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肉桂的性能和特點
肉桂(拉丁學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是樟目樟科植物,樟屬中等大喬木,樹皮灰褐色。葉互生或近對生,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革質,邊緣軟骨質,內卷,綠色,有光澤,無毛,葉柄粗壯。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花白色,花被裂片,花絲被柔毛,扁平,花葯卵圓狀長圓形,子房卵球形。果橢圓形,成熟時黑紫色,無毛,果托淺杯狀。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肉桂的樹皮常被用作香料,烹飪材料及葯材。其木材可供製造傢具,該種也能作為園林綠化樹種。
【入葯部位】植物的乾燥樹皮。
【性 味、歸 經】味辛、甘,性大熱。歸腎、脾、心、肝經。
【功 能】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的功效。
【主 治】用於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虛陽上浮,眩暈目赤,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腹痛,痛經經閉。
【中醫古籍相關論述】
《本草》雲:主溫中,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霍亂轉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止唾,咳嗽鼻齆。能墮胎,堅骨節,通血脈,理疏不足。宜導百葯,無所畏。《衍義》謂桂大熱。《素問》謂辛甘發散為陽,故張仲景桂枝湯治傷寒表虛,皆須此葯,是專用辛甘之意也。又雲:療寒以熱。故知三種之桂,不取箘桂、牡桂者,蓋此二種性只溫而己,不可以治風寒之病。獨有一字桂,《本經》謂甘辛大熱,正合《素問》辛甘發散為陽之說,尤知箘桂、牡桂不及也。然《本經》只言桂,而仲景又言桂枝者,蓋亦取其枝上皮也。其本身粗厚處亦不中用。諸家之說,但各執一已見,終無證據。今又謂之官桂,不知何緣而立名,慮後世以為別物,故於此書之。又有桂心,此則諸桂之心,不若一字桂也。《別說》交廣商人所販者,及醫家見用,惟陳藏器之說最是。然箘桂厚實,氣味厚重者,宜入治臟及下焦葯。輕薄者,宜入治眼目發散葯。《本經》以箘桂養精神,以牡桂利關節。仲景傷寒發汗用桂枝。桂枝者桂條也,非身干也,取其輕薄而能發散。一種柳桂乃小嫩枝條也,尤宜入上焦葯。仲景湯液用桂枝發表,用肉桂補腎。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理之自然,性分之所不可移也。一有差易,為效彌遠。風月既久,習以成弊,宜後世之不及古也。桂心通神,不可言之,至於諸桂數等,皆大小老壯之不同。觀,作官也。《本草》所言有小毒,雖雲小毒,亦從類化。與黃芩、黃連為使,小毒何施?與烏、附為使,只是全得熱性;若與有毒者同用,則小毒既去,大毒轉甚;與人參、麥門冬、甘草同用,能調中益氣,則可久服。可知此葯能護榮氣而實衛氣,則在足太陽經也。桂心入心,則在手少陰也。若指榮字立說,止是血葯,故《經》言通血脈也。若與巴豆、硇砂、乾漆、穿山甲、水蛭、虻蟲如此有毒之類同用,則小毒化為大毒,其類化可知矣。湯液發汗用桂枝,補腎用肉桂,小柴胡只雲加桂何也?《葯象》謂肉桂大辛,補下焦熱火不足,治沉寒痼冷,及治表虛自汗。春、夏二時為禁葯。
《珍》雲:秋冬治下部腹痛,非桂不能止也。
《心》雲:桂枝氣味俱輕,故能上行發散於表。內寒則肉桂,補陽則柳桂。桂,辛熱散經寒,引導陽氣。若正氣虛者,以辛潤之。散寒邪,治奔豚。
《本草綱目》:寒痹風喑,陰盛失血,瀉痢驚癇。
《本草乘雅》:牡色紫赤,有花無子,得陽之始;菌色青黃,有花有子,得陰之始。牡為牡,菌為牝也。蓋圭之妙用,宣揚宣報,靡不合和。牡主氣結喉痹,神明不通,關節不利,此病之欲宣揚者也。牡則先宣攝中氣,而後為宣揚者也。亦主上氣咳逆,不能吸入,反吐其吸,此病之欲宣攝者也。牡則先宣先聘通使,此藏陰之氣欲宣揚者也。菌則先宣攝精神,而後為宣揚者也。設宣揚而不先宣攝,宣攝而不先宣揚,斯不和,斯不合矣。菌則宣揚宣攝藏陰神藏之五;牡則宣揚宣攝中氣關節竅脈形藏之四。功力之有異同者,牝牡有別故也。不唯有別,且各分身以為族類,故各從其類以為上下內外,輕重厚薄之殊。氣味辛溫,功齊火大,對治以寒為本,以陰為標,以寒水為化;或本之本氣似隱,而標之寒化反顯;或陰氣承陽,而血妄行;或水寒亢害,而厥逆洞注;或火不歸源而外焰內寒;或火失炎上而盲聾喑啞;或真火息而邪火熾;或壯火盛而少火滅,外顯寒酸,更當餌服。乃若驅風,捷如影響,以剎帝利種。
《葯性解》:桂,味辛甘,性大熱,有毒。其在下最厚者,曰肉桂,去其粗皮為桂心,入心、脾、肺、腎四經,主九種心疼,補勞傷,通九竅,暖水臟,續筋骨,殺三蟲,散結氣,破瘀血,下胎衣,除咳逆,療腹痛,止瀉痢,善發汗。其在中次厚者,曰官桂,入肝、脾二經,主中焦虛寒,結聚作痛。其在上薄者,曰薄桂,入肺、胃二經,主上焦有寒,走肩臂而行肢節。其在嫩枝四發者,曰桂枝,專入肺經,主解肌發表,理有汗之傷寒。四者皆殺草木毒,百葯無畏。性忌性蔥。
按:肉桂在下,有入腎之理;屬火,有入心之火;而辛散之性,與肺部相投;甘溫之性,與脾家相悅,故均入焉。官桂在中,而肝脾皆在中之臟也,且經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又曰:脾欲緩,急食甘以復之,以甘補之。桂味辛甘,二經之所由入也。薄桂在上,而肺胃亦居上,故宜入之。桂枝四發,有發散之義,且氣、味俱輕,宜入太陰而主表。丹溪曰:仲景救表用桂枝,非表有虛而用以補也。衛有風寒,故病自汗,以此發其邪,則衛和而表密,汗自止耳。《衍義》乃謂仲景治表虛,誤也。《本草》言桂發汗,正合《素問》辛甘發散之義,後人用桂止汗,失《經》旨矣。大抵桂為陽中之陽,壯年火旺者忌服,惟命門火衰不能生土,完谷不化及產後虛弱者宜之。
《葯鑒》:味辛性熱,有毒,氣味俱薄,浮也,陰中之陽也。大都有四等,其在下最厚者曰肉桂,去其粗皮而留其近木之味厚而最精者去桂心,入二三分於補陰葯中,則能行地黃之滯而補腎,由其味辛屬肺,而能生腎水,性溫行血,而能通凝滯也,能通血脈凝滯,其能補腎必矣。在中次厚者曰官桂,主治中焦有寒,在上薄者,走肩臂而行肢節之凝滯,肩臂引經多用之。其在嫩枝最薄者曰桂枝,傷寒傷風之有汗者宜用之,以解微表也,非固表也。惟有汗者,表虛邪微,故用此氣薄辛甘之劑,以輕散之,則汗自止,豈有辛甘之劑能固表哉?痘家於活血葯中,少佐薄桂一二分,則血行而痘自通暢矣。又能治冷氣肚疼。若體熱血妄行者,切宜禁忌。胃石脂,妊婦戒用。
《景岳全書》:味辛甘,氣大熱,陽中之陽也。有小毒,必取其味甘者乃可用。桂性熱,善於助陽,而尤入血分,四肢有寒疾者,非此不能達。桂枝氣輕,故能走表,以其善調營衛,故能治傷寒,發邪汗,療傷風,止陰汗。肉桂味重,故能溫補命門,堅筋骨,通血脈,治心腹寒氣,頭疼咳嗽鼻臘,霍亂轉筋,腰足臍腹疼痛,一切沉寒痼冷之病。且桂為木中之王,故善平肝木之陰邪,而不知善助肝膽之陽氣。惟其味甘,故最補脾土,凡肝邪克土而無火者,用此極妙。與參、附、地黃同用,最降虛火,及治下元陽虧乏。與當歸、川芎同用,最治婦人產後血瘀,兒枕腹痛,及小兒痘疹虛寒,作癢不起。雖善墮胎動血,用須防此二證。若下焦虛寒,法當引火歸元者,則此為要葯,不可誤執。
《本草備要》:大燥,補腎命火。辛甘大熱,氣厚純陽。入肝腎血分,平肝補腎。補命門相火之不足。兩腎中間,先天祖氣,乃真火也。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無真陽之火,則無以蒸糟粕而化精微,脾胃衰敗,氣盡而亡矣。益陽消陰,治痼冷沉寒。能發汗疏通血脈,宣導百葯。辛則善散,熱則通行。去營衛風寒,表虛自汗,陽虛。腹中冷痛,咳逆結氣。咳逆亦由氣不歸元,桂能引火歸宿丹田。木得桂而枯,削桂釘木根,其木即死。又能抑肝風而扶脾土。肝木盛則克土,辛散肝風,甘益脾土。從治目赤腫痛,以熱攻熱,名曰從治。及脾虛惡食,命火不足。濕盛泄瀉,土為木克,不能防水。古行水方中,亦多用桂,如五苓散、滋腎丸之類。補勞明目,通經墮胎。辛熱能動血故也。得人參、甘草、麥冬良。忌生蔥、石脂。
《本草分經》:辛、甘,純陽大熱,入肝腎血分。補命門相火之不足,能抑肝風而扶脾土,引無根之火降而歸元,治痼冷沉寒,疏通血脈,發汗去營衛風寒。
《醫學衷中參西錄》:味辛而甘,氣香而竄,性大熱純陽。為其為樹身近下之皮,故性能下達,暖丹田,壯元陽,補相火。其色紫赤,又善補助君火,溫通血脈,治周身血脈因寒而痹,故治關節腰肢疼痛及瘡家白疽。木得桂則枯,且又味辛屬金,故善平肝木,治肝氣橫恣多怒,若肝有熱者,可以龍膽草、芍葯諸葯佐之。《神農本草經》謂其為諸葯之先聘通使,蓋因其香竄之氣內而臟腑筋骨,外而經絡腠理,倏忽之間莫不周遍,故諸葯不通透達之處,有肉桂引之,則莫不透達也。
【現代葯理研究】
1. 肉桂醛能增強離體心臟的收縮力,改善心肌供血,對心肌有保護作用。肉桂對冠脈和腦血管有短暫擴張作用。
2. 肉桂可預防靜脈或動脈血栓的形成。
3. 肉桂有鎮靜、抗驚厥、鎮痛、中樞解熱作用,能產生中樞源性的腦電圖激活作用。
4. 肉桂對胃腸平滑肌的自主收縮有抑製作用,對消化系統,尤其對胃潰瘍有明顯療效。
5. 肉桂對免疫系統有促進作用。
6. 肉桂對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保護作用,對內分泌系統有一定的影響。
7. 肉桂有抗應激、抗輻射作用。
8. 肉桂有較廣泛的抗真菌、抗菌作用。
9. 肉桂能對抗前列腺素的縮血管作用,改善子宮微循環功能。
㈡ 妗傚瓧綣佷綋鎬庝箞鍐
妗傚瓧鐨勭箒浣撲笌綆浣撳啓娉曠浉鍚岋紝綣佺畝瀵圭収鍥劇墖濡備笅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