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隻,照個像,照著畫
Ⅱ 榴枝黃鳥圖上色步驟
榴枝黃鳥圖上色步驟如下:
步驟一:先畫出作品的鉛筆稿,然後再用勾線筆沿著鉛筆稿勾出墨線稿,注意鳥的嘴部、羽毛、尾部和枝幹用重墨勾勒。
步驟五:用藤黃提染鳥的硬羽邊緣並且分染鳥的尾羽,用三青勾勒出鳥尾羽的羽管,用硃砂在鳥頭部、腹部與背部絲毛,用墨點出枝幹上的結節,最後復勾枝幹,將畫面調整完整。
Ⅲ 榴枝黃鳥圖採用什麼構圖
榴枝黃鳥圖採用對角線構圖。
榴枝黃鳥畫在構圖上採用宋代的花鳥畫的對角構圖法。畫面以斜對角式區分,左上部分為全部景物,右下部分則全部留白,將所要表現的物體加以集中,使狹小的尺幅產生一定的空間感,虛實對比更加鮮明,以此增強畫面的吸引力。
簡介:
榴枝黃鳥圖繪黃鳥一隻,嘴啄小蟲,棲止於榴枝上,神形畢肖。圖中枝梗從右向左斜出,沉甸甸的石榴掛於枝幹。榴葉蕭瑟,鳥的羽毛用淡黃染色後,再用粉白以短而細的筆觸勾描,具有毛茸茸的質感。鳥的翅膀和尾部等處,濃淡墨色參用。畫面設色儂艷而又對比鮮明。
深秋時節,石榴成熟,綻開表皮,露出累累果實。石榴葉已由綠變黃,有的枯萎,有的被蟲蛀蝕,寫出了秋日的蕭瑟。一隻肥碩的黃鸝銜著小蟲棲於榴枝上,悠然自得。黃鸝的羽毛經淡赭、黃色暈染後再用白線勾描,近於「沒骨」。石榴枝葉賦色對比鮮明。
對幅有清乾隆御題詩一首:「榴子熟時鶯轉時,野蟲銜得集橫枝。笑他自喜權供飽,忘卻有人彈挾之。辛亥清和御筆。」鈐「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八征耄念」、「自強不息」璽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榴枝黃鳥圖
Ⅳ 黃鸝、黃鶯、黃雀是同一種鳥嗎
不是同一種,黃鶯和黃雀具體指某種動物,黃鸝是動物屬,有31種動物。
黃雀為雀科金翅雀屬的鳥類。體重9.5-16克;體長106-122毫米。雄鳥頭頂與頦黑色,上體黃綠色,腰黃色,兩翅和尾黑色,翼斑和尾基兩側鮮黃色。
黃鶯外形大小和金黃鸝相似,體長23-27厘米。通體金黃色,兩翅和尾黑色。頭枕部有一寬闊的黑色帶斑,並向兩側延伸和黑色貫眼紋相連,形成一條圍繞頭頂的黑帶,在金黃色的頭部甚為醒目。
黃鸝屬共有31種。中型鳴禽。喙長而粗壯,約等於頭長,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裸露,蓋以薄膜;翅尖長;尾短圓,跗跖短而弱。體羽鮮麗,多為黃、紅、黑等色的組合,雌鳥與幼鳥多具條紋。
(4)如何畫黃雀的圖片擴展閱讀
黃雀棲息環境:黃雀的棲息環境比較廣泛,無論山區或平原都可見到;在山區多在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中;平原多在雜木林和河漫灘的叢林中,有時也到公園和苗圃中。
黃鶯棲息環境: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天然次生闊葉林、混交林,也出入於農田、原野、村寨附近和城市公園的樹上,尤其喜歡天然棟樹林和楊木林。
Ⅳ 這是一隻什麼鳥
黃雀 [huáng què]
更多圖片(44張)
黃雀(學名:Carelis spinus)為雀科金翅雀屬的鳥類。雄鳥頭頂與頦黑色,翼斑和尾基兩側鮮黃;雌鳥頭頂與頦無黑色,具濃重的灰綠色斑紋;下體暗淡黃,有淺黑色斑紋;雄鳥飛翔時可顯示出鮮黃的翼斑、腰和尾基兩側。分布於南歐至埃及、東至日本、朝鮮半島和中國。生活於山林、丘陵和平原地帶,秋季和冬季多見於平原地區或山腳林帶避風處。以多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兼主食赤楊、樺木、榆樹、松樹、及裸子植物的果實、種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薊草、中葵、茵草等雜草種子以及少量昆蟲。
中文學名: 黃雀
拉丁學名: Carelis spinus
別稱: 黃鳥、金雀、蘆花黃雀
二名法: C. spinus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鳥綱
目: 雀形目
科: 雀科
屬: 金翅雀屬
命名時間: 1758年
英文名稱: Eurasian Siskin
英文名稱: European Siskin
英文名稱: Siskin
命名人: Linnaeus
分享網路名片:
外形特徵
黃雀身長12 cm,體重10 -14 g,
黃雀(圖3)
壽命11 年。
黃雀(圖9)
雄性成鳥(春羽):額、頭頂和枕部黑色,枕羽略帶灰黃;眼先灰色;眉紋鮮黃;貫眼紋短,呈黑色;耳羽暗綠色;頰黃色;後頸和翕綠色,羽緣黃色;腰亮黃色,羽尖色較深,近背部有褐色羽干紋;尾上覆羽褐色,具亮黃色寬緣;中央一對尾羽黑褐色,帶亮黃狹邊;最外側一對尾羽的外翈基段及內翈亮黃色,外翈末段及內翈羽端褐色;其餘尾羽基段亮黃,末段黑褐,並帶黃色邊緣;小覆羽、中覆羽均褐色,帶亮黃綠寬緣;大覆羽黑褐色,羽端亮綠;小覆羽黑色,羽緣黃而尖端白;初級覆羽暗黑,羽緣綠黃;飛羽基段亮黃,末段黑褐,外緣黃綠;所有飛羽羽端均灰褐色;頦和喉中央黑色,羽尖沾黃;胸亮黃色;腹灰白色,微沾黃;兩脅及尾下覆羽灰白色,有黑褐色羽干紋,翼下覆羽和腋羽淡黃,前者羽基發黑。
雄性
黃雀(圖2)
成鳥(秋羽):體羽有黃、綠和黑等色澤不如春羽那樣鮮明,但羽干紋反較明顯。
雌性成鳥:額、頭頂、頭側和翕概褐色沾綠,而帶黑褐色羽干紋;腰部綠黃,亦具條紋;下體淡綠黃或黃白色,並具些較粗的褐色羽干紋,脅部尤甚;余部同雄鳥。
幼鳥:與雌鳥相似,但色較褐而少黃色,因此腰、眉紋和頰側淡皮黃色;上體條紋粗著,下體多呈白色,具有黑色點斑;翼斑帶皮黃色。
虹膜近黑;嘴暗褐色,下嘴較淡;腿和腳暗褐色。
黃雀
棲息環境
黃雀的棲息環境比較廣泛,無論山區或平原都可見到;在山區多在針闊混
黃雀(圖6)
交林和針葉林中;平原多在雜木林和河漫灘的叢林中,有時也到公園和苗圃中。除繁殖期成對生活外,常集結成幾十隻的群,春秋季遷徙時見有集成大群的現象。性不大怯疑,但在繁殖期非常隱蔽。平常游盪時喜落於茂密的樹頂上,常一鳥先飛,而後群體跟著前往。飛行快速,直線前進。
生活習性
黃雀(圖5)
黃雀最典型的叫聲是一種似鈴或似錫的「toolee」和「tsuu—ee」聲,還有一種純的 「tet"或「tet—tet」聲;飛翔時發出一種「tirrillilit」或『『twillit」,「tittereee」的顫音;歌聲是更多的金屬聲、顫音相混雜的旋律,同時綴以喘息音調。雄鳥在其領地內,總是站在高的有利之點或緩慢鼓翼像蝙蝠樣炫耀飛翔時進行鳴唱的;在冬末到回遷之前,它經常以短促的爆破音或亞歌形式進行鳴唱。
黃雀的食物一般隨季節和地區不同而有變化;春季在東北吃嫩芽、野生植物種子、裸子植物種子和鞘翅目小昆蟲;夏季以多種昆蟲喂雛,尤以蚜蟲為主;而秋季則食漿果、草子、稗、粟等。在河北則食大量種子、漿果和昆蟲。春、秋季旅經中國河南時,以各種植物種子為主,兼食少量蚜蟲。在越冬區則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在貴州12月剖檢5隻鳥胃,其中樹果佔55.6%,草子22.2 %,稻穀22.2%。
此鳥雖食些松杉的種子和一些穀物,但為數較少;並能啄食大量害蟲和野生草子,而有益於農林。
分布范圍
黃雀(圖4)
黃雀分布圖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
中國東北(北部、南部)、內蒙古(東部)、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台灣、四川(南充、萬縣)、貴州(惠水)。
繁殖方式
黃雀(圖7)
黃雀的繁殖區較為廣泛,從歐洲至西伯利亞東部和日本,在中國大興安嶺根
黃雀(圖8)
河和阿龍山以北地帶進行繁殖。初到繁殖區的黃雀,雄鳥立即發出悅耳的歌聲,而且十分活躍,常在枝間或樹間來回飛舞。不久,雄鳥即展開尾羽,急劇地扇動兩翼並追逐雌鳥。多在松樹平枝上營巢,或在林下小樹上。巢十分隱蔽,由蛛網、苔鮮、野蠶繭、細根和纖維等纏繞而成,頗為精巧,呈深杯形;內墊以細纖維、獸毛、羽毛和花絮等。雌雄均參與營巢,但以雌鳥為主。每窩產卵4—6枚;於5月末或6月初產出。每巢約產14枚,卵呈鮮藍到藍白色,綴以紅褐色線條和斑點。卵的大小平均為16.3(14.3—18.2)mm× 12.2(11—13.3)mm。由雌鳥孵卵。兩性共同育雛,但以雌鳥為主。黃雀在大興安嶺每年可產兩窩,9月初有集群現象。在長白山於9月間見到成群漂泊的情況。冬季它在中國南方各地越冬。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
黃雀(圖10)
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圖片:概述圖、圖2—圖14、分布圖)
人工飼養
鳥種選擇
黃雀(圖12)
黃雀是北方籠鳥,尤其是中國北京地區,飼養得很多。它的羽色鮮麗,姿態優美,並有委婉動聽的歌聲,又易於馴養,因而為人們所喜愛,除換羽期外,整天鳴叫,每年歌唱可長達8個月。一般認為,嘴尖細、身腰長、尾長的健美且善鳴叫的較好。也有的依下體羽色選擇,有青色、白色、黃色之分。還有人喜歡紅腳(俗稱「紅爪。)或頭、頸、胸染紅的。實際上這些顏色與食物有關,一般自然界的黃雀都是黑腳的,經人工養一段時期就變成肉色的,春季遷過的黃雀羽毛常呈紅色,但一換羽紅色就消失了,其原因尚不清楚。
成年黃雀雌、雄很容易區分。雄鳥身體的黃綠色較濃,羽干紋少,頭頂或頦部有黑斑。但剛離巢不久的雄性幼鳥與雌性成鳥較難辨別。這種幼黃雀俗稱「麻鳥」,是養鳥者最珍愛的。價格要比雄性成鳥高2—3倍。一方面由於幼鳥易訓,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它剛離巢不久,還未學會老鳥的鳴叫,即沒有「野口」。
Ⅵ 素描畫小鳥的畫法
1,先畫出小鳥的頭部輪廓,在頭部輪廓的前面畫出小鳥的嘴巴,如圖所示:
下面來講一講如何用鉛筆繪畫:鳥
繪前提示:鳥類在幼年時期體型還沒有發育成流線型,羽毛沒有變得很硬,整體看上去是一個毛茸茸的球型,如何刻畫出幼鳥憨態可掬的神態和蓬鬆的羽毛質感,刻畫時要時刻保持明暗關系,羽毛的筆觸要有所變化,尤其在畫柔軟的羽毛時,筆觸要放鬆。為了表現出鳥類羽毛的輕盈質感,在繪畫時必須了解筆觸的畫法與效果。
接下來再來說一說曲譜亦名《百鳥朝鳳》,此曲子在泌陽一帶稱為《小鳥朝鳳》,於南陽地區則名為《小飛舞》,系板頭曲之一。
原為流傳於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間樂曲,旋律熱情、歡快,展現了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它以聲音的模仿為主要表現手法,曲中依次模擬了 布穀鳥、斑鳩、燕子、貓頭鷹、鵪鶉、柳鶯、道溝鳥、山麻雀、畫眉、黃雀、秋蟬等蟲鳴鳥叫聲,堪稱「仿聲作品」的典範。
此曲明朗愉快,在表現手法上,開始時可稍慢,再逐漸快起來。演奏者可按標題刻畫其意境。樂曲尾聲四小節,用以描述小鳥臨去時的情節,因此其中模彷鳥鳴聲之兩小節可自由發揮,以增強其活潑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