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燒包袱的書寫格式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豎排,寫給祖人的格式,依次寫「寒衣化袱XX包」、「上奉」、「故祖考XX公XX老大人收」、「孫XX曾孫XX玄孫XX祀」。
如果死者的兒子活著,寫包袱時稱呼、落款以兒子為主。即:依次寫「寒衣化袱XX包」、「上奉」、「故考XX公XX老大人收」、「男XX率孫XX曾孫XX玄孫XX祀」。包袱的背面寫上「封」字。如若不能到墳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幾個給「力夫」,包袱正面寫「力夫」二字即可。
包袱的反面都只寫一個字:「封」,草體,壓著折紙的縫寫,代表封口,在郵寄的路上不要讓別人拿了去。有說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寫「封」字,還要寫上亡故的地點,詳細程度類似郵遞,但無須具體門牌。
我國民間祭祀祖先的一種形式。民間每逢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為表「思時之敬」,大都給死去的宗親上墳燒紙。但是有的由於某些原因不能上墳的,就以燒包袱代之。
包袱通常是一個大紙口袋,豎一尺,寬一尺五寸。素包袱皮是全白的,只是中間貼一藍簽,以便書寫亡人名諱之用。花包袱皮是在一個大白紙或紅紙口袋上印上水墨單線的圖案,四周黑框內是佛教梵文音譯的《往生神咒》;中間印一蓮座的牌位,用來填寫亡人名諱。
牌位的右上方印著「金銀財寶冥衣一封」,可根據情況在下邊填上「戊子清明祭用」、「周年祭用」等字樣;左下方是填寫祭祀人姓名之處,還印有兩個古裝的小人兒,據說是隋朝的羊角哀、左伯桃(隋封守靈之吏)。
每份包袱皮還附著一張四寸見方的木刻版水墨印刷的「冥國郵政」的郵票。裝好冥錢冥衣後,貼在包袱背後。
Ⅱ 道教祭祀神佛的黃包封皮怎樣填寫謝謝。
按照民間習俗,祭神佛的這個包袱皮得用硃砂書寫,如果是道教的就寫XX派(如正一、茅山、嶗山等)XX法師謹封,如果是佛家的就寫XX乘(大乘或小乘)佛教XX宗XX師(法師/律師/禪師/經師)謹封。佛教的儀軌不像道教那樣刻板和嚴謹,在家的居士也可以寫包袱皮,如果已經皈依了就寫三皈弟子XX謹封,如果連三皈依都未皈,就寫XX佛子謹封。
Ⅲ 佛教祭祀神佛的黃包封皮怎麼填寫
佛教本身沒有這個東西,這是雜糅了民間信仰的東西。
《葯師經》里詳細記載葯師佛「所求願滿」,可以滿足人們合理的願望。既然他能滿足人們合理的願望,為何他還要向你要東西呢?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裡,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我們供奉的東西對它們來說就像是屎一樣惡心。但我們有誠心,所謂「戒定真香」,如此讓我們供奉的東西散發出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