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聞攝影的拍攝技巧
新聞攝影在飛速發展的現代新聞事業中越來越顯現出其重要的作用,新聞攝影集新聞性、思想性、真實性、時效性和形象性於一身,能將新聞主體的情感濃縮在畫面之中,給人以簡潔、震撼的效果,有“一圖勝千言”的作用。下面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新聞攝影的拍攝技巧。
新聞攝影的拍攝技巧:新聞圖片定義
《中國新聞實用大辭典》對新聞圖片的闡釋是:“以圖片的直觀形象和簡要文字說明結合起來報道新聞、傳播信息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這個闡釋表明,“新聞”與“信息”是圖片的“內核”,圖片只是承載“新聞”和“信息”的“外殼”。如果圖片里沒有“新聞含量”,僅剩圖片這種“外殼”,圖片也就失去了意義。
(1)視覺沖擊力定義
視覺沖擊力是指不需受眾想像,直接呈現在受眾眼前,並能在受眾腦子里留下印象的直觀形象的作用力。
(2)使新聞圖片具有沖擊力的物理拍攝方法
對景物的某個具有特色的地方進行強調,使之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所做的只是離被攝物體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遠距離拍攝更好的視覺沖擊力效果。另外,拍攝點的選取也要不落俗套,攝影語言要簡潔明了。
新聞攝影的拍攝技巧:使新聞圖片具有畫面沖擊力的方法
(1)善於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間
新聞攝影主要是以瞬間形象來揭示新聞事實、傳播新聞信息的。新聞照片所濃縮的信息越多,新聞價值就越大,也必然越有新意。比如在荷蘭,當一次車禍發生時,德新社和美聯社的兩名攝影記者都在場。德新社記者拍攝了一輛汽車撞到牆上,穿樓而出的瞬間。美聯社記者拍攝的則是這輛汽車穿出樓後與迎面開來的一輛汽車相撞的瞬間。結果,多數報紙採用了美聯社的照片。因為美聯社記者的照片不僅反映了汽車撞牆穿樓而出的情節,還交代了穿樓而出後與另一車輛相撞的結局,信息含量更大。
信息含量的兩個方面:一是事實信息含量,一是情感信息含量
在新聞攝影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有的新聞照片似乎並沒有包含多少信息含量,但同樣倍受讀者青睞。原因何在呢?這是因為新聞照片的信息含量包括兩個方面,事實信息含量和情感信息含量。許多新聞照片盡管事實信息含量不大,但情感信息含量大,所以同樣受人歡迎。
《中國青年報》記者解海龍拍攝的《我要上學》系列組照中的一幅大眼睛女孩照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幅照片與組照中的另一幅照片《全校師生》相比,其所包含的事實信息含量顯然要少得多。在《全校師生》中,鄉野背景、大碾盤、穿中式制服的鄉村教師和孜孜以求的孩子等影象濃縮了貧困山區兒童學習的種種特定信息。但是,前一幅照片中,卻包含有更多的情感信息,小姑娘的美麗與貧困山區險惡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姑娘的大眼睛透露著天真、純朴、執著和希望,像探照燈一樣逼視著受眾的良知和靈魂,強烈沖擊著受眾的心靈,讓你無法逃避。正因為如此,作者和讀者都已經習慣把這幅照片作為整個系列照片的代表作,甚至全國希望工程的組織者也把這幅照片作為活動宣傳的標識。
2)善於捕捉象徵性瞬間
它是一種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見長的瞬間,其畫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種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著某種畫外之間的內涵,更多地滲透著攝影記者的主觀認識和思想情感。這種瞬間形象每每不把傳遞的信息直觀地、清楚地表現在畫面上,而是在較大程度上依靠調動讀者的“再創造”、引起受眾深層次的思索補充完成,因此,信息容量更大,新聞價值更高,視覺沖擊力更強,也更富有新意。
此外,象徵性瞬間不追求反映事件的全貌,只是把事件中最深刻、最具有象徵性的一角、一部分凸現出來,讓人窺一斑而知全豹,因而,為記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拍攝出富有新意的畫面,提供了廣泛而自由的空間。
世界著名的新聞照片《博帕爾的災難》([印]帕布勞·巴塞洛繆攝)和《烏干達乾旱的惡果》([美]邁克·韋爾斯攝)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兩幅報道災難新聞的照片都沒有正面地詳細地描述災難,只是選取災難中最有象徵性的一角來展示災難,新穎獨到,獲得了極佳的傳播效果。前者選擇了掩埋中毒致死孩子的瞬間,突出地表現了受害兒童那雙圓睜著受到致命傷害的眼睛,象徵著他死不瞑目;微微嚅動的嘴唇似乎還殘留著他臨終時的呻吟與控訴。後者的畫面是白皙寬厚的手掌與一隻類似雞爪的黑人少年的手掌相握的特寫鏡頭,用乾枯瘦小的手掌來象徵烏干達乾旱的惡果。
(3)善於捕捉幽默瞬間
在大多數新聞事件的發展過程中,都不乏幽默瞬間。這是一種表面上似乎與事件的意義,本質無關或關系不大,但實際上是從另一角度、側面反映事件意義、本質,又能啟人心智、令人輕松愉快的瞬間。捕捉這一瞬間需要攝影記者必須具備幽默思維,幽默思維能夠使人們扯斷事物之間習以為常的聯系,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觀察世界。幽默瞬間畫面常常賦予形象以神奇、新穎的意義,采攝這一瞬間是新聞照片拍出新意和有視覺感受的主要途徑。
1987年12月7日,美蘇關於裁減中程戰略核導彈的談判歷時七年終於取得突破性進展,簽署了中導協議。美攝影記者蒂姆·克拉里在這一非常程式化和嚴肅的新聞事件中,采攝到了一個幽默瞬間——戈爾巴喬夫和里根在簽署協議交換文本後,將要握手祝賀而手又未握到一起的瞬間。在拍攝出的照片《成交了》上,里根和戈爾巴喬夫宛如商人,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終於達成了交易,非常富有新意,視覺上盡管沒有太強的沖擊力,但卻沖擊了人們的思想。
(4)善於采攝新穎瞬間
即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由於記者特殊的拍攝位置和角度,所采攝到的新聞事件讓人耳目一新、與眾不同的瞬間形象。這種瞬間以畫面的新穎、獨特見長。
新聞攝影所面臨的題材中,有一大部分是那種程式化、很少變化的題材,如體育比賽中的獲獎,每年的人代會等等。捕捉新穎瞬間是讓自己的照片拍出新意、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勝人一籌的主要方法。如每年的人代會,主席台都是一樣的布置,在這種情況下,攝影記者似乎很難拍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好照片。然而,1988年七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時,一位攝影記者把照相機綁在自己的手上,把胳膊伸出去,這樣,拍攝點就向前移動了幾十厘米,拍攝角度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因而,他拍出來的會議照片使讀者覺得新鮮。
胡越拍攝的《新記錄誕生》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國跳高運動員朱建華在第五屆全國運動會上以2.38米的成績打破了男子跳高世界記錄,在全場觀眾的熱烈歡呼中,朱建華繞場一周,向觀眾致意。此時許多攝影記者紛紛湧上前,追隨拍攝,胡越則冷靜地站在看台上,拍攝了《新記錄誕生》這幅獨具一格的新聞照片——後面是熱情激揚的觀眾和體育記者,前面是朱建華向觀眾歡呼致意——畫面新穎,讓人耳目一新。
(5)拍攝出獨家照片
富有新意的新聞照片常常是新聞現場的獨家照片,必須做好充分的采攝准備,除了必要的采訪准備和技術准備外,更重要的是對新聞現場的情況要仔細觀察,做到心中有數。
中國青年報記者劉占坤拍攝的獨家新聞照片《9·23北京不眠之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照片內容是當薩馬蘭奇宣布2000年奧運會主辦地為悉尼時,在北京電視台“9·23北京之夜”直播現場人們或驚異、或希望、或迷惑的神情各異的一瞬。這是一張獨家照片,其拍攝成功,無疑得益於記者事先的現場觀察。在當時的拍攝現場,只有北京電視台的記者可以在會場正面攝像,所有的記者被安排到二樓,只能看到直播大廳眾人的背影。劉占坤悄悄地勘察好地形,甚至從哪個門沖到會場正面的距離最短都摸得一清二楚。當牽動億萬人心的一刻來到時,他悄悄迅速地沖下樓,靈活地躥到會場正面,非常冷靜地拍下了這稍縱即逝的一瞬。
(6)仔細觀察人物動作
表情、動作是人物內心情感的外部表露,是揭示人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的關鍵所在。新聞攝影表現人物的內在精神和思想感情,必須通過人的動作,動作是新聞攝影用以“說話”的形象最基本的特徵,即活動形象,或者是群體活動中的某種情節形象。在新聞攝影中用動作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徵,必須與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聯系起來,即通過人物在動作中富有特徵的表情和姿態顯現的情緒,把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現出來。
(7)適當運用擺拍
對於擺拍現象,中國日報社攝影部主任、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學術委員王文瀾曾稱:“在中國新聞攝影界,抓拍、擺拍的爭論是在‘「」’結束,因為那時候對拍攝方法的區別來自於‘「」’很多照片的弄虛作假,持續地引起了很長時間的爭論。現在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問題了。從荷賽的照片來看,有很多都是經過擺拍、設計、策劃,比如像科技類二等獎的面膜,但是沒有絲毫影響照片的真實性和新聞事件的可靠性和可讀性,反而通過畫面的設計,提高了沖擊力。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拍攝,抓拍、擺拍,你要達到畫面的效果,應該是你成敗的惟一標准。”?
新聞攝影的拍攝技巧:尊重新聞攝影規律,充分發揮新聞攝影的特點
新聞攝影報道的策劃必須能夠充分發揮攝影的長處:即視覺沖擊力。考慮策劃題材的原則是要具備鏡頭感。所謂鏡頭感有三個衡量標准:一是新聞主體能夠被畫面展現,特別是人物的內心世界;二是新聞背景及其環境能夠被畫面展現;三是新聞場面具備較強的沖擊力,即是否可以通過新聞性和畫面構圖共同形成使人共鳴的高潮。
(1)新聞圖片沖擊力與圖片大小無關
目前,報紙中出現一種虛“大”現象。即報紙版面,無圖不活,但新聞圖片編發的“大”與“小”,應有一個“度”。把握這個“度”的命運的尺子,只能是“新聞含量”的“大”與“小”。然而,在某些編輯記者(包括少數總編輯在內)眼裡,認為把圖片發得越“大”,視覺效果越好,沖擊力越強。
於是,圖片編發的貪“大”之風似有加劇之勢。長而空的文字,常常被讀者貶為又臭又長的“懶婆娘的裹腳”,同樣,沒有“新聞含量”的大而空的圖片,就是一種“泡沫”。這種新聞圖片雖然看起來篇幅很“大”,但由於內容平淡,無味,蒼白,空洞,不僅沒有絲毫的沖擊力,只能擠占、浪費甚至污染寸土寸金的版面。
㈡ 新聞圖片拍攝技巧
新聞攝影是新聞媒體日常工作中的必備環節。新聞攝影集新聞性、思想性、真實性、時效性和形象性於一身,能將新聞主題的情感濃縮於畫面中,「一圖勝千言」,給人以簡潔震撼的效果。新聞攝影要求在圖片內容和形式上實現真善美的統一,要運用藝術的手法把握典型瞬間,讓圖片「說話」,這樣才會有較強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會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切實把握好新聞圖片的拍攝技巧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新聞的抓拍
新聞攝影是新聞事件中適合用攝影表現的手法記錄和傳播的可視形象,它不同於照相館里的人像攝影,「以靜對靜」,「一切聽從指揮」,而是「以動對動」,順其自然,把握瞬間是照片成敗的關鍵。要想獲得一幅好的新聞照片,就必須要特別注意:
1.抓情。任何一幅紀實類作品或藝術作品都是以「情」感人,」新聞照片中的人物情感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是作品最感人的因素。情感表露出人的精神、氣質和性格「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映。
2.抓動作。沒有動作的題材照出來經常是死板的',沒有生命力的。拍攝對象動得越厲害,照片就越生動、越真實。在人物拍攝決關健是個「活」字,必須調動一切藝術手段把人物拍活,刻畫人物的性格,表現人物氣質,目的是把人物拍活。
3.抓神態。有的拍攝對象沒有動作,那麼可以關注他的神態和表情。神態往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表現,有些神態往往無法用語言表達。
4.抓細節。為使作品更加真實可信,就必須得抓細節,細節可以增加照片的可感性和趣味性,沒有細節往往導致照片平淡乏味。
5.抓特寫。一個人物、一個地點,都具有各自的獨特性,抓特寫能使照片的表現力增強。由於繁雜而又快節奏的生活,人們很難停下腳步仔細觀察一件事物。所以把取景的范圍推向極端,近到無法再近、少到無法再少、畫面精練到極致,就會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二、拍攝角度對主體的影響
拍攝點,是由拍攝距離、拍攝角度和拍攝高度三個坐標構成的。
在新聞圖片的拍攝中,拍攝角度直接影響著主體,即新聞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的突出。無論在任何環境條件下,攝影者必須始終注意新聞事件主體的變化,在其頻繁的變化中掌握運用拍攝角度,抓住拍攝時機,充分利用有效果的畫面構圖和現場有限的光源准確曝光,為一幅完美的新聞圖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拍攝高度對主體的影響
在新聞攝影中,新聞事件主體與環境、條件的變化,往往因拍攝高度的不同,影響形象。「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東坡這首《題西林壁》道出了觀察景物時選擇視點的重要性。從攝影學說,視點即照相機的拍攝位置。攝影者所拍的對象,絕大多數是立體的,它們呈現出許多的「面」,有正面、側面、背面、頂面和底面,這些面,各自展示出自己的特徵。在拍攝構圖之前,需選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對被攝體進行觀察、研究、比較,從中找出一個最佳視點。同一被攝體,由於拍攝方位不同,畫面會展現多種多樣的構圖效果。
四、抓拍中構圖是先決條件
抓拍是新聞攝影中最基本的手法,又是一幅圖片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假如有些攝影者,在新聞事件中從頭到尾不注意主體變化,見什麼拍什麼,主體成了陪體,甚至把要反映的主體排斥到了畫面之外,或者說不應該突出的反而突出了,其結果就是失敗。
五、現場光線是突出主體的必要條件
通常情況下,一些會議和大型活動都是在弱光氛圍下進行的,這就給攝影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遵循現場的光線進行工作(新聞現場一般不允許使用閃光燈)。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調高相機的感光度,以增加快門速度,保證拍攝質量。利用現場光線拍攝時我們盡量選用大口徑鏡頭,如70--200mm等鏡頭,這類鏡頭光圈較大,配合感光度可以確保一定的快門速度。
㈢ 新聞圖片拍攝注意事項
新聞圖片,是通過視覺手段來傳達信息的新聞報道體裁,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具有 紀實性,證實性,實感性等特點。那麼新聞圖片的拍攝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下面就由我來談談新聞圖片拍攝注意事項。
一、 新聞圖片拍攝注意事項:拍攝范圍
(一)監管部門及上級公司等領導調研活動
(二)機構重要活動如會議、業務競賽、拓展訓練、對外展會、文體活動。
(四)理賠服務事件現場,如重大案件查勘現場、重大案件支付儀式現場。
(五)對外交流活動如會見、拜訪、出國考察、招投標活動及簽約儀式等
二、新聞圖片拍攝注意事項:拍照要領
拍攝前,應實地考查活動場地,特別是室內拍攝,要試拍檢查光源情況,據此決定是否需要開燈或拉開窗簾藉助自然光。試拍確定幾個理想拍攝點,為正式拍攝爭取有效時間,有的放矢。
下面就公司日常經營中易涉及的幾個場景的拍攝要領簡要如下:
(一)會議類場景
1、主席台全貌:領導落座後,以主要領導為中心正面拍攝主席台。設備或場地受限的,可以選擇略側一點的角度,照片主要體現參會重要領導、會議主題(如橫幅或PPT投影)。
2、主要領導鏡頭特寫:以在主席台就座的領導,以拍攝領導發言或領導動態作指示照片為最佳,構圖時要將領導放在照片中間,四周要留足空間,不可過滿,略空可後期裁切。分時段多次拍攝領導不同時段特寫,把握領導動態細節,如抬手、指點、微笑、翻閱材料等。至少拍攝四組不同照片,以備後期選擇。為保證最佳效果,可採取連續拍攝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講台的發言場景中,要注意不宜正面拍攝,避免只顯出領導頭部或少上半身,拍攝效果不佳,最好略側至45度角,可看出領導全身。注意避免麥克風擋住嘴或臉部,可在會議開始前根據發言人身高與會務人員溝通,調節好麥克風高度。注意找准角度,不要讓背景版分割線條出現在領導頭部上方。注意鏡頭角度不要太高,避免成像顯得領導較矮,或使領導看鏡頭時眼睛需往上看,眼神不自然。
3、會場全景:一是在大型會議場景中,選取主席台領導正面或略側面拍攝,構圖中要囊括大多數參會人員、主題橫幅、會議場景地標。在調研座談會場景中,選取來調研的上級領導的略側面拍攝,拍攝時要將上級領導、本公司主要領導及主要參會人員涵蓋近畫面,最好還能將機構會議室主題牆LOGO或桌牌等涵蓋。二是選取全體員工正面或略側面拍攝,主要體現參會規模、參會人精神面貌。三是選取全體人員中特殊團隊(如優秀員工)拍攝,以備後期編專輯時所需。
4、會場花絮:大型會議可拍攝花絮,如員工認真作記錄、認真聆聽、熱情鼓掌。頒獎類會議可增加獲獎員工展示獎牌等細節。
(二)實地視察類場景
因視察類活動中拍攝對象是活動的,發生事件部分是隨機的,需注意力集中,全程跟拍,把握活動亮點。
1、提前站好位。每到一個視察新地點應提前站好位置,拍攝領導的正面,拍攝視察團的整體規模,體現良好氣氛。
2、把握活動主題,對活動亮點做到心中有數。如上級部門或監管部門調研,可能就會有領導走進辦公職場、查閱公司材料、與基層員工交談握手等情節出現;如領導親臨現場指導某重大案件,就可能會有領導俯身查看損失情況、與現場查勘員探討案件或安慰受害方等細節。總而言之,就是要了解拍攝目的,掌握需要體現的重點。
(三)對外交流活動
對外交流活動中如拜訪、會見等,要抓拍交流雙方領導交談、握手、互贈禮品及合影等活動場景。
另外,簽約活動是公司商業活動成功的標志,拍攝重點是體現活動的莊重性、合作性和活動氣氛的融洽,圍繞這一重點就可把握拍攝的要點。 簽約活動必拍四個場景:莊重簽字、交換合同、雙方握手微笑、雙方合影。
(四)其他
其他場景也可參照上述場景拍攝要求進行。
三、新聞圖片拍攝注意事項:圖片整理
(一)圖片發送
應將活動主題簡訊,連同拍攝的活動圖片及時向總公司宣傳處投稿。圖片發送時,需注意幾點:一是適當調整大小以便傳送,目前一般拍攝完的初始相片大小可達3200*2100,可運用光影批量調整至長度1000左右,亦不影響使用(高精度要求的除外)。二是編輯圖片說明。將原始圖片名改為對圖片內容的解釋說明,如“圖為某某領導視察受損大壩”,以便接收圖片方了解圖片內容。三是將圖片壓縮包使用發送。
(二)圖片美化
可安裝“光影魔術手”軟體對照片進行處理,進行普通的對比度、曲線、大小調整,可使很多本來過暗、過亮、模糊等無法使用的圖片再現生機。當然,對暫時不能進行圖片修理,可直接將原圖片發送總公司宣傳處。
(三)圖片歸檔
各機構在將圖片發給總公司宣傳處的同時,可自行將圖片按年份、主題等進行分類歸檔,備存留用。
㈣ 新聞圖片的要求和拍攝技巧與注意事項
在工作上,特別是檔案管理、痕跡管理和工作宣傳越來越多的需要照相。攝影技術,無論是個人生活還是工作需要,都顯得比以往更為重要。為了普及攝影知識,提高新聞圖片的質量,我們從網上收集整理出這篇文章,從新聞圖片的要求、拍攝技巧與注意事項,介紹了一些實用的知識,供大家學習參考。
1、什麼是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用新鮮、真實、生動、感人的圖像和簡短的文字說明,及時報道新聞事件,其主要特徵是藉助視覺圖像及時生動地報道新聞。
2、新聞圖片的要求
①求真,新聞中圖片必須是這一事件中真實的照片,無修飾無PS。
②求新,圖片包含的景象必須新鮮,色彩鮮明,清晰!
③求活,圖片可以將新聞事件的現場氣氛表現出活力,富有感染力!
④求情,能夠抓住圖片主體的表情特徵,藉以抒發主體的心理感情!
⑤求意,根據整體新聞的要求,新聞圖片必須對新聞內容的側重點有所表現。
⑥文字說明要規范,描述畫面的事實,包括日期、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須精確嚴謹,然後說明新聞事件的背景,最大限度地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3、新聞圖片的攝影技巧
(1)善於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間,圖片含有的信息要能表達這則新聞的主題,交代新聞的背景及時間等。例如拍會議,有會標的就要把會標拍下來;拍防汛,要將水面與建築物和植物的關系甚至水的洶涌等環境交待出來。讓人一眼就從畫面中了解新聞事件。
(2)善於捕捉象徵性瞬間,它是一種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見長的瞬間,其畫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種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著某種畫外的內涵,更多地滲透著攝影記者的主觀認識和思想情感。
(3)善於捕捉幽默瞬間,新聞圖片中如果加有幽默的鏡頭,既從另一角度、側面反映事件意義、本質,又能啟人心智、令人輕松愉快。例如在比賽時,將一些鴿友歡笑、談論的表情攝入鏡頭,可以表現出鴿友對比賽勝利的堅定信心。
(4)善於采攝新穎瞬間,即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在不同的拍攝位置和角度,所采攝到的新聞事件讓人耳目一新、與眾不同的瞬間形象。這種瞬間以畫面的新穎、獨特見長。
(5)仔細觀察人物動作,對於人物動作的拍攝,能夠表現人物的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徵等。如會議中的聚精會神,服務中的熱情、發放補貼時群眾的喜悅、防汛中的緊張氣氛等等。
4、新聞攝影的注意事項
(1)抓拍的時候要注意新聞人物的姿態。不能把眼神、口型、行走和其他情形中看起來表情和姿態不好的動作拍下來用作新聞圖片。如半睜眼、打哈欠、伸懶腰等。
(2)不能把新聞人物抽煙、撓頭、摳鼻子等看起來不文明不雅觀的照片拍下來用作新聞照片。如穿著過於暴露或衣裝不整,或與人握手時將一支手插在兜里等。還有非特定場合不能出現吃東西、打手機的畫面。
(3)拍新聞人物照片的時候不能拍背影,特別是新聞人物作為主體時,更不能拍的分辨不出是誰,這樣就不好了。新聞人物的主體應該在畫面突出位置或突出顯示,不能被次要人物遮擋或搶風頭。
(4)拍攝新聞人物事件照片時,要以突出主題為准越簡潔約好,畫面盡量讓讀者一看就知道反映的是什麼內容,切不可畫面凌亂,沒有主次之分。
5、一般攝影知識
(1)橫幅表現寬廣,豎幅表現高聳。即使是手機,也要根據需要採用橫拍還是豎拍。
(2)構圖有很多方法,最常用的是井字形構圖,簡單地說就是把主體或重點放在畫面的三分之一處。在構圖時要注意避開雜物和破壞畫面的因素,還可以在後期進行裁剪取捨。
(3)合理的機位。同樣的場景,不同的機位拍出的畫面有不同的視角效果。根據需要可以把相機或手機舉高腑拍(現場有條件可以站到較高的位置拍)或是蹬下仰拍。
(4)盡量保證相機穩定,相機不穩照片就拍糊了。可將機相或手機靠近牆壁、樹桿等較穩定的地方進行拍攝。
(5)自動拍攝時避免畫面過亮過暗控制曝光的簡單方法。相機本身對光線強或非常亮的地方(如逆光和白牆)人物往往會暗甚至出現剪影,而對較暗的地方拍人物會過亮。控制曝光的簡單辦法是:畫面過亮時稍對亮一些的地方拍,過暗時稍對暗一些的地方拍。
6、攝影構圖常見錯誤
(1)畫面太滿 有些初學攝影者拍照時喜歡讓被攝主體頂天立地充滿畫面,這很不利於照片後期製作過程中進行裁剪。同時也會令到作品顯得拘謹、死板。
(2)畫面歪斜 有的人為了將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時採取了讓畫面傾斜的方法。這實在是個得不償失的做法。如此,勢必造成地平線傾斜,畫面失衡,視覺感受不舒服。
(3)頭撞南牆 拍攝側面的人像或帶有向前沖勢的物體時,沒有在畫面主體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間,給人一種頭撞南牆的感覺,畫面顯得沉悶、壓抑。
(4)附物纏身 背景選擇不當,產生了煙囪長在肩膀上、腦袋上冒出大樹杈等現象,破壞了人物原來的形象。
(5)人景落格 當被攝者與高大的襯景在一起時,顧景不顧人,一味將鏡頭抬高,結果是拍全了,可人物在畫面上常常只剩下個腦袋,落在畫面的下端,非常難看。
(6)畫面分裂 取景時沒有處理好地平線的位置,將其置於畫面正中,於是畫面被一分為二,呈分裂狀,缺乏和諧、統一之感。
(7)喧賓奪主 在畫面中過多地表現了陪襯體,使主體物處於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8)缺乏趣味 取景時缺乏忍痛割愛的精神,“魚”區,“熊掌”亦取,意欲兼收並蓄,反而造成了畫面無主次、小頭緒、結構鬆散、雜亂無章的現象。
(9)各顧東西 在拍攝眾人合影照時,人物的位置沒安排好,不能形成一個向核心靠攏的趨勢,畫面形勢呈分裂狀,與作品所欲表現的主題不相符。
㈤ 新聞攝影的拍攝技巧
新聞攝影講究時效性,如何才能拍攝出出色的新聞攝影作品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新聞攝影的拍攝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聞攝影的拍攝方法一、重大事件的拍攝技巧
1.充分的准備和安排
很多重大的事件都不是突然發生,而是經過了周密的安排才開始的,而且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比如人大會議、奧林匹克運動會、英國王室婚禮等等,這些世界矚目的事件吸引著全球公眾的目光,也吸引著攝影師的鏡頭,很多新聞照片不僅真實而全面地反映了事件的發生,甚至改變了人們對事件的看法和態度。
由於攝影師在出發拍攝重大事件之前有一定的時間進行准備,挑選合適的器材、了解事件的背景,甚至可以熟悉整個事件預計的程序安排,這些都為攝影師提供很好的條件。當攝影師明確了事件的發生地點之後,就應當在事件開始之前到現場進行勘查,挑選最有利的位置。
2.預測事件的發生
僅僅等待好鏡頭的出現還遠遠不夠,因為很多事件並不都像婚禮或是會議這樣被安排得井井有條。面對戰爭、騷亂這樣的事件,攝影師既身處其中,又要置身其外,沒有人會告訴你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在這樣沖突激化的地域和時間的區域里,任何突發的事件都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這就要求攝影師能夠預測到事件的發展,「嗅」出新聞的線索。
3.保留最後一張膠片
為了不錯過有價值的鏡頭,有經驗的攝影師總是讓相機內保留著一張沒有拍攝的膠片,也不會讓數碼相機的存儲卡空間全部用完。
4.兒童的力量
兒童作為最弱勢的群體,在各種災難中成為最先受到傷害的群體。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攝影師不僅僅要拍攝令人震驚的畫面以吸引讀者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要用照片讓人們了解事件的真相,並用自己的良知做出正確的判斷。
5.獨特的視角
每一次重大的事件發生時,都會吸引數百名攝影師來到現場,要想讓自己的照片在眾多雷同的畫面中脫穎而出,攝影師就需要在拍攝的視角上下點功夫。
新聞攝影的拍攝方法二、新聞人物肖像拍攝技巧
1.讓拍攝對象忘記照相機的存在
拍攝時機是最重要的,即便是在拍攝事先經過預約的肖像時,攝影師也可以尋找真實的抓拍時機。對於很多攝影師來說,擺布被拍攝對象並不比觀察拍攝對象自身的姿態更容易,優秀的攝影師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發現拍攝對象的真實一面,並通過適當的引導拍攝到滿意的作品。
自然地面對鏡頭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除非是演員或是經過大量的訓練和心理脫敏的人才會忽略照相機的存在,否則大多數人都會感覺非常不自在。
2.光線的運用
在拍攝新聞人物的肖像時,攝影師可以事先進行安排,尋找或創造出合適的光線。通過絕妙的光線,雜亂的背景、拘謹的表情、生硬的姿態都不再是影響畫面效果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很多有經驗的攝影師會提前到達事先約好的拍攝地點,然後尋找最佳的光線。
3.環境的選擇
在真正接觸拍攝對象之前,攝影師通常會根據自己對拍攝對象的了解大致有個思路。一名政界的領軍人物和一名科學家會有很大的不同,而一名舞蹈家和一位熱衷於慈善事業的人也會有著很大的差異,通過對環境的選擇,攝影師可以把這些差異表現出來。
4.人物形象的抓取
好的攝影記者直覺地知道應該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使用什麼樣的設備進行拍攝,他們盡可能捕捉被攝對象無意識的一瞬間,以記錄他們的真實感情。這樣抓拍到的人物形象和分步設計好的照片不一樣,攝影記者觀察但不指導,拍攝結果依賴於他們不加干涉地抓取到貼切瞬間的能力。
有些攝影師則喜歡使用廣角鏡頭,在拍攝對象還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進行拍攝,然後迅速離開。如果拍攝對象對正在做的.事情非常投入的話,攝影師也可以大大方方地選擇角度,進行拍攝。
新聞攝影的拍攝方法三、社會生活新聞的拍攝技巧
1.用圖片講述故事
任何新聞照片都應當能夠說明照片中出現的人物在做什麼事情,最好還能夠反映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等新聞要素。也就是說,一張或是一組照片就是在敘述一個故事。由於一些背景資料無法在畫面中顯現,為了讓讀者更深刻地了解事件的內容,照片還需要簡短的文字說明。
2.人情味
拍攝日常新聞照片,首先要選好一個主題。由於日常新聞的主題大多比較平淡,所以要做到平淡中出奇招,就要做到照片的主題有人情味,換一句話說就是,照片主題內容要貼近生活,深入生活,又要高於生活。
3.新鮮的視角
當我們習慣用平視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拍攝出來的景象會具有親和力,但是缺乏一定的視覺沖擊力。所以,攝影師可以盡量嘗試以不同的角度,站的高一點,或者蹲得低一點。不用常人的視角看周圍的事物,往往會有驚喜的發現。新鮮的角度還包括仰角和俯角。適當的變形會使讀者明白,原來還可以這樣看。構圖上的新意同樣能夠彌補內容上的平淡。
拓展:
新聞攝影技巧
一是選取合適的拍照方位與視點。一幅好的新聞拍照著作是具有視覺沖擊力的,不同的拍照視點和方位,直接影響著畫面作用。因此在工作開端前,要多了解一下拍照主體,多觀察、多動腦,盡可能確認最佳的拍照方位。例如會議拍照首先要了解會議的規模程度,提早進入會場調焦距、感光度、拍照形式等。一般大型會議要挑選幾個點進行拍照,包含會場中心靠近中心的方位,會場兩邊遠景、中景。還能夠站在前排拍照主席台上的人物,若是表彰會,就要提早到主席台的一側找好方位拍照上台領獎的瞬間。在人物眾多的會場要留意表現主要人物和非必須人物的關系,留意抓拍參會人員,特別是有特色的參會人員,比如認真記筆記的等。
二是耐心抓拍挑選最佳時機。新聞圖片要以抓拍為主,仰拍和俯拍能夠在一定意義上能增強圖片的視覺沖擊程度,另一方面逆光和側逆光拍照的圖片更能給人層次感與美感,而要表現大場景要用廣角鏡頭拍照的畫面來表現,要表現人物細節和豐富表情就要用中長焦拍照的特寫鏡頭。但一起在選取拍照方位和視點並沒有固定的形式能夠遵從,相對於俯拍和仰拍,平視拍照仍然是最簡單和最常用也是讀者習慣接受的視角,生硬盲目地選用俯拍或仰拍等不同尋常的拍照視角,有時會使新聞圖片產生弄巧成拙的負面作用。這就需求拍照記者大膽測驗,認真思考並為後來的采訪拍照堆集更多的寶貴經歷。
三是新聞拍照中使用拍照器材的技巧。在使用拍照器材時拍照記者還要留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依據狀況選用連拍形式,現代相機每秒3張以上的連拍速度能夠協助你不遺漏精彩的瞬間;二是要選用一隻廣角與中長焦兼備的大變焦鏡頭,這樣的鏡頭既能夠滿足新聞拍照對鏡頭成像作用的要求,又能夠使拍照記者不用頻頻更換鏡頭。三是盡量少用或不用閃光燈拍照,防止圖片的畫面層次的損失;四是在條件允許的狀況下,盡量使用三腳架拍照,這樣做能夠大幅度地提高拍照成功率,防止因相機晃動而導致畫面不實,使拍照作用到達最佳水平。
㈥ 用作新聞稿或是通訊稿的照片在拍照時應注意什麼比如如何才能拍的全面、到位等。
用佳能600D
㈦ 拍攝出好的新聞照片的方法
拍攝出好的新聞照片的方法
怎樣才能拍出出色的新聞攝影照片呢,下面我為您收集整理了拍攝出好的新聞照片的方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正確選擇拍攝模式
1.程序自動曝光模式(P)。P模式與全自動(AUTO)模式相同,可以讓相機自動設置好快門速度和光圈大小,還可以手動調節許多參數,如果不能進行正確曝光,液晶顯示屏上的快門速度與光圈值便會以紅色顯示,這時可以通過開啟閃光燈、手動更改 ISO值、改變測光方式、進行曝光補償等方法使圖像正確曝光,還可以通過白平衡的設置以表現更真實的圖像色彩。
2.快門優先曝光模式(Tv)。快門優先是在手動設定快門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而獲得光圈值。這種模式多用於拍攝運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體育運動拍攝中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攝運動物體時發現往往拍出來的主題是模糊的,這多半是因為快門的速度不夠快。物體的運行一般都有規律的,快門的數值也可以大概估計,例如拍攝行人,快門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拍攝短跑沖刺可能需要 1/500 秒,而拍攝下落的水滴則需要1/1000秒。在這種模式下,往往會因為快門太快了,進光量可能減少,色彩偏淡,需要增加曝光來加強圖片亮度。
3.光圈優先曝光模式(Av)。光圈優先是手動設定光圈大小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獲得相應的快門值。由於光圈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攝中此模式經常會使用,在拍攝人像(人物特寫)時,一般採用大光圈長焦距而達到虛化背景獲取較淺景深的.作用,這樣可以突出主體,同時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較快的快門值,從而提高手持拍攝的穩定。在拍攝人物合影、活動場面等大場景時,我們則往往採用較小的光圈值,這樣景深的范圍較廣,可以使遠處近處的影像都清晰。
4.手動曝光模式(M)。該模式在每次拍攝時都需要手動完成好光圈快門值的調節,這樣雖然使用起來不是很方便,但有時很有用。筆者喜歡在拍較暗的室內大場景時使用手動曝光模式,因為要用小光圈控制景深,如果用光圈優先就會慢快門,這樣手持拍攝肯定會模糊,利用手動模式,把快門值適當調快,即使拍出的照片較暗也可以通過後期作適當的處理。
二、靈活調節各項參數設置
在選擇好拍攝模式後,把相機的各個參數設置到最佳位置也是很重要的。
測光方式:目前相機所採取的測光方式根據測光元件對攝影范圍內所測量的區域范圍不同主要包括點測光、中央部分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平均測光模式、多區測光等。一般來說,低感光度值適合營造清晰、柔和的圖片,而高的ISO值卻可以補償燈光不足的環境。在光線不足時,閃光燈的使用是必然的。數碼相機ISO 值的可調性,使得我們有時僅可通過調高 ISO 值、增加曝光補償等辦法,減少閃光燈的使用次數。圖像解析度為數碼相機可選擇的成像大小及尺寸,單位為像素。像素越小,圖像的面積也越小,相應的其容量也越小。在實際應用中,大的像素可用於高質量的大幅面輸出。在實際拍攝時中,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解析度拍攝圖片
;㈧ 新聞攝影抓拍技巧
新聞攝影的決定性瞬間,是照片成敗的關鍵,這一瞬間的獲得非常難。從表面看。「喀嚓」一下,好似很簡單、很瀟灑,實際上是作者全部學問、功夫、修養、經驗的一次總結。早一點或晚一點按動快門都意味著永遠喪失了最關鍵的那個瞬間。下面我帶來的新聞攝影抓拍技巧。
什麼叫好攝影記者?好與不好是相對而言的。別人沒看見的,你能看見;別人沒發現的,你能發現;別人發現了但沒有抓住的,你能抓住;別人做不出來的照片,你能做出來。自己夢想成為一個一流的攝影家與真正在實踐里成為一個一流的攝影家,這個過程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布勒松為什麼被稱為「抓拍大師」,是因為他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總能「抓」出幾張絕活兒來。
具體講:
(1)要特別注意抓動作。 在形象藝術里,攝影是最不怕動的藝術。沒動作的題材,照出來經常是死板的,沒有生命力的。而拍攝對象動得越歷害,照片就有可能越生動、越活潑、越自然、越真實。加拿大的卡什說,他並不在乎人物是老是小,好看不好看,關鍵要跳出外形美的束縛,表現出人物內在的精神氣質,而人物性格的展露往往蘊藏在動作之中。
(2)注意抓住高潮 。高潮是某一個事態、某一個動作過程中最飽滿,表現力最強的高峰時刻。經驗告訴我們,抓取高潮要掌握好按快門的提前量,也就是說在真正高潮出現之前就要按下快門。正如一位攝影家所說:如果你在取景框里已經看見了這個事物的高潮,這就意味著你已經永遠失去了這個高潮。這是因為從按下快門到相機快門打開的過程中有一個「時滯」現象。
(3)抓神態 。有的拍攝對象沒有動作,那麼可以注意他的神態。人物的表情神態往往是內心情感的表露,有些神態往往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
(4)抓細節 。細節能使作品更加真實可信;細節能夠增加照片的趣味性;沒有細節往往會導致照片平淡乏味;細節可以進一步深化主題。美國FSA攝影群體的領導人曾說:「你們要注意抓住那些有意義的細節,抓住那些使千百年後的學者們認為值得加以研究的問題。」
( 5)抓特點。 一個人物、一個地方,都具有各自的獨特性。反映事物獨特的地方,能使照片的表現力增強。
(6)抓懸念。英國的'懸念大師希區柯克有一句名言:懸念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最有力的手段。許多成功的作品裡都有懸念,因為它們最能引起讀者的注意,關注將要發生的事情。
(7)抓特寫。 特寫是特別細膩的描寫。由於繁雜、快節奏的生活,人們很難站下腳來仔細觀察一個事物,所以如果把取景的范圍推向極端,近到無法再近,少到無法再少,畫面精練至極,就會得到強烈的視覺感染力,特寫的表現力不可忽視。
(8)抓矛盾。 有矛盾就有問題,有問題,就能引人注目、耐人尋味。矛盾也是一種對比,藝術創作如果不能有意識地運用對比,那麼藝術表現力就會大打折扣。對比可以產生視覺沖擊力。對比可以引起人們的思考,拓展作品的深度和廣度。對比的因素越豐富多樣,照片的味道就越濃厚。
(9)抓極端。 許多攝影者不善於把握事物的極端發展和變化,極端化的表現會使作品更加強烈、刺激。
(10)抓本質。 事物的本質經常隱藏在紛紜復雜的外表之下,這就要求攝影要培養特別敏銳的感覺、特別深刻的眼光,對生活有自己獨特的感悟,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在人人看得見的地方,看出人們看不見的東西」,「在平凡的地方拍出不平凡的照片」,「把沒有意義的事物拍得有意義」。
我們在進行拍攝的時候,應該記住:攝影,並不僅僅是看見,更重要的是要有所發現
一是選取合適的拍攝方位與角度。一幅好的新聞攝影作品是具有視覺沖擊力的,不同的拍攝角度和方位,直接影響著畫面效果。因此在工作開始前,要多了解一下拍攝主體,多觀察、多動腦,盡可能確定最佳的拍攝方位。例如會議攝影首先要了解會議的規模程度,提前進入會場調焦距、感光度、拍攝模式等。一般大型會議要選擇幾個點進行拍攝,包括會場中心靠近中間的位置,會場兩側前景、中景。還可以站在前排拍攝主席台上的人物,若是表彰會,就要提前到主席台的一側找好位置拍攝上台領獎的瞬間。在人物眾多的會場要注意表現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關系,注意抓拍參會人員,特別是有特點的參會人員,比如認真記筆記的等。
二是耐心抓拍選擇最佳時機。新聞圖片要以抓拍為主,仰拍和俯拍可以在一定意義上能增強圖片的視覺沖擊程度,另一方面逆光和側逆光拍攝的圖片更能給人層次感與美感,而要體現大場景要用廣角鏡頭拍攝的畫面來表現,要表現人物細節和豐富表情就要用中長焦拍攝的特寫鏡頭。但同時在選取拍攝方位和角度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相對於俯拍和仰拍,平視拍攝仍然是最容易和最常用也是讀者習慣接受的視角,生硬盲目地採用俯拍或仰拍等不同尋常的拍攝視角,有時會使新聞圖片產生畫蛇添足的負面效果。這就需要攝影記者大膽嘗試,認真思考並為後來的采訪拍攝積累更多的寶貴經驗。
三是新聞攝影中使用攝影器材的技巧。在使用攝影器材時攝影記者還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根據情況選用連拍模式,現代相機每秒3張以上的連拍速度可以幫助你不遺漏精彩的瞬間;二是要選用一隻廣角與中長焦兼備的大變焦鏡頭,這樣的鏡頭既可以滿足新聞攝影對鏡頭成像效果的要求,又可以使攝影記者不用頻繁更換鏡頭。三是盡量少用或不用閃光燈拍攝,避免圖片的畫面層次的損失;四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三腳架拍攝,這樣做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拍攝成功率,避免因相機晃動而導致畫面不實,使拍攝效果達到最佳水平。
關於「新聞攝影的一些拍攝小技巧」大家了解了多少呢?想要拍攝新聞攝影就要力求真實還原當時的場景,就不要像風光攝影那樣加入一定的藝術元素。還有想要拍攝好新聞攝影,多加練習也是很有必要的。
1.尋找新穎的攝影角度
攝影角度的不同,則攝影作品的效果也不同。不要總是平端相機平視拍攝,可以嘗試俯拍或者仰拍。當然無論那種情況,一定要緊緊抓住拍攝主體。
2.框好前景和主體
注意構圖,不能主次顛倒,分清前景和主體。攝影何為虛何為實,虛化前景,更好凸顯攝影主體。
3.尋找細節
認真仔細觀察新聞中的趣味點、新聞點,攝影並突出。
4.利用反光、倒影
可以尋找鏡子、玻璃、金屬器皿等器物的反射、折射來進行拍攝。
5.要虛實處理
學會利用光圈的大小、焦距的長短、快門的速度(對於主體快慢或者股固定)、變焦攝影、追隨手法實現畫面虛實效果。
6.使用剪影和影子
剪影和影子的充分利用使得作品具有線條感又不失美感。
7.把握光線
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採取強光或者弱光來凸顯主體的不同,因此要注意光線的方向和光比的大小。例如逆光則可以拍剪影,將測光點對准人物光線最亮的點上即可。
8.觀察細致
拍攝時一定要集中精力,仔細觀察,抓住有意義的瞬間,把握人物主體的形態動作。
9.注意景別
一組新聞攝影作品中要包含近景、中景、遠景以及特寫,因此新聞攝影工作者一定具有版面意識和編輯意識。
10.了解主題
要事先了解拍攝的主題,才能掌握好拍攝時機。例如盲人用手辨別錢幣,則在他人手遞錢幣時就准備好拍攝。
11.包含最大信息量
充分利用拍攝環境的元素,確保畫面主次分明的情況下要盡可能的容入更大更多的信息。
12. 調節曝光
在新聞攝影中,攝影曝光受新聞現場光源、背景制約,盡管目前照相機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功能」更加齊備,但深色背景,淺色背景,逆光、順光,都有一定的影響,即使使用閃光燈,也會因明暗不同背景使底版曝光過度或不足,直接影響圖片的層次,因此要注意調節曝光度。
㈨ 新聞照片的拍照技巧
新聞攝影是新聞媒體日常工作中的必備環節。新聞攝影集新聞性、思想性、真實性、時效性和形象性於一身,能將新聞主題的情感濃縮於畫面中,「一圖勝千言」,給人以簡潔震撼的效果。我收集了新聞照片的拍照技巧,歡迎閱讀。
1.抓情。 任何一幅紀實類作品或藝術作品都是以「情」感人,」新聞照片中的人物情感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是作品最感人的'因素。情感表露出人的精神、氣質和性格「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映。
2.抓動作。 沒有動作的題材照出來經常是死板的,沒有生命力的。拍攝對象動得越厲害,照片就越生動、越真實。在人物拍攝決關健是個「活」字,必須調動一切藝術手段把人物拍活,刻畫人物的性格,表現人物氣質,目的是把人物拍活。
3 .抓神態。 有的拍攝對象沒有動作,那麼可以關注他的神態和表情。神態往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表現,有些神態往往無法用語言表達。
4.抓細節。 為使作品更加真實可信,就必須得抓細節,細節可以增加照片的可感性和趣味性,沒有細節往往導致照片平淡乏味。
5.抓特寫。 一個人物、一個地點,都具有各自的獨特性,抓特寫能使照片的表現力增強。由於繁雜而又快節奏的生活,人們很難停下腳步仔細觀察一件事物。所以把取景的范圍推向極端,近到無法再近、少到無法再少、畫面精練到極致,就會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㈩ 如何拍好新聞照片
個人覺得新聞照片比較難,之前有拍過,但是需要拍N多張才能選出一張,但是我總結一下吧。
時間把握一定要准,新聞講究紀實還原現場的特性,當然一定要把事件的情況說清,重點突出部分肯定需要前期想好,跟所有拍照一樣,在拍之前一定要確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照片。
位置,構圖,因為新聞照片基本不存在擺拍現象,所以抓拍肯定是要求有很強的相機操作能力的。以及快速的反映能力。
避免慢快門,前期拍照時盡量提前做好參數設置等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