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製作風箏的過程
製作風箏,首先你要想明白,風箏的結構組成,其次頭部合理布局受力面積,加上牽引繩,靠著尾部的微調,保持上升和穩定狀態。
2. 風箏的做法簡單的步驟圖片
用小鋸在每根木棒的埠處鋸一個缺口(見圖5-1)。請注意,不要使鋸對著自己。測量出其中一根木棒的中心,做個記號,並把這個記號放在另一根木棒的一點上,這個點距這個木棒的一端距離是20厘米(見圖5-2)。用木膠把交*的兩個木棒粘在一起,用繩子纏繞幾下後捆起來(見圖5-3)。拉直繩子,沿著4個被鋸開的小口,纏出一個風箏的外框(見圖5-4)。把繩子拉緊,然後把繩子的兩頭系成一個結。在木框的四端被繩子纏過的缺口處,每處都再用繩子用力繞幾圈後拴緊。現在,風箏的框架已經完成。
把風箏的框架放在一個塑料薄膜上,以便做出一個樣本。橫著的木棒應該在下面貼緊塑料面。用粉筆畫出樣本。要畫在沿著風箏框架線周圍外2.5厘米處,以便允許多出的邊折過來蓋住繩子。沿著畫好的線,小心地剪出樣本。然後把多出來的塑料折上包住繩子,用膠條把它們黏緊。現在,用一根繩子系在橫向木棒的一端的缺口處,把這根木棒弄彎曲約10厘米的彎度,然後把繩子的另一端系在橫向木棒的另一端。加上馬勒套,在大人的幫助下,在兩根木棒的交接處的地方弄一個小孔,用一條大約150厘米長的繩子,把這根繩的一端通過小孔拴到木棒交*處,把馬勒套的另一端拴在風箏底部的木棒缺口處。把用於放風箏的繩子系在馬勒套上,位置在於使之距離風箏底部缺口處約90厘米和距離你所連接的馬勒套到小孔處約60厘米處。不斷地上下調節這個套結,以便使風箏平穩。這個風箏不需要尾巴,並且,在風力較小的情況下,也可以飛起來。請記住,要在比較寬闊的地方放風箏,並避開高壓線。
3. 風箏的做法流程圖片。
將兩根竹簽在中點處垂直交叉擺放,用繩子纏繞在交叉處,扎緊,用剪刀剪去多餘的部分,將風箏骨架一頭對准宣紙一角放好,折出多餘的部分,用刀片裁開,再將風箏骨架放好,用尺子根據風箏骨架的斜邊比出多餘的部分,用刀片裁掉多餘的部分,另一邊同樣操作。
將多餘的宣紙剪成四份,在風箏骨架上塗上固體膠,放在裁好的宣紙上,用手按壓粘緊,在剛裁出的小紙條上塗抹上固體膠,粘在風箏的一角,起到固定的作用,用剪刀剪去多餘的部分,其餘三角都按照此方法操作。
將一根繩子從風箏骨架的左半段中點處穿過,綁緊固定好,再將這根繩子從風箏骨架右半段的中點處穿過並綁緊,將另一根繩子從風箏骨架的上半段中點處穿過,再將兩根繩子互相穿過、綁緊,在宣紙底部折出一部分,用刀片裁下,塗抹上固體膠,粘在風箏底部,再用剪刀剪去繩子多餘的部分,完成。
4. 做風箏有哪些基本的步驟
做風箏的步驟:
1、准備報紙、竹絲、小刀、膠布、細線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5. 做風箏的詳細步驟
教你如何親手製作風箏
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致,動物,蝶,飛鳥等,琳琅種種.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桿有竹篾,木材及膠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今風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於上.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亦有一種大形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忍藍的天空,該等風箏之尺碼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桿則用大竹升來造,由百多人來放.
做風箏的工具:漿糊, 紙刀
做風箏的材料: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1) 這種四方形的風箏,現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 風箏的骨架,單單用兩支組成非常簡單.
3) 做法雖然簡單,可是樣子的變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東西.
做法:
1. 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 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 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3. 最後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4. 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6. 製作風箏的步驟
普通風箏的做法一般是採用竹子做骨架,紙做肉。竹子是製作風箏骨架的主要材料,選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韌性做風箏的骨架。根據自己的愛好製成各種各樣的風箏骨架,比如蜻蜓狀、蝴蝶狀。
紙是蒙糊風箏的主要材料,以質薄纖維長而均勻,富有韌性,耐濕耐沖擊,色澤白而潔者為佳。把紙糊在骨架上,再繫上線,風箏就做好了。這時,你還可以在做好的風箏上塗上你喜歡的色彩,鑲上花邊,或者繫上絲帶,掛上紙環。但不能影響風箏在空中的飛翔,因為附件太多了會使風箏飛翔失衡。
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致、動物、蝶、飛鳥等。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桿有竹篾、木材及膠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令風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而上。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也有一種大型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蔚藍的天空,該風箏尺碼由10~20尺不等。骨桿則用大竹竿來造,由百多人來放。
製作風箏,首先我們准備的工具有漿糊、紙刀,材料有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製作方法如下:
1.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刀將竹篾破開,約1/3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23寸。然後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寸。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接下來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住: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1/3,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再將它貼好。
3.下面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了。
4.風箏的尾巴是風箏平衡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使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斜的一方。
5.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而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7. 手工製作風箏步驟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00YourSmile
風箏製作步驟一、做風箏需要的材料:削好的竹篾、防雨紙、紡線、膠水、油畫筆、蠟筆、剪刀。二、鑽石風箏做法:1.將竹篾分成長短不一的三條風箏骨幹,長度分別是32厘米、45厘米、60厘米;2.將風箏骨架搭成「干」型,交叉口用綁線扎牢,必須按逆時針或者是順時針方向依次綁好,並用「502」膠水固定;3.將防雨紙用白乳膠粘在風箏骨幹上,並在紙上畫上圖案;4.將放飛的線扎在風箏面上,上中下都要扎。三、製作風箏注意事項:1.做什麼樣的風箏,按比例繪出,並按比例將竹篾做成風箏骨幹,一般風箏骨架越少越好,能減輕風箏重量;2.風箏骨架交叉口的綁線,按逆時針或者是順時針方向依次綁好;3.紙蒙糊即防雨紙粘在風箏骨架時,紙要預留一公分,待糊好風干將邊上多餘紙剪去。四、放飛風箏注意事項:1.在放飛風箏時要把握風向。風大時放,風小時收。2.放飛時要注意安全和對風箏的保護。放風箏時,不論風箏大小,放飛者最好戴上手套,以防手掌或手指被風箏線割破或拉傷。3.風箏停止放飛往回收線時,不能操之過急,也要注意安全。過急容易將線扯斷或在風箏將落地時造成損壞,有時稍不小心還會被線割傷。小型或稍大一點的風箏,可一個人收線。4.收線時,對一些扎工精細、製作復雜的風箏,一定要注意保護,在風箏落地之前輕輕將風箏托住,以防墜地摔壞或擦破。另一種簡單的方法:用細竹簽:2長(40-50厘米,十字交叉作骨架),4短(圍邊框,做成長方形的比較穩固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