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敦煌壁畫中觀音的手型有多少種
這個觀音的手印一共是18種。兩塌滾友側的手印都是相對的。 實際上手一共是有19雙,最上面一雙是捧著一尊佛像,團槐這個備陸應該是不算在手印裡面的
B. 世上觀音有幾種叫法和圖片
佛經淵浩,有一萬四千多卷,記載於各處要全部查找之則這個工程相當浩大,且必須以佛經為據才是真實的,我現在先將我所知的寫給你,供你參考:世上觀音的多種叫法有——正法明如來、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如意輪菩薩、不空羂索菩薩、馬鳴菩薩、天王身菩薩、夜叉天王菩薩、伽帝神菩薩、長舌相菩薩、三目相菩薩、笑面相菩薩、歡喜相菩薩、雪面相菩薩、神鬼相菩薩、赤面相菩薩、瘦面相菩薩、白衣菩薩、香積菩薩、不小相菩薩、善面相菩薩、惡面相菩薩、美妙相菩薩、天女相菩薩、空身菩薩、大丈夫菩薩、四十八臂菩薩、大身霹靂聲菩薩、忿怒相手菩薩、隨類相菩薩、摩醯首羅菩薩、四臂尊天身菩薩、青面紅發相菩薩、慈悲相菩薩、龍樹菩薩、放光菩薩、無量菩薩、寶印王菩薩、栴陀羅菩薩、山海惠菩薩、葯上菩薩、身色三昧菩薩、靈香天菩薩、散花天菩薩、富樓那菩薩、三摩禪那菩薩、羂索手觀音、寶缽手觀音、寶劍手觀音、跋折羅手觀音、金剛杵手觀音、施無畏手觀音、日精摩尼手觀音、月精摩尼手觀音、寶弓手觀音、寶箭手觀音、楊枝手觀音、白拂手觀音、胡瓶手觀音、旁牌手觀音、斧鉞手觀音、玉環手觀音、白蓮花手觀音、青蓮花手觀音、紫蓮花手觀音、紅蓮花手觀音、寶鏡手觀音、寶篋手觀音、五色雲手觀音、軍持手觀音、寶戟手觀音、寶螺手觀音、數珠手觀音、寶鐸手觀音、寶印手觀音、髑髏杖手觀音、俱屍鐵鉤手觀音、錫杖手觀音、合掌手觀音、化佛手觀音、化宮殿手觀音、寶經手觀音、不退金輪手觀音、葡萄手觀音、頂上化佛手觀音……。這些都是佛經記載觀世音菩薩化身於各種結界渡化眾生靈時曾用過的各種稱謂。尚有很多,我無法盡述!!!
C. 綠衣觀音是什麼化身
綠衣觀音(綠度母)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度母,梵名Tara,全稱聖救度佛母,我國古代稱多羅菩薩、多羅觀音,慎伏度母有許多不同的化現,包括有二十一度母、五網路母等等,皆為觀世音菩薩之化身,而綠度母為所有度母之主尊,總攝其餘二十尊化身之所有功德。她能救八種苦難,如獅難、象難、蛇難、水難、牢獄難、賊難、非人難,又稱為"救八難度母"。同時,還能把稱為五毒的人類行為貪春虛、嗔痴、慢、疑中的"疑"轉成究竟圓滿的智慧,有護持婦女幼兒的功德。
綠度母造像為菩薩裝,全身呈翠綠色,是藏傳佛教的事業部之色,亦即不空成就佛之身色。一面二臂,面容姣好,二八妙齡,身材纖細,美貌絕倫。頭戴小五佛寶冠,身子放射出虹光,身佩各種瓔珞珠寶,著各色天衣,下身重裙,其形象華貴美麗,慈祥庄嚴。綠度母坐菩薩座於蓮花月輪上,雙腳屈左展右,左腿單坐,右腿向下舒展,踏在蓮花上表示隨時准備起身救度苦難眾生,如慈愛的母親一般,拯救鍾愛的孩子;右手持藍蓮花,向外置於膝前,掌心向外,作施願印,此印有施予、令如願、賜護及普度的意義,象徵施予一切眾生無畏、慈悲滿願;左手亦拈支盛開著的藍蓮花,置於胸前作三寶印,其豎起的三指的食指表義佛寶,中指表義法寶,小指表義僧寶。拇指及無名指碰觸著,表義悲智雙運;左右手各拈的兩朵蓮花,都延伸至度母的肩位。在莖的頂端,各有一果實、一盛開之花及一未開之花蕾。
相傳很久以前彩光王國有一位慧月公主,她從小虔誠信奉鼓音如來,經過一千萬億年的供養與修行,她終於證悟了勝義諦。許多僧人勸她以男身來度化眾生,但慧月公主拒絕了他們的要求,她說:以前的許多修行人都發願以男身成佛度化眾生,但我願意以女身成佛利扒孝燃益眾生。又經過漫長時日的苦行,她終成正果,名號為度母。綠度母,是一位救世大菩薩,她坐在白色的蓮花座上,依其本誓,是觀世音菩薩因慈悲天下眾生,傷心時掉下眼淚的變化身,所以是最慈悲的。
綠度母之勝妙法義:唯一嚴持戒律,凈化六根;修德行善,饒益有情;具足威儀,庄嚴身心的性德。故堪為成就具足,圓滿功果的根本母源之代表。綠度母全身以有形的綠色示喻著;他有如綠地肥壤一般的慈德,心地善好善妙;具足養份、靈氣而生長萬物。似如圓具純凈的善德資源,可潤澤於眾,慈憫饒益於人;令一切眾生樂於親近供養,得到自然的歡喜、滿願。
D. 昌珠寺的鎮寺之寶是什麼
昌珠寺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唐朝時期開始修建,文成公主都來過這里,成為當地著名的佛教聖地,這里的寺廟規模是非常大,但是歷史底蘊十分豐富,下面給大家分享昌珠寺鎮寺之寶詳細介紹。
昌珠寺鎮寺之寶:
昌珠寺鎮寺之寶——珍珠唐卡,是一件世界罕見的珍寶。這幅用珍珠串起成線條繪出的「觀世音菩薩憩息圖」(堅期木厄額松像),是元末明初的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時期,由當時的乃東王的王後出資製成的。
整幅唐卡長2米,寬1.2米,鑲嵌珍珠共計29026顆,鑽石一顆,紅寶石二顆,藍寶石一顆,紫寶石0.55兩,綠松石0.91兩(計185粒),黃金15.5克,珊瑚4.1兩(計1997顆)。這幅價值連城的唐卡能保存不易。
個小房間,絡繹不絕地參觀者需要排隊進入,即使是隔著厚厚的玻璃都無法阻擋這幅唐卡的珠光寶氣,唐卡中畫像怡然自得的微笑,神秘的目光和歷經快千年都依然璀璨的珍珠光澤,使得耳邊不斷傳來遊客那情不自禁地贊嘆之聲。
珍珠唐卡是在唐卡白描度量繪制後,再用上等打眼的珍珠、瑪瑙、綠松石和天珠等寶石,將其串起來縫制在布上,組成造型優美的人像,之後又在其邊緣用礦石顏色、植物顏料和純金粉繪制其餘背景等,整個過程復雜,耗時,成本高。
珍珠、寶石、唐卡珠聯壁合,金彩輝映,十彎坦禪分華麗。
珍珠唐卡細節
而昌珠寺的這幅珍珠唐卡,是珍珠串起成線條繪出的「觀世音菩薩憩息圖」,是元末明初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時期,由當時的乃東王後出資製成。
第一眼看到「她」,會被「她」的珠光寶氣所震住,腦袋裡蹦出的詞只有「珍貴、價值不菲」,再仔細看,神奇的是無論你從哪個角度望向「她」,「她」都以微笑的表情慈祥的面容回應你,任何人很難逃開她的目光。
唐卡中的觀音像物栩栩如生,悠然自得地坐在蓮花寶座上,與往常見到的端莊嚴肅的「觀音像」略有差異,「她」給人更多的親近感,人物與旁邊的花、雲朵相得益彰,前來參觀的人,大多都會把臉貼在玻璃牆上、變化著角度,想要尋找最好的位置將珍珠唐卡的所有盡收眼底。
且不說這些實打實的珍貴珠寶價值如何,光是幾百年的歲月,足以讓這幅保存完好無缺的唐卡神采奕奕。
可以想像,幾百年以前,這位乃東王後或許在別處看到過一幅驚艷世人的珍珠唐卡,自己也想擁有一幅;又或者她突發奇想,想要為唐卡增色,於是收集當時最好的珍珠、玉石,珍珠那麼小,還要打磨小孔方便穿針引線,可見當時工匠師傅的高超技藝,也有可能,刺綉過程中損壞的珍珠也不計其數。
這位王後,一心想要把這幅唐卡製作出來,她親手一顆一顆,一點一點,雲朵、寶座、人物,躍然於唐卡上,成品一出,想必也為王後爭了不少光。
「【藏地之寶】」
邊覺堅參和旦巴格桑剛參觀完珍珠唐卡走出來,他們來自浪卡子,一直聽身邊的人提起昌珠寺,提起珍珠唐卡,這次是專程過來看的。
排隊看珍珠唐卡的人很多,所以能仔細端詳的時間並不充埋塵裕,但是即使是匆匆一瞥,對於珍珠唐卡,他們說了幾個字:「太驚艷了」。
他們說,沒有辦法表達那種感受,很激動,這幅唐卡像是活的,她的眼神在與我們交流,現在她那麼安靜地隔在玻璃的那一邊,能夠感覺到過去的歷史、文化。「心裡都是感嘆和敬仰,還想多了解一些。」邊覺堅參說。
對藏民族來說,唐卡很重要。一千多年前,在松贊干布時期興起了這種名為「唐卡」的繪畫藝術,用彩緞裝裱成的卷軸畫。
唐卡的繪制極為復雜、嚴苛,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特定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製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
有的唐卡以史實為依據,著重表現歷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動,如表現松贊干布生平業績的歷史題材;其中以謳歌藏漢民族友誼的作品,如文成公主進藏故事,都會繪在寺廟醒目的位置
繪制藝人們充分發揮想像力,使這些人物繪制的生動,富有情信岩趣,姿態優美。通過這種方式,將歷史、文化留存,因此唐卡被稱為藏族的「網路全書」。
普通唐卡
多年以前,藏民族在遼闊而荒涼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成為隨身攜帶的廟宇。
唐卡比塑像更輕,也不同於壁畫,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把唐卡系掛在帳篷里,哪怕是一根樹枝上,就能成為一種象徵,讓藏民們祈禱、禮拜、觀想,或保佑去世的親人,將美好的祝願寄於唐卡。
對藏地人民來說這幅唐卡代表的不僅僅是藝術、歷史、文化,還有他們心中美好的祝願。
他們帶著尊崇和信仰,不遠萬里,走近昌珠寺的珍珠唐卡,感受這凝聚著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記載著西藏的文明、歷史和發展,寄託著藏族人民對雪域家鄉的無限熱愛的唐卡。
昌珠寺門口的石碑「【重現人間】」
任何一顆珍珠損壞,都有可能使得整幅唐卡脫落。
這幅珍珠唐卡原本屬於孜措巴寺,後來寺廟毀於戰亂,珍珠唐卡也在民間流落輾轉,直至重現人間,轟動了整個西藏。
1961年,昌珠寺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而珍珠唐卡也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這幅價值連城的唐卡經歷了風風雨雨,戰亂、朝代的更迭,卻被保護得如此完整。
王後不知道,她的寶貝,現在已經是昌珠寺的鎮寺之寶,也是西藏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文物遺存之一,更是西藏乃至世界都罕見的珍貴文物。
昌珠寺寺管會的頓珠告訴我們,以前珍珠唐卡一年只展示一次,平時都是捲起來收藏著,後來發現,老是這樣觸碰、摩擦,不論是織錦還是珍珠都更容易被破壞,於是寺管會就定製了鏡框將珍珠唐卡鑲嵌起來,中間還要放上防潮、防蟲的藏葯,這樣既能保護唐卡的完整,也能方便遊人參觀。
「因為珍珠唐卡是用線串連珍珠綉制而成,任何一顆被損壞,都有可能使得整個唐卡脫落。」頓珠說:「鏡框之外,還設置了一道玻璃牆,還有專門的僧人看管負責。」不定期的還要對唐卡、玻璃相框進行檢查,昌珠寺內幾十個紅外線探頭24小時監控。
因為珍貴,想要拍照留念也是不被允許的,只能多看幾眼,將「她」慈祥的面容印在腦海。
這是先人留給後人的瑰寶,更是不可磨滅的藝術與技藝,這幅珍珠唐卡的珍貴不言而喻,也讓見過「她」的人,被「她」所折服。
說起昌珠寺,就要提及珍珠唐卡,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只為一睹「她」的真容,不斷地贊嘆與寶石的閃光,在酥油燈下相交輝映,或許千百年之後,時光流轉,你我早已隨風而去,而「她」仍舊微笑著,作為瑰寶,看著世人
E. 清代唐卡值多少錢
拍品名稱-----------------估價---------成交價--------成交日期
清代唐卡原始籽料----------1288-1300萬---1840萬--------2012/7/5
清代宏弊緩唐卡籽卜拍料三顧茅廬套牌--咨詢價--------1680萬--------2011/12/18
秦蔽模 清代唐卡雕刻皇帝出巡---1180-1898萬---1344萬--------2013/9/1
明 清代唐卡觀音像套件-----2500-3500萬---1108萬--------2010/11/6
F. 唐卡的種類
1、按內容:佛像唐卡、傳記唐卡、歷史唐卡、神讓汪話傳說唐卡、教理唐卡、天文唐卡、歷算唐卡、藏醫葯唐卡等。
2、按大小:巨幅唐卡、普通唐卡、小幅唐卡。
3、按材質:刺綉唐卡,用各色絲線綉成,這種唐卡堅韌耐用,不易毀壞;緙絲唐卡,用「通經斷緯」的方法,用各色緯線在圖案需要編織處,用經線交織而成,雕石鏤木等具有立體效果。
4、手繪唐卡又分為:彩唐(白底,用各種色彩繪制)、金唐(金色背景)、銀唐(銀色背景)、紅唐(紅色背景)、黑唐(黑色背景)。
唐卡被人稱為「藏文化網路全書」,其題材內容以宗教為主,涉及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民間傳說、世俗生活、建築、醫學、天文、歷算等領域。
其中最常見的是宗教畫——佛像,這種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繪主要人物,從畫面上角開始,圍繞主體,按順時針方向與中心人物有關的人物、活動場所或故事布滿一周。
每幅唐卡畫一般描繪了一個較完整的故事,畫面的景物隨故事情節的需要而變化,不受歷史、時間、空間的限制。畫面人物也不受遠近透視關系的影響,構圖均衡、豐滿、多變 。
G. 一文讀懂「四臂觀音」唐卡
四臂觀音是藏傳佛教崇奉的重要菩薩之一,在藏族人民心目中有著極其殊勝的崇高地位。在藏族傳統繪畫中,四臂觀音是廣為採用的神佛題材。從雪域藏地的觀音崇拜著手,結合具體四臂觀音唐卡作品,分析四臂觀音唐卡的造像特徵及其宗教象徵意義,進而對四臂觀音唐卡的美學價值進行探討,本期沃唐卡對四臂觀音唐卡這一類具體作品展開深入研究。
觀音菩薩是藏傳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在藏族人民心目中具有殊勝的崇高地位。唐卡作為藏傳佛教藝術,觀音菩薩及其化身是其重要的表現內容。在唐卡中,四臂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和白度母、綠度母等觀音菩薩的化身都是極為常見的題材。此前關於唐卡藝術的研究多關注的是唐卡的製作工藝、供奉儀式和傳承方式等內容,對某一幅唐卡作品進行具體分析的文章尚不多見。本文嘗試著從藏族地區的觀音菩薩崇拜入手,總結和歸納四臂觀音唐卡作品的造像特徵及宗教象徵意義,進而探討其深蘊的美學價值。
一、藏地的觀音崇拜
觀音菩薩是藏民族普遍信奉的菩薩,與度母、蓮花生大師構成「世間三殊勝之神」,受到了藏民族的普遍崇拜。他以一個誓願拔除一切有情眾生苦難、大慈大悲的形象存在於世,不僅是藏民族的保護神,還是雪域藏地的怙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形態和基本精神。他與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並稱,具有最廣大的智慧和慈悲。具體而言,「觀世音菩薩」的意思有兩種解釋,一種和觀音菩薩的自修之法有關,一種和觀音菩薩的度人之法有關。一般人由於耳根向外,就會為外界所動,會生貪、嗔、痴、愛、惡等惡念,促成殺、盜、淫、忘的惡業,受到轉輪生死的苦報。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深信,雪域之地之所以能夠得到教化,逐步開創文明,全然和觀音菩薩的化現、親自飛臨有著脫不開的干係。此外,在很多有關藏民族起源的傳說中,其中最為通行的一種也和觀音菩薩直接相關。藏族人民相信,藏族遠祖是由觀音點化的神猴與羅剎女相結合而生出的猴子、猴孫繁衍而來的。故此,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藏族人民頂禮膜拜的對象,成了唐卡這一宗教藝術中最普遍的題材。
二、四臂觀音的造像特徵
在藏傳佛教的唐卡、壁畫和雕塑中,雪域怙主四臂觀音的典型造像通常有為靜相。靜相四臂觀音的造像十分曼妙優美,做此祥和端莊。觀音一面四臂,頭戴五佛冠,雙足結金剛跏趺坐於蓮台之上,身發極大五彩光,明朗照耀。在唐卡中,靜相的四臂觀音一般都全身潔白如皓月,黑發結髻於頂,頭頂上以至尊無上的導師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為頂嚴。觀音身上的佩飾繁多,有耳環、項飾、胸飾、手鐲、腳釧等珠寶八飾。第一雙手之右手持水晶念珠,左手拈一莖八瓣蓮花與耳際平齊。第二雙手當胸合掌,捧摩尼寶珠。觀音雙目微閉,小口緊抿,寂靜含笑,以菩薩慧眼凝視著有情眾生,透著一股慈悲之氣。
1.以線造型,構圖飽滿
以線描為造型骨架是藏族傳統繪畫的基本手段和一脈相承的優秀審美表現技法特質,正是這種歷史的積淀形成了藏族獨特的審美觀和審美樣式。時至今日,人們仍把張弛有序、流暢剛健、柔美舒展、力能透紙的線描功力作為衡量畫師水平高低的尺度和評價作品價值的一個首要審美標准。尤其是以線在二維平面上造型,以線再緩枯現具體既有事物的形狀,通過線把物體的邊沿輪廓清理出來,並給予特定的表現,即以線條對體積進行追摩,這也正是四臂觀音唐卡作品中最重要的藝術特徵。唐卡繪畫時雖然嚴格按照佛教經典中所限定的尺度、構思、線條、配料、上色等程序進行,但在具體的構圖上則強調畫面上一定要看得多,看得全面,看得遠,看得細,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即使在很小的畫幅中,也要畫有天堂、人間、地界,鋪天蓋地、滿幅而來,幾無空白。觀音上身披天衣帛帶,下身穿裙裳,衣帶飄拂流暢,具有動感,頭戴寶冠,瓔珞處嵌青金石、松石、珍珠、珊瑚,顯得華麗富貴。它雖然表現的不是凡俗的世人,但觀音的面目端莊慈和,健康豐滿,整幅畫面佛光普照,神聖中透出庄嚴之感和慈悲之氣,令人望之心安,非常傳神。
2.色彩富麗,對比強烈
唐卡色彩絢麗、筆法細膩,熱貢唐卡的擾胡洞色彩尤為富麗濃艷,對比非常強烈。再加之唐卡善於用金、銀和珍珠寶石描繪鑲綴,使畫面顯得更為神聖庄嚴,富麗堂皇。唐卡中的色彩是整個畫面意義的主要表達手段之一。四臂觀音像以白色、藍色、紅色、黃色、綠色、青色為基本色,基本上是純色相的搭配、純色相調和或者是純色相對比,呈現出色彩的強大的表現力,既可描繪塵世萬物,又可表達出藏族人民神聖、虔誠的精神。例如四臂觀音的潔白如玉的身色,完美地詮釋了白色所代表的純潔、吉祥、慈悲的主題。整個畫面給人一種和諧、平衡、愉悅和信仰的感覺。
三、四臂觀音的象徵意義
任何宗教藝術都以服務宗教為目的,其宗教職能在於幫助人們消除「魔障」時給予直觀的鏡鑒,用宗教奧義開悟思想,斷除「無明」,隨時能幡然有悟。當我們今天把目光聚焦於唐卡藝術時,我們必須明白:唐卡作為一種宗教藝術,其中宗教的意義是主要的,藝術的成分是次要的。在唐卡中深蘊的宗教意味是所有研究者都不能規避的環節。它以象徵手法為其觀者理念上的審美提供著「照明」、「註解」作用,使理念形象化,深淺顯化,以意示、寓意、比喻、假借等通俗的藝術手法直接貫通審美。象徵性體現在主題畫旨圖式、內容、語匯、技法等各層面上。在四臂觀音唐卡中,觀音的相貌特徵、動作姿態及庄嚴持物在藏傳佛教中都各具深意。
首先,從相貌特徵來看,觀音的一頭代表的是他能通達法性,一面表示他具足遠離戲論的法身功德,四臂代表的是四無量心,即「息」、「增」、「懷」、「誅」四種佛行――「息」指的是平息所有的痛苦、障礙及困難,「增」指的是增加福報、智慧、長壽、財富等,「懷」指的是救度眾生、領導他們修行,「誅」指的是誅滅眾生種種惡念、克服外界魔障等。觀音頭上的五佛冠代表五智,黑發意味著不染,白色身寓意的是他自性清凈無塵,不為煩惱、所知二障所障,五色天衣表徵著五方佛。其次,從動作姿態來看,觀音的兩手掌合於胸前,象徵的是他在勸勉諸佛一同救度眾生脫離輪回;觀音右手持水晶念珠,象徵佛語可將眾生從痛苦的輪回中解脫出來;觀音左手持八瓣蓮花,則象徵她的清凈無染的心,沒有任何瑕疵;觀音雙足跏趺的坐姿,代表的穩固禪定的境界,表示智慧方便雙運及輪回涅無二的平等性;觀音坐在月盤上,代表她慈悲方便的法;而月盤下的蓮花,代表的是清凈的境界。
正是因了四臂觀音唐卡蘊藏著這些豐富深厚的宗教內涵,四臂觀音及其六字大明咒才會帶給廣大的藏族信徒無上的利益和功德,才能為信徒們消除病苦、刑罰、非時死之恐懼,使他們壽命增加、財富充盈,即使命終之時,通往下道組諸門亦得而封閉,得以人、天之神受生,實現後生投生極樂世界的願望。當四臂觀音以菩薩慧眼凝視眾生,信徒們相信凡被其觀者都會盡得解脫。
四、四臂觀音的審美價值
唐卡是一種宗教藝術,宗教崇拜是它最原初、最根本的目的。「藝術一旦納入宗教膜拜體系,便獲得新的職能。它是激發和增進信徒宗教感情和宗教觀念的手段,是促使信徒――按照他們的信念――同超自然界交往的手段。但在膜拜體系中,藝術也仍然是一種審美創作,並沒有失去其審美的方面。藝術不但是它的創作者,而且是它的『享受者』即膜拜儀式的參加者繼續獲得審美感受」。換言之,在宗教藝術中,雖然宗教的意義是主要的,藝術的成分是次要的,但是恰恰是這次要的成分,使宗教教義的滲透力、影響力得以增加,使宗教藝術變得活潑而有生氣,也使宗教藝術更加靠近現實世界,從而凸顯出審美的因素,產生出審美價值。
首先,四臂觀音唐卡所具有的現實性和世俗性因素,四臂觀音雖然是藏傳佛教信徒幻想出來的超自然力量,是以虛幻的幻想性超越現實的產物,但它畢竟是在現實社會中產生的,還要影響現實社會中的人,所以他不可避免地帶有現實的痕跡和世俗的氣息。正是這些現實性內容,傳達出了宗教以外的美學內容及其理想。雖然四臂觀音的形象、體態、比例、表情和手足姿勢及背幔佛座、法器型制諸要素都必須依據三經一疏的規范程式,法度謹嚴不容變更。但繁復的衣褶、舞動的飄帶和松石飾物等則多多少少是雪域高原藏族人民現實生活的投影和折射。同時,四臂觀音的設色也都源於青藏高原自然環境中的色彩,是雪域高原上的自然色彩在唐卡藝術中的濃縮和呈現。
其次,四臂觀音中的藝術想像與象徵,包含著一定的審美創造性和審美價值。當藏傳佛教採用唐卡這種藝術的方式來支持與宣傳它的教義和戒律時,自然要進行大膽的藝術想像,這種與藝術創造相類的宗教藝術想像,也就表現出了它的審美創造性和審美價值。在藏傳佛教教義中,四臂觀音只是一個抽象的所指,當這種抽象的所指藉助繪畫藝術呈現在世人面前時,已經成了具象的存在。四臂觀音這種從抽象到具象的過度,自然融進了畫師和信徒大膽的藝術想像。為了讓四臂觀音的唐卡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宗教職能,信徒們必然會美化它,發揮極致的想像去創造它,其藝術的表現手法也就必然具有一定的審美意義,這樣創造出來的四臂觀音像也就必然披上了一層藝術化、理想化的美學色彩,賦予四臂觀音以一定的審美價值。這與四臂觀音中現實性和世俗性所體現出來的審美價值共同構成了四臂觀音唐卡藝術審美的復雜性與多樣性。也就是說,四臂觀音唐卡和任何宗教畫一樣,它們的功能是多元的。在裝點佛院經堂的同時,還供信徒們膜拜,兼具引導作用。故此,四臂觀音唐卡中不僅凝聚著藏族人民的宗教意識,同時還帶有強烈的審美色彩。
參考文獻:
[1]諾布旺典.唐卡中的觀世音[M].西安: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康・格桑益希.藏傳唐卡藝術的線描特色[J].西藏藝術研究,2007,(4).
[3][蘇]烏格里諾維奇.藝術與宗教[M].王先睿,李鵬增,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
[4]蔣述卓.宗教藝術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5][美]溫尼・海德・米奈.藝術史的歷史[M].李建群,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接下來請朋友們欣賞一組編號為138-848631的四臂觀音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