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已經滅絕的動物。(圖和介紹)
1、中國犀牛
中國犀牛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
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皮膚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帶紫色,上面附有鉚釘狀的小結節;在肩胛、頸下及四肢關節處有寬大的褶縫,使身體看起來就像穿了一件盔甲。雄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堅硬,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大獨角犀牛」。
犀牛角是一種珍貴的清熱涼血中葯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葯,在中國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記載,但由於人類的活動和過度開發,使得它們的棲息地逐年減少。
它們頭部的犀角的經濟和葯用價值極高,使它們從遠古時代便受到人類的大肆獵殺,且被捕殺數量離近代越近越多,就這樣它們終於在20世紀初在中國幾乎蹤跡全無,並於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
B. 中國瀕臨滅絕的動物有哪些它們圖片!
1、古樸國寶:大熊貓
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惟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約40個縣境內的群山疊翠的竹林中。
朱䴉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有唯一7隻野生種群,後經人工繁殖,種群數量已達到200隻(2008年)。
C. 世界上已經滅絕的動物有哪些有圖
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物種滅絕是一種自然現象。根據達爾文的理論,通過那些成功跨越了幾個地質周期而生存下來的物種,我們可以知道,物種的發展和消失是由於自然選擇的過程超越了其背景生存比率。在化石記錄的基礎上,人們推算出哺乳動物和鳥類滅絕的歷史記錄是,每500到1000年有一種物種消失。
·現在物種滅絕的速度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快,即使是由於彗星撞擊而引起的物種滅絕(上一次彗星相撞引起恐龍的滅絕是在650萬年之前)。現在物種滅亡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00到1000倍。
·根據世界自然資源協會的說法,滅絕產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棲息地的消失。大規模滅絕的另一個因素就是人類所進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都是不支持可持續發展的。
·每20分鍾就會有一種動物或者植物從地球上消失。
·許多生物學家認為在30年間地球上現今生存的五分之一的物種都將會消失。
·按照現在的趨勢,5200種動物,其中包括八分之一的鳥類都面臨滅絕。另一部分令人關注的就是開花植物和依賴淡水生態系統生存的動物,包括蚌類,小龍蝦,魚類和兩棲類動物。
·按照現在物種滅絕的速度,在200到300年間有一半的鳥類和哺乳動物將會消失。
·八種植物種最少就有一種面臨滅絕的危險。
·在未來的30年裡,幾乎四分之一的哺乳動物會面臨滅絕的危險。在30年間最有可能消失的包括人們所廣泛關注的黑犀牛和西伯利亞虎,還包括人們不太熟知的菲律賓鷹和東北豹。
·根據2003年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的紅色目錄,中國有422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這其中包括81種哺乳動物,75種鳥類,46種魚類,31種爬行動物和184種植物。
·根據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提供的信息,最瀕臨滅絕的物種包括揚子鱷,小笠原食果蝙蝠,巴西犁頭鰩,菲律賓鷹,斑嘴犀鳥和長江鱘魚。
·對紅色目錄的分析發現越來越多的鳥類和哺乳類動物被列入嚴重瀕危和瀕危的目錄中,進一步走向了瀕危的邊緣。
·在動物物種方面,在中國已經有3個物種滅絕,一種在野外消失。目前,仍然有29個物種被列為嚴重瀕危,69個物種被列為瀕危,140個物種被列為弱勢。在植物物種方面,中國已經記錄了2個物種的滅絕和一個物種在野外的消失。目前有34種被列為嚴重瀕危,49種列為瀕危,101種列為弱勢。
D. 滅絕的動物有哪些圖片
世界上的動物至少有300萬種,已知的物種可能還不到10%,而且世界上每天都有幾百種甚至上千種物種在消亡,所以你的問題讓人無法回答
E. 滅絕了的動物介紹要有圖的!!!越多越好
根據歷史記載,近2000年來,有110多種獸類和139種鳥類已從地球上消失,其中三分之一是近50年滅絕的。據有關資料估計,我國野生動物約有 4000種處於瀕危和受威脅狀態,大約有 398種脊椎動物處於瀕危狀態,占脊椎動物總數的7.7%。處於瀕危狀態的高等植物 1019種,占高等植物總數的 3.4%。近 50年來,約有200種植物滅絕。
有4.7萬種脊椎動物(絕對正確),有大約300種野生植物瀕臨滅絕
世界12種瀕臨滅絕動物
1.別名白暨、白鰭豚,屬於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屬於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
識別特點為:吻突狹長,長約300毫米。額部圓而隆起。背鰭三角形,位於身體的3/5處,有低皮膚脊與尾鰭相連。頭頂的偏左側有一個能啟閉自如的呼吸孔。尾鰭水平向,向緣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種群數量很小,為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獸類,亟待加強保護。.產於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幹流之中。它們大約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有「活化石」的美稱。由於數量奇少,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2..蘇門答臘虎 在野生狀態下只有20隻。隨著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裡海虎的滅絕,人們預計,這一物種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在地球上消失。
3.剛果瓜蘭巴(Garamba)國家公園擁有世界僅存的不足25隻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將可能在地球上徹底消失。 北部白犀牛與非洲南部的白犀牛在基因上存在較大差異,他們曾在烏干達大量繁殖,但是由於當地說什麼的疏於保護而漸漸消失。在瓜蘭巴國家公園中,它們的數目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達到35隻,在2003年4月為30隻,其後有6隻被殺,4隻新出生,上個月,又有2隻被獵殺,同時還有近千頭大象被殺。
4.奧里諾科鱷魚:南美洲體形最大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12種最瀕臨滅絕的物種之一。
5. 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據專家估計,世界上僅有500隻,生活在地中海,受到海水和海灘生態環境變壞的影響,被漁民大量捕殺。
6.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類,生活在馬達加斯加。
7. 蘭.坎皮海龜(L. Kemp』sRidleyTurtle)目前全世界范圍內12種最瀕危動物中唯一數目成增長趨勢的動物。需經歷11-35年成長期。
8.奧瑞納克鱷魚(OrinocoCrocodile,學名為Crocodylusintermedius) 僅有250-700隻在野外生存。主要在古巴和委內瑞拉境內。
9泰國豬鼻蝙蝠
10. 夏威夷蝸牛
11.微型豬(pigmyhog,學名為Sussalvanius) 世界上最小的豬,野豬的一種,主要生活在印度東北部。60厘米長,高約25厘米,成年豬不足10公斤。曾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大量存在,現在僅印度阿桑地區的瑪納斯國家公園擁有為數不多的幾頭。其基因與家豬的基因並無太大差別。
12.斯比克斯鸚鵡:
在野生狀態下,斯比克斯鸚鵡雖沒有完全滅絕但已經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尋找這種鳥的鳥類學家僅僅找到一隻倖存的雄性鳥,生活在遙遠的巴西東北部地區。目前被人俘獲的大約31隻鳥是這種鳥能夠存續下去的唯一希望。
全世界有794多種野生動物由於缺少應有的環境保護而瀕臨滅絕
76科300餘種植物瀕臨滅絕
以上資料只是人類目前所知,不知道還有多少不知名的物種正在消失。
F. 所有已經滅絕的物種的圖片及說明
如果你能夠給我一個數字,說明滅絕動物到底有多少,我就發給你。
光是一個二疊紀滅絕的生物就不可計數,那時的動物哪裡來的圖片?!
G. 收集滅絕動物圖片
http://www.losn.com.cn/hjbh/index_world_animals.htm
http://www.pearlcollege.com/animal/public/sort.htm
http://..com/question/1555064.html
參考資料:http://www..com/s?ie=gb2312&bs=%D6%A3%B3%C9%B9%A6&sr=&z=&cl=3&f=8&wd=%B1%F4%CE%A3%B6%AF%CE%EF&ct=0
H. 已經快要滅絕的動物的圖片
世界最瀕臨滅絕的12種動物
世界最瀕臨滅絕的12種動物 1.北部白犀牛(Sumatran rhinocerous)。
剛果瓜蘭巴(Garamba)國家公園擁有世界僅存的不足25隻的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將可能在地球上徹底消失。
2.白鰭豚:
別名白暨、白鰭豚,屬於喙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屬於鯨目(Cetacea),白暨豚科。
為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獸類,亟待加強保護。.產於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幹流之中。它們大約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有「活化石」的美稱。由於數量奇少,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3.蘇門答臘虎
在野生狀態下只有20隻。隨著40年代巴利虎和70年代裡海虎的滅絕,人們預計,這一物種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在地球上消失。
4.奧里諾科鱷魚: 南美洲體形最小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12種最瀕臨滅絕的物種之一。
5.僧海豹(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
據專家估計,世界上僅有500隻,生活在地中海,
6.小嘴狐猴(Mouse lemur)
世界最小的猴類,生活在馬達加斯加。
7.蘭.坎皮海龜(L. Kemp』sRidleyTurtle)
目前全世界范圍內12種最瀕危動物中唯一數目成增長趨勢的動物。需經歷11-35年成長期。
8.奧瑞納克鱷魚(OrinocoCrocodile,學名為Crocodylusintermedius)
9.泰國豬鼻蝙蝠(Kittis Hog-nosed Bat)
10.夏威夷蝸牛(genus Achatinella)
11.斯比克斯鸚鵡
在野生狀態下,斯比克斯鸚鵡雖沒有完全滅絕但已經少得不能再少。1990年尋找這種鳥的鳥類學家僅僅找到一隻倖存的雄性鳥,生活在遙遠的巴西東北部地區。目前被人俘獲的大約31隻鳥是這種鳥能夠存續下去的唯一希望。
12.微型豬(pigmyhog,學名為Sussalvanius)
世界上最小的豬,野豬的一種,主要生活在印度東北部。60厘米長,高約25厘米,成年豬不足10公斤。曾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大量存在,現在僅印度阿桑地區的瑪納斯國家公園擁有為數不多的幾頭。
I. 已經滅絕的動物的圖片及原因
阿特拉斯棕熊(Ursus arctos crowtheri)是棕熊的一個亞種,不過有時候也被認為是另一種熊,也是非洲唯一的熊科動物,棲息於阿特拉斯山脈。最後一隻阿特拉斯棕熊很可能在1870年代於摩洛哥北部被射殺。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d/Atlasbear.jpg
日本狼是一種已滅絕的狼,曾經在日本大量繁衍,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之後被人大量獵殺,最後在1905年滅絕。另一種北海道狼跟日本狼是近親,但亦於1889年滅絕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a/Honshu-wolf.jpg
台灣雲豹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 台灣雲豹
台灣雲豹郵票
保護現狀
極危,可能絕滅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貓科 Felidae
屬: 雲豹屬 Neofelis
種: 雲豹 N. nebulosa
亞種: 台灣雲豹 N. n. brachyura
三名法
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a
Swinhoe, 1862
台灣雲豹,屬於台灣特有亞種的貓科動物,也是台灣島上最大型的野生動物之一。盡管自80年代中期起,便無人再親眼看到野生台灣雲豹的蹤跡,然而,它一直被視為是最珍貴的野生動物,甚至屬於台灣原住民之一支的魯凱族好茶部落,還認為他們的祖先就是從台灣雲豹變來的。台灣雲豹原為棲息在中低海拔闊葉林間的大型貓科動物,在土地被大量開發之後,台灣雲豹被迫遷往高山,最後的棲息地是玉山和大武山
台灣雲豹的簡史
考古學者在距今3000多年的台灣卑南遺址當中,曾經發現過3件陪葬用的人獸形玦。在全世界的考古發掘中,這種人獸形玦只有在台灣出現過。而在人獸形玦上面,正可以找到類似雲豹的圖騰(張岱屏 nd)。
台灣雲豹第一次被列入科學文獻的記載中是在1862年,是由第一個踏上台灣的西方國家官員史溫侯(Robert Swinhoe,當時在英國駐打狗領事館工作)所記載下來的。在那一年,史溫侯於英國的《倫敦動物學會集刊(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簡寫為PZS)》上,發表了〈福爾摩沙島上的哺乳動物(On the Mammals of the Island of Formosa)〉這篇文章,裡面提到了台灣獼猴、台灣黑熊、台灣石虎、台灣雲豹等哺乳動物,這也是這些動物第一次見諸於正式科學文獻的紀錄(Hall 1999)。
披雲豹皮的原住民青年,可能是魯凱族(1900年左右)然而,從1862年到現在的140幾年來,雖然台灣的原住民陸續一直有人宣稱看到雲豹,卻從來沒有研究者真正看過台灣雲豹的活體、甚至是活體照片,因此也無法確定原住民所看到的,就是台灣雲豹(鍾麗華 2004)。以台灣的動物園所豢養的雲豹而言,目前有紀錄可查的雖然有15隻,但都不是台灣雲豹,而是從別的國家進口的「蘇門達臘亞種」或其他亞種(台北市立動物園 2004;台灣原圖集郵世界 nd)。 雲豹為台灣特有亞種。
目前台灣唯一能見到的台灣雲豹,是收藏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內的一隻標本,這是日治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國立台灣博物館 2003;台灣原圖集郵世界 nd)。而台灣最後一筆野外雲豹的資料,則是出現在1983年。當時東海大學環境科學中心的研究員張萬福,在一個原住民獵人的陷阱中發現了一隻已死亡的幼豹(鍾麗華 2004)。1987年2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請美國貓科專家羅賓維茲博士親臨台灣的大武山察視。羅賓維茲的結論是台灣尚有幾處環境尚屬完整、而和泰國雲豹出沒地區之棲息環境相似的地方,有可能還存在著雲豹(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1998)。
從2001年開始,為了對台灣雲豹做更准確的紀錄,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和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開始分別在南部的大武山和中部的山區,在600個以上的觀察點裝設了自動照相機,想要對台灣雲豹進行觀察記錄。該計劃延續了將近3年,卻始終不見台灣雲豹的蹤影。學者認為,台灣雲豹可能已經絕種,即便沒有絕種,恐怕也難以繁衍下去了(鍾麗華 2004)。
[編輯] 台灣雲豹小檔案
外型特徵:身長60-100厘米;尾長50-90厘米,幾與頭胭等長,與豹尾長度相差無幾;重量16-23公斤。全身黃褐色;額頭至肩部有數條黑色縱帶,頸側及體側具有大塊雲黑斑。身上斑點每隻各異,頸部斑點細長,腹部兩側大斑向後,圍輪廓深厚而向前者淡細,中間部面積大,並雜以粽黃及少許黑毛,遠望如朵雲故名雲豹。四腿處斑點往下逐漸縮小,尾部上下均有斑點
食物:肉食性動物,會捕食樹上的猴子、松鼠及鳥類等中小動物,亦會潛伏於樹上,俟羌、鹿等獵物自下面經過時飛撲而下咬其頸部致死而食。
分布:曾經分布在台灣東部和南部山區,近年來只有玉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以及玉山國家公園的梓仙溪地區,分別在1990年及1996年有發現疑似雲豹足跡的紀錄。
習性:雲豹是晨昏活動頻繁而偏夜行性的動物,常單獨活動。白天棲息在樹幹上或斷崖的岩石下面,到夜晚才現身伏擊行徑上的動物。但它並非完全是樹棲性,也常在地上行走或是撲追動物。可能的棲地為原始或次生闊葉林、混合林或針葉林
面臨問題:族群量不明且極可能已經絕種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d/d4/Formosan_Clouded_Leopard.jpg
福克蘭狼(學名:Dusicyon australis,原本的名稱為Canis antarcticus)是福克蘭群島唯一一種陸棲的哺乳動物,也被稱為南極狼、福克蘭犬或福克蘭狐,這種犬科的特有種於1876年絕種(於西福克蘭島),也是歷史上已知唯一滅絕的犬科動物。最接近的親源種是棲息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巴塔哥尼亞狐,它們在近代也被引進福克蘭群島。目前已知在西福克蘭島與東福克蘭島都有福克蘭狼的蹤跡,不過它們之間差異多大並不清楚。
福克蘭狼的毛是黃褐色的,尾巴的尖端則是白色的,以什麼為食則不清楚。由於福克蘭群島缺乏原生的嚙齒類動物,所以福克蘭狼很可能是以在地面築巢的鵝、企鵝、幼蟲與昆蟲為食,就像海岸清道夫一樣[3]。它們有時被認為是居住在洞穴之中
福克蘭狼首次由約翰·斯壯船長在1692年所目擊到[1],法國航海家路易斯·安東尼·布干維爾(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則在福克蘭群島建立居住地,並稱它為「loup-renard」(意為狐-狼)。當查爾斯·達爾文於1833年登上島上調查時,將這種犬科動物命名為Canis antarcticus,並認為它們是相當常見且溫馴的。移居者認為福克蘭狼對於他們帶來的綿羊是一種威脅,所以有組織的大量毒害與涉殺它們。因為缺乏可以躲藏的叢林,所以福克蘭狼很快就滅絕了。由於缺乏掠食者,所以福克蘭狼相當溫馴,就像一般的島嶼物種。人們可以一手拿一塊肉,另一手用刀子或棍子殺害它們。不過如果有必要的話,福克蘭狼偶爾也會抵抗。
一隻福克蘭狼在1868年被帶往英國的倫敦動物園,不過只活了幾年而已[4]。在福克蘭狼已經絕種的1880年時,英國生物學家托馬斯·亨利·赫胥黎認為福克蘭狼與郊狼的關系接近。不過歐德菲爾德·湯瑪斯(Oldfield Thomas)在1914年將它們重分類在福克蘭狼屬,並認為它們與巴塔哥尼亞狐及南美狐關系較近。
[編輯] 演化
福克蘭狼不尋常的棲息范圍是值得人們探討的,其他原生於海島的犬科動物只有加利福尼亞州的島嶼灰狐與棲息在智利的達爾文狐,不過它們的棲息地並不像福克蘭群島那樣偏遠。一些頭骨的細部結構顯示它們原本是與原住民抵達這些島嶼,並且半馴化成一種寵物。如果這是事實的話,福克蘭狼的祖先就是從南美洲而來的,並且在最後一次冰河時期中滅絕。博物館標本的DNA分析反而不確定它們與這些已滅絕的親緣種間的關系。一些生物學家甚至認為福克蘭狼是馴養過程中,犬與狼的雜交種,不過目前對於這個推論是否可能發生。另一個可能是:在冰河時期時,福克蘭群島與南美洲之間的陸橋讓它們的祖先得以越過海洋的分隔。無論如何,福克蘭狼都是一個生物地理學的謎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1/FalklandIslandFox2.jpg
J. 滅絕動物的圖片和介紹
袋狼(英文名:Thylacine,Tasmanianwolf)因其身上斑紋似虎,又名塔斯馬尼亞虎,祖先可能廣泛分布於新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草原等地。屬於有袋類,和袋鼠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不成熟的幼仔,並且為夜行性。5千年前,澳大利亞野犬隨人類進入澳大利亞。最後一隻袋狼,是於1936年9月7日死亡的。死於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霍巴特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