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宮頸口在哪個位置
位於因道的最深處。子宮伸到因道里,在子宮的頭部有一個小圓孔,就是宮頸口。
⑵ 拜託看下我的宮頸,這是我在家自己用擴陰器拍攝的圖
你好,根據你的圖片來看,生過孩子有宮頸炎,宮頸口分泌物較多,淡黃色膿性,有的患者有外陰瘙癢不適感。
你好,注意外陰清潔乾燥,勤換純棉內褲,可以陰道用葯治療,放置保婦康栓,連用2-3周。最好再做個宮頸TCT檢查和HPV檢測。
⑶ 女性生殖器官圖片(女性生殖系統解剖分享)
系統解剖圖
↑ 女性盆腔器官(前上面觀)派談
子宮體(肌層),子宮(結合帶),子宮(內膜),子宮(宮腔),腹直肌,膀胱子宮陷凹,膀胱,脂肪層(膀胱、尿道與陰道之間),陰道,尿道,1恥骨,1會陰深橫肌,1恥骨弓狀韌帶,1大/小陰唇,1宮頸皺褶,1直腸,1宮頸管,1直腸子宮陷凹(Douglas陷凹),1宮頸口,20、肛尾韌帶及提肛肌,2脂肪層(陰道與直腸之間),2肛管及肛門,2會陰體,2肛門外括約肌。
右腎,L2/3椎間盤,腰大肌,第4腰椎(L4),髂嵴,股神經,臀上動/靜脈,乙狀結腸,子宮動脈,子宮(腔),1髖臼頂(髂骨體),1股骨頭,1股骨頸,1大轉子,1肛提肌,1髂腰肌,1股外側肌,1股中間肌塵隱碰,1大收肌,20、腹外斜肌,2腹內斜肌,2腹橫肌,2腰動/靜脈,2髂腰動/靜脈,2髂肌,2髂骨(翼),2直腸上動脈,2髂內動/靜脈,2臀中肌,30、臀小肌,攜攜3輸尿管,3膀胱,3閉孔內肌,3髂股韌帶,3髂脛束,3閉孔外肌,3坐骨(支),3會陰深橫肌,3小陰唇,40、股薄肌;
4椎前淋巴結,4岬角淋巴結;4髂內淋巴結,4陰道旁淋巴結,4膀胱後淋巴結。
⑷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的圖文詳解
圖1是人體子宮和陰道連接部位的冠狀切面圖,如果做婦科檢查,醫生能從陰道內看到的部分是那個黃色的部分,即是宮頸的外觀(圖3)。在宮頸的部位上,有兩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如圖2所示,靠近陰道內的是鱗狀上皮細胞,而靠近子宮那個方向的是柱狀上皮細胞。兩種上皮在外觀上表現是不同的(圖3),是婦科檢查下所見到的宮頸外觀。在中央的部分,有點看起來象是「糜爛」的宮頸的部分,就是柱狀上皮覆蓋了以後的外觀,而外側相對比較光滑的宮頸,則是鱗狀上皮細胞覆蓋的宮頸的部位。柱狀上皮細胞和鱗狀上皮細胞是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有點類似打仗起來的僵持區,這個區域在醫學上被命名為「鱗柱交界區」,這個區域也是宮頸癌的好發區域(宮頸癌和宮頸糜爛沒有必然的相關性,下文分解)。
鱗柱交界區容易受雌激素的影響。女性在青春期之前,卵巢功能沒有完善,雌激素低下,柱狀上皮就靠內側些,到了來月經以後,柱狀上皮就受雌激素的影響下,更多地朝外側發展,因此就有更多的類似「糜爛」一樣的柱狀上皮在宮頸口檢查時被發現,絕經以後,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狀上皮又開始退回內方,此時檢查「糜爛」也就看不見了。所以,本質上上來說,所謂的宮頸糜爛,實際上是柱狀上皮外翻。
在過去的醫學教科書上,還有宮頸糜爛的所謂分度診斷,稱之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認為范圍的大小是炎症程度的輕重,面積小於1/3是輕度,1/3-2/3是中度,超過2/3是重度,如果理解前面所提到的所謂的「宮頸糜爛」的真正機制,則很好理解,其實是受雌激素影響後柱狀上皮外翻的程度不同,都屬正常生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