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草烏是什麼 草烏燉豬腳究竟是美味還是毒葯
名詞解釋草烏
中國食品葯品檢定研究所主任葯師張繼介紹,草烏是一種中葯名,秋季莖葉枯萎時採挖塊根,除去須根和泥沙,乾燥,可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草烏有黃、黑、白幾種,但因其含有毒性,所以現在中醫也不經常使用,「如果使用,需要先加工炮製」。
張繼說,草烏屬於烏頭的一種類別。這些烏頭類葯物都含有烏頭鹼,而烏頭鹼對人的毒性極為強烈,超量使用會引起口唇和四肢麻痹、惡心、嘔吐等中毒症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常人只需服用3到4毫克就會出現心慌、心悸、心律不齊,甚至心跳驟停。在雲南大理賓川流傳的食用烏頭,一般是用來加工燉肉或者經過炮製後食用。
張繼提醒民眾,「草烏有多根、獨根、野生、種植多種。其中獨根、野生的毒性強,且年限越長毒性越大。食用者嚴重的可危及生命。草烏燉煮時,要求極其嚴格。不同的草烏蒸煮時間不同,需要謹慎細心操作,防止中毒」。
⑵ 川烏,草烏怎樣區別
川烏
圖鑒於http://www.39kf.com/medicine/pro/zy/zyc/01/2005-03-31-46958.shtml
【葯 名】:川烏
【拼 音】:CHUANWU
【英文名】:Common Monkshood Mother Root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葯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塊根。
【功 效】: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
【主 治】:治風寒濕痹,歷節風痛,四肢拘攣,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
【性味歸經】:辛,熱,有毒。①《醫學啟源》:「氣熱,味大辛。《主治秘要》雲,性熱,味辛甘。」 ②《東醫寶鑒》:「性大熱,味辛甘,有大毒。」③《醫家心法》:「辛,溫,大毒。」④《長沙葯解》:「味辛苦,性溫。」
①《要葯分劑》:「入脾、命門二經。」②《本草撮要》:「入手厥陰、少陰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2錢,弊談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用葯忌宜】:陰虛陽盛,熱證疼痛及孕婦忌服。①《本草經集注》:「莽草為之使。反半夏、栝蔞、貝母、白蘞、白及,惡藜蘆。」②《葯性論》:「遠志為使。忌豉汁。」
【別 名】:川烏(《金匱要略》)
【處方名】:制川烏、川烏頭、生川烏、制二烏(制川烏和制草烏)、天雄、川烏,生川烏
【葯用部位】:本植物栽培品的子根(附子、側子、漏藍子);野生種的塊根(草烏頭)亦供葯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主要栽培於四川、陝西。野生種分布遼寧、河南、山東、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廣西、雲南等地。葯材租纖碰主產於四川、陝西等地。
【葯材的採收與儲藏】:夏至至小暑間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莖葉,然後將子根摘下,與母根分開,抖凈泥土,曬干。
【拉丁名】:葯材Radix Aconiti原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炮製方法】:生川烏:揀去雜質,洗凈灰屑,曬干。制川烏:取凈川烏,用涼水浸漂,每日換水2~ 3次,漂至口嘗僅稍留麻辣感時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煎煮,至川烏熟透,內無白心為度,除去甘草、黑豆,曬晾,悶潤後切片,曬干(每川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考 證】:出自侯寧極《葯譜》 《綱目》:「烏頭有兩種,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謂之川烏頭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為烏頭,冬則生子已成,故曰冬采為附子。其天雄、烏喙、側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名,若生子少及獨頭者,即無此數物也。其產江左、山南等處者,乃《本經》所列烏頭,今人謂之草烏頭者是也。故曰其汁煎為射罔。弘景不知烏頭有二,以附子之烏頭注射罔之烏頭,遂致諸家疑貳。」
【生葯材鑒定】:乾燥的子根,圓錐形,長1.5~3厘米,直徑1,5~2厘米。表麵灰褐色,有細的縱皺紋,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側邊常留有自母根摘離的痕跡,下端尖,周圍有數個瘤狀隆起的支根,習稱「釘角」。質堅實,難折斷,斷面外層褐色,內面為灰白色,粉性,橫切面有一多角形環紋。無臭,味辛辣而麻舌。 乾燥的母根,呈瘦長的圓錐形,或帶有殘余的莖桿,體長3~7厘米,直徑1.5~3厘米。表面棕褐色,皺縮不平,或有錐形的小瘤狀側根,並具割去附子後遺留的痕跡。質堅實,斷麵粉白色或微帶灰色,橫切面可見多角形的環紋。無臭,味辛辣而麻舌。均以個勻、肥滿、堅實、無空心者為佳。顯微鑒定:粉末:灰黃色。① 澱粉粒極多,單粒球形、長圓形或腎形,直徑3-22μm;復粒由2-15分粒組成。②後生豎磨皮層細胞 表面觀類長方形或長多角形,垂周壁稍厚,有的橫向壁細胞細波狀彎曲,有的壁呈瘤狀增厚突入細胞腔內。③石細胞較少,類長方形、類方形、多角形或一邊斜尖,直徑49- 117μm,長113-280μm,壁厚4-13μm,紋孔稀疏。④具緣紋孔導管直徑29-70μm,有的導管分子粗短拐曲或橫連接,具緣紋孔較密。⑤纖維少數,細長條狀,有的具短分枝,紋孔口十字形、人字形或為具緣紋孔。
【中葯化學成分】:含有6種生物鹼:次烏頭鹼(Hypaconitine)、烏頭鹼(Aconitine)、新烏頭鹼(Mes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川烏鹼甲(Chuan-wu-base A)和川烏鹼乙(Chuan-wu-base B)。另說塊根中含次烏頭鹼、烏頭鹼、新烏頭鹼、卡米查林(Carmichaeline)等,川烏鹼乙就是卡米查林。從陝西川烏根中分出6種生物鹼,總含量為0.32%,為毒性很強的雙酯類生物鹼:烏頭鹼(aconitine)、中烏頭鹼(mesaconitne)、次烏頭鹼(hypa-conitine),以及塔拉地薩敏(talatisamine)、川烏頭鹼甲及川烏頭鹼乙。炮製過程即將雙酯類水解為毒性較小的單酯類生物鹼。並含去甲豬毛菜鹼(salsolinol)。從商品川烏頭中分出次烏頭鹼0.048%,烏頭鹼0.01%。中烏頭鹼0.0067%;還有一種生物鹼 (carmichaeline)為無色結晶,熔點185-1860C,[-α]D25-16.70(甲醇),認為和川烏頭鹼乙是同一物質。另據分折,川烏頭含生物鹼(以烏頭鹼計算)0.13-0.23%;生川烏含醚溶性生物鹼約0.599%。
【中葯化學鑒定】:理化鑒定: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0ml及氨試液3ml, 振搖10min,濾過。取濾液 6ml,蒸干,殘渣加7%鹽酸羥胺甲醇溶液 10滴並滴加氫氧化鉀的飽和甲醇溶液使呈鹼性,置水浴上加熱1min ,用冷水冷卻,滴加稀鹽酸調pH值至2-3,加三氯化鐵試液1 滴與氯仿1ml,振搖,下層液顯紫色。(示酯鹼
草烏
圖鑒於http://www.bjbug.com/plant/htm/pl00077.htm
4植物種名:草烏 Aconitum kusnezoffii
4所屬類別:毛茛科
4拍攝時間:2002.08.10 拍攝地點:東靈山
4簡要介紹:多年生草本。塊根倒圓錐形,長2.5--5cm,暗黑褐色。莖下部葉具長柄,開花時常枯萎;莖中部葉五角形,基部心形,3全裂。花序分枝,具9--22朵花,無毛。
生於山坡草地或疏林中。
4植株高度:80--150cm
4區域分布:北京、東北、內蒙古、山西等
⑶ 川烏和草烏的區別
川烏和草烏的只在一字之差,那麼你知道它們的區別在哪裡嗎?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川烏和草烏的區別,供大家參閱!
烏頭是川烏和草烏的統稱,而川烏和草烏是同一種系下的兩種不同的植物。川烏的莖是直立的,一般高約一米左右,開紫色花,根是團塊狀,側根就是附子,炮製後就是常用的附片。因為是附生於川烏的主根上,故名附子。
草烏的莖是蔓生攀援狀藤本,一般長約三米左右,還是開紫色花。草烏的根是長塊狀,沒有附子。
葯用區別
兩者都有大毒,也都具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作用,不過川烏的毒性小一點,草烏的毒性大一點,現在的川草烏大部分是家種的,野生的很少,我們這是產地,野生的有,但也少,野生的毒性比家種的大得多,一般不作內服。
中醫辨析
烏頭、附子、烏葯、川烏、草烏.
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北烏頭及其他同科不同屬類的野生烏頭,因其主根色黑,象烏鴉的頭,故均被稱為烏頭。其主根如馬鈴薯的種子,可以生出好多小的子根莖,圍在主根的周圍,有小莖連接,為烏頭生出的子代小烏頭,附於周圍故形象稱為附子,故其子根稱為附子。主根及其子根歷來被葯用,故稱烏葯。
所以烏頭是其主根,烏葯是對整個植物的稱呼,也包括各類烏頭與附子。所產的附子來年又可以作為種子繁殖下一代附子,相對下一代的附子,原代作種子的附子就叫做烏頭了。所以烏頭與附子只有葯材生長年齡的差異。這大概屬於附子烏頭原本的名稱內涵。
由於人口的大發展,社會需要量的增加,野生附子已不能滿足,所以家種附子的大規模生產實屬必然。四川是附子的產地,早在宋神宗時期就有大規模、規范化的種銷返植文獻。如楊天惠《彰明縣附子記》對四川附子的種植范圍,種植時間,種植方法,採收季節,加工方法,植物特性等均有詳細記載。
其實當時不獨四川一省,廣西,雲南,陝西,廈門,浙江等地都有種植,但四川產的烏頭附子影響最大,效果最佳,久而久之,所有的家種烏頭都以川烏命名,所有家種烏頭的子根都叫附子。事實這一習慣一直沿用到了現在,目前對各大中葯市場如陝西、湖南、湖北等家種的烏頭都叫川烏,各地烏頭的子根加工品都叫附子。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乾燥母根。因其塊根形似烏鴉頭,故名烏頭。產於四川的栽培品母根名川烏;附生於母根邊的子根,名附子。其野生者名草烏。
葯材歷史考證
川烏,又名川烏頭。早在後攜斗畢唐侯寧極《葯譜》中已有記載。川烏與草烏在古代本草中均統稱為烏頭。《本草圖經》在烏頭條下曰:“種之法:冬至前,先將肥腴陸田耕五七遍,以豬糞糞之,然後布種,逐月耘耔,至次年八月後方成。元種者母為烏頭,其餘大小者皆為附子。”以上是川烏栽培方法的最早本草記載。
宋代《寶慶本草折衷》將川烏頭單獨分條曰:“川烏頭,一名川烏。”李時珍《本草綱目》曰:“烏頭有兩種,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謂之川烏頭是也。其產江左、山南等處者,乃《本經》所列烏頭,今人謂之草烏頭者是也。”由上可見,對川烏與草烏分別進行明確論述的始載本草為宋代《寶慶本草折衷》。
植物形態鑒定
多年生草本。主根紡錘形或倒卵形,通常2個連生,栽培品的主根周圍常生有數個肥大的側根(子根)。
莖直立,高60~150cm,中部以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離生葉,有分枝。莖下部葉在花期枯萎。莖中部葉互生;葉片革質或紙質,五角形,長6~11cm,寬9~15cm,基部淺心形,掌狀三全裂或三深裂達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常為寬菱形,頂端急尖,有時近羽狀分裂,二回裂片斜三角形,側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常沿脈疏被短柔毛;葉柄長1~2.5cm,疏被短柔毛。
頂生總狀花序長6~25cm,花序軸和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緊貼的短柔毛;花梗中部或下部生有小苞片;花萼片5,藍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cm,喙不明顯,側萼片長1.6~2cm;花瓣2,無毛,瓣片長約11mm,唇長約6mm;微凹,距長1~2.5mm,通辯芹常拳卷;雄蕊多數,無毛或疏被短毛;心皮3~5,離生。
瞢莢果長1.5~1.8cm;種子三棱形,長3~3.2mm,只在二面密生橫膜翅。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多年生草本。塊根通常2~3個連生在一起,呈圓錐形或卵形,母根稱烏頭,旁生側根稱附子。外表茶褐色,內部乳白色,粉狀肉質。莖高100~130厘米,葉互生,革質,卵圓形,有柄,掌狀2至3回分裂,裂片有缺刻。立秋後於莖頂端葉腋間開藍紫色花,花冠像盔帽,圓錐花序;萼片5,花瓣2。蓇葖果長圓形,由3個分裂的子房組成。種子黃色,多而細小。花期6-7月、果熟期7-8月。
烏頭分川烏、草烏。草烏毒性更大。烏頭因採集時間,炮製、煎煮時間不同,中毒劑量差別很大。川烏為3~30克,草烏為3~4.5克,烏頭鹼0.2毫克口服即可中毒。川烏中毒可見口舌及全身發麻、惡心嘔吐、胸悶、痙攣、呼吸困難、血壓下降、體溫不升、心律紊亂、神志不清、昏迷,以至循環、呼吸衰竭而死亡。草烏中毒症狀與川烏基本相同。烏頭類中毒量個體差異很大,有人僅煎服川烏6克,亦有僅服草烏1克即引起中毒。因此應特別注意中毒的早期症狀,及早救治。臨床使用烏頭也宜以小劑量開始試用。
外用一般不會引起中毒,內服很危險,要謹慎使用長期服用烏頭,可蓄積體內引起中毒,特別是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更易發生此類中毒。如病情需要久服含烏頭的制劑,可用間斷服葯法。服用數日或數周後,間斷1周。另外,每日服葯可採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將每日總量分幾次服用,有利於毒素的排泄。治療中風用草烏頭(炮,去皮)四兩,川烏頭(炮,去皮)二兩,乳香、沒葯各一兩,共研為末;生烏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個,去頭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乾為末,加入上述葯末中,以醋、面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此方名“左經丸”。
⑷ 草烏是什麼
草烏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野生種)或北烏頭的塊根。秋季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須根及泥沙,乾燥。市場上所用的草烏多為野生品,我國北部地區主要取自毛茛科植物北烏頭,南部地區則主要取自烏頭的塊根。北烏頭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草烏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野生種)或北烏頭的塊根。秋季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須根及泥沙,乾燥。市場上所用的草烏多為野生品,我國北部地區主要取自毛茛科植物北烏頭,南部地區則主要取自烏頭的塊根。北烏頭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地。黃山緩滾烏頭分布安徽,浙江。展毛變種分布江蘇,浙江。大烏頭分布甘肅,陝西。圓錐序烏頭分布遼寧,吉林擾薯余。蒿葉烏頭分布遼寧,吉林。顯柱烏頭分布雲南。多根烏頭分布新疆。准噶爾烏頭分布新疆。紫草烏分布雲南。亞東烏頭分布手笑西藏。細葉草烏分布西藏。大草烏分布雲南。主產於浙江、湖北、湖南、江蘇、安徽、遼寧等地。
⑸ 草烏是什麼
草烏是一味中租迅草葯;
1、《本草綱亂擾目》: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主大風頑痹。
2、《本草綱目拾遺》:追風活血,取根入葯酒。
⑹ 草烏種植幾年可以收
二年可以收
草烏又名斷腸草。為雙子葉植物綱毛茛科植物烏頭(野生種)、北烏頭或其他多種同屬植物的俗名。植物為多年生、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有塊狀或粗厚的根;葉常掌狀分裂;花藍色或紫色,有時白或黃色,左右對稱,排成總狀花序式或圓錐花序;萼片5,花瓣狀,上面一片大而呈帽狀或頭盔狀;花瓣2-5枚,小;雄蕊3-5;果為一蓇葖。
塊根又名草烏頭(英文名稱:Kusnezoff Monkshood Root),有毒,入葯能祛風濕、散寒止痛。烏頭屬約350種植物,分布螞談於北溫帶,中國有165種,約有36種可供葯用。常見於東北和西南,大部有劇毒,因其塊根內含有烏頭鹼(Acotine),可作麻醉悶前碰葯,中國著名國葯附子即悔哪為烏頭(A. carmichaeli Debx.)的旁生塊根(子根),有回陽補火,散寒除濕之功,有些種類為很好的庭園花卉。
⑺ 中葯材,生川烏/生草烏/生附子/怎麼辨別區分它們之間的特徵
我覺得什麼都不是,是一堆土豆,我家買的土豆和你的圖片一樣。你讓別人鑒別葯材就給這么帶土的圖片怎麼行呢。何況毒葯少有老葯師經手。第一鬧友御洗干凈,第二切成片,第三要拍成色清晰的照片,表面的和裡面的都要有,第四要有對比大小的照片,第五,要給出賣葯給你的葯材來源和產葯的地點。至少產地要清楚吧。 照片這告森么多,有的是自己隨便挖了賣的,還帶土,有的是清洗過的,有的是經過炮製的。所液岩以成色差別這么大。川烏草烏炮製後用葯比較多,生用外敷效果不太好。一般的症也少用到這兩個毒葯,現在活血化淤都是用雲南白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