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摘果子》幼兒園幼兒中班音樂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摘果子》幼兒園幼兒中班音樂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性質,初步學習摘果子的動作
2、通過觀察教師的示範動作,總結並歸納出與動作相一致的語言提示,並根據語言提示模仿學習
3、積極參與活動,感受摘果子的樂趣。
4、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准備
《摘果子》的音樂、PPT(果園豐收視頻)。
活動過程
(一)看果園豐收的視頻,引起活動興趣。
1、幼兒圍坐成半圓,教師播放果園豐收視頻。
(1)師: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果子都怎麼樣了啊?(播放PPT圖片)
(2)師:農民伯伯想請小朋友們去幫忙摘果子,你們願意嗎?
(二)學習拿籃子,找果樹;摘果子的動作。
1、學習拿籃子,找果樹的動作。
2、學習摘果子的動作。
(1)提問:我們要去幫農民伯伯摘果子了,怎麼摘?
(2)幼兒自由練習,教師重點提示:眼睛看著手摘果子、放果子。
(3)教師示範正確動作並總結。
(4)師幼共同練習摘果子的動作。
3、師幼聽音樂練習拿籃子、找果樹,摘果子的動作。
(三)學習展示成果、擦汗,跑去送果子的動作
1、學習轉一圈展示成果、擦汗的動作。
2、學習跑去送果子的動作。
師:我們摘了這么多的果子,那我們把果子去送給農民伯伯吧。可以怎麼去?最後可以怎麼送?
3、師幼聽音樂練習展示成果,擦汗;跑去送果子的動作。
(四)幼兒學習表演摘果子。
播放音樂:聽音樂,完整做律動。
第一遍音樂完了後:這邊的果子摘完了,那邊還有很多果子,我們再到那邊去摘一摘吧。
第二次音樂教師可帶領幼兒往相反方向去摘果子。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在游戲的氛圍中用心,用腦,用眼,用身體,用嘴巴,用手,用腳,內化著自己的理解,他們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表現的激情,此時他們真正和音樂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
總之音樂藝術工作的聽、唱、演奏,以及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分析、處理等方面的音樂能力,是在音樂實踐活動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備課、組織音樂教育活動、進行自我評析能力等)只有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才是提升音樂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師音樂素質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孩子的發展。給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間,更好地促進他們的成長。
活動目標:
1、能隨樂曲的節拍做手腕轉動的動作。
2、能用表情和動作表現出摘果子的愉快心情。
3、通過摘果子,體驗勞動的快樂,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活動准備:
《拍手轉腕》音樂律動,果農摘果子,果實豐收圖片,音樂《摘果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播放《拍手轉腕》音樂律動,幼兒隨音樂做律動進入教室。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隨著音樂動起來吧!
2、談話導入活動。
大家表現的真棒,現在請坐下來,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秋天來了,果園里的果子成熟了,你知道果園里哪些果子成熟了嗎?蘋果、桃,小朋友們知道肥城最有名的水果是什麼嗎?桃子,肥城又被稱為桃都,我們的肥桃遠近聞名,很多人都來我們肥城品嘗肥桃呢,現在肥桃和其他果子都成熟了,農民伯伯肯定忙壞了,我們一起去幫農民伯伯摘果子吧!好,你會摘果子嗎?怎麼摘?你來試一下,你來。
二、展開部分
(一)觀看果農民伯伯摘果子,學習摘果子動作。
1、播放果農摘果子,激發幼兒「摘果子」的興趣,學習摘果子。
觀看後討論:農民伯伯怎麼摘果子?這樣摘,你來試一下,轉動手腕,小手腕要轉一下,為什麼要轉一下手腕?這樣會很容易摘下果子,不會破壞果枝,我們一起試一下,教師巡視,你的小手腕轉的真漂亮,伸出手兒轉一下,紅紅的蘋果摘下來!伸出手兒,轉一下,甜甜的梨兒摘下來,伸出手轉一下,香香的桃子摘下來!我們隨著音樂一起來轉轉手腕摘果子吧。摘了這么多果子放在哪裡呢?放在筐里,籃子里,你想怎麼拿筐/籃子,提著,挎著,背著。我們開始吧!播放音樂,。好大的果子,轉轉轉轉,摘四次,間奏,小跑步換地方,我們來這邊摘,這邊的果子好多,轉轉轉
2、摘不同位置的果子。我們摘了上面的果子,我們還可以摘哪個位置的果子呢?摘下面的,/老師蹲下來我們來摘下面的,還可以摘哪個位置的果子?摘前面的/演示摘前面的,摘後面的/演示摘後面的,演示摘旁邊的,我們一起來摘不同位置的果子吧!播放音樂,上面兩次,下面兩次,前面兩次,後面兩次,旁邊各兩次,筐滿了四次,真高興轉圈。重復一次。
3、同伴合作摘果子。兩人或三人或更多人一起摘果子。現在輕輕把筐放地上,摘果子快樂嗎?快樂。勞動真快樂!剛剛我們摘果子時,自己拿著筐,自己摘果子。我們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合作摘果子嗎?可以,現在找個小夥伴一起摘果子吧!你們兩個怎麼合作?誰摘果子,誰拿筐?現在拿筐的小朋友准備好,摘果子的小朋友也准備好。播放音樂,我們一起來摘果子吧,老師和一組小朋友合作,你拿筐嗎?摘了這么多的果子,老師抱不動了,我們一起把它搬到中間慶祝一下吧!互相擊掌慶祝!
(二)創編動作,豐富表現。
1、討論:摘果子時除了這些動作,還有哪些動作?
老師自然蹲下,摘了這么多果子,我都流汗了,現在來擦擦汗/擦一下,甩一下,你也來擦擦汗吧,你怎麼擦汗?我這樣擦,我們摘果子時也可以加上擦汗的動作,誰想來試一下,好,你來吧!播放一半音樂,一個孩子表演,其他孩子打節拍。太棒了,我們摘果子時還可以加什麼動作?好你來試一下,大約3個孩子表演。
2、播放樂曲,鼓勵幼兒隨樂曲節奏表演創編動作。
三、結束部分:教師談話,知道幫助別人很快樂,體驗勞動後的喜悅。
小朋友們,你們幫助農民伯伯摘果子,農民伯伯高興嗎?高興,你高興嗎?高興。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們以後要做一個愛幫助別人的好孩子。今天小朋友們為農民伯伯摘了這么多果子,為了感謝大家,農民伯伯給小朋友們送來了好吃的果子,現在讓我們一起回去分享吧!好,教師帶幼兒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在游戲的氛圍中用心,用腦,用眼,用身體,用嘴巴,用手,用腳,內化著自己的理解,他們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表現的激情,此時他們真正和音樂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
總之音樂藝術工作的聽、唱、演奏,以及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分析、處理等方面的音樂能力,是在音樂實踐活動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備課、組織音樂教育活動、進行自我評析能力等)只有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才是提升音樂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師音樂素質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孩子的發展。給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間,更好地促進他們的成長。
活動目標
1、能隨樂曲的節拍做手腕轉動的'動作。
2、能用表情和動作表現出摘果子的愉快心情。
活動准備
PPT課件、水果圖片、摘果子視頻、教學音樂等。
活動過程
導入:
1、配合圖片,引導幼兒了解秋收的水果。
「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季是個豐收的季節,你們都知道有哪些水果成熟啦?」
2、請幼兒觀看錄像,交流嘗試幼兒學習摘果子動作。
(播放視頻)「果子成熟啦,農民阿姨忙起來啦,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3、幼兒討論交流。
「阿姨正在?我們來學學阿姨摘果子,怎麼摘?」
4、規范動作。
果園里的果子啊,特別大,我們的手特別小,所以我們在摘得時候要把手張得大大的。果子特別高,我們還要把手臂伸的直直的。你們來試試。(進行評價)
5、摘果子動作學習。
剛剛我們看到果園里的阿姨是怎麼摘得果子啊?阿姨是用手怎麼摘得啊?果子長得特別結實,所以阿姨是手腕從外向里,用力地轉動著果子,這樣果子就摘下來了。我們也學學農民阿姨,手腕使勁轉動。(個別指導,評價小結)
6、幼兒隨樂曲摘果子。
我們跟隨音樂一起來試試!
7、抱籃子摘果子。
小朋友們,我們剛把果子摘下來了,可果子放哪呢?籃子怎麼拿呢?那我們快快抱起籃子,一起來摘果子,自己摘得果子放在自己的小籃子哦!
8、引導幼兒變換方位隨音樂做摘果子動作。
小朋友們,我們摘了上面的果子,還有哪裡的果子?那我們一起來摘一摘左面的果子。(前面、左面、右面、後面)
9、換雙手的方式跟隨音樂摘果子。
剛剛我們說籃子可以抱著,籃子還可以放在哪啊?好!那我們把小籃子放在地上,這樣我們就可以用雙手來摘了!(強調動作的優美)放果子的時候啊,我們的動作一定要特別優美,我們可以半蹲著,把果子放到籃子里。小朋友學學車老師,我們一起用雙手來摘果子,伸直胳膊,張開小手,准備好啦!(前面、左面、右面、後面)
10、引導幼兒合作,學習合作摘果子動作。
小朋友們,我們除了可以1個人摘果子,還可以怎麼樣摘?那兩個人怎麼個合作法?()車老師也有個方法,一個小朋友抱籃子,另一個小朋友來摘果子,這樣合作行不行呢?那我請一個小朋友跟我合作一下,你們來我倆合作的好不好!
我倆合作好不好?那現在你和你的小夥伴一起來合作一下,我來看看你們合作的是不是更棒!你們先商量好誰抱籃子,誰來摘果子,商量好啦?(跟隨音樂合作摘果子)(進行小結評價)
11、動作結合邊走邊摘,圍圓圈摘果子。
剛剛我們學了這么多摘果子的方法,快看這棵樹上有特別多的果子,我們一起來摘把!(邊講解邊摘,單手摘、雙手摘、合作摘)
12、圓圈坐下,放鬆擦汗、感受摘果子的辛苦及喜悅。
小朋友們,摘了這么多果子,可真熱啊,擦擦汗把!(跟隨音樂擦汗、拍肩膀放鬆)
13、幼兒自己「摘果子」。
休息好了嗎?那我們一起摘更多的果子吧!
14、摘過成果,感受喜悅。
小朋友們,看看在我們的努力下,一起摘了這么多的果子,你們心情怎麼樣?那你們高興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通過我們的勞動,摘得了這么多的果子,你們也都特別高興,我們一起慶祝一下吧!(跟隨音樂,抱著籃子轉一轉,拉手跳起圓圈舞)
15、小結。
小朋友們,剛剛果園的阿姨過來問我:中一班的小朋友們怎麼摘果子摘得這么棒!能不能教教我們你們是怎麼摘得?我們一起來告訴阿姨我們是怎麼摘得?進入果園後我們?一個人抱著籃子摘—兩只手摘—兩人合作摘—慶祝
16、復習後再來一遍:小朋友們我們快快多摘一些果子帶回家吧!(跟隨音樂摘果子)
結束
小朋友們快來抱起自己的籃子,把我們摘得果子帶回家一起品嘗品嘗吧!跟果園里的阿姨們再見吧!
活動目標:
⒈學習踵趾小跑步,能按節奏協調地表演動作。
⒉熟悉樂曲旋律,體驗水果豐收的歡快、喜悅之情。活動准備:已學會踵趾小跑步,蘋果樹一棵;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蘋果豐收了。
⒈秋天到了,蘋果都成熟了,人們都忙著摘果子,老師這里有一段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然後說說你聽了以後有什麼感覺?好像看到了什麼?
⒉幼兒完整欣賞音樂。
⒊聽了這個音樂,你有什麼感覺?你好像看到了什麼?(人們都到果園里摘果子)
⒋這個音樂好聽嗎?那我們也來一邊聽著音樂一邊來摘果子,好嗎?(幼兒聽音樂自由摘果子,教師觀察引導)
二、學習摘果子的動作
⒈你剛才是怎麼摘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教師請表演的好的幼兒示範,集體模仿)
⒉我們一起來學摘果子的動作。(強調蘋果很大,要用力摘,應將手腕轉一下,表示將果子從樹上摘了下來)。
⒊我們來聽音樂練習一次。(兩拍摘果子一次,兩拍把樹葉分開)
⒋這棵果樹摘完了,我要到另外一棵果樹上去摘,看老師是怎麼走過去的?(師示範踵趾小跑步)老師是怎麼走的?這個動作我們有沒有學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腳跟、腳尖跑跑跑跑。聽音樂進行一次。)
⒌現在我們一邊走一邊摘果子,好嗎?
⑴老師示範。老師跟著音樂進行示範。提醒幼兒手腳要協調。
⑵幼兒跟著節奏練習摘果子。老師可提示。
(帶領幼兒邊做踵趾小跑步,邊做摘果子動作,要求手腳比較協調)
三、引導幼兒創編不同方位的摘果子動作
⒈果樹上結滿了很多的果子,剛才我們采了上面的蘋果,還有什麼地方的果子還沒有摘?(幼兒創編不同方向的摘果子的動作,如兩只手一起摘果子,蹲下來摘果子等)
⒉聽音樂完整練習。
⒊小朋友真能幹,摘了這么多的果子,現在,我們把果子運回家吧!
B. 肥城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1.牛山森林公園
地址:泰安市肥城市王瓜店街道
C. 肥城有什麼好玩的景點嗎
肥城:隸屬於山東省泰安市,位於山東中部,「天上蟠桃,人間肥桃」。肥桃又名佛桃、壽桃,被譽為「群桃之冠」,是聞名中外的「中國佛桃之鄉」。肥城歷史文化悠久,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史聖」左丘明故里。境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劉台桃花源、翦雲山、
劉台桃花源景區:景區地處山東泰安市肥城儀陽鎮劉台村,景區是肥城十萬畝桃園的精品觀賞區,景區內著名的景點有 華東第一抗戰地道、桃鄉民俗館、桃源湖、桃花塔等,有著「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之美譽。
翦雲山景區:位於泰安肥城市東北部潮泉鎮境內,主峰翦雲峰,海拔607.7米,如同一把剪刀,剪裁著流雲行霧。植被覆蓋率達 95%以上,被譽為「天然氧吧」。景區內歷史古跡和自然景觀豐富,文化積淀很深,有保存較為完整的齊長城遺址、黃巢寨、擂鼓台、將軍墓、跑馬嶺、風動石等四十多處。
春秋古城:景區位於山東肥城龍山路77號,旅遊核心區佔地1400畝,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古城是以春秋建築為平台,春秋文化為靈魂的大型旅遊集散地項目。春秋建築是以中國漢、唐建築為基礎,加入春秋建築元素和本地民居元素而成的獨特的春秋古城建築;著名的景點有春秋聖殿 、春秋廣場、 城隍廟等。
牛山穆柯寨旅遊區:位於山東省肥城市王瓜店街道辦事處境內,是一處集旅遊、觀光、度假、休閑為一體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景區山清水秀,林茂境仙,峰巒如聚,峭壁若屏,蒼松掩翠柏,瘦藤攀古樹,是天然旅遊勝地。
D. 哪位有泰山碧霞寺、孔廟以及嶗山太清宮的詳細導游詞(考試專用的),要全文不要銜接!謝謝啦
泰山概況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首先讓我代表泰山人,歡迎你成為泰山的尊貴客人!希望我的服務能夠讓你滿意,也希望您能與我真誠合作,讓我們共同渡過一段美好的時光。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世界遺產—泰山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泰安的基本情況。
泰山地處華北大平原的東部,山東省中部,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風景區面積426平方公里。它的主峰是玉皇頂,海拔1545米。泰山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它東望大海,西鄰黃河,南接孔子故里曲阜,北依泉城濟南。濟南、泰安、曲阜三地構成了國家級旅遊熱線——「山水聖人」旅遊線,泰山就處在這條熱線的中心位置。
泰山被譽為「五嶽之首」、「五嶽獨尊」,它雄偉壯麗,風光旖旎,歷史悠久,文物眾多,即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又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局部縮影。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大家知道,泰山博大精深,內涵極為豐富。但是它的真正價值到底是什麼呢?簡而言之,泰山具有重要的地質科學價值、獨特的美學價值及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
泰山在二十五億年前的太古代還被海水掩蓋著,後來漸漸地升出海面,直到三千萬年前的新生代中期,泰山在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影響下,才形成現在的形狀。因此,泰山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而泰山的山體卻又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山,直到今天,它仍以每年0.05毫米的速度成長著。
泰山的美在於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有機結合。泰山的自然景觀之美,美在山體的高大及形象的雄偉。它主峰突兀,山勢陡峻,山巒疊起,與周圍的河海、平原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形成了「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泰山山脈綿延200多公里,基礎寬厚,形體集中,使人產生一種安穩感和厚重感,在心理上就形成了「穩如泰山」、「重如泰山」的自然感受。
泰山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協調。它的布局重點是從山下祭地的社首山開始,通過城區,沿著登山盤道,直達告天的玉皇頂,進行了自然空間的整體構思。在這條景觀帶上,大體上分為三重空間:一是以泰城為中心的人間鬧市;二是以城區中的奈河到蒿里山一帶為「陰曹地府」;三是以城區北部的岱宗坊為起點,沿長達6000餘級的「雲梯」盤道,直至岱頂「天庭仙界」。
泰山由於優越的地理環境而成為古人類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域之一,是遠古人心中最高最大的山,蘊含著悠悠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在泰山之陽,發掘出了五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泰山之陰有四千年前的龍山文化遺址。這為研究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和國家的興起、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翔實而豐富的史料。
由於遠古人的文化積淀,泰山便被古人看作是紫氣之源、吉祥之地、神靈之宅、萬物發育之所。
古代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於泰山」,於是凡是所謂「受命於天」的帝王為答謝天父的「授命」之恩,便要到接近天庭的泰山之巔積土築高壇,意思是增泰山之高以祭天;然後再到泰山前接近大地的小山丘上設壇祭地,這就是歷代帝王所狂熱追求的泰山封禪大典。一代帝王若能登封泰山,便被天下人看作是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標志,皇帝本人也儼然成了「奉天承運」的「真龍天子」了。所以,泰山又因接連不斷的封禪告祭活動被抬到了與天相齊的神聖高度。
伴隨著封禪大典的形成,泰山宗教也相繼發祥,遂使泰山古剎掩映、宮觀林立。繼而,文人名士、儒家學者紛至沓來朝山覽勝,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楹聯題刻,不斷豐富著泰山文化的內涵。
這里既有上古周天子巡狩泰山、會盟諸侯的周明堂遺址,又有春秋時中國最早的兵事防線——泰山齊長城;既有歷代帝王封禪告祭的故址登封台,又有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既有大字鼻祖經石峪刻文《金剛經》,又有天下洋洋大觀之銘——唐玄宗紀泰山銘。
五千年文化的積淀,使泰山成為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和馳名中外的游覽勝地。東方鴻儒季羨林認為:「泰山是中華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欲弘揚中華文化,必先弘揚泰山文化」。
泰山與泰安是山城一體,泰安是「國泰民安」的意思,取意於「泰山安則天下安」。泰安市是以旅遊為支柱產業的新興旅遊城市,管轄著6個縣市區:泰山區、岱嶽區、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總面積約7700平方公里,總人口536萬。泰安經濟發達,社會穩定,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僅就交通和資源而言,境內就有4條國道和12條省道。地下礦藏多達50多種,其中石膏和自然硫名列全國第一,氯化鈉則是國內特大型鹽礦之一,泰山紅、泰山青、泰山花等花崗石板更是名揚海內外的「石材之王」。在農副產品及葯材方面,盛產核桃、板栗、肥桃、大棗、靈芝、何首烏等,其中,桃園鎮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佛桃之鄉」,泰山赤靈芝和何首烏被中國中醫學會開發為多種保健葯品。
朋友,來一趟不容易,請多了解一點泰山,相信您一定會留連忘返、樂不思蜀!
泰山名勝古跡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泰山的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幾千年以來由於帝王的封禪和祭祀,泰山形成了一座山嶽公園,山石林木,飛禽走獸,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形成了天地與人類的和諧統一。它的布局是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形向外擴展。泰山峰巒嵯峨,溪谷縱橫,松柏蓊鬱,瓊閣掩映。風景名勝及文物古跡主要集中在岱廟、岱麓、紅門路、天外村路、岱頂、岱陰及靈岩寺、神通寺、婁敬洞山、徂徠山等。在整個區域內共有300多座峰巒崖嶺、260多條溪谷瀑流、2萬余株古樹名木、34處古寺廟、110多處古遺址、2500多處碑刻。這里既有太古代寒武紀國際地質剖面地層,又有地質學上的新發現—渦柱結構及重力滑動結構;既有中國五大食用名魚之一的赤鱗魚,又有著名的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水;既有上古周天子巡狩泰山、會盟諸侯的遺址周明堂,又有春秋時中國最早的兵事防線—泰山齊長城;既有歷代帝王封禪告祭的故址登封台,又有中國最早的紀功刻石—秦泰山刻石;既有大字鼻祖刻文經石峪《金剛經》,又有天下洋洋大觀之銘— 唐玄宗紀泰山銘;既有中國現存最早的地上石建築四門塔,又有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築之一的宋天貺殿;既有自唐代就號稱「域中四絕」之首的古剎靈岩寺,又有在祠廟建築中規格最高的東岳神府—岱廟;既有道教壁畫之最的《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又有海內第一名塑—靈岩寺羅漢彩塑;還有清代帝王御賜的鎮山三寶—沉香獅子、溫涼玉圭和黃瓷釉葫蘆等,與雄偉壯麗的泰山相映生輝。
岱 廟
朋友們,今天我們游覽的名勝古跡是東岳神府岱廟,岱廟舊稱「東岳廟」,俗稱「泰廟」。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華夏名山第一廟,是古帝王祭祀泰山神的地方。舊時,每當農歷3月28日東岳大帝聖誕日,泰山人就在岱廟內舉辦規模盛大的廟會。一提起東岳廟會,大家就會想起《水滸傳·七十四回》中所描寫的浪子燕青打擂的故事。天下高手雲集東岳廟,浪子燕青身手不凡,一場惡戰,不可一世的惡霸任原,終於成為梁山好漢的敗將,一時間轟動了泰安州。
岱廟位於泰山南麓的泰安城區北部,恰好處於南起舊泰城南門,北達岱頂南天門的軸線上,把山與城和諧地聯為一體。岱廟在中國建築史上是按最高規格的帝王宮城形制來營造的。它城碟高築,廟貌巍嚴,結構嚴謹,宮闕重疊,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總面積96600多平方米。它在總體設計上是把眾多的重要建築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其它建築對稱於左右兩側;它的空間序列也是按照軸線的縱深發展而逐步展開。廟前有遙參亭、岱廟坊;廟中南北軸線上貫穿著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後寢宮、厚載門;東側輔以漢柏院、東御座、鍾樓、東寢宮、東道院;西側佐以延禧殿、環詠亭、鼓樓、西寢宮、雨花道院。
岱廟創建於西漢時期,拓展於唐宋,後經多次重修,建國後又屢加整修,使它煥然一新,重放光彩。
遙參亭:游岱廟首先要從遙參亭開始,它是岱廟的前庭,古帝王凡有事於岱宗,必先至此進行簡單的參拜,然後選擇吉日良辰才再入廟祭神。亭前有石坊,建於清代乾隆三十五年即公元1770年,四柱三間,為沖天柱式牌坊,頂端蹲立著「望天吼」石獸,額書「遙參亭」。坊的左右鐵獅蹲列,旗桿高豎。
坊前是「雙龍池」,清光緒六年即公元1880年開鑿,方石壘砌,玉欄環圍,引王母池之水,環繞岱廟後流入池內。因在池的西北和東南角上各有石雕龍頭一個,專供出入水之用,所以稱為「雙龍池」,池北側的華板上大書著「龍躍天池」四個字。雙龍池在當時既增加了一個新的景點,又解決了舊泰城居民飲水難的問題。
池前為通天街,南頭就是古泰城南門。古時遊人一進入南門就置身於「登泰山如登天」的庄嚴氣氛中,文官下轎、武官下馬,跪列於街兩旁迎駕天子。
池旁有唐槐蔽蔭,池後聳立著《濟南五三慘案紀念碑》。民國十七年即1928年,日軍侵佔濟南,五月三日屠殺我軍民5000多人,國民黨山東省政府被迫遷往泰安,第二年在周年紀念大會上泰安民眾捐資立碑,銘記國恥。碑座為方形,上刻「民國十八年五月立」,碑身是四棱上削,似怒劍刺空,與濟南軍民當年所立《五三慘案紀念碑》相同。
遙參亭為二進院落,山門、塞門、正殿、方亭、後門依次坐落在通天御道至岱廟的軸線上。山門內台基上建正殿五間,歇山頂,前後步廊式,上覆黃琉璃瓦,殿內供奉著碧霞元君;兩側是東西配殿各三間,供奉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院中有清代康熙五十九年即公元1720年時,泰安知事張奇逄所立的《禁止捨身碑》,規勸往來香客不要再到岱頂捨身崖捨身。文中說:「與其毀身以辱親,何如得身以養親?與其身死而求仙,何如存身而積善?」後院中立方亭,四柱攢尖頂;東北方有日本書法家柳田泰雲先生書刻的《李白登岱六首詩碑》, 1990年立;西北方銀杏高聳,摩雲擎天。
現在的遙參亭,基本上是明末的格局。它的規模之小、空間之狹與岱廟形成對比。這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的表現手法,烘托得岱廟更加雄偉壯麗。
岱廟坊:遙參亭與岱廟之間是岱廟坊,又名玲瓏坊,建於清代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牌坊,高低錯落,通體浮雕,造型雄偉,精工細琢,為清代石雕建築的珍品。
坊頂是歇山式仿木結構,螭吻凌空,斗拱層疊,檐角飛翹,脊獸欲馳。正脊之中豎立著寶瓶,兩側有四大金剛拽引加固。中柱小額枋上透雕著二龍戲珠,龍門枋上浮雕著丹鳳朝陽。坊下奠立方形石座,座上均豎立雙柱,柱下側是滾墩石,石上前後有立雕蹲獅兩對:雄者戲耍綉球,雌者嬉鬧幼獅,姿態各異,生動可愛。坊的梁、柱、額板及滾墩石上分別雕有鋪首銜環、丹鳳朝陽、二龍戲珠及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神牛角斗、麒麟送寶等30多幅栩栩如生的祥獸瑞禽圖。圖案設計採用對稱手法,構圖和雕刻技術變化多端,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坊的內柱陰陽面均有刻聯。南面是當年的創建者山東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撰書:「峻極於天,贊化體元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東方。」意思是高峻的泰山與天齊,它輔助天地化生萬物;主宰宇宙的泰山神,顯赫的威靈鎮懾東方。北面是山東巡撫兵部右侍郎趙祥星題聯並書:「為眾岳之統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盪盪乎功孰與京。」大意是:泰山為五嶽之宗,全國各地的人們都來瞻仰它的雄偉氣概,它那化生萬物的德澤恩惠誰能超過呢?泰山之神把持操縱著群神仙界,天下都聽從其命,它那保佑蒼生的功勞廣大遠博,誰能與之相比?雙聯精闢地概括了泰山的神威。
正陽門:朋友們,這就是岱廟宮城,開八個門。朝南的5個,中為「正陽門」,是岱廟的正門,也是帝王之門:「正陽者,南方日中之氣也」。兩側的小門是掖門;掖門的兩側,東為「仰高」,西為「見大」,意思是在山下看,泰山仰之彌高,又目睹其大。廟東有「東華門」,又稱「青陽」,西有「西華門」又稱「素景」,是按天神五帝東為青帝、西為白帝而命名的。北門叫「厚載」,意思是大地能載九皇之德,又稱「魯瞻」,取意於《詩經·魯頌》的「泰山岩岩,魯邦所瞻」,為魯國人民所瞻仰,與岱頂的瞻魯台相呼應。原來在這八個門之上都有門樓,廟的四角按八卦也均建有精巧玲瓏的角樓,但民國戰亂時都被毀壞了。改革開放以來,泰山管理部門先後重建了正陽門上的五鳳樓、厚載門上的望岳樓以及聳立於城牆東北角的艮樓、東南角的巽樓、西北角的乾樓、西南角的坤樓。請大家眺望一下,那高懸於城牆上的閣樓,斗拱出三翹四,彩繪點金飛龍,富麗堂皇,氣勢非凡,大有凌空欲飛之勢。
下邊請跟我進入正陽門。咱們先看到的是軸線上的第二道門配天門,配天就是取孔子之語「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門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歇山頂,前後步廊式穿堂而過。殿內原來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的泥塑神像,民國年間被毀。兩側是配殿,東邊是三靈侯殿,祭祀的是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說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在岱頂南天門見到了這三位神人,於是就加封為「三靈侯」,後來在這里建此大殿祭祀。西配殿叫太尉殿,是專門祭祀唐代名人杜崇的。此人在唐武宗的會昌年間曾被任命為中書侍郎。東西配殿於1968年全部拆除改建成平頂展覽室,現在我們看到的殿堂是1998年重建的。
這棵生長在路東側的古柏樹傳說是漢柏,蒼郁挺拔,枝繁葉茂。在它的主幹與側枝的交接處之上長了一個奇特的樹瘤,越看越像一隻頑皮的猴子在猴頭猴腦地到處張望,胸前還掛著一個似圓似方的印牌,這就是岱廟八景之一的掛印封侯(猴)。也使大家聯想到了「關雲長掛印封侯」的故事。
大家再看院內,東西兩側有碑碣20多塊。其中最著名的是東南方的宋代《宣和重修東岳廟記碑》和西南方的《大宋封東岳天齊仁聖帝碑》,兩座豐碑東西對峙,高大雄偉,龜趺螭首,氣勢非凡。
《宣和碑》是宋徽宗於宣和六年即公元1124年立的御制碑。碑高9.25米,寬2.1米,僅這青石大龜座就有七立方米,重達四萬余斤。這裡面還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呢。傳宋徽宗於宣和年間重修岱廟後要立豐碑紀念,並定下尺寸,必須超過岱廟內所有石碑。然後宣詔天下名匠限期完成,違者處斬。這下可苦了石匠,歷經磨難終於找到了石碑料卻尋不到石龜料,個個急得團團轉。這時石匠頭兒在夢境中見到大汶河的沙灘里有塊巨大的石塊,第二天便帶領匠人到沙灘里挖掘,結果與夢境相合。龜座鑿好後,卻運不進廟門,眾人又慌了。匠頭兒便朝著石龜拜了三拜說:「既然山神顯靈就請救人救到底吧!」靈石果然開口說:「欲想救眾人,必先自身損!」匠頭兒激動地連連叩頭說:「只要你能進廟門,那怕我粉身碎骨!」話音剛落,忽聽轟隆一聲巨響,從廟門上空掉下一過梁,恰恰把匠頭的雙腿砸斷了。石龜進門了,眾人得救了,匠人那捨己救人的精神傳頌至今。
《宣和碑》是當年翰林學士宇文粹中撰寫的,朝散大夫張崇篆書碑額並書寫的碑文。碑文追溯泰山祭祀歷史,粉飾太平盛世,敘述了宋徽宗自從建中靖國元年即公元1101年登基後至宣和四年在21年間「詔命屢降,增治宮宇」的情景。碑陰有明代萬曆十六年即公元1588年山東巡撫李戴和巡按吳龍征的題刻「萬代瞻仰」四個大字。從此碑可以看出,岱廟在北宋末年已發展到相當宏大的規模,各種建築共計813間,與今日的180多間形成顯明的對比。
《大宋封東岳天齊仁聖帝碑》是宋真宗於祥符六年即公元1013年所立,俗稱《祥符碑》。碑高8.2米,寬2.3米,由翰林學士晁迥撰文,翰林待詔、朝散大夫尹熙古篆書碑額並書寫碑文。碑文首先藉助泰山的神威,對北宋王朝極盡歌頌之能事,敘述了宋真宗於大中祥符元年和四年不斷晉封泰山神的經過,鼓吹趙恆封泰山謝 「天書」後的重大變化。他們把打了勝仗還賠款的「澶淵之盟」後出現的暫時穩定附會為封禪之功。碑陰有明代萬曆二十四年即公元1596年巡撫張允濟和巡按王立賢題書的「五嶽獨宗」四個大字。
另外,請看東側有《大元太師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銘》、《重修東岳蒿里山神祠記碑》及《創塑州學七十子記碑》;西側還有《泰山贊碑》、《可摘星辰方碑》等。《神道碑》立於元代延佑四年即公元 1317年,碑高7.3米,寬1.78米,螭首龜趺,穹高屹立;碑文是元代翰林集賢大學士姚燧撰寫並書。碑文主要介紹元代重臣泰安武穆王忙兀博羅灌的生平及其功德。《蒿里碑》是元代至元二十一年即公元1284年,東岳提點監修官兼東平路道教提點張志純大煉師重修蒿里山神祠而立;文學家翰林集賢學士徐世隆撰文,泰安州知事徐汝嘉書丹。碑文主要闡述了泰山主生死的神威,是考證泰山為陰曹地府的歷史資料。後人以為人死精魂歸於蒿里,其山有神,立七十五司,出入死生之所也。故人們說:人死其魂拘於蒿里。《創塑州學七十子記碑》是元代至正九年即公元1349年所立,泰安州儒學教授張從仁撰文,中奉大夫、襲封衍聖公五十五代孫孔克堅書丹。碑文先宣揚「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繼而追溯「大成至聖文宣王」五十二代孫孔之嚴在泰安郡任判官時創塑七十子神像的原因和經過。西南方的《泰山贊碑》是清代乾隆四十年即公元1775年所立:正面是泰安知府朱孝純撰書的序和銘,碑陰是線刻泰山圖。
配天門前後,柏牆環繞,花木交雜,臘梅、月季、迎春、丁香、紫玉蘭、百日紅及櫻花、凌霄等陸續竟相開放,爭芳斗艷。特別是「五一」節前後,花叢中幾株深紅艷麗的大碧桃宛如對對濃妝淑女,亭亭玉立在五彩繽紛的牡丹花圃中,這一難得的時令,難得的景緻吸引著遊人盡賞國色花香。
大家看,配天門後是仁安門,取自孔子「仁者安仁」之意。殿內原祭祀天聾、地啞之神,兩側是東西門神。配天與仁安之門,由通道相連,前有銅獅蹲列,後有石獅守衛,更增加了殿宇神聖的威嚴。
天貺殿:朋友們,咱們跨出仁安門後就進入了天貺殿大院,眼前就是閣老池,石欄環築,小巧玲瓏。在池內及其周圍分布著九塊玲瓏石,是金代大安元年即公元 1209年時,奉符縣吳刊奉老母王氏所獻。這些因海底沉積而形成的石灰岩,均具有透、露、瘦、垢、縐、丑、秀的特點,姿態古怪,耐人尋味。更怪的是在閣老池的東側有古柏,樹幹上淤結了一個球狀疤瘤,酷似一隻雙目仰視的瑞獸麒麟,右上方還有一個圓形樹疤,天然的組成了另一個岱廟八景之一-麒麟望月。池之北側路東又有一株枯死的古柏,看它那軀體以順時針方向擰扭盤旋而上,紋理清晰,質感細膩,尤為奇特。傳說它是一位古代忠臣的化身,在陪同天子祭泰山時,由於不滿巨大的耗資而擋駕進諫,激怒了天子,後在群臣的請求下雖免於一死,但又因他的耿直不阿,拒不謝罪而重被斬首,他的魂魄就立於路旁向泰山神申冤告狀,被列為岱廟八景之一---寧死不屈。傳說畢竟是傳說,但從這棵樹的造型特點而言,卻蘊含著一種曲折奮進的力量,還有一種既剛健又柔和的美感,這正是人們喜歡它的原因。
女士們、先生們:在這寬闊的大院里,古柏參天,濃蔭蔽日,透過空隙咱們便看到一座巍峨峻極、金碧輝煌的宮殿,這就是岱廟的主體建築、東岳大帝的神宮-宋天貺殿。
大殿重台之南有小露台,台上有一巨石卓然中立,這就是「扶桑石」,又叫「介石」,俗稱「迷糊石」。北距14米處的甬道上有一棵古柏獨立階下,傳說是唐代忠臣安金藏的化身。武則天稱制後,幼子李旦為皇嗣,她懷疑其子謀反,即欲殺害,並派心腹重臣審訓安金藏等人。安金藏竭力保護太子,大呼道:「公不信我言,請剖心以明皇嗣不反也。」遂引佩刀刺腹中,五臟並出,氣絕倒地,經御醫搶救未死,李旦免難。後來唐玄宗繼位後,為追思安金藏的忠烈,特封為「代國公」,並詔令在泰山極頂大觀峰上鐫刻了「安金藏」三個大字。安金藏死後,追贈為「兵部尚書」。據傳安金藏的魂魄曾來泰山神前告武則天滅子之狀,化為此柏,因名「孤忠柏」,列為岱廟八景之一----孤柏披忠。又傳遊人在此用手帕蒙住雙眼,繞扶桑石來回各轉三圈,再去摸那古柏南側正中的疤縫,便可領受山神賜福。
大殿創建於大中祥符二年即公元1009年,是宋真宗為答謝天帝賜「天書」所建,元代重修時改稱「仁安殿」,明代重修後更為「峻極殿」,民國初復稱「天貺殿」。它是按照帝王的「九五」之制設計的,即面闊9間,進深5間。這是根據《易經》所說的「九五,飛龍在天」的含意而制定的,它的頂是重檐廡殿式,下部斗拱承托,上面覆蓋著黃琉璃瓦,整座大殿建於高達2.65米,面積為800多平方米的雙重品級台上,輝煌壯麗,峻極雄偉,展現著皇家權勢的氣派。它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及曲阜孔廟的大成殿,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築。民間傳說,岱廟的天貺殿和皇宮的金鑾殿是一樣的,只是矮了三磚,而曲阜的大成殿又比天貺殿矮了三磚。北宋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遼國蕭太後和聖宗親率大軍侵入宋國的境內。宋真宗畏敵,便與大臣王欽若及陳堯叟密謀遷都南逃,因為宰相寇準堅持主戰,促使宋真宗下決心在澶淵即今日的河南濮陽督戰,結果大勝遼軍。真宗一向是主和派,雖然打了勝仗還和遼國簽訂了屈辱和約,每年輸銀10萬兩,絹綢20 萬匹,這就是著名的「澶淵之盟」。宋真宗在內外交困之際,為了藉助「君權神授」而維護統治,便與王欽若等大臣導演了一場降「天書」的鬧劇,並藉此東封泰山。
大殿內供奉著東岳大帝泥塑坐像,高4.4米,下設高達1.6米的須彌束腰方形石座。請看神像,頭頂冕冠,前垂十二旒,提示大帝要明察秋毫;冠的兩側懸墜玉衡,顯示帝王對奸宦的饞言充耳不聞。他全身著穿袞袍,手持天子賜予的青圭玉板,上雕日月星,下刻山海圖,表示泰山神具有上主天、下主地和主生又主死的神威。塑像精工細膩,肅穆端莊,栩栩如生,儼然帝君。神龕上高懸著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即公元1684年祭祀泰山神時所題「配天作鎮」匾額;殿門內上掛乾隆於十三年即公元1748年所題的「大德曰生」巨匾。像前陳列著明代帝王所賜的銅五供和森嚴的金瓜、月斧、朝天登及龍頭拐杖等儀仗。
東岳大帝就是泰山神。歷代帝王為了加強統治,都竭力為泰山神晉爵加封,崇拜備至。山神原來並無封號,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十三年即公元725年封泰山時,始封他為「天齊王」;宋真宗趙恆東封泰山時晉加為「天齊仁聖王」,大中祥符四年又加封為「天齊仁聖帝」;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二十八年即公元1291年再次晉封為「天齊大生仁聖帝」。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認為給泰山神亂加封號是「瀆禮不經」,所以去掉了所有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
大殿內,東、西、北三面的牆壁上,彩繪有《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圖以後門為界,東為「啟蹕」,西為「回鑾」,全長62米,高3.3米。大家看,金鑾殿前有樨下衛士,衛士身後為皇後及嬪妃目送;金水橋上是十八大學士送行;東岳大帝端坐在大玉輅之上,輅上有黃幄,頂覆圓環三層,有六匹青馬駕馭,文武百官前呼後擁;輅前有兩乘亮轎陪行,左為炳靈王,右為延禧真人;再往前便是祥獸奔騰,鸞旗飛卷,騎士嚴陣,儀仗列侍。整個隊伍的前鋒是夜叉嗚鑼、麒麟開道、宮樂齊奏;又有香案橫置,並有十八城隍候駕。西側的回鑾圖與出巡圖基本相同,僅是增加了兩個夜叉抬著一隻猛虎和駱駝馱著卷宗,以示東岳大帝巡狩圓滿成功。整個畫面共有697人,加以祥獸坐騎、山石林木、宮殿橋涵,疏密相間,繁而不雜,為中國宮殿壁畫傑作之一。
壁畫傳為宋真宗東封時所繪,但大殿屢遭火災,曾多次重修,特別是在清代康熙七年即公元1668年時,華東地區發生了郯城大地震,泰安城「壞城垣民房幾盡」,大殿「牆根俱已碎塌」,所以現存壁畫是地震後的重繪。考其壁畫,顯而易見,下部主體人物與宮殿、橋梁都是中國的傳統畫法:採用散點透視或稱為均角透視,即沒有近大遠小之感,基本上保留了宋代的原貌;而頂部的山石林木及建築物,都是運用西洋的焦點透視法,即近大遠小。西畫於清朝初年傳入中國,壁畫家視為新奇,便在上半部的襯托部分加以模仿,遂使上下格調迥然不同。壁畫在民國年間曾慘遭破壞,中原大戰時,孫良誠占據泰安,在大殿西牆下修築戲台,後來又屢次駐軍,在殿內貼標語、安木樁、設馬廄,炮擊數處。1931年泰安文化名人趙新儒修補後設置鐵欄保護。壁畫因年深月久,已多處剝蝕,下半部尤為嚴重,所以請遊客們倍加愛護。
殿內東次間有明代銅鑄「照妖寶境」一架,直徑為1.31米。此寶鏡原來是遙參亭中碧霞元君神像後的供物,1936年移此。
大殿前重台高築,開闊寬廣,雕欄環抱,玉階曲回;中間放置著明代鐵鑄大香爐和宋代兩大鐵桶,專為焚香和滅火所備;台兩側有御碑亭,裡面樹立著乾隆皇帝謁岱廟時的詩碑,共書刻8首,是研究泰山封禪祭告的重要史料,從中不僅能考證帝王蹤跡,還可窺視封禪制度的嬗變。
古帝王封禪泰山,先在岱廟內祭泰山神,然後登山祭告。清代時康熙、乾隆皇帝曾在此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行三獻二跪六叩之禮。
在孤忠柏西側的甬道下有一棵古柏,上有一枯枝向北,宛如展翅欲飛的仙鶴,這是岱廟八景之一----仙鶴展翅。
大殿兩側原有環廊百間,與仁安門兩側的東西神門相連,廊下繪有十殿閻羅七十二司,東廊中間有鍾樓,西廊中間為鼓樓,廊與樓都毀於清朝末年,改革開放後又重建廊房和鍾鼓二樓。
大院的東廊內由北向南陳列著歷代名碑19塊,其中最著名的有清時《秦泰山刻石》的復制碑、《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漢故谷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晉任城太守夫人孫氏之碑》、《唐岱嶽觀造象記碑》、《大唐齊州神寶寺之碣》、《唐經幢》、《宋升元觀敕牒碑》、《五嶽真形圖碑》及《太極圖》和《望岳詩碑》等。值得一提的是《衡方碑》與《張
E.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摘果子》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摘果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能隨樂曲的節拍做手腕轉動的動作。
2、能用表情和動作表現出摘果子的愉快心情。
活動准備
PPT課件、水果圖片、摘果子視頻、教學音樂等。
活動過程
導入:
1、配合圖片,引導幼兒了解秋收的水果。
「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季是個豐收的季節,你們都知道有哪些水果成熟啦?」
2、請幼兒觀看錄像,交流嘗試幼兒學習摘果子動作。
(播放視頻)「果子成熟啦,農民阿姨忙起來啦,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3、幼兒討論交流。
「阿姨正在?我們來學學阿姨摘果子,怎麼摘?」
4、規范動作。
果園里的果子啊,特別大,我們的手特別小,所以我們在摘得時候要把手張得大大的。果子特別高,我們還要把手臂伸的直直的。你們來試試。(進行評價)
5、摘果子動作學習。
剛剛我們看到果園里的阿姨是怎麼摘得果子啊?阿姨是用手怎麼摘得啊?果子長得特別結實,所以阿姨是手腕從外向里,用力地轉動著果子,這樣果子就摘下來了。我們也學學農民阿姨,手腕使勁轉動。(個別指導,評價小結)
6、幼兒隨樂曲摘果子。
我們跟隨音樂一起來試試!
7、抱籃子摘果子。
小朋友們,我們剛把果子摘下來了,可果子放哪呢?籃子怎麼拿呢?那我們快快抱起籃子,一起來摘果子,自己摘得果子放在自己的小籃子哦!
8、引導幼兒變換方位隨音樂做摘果子動作。
小朋友們,我們摘了上面的果子,還有哪裡的果子?那我們一起來摘一摘左面的果子。(前面、左面、右面、後面)
9、換雙手的方式跟隨音樂摘果子。
剛剛我們說籃子可以抱著,籃子還可以放在哪啊?好!那我們把小籃子放在地上,這樣我們就可以用雙手來摘了!(強調動作的優美)放果子的時候啊,我們的動作一定要特別優美,我們可以半蹲著,把果子放到籃子里。小朋友學學車老師,我們一起用雙手來摘果子,伸直胳膊,張開小手,准備好啦!(前面、左面、右面、後面)
10、引導幼兒合作,學習合作摘果子動作。
小朋友們,我們除了可以1個人摘果子,還可以怎麼樣摘?那兩個人怎麼個合作法?()車老師也有個方法,一個小朋友抱籃子,另一個小朋友來摘果子,這樣合作行不行呢?那我請一個小朋友跟我合作一下,你們來我倆合作的好不好!
我倆合作好不好?那現在你和你的小夥伴一起來合作一下,我來看看你們合作的是不是更棒!你們先商量好誰抱籃子,誰來摘果子,商量好啦?(跟隨音樂合作摘果子)(進行小結評價)
11、動作結合邊走邊摘,圍圓圈摘果子。
剛剛我們學了這么多摘果子的方法,快看這棵樹上有特別多的果子,我們一起來摘把!(邊講解邊摘,單手摘、雙手摘、合作摘)
12、圓圈坐下,放鬆擦汗、感受摘果子的辛苦及喜悅。
小朋友們,摘了這么多果子,可真熱啊,擦擦汗把!(跟隨音樂擦汗、拍肩膀放鬆)
13、幼兒自己「摘果子」。
休息好了嗎?那我們一起摘更多的果子吧!
14、摘過成果,感受喜悅。
小朋友們,看看在我們的努力下,一起摘了這么多的果子,你們心情怎麼樣?那你們高興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通過我們的勞動,摘得了這么多的果子,你們也都特別高興,我們一起慶祝一下吧!(跟隨音樂,抱著籃子轉一轉,拉手跳起圓圈舞)
15、小結。
小朋友們,剛剛果園的阿姨過來問我:中一班的小朋友們怎麼摘果子摘得這么棒!能不能教教我們你們是怎麼摘得?我們一起來告訴阿姨我們是怎麼摘得?進入果園後我們?一個人抱著籃子摘—兩只手摘—兩人合作摘—慶祝
16、復習後再來一遍:小朋友們我們快快多摘一些果子帶回家吧!(跟隨音樂摘果子)
結束
小朋友們快來抱起自己的籃子,把我們摘得果子帶回家一起品嘗品嘗吧!跟果園里的`阿姨們再見吧!
活動目標:
⒈學習踵趾小跑步,能按節奏協調地表演動作。
⒉熟悉樂曲旋律,體驗水果豐收的歡快、喜悅之情。活動准備:已學會踵趾小跑步,蘋果樹一棵;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蘋果豐收了。
⒈秋天到了,蘋果都成熟了,人們都忙著摘果子,老師這里有一段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然後說說你聽了以後有什麼感覺?好像看到了什麼?
⒉幼兒完整欣賞音樂。
⒊聽了這個音樂,你有什麼感覺?你好像看到了什麼?(人們都到果園里摘果子)
⒋這個音樂好聽嗎?那我們也來一邊聽著音樂一邊來摘果子,好嗎?(幼兒聽音樂自由摘果子,教師觀察引導)
二、學習摘果子的動作
⒈你剛才是怎麼摘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教師請表演的好的幼兒示範,集體模仿)
⒉我們一起來學摘果子的動作。(強調蘋果很大,要用力摘,應將手腕轉一下,表示將果子從樹上摘了下來)。
⒊我們來聽音樂練習一次。(兩拍摘果子一次,兩拍把樹葉分開)
⒋這棵果樹摘完了,我要到另外一棵果樹上去摘,看老師是怎麼走過去的?(師示範踵趾小跑步)老師是怎麼走的?這個動作我們有沒有學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腳跟、腳尖跑跑跑跑。聽音樂進行一次。)
⒌現在我們一邊走一邊摘果子,好嗎?
⑴老師示範。老師跟著音樂進行示範。提醒幼兒手腳要協調。
⑵幼兒跟著節奏練習摘果子。老師可提示。
(帶領幼兒邊做踵趾小跑步,邊做摘果子動作,要求手腳比較協調)
三、引導幼兒創編不同方位的摘果子動作
⒈果樹上結滿了很多的果子,剛才我們采了上面的蘋果,還有什麼地方的果子還沒有摘?(幼兒創編不同方向的摘果子的動作,如兩只手一起摘果子,蹲下來摘果子等)
⒉聽音樂完整練習。
⒊小朋友真能幹,摘了這么多的果子,現在,我們把果子運回家吧!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性質,初步學習摘果子的動作
2、通過觀察教師的示範動作,總結並歸納出與動作相一致的語言提示,並根據語言提示模仿學習
3、積極參與活動,感受摘果子的樂趣。
4、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准備
《摘果子》的音樂、PPT(果園豐收視頻)。
活動過程
(一)看果園豐收的視頻,引起活動興趣。
1、幼兒圍坐成半圓,教師播放果園豐收視頻。
(1)師: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果子都怎麼樣了啊?(播放PPT圖片)
(2)師:農民伯伯想請小朋友們去幫忙摘果子,你們願意嗎?
(二)學習拿籃子,找果樹;摘果子的動作。
1、學習拿籃子,找果樹的動作。
2、學習摘果子的動作。
(1)提問:我們要去幫農民伯伯摘果子了,怎麼摘?
(2)幼兒自由練習,教師重點提示:眼睛看著手摘果子、放果子。
(3)教師示範正確動作並總結。
(4)師幼共同練習摘果子的動作。
3、師幼聽音樂練習拿籃子、找果樹,摘果子的動作。
(三)學習展示成果、擦汗,跑去送果子的動作
1、學習轉一圈展示成果、擦汗的動作。
2、學習跑去送果子的動作。
師:我們摘了這么多的果子,那我們把果子去送給農民伯伯吧。可以怎麼去?最後可以怎麼送?
3、師幼聽音樂練習展示成果,擦汗;跑去送果子的動作。
(四)幼兒學習表演摘果子。
播放音樂:聽音樂,完整做律動。
第一遍音樂完了後:這邊的果子摘完了,那邊還有很多果子,我們再到那邊去摘一摘吧。
第二次音樂教師可帶領幼兒往相反方向去摘果子。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在游戲的氛圍中用心,用腦,用眼,用身體,用嘴巴,用手,用腳,內化著自己的理解,他們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表現的激情,此時他們真正和音樂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
總之音樂藝術工作的聽、唱、演奏,以及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分析、處理等方面的音樂能力,是在音樂實踐活動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備課、組織音樂教育活動、進行自我評析能力等)只有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才是提升音樂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師音樂素質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孩子的發展。給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間,更好地促進他們的成長。
一、活動目標
1、能隨樂曲的節拍做手腕轉動的動作。
2、能用表情和動作表現出摘果子的愉快心情。
3、通過摘果子,體驗勞動的快樂,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二、活動准備
《拍手轉腕》音樂律動,果農摘果子視頻,果實豐收圖片,音樂《摘果子》。
三、活動過程
(一)音樂律動熱身,談話導入。
1、播放《拍手轉腕》音樂律動,幼兒隨音樂做律動進入教室。
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隨著音樂動起來吧!
2、談話導入活動。
大家表現的真棒,現在請坐下來,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秋天來了,果園里的果子成熟了,你知道果園里哪些果子成熟了嗎?蘋果、桃,小朋友們知道肥城最有名的水果是什麼嗎?桃子,肥城又被稱為桃都,我們的肥桃遠近聞名,很多人都來我們肥城品嘗肥桃呢,現在肥桃和其他果子都成熟了,農民伯伯肯定忙壞了,我們一起去幫農民伯伯摘果子吧!好,你會摘果子嗎?怎麼摘?你來試一下,你來。
(二)觀看果農民伯伯摘果子視頻,學習摘果子動作。
1、播放果農摘果子視頻,激發幼兒「摘果子」的興趣,學習摘果子。
觀看視頻後討論:農民伯伯怎麼摘果子?這樣摘,你來試一下,轉動手腕,小手腕要轉一下,為什麼要轉一下手腕?這樣會很容易摘下果子,不會破壞果枝,我們一起試一下,教師巡視,你的小手腕轉的真漂亮,伸出手兒轉一下,紅紅的蘋果摘下來!伸出手兒,轉一下,甜甜的梨兒摘下來,伸出手轉一下,香香的桃子摘下來!我們隨著音樂一起來轉轉手腕摘果子吧,播放音樂,教師幼兒一起做一遍,你學會了嗎,自己來試一下吧!摘了這么多果子放在哪裡呢?放在筐里,籃子里,你想怎麼拿筐/籃子,提著,挎著,背著。現在拿好你的筐准備摘果子了。教師巡視,你是背著,你是拎著,你是抱著。我們開始吧!播放音樂,。好大的果子,轉轉轉轉,摘四次,間奏,小跑步換地方,我們來這邊摘,這邊的果子好多,轉轉轉轉。
我的筐裝滿了,你的滿了嗎?我來看一看,教師巡視,摘了滿滿一筐果子你高興嗎?高興,高興的時候你會怎麼做?笑一笑,你笑的真甜,跳一跳,拍拍手,小朋友們的表現方式真多,高興我們來拍拍手,我們隨音樂來慶祝豐收的喜悅吧!再來一次。我們學會了摘果子,現在來摘自己喜歡的果子吧!播放音樂,你摘的什麼果子/摘四次,轉轉轉轉,摘滿了/做筐滿了動作四次,真高興/拍四次手;我們換棵果樹吧,好大的果子呀/摘四次,轉轉轉轉,加油/摘四次,我的筐滿了/做筐滿了動作四次,太棒了/拍四次手。
2、摘不同位置的果子。我們摘了上面的果子,我們還可以摘哪個位置的果子呢?摘下面的,/老師蹲下來我們來摘下面的,還可以摘哪個位置的果子?摘前面的/演示摘前面的,摘後面的/演示摘後面的,演示摘旁邊的,我們一起來摘不同位置的果子吧!播放音樂,上面兩次,下面兩次,前面兩次,後面兩次,旁邊各兩次,筐滿了四次,真高興轉圈。重復一次。
3、同伴合作摘果子。兩人或三人或更多人一起摘果子。現在輕輕把筐放地上,摘果子快樂嗎?快樂。勞動真快樂!剛剛我們摘果子時,自己拿著筐,自己摘果子。我們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合作摘果子嗎?可以,現在找個小夥伴一起摘果子吧!你們兩個怎麼合作?誰摘果子,誰拿筐?現在拿筐的小朋友准備好,摘果子的小朋友也准備好。播放音樂,我們一起來摘果子吧,老師和一組小朋友合作,你拿筐嗎?好,我們兩個摘,/或者老師在整個場地走動幫大家摘果子。你摘的什麼果子,摘了那個位置的果子。筐滿了,真高興/兩個人擊掌。兩個人換一下,你來摘果子,他來抱筐。一起合作真愉快!現在老師來抱一個這么大的筐,小朋友都來摘果子吧!播放音樂,你的小手轉的真漂亮,你摘的什麼果子,你摘了那個位置的果子,遠處的果樹上有顆好大的果子,轉轉手腕,把它摘下來吧,小朋友們真能幹,摘了這么多的果子,老師抱不動了,我們一起把它搬到中間慶祝一下吧!互相擊掌慶祝!
(三)創編動作,豐富表現。
1、討論:摘果子時除了這些動作,還有哪些動作?
老師自然蹲下,摘了這么多果子,我都流汗了,現在來擦擦汗/擦一下,甩一下,你也來擦擦汗吧,你怎麼擦汗?我這樣擦,我們摘果子時也可以加上擦汗的動作,誰想來試一下,好,你來吧!播放一半音樂,一個孩子表演,其他孩子打節拍。太棒了,我們摘果子時還可以加什麼動作?好你來試一下,大約3個孩子表演。
2、播放樂曲,鼓勵幼兒隨樂曲節奏表演創編動作。
(四)教師談話,知道幫助別人很快樂,體驗勞動後的喜悅。
小朋友們,你們幫助農民伯伯摘果子,農民伯伯高興嗎?高興,你高興嗎?高興。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們以後要做一個愛幫助別人的好孩子。今天小朋友們為農民伯伯摘了這么多果子,為了感謝大家,農民伯伯給小朋友們送來了好吃的果子,現在讓我們一起回去分享吧!好,教師帶幼兒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四、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在游戲的氛圍中用心,用腦,用眼,用身體,用嘴巴,用手,用腳,內化著自己的理解,他們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表現的激情,此時他們真正和音樂一起跳,一起笑,一起玩,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
總之音樂藝術工作的聽、唱、演奏,以及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分析、處理等方面的音樂能力,是在音樂實踐活動能力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備課、組織音樂教育活動、進行自我評析能力等)只有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才是提升音樂教育能力的前提。提高教師音樂素質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孩子的發展。給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間,更好地促進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