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仲的外形是怎麼樣的
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乾燥樹皮,是中國名貴滋補葯材。具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安胎等諸多功效。可到大有恆中葯材庫查詢中葯材杜仲。落葉喬木,高達20米。小枝光滑,黃褐色或較淡,具片狀髓。皮、枝及葉均含膠質。單葉互生;橢圓形或卵形,長7~15厘米,寬3.5~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廣楔形,邊緣有鋸齒,幼葉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較密,老葉上面光滑,下面葉脈處疏被毛;葉柄長1~2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與葉同時開放,或先葉開放,生於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內,有花柄;無花被;雄花有雄蕊6~10枚;雌花有一裸露而延長的子房,子房1室,頂端有2叉狀花柱。翅果卵狀長橢圓形而扁,先端下凹,內有種子1粒。花期4~5月。果期9月。
2. 杜仲果實圖片
杜仲果實為翅果,形狀為長橢圓形而扁平,先端下凹。杜仲果實的果期在9-10月。
杜仲果實的游離氨基酸極少,含有的少量蛋白質,是和絕大多數食品類似的完全蛋白,即能夠水解檢出對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測定了杜仲所含的15種礦物元素,其中有鋅、銅、鐵等微量元素,及鈣、磷、鉀、鎂等宏量元素。
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屬的落葉喬木,樹冠圓球形至卵形。樹皮為灰褐色,小枝光滑,黃褐色或淡褐色,無頂芽。樹皮和枝及葉均含膠質,折斷有銀白色細絲。葉子是單葉互生,呈橢圓形或卵形,先端漸尖,邊緣具有鋸齒;花為單性,雄花簇生,花苞呈匙狀。
(2)中葯杜仲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杜仲的應用和注意點:
一、杜仲的應用
1、可以用來泡茶,泡酒,或在烹飪時作為輔料添加於菜品中。
2、杜仲科植物杜仲的乾燥樹皮是葯用杜仲,是中國名貴滋補葯材。
3、杜仲對於研究被子植物系統演化以及中國植物區系的起源等諸多方面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
二、杜仲的注意點
1、杜仲樹喜溫暖濕潤氣候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能耐嚴寒,成株在-30℃的條件下可正常生存。
2、杜仲中的氨基酸主要以蛋白質形式存在,游離氨基酸很少。其中果實、皮與葉中的氨基酸含量均作過測定。
3. 杜仲是干什麼的
一植物葯材杜仲 中葯杜仲基本信息 【出處】《 神農本草經》 【類別】 樹皮類。 【 杜仲異名 】思仙(《本經》),木綿、思仲(《別錄》),檰(《本草圖經》),石思仙(《本草衍義補遺》),絲連皮、絲楝樹皮(《中葯志》),扯絲皮(《湖南葯物志》),絲棉皮(蘇醫《中草葯手冊》),玉絲皮,扯絲片。 【來源】 本品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 的樹皮。 【性味】甘微辛,溫。①《本經》:"味辛,平。"②《別錄》:"甘,溫,無毒。" ③《葯性論》:"味苦。"④辛,平,無毒,理氣補血。⑤《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年版一部:「甘,溫。歸肝、腎經。」 【用法與用量】①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入丸、散。②6~10g。 【採集】為了保護資源,一般採用局部剝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間,選取生長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葯材規格大小,剝下樹皮,刨去粗皮,曬干。置通風乾燥處。 物種簡介 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乾燥樹皮,是中國名貴滋補葯材。具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安胎等諸多功效。《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謂其「主治腰膝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久服,輕身耐老。」杜仲是中國特有葯材,其葯用歷史悠久,在臨床有著廣泛的應用。 迄今己在地球上發現杜仲屬植物多達14種,後來它們在大陸和歐洲相繼滅絕。存在於中國的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屬僅存的孑遺植物,它不僅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且對於研究被子植物系統演化以及中國植物區系的起源等諸多方面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現己作為稀有植物被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一卷。 近年來,國內外專家對杜仲成分進行了反復細致的研究,發現杜仲中含有對人體所必須的蘇氨酸,蛋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等17種游離氨基酸,以及鋅,銅,鎂,鐵,鈣,磷,鉀等15種微量元素。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清除體內垃圾,加強人體細胞物質代謝,防止肌肉骨骼老化, 平衡人體血壓,分解體內膽固醇,降低體內脂肪,恢復血管彈性,利尿清熱,廣譜抗菌,興奮中樞神經,提高白血球數量,增強人體免疫力等顯著功效。 生長習性 生於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長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陝西,甘肅等地均有栽培。 喜陽光充足、溫和濕潤氣候,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丘陵、平原均可種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 本植物的嫩葉(檰芽)亦供葯用,另詳專條;另外,通常人們吃到的杜仲是樹木中的韌皮部。 二安徽省油畫學會副主席杜仲 人物簡介 安徽合肥人,1956年10月18日生,先後畢業於安徽藝術學校美術科, 安徽省油畫學會副主席杜仲 安徽教育學院藝術系。阜陽師范學院油畫系。修業於中國美院油畫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中國水彩畫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油畫學會副主席、安徽省美協理事,油畫藝委會副主任、省文聯《清明》雜志社編審。 人物作品 1986年10月 《足月與搖籃》中國首屆水彩水粉畫展 (北京 中國美術館)入選展覽精選作品集 1989年3月 《未開的日頭》中國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獲銅牌獎,安徽省美展一等獎。同年11月赴法國巴黎參加中國當代油畫展(巴黎)發表於《美術》和獲獎作品集 (北京 中國美術館) 1989年3月 《青棗》中國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安徽省美展二等獎。入編第七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集 (深圳) 1989年5月 《好日頭》首屆中國水彩畫大展佳作獎 (杭州) 1990年1月 《遠聲悠悠》中國首屆油畫大賽鼓勵獎 (杭州) 1990年1月 《速寫》安徽新聞美術評比一等獎 (合肥) 1990年9月 《晴雨》第二屆中國水彩畫大展 (杭州) 1990年11月 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1991年2月 《永恆的回憶》建黨70周年浙江省美展優秀獎 (此時在中國美院油畫系插班進修) 1991年8月 《似水流年》海峽兩岸現代水墨畫大展 (台北) 1992年5月 《春江水暖》第四屆中國水彩畫大展 (杭州) 1993年6月 《門鈴的故事》博雅全國油畫精品大賽優秀獎 (深圳) 安徽省油畫學會副主席杜仲代表作品 1993年6月 《火熱》博雅全國油畫精品大賽優秀獎 (深圳) 深圳博雅文化藝術公司收藏 1994年10月 《凝濘洋》中國第二屆油畫展 (北京 中國美術館)入編第二屆油畫展大型精裝畫冊 1994年9月 獲安徽省首屆徐悲鴻教育基金會美術最高獎二等獎 1994年5月 在「香港十三藝廊」舉辦杜仲油畫展,展出作品38件,出版畫冊《杜仲作品選》香港大公報、晨報、文匯報坐大篇幅報道 1994年9月 《月影婆娑》建國45周年安徽省美展 1995年5月 《無聲的停泊》第一屆中國油畫風景展 (北京 中國美術館) 1995年9月 《理性之間》《門鈴的故事》等五件油畫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十屆新人新作展 (合肥) 1997年10月 《經幡與獵獵》 安徽油畫作品展銅獎 (合肥) 1998年10月 《黑雲彩百雲彩》 安徽省青年美展佳作獎 (合肥) 1999年1月 《聖潔與風情》 文化部中國第八屆「群星獎」政府大獎銅牌入選第八屆「群星獎」 大型精裝畫冊 (中國美術館) 1999年5月 龍人畫廊 安徽省油畫四人展(上海) 1998年10月 《聖靈的光》中國當代青年書畫展銀牌獎 (北京 中國美術館) 1999年5月 《中國名家書畫展》(香港) 1999年9月 《高原小鎮》《八月集市》 安徽省中青年美術家雙年展 (合肥) 1999年10月 《盤羊與月亮》建國50周年安徽省美展 三等獎(合肥) 2000年6月 《多彩的天空》蕪湖長江大橋博物館收藏 2001年7月 《聖地與激情》建黨80周年安徽省美展二等獎 (合肥) 2001年9月 《風吹嗩吶聲》中國油畫大展 (杭州) 2001年《線的交響》「香港十三藝廊」第二回杜仲油畫展,展出作品45件,出版畫冊《杜仲油畫藝術》 香港媒體追蹤報告,展覽期間接受南非國家電視台采訪 2002年5月 《羌寨風情》紀念《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北京) 2003年3月 《貧瘠與歡樂》第三屆中國油畫展安徽作品選拔展優秀獎(合肥) 2003年 《雲高黃土坡》第三屆中國油畫展 (北京 中國美術館) 入編油畫展畫冊 2003年 《黑雲彩 白雲彩》首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北京 中國美術館) 2004年 10月 《哈達如風》建國55周年安徽省美展三等獎 (合肥) 2004年 3月 《情滿幸福路》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紀念獎 入編畫展精美畫冊並被收藏 (北京 勞動人民文化宮) 2005年 8月 《松花江。 家》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全國書畫展銀牌獎 (北京 中國軍事博物館) 2005年7月至10月 巴黎國際藝術城訪問學者 2005年9月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杜仲油畫展 (巴黎) 2005年9月 《凝濘洋》 第二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中國青年藝術家精品展)(北京中華世紀壇) 出版《杜仲作品選》1994年,畫冊《杜仲油畫藝術》2001年畫冊 2006年9月《春雨》「2006安徽油畫藝術展學術一等獎」(合肥) 2006年10月《山村音符》「遠大杯」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提名資格展(北京中華世紀壇) 2007年9月《流動的雲》「第二屆風景�6�1風情全國油畫展」優秀獎(上海) 2007年11月《余輝》第八屆全國水彩、粉畫展(大連) 2008年3月《樹旁小橋》中國油畫寫生匯展(北京�6�1中國美術館) 《博愛無崖》1998年傳記文學(與人合作)團結出版社22萬字 美術作品發表:《美術》《中國油畫》、《美術報》、《文匯抱》、《香港大公報》、《江蘇畫刊》、《清明》《安徽文學》、新安晚報等數十家報刊雜志。二十餘篇論文及報告文學發表於美術報、清明、江淮文史、安徽日報、新安晚報、江淮晨報等,60餘幅美術作品為歐美及東南亞人士,美術館收藏。設計的 《清明》雜志封面及版式和《清明》文字一起獲得第二屆(2004年)、第三屆(2005年)國家新聞出版署頒發的國家期刊獎,受到省委宣傳部和省文聯的獎勵。杜仲 Duzhong 三西周監國杜仲 杜仲,西周穆王時人,終南山隱士,潛心修道,後被穆王召到朝廷為官,任監國之職。據《京兆杜氏宗譜》載:「仲與尹軌二人居終南山草樓,周穆王召之,為監國。」據《太清玉冊·卷八》載:「天真道士,高玄皇人之流;神仙道士,杜仲、尹軌之儔;山居道士,許由、巢父之比;出家道士,宋倫、彭湛之匹;在家道土,黃瓊、錢鏗之倫。」說明杜仲與尹軌均為「神仙道士」。上清派茅山宗創始人陶弘景纂集《真誥》說:尹軌西周人,入太和山,領杜陽宮太和真人。後稱紫虛陽光道德籙真師。在陝西終南山樓觀台入道,樓觀派是尹喜結草為樓,觀星望氣而得名「樓觀」。 又據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鎮竹林杜灣遺存的《杜氏宗譜》載:周穆王時,杜奇生了三子:元、丙、仲。而杜仲與尹軌二人同居在終南山的草樓,時人稱為「仙官」。仲生子恭,恭生子伯,仕周宣王,被宣王無罪而誅。周宣王死後,周幽王為杜伯平反,並立祠以表其忠,名曰杜伯祠,墓稱杜陵,墓地在雍州京兆,即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所以,後世稱之為京兆杜陵,又將杜伯作為京兆杜氏的始祖。其實,杜仲還是杜伯的祖父。
麻煩採納,謝謝!
4. 杜仲有什麼別名
杜仲又名膠木,即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乾燥樹皮,是中國名貴滋補葯材。
紫竹院的杜仲樹 。
5. 中葯杜仲長什麼樣子
是的,杜仲為乾燥樹皮,平坦的板片狀或卷片狀,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約3~10毫米,長約40~100厘米。外表麵灰棕色,粗糙,有不規則縱裂槽紋及斜方形橫裂皮孔,有時可見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較平滑。內表面光滑,暗紫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有銀白色絲狀物相連,細密,略有伸縮性。氣微,味稍苦,嚼之有膠狀殘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凈,外面黃棕色,內面黑褐色而光,折斷時白絲多者為佳。皮薄、斷面絲少或皮厚帶粗皮者質次。
建議:煎湯或者浸酒服用,泡水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