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才能使照片更干凈通透
導語:“如何讓照片更干凈?”“如何讓照片更通透?”“如何讓照片更清澈?”諸如此類的問題,其實都可以歸結到一起來說明。下面我就來分享幾種讓照片看起來干凈通透的技巧
個人認為,所謂的“干凈”或者“通透”指的是“不臟不亂”,而個人認為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器材、前期的構圖、後期的調色以及畫面細節來決定的。
一、器材
盡管這是一個相對次要的因素,但還是放在前面來說。
同規格的攝影器材,毫無疑問越貴越好,小痰盂無論用得多好也比不上Otus,黑卡做得再好也比不上全畫幅,更不要說8×10,而解析度、色差、抗眩光能力、色彩傾向、動態范圍、高感這些因素都會對畫面產生影響,為了更好的原圖表現和後期空間,還是要盡量選擇更好的器材。
這里另提一下濾鏡。濾鏡對於畫面的干凈程度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劣質濾鏡對清晰度的折損以及偏色問題是無法忽視的,所以諸如UV鏡、CPL鏡之類的盡量少使用,ND、GND則一定要選擇大廠家的。
二、前期
前期主要包括構圖和拍攝。
1. 構圖
先說構圖。構圖其實也就是畫面中元素的排布。一張優秀作品的構圖必須要是簡潔的、主體明確的,如果構圖上有很多雜物或者其他不相乾的東西,那肯定就會導致不幹凈。舉個極端的例子,下圖中這樣的靜物作品肯定不會不幹凈,除了主體都是留白。
再舉一個反例。不說顏色問題,右側的枝條、石頭及其倒影,水面的波紋,等等都起不到突出主體的作用,反而使得畫面元素雜亂,顯得很不幹凈。
好的構圖應該是讓視線能集中在主體上,可以通過物體排布、引導線、透視方式、焦段等等構圖方式來確保主體突出,而且沒有會干擾視線的物體出現。
當然,也可以通過一些技巧,比如說慢門、剪影之類的方式。
2. 拍攝
前期的拍攝對畫面效果造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比如跑焦、眩光之類,當然最大的影響可能還是天氣了。諸如陰天或者霧霾一類的天氣,正常拍攝一般不會有很好的效果,不過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拍攝,比如說陰天拍攝慢門,霧霾天氣則使用長焦拍攝,天氣好固然好,天氣差也可以用一些技巧來規避。
還有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很多觀景台都會隔著一層臟玻璃,這個影響還是不小的,而且也沒有說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像下圖這樣,既有反光,還有眩光,清晰度也下降,只能好好選取角度了。
三、調色
調色這個事情和前期的相關性也很大,但是為了減少篇幅,就把它都放在後期中說了。調色可以分為影調和色調。
1. 影調
影調方面,導致不幹凈的主要原因一般都是因為“灰”,如果有很濃重的霧霾感的話,肯定不幹凈,就像蒙上了一層灰一樣。
比如說這張,由於霧霾的原因導致層次很不明顯,看起來不通透。
看直方圖也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像素堆積在亮部,反差小,看起來也就會很不幹凈。
這時候的後期方法就是增大對比。注意,這里說的是“對比”,不是簡單的“對比度”。除了直接提升對比度之外,主次的對比、局部的對比、色彩的對比、不同影調間的對比、不同影調下的對比,等等。比如說,風光攝影中的常規調整:降低高光提高陰影,其實是降低了整體的對比度,但加強了天空與地景這兩個元素的對比。
增加對比的工具也有很多,比如說直接提高對比度,比如說調整色階,比如說使用曲線,比如說提高清晰度,比如說減淡加深,比如說各種插件,然後還可以把以上所有的'方法分不同選區重新應用一遍。方式有很多,不多展開了。
需要注意的是,加強對比絕對不代表著大幅提高對比度,這樣會使得畫面過於重口,看多了很容易視覺疲勞,比如下圖。
另外,提高畫面的亮度,包括過曝,也可以有效地讓畫面更干凈,這樣可以創造出大量留白的地方,使畫面變得簡潔許多,前提是畫面的構圖和色彩本身沒有問題,而且過曝不會影響畫面的表達。當然,低調的照片也可以很乾凈的。
2. 色調
色調方面就復雜得多了,從色相、飽和度、明度一點一點說。
1)色彩搭配
先說色彩搭配,其實也就是色相搭配,這是一個比較核心的問題。
a)首先,單色系以及黑白照片很容易看起來干凈,因為只有一種主色,沒有干擾。這一點既可以通過前期控制,也可以通過後期再來統一。比如下圖就是一張單色的冷色照片。
看矢量圖也可以看出來,色彩主要在青藍色附近,畫面中的顏色主要是明度和飽和度有差別。
b)同時,與單色系類似的,鄰近色,也會達到類似的視覺效果。
比如下圖這種,都是黃色和綠色的鄰近色。
以上兩種都是很安全的配色或者調色方案,會給人很舒適的體驗,很難出問題,至少可以滿足干凈的需求,盡管可能會產生單調的感覺。
c)然後來說一下互補色。其實這是很常用的配色方案,但往往也是導致畫面不幹凈的原因。大多數人的配色方案可能會選擇互補色或者互補色的變種(如分補色、三角色)。
通常來說,比較好的方案是讓互補色各占據一部分畫面互相襯托,比如下圖:
或者以一種顏色為主體,另一種顏色來烘托,比如第二張。
只要兩張圖的互補色基本都集中在一個區域,都是可以的,但是比較忌諱的是,顏色錯綜復雜地分布。比如下圖,黃紅綠藍都存在,而且都是散亂分布的,是不是就不那麼干凈了。當然,也有飽和度和對比度的問題。
2)顏色的純凈程度
顏色的純凈程度對畫面也有很大影響,比如說如果藍色中摻雜了黃色的話,則會變成中性色,這會導致顏色發灰,顯得不幹凈。其實原理很簡單,純藍色是R=G=0,B>0的,而純黃色是R=G>0,B=0的,等比例混合在一起的時候相當於灰色和黃色或藍色的混合,如果R、G、B恰好相等的話,就直接是灰色了。
這時候,可以通過通道曲線或者可選顏色等方法,來消除雜色,使眼色更加純凈。選擇某一色彩,為其添加鄰色,減少補色,就會使這種顏色更加透徹。簡單來說就是如果想加強藍色,就要增加青色和品紅,而減少黃色;想要加強紅色,就要增加黃色和品紅,減少青色。
接下來再說說飽和度和明度的問題,先引入一種色彩理論,PCCS 12色調。PCCS是日本研究出的色彩系統,它將眼色按照飽和度和明度的不同組合劃分成了12個色調。
從左到右,飽和度逐漸提升;從下到上,明度逐漸提升。
觀察顏色可以看到,p,lt,b的顏色干凈明麗,s,v的顏色鮮艷濃郁,ltg,sf的顏色比較素雅,而g,d,dkg,dk,dp的顏色則比較陰郁。因此如果希望畫面比較干凈的話,推薦選擇上半部分的,尤其是第一排的顏色作為主色。如果想使用低明度的照片,則盡量使顏色同時保持低飽和,因為d、dk、dp之類的顏色確實較難駕馭。
3)飽和度
像上圖中所示,比較簡單的讓畫面干凈的辦法就是降低飽和度,高飽和會讓照片像油畫一樣,很膩,而低飽和就清爽得多了,像下圖這樣。
或者讓主體保持高飽和,降低其它顏色飽和,這樣還會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如下圖。
當主體和其它區分不是很明顯的時候,統一飽和度也會讓畫面看起來更加舒服。如下圖中,橙色和藍色互為對比色,且飽和度相近。當然,這是在飽和度不太高的前提之下,否則可能會有很濃郁的油畫感。
4 ) 明度
明度方面就比較簡單了,以下所說皆為主色或者主體的顏色。高明度搭配低飽和度會讓照片顯得十分清爽。
而高明度搭配高飽和度,會呈現鮮艷、濃郁的感覺。
低明度搭配低飽和度會呈現出較為恬淡、靜謐的氛圍。大概是這個樣子的,當然反例也會有很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調色沒有死律。
四、細節
其實這個很好說了,首先要邊緣清晰,也就是足夠銳利,其次則是要畫質細膩、過渡自然,肉、噪點多、顆粒多的照片不幹凈。看一下這兩張照片,明顯就看得出來哪張的細節更干凈吧。
所以說,前期要保證噪點不要太多,後期不要亂加顆粒,也不要銳化過度。
⑵ 如何使用手機拍出一張畫面感干凈的照片
這張看似閑適而隨意的早起萌寵生活照,是把相機固定在天花板上拍的,小狗爬上床的腳印都被抹平了,機身角度非常正。這一切精心營造了一種輕松隨意的氛圍,但是拍攝者其實都不一定是博主本人。這張看似閑適而隨意的早起萌寵生活照,是把相機固定在天花板上拍的,小狗爬上床的腳印都被抹平了,機身角度非常正。這一切精心營造了一種輕松隨意的氛圍,但是拍攝者其實都不一定是博主本人。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說明,這些Lifestyle博主好看的干凈的照片都是非常仔細布置內容、光線後,精心選取一個角度,甚至是使用相機拍攝,再進行統一風格後期的照片。即使他們使用的是iPhone,經過精心的前期准備後,與我們平日里的抓拍已經不是一回事了。所以看待這類的「手機攝影」,基本就要脫離靠手機抓拍的思維了。內容構思和布置好你要拍攝的畫面,而不是拍下一個雜亂的畫面再試圖去讓它變好看。
大家生活里拍照經常是看到某個畫面抬手就先拍下來,拍完再後期,然後發現怎麼調都不滿意。原因在於一開始你拍的照片就不夠好。要是歪歪斜斜地拍了一個烤羊肉串的攤子,是怎樣都沒辦法和干凈扯上關系的。所以你一定要在拍之前先大致想好你要的畫面是什麼樣的,並盡可能在拍攝時實現它。如果眼前的畫面和手機的硬體達不到心理預期的效果,不要拍;
如果眼前的畫面有可以調整的地方來讓它更完美,去調整。這樣的畫面,不是靠後期做好看,也不是有拍攝的特別技巧,是因為內容本身就很整齊干凈。背景干凈,主體突出美好的畫面不是憑空出現的,很多時候要人為刻意規避掉會影響畫面的元素。想拍天,有廣告牌;想拍海,有穿臉基尼的大爺;想拍貓,後面有垃圾堆,怎麼辦?要麼造,要麼躲,要麼等,真不行就別拍了,就是這么有追求。
⑶ 有哪些好辦法可以在夜晚拍攝出清晰、干凈的照片
傳統夜景拍攝時,我們可以提高圖片質量降低感光度,增加曝光時間,但在拍攝孔明燈時,這個辦法是不適用的,因為孔明燈是移動的物體,長時間的曝光無法留下實的影響,我們的快門不光要快,還要很快,快到能記錄下飛著的孔明燈瞬間。記錄不是告訴移動的物體時,我們的快門速度一般要達到100|1秒的速度左右,這樣的快門速度可以記錄下實的影像。夜晚光線不足,我們在為了保持高快門速度的同時也要有所取捨,我們在光線暗的條件下為了正常的曝光就需要縮小光圈或者是增加感光度了,如果想要全清晰的圖片,我們最好使用8光圈,1000感光度左右,如果是要背景虛化的孔明燈,我們使用2.8光圈,和500感光度的組合差不錯。這兩個組合既能保持景深,也可以避免感光度過高,圖片噪點過多。很實用。
⑷ 怎樣使拍出照片的畫面清晰
你好,讓照片更加通透明亮干凈,最重要的是拍攝是要有一個通透明亮干凈的場景,這個不能忽略,後期可以做的就是增加對比度、銳化圖片兩種調整,能加強通透干凈和立體感
前期拍攝度清晰度不好總是模糊可能有以下原因,需要注意
1、按快門時手抖、震動、移動
2、快門速度過慢低於1/60秒
3、被攝體是移動中的
4、對焦要准確
5、相機對焦本身有問題(可能性較小)
有針對性的改變一下,很快就有進步
⑸ 怎樣拍出這種通透干凈清晰的照片
完全可以按照圖中擺放,左上角打個柔光,四周補一下就完了。沒啥好說的顯而易見。光打好了拿手機都能拍這樣的。隨便拍一張,沒有這么大的白背景只能拍牆上掛的東西。
⑹ 如何用手機拍出簡單干凈的構圖
畫面簡潔,是一張優秀照片必備條件。能不能拍出畫面簡潔、干凈的照片,跟攝影器材關系不大。尤其現在,手機也有很好的虛化功能,這種差距就更加縮小了。很多攝影愛好者都已經嘗試,無論拍花卉還是拍人像,都可以獲得背景虛化的效果。
一張照片,畫面是否簡潔,通常主要有兩個因素決定。
第一,照片背景簡潔,畫面就簡潔2/3
一張照片,通常2/3,甚至更大的面積是由背景組成。所以背景是否簡潔,很大程度決定照片是否簡潔。
無論手機攝影,還是單反攝影,背景的處理主要還在於選擇上。也就是說,只有選擇了簡潔的背景,使用大光圈,淺景深虛化,效果才是最好的。否則背景上五顏六色,各種障礙物橫七豎八,影調斑駁,無論怎麼虛化,都不會太干凈。
選擇背景,很多攝影愛好者拍花卉都知道選擇藍天、綠地等;拍人像也知道選擇色彩不要太多的景緻作為背景。沒錯,不求絕對的干凈,但求色彩不要太雜亂,也就是色調比較統一就好。比如統一個色系,相近色,同為暖色或者冷色等。
第二,照片的主體要簡約,不雜亂
我看過很多攝影新手拍的照片,通常都是這樣:主體花卉一大團,沒有主次之分,甚至占據大半的畫面;拍人像,穿的衣服,色彩斑斕,讓人眼花繚亂。一張照片,主體也要簡約,才能讓整張照片看起來簡潔。
攝影是減法藝術。元素能少則少,對突出主體有利;同時對主題沒有幫助的元素要統統去掉。另外影響畫面干凈的因素,還有光線、主體不能拍虛等等。
在攝影中,不論是手機拍攝還是相機拍攝,拍出的照片都應該是簡潔而不簡單,形式上簡潔,內容上卻不簡單。
那麼如何用手機拍出構圖簡潔干凈的照片呢?我想從以下5個方面與大家一起討論:
第一:要有明確的拍攝思路
拍攝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沒有明確的拍攝思路,是難以做到簡潔的構圖形式。心中想要拍什麼,不拍什麼,明確以後才知道元素的取捨。
第二:可要可不要的元素寧可不要
明確拍攝內容和思路以後,在選擇拍攝元素時,如果自己覺得某個元素要也可以,不要也可以,這種情況下,寧可不要。會削弱主體元素的表達,要學會放棄。
第三:選擇簡潔的背景減少干擾
用手機拍照時,我們要選擇背景比較簡潔的角度,進行取景。這一點,我想大家都明白,背景越是復雜,包括元素和色彩,對主體元素干擾就越大。
第四:用虛化功能弱化不需要的元素
如果我們拍攝時有些干擾元素不可避免,那麼就用手機拍攝的虛化功能,來弱化干擾元素。比如離拍攝主體盡可能的近,或者運用手機的特殊模式拍攝。
第五:用後期處理使照片簡潔
在拍攝的時候,有不可避免的因素,或者拍攝失誤,沒有做到畫面簡潔,那麼我們就只有用後期處理,來達到需要的效果。比如運用手機處理軟體Snapseed(指劃修圖),通過裁剪、虛化、修復等功能,可以對照片進行處理。
以上是個人對拍出簡潔構圖的理解,主要做到思路清晰,可要可不要的元素寧可不要。
腦攝狼圖事界,愛好攝影,且擅長後期,喜歡與大家聊攝影,敬請關注。
如何用手機拍出干凈簡單的構圖?
手機攝影是大家經常用到的一種攝影工具,如何才能拍出干凈簡單富有感染力的照片,通過多年的實踐,我人為首先要做到以下四點。
拍攝技巧之一:
攝影角度對照片的成敗是一個關鍵因素,不管是相機還是手機,要想拍出簡單干凈的照片第一就是要注意拍攝時的角度。拍照時要根據畫面的元素來選擇俯視、平視還是仰視;是正面、側面還是背面,要仔細觀察,找到最佳角度,才能拍出簡單干凈的照片。
拍攝技巧之二:
要熟悉掌握攝影構圖的法則,如黃金分割法、框架構圖法、對稱法、S構圖法、虛實法等等方法。黃金分割法是最基礎的構圖方法,手機里自帶參考線,就是把攝影主體放在四條線的交匯點附近,不要放在畫面的中間部位,這樣的夠圖才能符合大眾的欣賞習慣,你的照片也才能拍的更專業。
拍攝技巧之三:
畫面一定要留白透氣,不要把畫面拍的過於滿,密不透風,給人擁堵的感覺。畫面一定要留下足夠透氣空間,帶有中國畫的構圖意念,做到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有黑有白,畫面才能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也能使你的照片有意境。
拍攝技巧之四:
攝影一定要注意光線,尤其是風光攝影,我認為就是風景加光線,再美的風景如果沒有光線的渲染,畫面會顯得蒼白。手機攝影要把握好適合的光線,如順光、側光還是逆光,早晨的光、中午的光還是傍晚的光,一定要在光線最適於表現物體的時候去拍攝,這樣你的照片才能打動人。
我喜歡簡單
手機隨拍
在手機拍攝中,如何做到相片簡單干凈的構圖,我個人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構圖非常重要,背景一定要簡單干凈,要觀察選擇好拍攝角度,最忌諱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手機就拍,這樣拍出來的照片顯得一鍋粥,畫面凌亂不幹凈,又不清爽。
二、突出照片主題,分清照片主次,要學會放棄,不要覺得這個景漂亮,那個花漂亮,都想取進鏡頭里,千萬不能面面俱到,該刪除就刪除,也就是說配角不能與主角搶鏡頭,陪襯就是陪襯,陪襯要簡單,也可以使用大光圈,或者是零距離拍攝,虛化背景。
三、手機後期製作,可通過編輯濾鏡、虛化、色溫、對比度、飽和度彌補在前期拍攝不足問題。
如何用手機拍出簡單干凈的構圖?
都知道畫面簡潔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突出主體,但用手機拍攝如何使畫面簡潔?介紹6個常用的方法。
1、單一的背景
攝影是「減法的藝術」,在統一的背景前,除主體之外多餘的元素都去掉了,簡單就是美。
黑背景可以突顯出枝葉花瓣脈絡及紋理,加之強烈的色彩對比更能表現出許多纖細之處的細節。
黑背景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除了黑色背景,還可以是比較暗的背景,如陰暗的樹林或石頭的陰影等;通過明暗對比突出花卉。此外,使用深藍色的天空、暗綠的水面、草地等,這些簡單的背景,也是不錯的選擇。
低角度構圖,以天空為背景大量留白,簡化畫面。
以暗綠的水面為背景,突出落花的主體,簡化畫面。
此外,如果拍攝環境比較混亂,也可以採用過曝的方法來簡化畫面。
以過曝的手法使得畫面簡潔明了,突出殘荷主體。
2、背景虛化
在拍攝時,我們要以拍攝主體為重,而其他的次要元素要麼刪去、要麼虛化模糊,讓主體更加突出。
背景虛化,簡化畫面,水滴主體得到很好地突出。
背景雜亂時,藉助背景虛化,具體控制方式:靠近點拍、人像虛化、微距、大光圈或變焦拍攝、讓被攝物體離背景遠一些、後期APP實現等方法。
3、留白
留白一詞源於書畫藝術創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調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間。
大量留白,簡化畫面
而在攝影中,「白」的意指有所拓展,它不僅指空白的紙,也包括畫面中除實體對象以外的一些空白部分,如單一色調的背景,它們可以是干凈的天空、路面、水面、霧氣、草原、虛化了的景物等,重點是簡潔干凈,沒有什麼實體語言,不會干擾觀者視線,能夠突出主體。
利用霧氣留白
4、色彩減法
一幅攝影作品的色彩不宜過多,多了就沒有主色。攝影構圖時不僅要考慮內容的減法,還要考慮色彩構成,如背景色、前景色與主題色搭配是否和諧,是否會有背景色搶掉主題色視覺點的情況出現等。盡可能使整體色彩和諧,看著舒服,不出現色彩凌亂現象。所以,為了畫面簡潔必要時得做色彩「減法」。
使用減法,使畫面整體色彩和諧,簡潔了畫面。
5、特殊技法的應用
一些特殊的拍攝技法,對簡化畫面也會產生很大的幫助。
黑白 :把彩色畫面轉黑白,原本色調相近卻有明顯差異(如淺藍-深藍)的色塊會趨於單一,變得更 「干凈」。
以現場光線的明暗調性來增加對比,表現出單色調影像純粹的質感。
長曝光 :長曝光可以把天空的雲、水面的波浪都撫平,變成霧化或柔順的絲綢狀,既美觀又足夠 「極簡」。
使用長曝光把水面、雲撫平,加強畫面的極簡感。
剪影 :拍攝成剪影畫面不外乎二個原因:一個是前景主體(剪影)漂亮有故事。另一個就是,替環境遮「丑」。而這里,便說的是遮「丑」。
剪影的拍攝,使得畫面更加干凈。
6、後期
在很多時候,由於拍攝環境的限制,可以通過用後期處理來盡力改善,予以補救,如二次構圖、虛化、壓暗背景、黑背景等手法來簡化畫面。
通過壓暗背景,改善背景的潔凈度,突出了主體。
局部色彩,突出主體。
先搞清楚何為「簡單干凈的構圖」。
我的理解,其實就是指 背景簡潔, 可分兩種情況。
背景對象單一。
《家山應在層林中》無攝無味丨陳有點皮 攝
(網路圖)
上面兩圖中,背景是單一的樹林、天空,既突出了主體,又令畫面有一種簡潔如洗的感覺。
《一剪梅》無攝無味丨陳有點皮 攝
《自拍》無攝無味丨陳有點皮 攝
再與原圖對比一下:
《一剪梅》將略嫌復雜的背景壓暗,使背景「淹沒」於暗調之中,與主體(梅花)形成明暗反差,既突出了主體,也使整個畫面簡單干凈。
《自拍》將紋理搶眼的背景去色,使背景統一於低飽和中,從而與主體(窗中人像)形成反差,既突出了主體,也使整個畫面簡單干凈。
講究的前期+適當的後期,打造出」簡單干凈的構圖」。
記得哈,與器材並無關系。
謝謝看完。
希望這個答案,是你心中那個。
如何用手機拍出簡單干凈的構圖?
中國民俗攝影家雞西高明揚
答:看上去就簡單干凈。
剛開始拍照時我們想拍的東西很多,卻往往適得其反,拍出的照片很亂。後來我們經常看別人的照片,知道了簡單一點就好。
1,明確和簡潔的主體
要想使畫面簡單干凈,畫面的主體要簡單,干凈,背景純潔,畫面的內容要麼主體明確,要麼規律統一,切記雜亂無章。
2,合理利用光線
通過利用光線的明暗來突出主體,減弱無關因素的影響,比如將主體放在光線的明亮處,無關的放在黑暗處等。
3,巧妙構圖
我們在拍照時常常拿起手機就拍,忽略了前期構圖的重要性。其實拍攝前構思構圖至關重要,不經能夠使我們的畫面更加美觀,也能夠使我們的畫面更加簡潔,主體更加明確。
常用的簡潔畫面的構圖方法有:(1)三分法構圖
將畫面均等的分為三分,條理更加清晰,主體,背景一目瞭然。
(2)中心對稱法構圖
將畫面主體放在畫面中央,使觀看者一眼看到主體,起到了突出主體,平衡畫面的作用。
(3)引導線法構圖
將拍攝體放在環境中引導線的交匯點處,通過利用引導線的線條將觀看者的視線引導向拍攝主體。
⑺ 怎麼拍照才可以變得特別清楚
一張好照片,除了曝光准確、色彩搭配、構圖合理之外,還需要將照片拍攝得清晰些。照片出現模糊的原因,大多是相機抖動、景深過淺、對焦出錯等等情況,所以想要拍攝出清晰的照片,就需要做好防抖、增大景深、正確對焦等等。
1、先構圖、再對焦
很多人會喜歡使用「先對焦、後構圖」的對焦構圖方式,雖說好用,但很有可能會出現對焦出現誤差的問題。另外,在使用自動對焦的時候,當畫面反差小、有障礙物遮擋、拍攝距離過近等情況時,也有很大的可能出現無法自動對焦的情況,這些都會導致照片主體不清晰的問題。
所以,在拍攝過程中,時間允許的話,建議先對畫面進行構圖,然後調整對焦點的位置進行對焦,如果無法對焦的話,可以使用手動對焦來完成對焦操作,一般可以拍攝出較為清晰的照片。
2、適當縮小一檔光圈會更好
當景深較淺的時候,對焦點偏移一點點就有可能造成對焦不準,使照片更有可能出現不清晰的情況,比如拍攝微距作品,所以針對此類淺景深的問題,解決辦法就是增大景深。
增大景深,我們常用的方式就是縮小光圈,具體縮小多少光圈呢?個人認為縮小1檔光圈最佳。一般來說,相機的最大光圈縮小1~2檔都會得到最佳的成像畫質,當我們用較大的光圈來拍攝照片,再將之縮小1檔的光圈,對焦點稍微偏移一些也影響不大,就能獲得較為清晰的照片了,一般常將光圈設置為F5.6~F11范圍內。
當然,也可以選擇較小的焦距(廣角端)或適當增加拍攝距離來獲得更大的景深,從而獲得較為清晰的照片。
3、避免手抖,注意安全快門
當我們手持拍攝的時候,身體是會輕微抖動的,在快門速度稍微慢一點的時候就會使得照片出現抖動模糊的可能,所以我們需要注意相機的快門速度,從而提高照片避免出現抖動模糊的可能。一般來說:
安全快門=1/等效焦距
比如,我們使用全畫幅相機的50mm鏡頭拍攝,快門速度一般不要慢於1/50秒,這樣就能獲得相對清晰的照片。當然,有些攝影老手的手持相機很穩定,也可以適當地用到1/30秒等。
當然,最佳選擇還是將快門速度提高,就不怕手抖帶來的運動模糊問題。
4、慢門拍攝要注意防抖
拍攝慢門題材時最容易出現抖動模糊的問題了,我們一般的防抖措施有以下幾條:
①使用三腳架、快門線,並關閉鏡頭防抖功能;
②預升反光鏡,或使用顯示屏來實時顯示拍攝;
③沒有三腳架快門線時,可用延時自拍功能代替。
⑻ 怎樣才能把圖片拍的那麼清晰,干凈,求大神
先弄一部差不多的單反相機,然後布置好光源(最好不要在室外用自然光,影棚最好),調好相機參數(曝光、白平衡、光圈等),剩下的就是用PS等軟體進行後期修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