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剛買的小芙蓉鳥怎麼和他培養感情
先從餵食開始,因為看到你給他吃的,他知道你對他沒有傷害而是食物的來源處,所以對你就會很信任的,不要嚇它,它會很乖的,經常用手餵食這樣有利你和它之間的感情,這叫點食法,動物界馴化都是用這個方法。
你長時間只喂飯和玉米營養不足,最好買點小雞飼料拌少量水成糊喂,這樣省了好多心,營養又豐富,小鳥也健康,等長大點它能自由採食就可以不喂飼料了,你一天喂三次就行了,畢竟你沒有那麼多時間,在自然情況下,它父母是一天要吃無數次的。
但是每次吃的都很少,可是你不能這樣每天喂它,你還要工作學習生活等等,所以一天喂三次,一次就要喂個飽它,你喂它到它不再張嘴跟你要吃的為准,再者你可以摸它的嗉,嗉內滿為准,鳥類你不用怕它消化不了這么多食物,希望它能在你關愛下成長。和你成為朋友,
Ⅱ 請問誰有黃燕鳥圖片和喂養常識.以及生活習性.
和芙蓉鳥一樣養的吧 有些地方管芙蓉鳥叫黃燕
芙蓉鳥
1、芙蓉鳥最適合在特定的籠子中飼養,不過也可以選用圓形或方形的籠子飼養。特別注意的是雌雄一定要隔離開來,一個籠子里只許養一隻,到了八九月份,芙蓉鳥進入繁殖期時,再將它們合籠養殖,這時它們將會做巢,准備產卵。需要准備一個用草席編制的一個像碗一樣的鳥巢提供給它們,巢口大約在12厘米左右,最好深度為15厘米。將這個草窩固定在籠子頂部,還要給它們備好大口的食碗、水槽和扁圓形的棲杠。籠子底部要准備托糞盤,方便清理垃圾。
2、芙蓉鳥平時可以喂一些玉米面、小米、黃豆面和菜籽等穀物。為了讓芙蓉鳥更好的健康成長,在它們脫換羽毛,季節變遷以及繁殖時期,將它們的飯食中加入雞蛋,按照1比10的比例混合在飼料里。最好每天給它們吃一些嫩白菜,這樣有助於它們消化。芙蓉鳥的食品很雜,什麼時候飼喂哪種飼料合適要根據其當時的營養需要而定。鳥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這些營養成分一般在芙蓉鳥喜食的日常飼料中都能攝取到。但在換羽和生殖季節礦物質、維生素要單獨供給。芙蓉鳥的日常飼料一般為穀物、麵食、少量油料作物和蔬菜等。穀物包括:穀子、稗子、糜子等。油料作物包括:蘇子、菜子、花生、核桃仁等。這些油料作物平時不用飼給,只是在雛鳥期、換羽期、發情期才適量供給。這樣有利於鳥的生殖。
3、芙蓉鳥是一種非常愛干凈的鳥類,必須保證它們一年四季都能洗澡,要准備一個專門的浴缸,每天還要保證它們能夠被太陽照射一小時,這樣即能夠保證它們的身體健康而不被蟲子叮咬,又不會使它們的羽毛掉色。夏季時要給它們罩上籠罩,防止蚊子叮咬它們。
4、芙蓉鳥在小時候一定要找一個善於鳴叫的老鳥來帶著開口。芙蓉鳥和百靈都可以作為雛鳥的導師,也可以採用播放唱片和放錄音機來教導它,讓它成為音韻優美的上等鳥。[1][3]
繁殖
1、繁殖時間在中國可以由2月份提前到11月份。在北方有暖氣的房間內,體質好的成鳥在當年7~9月完成換羽後,可喂給發情飼料。秋分過後,每日補給2~3小時光照,11月份即開始產卵孵化,這樣可比在自然條件下提前3個月。
2、孵化失敗或雛鳥遭危害的原因大多來自其父(雄鳥)。有的雄鳥性慾過旺,雌鳥產完蛋後(每窩 2~6枚),經常逐出雌鳥進行交配,干撓孵化,甚至與雌鳥打架,造成毀蛋;有的雄鳥爭喂雛鳥,破壞雌鳥的正常喂養,使幼鳥夭折。剛出殼的幼鳥,在兩周內,由雌鳥每隔10~15分鍾飼喂一次,喂後雌鳥仍孵在幼鳥身上保溫。此時,如雄鳥經常將雌鳥逐出窩外,並強行喂幼鳥時,雌鳥即不再喂養幼鳥,使小鳥在一周內死去。如有此類情況,應該在雌鳥產蛋結束,將雄鳥提出另籠喂養,由雌鳥單獨完成孵化和喂養小鳥的任務,即可成功。
3、如光照不足,雖喂給發情飼料,雌雄成鳥仍不發情,繁殖時間將大為延遲。秋分過後,日照漸短,再將成鳥放在光線不足房間,直到翌年4月也不會產卵。因為光線是鳥類神經系統的興奮劑,可以提高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加食慾。在光的作用下,體內形成維生素D,可促進骨骼的正常生長和卵殼的形成。同時光線影響生殖腺的活動。正因如此,冬季也應使金絲雀每日得到10小時左右的光照,使之充足,才能提早繁殖。
4、當進入繁殖期時,雌芙蓉鳥會用羽毛來鋪墊自己巢。當看到雌鳥在窩里徘徊打轉時,一定要在籠柱上放一些干凈的棉花,芙蓉鳥很快就可以把巢建好。芙蓉鳥每次可產蛋2到6枚,由雌鳥負責孵化。由於它每日只能產下一個蛋,所以小芙蓉鳥的出生時期還不相同。幼鳥出生後,如果親鳥不給予餵食,那必須馬上進行人工喂養,一直到小芙蓉鳥能夠獨立吃食為止
Ⅲ 請問有沒有紅桂皮芙蓉鳥圖片那種芙蓉鳥應該是菊花頂吧那個頭發應該也是天生的吧
是菊花頂,有的卷卷的。
Ⅳ 玉鳥怎麼看公母圖片
判斷方法:
(1)聽鳴叫。啼聲高亢明亮,清脆婉轉的多為公鳥,母鳥和仔鳥及要來旺的老母鳥也鳴叫,只是叫的沒有公鳥高亢明亮,清脆婉轉,母鳥啼聲多為單音。
(2)看泄殖腔。泄殖腔向身前突出的一般為公鳥。母鳥的泄殖腔向後。沒有發情母鳥的泄殖腔有時也向前突出。
母鳥則沒有明顯的「深溝」,顯得扁平、生殖腔向尾巴方向傾斜(即向後抿)。
(3)看行為。行動靈敏,體型矯健的鳥一般為公鳥。
(4)看體質。一般情況下公鳥的體質要比母鳥強壯。
(4)小芙蓉鳥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白玉鳥又叫金絲雀,是一種羽毛漂亮鳴叫婉轉的籠養觀賞鳥,身價很高。是雀目科食谷類鳥。原產非洲西北海岸的迦納利、馬狄拿、愛蘇利茲等島嶼,是羽色和鳴叫兼優的籠養觀賞鳥。有24個品種,在國內外皆被列為高貴籠養觀賞鳥之一。我國雖然自19世紀40年代起就從外國引進,但並未注意品種品系的保持,純種已不多。
Ⅳ 剛買的小芙蓉鳥怎麼和他培養感情
芙蓉鳥也叫金絲雀、芙蓉、白玉鳥、白玉、白燕、玉鳥等。原產於加那利群島。經人工飼養出現了黃色、白色、灰色、綠色、橘紅色、古銅色、桂皮色、花色等羽色。其體型和姿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人工培育出現了不同的品系。近年來培育出的直立型、大彎月型、直立鷹型尤為珍貴。 芙蓉鳥的飼養比較簡單,除籠養外,還可以箱養、群養。在家中飼養,飼養籠必須寬大,最好飼養在特製的芙蓉鳥籠中。因為芙蓉鳥在寬大的籠中運動對增強其抗病力大有好處。芙蓉鳥的適應性較強,只要是長期在相對穩定的溫度下就可以生存。有些養鳥者認為芙蓉鳥必須在10—25度的溫度的條件下才能正常生存,這是極端錯誤的。經過近幾年的實驗表明:在溫差不超過10度的情況下,芙蓉鳥完全可以在零下5度至零上35度的環境中健康生存。在我們東北長春,經常可以看到掛在窗外迎著雪花鳴叫的芙蓉鳥。芙蓉鳥最怕的是溫度的聚變而不是持久的低溫。當然,芙蓉鳥繁殖的溫度應在零上15度至25度之間,並且要求溫度相對穩定,日溫差最好不超過5度。 芙蓉鳥的平時飼養可以雌雄混養,但在繁殖季節的前兩個月應分籠飼養,這樣有利於快速發情。如果飼養者是以聽叫為主,雄鳥必須單籠飼養。要想培育出優良的芙蓉鳥,種鳥的選擇和配對十分重要。一般要經過兩種途徑:一是原種的提純,二是異種的雜交。原種的提純可以選擇無血緣的兩只純種優質鳥相配,其後代一般基因穩定,形態、毛質和色澤純正,同窩子鳥中質量差異較小。但是,目前由於國內引進和培育的真正純正的品系很少,而從國外引進的品種大部分本身就不是優良品種,所以要想獲得兩只沒有血緣關系的純種優良品系十分困難,盡管各地養鳥愛好者有很多人聲稱自己擁有,但實際鑒定起來均經不起檢驗。甚至大多數養鳥者只是在照片上見過。93年長春曾引進六隻小頭、細長頸、短毛、高直腿的鷹型芙蓉鳥,其每對的價值高達16萬元人民幣,近些年來各地再沒有如此品質的種鳥引進。目前,我中心的高檔品種均是這批鳥的後代或該批鳥的後代與後來從國外引進的直立型雜交培育而成。 為了培育出優良的品種,有許多鳥友浪費很多資金,走了不少彎路,買了些看似外型不錯的便宜鳥,可是繁殖出的子代很不成功。其原因是種鳥品質不純,基因不頑固。所以要想培育出高檔的品種,至少要購買一隻純種鳥,而後以這只鳥為軸心進行隔代提純。但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每次與軸心鳥及其子代相配的必須是能夠彌補其缺陷的鳥。二是隔代用於提純的子代要選擇體質健壯外型優良的。對究竟何為純種鳥有很多爭議,我們認為:一要看鳥的血緣,二要看鳥的外型,三要看鳥的子代質量。實際認識起來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這里就不詳述了,有興趣的鳥友可以與本中心取得聯系,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芙蓉鳥的食物很雜,什麼時候飼喂哪種飼料合適要根據其當時的營養需要而定。鳥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這些營養成分一般在芙蓉鳥喜食的日常飼料中都能攝取到。但在換羽和繁殖季節礦物質、維生素要單獨供給。芙蓉鳥的日常飼料一般為穀物、麵食、少量油料作物和蔬菜等。穀物包括:穀子、稗子、糜子等。油料作物包括:蘇子、菜子、花生、核桃仁等。這些油料作物平時不用飼給,只是在雛鳥期、換羽期、發情期才適量供給。這樣有利於鳥的繁殖。 芙蓉鳥喜歡清潔的環境,因此籠舍的糞便要經常清除,棲杠也要經常清洗。飲水每天要更換。芙蓉鳥喜歡水浴,夏天每日要讓其水浴一次,冬季要用溫水每周水浴一次,浴後要待羽毛干後再移至室外,以免引起感冒。芙蓉鳥的常見病是腸道病和呼吸道病,多由於飲水和食物不清潔,或者飼養環境突變引起的,平時注意預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總之芙蓉鳥的飼養並不難,只要你對她擁有愛心就完全可以養好她。 芙蓉鳥的管理可以分為日常管理、季節管理和特殊時期管理。 1.日常管理 (1)制定日常管理計劃。芙蓉鳥有它自己特定的生活習性與活動規律,要想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生活的很好,飼養者應制定日常管理計劃。一則使芙蓉鳥生活有規律,二則便於檢查芙蓉鳥每天活動狀況和飼養者的飼養工作。 (2)飼料配方。按照芙蓉鳥的食性與食物的營養價值制定。小鳥已適應固定的配方飼料後,飼養者不要輕易突然變動飼料的配方,更不宜喂單一飼料。 (3)每天應定時給食與換水。一般是上午給食和換水,傍晚把剩餘的青料和雞蛋取出,尤其是高溫梅雨季節。 (4)保持食缸和水缸的清潔衛生。每天餵食與換水前要檢查食缸與水缸的衛生,把剩餘物全部倒出再換上新料和新水。飼喂青菜及水果前應洗凈瀝干再喂。粉料在籠中不應超過半天。 (5)定期洗刷鳥籠和消毒。根據每籠養鳥量,每周應至少清理2-3次。每年將鳥籠消毒1-2次,方法是將鳥籠洗刷干凈後暴曬1-2日或噴灑消毒液消毒。消毒液可用來蘇爾或3%高錳酸鉀。 (6)定時沐浴。分為水浴和日光浴。芙蓉鳥非常喜歡水浴,若氣溫適合(20℃以上),每天可在籠中放入水浴盆讓其自由洗浴,水量以到鳥小腿關節高度為宜。洗浴完畢及時取走水浴盆。冬季和換羽期減少水浴,一般每周一次為宜。芙蓉鳥切忌在日光下長時暴曬。每天在半陽半蔭的情況下曬一小時即可,夏季炎熱時可免除日光浴。 (7)每天觀察芙蓉鳥的活動狀況,檢查糞便形態正常與否,以及小鳥的神態,以便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治療。 2.季節管理 (1)春季。早晚溫差較大。是芙蓉鳥普遍發情與鳴叫頻繁的季節。這時期,除了繁殖鳥與已配對鳥以外,對單只飼養的雄鳥應減少脂肪飼料的供應。多喂一些青綠飼料,以防止夜間「鬧籠」而損傷羽毛與終止鳴叫。 (2)夏季。因炎熱高溫,應盡可能提供水浴,飲用水新鮮、充足。不能日光浴,鳥籠置於陰涼通風處。夜間防止蚊子叮咬,搞好衛生,注意飼料保持新鮮。此時芙蓉鳥開始換羽應增加蛋白質飼料,以促使換羽。 (3)秋季。天氣開始變冷,飼料中應含脂肪性粒料20%,注意防寒保暖。 (4)冬季。天寒地凍,室溫保持在5℃以上,最好是在15℃左右。 3.特殊時期管理 (1)繁殖期管理:芙蓉鳥可在春秋兩季繁殖。初春,就進入了繁殖期(北方稍遲),此時氣溫尚低,要注意保暖。將掉在巢外的雛鳥及時放到巢里,否則,雛鳥極易凍死。不要讓繁殖期的鳥受到驚嚇,受到驚嚇的鳥會棄巢、棄卵和不喂雛鳥。不要移動鳥籠或改變鳥籠原來的方向。從雛鳥出殼起十天不要打掃衛生。出殼後一周加喂芙蓉粉,一周後改喂蛋小米,直至雛鳥能吃硬食為止。青菜水果增量,常換。 (2)換羽期管理:一般芙蓉鳥七月初開始換羽,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全部換齊。提高飼料中高蛋白食物和礦物質的含量。如:加喂熟雞蛋黃、骨粉、墨魚骨粉、蛋殼粉等。 減少或停止水浴。換羽期間的芙蓉鳥,尤需精心飼養,如管理不當,極易患病死亡。 我辨別芙蓉鳥公母的方法是: (1)聽鳴叫。叫聲高亢明亮,清脆婉轉的多為公鳥,母鳥和仔鳥及要來旺的老鳥也鳴叫,只是叫的沒有公鳥高亢明亮,清脆婉轉。 (2)看肚型。腹部扁平、腹部短寬、泄殖腔突出的為公鳥。而腹部狹長、鼓圓、肚子外形緩、平的為母鳥。 (3)看泄殖腔。泄殖腔向身前突出的一般為公鳥。母鳥的泄殖腔向後。沒有發情母鳥的泄殖腔有時也向前凸起。 (4)看顏色。一般公鳥的顏色比母鳥鮮艷、羽毛厚密。而雌鳥顏色淺淡。 (5)看眼神。眼大、圓且有神的一般為公鳥。眼神相對平和的為母鳥。 (6)看行為。行動敏捷,體型矯健的鳥一般為公鳥。 (7)看體質。一般情況下公鳥的體質要比母鳥強壯。 (8)看體型。身體修長,成紡錘形為公鳥。身體短粗,肩部寬大為母鳥。 這些方法必須結合起來看才相對准確,單純看哪一個方面的特徵都不是特別准。實際判斷起來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如果不是平時經常觀察,百分之百地判斷正確似乎很難做到,我也經常看錯。更何況有些芙蓉鳥鳥平時公母特徵就很不明顯,只有在發情期才能准確判斷。以上8點僅供參考。
Ⅵ 金絲雀的資料
金絲雀又名芙蓉鳥、芙蓉、白玉、白玉鳥、玉鳥、白燕,是雀目科食谷類鳥。原產非洲西北海岸的迦納利、馬狄拿、愛蘇利茲等島嶼,是羽色和鳴叫兼優的籠養觀賞鳥。有24個品種,在國內外皆被列為高貴籠養觀賞鳥之一。我國雖然自19世紀40年代起就從外國引進,但並未注意品種品系的保持,現在純種的不多。遺傳性比較穩定的金絲雀有如下幾種:
1、顫音金絲雀:由德國培育而成。雄鳥鳴叫聲似搖鈴,羽毛黃綠色接近原種。
2、桔紅顫音金絲雀:由顫音金絲雀變異而來,由於只追求羽色,叫聲比顫音金絲雀略遜色。
3、紅金絲雀:美國用桔紅金絲雀與本國的緋雀雜交培養而成,全身紅色。
4、捲毛金絲雀:由日本育成。全身羽毛捲曲,叫聲不甚美觀。
5、月牙金絲雀:英國育成。身體細長呈月牙狀。
6、山東金絲雀:由我國山東、揚州等地育成。體型粗短、羽毛淡黃綠色,鳴聲響亮。
7、白色金絲雀:可能由山東金絲雀變異而成,體型與山東金絲雀相似。全身羽毛潔白,講究紅嘴、紅腳、紅眼睛。
國內的金絲雀主要由「山東種」、「揚州種」和德國「羅娜種」3個品種。上海以養「羅娜種」為主,此種鳥身體細長、羽色變化較多,由黃白、橙紅、古銅、銀灰等色。頭頸由羽毛向四面外翻的鳳頭,翅膀由羽毛異色、兩側對稱的對花,鳴聲長而婉轉、聲調輕而柔,鳴唱時上下喙閉合,如果開後鳴叫說明品種不純。
資料:關於金絲雀的原產地
金絲雀的原產地是位於北非西部大西洋海域中的迦納利群島。它包括七個島嶼,一共有七千二百七十三平方公里的面積。一般人都以為,迦納利群島是西班牙在非洲的屬地,其實它只是西班牙在海外的兩個行省而已。
在聖十字的丹納麗芙省(Santa Cruz De Tenerife)裡面,包括了拉歌美拉(La Gom era)、拉芭瑪(La Palma)、伊埃蘿(Hierro)和丹納麗芙(Tenerife)這四個島嶼。而 拉斯巴爾馬省(Las Palmas)又劃分為三個島,它們是富得文都拉(Fueteventura)、蘭沙略得(Lanzarote)和最最繁華的大迦納利島,也就是目前荷西與我定居的地方。
這兩個行省合起來,便叫做加那利群島,國內亦有人譯成「金絲雀群島」因為迦納利和金絲雀是同音同字,這兒也是金絲雀的原產地,但是因鳥而得島名,或因島而得鳥名,現在已經不能考查了。
雖然在地理位置上說來,迦納利群島實是非洲大陸的女兒,它離西班牙最近的港口加底斯(Cadiz)也有近一千公里的海程,可是島上的居民始終不承認他們是非洲的一部分,甚至史書上也說,迦納利群島,是早已消失了的大西洋洲土地的幾個露在海上的山尖。我的迦納利群島的朋友們,一再驕傲地認為,他們是大西洋洲僅存的人類。這並不是十分正確的說法,腓尼基人、加大黑那人、馬約加人在許多年以前已經來過這里。十一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也踏上過這一塊土地。以後的四個世紀,它成了海盜和征服者的天堂,無論是荷蘭人、法國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英國人,都前前後後地征服過這個群島。當時迦納利群島早已居住了一群身材高大、白皮膚、金頭發、藍眼睛的土著,這一群仍然生活在石器時代模式中的居民,叫做「灣契」。十四世紀以後,幾次登陸的大戰,「灣契」人被殺,被捉去淪為奴隸的結果,已經沒有多少人存留下來。當最後一個「灣契」的酋長戰敗投崖而死之後,歐洲的移民從每一個國家陸續遷來,他們彼此通婚,目前已不知自己真正的「根」了。
自從加那利群島成為西班牙的領土以來,幾百年的時間,雖然在風俗和食物上仍跟西班牙本土有些差異,而它的語言已經完全被同化了。
也因為迦納群島坐落在歐洲、非洲和美洲航海路線的要道上,它優良的港口已給它帶來了不盡的繁榮。中國遠洋漁船在大加那利島和丹納麗芙島都有停泊,想來對於這個地方不會陌生吧!
不知何時開始,它已經成了大西洋里七顆閃亮的鑽石。航海的人,北歐的避冬遊客,將這群島點綴得更加誘人了。
體態特徵:
金絲雀體長12-14厘米,體型較麻雀細瘦但較麻雀細長。叫聲不甚美,經人工培育出現了黃色、白色、綠色、橘紅色、古銅色等羽色,叫聲也比原種好聽。
剛出窩的金絲雀幼鳥,兩性與實務相同,單從外觀難以鑒別雌雄。但經過2-3個月後,雄鳥的肛門突起(泄殖腔突)呈錐形,而雌性的則較平,呈饅頭狀。鑒別時由手將鳥捉住,吹起肛門周圍的羽毛就可看清。另外,幼金絲雀出生35~45天就開始鳴囀,這時從它們的鳴囀姿態上可區分雌雄。鳴囀時喉部鼓起,上下波動,聲音連續不斷者是雄鳥。金絲雀成鳥的雌雄鑒別比較容易,因雄鳥的鳴聲悠揚動聽,此鳥的鳴聲單調。
生活習性:
野生金絲雀主要吃植物種子,夏季兼吃昆蟲。營杯狀巢,每窩產卵4-5枚,每年1-7月繁殖,孵卵主要由雌鳥擔任,孵化期14-16天。籠養金絲雀為食谷鳥類,國產耐粗飼。「羅娜種」的鳴聲為緊密的「JiJi——JiJi——」、「Ju……Ju……」和「Jie、Ju……」;「山東種」的鳴叫聲為響亮曲折的「JiJi……」和「JiaJia……」。幼鳥還可模仿百靈鳥和畫眉鳥的鳴聲,並富有表演天份,經過訓練後演「接物」、「戴面具」等雜耍。
飼養管理:
金絲雀的身體比較較弱,平時應讓它們多運動,因此,飼養籠必須寬大,最好用特製的金絲雀飼養籠。雌雄鳥在平時分籠飼養,每籠只養1隻。8、9月間轉到繁殖龍種並籠飼養,讓它們營巢繁殖。繁殖籠多為木製,46厘米*30厘米*35厘米。用草或竹絲編織成外形像碗、上口直徑11厘米、深5厘米的人工巢,掛在繁殖籠上方。籠內設置的食罐、水罐的口要大,棲杠最好是扁圓形的,籠底鋪上細砂。
金絲雀日常的飼料是穀子、稗子、玉米面窩頭、菜籽、蘋果、青菜等。可用幾種料混合飼喂,如穀子2份、稗子7份、菜籽1份。稗子來源困難時,可用穀子或小米代替。蘋果須切成小片,青菜須切碎。冬季或換羽時期,飼料的配比為穀子2份、稗子6份、菜籽(蘇子)2份。親鳥配對前開始飼喂雞蛋小米,合籠後繼續供給發情飼料和骨粉。開始孵蛋後停用上述飼料,另增加20%菜籽及白蘇籽。雛鳥出殼後,供給蛋黃面(熟蛋黃一個,小米或玉米面120克攪拌而成)、青菜和蠣殼粉等。
在管理上比普通籠養觀賞鳥要求更高。每周清除籠底糞便2-3次,食罐和水罐每天刷洗一次並換新食、新水,棲杠每3天洗一次,每周至少水浴一次,適時修剪爪甲。金絲雀如果長時間受到陽光直射,會使羽毛退色,羅娜金絲雀還會高聲鳴叫,致使鳴聲變得粗硬,所以每天在柔和的陽光下曬一個小時就夠了。夏季的夜間,最好用籠套罩住鳥籠,防止蚊蟲叮咬。
每天7-8月份是金絲雀換羽時期,體弱者往往死去,健康者也易感疾病。因此,除在飼料種增加10%菜籽和墨魚骨粉外,還要避免分吹,盡量少接觸外界。
繁殖:
為了繁殖,在配對以前,金絲雀要雌雄分開飼養,等它們隔籠用最互相交吻的時候,再把它們一起放進繁殖籠內。當雌雄鳥和好生活以後,可以把人工巢掛在繁殖籠上方。看到雌鳥嘴刁羽毛在巢上徘徊或在巢上打旋時,表示築巢開始了,應把清潔的棉花掛在籠柱上,鳥很快就會銜去築巢。巢建好後3-4天,雌鳥開始產卵,每窩產2-6枚。
金絲雀孵卵由雌鳥擔任。由於雌鳥每天產1枚卵,所以雛鳥時間不一致。為克服這個不足,有的地方在雌鳥產卵後,用石膏製成的假卵換出真卵保存起來,等產下4枚卵時才取出假卵,再把前3個真卵放回巢內,讓鳥孵化,使4隻雛鳥在同一天出殼。入孵第六天要在燈光下驗卵,取出未受精卵,10天以後再復驗一次。孵化14-16天。
雛鳥出殼口自己不會覓食,要靠親鳥喂養。小金絲雀餘姚是蛋黃面、白菜等既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和水。育雛期應每天加喂一塊新鮮蛋黃,要注意觀察親鳥是否哺喂雛鳥。一般來說,雛鳥出殼24小時內不吃食物不會餓死,如果第二天親鳥仍不喂養,必須人工飼喂,即吧蛋黃和青菜汁調成糊狀,用一根小竹簽挑蛋黃糊送到雛鳥嘴上,直到雛鳥吃飽為止。1-2天後,如親鳥開始喂雛,則可停止人工飼喂,否則一直堅持到雛鳥能自己啄食為止。
雛鳥從出殼到羽毛張齊大約需要25天,蛋黃面要每天加飼。1個月後,雛鳥就可以脫離親鳥單獨飼養。這時的飼料仍以蛋黃面為主,到雛鳥滿2月齡後才可逐漸改為日常飼料。大部分雌鳥在雛鳥出殼12-21天後又開始交配、產卵,這時雌鳥就要把幼鳥趕出鳥巢,如果小鳥不肯離開,就會又破頭之厄。此時為保護幼鳥安全,在籠內應再增設一個人工鳥巢,巢內放上棉花或細竹衣,讓成鳥自己把窩整理好,就可以避免驅趕雛鳥。雛鳥經過6個月的飼養後開始鳴叫,9-10個月達到性成熟。小金絲雀必須由善鳴的老鳥帶領才能學會好聽的鳴叫,老金絲雀、百靈鳥、大山雀等都是小金絲雀很好的歌唱教師,也可用善歌鳥的唱片或錄音帶來教小金絲雀鳴叫。一定要在幼時教會小金絲雀鳴叫,一般認為,第一次換羽後就不再「上口」了。
紅金絲雀與實務的保持與遺傳有關,它本是桔紅金絲雀與緋雀的雜交種,要世代保持紅色,回交是最有效的辦法。飼料保持羽色的作用也被證實,國外已有色素飼料。但這種鳥的羽色顯得不自然、無光澤。
Ⅶ 什麼鳥叫芙蓉鳥又叫白燕
金絲雀叫芙蓉鳥又叫白燕、芙蓉、白玉鳥、白玉、玉鳥等。原產於加那利群島。經人工飼養出現了黃色、白色、灰色、綠色、橘紅色、古銅色、桂皮色、花色等羽色。其體型和姿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人工培育出現了不同的品系。培育出的直立型、大彎月型、直立鷹型尤為珍貴。
生活習性:
1、金絲雀在產地它的數量相當多、不管有無人居住,只要有樹林的地方就有它的活動。
2、築巢在樹枝板上。食物幾平全部為植物,有小米、穀子、黃豆面、玉米面、窩窩頭、狗尾粟、切碎的菜葉等。
3、金絲雀一般在每年四五月開始交配繁殖,孵化期12~14天。30天後雛鳥出巢。經過四個星期左右,幼鳥就能自行覓食而脫離母鳥。一隻身體強壯的母鳥每年可繁殖二三窩。
Ⅷ 芙蓉鳥長什麼樣
毛色分黃色、白色和紅色三種,翼長20-23厘米,體長約12.5厘米,體重15-20克,喜愛鳴叫,屬於鳴禽,現已成為家養寵物之一。野生芙蓉鳥喜歡在灌木和樹林間築巢。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以及加那利群島是芙蓉鳥的繁殖地。
網路有圖片和養殖技巧http://ke..com/view/77871.html?wtp=tt
Ⅸ 如何飼養芙蓉鳥_芙蓉鳥的飼養方法
芙蓉鳥是家養寵物之一,那麼芙蓉鳥怎麼 飼養 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芙蓉鳥的飼養 方法 ,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芙蓉鳥的飼養方法
籠具設置
家庭飼養金絲雀可選用方形或圓形籠飼養,最好飼養在特製的籠中。雌、雄鳥在平時分籠飼養,每籠只養1隻,8~9月開始合籠飼養,讓金絲雀營巢繁殖。此時可換成46厘米×30厘米×35厘米繁殖籠。用草類或竹絲 編織 成外形像碗,上口直徑12厘米、深15厘米的人工巢,掛在繁殖籠內上方。籠里須設置食罐、水罐和棲杠。食罐、水罐的口要大,棲杠最好是扁圓形。籠底鋪一層細沙或硬紙板,以便清理鳥糞。
飼養管理
飼料是小米、稗子、玉米面、黃豆面、菜籽等,可酌情選用或搭配喂給。在換羽、冬季繁殖前,或者體質消瘦時,按主食10%~20%的比例喂給熟雞蛋、小米麵、花生米等。還要每天喂1小片嫩菜葉,如鮮嫩白菜、鮮苦蕒菜等。金絲雀特別喜食苦蕒菜,此菜不僅能防治鳥拉稀,還能提供維生素。有條件的,可在夏、秋季節將鮮苦蕒菜晾乾貯藏,以備冬用。
金絲雀很愛清潔,四季都堅持洗澡,洗後要及時將水碗內的水換掉。每天在柔和的陽光下曬1小時,曬的時間過長會使羽毛褪色。夏季夜間要用籠套罩住鳥籠,防止蚊蟲叮咬。發情、交配、孵蛋和育雛期間的金絲雀,要特別保持安靜,嚴防驚嚇。要把育雛籠懸掛在能避風雨、透光、干凈清潔的牆壁上,以利親鳥的孵化和育雛。
繁殖
雌、雄合籠後,20~30天即表現發情。可把人工巢掛在繁殖籠的上方,當看到雌鳥嘴叼羽毛在巢上徘徊或在巢里打旋時,表示築巢開始了。這時應把一團清潔的棉花掛在籠柱上,鳥兒很快就會銜去把巢築好。建好巢後3~4天,雌鳥就開始產蛋,每窩可產2~6枚。
金絲雀孵化由雌鳥擔任,由於雌鳥每天產1枚蛋,所以雛鳥出殼的時間也不一致。為了克服這個不足,可在雌鳥產蛋後,用石膏製成的假蛋換出真蛋,等產完蛋後,才取出假蛋,把前幾個同時放回巢內,讓鳥孵化。這樣可以使雛鳥在同一天出殼。
雛鳥出殼後不會覓食,要靠親鳥喂養。小金絲雀主要吃蛋黃面、嫩白菜等既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和水。育雛期應每天加喂1塊新鮮熟蛋黃。如果第二天親鳥還不喂雛鳥,必須進行人工飼喂。直到親鳥喂雛鳥或者雛鳥能啄食為止。
雛鳥從出殼到羽毛長齊約需25天,1個月後就可以脫離親鳥,移籠飼養了。這時的飼養仍以蛋黃面為主,直到雛鳥2月齡後,才可逐漸改用日常飼料。大部分雌鳥在所孵的雛鳥出殼17~21天以後,又可開始交配、產蛋。雛鳥6月齡開始鳴叫,9~10月齡性成熟,就會引吭高歌和繁殖。小金絲雀必須有善鳴的老鳥帶領才能學會好聽的嗚叫聲。成年金絲雀、百靈等都是小金絲雀很好的歌唱“教師”,也可用歌鳥的唱片或錄音帶來教歌,使其逐漸成為鳴囀歌調優美的上品鳥。
芙蓉鳥的飼養要點
鳥籠的空間一定要足夠的大,不僅要讓芙蓉鳥舒適不憋悶之外,在籠子內還可以設置食罐、水罐、扁圓形的棲杠,籠底鋪上細砂,為鳥兒的生活提高最好的環境。
對於金絲雀來說,每年的7-8月份是換羽時期,也是體弱者面對生死考驗的時刻。在換羽時期,體弱的芙蓉鳥容易死去,而健康的鳥兒也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在這關鍵時刻,養殖者應該避免金絲雀吹風,少和外界接觸。在飼料中添加10%菜籽和墨魚骨粉,為芙蓉鳥提供能量。
金絲雀日常的飼料主要植物種子為主,夏季也會捕食一些昆蟲來飲食。所以,籠中飼養的金絲雀,可以准備一些穀子、稗子、玉米面窩頭、菜籽、蘋果、青菜等食物。或者將幾種不同的食物按照合適比例混合均勻後在進行餵食。
除了日常的飲食管理之外,養殖者還要及時的清潔鳥籠的衛生。因為芙蓉鳥是高檔的觀賞鳥,所以它養護的要求會更高。一般來說,每周清除籠底糞便2-3次,食罐和水罐每天刷洗一次並換新食、新水,棲杠每3天洗一次,每周至少水浴一次,適時修剪爪甲,都是飼養者必須要做的工作。
除此之外,為了確保芙蓉鳥更具欣賞價值,飼養者還應該定期帶鳥兒曬日光浴,每天在溫柔的陽光下沐浴1個小時即可。同時,還可以適當的訓練芙蓉鳥,讓它變得更聰明,掌握更多的鳴叫或者 其它 的技能,提高觀賞的價值。
芙蓉鳥的飼養知識
芙蓉鳥的平時飼養可以雌雄混養,但在繁殖季節的前兩個月應分籠飼養,這樣有利於快速發情。如果飼養者是以聽叫為主,雄鳥必須單籠飼養。要想培育出優良的芙蓉鳥,種鳥的選擇和 配對 十分重要。一般要經過兩種途徑:一是原種的提純,二是異種的雜交。原種的提純可以選擇無血緣的兩只純種優質鳥相配,其後代一般基因穩定,形態、毛質和色澤純正,同窩子鳥中質量差異較小。但是,目前由於國內引進和培育的真正純正的品系很少,而從國外引進的品種大部分本身就不是優良品種,所以要想獲得兩只沒有血緣關系的純種優良品系十分困難,盡管各地養鳥 愛好 者有很多人聲稱自己擁有,但實際鑒定起來均經不起檢驗。甚至大多數養鳥者只是在照片上見過。93年長春曾引進六隻小頭、細長頸、短毛、高直腿的鷹型芙蓉鳥,其每對的價值高達16萬元人民幣,近些年來各地再沒有如此品質的種鳥引進。目前,我中心的高檔品種均是這批鳥的後代或該批鳥的後代與後來從國外引進的直立型雜交培育而成。
為了培育出優良的品種,有許多鳥友浪費很多資金,走了不少彎路,買了些看似外型不錯的便宜鳥,可是繁殖出的子代很不成功。其原因是種鳥品質不純,基因不頑固。所以要想培育出高檔的品種,至少要購買一隻純種鳥,而後以這只鳥為軸心進行隔代提純。但需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每次與軸心鳥及其子代相配的必須是能夠彌補其缺陷的鳥。二是隔代用於提純的子代要選擇體質健壯外型優良的。對究竟何為純種鳥有很多爭議,我們認為:一要看鳥的血緣,二要看鳥的外型,三要看鳥的子代質量。實際認識起來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這里就不詳述了,有興趣的鳥友可以與本中心取得聯系,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芙蓉鳥的食物很雜,什麼時候飼喂哪種飼料合適要根據其當時的營養需要而定。鳥體需要的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這些營養成分一般在芙蓉鳥喜食的日常飼料中都能攝取到。但在換羽和繁殖季節礦物質、維生素要單獨供給。芙蓉鳥的日常飼料一般為穀物、麵食、少量油料作物和蔬菜等。穀物包括:穀子、稗子、糜子等。油料作物包括:蘇子、菜子、花生、核桃仁等。這些油料作物平時不用飼給,只是在雛鳥期、換羽期、發情期才適量供給。這樣有利於鳥的繁殖。
Ⅹ 芙蓉鳥小鳥喂什麼食
(一)軟食的制備
在雛鳥出殼前的二三天內,即應制備好軟食。現介紹兩種軟食的做法:
第一種,先將鮮雞蛋煮熟,取煮熟蛋黃2 個,用熱開水調成蛋黃水(總水分量約為一般
飯碗的八分),再調入1/3 塊乳兒糕,再放進白蛋糕(不能用有奶油的蛋糕),白蛋糕在蛋黃
水內漸漸將蛋黃水吸干,此時用竹筷拌勻即成。可在調和蛋黃水時加入少許鈣片或鈣粉(蛋
黃蛋糕軟料可放在冰箱內保存)。另備1 個淺平食缸置於籠內,缸內放入一定量軟料,便於
母鳥啄食喂雛鳥。
第二種,用熟蛋黃5 只弄碎,用麵粉200~250 克拌和後用文火在鐵鍋內炒干,切勿炒
焦,以有香味時為度,炒後待冷卻後裝瓶放人冰箱保存。為了節約,也可將煮熟蛋白同時拌
和炒干。
(二)飼喂純煮熟蛋黃
雛鳥出殼後因其體內仍保留有少量殘余蛋黃,故在出殼後12—18 小時內不開食。一旦
雛鳥需要食物時,即將頭向上頂,母鳥腹部感覺到雛鳥頭上頂時即出窩啄食,返回後即將所
啄軟食及其胃部消化液吐入雛鳥嘴內。喂性不佳的母鳥則往往只孵伏不飼喂,雛鳥24 小時
無食時則因飢餓無力抬頭而餓死。母鳥在第一窩孵伏時往往只有母性,力盡保護職責,一直
孵伏在雛鳥上而不善於飼喂而使雛鳥夭折。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只出1 只幼雛的情況之下,
若有2~3 只雛鳥同時出殼,雛鳥輪番頭頂母鳥腹部反而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雛鳥出殼的2~3 天內切勿經常去察看母鳥,每天只需觀察1 次,看一看有無死雛,發
現死雛應立即將窩從籠內取出,將死雛撿出後再將窩放回窩架上。
出雛鳥後,籠內除給予軟食外應將硬食改為純白蘇子。夏季天熱軟食易變質,應少放
多添。此時應加喂青菜。水要保持清潔。雛鳥在母鳥飼喂下,生長發育很快,所以軟料要逐
日增多。
在雛鳥出殼後7~10 天內,雛鳥糞便由母鳥啄食,故窩內相當干凈。以後雛鳥排糞時
自己會排在窩的邊緣。
母鳥在啄食軟食以後,因軟食多少帶有些油性,排便時有時肛門處殘留有少量糞便,
孵伏時殘留糞便乾燥後粘住雛鳥,在母鳥再次出窩時,將雛鳥一同帶出而跌落於籠底。故在
觀察時應注意籠底有無雛鳥,若有應立即放回窩內。好的母鳥見雛鳥跌到籠底,即發出「啾
一啾」呼救聲。
圖15 餵食竹扦
雛鳥在開始l~4 天內,個很小,不張眼,頭頸亦軟弱無力,人工無法飼喂,1 周時已長
到出殼時的2 倍多,求食亦多,母鳥經常跳進跳出啄食飼喂,大一些的雛鳥吃得多,小些的
吃得少,大小差異越來越明顯。為避免大小懸殊,保持母鳥的精力和健康,此時可每日人工
飼喂軟食2~3 次。人工飼喂方法比較簡便,先用竹子做一餵食竹扦(圖15),一頭小一頭大,
小頭飼喂小雛,待小雛長大後改用大頭。餵食竹扦要求要光滑,可用細砂紙打光。待雛鳥張
開眼縫(約5~6 天)時即可實行人工飼喂。飼喂時將全部雛鳥從孵籠中取出,用竹扦小頭挑
些軟食,同時口中輕輕發出「噓一噓」聲,並用竹扦輕輕碰雛鳥頭部,雛鳥即會張口,此時
將軟食塞人其口中,手要輕,動作要快,切勿將竹扦塞人過深以免傷其咽喉。喂一二次後,
雛鳥只要聽到「噓一噓」聲即引頸張口形成條件反射。雛鳥沒有食飽的反射信號,喂到雛鳥
嚎囊內軟食已達頸部則可。喂得過多,特別在一窩有4~5 只雛鳥時,因它們交頸而卧,再
加上母鳥孵伏容易引起窒息而死亡。
(三)雛鳥生長各階段的喂養
雛鳥出殼後若飼喂良好,則生長發育很快。其生長過程可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圖16 芙蓉鳥雛鳥長成成鳥的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絨羽期):雛鳥出殼時僅有稀疏的絨羽,基本上是光身的,2—3 天後全身長
滿絨羽,體型比出殼時增大1 倍多。此時雛鳥側卧、不張眼,翅膀下肢會動。吃食時會伸頸
張嘴,偶爾頭上抬觸及母鳥腹部。此時若母鳥不肯餵食,則人工飼喂非常困難,一是無法喂
入,二是飼餵食料(即使是牛奶)中未含母鳥消化液,雛鳥難以消化攝人體內。這時,只有用
小匙取出雛鳥,分散放進其他出殼雛鳥窩內,讓其他母鳥代養。但應注意,雛鳥最好是同一
天出窩,出窩先後絕不能超過2~3 天,否則雛鳥大小懸殊難以存活。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
可捉出母鳥,放入雄鳥,由雄鳥飼喂。但要注意保暖,因雄鳥不會孵伏窩內。6—7 天後,
雛鳥比出殼時大4 倍多,並已張眼,即使母鳥不喂飼,人工飼喂亦較容易。
第二個階段(針羽期):此時雛鳥已出羽軸,羽軸先見於翅膀並逐慚增多,但在羽軸尖端
仍未能見到羽片。雛鳥開始從側卧改為孵伏,頸亦變硬,見母鳥出窩返回時已會伸頸張口吃
食,見人或有動靜則因膽小而伏在一起。此時食量增大,母鳥要經常反復出窩啄食喂飼,致
母鳥體力消耗較大,故軟食料內應多加蛋黃並增加稠度,多喂青料。母鳥喂飼時凡雛鳥引頸
張口較大者總是多喂,弱小者往往受餓越長越弱小,或被餓死擠死。此時若加以人工飼喂,
每天喂3~4 次軟食,則可增加其營養,使每隻雛鳥正常發育。
第三個階段(正羽前期):正值羽軸尖端逐漸長出羽片。雛鳥的第二、第三階段無明顯分
界線。此時出殼已近3 周,體型較出殼時增長十多倍,母鳥往往很少飼喂軟料,專啄白蘇子、
青料飼喂,母鳥亦不孵窩而在窩邊或棲木上監護雛鳥。由於雛鳥將糞便排在窩邊,致使鳥窩
很不幹凈,蒼蠅多時還會在糞便上產卵生蛆,所以此時應更換大一些的鳥窩。
第四階段為正羽後期;雛鳥除腹部外羽毛基本長齊,腳力也增強,總想跳出窩外。這
時,雛鳥在飢餓時還會試著自己啄食。此時母鳥餵食也較少。
第五階段為齊羽期:此時其體型羽毛均已長齊似母鳥。時間約在出殼4~5 周(圖16)。
在雛鳥出殼後23~24 天,一般母鳥又要開始產卵,往往用嘴啄雛鳥羽毛,其目的是驅趕雛
鳥出窩和啄取雛鳥羽毛做窩。雛鳥往往被啄得背部、尾部無毛,僅見皮膚,有的被啄得畏縮
籠角。此種情況在山東/揚州芙蓉母鳥飼喂雛鳥時比較少見。一旦見到母鳥在啄雛鳥羽毛時,
即應將雛鳥分出飼養在另一籠內。
雛鳥分籠飼養時,雛鳥還不會自行進食,要雛鳥自行啄食還要下一些功夫。首先在雛
鳥籠內放置淺平的軟食缸,並放滿軟食,另一面在硬食缸內放白蘇子。開始2~3 天內,用
竹扦挑些軟食人工飼喂,使雛鳥了解軟食缸部位。喂飼次數可多些,但量要少,使其有飢餓
感。不久,雛鳥即會在軟食缸內自行啄食,這時可停止人工飼喂。雛鳥在啄食軟食數天後即
會自行覓食白蘇子,一旦雛鳥會剝殼吃蘇子後就不會再去啄軟食。
雛鳥分籠後籠內應經常放些青菜心,因菜心葉嫩,雛鳥亦喜啄食。雛鳥分籠飼養1 個
月後即長成成鳥。
雛鳥成為成鳥以後,其羽毛還要更換1 次。若為辣椒紅芙蓉鳥,其毛偏白,羽毛越白
越好,一旦換羽,其羽色變得更紅。雛鳥更換稚毛約需2~3 個月,換稚毛期間應多喂青料
以增強羽毛色澤。雄雛在約3 月齡時即會小叫,此時調教得好,易得佳鳴。
雛鳥分籠以後,因膽小寧願挨餓也不肯伸頸張嘴吃食。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強迫飼喂,
捉住雛鳥,用竹扦挑開雛鳥下嘴喙,另一人用一竹扦挑些軟飼料塞入其嘴內,每天2~3 次。
往往強迫喂飼數次後,雛鳥即會自行啄食。
雛鳥羽毛較蓬鬆不似親鳥緊貼,這是正常現象。雛鳥經常在棲木上打盹亦非病態,在
逐漸成長以後,這種現象會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