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年級誠實守信手抄報
二年級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
關於誠信的故事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里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
一天,幾位日本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
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
第三天夜裡,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後,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❷ 有沒有關於誠信的好看一點的圖片
快樂時光
❸ 誠實守信手抄報經典圖片大全
誠實守信手抄報經典圖片大全
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大全:
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1
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2
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3
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4
❹ 簡單又漂亮的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大全
簡單又漂亮的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大全
簡單又漂亮的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大全:
簡單又漂亮的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1
簡單又漂亮的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2
簡單又漂亮的.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3
簡單又漂亮的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4
❺ 關於誠信的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誠信是人們的第二張身份證,它對人們的日常交流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是我們我國的傳統美德。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誠信的書法作品圖片。
《禮記·祭統》:“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北齊書·堯雄傳》:“ 雄 雖武將,而性質寬厚,治民頗有誠信。”《新唐書·曹華傳》:“ 華 雖出戎伍,而動必由禮,愛重士大夫,不以貴倨人,至廝豎必待以誠信,人以為難。” 宋 葉適 《太府少卿李公墓誌銘》:“故參知政事 吳興 李公 ,以誠信質直事 孝宗 。” 郭沫若 《蘇聯紀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領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來一套大演說的。誠信已孚,思想已移諸實踐,不說話比說話還要偉大。”
從傳統走向現代
誠,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個重要的倫理學和哲學概念,以後成為中國倫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疇。直到孔子時期,“誠”還未形成為理論概念。孟子時不但已經形成為理論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在這里,誠不但是天道本體的最高范疇,也是做人的規律和訣竅。荀子發揮了“誠”的思想,指出它為“政事之本”。他說;“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禮記·中庸》里,“誠”成為禮的核心范疇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至誠如神,有了誠篤的品德和態度,就可以貫通多種仁義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夠盡人之性,盡物之性,贊天地只化育而與天地參,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學》把“誠意”作為八條目之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成為聖賢們體察天意,修身養性和治國平天下的重要環節。宋代周敦頤進一步認為“誠”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誠實在內的“誠”看作仁、義、禮、智、信這“五常”的基礎和各種善行的開端。程頤更為直截了當地說:“吾未見不誠而能為善也”其見解入木三分。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批判地繼承了“誠”這個范疇,肯定誠實是社會公德中的一個重要規范。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誠實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漸明晰為:忠誠、正直、老實。忠誠的主旨是對祖國、對人民、對正義事業的忠誠。當然,這種忠誠不是盲目和狹隘的“愚忠”,而是認同於崇高的理想,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奮斗,從而表現出樂於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正直,是指為人正派,處事公正坦率。老實,則特指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信,也是中國倫理思想史的范疇。“信”的含義與“誠”、“實”相近。從字形上分析,信字從人從言,原指祭祀時對上天和先祖所說的誠實無欺之語。隋國大夫季梁說:“忠於民而信於神”,“祝史正辭,信也。”後來,由於私有經濟和私有觀念的發展,原有的純朴的社會被逐漸破壞。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得不訂立誓約。但誓約和諾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懾力量維持。春秋時期,經儒家的提倡,“信”始擺脫宗教色彩,成為純粹的道德規范。孔子認為,“信”是“仁”的體現,他要求人們“敬事而信”。他說:“信則人任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將“信”作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則,強調“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歷代當權者大都將“信”作為維護秩序的重要工具。《左傳·文公4年》中說:“棄信而壞其主,在國必亂,在家必亡。”《呂氏春秋·貴信》對社會生活中的信與不信之後果,作了淋漓盡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會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憂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不貞。夫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與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漢代董仲舒將“信”與仁、義、禮、智並列為“五常”,視為最基本的社會行為規范。並對“信”作了較詳盡的論述:“竭遇寫情,不飾其過,所以為信也”。他認為“信”要求誠實,表裡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現,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說:“以實之謂信”,其說與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裡,誠與信往往是作為一個概念來使用的。“信,誠也”,“誠”與“信”的意思十分接近。
❻ 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
「怎麼知道我一定會來救你的?」
「因為我知道您是那樣的人!」
聽到這里,白發蒼蒼的船長撲通一聲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淚流滿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為我在那一刻的猶豫而恥辱……」
一個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種幸福。他人在絕望時想起你,相信你會給予拯救更是一種幸福。
古時候,有兩位書生在赴京趕考途中相遇,不巧,甲書生突然病倒,乙書生就留下來照顧他。眼看考期臨近,甲書生擔心乙書生誤了考期,勸他趕快上路。乙書生不肯,說:「舍棄朋友而追名逐利,非君子之所為也。」於是,繼續在病榻前服侍乙書生,
❼ 求帶有「誠信」二字的頭像
❽ 圖片帶字大全誠信和信任
圖片帶字大全誠信和信任如圖:
誠實和信任是一個人高尚品德的體現,所以比金錢更重要。人活在世界上, 只能依靠誠實和信任生存。沒有了金錢還可以再賺, 而沒有了誠實和信任則無法生存, 失去他人的信任,一個人的誠信可以為他帶來好口碑和財運,金錢是眼前的,誠信是前途無量的。
(8)關於誠信的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激進的社會,浮躁的人心。在當前大部分人以錢多錢少論成敗或論輸贏的現狀下,有些人為了賺錢幾乎沒有了道德底線,甚至沒有了做人原則,所乾的事情比拿刀殺人更有甚。例如最近這些年出現的「毒奶粉」「地溝油」「塑膠大米」。
這些社會問題出現的同時也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和人與人之間誠信的缺失。耳朵邊常常會聽到:「我為什麼要相信你」,「我憑什麼要相信你」……諸如此類的話語。這是非常可怕的!人與人之間連最基本的信任和誠信都沒有了。出現了:張三懷疑李四偷了他的東西。王五懷疑趙四齣軌……
所以也就有了人與人之間的當面溝通越來越少了,每個人都擔心被騙被坑,每個人都在自己心中築起了一扇防騙牆。也許在多少年之後,新華字典或者康熙字典里就沒有了「信任」「誠信」這兩個詞語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些負能量的詞語。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也就這樣慢慢遺失了。
人與人之間眼前散失的可能是信任和誠信,但帶來的後果和連鎖反應遠遠是不可估量的。
❾ 三年級誠實守信手抄報
三年級誠實守信手抄報
三年級誠實守信手抄報圖片:
關於誠信的古詩詞
●心術以光明篤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謂為人要光明正大、忠誠老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人之操履無若誠實。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至誠則金石為開。《西京雜記》卷五至誠:極大的真誠。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謂真誠最能感染人。
●精誠所加,金石為虧。漢·王充《論衡·感虛》精誠:真誠。虧:虧蝕。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誠之所感,觸處皆通。宋·吳處厚《青廂雜記》誠:真誠。感:感觸。真誠能感動一切。
●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實行並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
●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明·王守仁《傳習錄》上比喻修養品德必須培養好心性。
●人之生也直,心直則身直,可立地參天。明·王文祿《海沂子·真才》直:剛直,坦直。立地參天:腳踏實地而高入雲霄。心地剛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於世。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唐·孟郊《游終南山》山中的隱士,自身純正,雖然艱險,心中也感到坦然。
●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唐·李白《古風三十二首》難為桃李顏:很難具有桃紅李白的鮮艷色彩。比喻為人孤傲正直,不願以謅容媚色取悅權貴。
❿ 誠信手抄報圖片大全
1、關於誠信的小故事
(1)回報飯恩
韓信落魄的時候,一個漂母給他飯吃,韓信離開她的時候,告訴她以後一定來報答她。後來韓信做了楚王,不忘舊恩,奉黃金千兩以漂母 。
(2)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5)誠信是一種風格,一種形式,一種人品,一種態勢;誠信是一種修養,一種瀟灑,一種境界,一種偉大;「誠實」是誠信之本,誠時才是實實在在的人生,才能使高貴的頭顱真真昂起;「受信」是誠信之則,受信才能有始有終,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