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聖旨 上面有兩個印章,分別寫什麼。是什麼字體。所有的聖旨都是一樣的印章嗎最好附帶圖片。謝謝 很急
明朝聖旨只用一種漢文的文書來書寫;清代聖旨文書則分為兩種,用漢文和滿文合璧書寫,漢文行款從右至左,滿文行款從左至右,然後合於中幅而書日期,並鈐蓋「制誥之寶」或「敕命之寶」。
聖旨上的漢文書法大多是端莊的小楷,這些字體氣度雍容,圓潤飄逸,布局奇正相參,跌宕有致,字跡筆畫突兀,猶如浮雕一般,歷經滄桑卻風采不減,令人驚嘆。
到了偽滿洲國皇帝溥儀時代,聖旨已經變成了「指敘令」,「制誥之寶」玉璽則換成了「司法部印」。
B. 古代聖旨是什麼樣的
聖旨樣式如下:
聖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富麗堂皇。聖旨兩端則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志。作為歷代帝王下達的文書命令及封贈有功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頒發的誥命或敕命,聖旨顏色越豐富,說明接受封贈的官員官銜越高。
(2)清朝聖旨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聖旨開頭隨朝代的變化:
先秦時代,諸侯的詔書一般是「命」「令」,自己則稱「寡人」。到了秦始皇一統天下後,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將尊後由王變成「皇帝」,「朕」也由大眾之語(屈原《離騷》稱朕,《羋月傳》中羋月稱朕,你就笑笑)變成了皇帝獨享,皇帝的命令專稱「制」、「詔」,布告公文稱「誥」。
秦始皇認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並刻於玉璽之上,不過很難知曉當時發布的聖旨開頭會怎麼說,但是肯定會用「制」、「詔」、「誥」三字。
漢朝沿用秦朝制度,聖旨大抵上和秦朝無二。兩晉南北朝時則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說辭改為「應天順時,受茲明命」,只是為了證明皇位的天授,並沒有用在頒布詔令之上。
到了大唐,一般由中書省(多為中書舍人)起草,門下省審核頒行。門下省的審核頒行有嚴格的規定,「凡制敕宣行,大事則稱揚德澤,褒美功業,復奏而施行之。小事則署而頒之。」開頭一般用的是「門下」二字,如《肅宗命皇太子監國制》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
其實直到宋朝皇帝和大臣們才開始通稱帝令為「聖旨」,且宋朝沿用唐制以「門下」二字開頭,但是例如頑主宋徽宗則喜歡瞎搞搞,就會用「朕紹膺駿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