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黃芪的病害怎樣防治
(1)黃芪白粉病 為害葉片及葉柄、嫩莖和莢果。發病部位布滿白色粉末狀霉層,嚴重時葉背及整株被白粉覆蓋,後期呈灰白色,霉層中產生無數黑色小顆粒。各產地普遍發生,葉片枯黃早落。病菌主要以閉囊殼隨病株殘體在土表越冬,生長季以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5~6月開始發病,9~10月發病率可達100%。防治方法:收獲後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宜選新茬地種植,忌連作;合理密植並加強水肥管理,增施磷、鉀肥;發生期選用50%粉銹寧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等葯劑噴霧2~3次,間隔15~20天。
(2)黃芪根腐病 多雨潮濕地區或季節易發生,一般發病率為30%~50%。根尖或側根先發病並向內蔓延至主根,植株葉片變黃枯萎,發病後期莖基部及主根均呈紅褐色干腐,側根已腐爛,病株極易自土中拔起。病菌為土壤習居菌,可在土壤中長期營腐生生活,通過根部傷口侵入。在多雨潮濕地區易發生,一般發病率達20%~30%。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實行3年以上輪作;雨後及時排水,地面無積水;發病初期選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等噴莖基部,或用100倍液的石灰水灌根。
另外,黃芪銹病、立枯病、褐斑病、菟絲子及根結線蟲病在有些產區會造成嚴重損失,應注意及時防治。
㈡ 種植黃芪的時候,會出現的問題有哪些你知道嗎
種植黃芪的情況下難以避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有一些問題也是挺明顯的,假如准備種植的不清楚會遇到什麼問題,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種植黃芪的時候,會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種植中葯材針對技術性的要求依然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沒有系統學習過的也是非常容易出問題。種植中葯材追求完美的是品質而不是總數,因此針對黃芪的習慣要掌握的較為滲入,其每個階段的漲勢怎樣,該如何讓其長的更強等專業知識全是要一定技術性去完成的,要不然最終種植出去的黃芪沒有競爭能力,那麼盈利當然不是滿意的,技術性問題大夥兒是要尤其注重的。
霜霉病和籽蜂算得上黃芪較為普遍的幾類病害了,種植過的人基本上都了解黃芪的發生率或是較為多次的。一開始種植的人針對這一些層面毫無疑問沒有很熟悉的,不論是防止或是醫治都是會出現很大的問題,一個實際操作不合理損害可很多的。因此種植前最好是要有充分准備,應對這種病害的過程中也不必發慌,漸漸地處理才算是關鍵,有經歷了之後就會變好許多的。
㈢ 黃芪的病蟲害防治
(1)黃芪銹病
主要為害葉片。發生嚴重時,整株葉片枯死,影響黃芪根部產量。
①識別特徵。被害葉片背面生有大量銹菌孢子,常聚集成一堆。銹菌孢子堆周圍紅褐色至暗褐色。葉面出現黃色的病斑,逐漸遍布全葉,直至葉片全部枯死。
②發病規律。病菌轉主寄生,性孢子和銹孢子階段寄生於大戟屬植物。但病菌往往能在黃芪蘆頭部越冬。在黃芪葉片上產生銹孢子堆後,逐漸能產生夏孢子堆,以夏孢子反復侵染為害。該病多在4月下旬發生,7~8月份發病最為嚴重。
③防治措施。可實行合理密植,加大通風力度;生育期內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濕度,減少病原菌侵染機會;在發病初期噴施代森錳鋅或敵銹鈉800倍液。
(2)黃芪紫紋羽病
該病在黃芪產區均有發生,發病後引起根部腐爛或品質變劣。
①識別特徵。主要為害根部。在初期為害須根,逐漸蔓延至主根。病斑初期褐色,最後呈紫褐色,並逐漸由外向內腐爛。爛根的表面由紫色菌素,交織成膜和菌核。病株葉片自下而上逐漸發黃、脫落,最後整株枯死。
②發病規律。一般在高溫多濕、地下水位高、土壤質地黏重時易發生。菌核在土壤內可存活3~4年,翌年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菌核萌發侵入黃芪根部,引起發病。一般6月下旬開始發病,7~9月份為害嚴重。特別是黏重土壤和重茬地黃芪受害更重。
③防治措施。在黃芪收獲時清除病根,集中銷毀;合理選地,前茬選禾本作物;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並用5%石灰乳澆注病穴消毒。
(3)黃芪白粉病
①識別特徵。黃芪白粉病在7~8月炎熱乾旱時發生較普遍。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莢果。發病後葉片兩面和莢果表面初生白色粉狀斑,隨後蔓延如覆蓋一層白粉,後期在病斑上出現很多小黑點,造成早期落葉或整株枯萎。
②發病規律。病菌產生閉囊殼在發病葉片上越冬。翌年以閉囊殼內的子囊孢子傳播。菌絲可在黃芪芽上越冬,翌年也可至病。黃芪白粉病對溫度、濕度適應范圍廣,濕度增大有利於分生孢子的萌發和侵入,但空氣相對濕度低到25%時,也能萌發。孢子萌發不需要水滴,相反,水滴的存在會使分生孢子吸水過多而使胞壁破裂。同時,乾旱往往又降低了寄主表皮細胞的膨壓,這對表面寄生並直接侵入的白粉病來說是有利的。所以,黃芪白粉病在溫暖季節,又有一定的相對濕度時就會大發生。從每年的5~6月份開始,為害不斷加重,9~10月發病率有時可達100%。過於高溫乾旱或過多的降雨又會減緩白粉病的為害。施肥不足、管理不善、灌溉不及時、土壤缺水或低窪排水不良、環境蔭蔽、光照不足等,植株生長衰弱,白粉病發生嚴重。
③防治技術。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灑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10~15天噴灑一次;秋季枯萎時,將地上部植株全部清理,集中銷毀。
(4)黃芪枯萎病
①識別特徵。被害黃芪地上部枝葉發黃,植株萎蔫枯死。發病時黃芪地下部主根頂端或側根首先發病,然後逐漸向上蔓延。受害的黃芪根部表面粗糙,呈水漬狀腐爛,其肉質部紅褐色。嚴重時整個根系發黑腐爛。土壤濕度較大時,在根部產生一層白毛,鏡檢可見到大量分生孢子。發病規律黃芪枯萎病多始發在5月下旬至6月初,7月以後發生嚴重,常導致植株成片枯死。地下害蟲活動頻繁、地勢低窪的地塊會加劇該病的發生和發展。
②防治方法。選擇抗病的品種種植;與大田作物進行輪作;用托布津、多菌靈浸種,或在發病初期進行畦面澆灌。
(5)蚜蟲
6~8月發生,為害植株上部嫩梢,影響黃芪生長發育。可用40%樂果乳油800~1600倍液防治。
(6)豆莢螟
6月下旬至9月下旬發生。幼蟲蛀入豆莢為害種子。防治方法:於花期用90%晶體敵百蟲1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800~16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