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孩子看到了不健康的網路圖片怎麼辦
發現孩子這個情況,家長第一時間要意識到,這是孩子不僅僅是生理發育,而是心理發育統統進入了高速發育階段。青春期孩子已經身心步入了成年成熟前的過渡期。
由此,家長
第一:千萬不要進行扣帽子式的批評和指責孩子!!如此反而給孩子人格成長中,留下不良影響。因為這是孩子性心理發育成熟前的一段迷茫困惑期。是特別需要家長的正向積極的引導和解惑的。對孩子未來的情感婚戀生活,都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建議家長尤其父親此階段,多關注兒子,希望父親用你們男人的方式,談談作為父親的你當年情竇初開之時的狀態呀,哪怕曾經乾的糗事呀分享給孩子你當時的迷茫與羞澀和困惑。
這個目的是讓我們的孩子體會,原來每個人這個年齡段都是這樣的,聽了家長的分享更親切感受父母的愛護,更信任父母的陪伴與貼心。也更會願意多跟父母交流,提高親子信任度和親和度。對孩子全方面的教育是特別重要的基礎。
第三:希望父母買一本兩本的青春期孩子生理心理的讀物,作為孩子的成年禮物送給孩子。
目的一方面讓孩子知曉父母的細心體察到他已經步入成人,對他平等的尊重與呵護;
另一方面是讓孩子感悟到,通過正確的渠道來解決自己的困惑,什麼是科學和理性的了解自己的發育,什麼是真正能幫自己正確解決的手段。家長也要提醒孩子,網路中有廣闊的科學理性的知識;同時網路中也存在惡性誘導人走入歧途甚至傷害自己身心健康的太多的誘惑。他畢竟半成熟,分辨能力不夠,更要警惕自己由於一時的好奇而帶來遺憾一生的自我傷害。
總之,家長既要關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的需求變化,也要引導和建議孩子什麼是健康的方法才能促進自己健康發育成一個男子漢!讓孩子真真體會到父母的呵護與愛。
建議使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
市面上常常把非暴力溝通包裝的很復雜,好像需要花大價錢專門學習才行。其實不是,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就八個字: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按照這四個步驟,把要表達的意思說清楚,很難引起對方的激烈反抗或不滿,而使得雙方能夠理性對話。
觀察:指的是你要把你看到的事實說清楚,不帶評論,不帶主觀色彩。
感受:指的是你觀察後的感受,盡量找到准確的形容詞。
需要:這里比較容易誤會,這里不是要求對方需要做什麼改變,而是我自己有了不好的感受之後,覺得自己有情感需求。比如安全感、尊嚴感等等。
請求:最後再對對方提出要求,而且是具體的行動建議。
以這個事情為例,可能可以這樣發起溝通:那天我無意中看到你手機里有一些不健康的內容,我感覺很震驚,也有點惱火,因為我需要對你的一些想法知情,所以希望我們可以先坐下來好好聊聊性這件事,聊完以後你自己去把這些內容刪掉。
當然,溝通的內容需要你根據具體的情況去判斷,你自己的態度和觀念才是決定性的。清晰的把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說清楚是必要的,可能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不知您之前對孩子的性教育是怎樣的,又到了如何程度?其實啊早在3歲時,孩子就已經形成了性別恆常性,能准確識別自己是什麼性別,別的小朋友是什麼性別,這個時候開始性教育就應該被家長提上日程了。
為什麼孩子會偷偷在手機里放不健康的圖片和視頻?
因為好奇,孩子的身體發生變化,必然也會對外界的認識發生變化,他們極力想去搞清楚,為什麼自己會變成這樣,男人和女人的差別在哪裡,而手機里藏不健康圖片和視頻就是他們盲目摸索的後果。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看到了能刺激自己的圖像就像留下來。
用正確的方式引導
13歲的年齡,是可以看一些兩性科普讀物了,市面上許多正規出版社的科普讀物都可以作為家長的選擇,陪孩子去書店挑一本,大大方方告訴孩子這種書上講的才是正確的。
不要和孩子避談性,性本身沒有錯,性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學習課題。對孩子用理性的態度向他們普及知識,避而不談反而會讓孩子更好奇,想盡辦法避開你的視線尋找更多能刺激自己的影視圖片。
首先,在與孩子溝通前,家長要處理自己萬馬奔騰的情緒。家長可能會有多種情緒湧上心頭,包括憤怒(小子不好好讀書竟然背著我做這種事情,學得這么「壞」)、自責(我為什麼沒有及早的發現和阻止,是不是已經給孩子帶來了傷害,孩子的學業是不是受到了影響)、羞恥無助(這種事情沒有太羞恥了,怎麼辦呢)等等,深呼吸給自己一個延緩的時間處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時積極尋求幫助,看可以怎麼和孩子溝通。
要做到冷靜下來,基本的知識概念是,孩子進入了青春期,身體的生理發育必然帶來性的感受和好奇探索,如果家庭從來沒有渠道幫助過孩子,孩子只能以自己的方式來獲得性知識和滿足性好奇。這么想下來,知道有其中合理的成分,心理會好受一些。
接下來,要做的是,積極梳理出與孩子談話的方式和內容。這是一個很好的與孩子談性的機會。如果家庭之前從來沒有過與孩子談性的習慣,建議從這個事件開始,建立和孩子定期溝通的渠道和親子關系。談話的內容建議如下:
(1)先取得孩子的信任,讓他相信你不會責怪他,但是很希望了解他。
(2)交流孩子看色情片的感受。跟孩子溝通青春期身體的性生理發育知識,性感覺(性慾)的發生過程,以及人在看色情片時會引發的普遍感覺。了解孩子看色情片時身體被刺激的程度,有沒有超出他可以承受的范圍,他的感覺包括哪些,包括可能的生理反應。告訴孩子這並不羞恥,大家都會這樣。但是如果覺得承受不住,就可以過來和爸爸媽媽聊聊,爸爸媽媽可以幫助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和行為。
(3)告訴孩子了不了解色情片是怎麼拍攝出來的。這是要告訴孩子,色情片和現實中的真實情況有很大的區別,有很多是經過了技術拼接處理,會特別的誇大生殖器官的大小,以及誇大過程中的感受,誇大很多細節。而且色情片中對男性女性的關系有很多的誤區,會有很多物化女性的地方。現實中,相互尊重是最重要的。性的關系一定是要發生在兩個相互尊重的人之間。
(4)了解孩子是在什麼情況下看色情。是一個人獨自看,還是會和同學或朋友一起看。獨自看的時候,刺激有沒有強於自己能夠接受的程度,如果處理不了看了A片的感覺,他會怎麼處理,並且告訴孩子,父母願意做他的朋友,傾聽他幫助他。如果是和同學或朋友一起看,有沒有受到被群體脅迫去看的時候,就是說如果他不想看了,他能不能夠對同學或朋友說不;在看的過程中,如果接受不了刺激,他有沒有辦法安頓自己,比如離開現場。教會他為自己負責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來應對他可能會面對的情況。
總之,要給到孩子信任,父母願意和他一起來面對他的困難,父母也願意跟他分享事實和真相,這取決於親子關系的基礎。因此,父母平常一定要維護良好的親子關系,並建立和孩子談性的習慣和氛圍。攔截和阻止是沒有用的。陪伴和溝通是最好的處理。祝順利。
2. 怎麼樣和青春期的孩子們溝通
親,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注意溝通技巧,特別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不能硬來,需要用孩子易於接受的方式方法。
好好說話,讓家裡彌漫平和的氛圍,讓自己的情緒平和,站在理解的角度,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孩子就有機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有改變。
做父母不僅僅是給孩子金錢和物質,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健全的品格,如何培養呢?爸爸媽媽們,我們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先修好自己,就夠了,孩子就有機會在肥沃的土壤里汲取到養分,茁壯成長!
3. 如何跟青春期的兒子有效的溝通
樊登知識超市—13. 姜振宇:Hold住青春期 可以作為參考
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個人知識提升的學習資源,包括這兩年很火的短視頻直播帶貨運營,各大渠道引流,視頻剪輯和有聲書等資源,每個分表格都是不同的類目,需要什麼切換即可。後面會不斷匯聚更多優秀學習資源,供大家交流分享學習,需要的可以先收藏轉存,有時間慢慢看~
樊登讀書會個人學習提升課程
鏈接:https://pan..com/s/1kitPPM6Pep9yyhDKZohlVw
提取碼:2D72
4.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呢
只要你耐心的讀完,對你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您的孩子進入了初中,也就意味著他們已經或即將進入青春發育期。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個時期,也是最關鍵最危險的一個時期。有人說:「青春期是花團錦簇的沼澤地。」在這一時期,生理上會發生一些前所未有的一些變化,心理上也在急劇發展變化。這是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從家庭走向社會並逐步適應社會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一時期,生理上能夠健康的發育,心理上能夠健全發展,思想道德上能夠合乎社會規范地培養起來,對人的一生都將起到重大作用,甚至會決定今後發展的軌跡。因此重視孩子青春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家長怎樣對孩子進行青春期教育呢?
一、 如何對孩子進行性知識教育
孩子進入青春期的一個明顯標志就是性的逐漸發育成熟,如果孩子事前沒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往往會感到緊張、困惑,甚至焦慮不安。所以做家長的最好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至少在孩子出現這些變化時,及時地把這一時期他們應該懂得的一些性知識告訴他們,這是非常必要的。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一切無知都是令人遺憾的,但是對性這樣的事無知,則是嚴重的危險。」還有人說「今天,如果還對青少年實行性知識方面的封鎖政策,好比將一個毫無免疫力的生命放進一個充滿各種病菌的房間,簡直是太危險了!」怎麼辦呢?
其實,許多家長在這方面創造了很好的經驗。一位單身母親的做法便十分聰明:當兒子唇上的小胡須變得濃密,聲音逐漸渾厚低沉時,她既沒有慌張,也沒有陷入對異性子女進行有關教育的尷尬。而是走進書店,精心挑選了一本內容健康、文字流暢的有關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育的書籍,放在兒子的床頭,並且告訴 兒子:「你長大了,一些事情應當懂得,有空時把這本書讀一讀吧。」
還有一位母親,在女兒第一次月經來潮時便將其中的道理及與此相關的生殖、生命常識一一講解清楚。當然是媽媽和女兒單獨談的,談話中沒有一絲詭秘的味道,而是體現著生命科學的精神。
各位家長,你無論利用什麼時機,採取什麼具體方式,讓你的孩子懂得性知識是必須的。因為他們想知道,也必須知道,家長的循循善誘要比他們自己去向書刊、電視網路等媒體找答案更合理、更安全。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發育上存在著顯著的個別差異。有這么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在小學階段,孩子們的身高和發育基本相當,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們看起來也基本差不多,唯有在初中階段,即使是同一年齡同一班級的學生,看起來也象是差了好幾歲。有些孩子童聲清脆,看上去和小學生沒分別;另一些孩子則人高馬大,完全像個「大人」。不僅外表如此懸殊,心理上也是這樣,不少家長對此體會很深。現在有一些十多歲的孩子為吸引他人,尤其是吸引異性的注意,把頭發染成紅的、黃的、多彩的,或做成奇異的發式;還有的今天穿奇裝怪服,明天穿露臍裝、露背裝。這是青春期孩子吸引異性心理的外在表現,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到自己孩子的這些變化,及時了解青春期孩子生理、心理的發展特點,及時有效地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包括服飾美、人體美、異性美,等等。
性的發育是十分自然的生理現象,性是一種本能。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各器官和性機能發育已逐漸成熟,有獨立參與社會活動的要求。但由於社會閱歷淺,思維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都比較低,並且還缺乏兩性社會道德規范方面的知識,不少人因性問題而困惑、疑慮和苦惱,容易誤入歧途,做出一些傻事或錯事,釀成人生悲劇。等到發現問題再進行教育、糾正已非常困難,受損害的身心健康再要恢復就需要花出許多倍的力量。總之,變化是多樣的、復雜的。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幫助也是多樣的,身為父母者所能夠和應當做的教育上的努力也應是多樣的。
二、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異性交往
進入青春期後,性別意識開始增強。這一時期,它們在關注自身的同時,開始關注起異性,希望了解異性,並得到異性的友誼。這是很正常的一種心理現象,也是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但是,我們作家長的對此卻非常敏感,非常擔心,唯恐自己的孩子在與異性交往時出了「問題」--也就是怕孩子陷入「早戀」之中。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長,女兒一旦進入青春期,家長的心也就提了起來,整日擔心、害怕。可是光怕不能解決問題呀,一些家長就明確地告訴孩子「不準與異性交往!」這管用嗎?孩子情感的萌發是自然的,又往往是很微妙的,有時又可以說是莫名其妙的,你光靠限制、靠禁令或者靠家法家規能起多大作用呢?該來的還是會來,該發生的還是會發生。怎麼辦呢?我們就真的束手無策了嗎?
當然不!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作家長的就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與異性交往,有的家長可能要抗議了,這不是教唆它們嗎?這不是引「狼」入室嗎?你先別擔心,讓我們先聽一位女孩的家長是怎樣做的。這位家長我們暫且稱他為「劉先生」。
劉先生的女兒13歲了,容貌秀美,亭亭玉立。親戚朋友見了少不了誇她幾句,劉先生也十分得意。某日,路遇女兒與一男生騎車並肩而來,談笑風生,忽然意識到女兒「大了」,心中頓生不安。於是回家後撥通老同學的電話,向一位號稱青春期教育的「專家」請教。言來話往,炮製了錦囊妙計若干,用將起來頗見成效。
最能證明劉先生膽量和魄力的是如下舉措:對女兒的異性人際交往實行了「加法」。
劉先生的邏輯如下:既然性成熟已經到來,既然對於異性的好奇、傾慕已經是必然,那麼為父母者的上策是給他健康、開放的交往機會,而不是封鎖、扼殺這樣的機會。通過前者,即加法,女兒可以自然而然地學會相關的交往技能並形成正確的態度,增強今後對於各種刺激的免疫力。而後者,即減法,只能使孩子得到神秘感和好奇感,完全失去學習的機會,對於今後可能面對的誘惑毫無預防能力,甚至可能完全失控,在表面的循規蹈矩下為所欲為。
這加法說來也簡單,即與男孩子的交往,多比少安全這就是說,如果女兒只認識一個男孩子,那麼,感情和行為「出軌」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如果女兒認識兩個男孩子那麼「出軌」的可能性將減少一半,說得誇張些,認識的男孩子越多,就越安全。於是,女兒生日聚會前,劉先生主動建議:除了女同學之外,邀請一些男生,氣氛會更活躍。果然,生日聚會熱鬧非凡,格調不俗。劉先生與朋友相聚時,也總是不忘關照一下,請朋友帶上幾個與女兒年齡相仿的男孩子。至於家族活動更不必說,表兄表弟,堂兄堂弟,頻繁來往。於是,女兒的身邊同性朋友、異性朋友各有一堆。動輒呼朋喚友,或節假日登山、游泳,或考前集體會戰、苦讀。女兒自然坦盪,他人率真無邪。後來女兒進入大學,遠離父母,在牽掛之餘,劉先生頗有信心:女兒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處理好交友問題!
其實,今天的青春期少男少女,比之身為父母的我們它們的課桌上早已沒有了「楚河漢界」,異性間的交往多半是坦率大方,是一件再自然、普通不過的事情。絕不會像六七十年代當年的我們那樣被人議論或起鬨。正因如此父母的猜疑,往往讓它們覺得蒙受奇恥大辱,父母的防範更多半是自欺欺人。劉先生的做法是明智的,於教育而言從地下監視轉為公開協調;於女兒來說,從中得到的是寶貴的經驗、落落大方的舉止和健康的身心狀態,
5. 七歲孩子叛逆期怎麼辦
孩子慢慢長大,進入到成長的各個不同的階段,7歲到15歲正是孩子的叛逆期,孩子進入了叛逆期只要正確的引導,可以很快幫孩子走出叛逆期,那麼,7歲孩子叛逆期怎麼辦?下面我們一起看看。
6
很多叛逆的孩子大多是希望自己被尊重被重視而叛逆,這個過程中家長更需要去尊重孩子,不要命令他們,可以給他們一些選擇的空間,大多孩子還是願意做出選擇的。多點理解多點包容。
6. 你知道家長應該如何面對正處於青少年叛逆期的孩子嗎
青春發育期的孩子的內心全球充滿了能量,好的正確引導,這股能量可能全局性充分發揮,倘若處理錯誤,這種動能,變成隨時隨地可以暴發的活火山,全部家中,乃至是院校都可能被蔓延到。
青少年叛逆期,不是不能痊癒的,必須家長孩子一同的勤奮,恰當的溝通方式是處理青少年叛逆期的重要,做為父母的大家,應當保證重視孩子、真心實意的應對孩子。做為孩子,大家大量的是應當了解父母,讓父母陪你度過過充斥著沼澤地的青春發育期。
7. 孩子在叛逆期怎麼辦
孩子叛逆是正常現象、不要過度焦慮: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是很正常的情況,是一種自然成長歷經的階段,是孩子渴望被家長認可和尊重的階段,這個階段家長不要過度地去干涉,更不要過多地去批評,只要尊重孩子,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可以,只要不是錯誤或違法的事情。
8. 初二孩子,青春期反應太激烈怎麼辦
感謝悟空的邀請!
每個孩子在處於青春的時候,隨著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的改變,他們的獨立意識會逐漸增強,他們會開始思考問題,他們渴望擁有獨立的人格,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所要面對的各方面壓力會越來越大,可是他們自身的抗壓能力還不完善,他們不能處理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導致他們心理不平衡和情緒不穩定!
在這個時候我們作為家長就有必要改變我們對他們的教育理念,我們不能再把他們當兒童來教育了!
首先我們要了解他們,要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想要什麼?
其實,很多青少年是很希望別人和他們溝通的,更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
我們要多聆聽孩子的心聲,用心去傾聽,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問題所在,我們才能和他們溝通。
我們要以平等的姿態和孩子溝通不要帶著攀比、指責、等心理去和孩子交流,我們要帶著真誠、平等、守信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畢竟他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了,我們要多採納他們的建議,適當的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
我們需要多點時間和孩子互動,要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比如和他們一起打籃球,或者一起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情等等,在這過程中要和他們分享彼此的心得!
現在 社會 的發展實在太快了,我們家長也需要通過學習來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才能和孩子更好的相處!
想要孩子改變,家長首先要改變。我們要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完整、和諧的家庭教育環境,要給孩子一個平等愉快的家庭氛圍,,陪伴孩子穩步走過青春期!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路)
您好!我是俗人凡語說教育,是一位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媽媽,做老師也很多年。看到您關於孩子青春期反應激烈的問題,我覺得可以給您一些我個人的建議。
在給出建議之前,我想問您幾個問題:
其實,我的孩子上初中以後,我也明顯感覺到,孩子有所變化: 對我們的話極其不耐煩、容易發脾氣、不允許我們干涉他的學習尤其是生活、對我們的一些行為、做法也極其反感、不願意與我們有太多親密的行為等等, 這些估計是所有青春期孩子的統一反應。
面對這樣的情況,所有家長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作為家長要面臨的一場挑戰來了。
那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根據我個人多年跟青少年打交道的經驗,也根據我在我兒子身上實踐的效果,我從以下方面做以解答。
每個人都有青春期,我們作為父母也是從那個時期走過來的。現在再看看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現,難道不就是看見自己當年的樣子了嗎?或許我們和孩子在青春期時的表現激烈程度有差異,但是,這都是青春期的正常反應。假如,我們在走那條路的時候就走得就磕磕絆絆,甚至還跌過跤,那麼當我們看到孩子又在這條路上往前奔走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有理解、寬容的心理?
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我們當時之所以沒有孩子反應激烈,可能是我們的父輩根本沒注意到孩子到了青春期了,也根本沒給我們留下青春期叛逆的機會,不聽話一頓暴揍可能已經讓我們懷疑人生了。
所以,時代不同了,環境不同了,養育孩子的理念當然也應該不同了。對於孩子成長路上避開不了的青春期,作為家長一定要理解、寬容。這份理解和寬容是我們良好處理和孩子之間沖突的基礎。
(1)及時離開。
在第一點里,剛剛提到,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先得理解和寬容。家長對待孩子有了這樣的心理准備,在面對孩子的變化時就不會特別被動,教育孩子時也不至於過於「較真兒」。那麼,當孩子叛逆的情況發生的時候到底怎麼辦呢?
當孩子出現激烈的情緒反應時,家長在不能忍住自己情緒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避開孩子。
但不能一聲不吭、扭頭就走,孩子會認為你對他要麼是一種蔑視,要麼認為你對他的這種反應是畏懼的。
等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可以試探著問他,
然後,再走開。
(2)調侃對待。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說教只能適得其反;家長火冒三丈更是於事無補。那怎麼辦呢?試試調侃!調侃孩子,也可以調侃自己。
調侃孩子要適度。比方,可以直接調侃孩子:
也可以調侃自己:
沒有理解和寬容的心理,這些方式實踐起來很困難的。所以,還得再一次強調,要想冷靜地處理和青春期孩子之間的問題,必須先理解和寬容孩子。
要想緩解青春期孩子的激烈反應,父母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給孩子滲透自己關於青春期的認識。
(1)提前告知孩子青春期肯定會有反應,如果家長和孩子不能正確對待青春期的這種反應,那將是他們之間非常痛苦的一個階段。
如果想要平穩度過青春期,孩子必須配合家長。這就等於給孩子提前打了預防針,等孩子開始有青春期叛逆現象的時候,就可以提醒孩子,我們之前談過啊,必須互相配合才能平穩度過啊。
(2)跟孩子談一談自己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都渴望獨立,渴望逃離家長,覺得家長根本不理解他們。
所以,這種情況下,提前就要讓孩子知道,他現在經歷的一切,家長早都經歷過了,非常理解,也很清楚青春期是怎麼回事。
順便講講自己青春期的故事,也可以講講 社會 上一些關於青春期的孩子和家長關系緊張的報道。
告訴孩子,假如青春期就是一場風暴,這場風暴終有過去的那一天,我們共同要做的就是,不要讓這場風暴威力太大,傷害到孩子自己,也傷害到家長。
其實,說到底,家長都要認識到,孩子在成長,就像土壤里的種子一樣,他總要沖破地面,迎接風雨的洗禮。
兒子初二那年,我把他的房間門踢壞了,門鎖脫落,直到現在門都關不嚴。
兒子初二那年,我得了高血壓,直到現在還在持續吃葯。
一切都發生在初二這一年,彷彿一夜之間我們各歸各位,他能夠好好學習,我也不再擔心焦慮。
所以,看到這個問題,我能深深的體會到作為初二家長的心情。
下面,我把自己的體會分享給大家。
第一、青春期孩子的各種反應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們家長,是我們家長缺乏對他們的了解。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家長也要善於學習成長,因為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
我們要學習孩子各個成長階段的表現特徵,學習在此階段作為父母如何應對和正確的引導。
耶魯大學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跟蹤了數千位孩子的真實成長,發現人類行為的發展完全是有章可循的,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中,在動作、語言、 社會 行為和情緒發展各個方面的表現和特點,是完全可以准確預測的。
我當時對兒子把門上鎖這種行為特別生氣,所以一氣之下把門踢壞了。後來直到自己身體出問題了,才正視與孩子之間的問題。
我開始買相關書籍閱讀,上網查詢,最終發現,就兒子把門上鎖的這個形為,對於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
所以,學習了解孩子,是我們做到的第一步。
第二、面對青春期孩子激烈的情緒反應,家長應溫柔的、真誠的、寬容的去接納這種情緒。
溫柔的接納,是指父母從表情上、態度上、動作上表現的溫柔。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
真誠的接納是指父母真心的、從心底對孩子的情緒給予認可,不存在虛假的或抗拒的情緒存在。孩子是敏感的,任何刻意的行為他們都是能感受到的。
寬容的接納是指父母能夠以開放的、包容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情緒。
在此過程中,你可以溫柔的對孩子說,孩子,沒關系的,媽媽能理解你此刻的感受,難受的話就發泄出來,沒什麼大不了的。適時的給孩子一個擁抱,拍拍他的背。
父母如果以這樣的方式面對待孩子的情緒時,不僅孩子的情緒能夠得到很好的緩解,同時,孩子也能夠切身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感受到無論自己多麼糟糕,父母都願意接納他,願意與他同在;無論將來遇到任何困難無助時,父母永遠都是他堅強的臂膀和溫暖的港灣。
所以,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是父母需要學習完成的第二步。
第三、學習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或許前期我們已經學習了關於孩子青春期的各種理論知識,明白了一些道理,理解了孩子的一些行為。那麼如何與孩子溝通呢,我在實踐中總結以下幾點。
這一步非常關鍵,因為只有傾聽,才能了解孩子。在傾聽的時候,最好不要打斷、不要發表你的看法、更不要反駁和指責。
即使他們談論的內容你根本聽不懂,但是,你只要傾聽就夠了。
專注的傾聽,是父母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孩子對父母信任的基礎。
發現孩子正在看的課外書或正在玩的 游戲 ,簡單了解後拿出來與他交流,例如,問他這本書的內容如何,有什麼好的借鑒,我也想看,適合嗎?你的 游戲 玩的這么溜,你很聰明嗎。
交流可以讓你更深層次的了解孩子,找出你引導他的目標和方向。
我為了和兒子找共同話題,我把他看的《三體》看完了,看的過程中我不時的與兒子交流心得,但直到現在我也沒明白書本講了什麼。
當我們能傾聽孩子後,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尊重,孩子對父母也更加信任。
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孩子願意更多地和父母交流。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親子關系已經在發生變化。
此時,可以適當針對某個談論的話題說說自己的觀點,不要求孩子立刻接受。
正如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說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我們都需要尊重對方的價值觀。
結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父母在應對青春期孩子的情緒時切不可操之過急,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方法、有耐心。願所有的孩子們都能 健康 快樂的成長。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初二孩子,青春期反應太激烈怎麼辦?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1、首先,我們應該用一種平和的心態來面對這個問題。什麼是青春期?身體或心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很多讓人始料不及的事情。做為家長或老師,要多了解有關青春期的知識,做足充分的心理准備。
2、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獨立、自由,他們給人的感覺是不聽話,讓人難以理解。他們愛美、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外表,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同學或朋友。他們總想去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比如吸煙、上網、談朋友。他們會把家長或老師的話當耳旁風,我行我素,讓人不禁發出「爛泥扶不上牆」的喟嘆。
3、眼看著孩子與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眼看著孩子在玩火,做為家長卻又無能為力,無計可施。怎麼不讓人著急?
4、青春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一段歷程。只是,大家的反應稍有不同,如果都一樣的話,那不就成了千人一面了嗎?生活中,有人沉穩、有人張揚、有人油滑、有人開朗,無論是什麼樣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尊重他們,尊重他們體現在言語和行動中,遇到問題,可以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讓他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多聽聽他們的心聲,然後,再委婉地提出你的意見和建議,而不是強制孩子,你必須這樣你必須那樣。
5、多和孩子溝通,注意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青春期反應過於激烈的孩子,家長一定有著不了推卸的責任,所以,不要總是責怪孩子,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我有沒有什麼做的不對的地方,在教育孩子方面,我還有哪些欠缺,在陪伴孩子方面,我還有什麼需要去做。
6、給孩子多一點寬容,孩子一定會感謝你的。孩子犯了錯,試著去原諒孩子,而不是一味地苛責,打罵。相信安慰和鼓勵的力量。
7、和孩子進行一次平等的促膝長談,讓他明白你內心的想法,讓他知道你對他的期望,讓他懂得你才是最愛他的那個人。
8、孩子即使再不聽話,再胡來,他也是你的孩子。所以,請永遠不要放棄他,只要你的愛還在,孩子一定感覺到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祈禱]
首先,青春期逆反現象嚴重的,說明遺傳基因和家長的教育方式也適當的出現了問題,需要先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第三,多給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承擔責任的機會,讓孩子真正成為家庭主人的一員,多聽取孩子的意見。
這個年齡的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多數家長還把孩子當做小孩,事事都給孩子做主,久而久之,逆反心理就越來越嚴重。
只要家長能夠做到以平和心態對待孩子,盡量不要發生太多的沖突,多讓孩子有展示的機會,做到多運動,多交流,就會平穩度過。
別著急,作為家長,應細心觀察,及時與學校的老師取得有效的溝通,正直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會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出現情緒上的波動,導致一些外表性的問題,如學習成績下降,找出問題的根源,看看是孩子學習方法出了問題,還是心理有啥事兒,總之就是探求問題的根源,才好對症下葯,千萬謹記:青春期的孩子比較敏感,解決問題不能一味的准求速度,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包容孩子。
要盡量少說教 少批評, 不要居高臨下擺出家長的姿態 ,要和她平等的交流交往 ,和他做朋友 。這時候的孩子,人格已經形成 ,千萬別把它當做小孩子, 即使他的言行很幼稚, 也要尊重他的選擇和行為習慣 這樣會有很好的效果
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吧!
青春期階段孩子反應激烈,其實屬於情緒范疇,而非 情感 范疇。情緒具有不穩定性,短時間強度起伏較大的特徵, 情感 則是相對穩定和持久性。
例如我們平時所說的:憤怒、沖動、哭泣、失落、興奮、喜悅等,這些都是情緒,絕非 情感 。
概念首先研究清楚後,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現象的成因:
1、荷爾蒙因素:身體內的荷爾蒙激素水平的增加,會導致情緒波動較大。類似的現象在女性的每月的生理周期內和更年期也會出現。
2、意識獨立因素:進入青春期階段後,大腦皮層發育成熟過程加劇,皮層面積和腦容量幾乎達到成年人水平,思想獨立意識增強,孩子的思想和父母思想發生分歧後,親子關系緊張,從而導致情緒反應激烈。
3、壓力因素:學習壓力、成長壓力、人際關系壓力等不斷增加,孩子進入 社會 的程度加深,不再像以前只在家庭和學校環境中生活,壓力造成疊加,壓力是情緒反應的直接或間接因素。
4、性格因素:每一個孩子成長環境不同,後期性格的發展也不相同,情緒平衡類型的孩子相對情緒調節能力強,但是情緒不平衡類型的孩子情緒調節能力相對偏弱,導致情緒容易失控。
5、管理因素:父母和老師的管理水平是刺激孩子情緒的一大因素,管理水平越高,孩子情緒管理水平也越高,所以經常情緒激烈的孩子一般都是父母和老師管理水平低導致的。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一般有幾個共同特徵。
第一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覺的自己與眾不同,不喜歡和身邊的人走的太近,也不喜歡與身邊的人做太多的交流,逐漸會表現出孤獨感。
第二妒忌也是青春期孩子的一個心理特點,這時候他們會拿同齡人和自己做比較。比如,他看見班上有個同學買了雙耐克的運動鞋,特別好看。他心裡就有種不舒服的感覺。
第三青春期的孩子心裡是非常脆弱,非常敏感。有時候就因為一點小事否定自己,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知道了青春期的特點那我們該怎麼做呢?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角色互變。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得權威,尊嚴,有時候會嘗試攻擊其它家庭成員。既然孩子不想當孩子了,那媽媽可以試著從媽媽的角色中隱退,試著讓孩子當家長。
第二學會示弱。示弱就是善於在孩子面前裝傻。比如孩子正在打 游戲 ,你可以說:「孩子,媽媽好笨,連個 游戲 都不會玩,你能不能交交媽媽。」
第三無論提出什麼要求不要馬上反駁。比如孩子不想上學了。你就問他:「孩子不上學你打算干什麼?這些你都想好了嗎?」有時候你越反對他越堅持。
總之我們要學會尊重,欣賞青春期的孩子。多和他們溝通。
稀望能幫到你。朋友們你們認同我的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