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腳底穴點陣圖
腳步踝關節以下,分布著人體60多個穴位,但其中一部分穴位是比較常用且非常重要的,如足底的湧泉穴、大拇趾甲根處的大敦穴、足背側的太沖穴、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的太白穴、內踝後方的太溪穴、外踝尖下方的申脈穴、外踝前下方的丘墟穴、外踝後方凹陷處的昆侖穴、大拇趾背側的行間穴、第二趾根下方的里內庭穴、拇趾與第二趾中間的下痢穴。以上這些穴位是腳步按揉或艾灸時的常用穴位。
❷ 腳底穴點陣圖
腳底穴位對應器官圖
http://www.5113.cn/viewnews-5752.htm
❸ 腳底穴位有哪些
人體上的穴位有很多,每一種穴位都映射身體的某一個部位,腳底的穴位有湧泉穴,大敦穴,太沖穴,太白穴,太溪穴等。
頭部各器官的反射區全部在腳趾上。額竇(相當於前額和顱頂)的反射區在各個腳趾的趾端;眼睛、耳朵以外的頭部器官,比如大腦、垂體、小腦、腦干、三叉神經和鼻子等的反射區均位於腳拇趾上。
頸項的反射區位於腳拇趾的根部,左側頭部器官的反射區位於右腳;右側頭部器官的反射區位於左腳。
(3)人體腳底血位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推拿治療:先用輕度手法刺激腎、輸尿管、膀胱反射區各5次,約7分鍾;用中重度手法刺激胃、肝、脾、上下身淋巴結、前列腺、生殖腺反射區各5~10次,約15分鍾。
用重度手法刺激垂體、甲狀腺、腎、輸尿管、膀胱等重點反射區各10次,約20分鍾。手法刺激時以患者有酸痛麻脹感為佳。
❹ 腳上有哪些穴位,詳細腳部穴點陣圖解
足療按摩簡單實用、方便易學。無論你是否了解中醫,是否有醫學基礎,只要按照穴位和反射區的正確位置進行按摩,每天抽出10分鍾來按摩你的雙腳,一定可以遠離疾病,擁有健康。這里來詳細講一講腳底穴點陣圖
1、湧泉穴
尋找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主治疾病:
湧泉穴的主治疾病為: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後的復原、穴位按摩治療膀胱炎、指壓法治療白發等等。
2、大敦穴
取穴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主治疾病: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3、太沖穴
定位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
太沖穴的主治病症為: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4、太白穴
定位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主治病症: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為: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5、太溪穴
定位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病症: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6、申脈穴
定位方法:取穴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勢,申脈穴位於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處。
主治病症:
申脈穴的主治病症為:增進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7、丘墟穴
尋找方法:取穴時,可採用仰卧的姿勢,丘墟穴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主治症狀:
丘墟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位,主治症狀為:可以使頭腦清晰、能使自己情緒穩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壓力等。
8、昆侖穴
取穴方法:昆侖穴位於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或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疾病:
昆侖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症、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9、行間穴
尋找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行間穴位於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
主治病徵:
行間穴的主治病徵為: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痛、月經過多、粘膜炎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10、里內庭穴
尋找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里內庭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厘米處。
主治症狀:
里內庭穴的主治症狀為:食物中毒、蕁麻疹等。
11、下痢穴
尋找方法: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下痢穴位於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里2厘米處。主治病徵: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對於治療下痢非常有效,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拇指用力壓6秒鍾,左右腳各1次,如此重復15次。
❺ 腳上都有哪些穴位,分別對應「五臟六腑」
人的腳上有很多穴位,這些穴位和五臟六腑相通,大家如果能經常對這些穴位進行刺激的話,就可以對相對應的臟腑和經絡起到調整作用,從而起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所以,大家平時可以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腳對應的五臟六腑穴位有哪些。
腳對應的五臟六腑穴位
3、揉搓小趾。揉搓小趾同樣可以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對於女性來說揉搓小趾還可以提高子宮功能。
人腳上的穴位非常多,如果能經常對這些穴位進行按摩的話,就可以促進相對應的臟腑和經絡的血液循環,提高身體免疫力。大家平時可以用敲擊腳底,揉搓小趾,刷子摩擦腳底的方法來進行足底按摩,按摩的時候要注意用力適用,避免對足部造成損傷。
❻ 足底穴位有哪些
足底只有一個湧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