據正統地位。
    繁體字到簡化字
    下面詳細說一下在這個階段的漢字結構上的改革過程。
    漢字中許多字自古以來在民間就有多種寫法,有的寫法筆劃多,有的寫法筆劃少。筆劃多的叫做繁體字,筆劃少的叫做簡體字。
    隸書和楷書走上歷史舞台之時,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小篆形式的各種繁體字和簡體字,但是針對隸書和楷書形式的一些漢字,人們又漸漸創造出的新的書寫形式,有的寫法筆劃多,有的寫法筆劃少。一般筆劃少的佔多數。這些筆劃少的書寫形式叫做簡體字,筆劃多的叫做繁體字。簡體字一般不被官方認可,只流行於民間,因此又叫俗體字。順便說一下,上個世紀,我們實行簡化字運動後,有些簡體字或俗體字取代占正統地位的繁體字,成為占正統地位的文字,這些簡體字叫做簡化字。可見「簡化字」和「簡體字」是兩個相關但不相同的概念。
    1909陸費逵在《教育雜志》上發表《普通教育當採用俗體字》一文,首次向國人闡明簡體字的優越性,並且說明簡體字並非本身不雅觀。這篇文章被認為是近代簡化字運動的開端。
    1922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國語統一籌劃委員會成立了漢字省體委員會,正式進行漢字簡體字研究的組織領導工作,並通過錢玄同的《減省現行漢字的筆劃案》,此案首先說明了減省漢字筆劃的重要性,指出雖然改用拼音是治本的辦法,而減省漢字的筆劃是治標的辦法,但是當時漢字的弊病已日益明顯,而治本的方法又一時拿不出來,所以減省筆劃的治標方法是當時唯一的選擇。此案還講述了減省筆劃的幾種方式,而這些方式都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和民間使用的歷史。
    1935年,經過了十幾年的學術討論和准備,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推行《第一批簡體字表》。但該表推行不久就遭到某些保守人士的反對。1936年,教育部奉行政院的命令,正式下達了「簡體字應暫緩推行」的訓令,標志著民國時期的簡化字運動的夭折。
    但是,簡化字運動在人民群眾仍舊繼續進行著,特別是紅軍解放的地區,到處都可以看到簡體字。它們出現在人們手寫的稿子和各種印刷品上,人們稱之為「解放字」。隨著解放區的擴大,「解放字」也普及全國,在群眾中為新中國漢字簡化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漢字簡化工作很快就提上了議事日程。1949年10月10日,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正式成立,並選舉吳玉章為主席。1952年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主任委員是馬敘倫,下設拼音方案組、漢字整理組、教學試驗組、編輯出版組、秘書處。1954年10月,這個委員會將多方研究討論並經過四次大的修正的《常用漢字簡化表草案》上報中央,得到中央的批准,並下達地方進行進一步審閱,並開展初步試驗。同年10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隸屬於國務院直屬單位。1956年國務院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以及《關於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開始正式推行漢字簡化方案。

    根據國務院的決議,《漢字簡化方案》分四批進行。1956年2月推行第一批簡化字260個,包括230個簡化字和方案之外的30個偏旁類推字;1956年6月推行第二批簡化字95個;1958年推行第三批簡化字70個;1959年推行第四批簡化字92個,另外附錄了54個簡化偏旁。四批合計517個簡化字,其中有30個是《漢字簡化方案》之外的偏旁類推字,而《漢字簡化方案》中還有28個沒有推行。1964年,文改委編印了《簡化字總表》,此表分為3個表。第一表收錄了352個不作偏旁的簡化字,第二表收錄了132個可作偏旁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收錄了1754個簡化字,是應用第二表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對基本上以《新華字典》收錄的8000個漢字進行類推簡化。總表外還有兩個重要的附錄:一個是被看作簡化字的異體字表,一個是國務院批準的生僻地名用字表。《簡化字總表》的編印表明中國第一次簡化字運動最終取得了成功。
    第一次簡化字運動的效果突出:①它把2235個漢字從平均16.03個筆劃減省到10.3個筆劃,學習起來和書寫起來都方便了許多;②消除了一批異體字;③構造更為合理,比如「償」容易讀成「shǎng」,變成簡體字「償」後就不會誤讀了;④在結構上更為美觀,字形之間的差異也更為突出。筆者曾經把繁體字和簡化字的漢語報紙給不認識漢字的德國人和泰國人看,讓他們比較那種形式的漢字更美觀,結果他們大多數認為簡化字美觀。
    在掃盲試驗中,簡化字掃盲的效率比繁體字掃盲的效率高出20%左右。
    第一次簡化字運動也存在一些問題:①有些字簡化不合理;②有些繁體字該簡化的沒有簡化。這些問題,相對於其上述有益的效果而言,是次要的。
    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慣性,簡化字運動也不例外。第一次簡體字成功之後,有些人又在思索著如何進一步簡化漢字,於是開始了第二次簡化字運動。其大致過程如下:
    1966年到1971年,漢字簡化工作處於停滯狀態。1972年3月,中國科學院下設文字改革辦公室,文字改革工作開始恢復。當年7月,文字改革辦公室開始擬定《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並廣泛徵集群眾中流行的簡化字。1973年國務院同意恢復「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的名稱,歸國務院科教組管。1975年文改委擬定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以下稱《二簡》。1977年文改委在廣泛徵集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擬定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的修訂稿,收錄了簡化字853個。
    1977年12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加快文字改革的步伐》,並於次日開始試用《二簡》中第一表中248個簡化字。1978年3月教育部通知要求全國統編教材一律試用《二簡》中第一表字,開始推行《二簡》。
    但是《二簡》中不合理的地方很多:①沒有規律地簡化了一些字;②不合理的兼並了一些漢字,如把「雕」和「刁」並為一個字。此外,漢字的整體局面被「一簡」深刻地沖擊後,剛剛恢復平靜,又受到「二簡」的沖擊,弄得有些混亂。因此,從1978年開始人們反對《二簡》的呼聲越來越高。1978年8月,全國報刊都停止了試用《二簡》中第一表中的簡化字。

    漢字演變
    從1980年起,有關機構開始修訂《二簡》,一直持續到1985年。但是在似乎修訂完善的時候,被政府廢止了:1985年12月,文改委更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1986年6月24日,國務院批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於廢止《二簡》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並在通知中明確指出「1977年12月20日發表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達之日起停止使用。」這個通知宣告了第二次簡化字運動的失敗。
    第二次簡化字運動為什麼失敗了?筆者認為根本的原因在於第二次簡化字運動的效益非常有限。第一次簡化字運動對漢字的結構改動得那麼大,而產生的效果在掃盲試驗中,簡化字掃盲的效率比繁體字掃盲的效率只提高了20%左右。第二次簡化字運動的規模遠不及第一次簡化字運動,群眾基礎也趕不上第一次簡化運動,合理性也不如第一次簡化字運動,因而其產生的效益不會有多大。
    第二次簡化字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是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值得思索的問題和很多值得吸取的教訓。其中關鍵的一點是「不熟不做」。因此,1992年11月6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批轉國家語委關於當前語言文字工作請示的通知》中進一步明確指出今後對漢字簡化應持慎重態度,使漢字保持穩定,以利社會應用。

    5. 中國字有那幾種字體

    中國漢字字型檔有421款,爨體、楷書、宋宣、書譜、折疊、漢隸、行書、草書、狂草、甲骨文、秦篆、今草、小篆、楷書、魏體..........


    四、草書

    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未,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

    五、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是在監獄里創造出來的字體。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6. 漢字的演變過程(圖片)是怎樣的'

    各種文字演變如下:

    7. 八個字的篆書書法作品圖片

    篆書是我國書法字體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這種字體的書法作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許多人都非常欣賞這種字體。下面是我整理的八個字的篆書書法作品圖片。

    八個字篆書作品圖片欣賞

    中國先秦伏羲氏時期,就產生了文字。考古學家論證是在龜甲、獸骨上刻畫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預測吉凶禍福,故稱"卜辭"。但其已具備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用筆、結構、章法等。殷周時 期,鑄刻在鍾鼎彝器上的銘文即金文又稱"鍾鼎文"廣泛流行。

    籀篆的定義

    閱讀全文

    與中國文字圖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宮崎駿高清圖片動漫人物壁紙 瀏覽:686
    日本內衣美女模特圖片 瀏覽:936
    如何復制簽名到另一張圖片 瀏覽:233
    qq怎麼傳圖片原圖 瀏覽:776
    word怎麼調圖片對比度和銳度 瀏覽:528
    word圖片怎麼弄圓形裁剪 瀏覽:162
    斯威X3價格及圖片 瀏覽:144
    男生適合發說說的圖片喪 瀏覽:663
    列印機怎麼列印大的圖片 瀏覽:889
    貓女的動漫女孩的圖片 瀏覽:253
    圖片可愛易學 瀏覽:436
    泰語文字的圖片 瀏覽:137
    動漫兩個人圖片 瀏覽:672
    氣質女孩子自拍圖片頭像 瀏覽:105
    可愛的兩姐妹圖片大全 瀏覽:619
    動漫結印手勢圖片男生 瀏覽:57
    女孩背影花海圖片 瀏覽:581
    病嬌動漫男生圖片 瀏覽:827
    幼兒園牆面布置圖片簡單易做 瀏覽:807
    男生背影圖片情侶頭像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