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後背出痧部位對照圖解
後背出痧部位對照圖解
後背出痧部位對照圖解,腹 痛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而刮痧是中醫防病治病的物理方法,簡單方便且安全,對於腹痛也有輔助治療的效果,下面看看後背出痧部位對照圖解。
1、頸椎出痧:落枕、咽喉炎、頸椎病變。
2、大椎出痧:全身氣血運行不暢。
3、脊椎出痧:睡眠質量偏差。
4、右肩頸出痧:勞累過度。
5、左肩頸出痧:用腦過度。
6、左天宗出痧:膽囊病變,膽汁粘稠。
7、右天宗出痧:環跳內分泌失調,婦科疾病,小氣泡代表輕度的經絡不通。
8、肩頸部位出現紫紅色的痧:屬於肩周炎。
9、肩夾縫有痧:屬於淋巴排毒不暢。
10、後背心肺區出痧:感冒胸悶,胸通,心肺機能弱、
11、肝木區出痧:長期疲勞,睡眠不足,嚴重的會出現肝硬化、
12、脾胃區出痧:消化不良,胃腸脹氣,胃酸過多,腰痛、
13、腎水區出痧:膀胱炎,口味重,腰酸,易水腫、
14、臀部坐骨區出痧:月經失調,子宮機能偏弱,痛經,婦科疾病,更年期障礙症,坐骨神經痛。
15、肩胛手足區出痧:手腳發麻,膝蓋酸痛,卵巢機能差,四肢腫脹。
腹痛刮痧位置圖
一、刮痧位置
1、背部出痧: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腸俞。
2、腹部出痧:中脘、天樞、關元。
3、雙下肢出痧:梁丘、足三里。
二、刮痧方法
1、局部塗抹少量刮痧油,先自上而下由肝俞穴刮拭至大腸俞穴,重點加強胃俞、大腸俞穴的刮拭;
2、再刮拭腹部穴位,沿箭頭方向刮拭,並在穴位及其周圍點穴、按揉等刮拭;
3、最後用刮痧板的圓角點按或刮拭梁丘、足三里穴。
上述部位刮30次左右,或以局部出痧為度。
三、適應症
緩解腹痛。
注意出痧:刮痧只能作為臨時改善腹痛的一種應急手段,但不能作為治療器質性(腹腔器官發生損害)腹痛的方法,必須及時去正規醫院明確診斷,配合刮痧可獲得良好的療效。
另外,腹部疼痛發作時一般不宜刮。
刮痧出痧好不好
刮痧出痧並不能一概而論的說是好還是不好。
因為一般情況下,身體健康者出痧較少且均勻,多為紅色;出痧的部位一般多在頭面、背部及四肢外側,胸腹及四肢內側不易出痧,若出痧說明手法偏重。慢性病患者,多伴有紫痧或血泡;急性病多為粟粒狀,大面積;若為血斑、血泡,說明病情較重。
通過出痧部位可判斷健康狀況:凡經絡線路和穴位區域容易出現痧,提示相應經絡所聯系的內臟功能病變。例如在背部膀胱經循行路線上均勻刮拭,心俞穴區出現紫痧或痧斑,則說明心臟功能變化,應提早預防和保健。
但是刮痧時不是出痧越多越好,因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血淤之證出痧多,實證、熱證出痧多,而虛證、寒證則出痧少;服葯過多者。
特別是服用激素類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者與肌肉豐滿的人也不易出痧;室溫較低時出痧也不明顯。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長刮痧時間只會傷害身體。
濕熱嚴重刮痧還是拔罐
無論是刮痧還是拔火罐,都沒有太大的除濕作用,如果非要比出個高低,那麼拔火罐略勝一籌,因為拔火罐的'過程中會拔出身體中的部分水汽。
造成濕熱嚴重的最主要原因還是脾胃失調,當脾胃運化功能失調,體內水液代謝出現障礙,水濕就會積聚在身體中。濕熱嚴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證濕的類型,可以採用利濕的葯物或者食材,緩解表面症狀。由於濕氣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蘊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濕之後,還得調理脾胃,從根本上改善體質。
刮痧療法的注意事項
一、刮痧前注意事項
1、刮痧療法須暴露皮膚,且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如遇風寒之邪,邪氣可從開泄的毛孔直接入里,影響刮痧療效,而且易引發新的疾病。故刮痧前要選擇一個好的治療場所,空氣流通清新,並注意保暖,注意避風,夏季不可在有過堂風的地方刮痧。盡量少暴露皮膚。
2、選擇舒適的刮痧體位,以利於刮拭和防止暈刮。
3、刮痧工具要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須仔細檢查刮痧工具,以免刮傷皮膚。
4、施術者的雙手也應消毒。
5、刮拭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釋清楚刮痧的一般常識,消除其恐懼心理,取得患者配合,以免暈刮。
6、勿在病人過飢、過飽及過度緊張的情況下進行刮痧治療。
二、刮痧中注意事項
1、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勻,以能耐受為度,達到出痧為止。
2、嬰幼兒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輕。
3、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長刮痧時間。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般情況下,血瘀之證出痧多;實證、熱證出痧多;虛證、寒證出痧少;服葯過多者,特別服用激素類葯物不易出痧;肥胖者與肌肉豐滿的人不易出痧;陰經較陽經不易出痧;室溫低時不易出痧。
4、刮拭過程中,要經常詢問病人感受。如遇到暈刮,如精神疲憊、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發涼或血壓下降、神志昏迷時應立即停止刮痧。
撫慰患者勿緊張,幫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飲溫開水或糖水。如仍不緩解,可用刮痧板角部點按水溝穴,力量宜輕,避免重力點按後出現水腫。對百會穴和湧泉穴施以瀉刮法。患者病情好轉後,繼續刮內關穴、足三里穴。
三、刮痧後注意事項
1、刮痧治療使汗孔開泄,邪氣外排,要消耗體內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後飲溫水一杯,休息片刻。
2、刮痧治療後,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須待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洗浴,一般約3小時左右。
3、對於某些病情復雜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療,更應配合其他療法,諸如葯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哪些人不適合刮痧
1、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忌用本法治療或慎用本法治療。如血小板減少性疾病,過敏性紫癜症、白血病等,不宜用瀉法刮療,宜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手法刮療。
2、凡危重病症,如急性傳-染病、重症心臟病等,應立即住院觀察治療。如果沒有其他辦法,可用本法進行暫時地急救,以爭取時間和治療機會。
3、新發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須待骨折癒合後方可在患部刮痧。外科手術疤痕處亦應在兩個月以後方可進行刮痧。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後,疤痕部位慎刮。
4、傳染性皮膚病:如癤腫、癰瘡、瘢痕、潰爛、性傳染性皮膚病及皮膚上不明原因的包塊等,不宜直接在病灶部位刮拭。
5、年老體弱者、空腹及妊娠婦女的腹部、婦女經期下腹部,女性面部忌用大面積瀉法刮拭。
6、對刮痧恐懼或過敏者,忌用本法。
7、孕婦、婦女經期,禁刮下腹部及三陰交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且刮拭手法宜輕,用補法。
女生背部出痧示意圖
痧色勻稱,暗紅色無顯著痧為身心健康。若紅色為容易上火,暗紫色為有淤血,紫黑色為有瘀又有寒,灰綠色為有小寒,淺綠色或有點淡黃色為有葯毒,罐周邊有皺褶則為受寒症,罐內有水汽則是脾濕。
血壓根據起痧位置分辨身體狀況。凡經脈循環系統路線和穴道地區非常容易出現痧,提醒相對經脈所聯絡的內臟器官作用變病。例如在背部膀胱經勻稱刮拭,心俞穴區出現痧斑或紫痧,則表明心臟作用有出現異常轉變,應提前健康保健。
血液痧象可分辨康復治療水平。痧象可分辨康復治療水平。若出散痧,色調較淡,表明病況比較輕,非常容易康復治療;若起痧較多並且點大德塊,藍紫色血包等,表明病況較重,數次健康保健才可以康復治療。
拔罐全過程中,部分出現痧跡後改成輕刮法刮,使痧漸漸地透傳出來,以緩解疼痛,稱透痧。此外一些神經肌肉癱瘓的人,拔罐後不容易起痧,不能硬刮、重刮,奢求起痧,宜多刮幾回,痧象當然閃過,表明病情好轉,這亦稱透痧。
拔罐後,皮膚上的紫黑印著礙美觀大方,純棉毛巾敷熱、多飲水更加容易退痧。身體素質好的人,一般2天~3天就可以消散;體質差的人,一般需要4天~5天。拔罐實際效果雖好,但並不是任何人都合適,拔罐也是有忌諱,非常是臉部刮痧,更需慎重。
B. 請專家看下這個背部刮痧圖,解釋下,謝謝。
你好,根據圖片可以知道你出痧的部位只要集中在肩頸部,斜方肌,督脈以及肩胛骨和外膀胱經片區,第二痧的形態是片狀,高出於皮膚表面,顏色黯紅,說明你經絡瘀滯是比較嚴重的。痧最多的部分是頸部,斜方肌和肩胛骨出,平時這些地方會覺得很不舒服,感覺比較僵或肩頸部位疼痛的現象。建議平時多做經絡疏通,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