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95後小伙在鉛筆芯上刻出一頭牛,你如何看待微雕這門藝術
非常欽佩。微雕講究選材,其石材質地要求絕對精純,容不得有半點砂格和半絲裂紋,因為半個砂點就可能刻10多個漢字。第二、微雕的刀具也是特殊的細刀,既要尖細,又得鋒利。第三、要有特別精熟的書法和國畫功底,雕刻的時候才可進行“意刻”。第四、臨場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釐千鈞,一氣呵成。第五,運刀要穩、准、狠,只有這樣,才能使書法和刀法筆意達到完美滲爛段的統一。
到了20世紀60年代,隨著放大鏡等先進科學儀器在微雕領域的運用,微雕藝術便成為一種別具一格的嶄新藝術。在很多微雕作品畫面上常常兼有微刻詩詞或文章,此時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微刻文字書法效果重要性,那些雖刻得細微的某些作品無非蟻足一堆,在放大鏡下觀察,波磔點劃,不成樣子,字型或呆板,或歪斜,或扭曲,實不足取。尤其在微雕作品上的微刻功力怎樣,也成了評判微雕作品的成敗。好作品之所以受到人們推崇,除了微雕技法外,究其原因還在於微刻布局而又要表現出鐵劃銀鉤的書法功底。清朝微刻大師於碩其擅長在摺扇邊骨上進行微刻,能在指寬的扇骨刻三十行字,且無一敗筆,筆筆有帖氣。現代雕刻家因受竹子本身材質的限制,已極少在竹子上微刻如此小的文字。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四川省屏山縣人郭月明也在致力於將微書、微雕、微刻集於一體的研宄。
B. 核雕需要哪些工具大概每樣的價位是多少初學自學核雕,買什麼核比較好
根據你的問題,整理了一些,希望能幫到。
下面是從表現手法上來分的。 具體做法都差不多,即先畫草稿,然後再根。據草稿一點點刻畫出細節。所謂從大到小,由簡單到復雜。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這幾句如果不懂可以參考素描理論。 橄欖核雕刻和畫畫的理論是相通的。
-----------行意軒
(核雕設計及核雕刀製作) 2013.1.10;
行意軒20隻套裝木把雕刻刀,刀頭採用進口白鋼。 刀頭形狀包括:平刀,圓刀,左斜刀,右斜刀,勾線刀,凌刀,尖刀等。
一、浮雕法:
按照雕刻深度可分為高浮雕、淺浮雕、薄意三種。
高浮雕:又稱三面看。選用異型橄欖或者桃核這種雕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明快反差,也是最常採用的一種設計方式。高浮雕的各種景物的雕刻應盡可能地採用圓雕的技法,使雕刻的物體比例合適、構圖豐滿,側面和正面的比例合理。初學者往往只注意正面的構圖雕刻,忽視側面的圖景比例,這是應予注意避免的。浮雕的製作多見花卉、人物、動物。高浮雕是浮雕向圓雕過渡的階段,在學習雕刻的過程中,要首先學習構思設計,前後左右都要照顧到,循序漸近,不能逞一時之快,大量剔除荒料,致使最後有些景物無法安排,不得不改變原設計。應該採用的步驟如下:先在橄欖上畫圖,沿線用平口刀勾勒一遍,用刀剔除空白地方的荒料。經過一個小階段的剔除,墨線不清楚時,要停工審視,將不清之墨線補上,再繼續進行,邊剔除荒料,邊深入設計。達到預定深度後,將背景定型,然後將前景雕刻完成。要前後都照顧到不能只顧一方。雕刻時,要注意總體設計,留料要充分,防止因突現的瑕疵損害設計。待雕刻全部完成後,細部用水砂紙磨光,經封蠟處理,一件雕刻品就完成了。
淺浮雕:這是相對高浮雕比較而言,所刻的景物一般比較淺。所設計的畫面,要有中國民族性的裝飾效果,構圖要豐滿。常見的圖案有龍鳳、山水、花卉、歷史故事等。雕刻方式如下:將料石浸水粗粗打磨一遍,使其顯露石紋和顏色,給有綹、裂、砂、釘的地方作上標記,根據石色的分布和石質情況,確定作品題材和構圖。在設計中盡可能地躲過綹、裂、砂、釘,或把這些缺陷根據情況設計成山崖、怪石等景物。盡量通過巧妙的設計,使成品雕件上基本找不到這些缺陷,或不明顯。設計完成後,用斜口刀在載體上細細勾畫。線條要准確,翻轉折疊的地方要交待清楚。設計定稿後,用平口刀的側尖沿線條勾勒一遍,刀鋒要向線條一側稍稍傾斜,目的是要保證線條的完整性。勾勒完畢,用小平鑿削剔線條間的空白部分,這個工作叫「清底」。清底時要照顧全局,使整個畫面基部深淺一致。待清底工作完成後,再將各線條按照設計意圖進行雕刻。對一些翻轉折疊的地方,要特別注意層次關系,力求交待清楚。雖然淺浮雕是一薄層雕刻,而在結構上則要求富有主體感。初學者在線條和基礎平面接觸部,總是留有許多刀痕,這在行業中稱為「根不凈」。這種情況,只要用側弧形修光刀細致耐心地沿線條刮削,就可以消除干凈了。
高浮雕和淺浮雕,是印材雕刻中的基本技法,是常見的表現形式。所以初學者應首先熟練掌握這兩種技法,以便向更高難的圓雕過渡。如果沒有從淺浮雕——高浮雕——圓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難掌握所雕刻景物的比例關系和准確布局,也不可能很好體會雕刻各種景物的感覺。所以一個初學者,應從基本技巧開始學習,注意觀察各種花卉、草蟲、動物,尤其要注意觀察好的雕刻成品,先行臨摹,再自己加以變化。觀察動物要注意神態,因為雕刻動物時傳神是最重要的,身體的其它部分都可能也可以做變形處理,只要表示出它們的精神氣質,就可能使作品有傳神之感。
薄意:薄意是一種極薄的浮雕,因為它的施用對料石材質極少破壞,而又飽含詩情畫意,所以在一些質地好而透明度高、材料相對較小的珍貴凍石上,經常採用這種裝飾形式。例如壽山田黃石幾乎全部彩此種雕刻法。
薄意的取材非常廣泛,其中主要有歷史人物、山水花鳥甚至書法手跡,具有吉祥寓意的題材更是經常採用。薄意的製作主要工序如同淺浮雕,但凸起部分一般不超過0.5毫米。在照顧到料石瑕疵遮蓋時。應當著重整個畫面的布局章法,隨著石形的凹凸而進行雕刻,把用刀的技法與畫面的詩情畫意熔於一爐。在雕刻過程中,要用心去刻,要把自己的情感深呈作品之中,把中國畫的章法布局和畫理在薄意雕刻中展現出來,讓薄意雕刻的方寸天地,包容進名山大川的無限秀美風光,小中見大,這樣才能達到意境。薄意的線條間的空白要仔細地清根,這個工作需要極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其後還要對其中的細部進行裝飾性修整、開臉、開絲或點綴,這些工作最好放在作品用900#水砂紙磨光以後進行。900#水砂紙磨光需要非常細心,不能大面積地磨擦,應把水磨紙剪成條,粘在小竹片上進行磨光,或對折兩次,用折出來的邊角磨光,要著重對線條根部進行修磨。「根不凈」是薄意雕刻的大害,是雕刻者應高度重視的問題。
二、圓雕
圓雕又名立雕,圓雕的製作,首先要有一個准確的設計方案,製作一件雕刻作品,大致需要經過設計——去荒料——定型—粗雕—細雕—磨光——上蠟等幾道工序才能完成。雕刻一顆橄欖或者桃核時首先要根據形狀和紋路的情況、設計確定要雕刻景物的布局,用刀尖或者筆勾畫出輪廓,再用開鑿或雕刻機打去荒料,整理成所設計景物的雛形,然後用平鑿細細雕刻。要注意,用力要適當,用刀要准確。正確的姿式是用右手姆指、食指、中指捏住刀桿,無名指抵住雕件,左手拇指倚住刀鋌,保持刀鋌的穩定性,防止跑刀,劃傷別的部位。在雕刻精細的鏤空雕件時,應首先將外部紋飾刻好,再用雕刻機或手鑽把內部鑽通,最後用平鑿修整。鏤空件需要的特種刀具,要根據情況製作,以適應鏤空雕刻為准。
三、平刻
又名陰刻。北京地區俗稱「撥花」。在各種雕刻中,平刻是最為省工的一種,但是真正能夠刻得出神入化,將畫面設計得古個典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刻要求製作者要有較強的繪畫能力。一般使用隨形石進行撥刻。首先用鉛筆加以勾勒,然後用平鑿側尖或特製刻刀撥刻,其實可以說是用鐵筆往印石上寫畫。待全部完成作畫後,用褚石加調少許墨色,將所刻畫面塗勻,待乾燥後,用潮濕毛巾擦去浮色,這件作品就完成了。注意畫面布局一定要有章法,多參考一些畫冊,如芥子園畫集等。
四、微刻
在印章之上撥寫極小的書法,每字約有一毫米大小,也有更小一些的字,形式生動。具體製作如下:用支架夾持一塊放大鏡,做成一個觀察鏡,在頭發絲兩端夾上兩個小鐵夾,放在印章之上充作劃線,透過觀察鏡,進行刻寫,然後用白水彩色塗抹即可。當製作熟練以後,不用觀察鏡也能刻制。此種工藝要求製作者有較好的書法根底,再加以練習,就可以掌握微刻了。注意印章的平面要光潔,最好先用較深顏色的單色石。
C. 曲陽石雕的工藝特色
曲陽雕刻工藝歷經千年而不中斷,譽滿海內外。隨著曲陽雕刻材質從大理石、玉石到木質、象牙、青銅、不銹鋼等的擴展,其雕刻技藝也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圓雕、透雕、鏤雕、浮雕等造型門類,技法不一而足。
現在雕刻的題材相當廣泛,既有傳統的仿古建築飾品,又有現代人物雕像;既有園林雕塑,又有家庭裝飾;既有飛禽走獸,又有游魚花卉;既有上百米的巨作,又有長不盈寸的精品。曲陽縣以"雕刻之鄉"的美稱享譽海內外。曲陽石雕的傳統工藝是利用開臉特技法,在石料上畫出大概輪廓,先雕鼻子,再從頭到腳依次雕刻,做到"內外有度,比例協調"。而現代工藝則是在傳統工藝基礎上,依靠科技力量(電動工具),運用圓雕、浮雕、線雕技法,將解剖學、美學融為一體,所雕作品既有高貴華美的傳統特點,又有新穎明快的時代精神。
其雕刻工藝既善於利用刨荒、刨光、開臉等特技,又善於目測定型,採用"上細"工藝,達到了"線要直、面要平、彎要活"的標准。曲陽石雕現在的主要傳承人為盧進橋鍵搜(已故)、甄彥蒼、安榮傑,劉宏立等。
曲陽石雕所用材料天然漢白玉儲量豐富,產於該縣城南黃山之下,石質具有潔白晶瑩、純凈細膩、脂潤堅韌、經久耐磨等特點。既易受刀,又耐風化,色澤不敗。曲陽石雕藝術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構思精巧,造型美觀;紋飾清晰剔透,生動逼真;刀工精湛細膩,圓潤光滑。料質有漢白玉、花崗石、玉石等。顏色有白、黑、黃、綠、紅、灰等。還有形形色色的木雕。
品種
曲陽石雕的花色品種600多個,其中有人物、佛像、瓜果、動物等傳統題材作品;也有 以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以及現代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還可承製人物、雕像、碑刻、 建築裝飾等圓雕、浮雕品。不論何種石雕作品,都富於民間傳統的魅力和生活氣息。
題材
曲陽石雕除以水果、動物為題材的上百種傳統產品外,還有以車馬、走獸、人物和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為題材而雕刻的石雕精品。除用漢白玉外,曲陽石雕還有用雪花石、桃紅、墨玉等石料刻制的精品,暢銷日本、新加坡、比利時、奧地利、澳大利亞、美國等10多個國家。
技法
圓雕又稱立體雕,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面。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後、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它是石雕中最基本的技法。
圓雕一般從前方位「開雕」,同時要求特別注意作品的各個角度和方位的統一與和諧,只有這樣,圓雕作品才經得起觀賞者全方位的。
由於圓雕作品極富立體感,生動、逼真、傳神,所以圓雕對石材的選擇要求比較嚴格,從長寬到厚薄都必須具備與實物相適當的比例,然後雕師們才按比例「打坯」。「打坯」是圓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大型的圓雕作品,還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待修訂守「泥稿」後,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打坯」的目的是確保雕塑作品的各個部件都能條例嚴格的比例要求,然後再動刀雕刻出生動傳神的作品。
隨著時間的推移,石雕的題材不斷拓寬,石雕技法也不斷豐富發展,在圓雕技法的基粗悉礎上,出現鏤雕、鏈雕。在表現內容上,也由獨立的個體發展到人物、動物和山水等相結合的大型群雕,這就使得圓雕從技法到作品內容都更加豐富和完善。同一件圓雕作品,往往是圓雕、鏤雕、鏈雕等多種技法融會貫通。
微雕,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中國微雕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稿凳歷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在的王叔遠的《核舟記》,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
篆刻邊款藝術是微雕藝術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明清以來,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這方寸之地,用鐵筆題書作畫,寄託情趣,自娛自樂。及至壽山石成為印章材料之後,壽山石的微雕藝術便也開始出現。清初楊璇、雕彬都曾在壽山石雕品的花紋僻處刻以小字,「西門薄意派」雕刻大師林清卿也常在所刻作品的草叢、石縫中以極細的筆刻劃上自己姓名和製作年月,以後更有人在印章方柱的四邊,以極細微的文字,雕刻古人詩詞作為邊款。
微雕藝術「藝在微」,愈是細微,功夫越精,價值也越高。微雕也是十分講究畫面和章法的藝術,這就是「意在精」。微雕的雕刻師首先要有很深的書法和繪畫功底,雖然微雕細微到無法用肉眼辨認,但在放大鏡下仍然十分精美,如大幅的書法精品。
D. 初學篆刻要注意哪些篆刻有哪些方法怎麼刻
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學習篆刻之前,必須作好有關准備工作。
1.印刀
篆刻印刀是主要的工具。刀口,一般刻石章都用平口刀。刀口出鋒角度不宜太銳或大鈍,一般以45度至15度為宜。刀桿一般長約十五厘米左右,略高出於之虎口即可。
2、筆、墨、硯用於臨摹,起稿,拓款等用。
筆一般應備狼毫或兼毫小楷二支,一支新,一支較舊,用於摹印、起稿、反書上石等用。羊毫大小各一支,大者用以臨寫印稿,小者用以拓邊款時蘸清水用。
墨油煙墨一錠,或用較好的書畫墨汁一瓶(如中華墨汁、曹素功墨汁等)。
硯可備二小塊,如不用磨硃砂,一塊硯亦可。硯選用一般的青石硯即可。
3、砂紙用於磨印石。
4、印床印床是用來固定印章的,以便鐫刻時省力,
5、印刷印刷用以刷滌印面。
6、棕帚一般稱「棕老虎」,用以拓制邊款時用。
7、拓包為拓邊款時用。
8、印規印規是在鈴印時用以框正印章的位置,
9、印筋用以調拌印泥用。
10、玻璃小鏡
11、其 他如保護印章的印盒(或印套),鈴印用的硬橡皮墊板;裁鋸印石的鋼鋸條,擦拭印章的軟布(或小毛巾)等等,
印章材料,有銅、石、金、玉、木,牙、骨、磚、有機玻璃製品等。但現在作為篆刻藝術用材,還是以石質材料為主。因為石質印材,柔、脆、膩、堅適中,易於受刀,並能表現出特有的金石韻味,故明清以來多為印人所喜用。同時也促進了篆刻藝術的發展。印石由於產地很多,質地也各有差別,其中以青田、壽山石等為好,產量也較多,價廉物美,到處可買,
印泥是傳達印章藝術的媒介物,質量優劣,直接影響到印章藝術表達的效果。
印稿寫法
先將印稿設計透明度較好的紙上,翻過紙側依照「反稿」用鉛筆摹寫上石,再用毛筆復寫一遍。
運用刀法
篆刻是書法與雕刻藝術的結合,故前人稱刻刀為鐵筆。前人談刀法,名目繁多,近乎玄虛,實際上運刀法不外沖刀和切刀兩種。
[沖刀]以刀角須要刻之線條推刀向前,並用無名指緊抵石章邊緣,以控制運速度,但這「沖」並非一沖了事,而要一節一節地沖,可免直沖不夠凝重之弊,沖角度較小,約30左右。
[切刀]執刀角度較沖刀直,至60左右,切刀所切線條較短,依靠角一起一伏,將長線條分段,以若乾重復動作完成。因純用切刀缺乏氣勢,一般宜沖切兼用,依靠全身之虛勁,通過肘腕運到指間,而不是靠手臂大動作來完成。
白文刻法
運刀又有單刀、雙刀之分。單刀即一刀直沖而下(如果刻完後反過來,順刀痕正中帶一刀,略微帶刻掉筆畫中的一部分鋸齒形裂痕,則可不致太單薄)?不宜初學,這里不作重點介紹。
刻滿白文用雙刀法刻去筆畫,即用流水作業法將一方印分四次刻成:①依次將橫劃的下部刻完,將石章轉動180°。②將橫劃上部全部刻完,輕轉刀角修好筆畫兩終端。③④豎線也依上述辦法兩次刻成,最後收拾印邊及部分不夠之處。刻時「寧使刀不足,莫使刀有餘」,因為不足可補,超過則不可補救。
朱文刻法
刻朱文印與刻白文相反,即留下筆畫、印邊,刻去除此以外的所有空地。也有雙刀流失作業法,一印分四次刻法,最後收拾印邊,剔去筆畫、印邊之外的殘留部分。印不必刻得過深,刻刀須緊貼筆畫,否則刻成鈐出後令人覺得白文變細,朱文變粗。無論刻朱文白文,宜一次完成,即盡可能刻得周到,要刻出寫寫的筆意。根據印文具體情況隨時調整運刀速度,轉換刀刃方向和角度也很重要。大印要重而沉著,小印宜輕而流暢。切忌不掌握輕重徐使筆畫斷裂,或刮削重復致全印死板。一切須勤學苦練,方能心手相應,運用自如。
E. 東昌雕刻葫蘆的雕刻技法
在雕刻技法上,當地藝人也極有新意。別的地方加工葫蘆,都只是在葫蘆表面上作文章,並不刻透,東昌葫蘆雕刻在技法上的最成功之處在於借鑒雕刻工藝的鏤雕技法,不僅改善了葫蘆的透氣傳聲性能,也增強了葫蘆的整體審美效果。看藝人下刀雕刻,是一種非常優美的藝術享受。以葫蘆面為畫紙,以特製刀具為畫筆,技藝高超的藝人在創作時多是不打稿的,只是將葫蘆細細凝神把玩,便能心中有數。先是用圓規在葫蘆上、下或者腹部劃出若干圓線用於固定刻畫空間,而後用鐵筆在葫蘆上直接勾勒線條,但見手中的鐵筆運用自如,一會兒細刻精畫,一會兒率筆了了。用筆下刀時緊時慢,時疾時徐,線條、刻痕多穩健沉著,輕則如游絲,隱約含蓄,重則如高山墜石,觸目心友悶驚。或片、或刻、或鏤,手法多變,運用自如,恰到好處。所到之處,人物栩栩如生,禽鳥展翅欲飛,一枝一葉雅緻清麗,山山水水滿目蒼翠。少則半日,多則數天,一件佳作便躍然而出,真可謂鐵筆走龍蛇,妙手雕神奇。
市區文化部門通過舉辦全市雕刻葫蘆大賽、民間絕活大賽等形式,讓敗銀民間藝人們進行學習、交流;通過傳、幫、帶培養出了「山東省十大農民青年文化名人」「全省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銀獎」獲得者李玉成等一批中青年高水平雕刻人才。當地還成立了多個葫蘆研究基地、葫蘆工藝公司等,開發出上千個新品種。除了雕刻,還有烙畫葫蘆、押畫好枯彎葫蘆、彩繪葫蘆、漆繪葫蘆等,千姿百態,異彩紛呈。
F. 鐵筆的介紹
鐵緩枝筆,指刻印刀的別稱。以其用刀代筆,故名雀哪型。亦借指雕刻頃猜藝術。
G. 皮雕的雕刻步驟
皮雕首重雕工之美,其基本步驟如下:
1、選用適當大小的皮革材料,在雕刻前用水適度濕潤皮革,使其膨脹變軟,增加皮革的可塑性。當濕潤的皮革幾乎恢復原來的顏色時,便可開始圖案轉繪。
必須注意的是皮革若過於乾燥,就不易切割;若是過於濕潤,則不易留下切割的痕跡。
2、設計雕刻的圖案紋樣,並將圖案描繪在透明紙上。
3、將圖案紋樣運用圓頭鐵筆依圖案紋樣線條,轉繪到濕潤的皮革上。先描出其輪廓,再描繪其他細部圖樣,運筆要堅定、有力,如此便能將圖案紋樣完美的描繪在皮革上,必須隨時檢查線條有無遺漏。
4、順著皮革上轉繪圖案盯賣紋樣的痕跡,使用旋轉刻刀劃出彎曲的圖案輪廓線條。使用旋轉刻刀時,刀刃面向執刀者,刀身向外傾斜約45~60度,切入大約皮革1/2~1/3的深度,向執刀者面前刻畫線條,一次刻畫完成較佳。有時左手要拉住皮革的一端,配合曲度旋轉,才能刻出理想之曲線。
(7)梅州鐵筆如何雕刻圖片擴展閱讀:
皮雕藝術的起源概況:皮雕藝術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歐洲中世紀時期,就有利用皮革的延展性來做浮雕式圖案的器具。
皮雕作品雕刻精美,工藝細致,在歐洲中世紀之後一度是皇宮貴族身份和名望的象徵。
這並臘種皮雕工藝長期的私下傳授,並沒有公開和流行。公元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的同絕則滑時皮雕由西班牙傳入美洲。一直到20世紀以後,皮雕才成為美洲人的喜好。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佔領軍傳入日本,後由日本傳入中國台灣,近幾年才傳入中國內陸,在國內開始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