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術老師因在雪地中掃出巨幅雪竹圖走紅,在雪中作畫有哪些難度
繪畫不僅能夠給我們帶來美感,而且還增強了生活的藝術氣息。一位美術老師因為在雪地上畫了一幅巨大的雪竹圖,而受到很多人的稱贊。這幅圖看上去非常龐大而壯觀,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盡管我們看到過很多有關竹子的圖畫,但是像這樣的圖畫還是第一次看到。能畫出這樣一幅圖畫也是非常具有難度的。
平時我們如果用習慣的方法去做一件事情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如果用不熟悉的方法去做一件事情就會比較難。這位老師畫的這幅圖並沒有用習慣的筆和墨去畫,而是在雪地上畫這樣一副巨幅畫面,而且畫的如此好看,很不簡單。
㈡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以什麼為線索描述了哪四幅雪景圖
以「雪」為線索,描繪了:①八月飛雪苦寒圖②軍營餞別奇寒圖③東門惜別惆悵圖④別後雪地思鄉圖這四幅圖。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此詩第一二句描寫大雪紛飛的奇麗景象。 第三四句用反襯寫法寫雪天的奇寒。 第五句用誇張筆法總寫沙漠冰封,愁雲慘淡的圖景。 最後寫軍中置酒,雪中送別的情景。
原文(節選)如下: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譯文如下:
北風席捲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飄降大雪。
彷彿一夜之間春風吹來,樹上有如梨花競相開放。
雪花飄入簾籠沾濕帳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將軍獸角弓凍得拉不開,都護的鎧甲冷得難穿上。
岑參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於此期。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
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台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
這首詩,以奇麗多變的雪景,縱橫矯健的筆力,開闔自如的結構,抑揚頓挫的韻律,准確、鮮明、生動地製造出奇中有麗、麗中奇的美好意境,不僅寫得聲色宜,張弛有致,而且剛柔相同,急緩相濟,是一乎不可多得的邊塞佳作。全詩不斷變換著白雪畫面,化景為情,慷慨悲壯,渾然雄勁。
㈢ 描寫雪中的行人的作文 急!!!!!!!
思路:根據題目要求,描寫幾個雪中發生的故事。使得文章內容詳實,接下來再進行情感抒發,使得文章一氣呵成,令讀者產生共鳴。
雪已經下得很深了,大地上白茫茫的一片。路上的行人都穿的很厚。在車站上等車的人更是被凍得跺起了腳。我也加快了腳步,向學校走去。
我忽然感覺到腳下的雪好像薄了,路好走了,抬眼望去,在前方不遠處,有一個清潔工,她正冒著嚴寒掃馬路。只見她身後,一條寬闊的馬路向遠方延伸下去,前面的雪被她掃去,身後又落上了一層薄雪。雪從天空降落到我的臉上,真冷!我看著那個清潔工,看著她認真地勞作著,看著她呼出的一團團白氣,心裡暖暖的。
汽車的鳴笛聲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見十字路口站著一個雪人。咦,紅綠燈下的他在干什麼?我仔細一看,原理是一位交警。他正頂著大雪在指揮交通,動作有條不紊。雪在下,車在行,一切都井然有序。
路邊小販的火爐早已燒的`火紅,「熱豆漿———稀飯——」,「蔥油餅——」吆喝聲遠遠地送來了陣陣溫暖。
這時,我不禁想起了高爾基的一句話,「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的源泉。」
在這樣的雪天,許多雪中的人都在默默地勞作著,奉獻者,他們帶給人們溫暖和方便。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值得我們去贊揚,值得我們去感謝,更值得我們去尊敬!
㈣ 我想找一張圖片,大概是下著大雪,一個人打著傘站在雪中的情景,有類似的也行
不好找,這張怎麼樣?
㈤ 賈平凹的《冬景》,作者依次描寫了哪三幅冬景圖
1、郊外閑冬圖
2、農村喜雪圖
3、雪中對話圖
《冬景》 ,變了一般的結構方法,用電影中的蒙太奇結構,把在不同場合、不同距離、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分別攝取的一個個特定的瞬間,按一定規律重新聯接起來。總體上作者描寫了郊外閑冬圖、農村喜雪圖、雪中對話圖三幅冬景圖,生動展現了北方山村於茫茫白雪中的情致。
(5)如何描繪雪中人的圖片擴展閱讀
《冬景》賞析:
文章兩個陌生人雪地賞景的對話,委婉曲盡,餘味無窮。結尾「兩個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觀賞冬景里的奇景。」可謂點睛之筆,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對冬天的獨特感受。冬天庄嚴而又靜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積蓄力量,孕育新生。心靈的熱愛,思考的力量,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這樣的冬景中成為奇景。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勝收,讓人熱愛。
賈平凹的散文無論是記人敘事還是寫景狀物,從不用氣勢去鼓動,而是用平和樸素的語言,准確生動地表達作者此刻的情緒感悟,達到以俗為雅、以拙為巧的效果。本文語言質朴,富有生活氣息。「冷得像被烙鐵燙 了一樣地生疼」一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北方冬日裡冷得發痛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奶奶,電線腫了。」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孩子的童真。
㈥ 民警黃沙冰雪中救援被吹成老照片,你最想對可愛的他們說什麼
內蒙古人民警察在風沙雪中救援,拍攝的照片黑黃白就像是陳舊的老照片。在近些天,中國版內方地區遭到了強勁的暴風雪和沙塵暴的襲擊,給人們的生活帶了極大的不便危險,嚴重的威脅了北方畜牧業和農業的正常的發展,使得北方一些靠近蒙古國的地區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幸的是目前尚未出現人員傷亡,這一些極端天氣已經給蒙古國造成了將近百人的死亡、受傷和失蹤,持續的惡劣天氣給中國和蒙古國兩國都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在新中國的建設中,人民警察的作用不可忽視,對他們我們應該要時刻保持敬仰,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中國異常穩定的社會。
警察同志們,你們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你們流淌著中華民族優秀的血脈,展現出了英雄的氣概,你們永遠都是群眾最近的依靠和最堅實的防護,你們為中國百姓的貢獻與犧牲,一定會讓整個世界的歷史銘記,因為你們是中國人,是中國最勇敢和最可愛的人之一。
㈦ 贊美「雪中美女」的詩句有哪些
1、《梅亭》 唐代 李隆基
亭名梅矣雪霏霏,傲骨清香百卉稀。
卓卓不群如玉狀,從今呼爾為梅妃
譯文:
雪花飄飄,梅花盛開,我將此亭命名為梅亭,
梅花的那份高傲和清香是百花少有的。
梅花卓而不群,花瓣如同片片白玉,
你就像梅花一樣,從今之後就稱你為梅妃吧。
2、《佳人》 明代祝允明
雪中有佳人,嬌容絕紅塵。
神若春湖水,眉比春黛山。
水蓮不勝風,心憐情亦憐。
相思已成病,伊人猶不聞。
譯文:
白雪中有一位佳人,嬌俏容貌是紅塵世俗中的絕品。
佳人神情好似春天中的湖水,眉毛是春山黛的形狀。
走路似水蓮生花,一陣風就能吹倒一般,看見心裡憐憫之心頓起。
思念佳人都生了相思病,但佳人卻並不知道。
3、《驀山溪·梅》 宋代 曹組
洗妝真態,不作鉛花御。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黃昏院落,無處著清香,風細細,雪垂垂,何況江頭路。
月邊疏影,夢到消魂處。
梅子欲黃時,又須作,廉纖細雨。
孤芳一世,供斷有情愁,消瘦損,東陽也,試問花知否?
譯文:
洗卻胭脂鉛粉,自有天然態度。
一枝疏梅斜出竹外,有如佳人絕代,天寒日暮獨倚修竹。
黃昏院落,幽芳都無人賞,風細細,雪垂垂。更冷落了江頭梅樹芬香。
月下疏影多麼清雅,夢中卻禁不住心神惆悵。
待到梅子欲黃時節,又該是陰雨連綿令人斷腸。
梅花一世孤芳自賞,讓有情人愁悶悲傷,可知道為了你,我像沈約般瘦損異常?
4、《梅花九首·其一》 元末明初 高啟
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譯文:
梅花既有瑰麗的風姿,本該充任瑤台上的瓊玉,卻不知哪位仙家之手,栽向了江南的處處山林。
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橫卧山間,月下的梅花如美人從林間款款而來。
山間秀竹蕭蕭竹聲中的清寒,春意輕輕遮掩山間密布的青苔殘留的清香。
梅花自從何遜去了便不逢知己,寂寞愁苦地在東風中開落了多少回。
5、《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唐代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裛裛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譯文:
梅花開滿了路邊,亭亭而立,花容艷麗。
未到時節就開放了,散發著濃郁的芳香。
嫦娥與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樣貌。
青霄玉女之冷峭勝過了嚴霜,手中空握滿把的梅花,卻不知寄往何方。
與梅花悲哀離別的時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憤欲絕。
梅花為了誰造成了過早開花,而不等到報春才開花,成為舊歷新年時的香花呢?
㈧ 雪景中的人物圖片在她周圍如何做成旋風的特殊效果
這個用PS可以實現,主要方法:摳圖,濾鏡-扭曲
㈨ 沁園春·雪中,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是如何描繪的
正確的詩句是: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一、原文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二、譯文
北方的風光,千萬里冰封凍,千萬里雪花飄。遠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試一試與老天爺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艷艷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
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數一數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三、出處
毛澤東《沁園春·雪》
(9)如何描繪雪中人的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該詞的創作有2種說法:
第一種:1936年2月,毛澤東等率領紅軍東征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突破閻軍防線後,踏雪沿官道山行進,順利到達山西省石樓縣留村,並在此寫下了著名詩篇《沁園春·雪》。
第二種:1936年2月,毛澤東率紅軍抗日,來到西北高原。在陝西省清澗縣高傑村附近的袁家溝,寫下壯麗的《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最早發表於1945年11月1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後正式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