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春聯行書毛筆書法作品欣賞
春節將至,喜歡行書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以下幾幅優美的行書書法作品春聯。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春聯行書毛筆書法作品欣賞,希望對你有用!
春聯行書毛筆書法作品欣賞欣賞
春聯行書毛筆書法作品欣賞圖片4
朱元璋春聯趣事
朱元璋在位時曾特別下令金陵的每家每戶在大年除夕之夜必須在紅紙上寫好對聯並懸掛於大門之上,以示吉祥喜慶之意。
相傳這晚朱元璋微服私訪,見所到之處都張貼著鮮紅的春聯,自然十分高興。後來朱走到一處,卻見門上沒貼春聯,大怒。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屋主是一屠夫,不識字,也請不到別人幫忙。朱元璋聽後,大筆一揮,寫下一副對聯:
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
朱元璋春節寫對聯一時傳為佳話。
學習書法的意義
書法是中國古典藝術的一朵奇葩,在文字發展的歷史中,沒有哪一國的文字像中國的漢字這樣,發展成為一門獨有的藝術形式。人們說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紙面上的舞蹈”,是“人類情感的心電圖”。書法藝術以其抽象、靈動、豐富的線條給人以復雜多樣的審美感受。在2009年,中國書法進入了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而使得書法的傳承與保護成為必須。
書法藝術,表面看來,不過是毛筆蘸墨書寫漢字而已,無任何神秘高深之處。但是“書雖小技,其精者也通於道焉。”這個道,大的方面是指宇宙的生成變化規律,小的方面則是指人的素養、品行。中國古代教育將書法列為六經之一,是學生必讀課程,旨在培養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質。
一、書法藝術與人格塑造,“書以人傳”,書法家作品的風格高下,最終是書家個人情性、品格的自然流露。宋代黃庭堅說:“學書須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在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的書作中,記述的是顏真卿為就義於安史之亂的侄子顏季明所揮淚寫下的留芳千古的祭文。可以從那跌宕跳躍的線條和文字內容中,感受顏真卿在聽到侄子被叛軍殺害時那悲憤難抑的心情。同樣,皇帝問當朝書法名家柳公權如何學習書法,柳公權回答:“心正則筆正”,留下了“筆諫”的千古美名。通過學習書法,不斷研習古代碑帖,心儀古人風范,必然對個人的人格塑造,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書法藝術與能力培養,書法學習有利於學生的多種能力的培養,首先通過對書法碑帖的臨習首要鍛煉的就是學生細微的觀察力。古人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學生通過觀察每個字的點畫結構、用筆方法和特徵,從而心摹手追,訓練既久,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就會得到幫助和提高。
其次是對想像能力的培養。古人雲:“夫書肇於自然。”書法中關於筆畫形態的描述,很多是來自於生活和自然現象,像描述線條的質量高時,常以“屋漏痕(下雨時農家房檐滴的雨線)”作喻。唐代草書大家張旭從公孫大娘舞劍中悟得筆法之理,也是關於書法藝術與想像力培養的例證。
再次對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臨摹古代書法中,有很多辯證統一的思想貫穿其中,如字形的向背、行筆中的提按、墨色的濃淡、行筆速度的疾澀、起筆時的順鋒與逆鋒、筆畫形態的方圓等等,都構成了書法學習中矛盾又統一的現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書法藝術乃至藝術創作的規律,就是運用辯證法,在矛盾中求得統一的過程。
另外,學習書法,對一個人的專注力,耐力的培養也有著其他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謂“梅花香自苦寒來”,今天,孩子熱衷於看韓劇、看美國大片,聽流行歌曲。如果能夠引導孩子在中國傳統藝術投入足夠的學習和關注,想沉迷網路、恐怖暴力等種種發生在青少年身上不良現象也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三、書法藝術與多學科聯系,中國的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深研書法,對於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歸納如下:
文學。“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不僅是一件千古流芳的書法名作,同是也是一篇文辭優美的游記散文。毛澤東豪邁奔放的詩作與其大開大合、氣吐山河的書法作品風格高度統一,互為表裡。事實表明,一個書法家作品不能僅僅停留在形式美的層面上,它尤其需要用文學內容去充實,看到一幅書法作品,如果文辭拙劣,意趣低下,又有錯別字夾雜其中,相信對該件作品的藝術高度也會大打折扣的。
歷史與考古學。書法是中國悠久的文化遺產,從有文字開始就產生了書法,總是從文字的延綿發展中考察歷史前進的脈絡。學習書法,可以增加對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的了解,具有其他教學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我在給學生示範秦始皇時候的字體小篆的書寫時,便給學生講了秦始皇焚書坑儒和丞相李斯統一文字的過程。這樣,學生在理解這種書體時也就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正如一句話所說“通過對點畫的摹寫,彷彿觸到了歷史的體溫”。
而對於考古,則是必須依靠扎實過硬的文字學功底來辨認古代器物。系統的學習書法,可以了解文字的衍變和發展、古體文字的辨認書寫等等。
繪畫與設計,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的藝術,漢字豐富的線條和復雜的結構為其他姊妹藝術提供了造型元素。我們說“書畫同源”(這里的畫特指中國畫),一方面指的是書法與中國畫的用筆工具相同,都是使用毛筆,二是指二者的用筆方法相同,甚而審美標准相同。中國的藝術是注重感性的個人主觀感情的表達,與西方那種精密客觀,寫實的刻畫方法迥異。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一些中國畫,使勁的在用毛筆畫“素描”,這就失去了中國畫中筆墨的意趣。
而書法與設計藝術亦有很大關聯。我們隨手拿出一張人民幣,上面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即是書法體。以及一些書刊、報紙的報頭題字,如《現代漢語詞典》六個字“現代漢語詞典”系為郭沫若所題。當然,這些設計只是對書法的簡單借用。在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所使用的設計元素就是一個篆字書寫的“京”字,經過適當的誇張和變形後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會徽一個奔跑的人,較好的傳達出2008年北京以開放、熱情、包容的姿態迎接四海賓客的意味,同時也體現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設計理念。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盡管在多元文化和電腦的廣泛普及下,中國的傳統藝術書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沖擊。相信,通過書法的教育內化,能喚起一顆求真向善的心,從而達到心靈的健康自由。
Ⅱ 二個字的書法作品
二個字的書法作品,直白美觀大氣,一下幾幅舒服啊作品、送給喜歡書法的朋友、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二個字的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二個字的書法作品欣賞
二個字的書法作品圖片4
書法技法常識
逆鋒、順鋒,逆鋒,就是落筆的筆鋒朝運行相反的方向入紙,藏鋒就是運用逆鋒寫出的。如寫橫畫,原來應是順著筆畫向右而寫,但用逆鋒就是先向左運筆,然後在往右行。而到結尾收筆時,也是違反右行的方向,向左邊收筆。又如寫豎畫,原來應是自上而下,即落筆後筆鋒就應直下,而採用逆鋒後就先由下朝上,然後在回鋒到上繼而向下。此種方法把筆鋒痕跡裹藏在裡面,使筆畫有含蓄、飽滿感,同時也為落筆後的行筆鋪毫作好准備。而露鋒起筆,順筆鋒前進,不再折回,或一筆畫的最後末端不作回鋒,而是順逆直出,就是順鋒,順鋒有種飄逸流暢感。但順鋒不可露得太長,這樣就會產生輕飄油滑感,要注意分寸。從某種意義上講,順鋒、逆鋒是露鋒、藏鋒的具體表現。
方筆、圓筆,方筆與圓筆是筆畫的二種不同形態,一般來講以有稜角者為方筆,無稜角者為圓筆。方筆是在點畫線條的起止轉折上,運用“頓筆方折”的方法形成稜角,即“折以成方”,給人以剛健挺拔、方正嚴謹之感,魏碑大多用此方法形成稜角分明,鋒穎犀利的點畫線條。此外如歐陽詢、柳公權的楷書中,特別是在筆畫的轉折處也常用此方法。圓筆是在點畫線條的起止轉折上,運用“提筆圓轉”的方法形成圓潤之勢,使之不露筋骨,內含渾厚遒勁,即“轉以成圓”。初學者注意學方筆時,切勿將點畫寫得象刀切似的方整,這樣就會變得僵硬。而學圓筆時,切勿將點畫寫得象鵝卵石似的光滑,這樣就會變得油滑。要了解方筆與圓筆是不同的用筆方法所產生的形式。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綴法第二十一》中有段對方筆、圓筆的論述較生動,他說:“該舉其要,盡於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方用頓筆,圓用提筆。提筆中含,頓筆外拓。中含者渾勁,外拓者雄強,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隸之法也。提筆婉而通,頓筆精而密,圓筆者蕭散超逸,方筆者凝整沉著。提則筋勁,頓則血融,圓則用抽,方則用挈。圓筆使轉用提,而以頓挫出之。方筆使轉用頓,而以提挈出之。”康有為這段話不僅講了方筆、圓筆的用筆方法,而且講了各自的不同形態,初學者可作參考。另外,初學者也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方筆、圓筆在一種字體中沒有絕對的區分,既不可能絕對的方筆,也不可能絕對的圓筆,而是以誰為主。如顏真卿的楷書《勤禮碑》以圓筆為主,但偶爾也用方筆。歐陽詢的楷書《九成宮》以方筆為主,但有時也用圓筆。
學會使用方筆、圓筆的運筆之法,先要對藏鋒、露鋒有較好的掌握,同時要充分運用腕的轉動,因為無論是方筆的折,還是圓筆的轉都是依靠腕來帶動,切勿用手指撥與挑。方筆與圓筆是書法線條的基本表現形態,所以初學者要認真學好,打好這個根底後,今後就可根據字姿和字形的不同而交錯運用,使字的點畫線條,形體構造生動多姿,富有藝術趣味。但是要注意有機而自然地運用,即要協調,不要機械呆板地生搬硬套。
運筆方向,運筆的方向與五指執筆法密切相關,執筆中的壓、鉤、格、抵等就控制著左右縱橫和最後進退的運動。筆的縱向運鋒,就是指筆鋒與紙面成垂直的關系,所有提筆、蹲筆、頓筆都是垂直方向的上下運動。筆的橫向運動,是各種橫向的延伸運筆,表現在用筆上就有搶筆、行筆、挫筆、衄筆、翻筆、絞筆等。概括地講筆的縱向運動是指提按,而提按要注意輕重相宜,筆的橫向運動是指伸展,而伸展要注意粗細變化。清·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辨按尤當於起筆處,辨提尤當於止筆處”。又說:“書家於提、按二字,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正須飛提,用筆輕處正須實按,始能免墮、飄二病”。
Ⅲ 楷書書法字體圖片大全
楷書的魅力,一起來體會一下,其中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楷書書法作品,希望能幫助到你!
楷書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書法作品圖片3
淺談楷書藝術魅力
文人或是作家書法在當今大文化背景下,已日趨形成中國書法的一壁江山。作家裡的書法家,其書法作品有著鮮明的文人特點,不管從哪個角度欣賞,都帶有很濃的文氣,這是區別於專業書法家顯著的地方。
回顧歷史,不往遠說,活躍在文壇的現當代作家,就有很多人可以書寫出非常棒的書法作品,其功底深厚,舒緩勁健,力透紙背,完全可與書法家們比肩而論,或就是名副其實的書法家。魯迅、郭沫若、茅盾、葉聖陶、沈從文、老舍、姚雪垠、周而復、孫犁、李准、劉征、趙長青、黎晶等人,都能在文學以外,打造一個豐富多彩的書法世界。
作家沒有理由拒絕或是遠離書法。書法,乃中國文化之瑰寶,在中國已沿襲了五千多年,是歷朝歷代文人們特別鍾愛的。書法來源於文字,文字滋養著書法。作家愛書法,應該說自打有文字的那天起,就決定了這樣一個骨肉關系。作家為什麼愛書法?准確說,愛書法的作家們為什麼對書法痴迷,我個人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理由:一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基礎的要素所決定的。文學與書法歸屬於我國一脈相承的文與字所構成的璀璨的“文字文明”,文學與書法同道同源,習文者潛具書法的基因。二是可以光鮮和潤澤作家的由內到外的藝術氣質與多維形象,使作家的藝術特質之外延更加唯美完善,繼而可使作家更加自信和豁達。
同時有效提升其藝術美譽,延展藝術領域,灌注藝術實力。三是跨藝術界有利於吸吮更豐美的藝術營養,還可結交大批書法界的朋友,以文會友,以書會友,使文學與書法撞擊出更絢麗的藝術火花。四是實現“以書養文”,即以作家的書法作品補養作家的文學創作。目前我國能靠寫作拿到版稅的作家寥寥無幾,大多數的出版物不但不掙錢,反而要掏自己的腰包,於是以書法補養文學創作無疑是一個好模式。隨著我國書法市場的發育和完善,作家們特別是名作家們比較上檔的書法作品能獲得較可觀的收入,從而達到文學與書法互惠發展的效果。當然大部分作家並不是為了收入,他們有的是陶冶情操,有的是以書法抒發自己的藝術情感,還有很多人心向公益事業,有人有單位求他們的字,他們的心理就會獲得極大的滿足,分文不取。
作家書法已成為中國書法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實中有些人就喜歡作家的書法作品,當問他們為什麼就喜歡作家的書法作品,他們說的更多的是感覺:感覺作家的書法有作家的味道,有作家的深邃,有作家的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