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死了人的家裡、靈堂上掛的那些白色的布條叫什麼不是魂幡
是喪幡。
古代一般喪禮不在靈堂里,而是臨時搭建靈棚,喪幡在靈棚外側,共有三根喪幡,大的有三丈團寬畢六,白布包裹,帆長一丈四,寬七尺。
左右各有一白布條,七尺長九寸寬,在靈棚的中間,這叫下馬幡,就是來吊嗓的人看見它就要下馬了,右邊就是整儀幡高有二丈一帆長五尺寬三尺,左右白條四尺寬二尺一寸。
見幡整儀就是把身上帶的飾品拿下來,一般在那有洗臉的盆還有人在那迎候,女人要把頭梳好准備帶孝。
還有一個就是落淚幡,不過它很小,高一丈七帆長七尺寬三尺,左右白條一尺三寸,看見他就要哭出聲來(以便門口的鼓樂通知守孝人准備行禮,女客要來陪哭,就是要一起哭),丫鬟會在那把哭的人攙進去。
(1)白事靈棚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古代喪葬步驟
1、 報喪
孝男孝女跪請家族長輩主持喪事。請陰陽先生擇定大殮成服扶樞還塌芹山吉期,然後印發「訃聞」,派人遍告親友。如喪母,須及時向「外家」報喪。接訃告者須給報喪人吃紅蛋。
2、大殮、成服
由「八仙」(抬柩者)給逝者蓋棺,釘棺,稱「大殮」。「母死怕外家,父死怕叔伯」。母死,大殮前必先讓外家過目。
大殮後移柩大門外,上鋪紅氈,但不得著地。「八仙」在靈掌前給孝子孝孫披麻戴孝,叫「成服」。喪屬須反穿衣服,孝子腰圍稻草繩,手持「孝杖棒」(父死用竹,母死用桐)。
3、安靈、堂奠
廳中設靈堂,由孝子當天跪寫靈牌。親友弔唁,須攜「奠儀」、(用白紙包)、輓聯、香燭、冥鏹等物巧悶。孝子孝孫跪地號哭謝吊,無人攙扶不得起身。堂奠又叫「家堂祭」。
吹班在下廳奏哀樂,孝男、宗族、戚族、外家、生前友好等順序隨禮生唱贊進行祭奠,喪屬在孝幔內跪謝。
4、超度
請僧人、道士為死者念經誦咒,行「燒官錢」、「沐浴」等儀式以超度亡魂,俗稱「做半夜光」。有錢人家則夜以繼日請僧道做法事,稱「做齋」,有的長達七日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