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圖片大全 > 中醫理療圖片大全

中醫理療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2022-10-28 23:09:44

⑴ 中醫養生科學嗎,都有哪些好用的方法

絕大多數人可能都覺得中醫和西醫都是為了治療疾病,卻不知道,中醫在理療健康養生方面是相當有特色的。橘杏緣學院坐落在千年山水洲城——長沙。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醫理療的8種養生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⑵ 中醫理療都有哪些項目

中醫理療項目眾多,例如:
1、中葯。
2、針灸。
3、拔火罐。
4、刮痧。
5、按摩。
6、正骨。
7、中葯熏蒸。

⑶ 腳上六條連接五臟六腑的經絡在哪

腳上有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分別是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

1、足少陰腎經


足少陰腎經從循行部位起於足小趾下面,斜行於足心(湧泉穴)出行於舟狀骨粗隆之下,沿內踝後緣,分出進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內側後緣,至腘內側,上股內側後緣入脊內(長強穴),穿過脊柱,屬腎,絡膀胱。

6、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胛,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後廉下合腘中——以下貫踹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

(3)中醫理療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中國是足部療法起源最早的國家。幾千年前的中國就有關於足部按摩的記載。據考證,當年足療與針灸在我國為「同根生」之療法。

古代黃帝內經「足心篇」之「觀趾法」(一種診療方法);隋朝高僧所撰《摩河止觀》之「意守足」(常擦足心,能治多種疾病);漢代神醫華佗著於《華佗秘笈》之「足心道」(意即足底的學問),司馬遷《史記》之「俞跗用足治病」(「俞」通「愈」,跗指足背)

宋代文豪蘇東坡先生對養生頗有研究,對堅持摩擦足底湧泉穴對身體的益處就大加贊賞,稱「其效不甚覺,但積累至百餘日,功用不可量……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說明中國人很早就對足部按摩有益於健康有很深的了解。中醫療法(包括足部按摩)在唐代即傳人日本、朝鮮。元朝以後又傳人歐洲。元朝伯仁之《十四經》……明朝時期,足部按摩得到進一步發展。後因封建禮教、女子裹腳等輕視足部健康的「政策」、民風,大大影響了該療法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到了清末年間,這一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更是遭到了外國列強的殘酷掠奪,一度在國內「銷聲匿跡」,幾乎失傳。

人有四根即鼻根、乳根、耳根、足根。「鼻為苗竅之根,乳為宗氣之根,耳為神機之根,腳為精氣之根。」可見鼻、耳、乳僅是精氣的凝聚點,而腳才是精氣總的集合點。觀之臨床,頭腦清靈,步履輕健均為健康的特徵;而頭重腳輕,腳腫履艱,為病體之軀。因此,古今中外的養生健身方法,都極為重視足部的鍛煉。

從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醫經絡學說的角度,更能說明雙腳與全身的密切關系。經絡學說認為:雙足通過經絡系統與全身各臟腑之間密切相連,構成了足與全身的統一性。人體十二正經中,有六條經脈即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分布到足部。足部為足三陰經之始,足三陽經之終。這六條經脈又與手之三陽經、三陰經相連屬,循行全身。奇經八脈的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也都起於足部,沖脈有分支到足部,從而加強了足部與全身組織、器官的聯系。因此,臟腑功能的變化都能反映到足部上來。

足療,是一種非葯物療法,通過對足部反射區的刺激,調整人體生理機能,提高免疫系統功能,達到防病、治病、保健、強身的目的。

⑷ 拔罐可以改善體內濕氣,多長時間拔罐一次比較好

拔罐可以改善體內濕氣,多長時間拔罐一次比較好?拔火罐其實就是所謂的拔火罐,是在組織和器皿之間形成負壓後,將體內的寒氣和寒氣取出,從而達到降火除濕的效果。在氣罐處理過程中,需要對容器、工藝、間隔時間等做出嚴格要求。准備和相位差細節。為了保證效果能夠達到,還可以避免對身體的相關刺激和傷害。那麼,多久拔一次罐頭比較好呢?

拔罐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功能。它能通過皮膚組織滲透體內的濕氣和寒氣,從而消除邪氣,可治療風濕、各種神經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腰痛、痛經、頭痛等。但是拔火罐也有負面影響。拔罐更多的是中醫的輔助治療,而不是日常養生,並不能治癒所有的疾病,經常拔罐對身體的傷害也是一樣的。拔罐的吸力很強,會使拔罐處的毛細血管充血,甚至使紅細胞破裂。嚴重者,人可能有自溶血。而且大規模拔罐和長期血瘀會對皮膚細胞造成極大的損傷,加速細胞分裂,使細胞壁越來越薄,容易破裂引起炎症,不僅損傷皮膚組織。更有甚者,經常拔罐會排斥身體的免疫力,使身體容易生病生氣,也損害了人體的正氣,但不利於人體健康。

⑸ 本人19歲,只是我的背部刮痧圖,這是我第一次刮痧。請幫我分析我的身體情況,和注意事項。我覺得我刮痧有

年紀輕輕的,身體總的來說,其實問題不大,但最重要的問題已經反映出來,那就是肩頸問題~
這是要引起重視的問題,不然以後會引發很多其他問題的。
任何事務皆要有度,刮痧本身是好的中醫理療方式之一,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頻,15—30天左右一次即可。

⑹ 中醫的理療是什麼醫院理療儀器都有哪些

中醫的基礎理論里主要是指陰陽,氣,血,精等。而說到理療主要是指物理性的,比如:針灸,推拿,按摩,熱炙,拔罐等,以實現氣血,陰陽,經絡調和為目的。達到無病強身,有病去病的功效。中醫理療從開創以來,的確為很多老百姓解決了很多病痛,總體效果是非常不錯的。個人建議可以適當買些中醫理療和經絡的書回來自已品讀,學到醫術的同時也能養性。
中醫理療的儀器目前並沒有太多細則的分類,但市場上經常可見的我大概幫您羅列出來:1,拔罐器(分火拔和抽真空拔) 2.按摩器 3.炙(針炙和艾炙)4.熱敷儀 5.頻譜儀(穴位治療)6.牽引器 7.熏香等。
最後建議,理療雖好,但切勿進入誤區,當心那些沒有生產資格的無良產品,保證自身安全!

⑺ 刮痧是一種綠色自然理療方法,但它也有一定的禁忌症,哪種疾病患者不宜刮痧

刮痧在我國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理療方法,它不僅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對日常保健也有很大的幫助。刮痧對很多人都很有益,但是有些朋友不適合刮痧。例如

陰陽是中醫理論的基本核心。正常情況下,人體保持相對平衡的陰陽狀態。如果陰陽平衡因七情六惡、跌損受傷等因素而被破壞,就會導致陰勝導致陽病、陽勝導致陰病等病理變化,並產生陽升導致熱、陰升導致寒等臨床證候。刮痧保健的關鍵在於根據證候屬性調整陰陽的盛衰,使身體轉向陰陽,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⑻ 中醫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

中醫推拿的作用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滑利關節。《素問·血氣形志篇》中說:「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葯。」《素問·舉痛論》中說:「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
經絡遍布於全身,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和聯結人體所有的臟腑、器官、孔竅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組織,再通過氣血在經絡中運行,組成了整體的聯系。推拿手法作用於體表局部,在局部通經絡、行氣血、濡筋骨,並且由於氣血循著經絡的分布流注全身,能影響到內臟及其他部位。
如按揉背部十一、十二椎旁開一寸半的脾俞、胃俞能健脾和胃,按點合谷穴可止牙痛。由此可知,推拿不僅是以痛為輸,而且還必須根據經絡聯系的原則,循經取穴。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區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學的變化,局部組織發生生理反應,這種反應,通過神經反射與體液循環的調節,一方面得到加強,另一方面又引起整體的繼發性反應,從而產生一系列病理生理過程的改變,達到調理效果。
當然要學到好的推拿手法要選擇專業的機構學習,杏林大講堂是一個以中醫葯人才及產業為一體的一站式孵化平台,以中醫職業教育為主要核心業務,集團業務范圍涵蓋中醫大健康職業教育、技能提升、 職業認證、中醫職業人力資源服務、中醫大健康創業等。

⑼ 中醫理療刮痧知識

中醫理療刮痧知識大全

消暑、解熱、排毒、去疲勞...到底刮痧是什麼呢?該怎麼刮呢?又有什麼人不能刮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刮痧的知識。歡迎閱讀。

刮痧原理

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部位

人體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頸椎上下左右四處,喉骨兩旁,兩臂彎,兩腿彎,嵴椎兩旁,前胸肋骨間,後背肋骨間,兩足內外踝後的足跟肌腱處,左右肋下肝脾區,以及兩肩胛崗上和崗下等處。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後會出現青紫色出血點。

最常刮的肩頸部位則是可以退燒、去暑、袪風寒的「頸三條」。這個部位居於頭、頸交界之際,若是緊綳,會造成全身氣脈不通,熱氣無法消散。

如何正確刮痧呢?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工具多用有由水牛角製成的專門的刮痧板,形狀為長方形,邊緣鈍圓。

刮痧的適應症

感冒、發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驚攣、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

刮痧的過程

先將准備刮痧的部位擦凈,用刮痧板的邊緣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確定部位進行刮痧。刮痧要順一個方向刮,不要來回刮,力量要均勻合適,不要忽輕忽重。如有痧症,連刮兩臂彎十幾下,即出現暗紫色的條條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處可刮20下。

如患有頭痛或喉痛,則取坐位;頭暈眼花或胸腹疼,則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處疼,則取俯卧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紹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輕松,可讓病人休息幾分鍾,在前胸、後背肋間、頸椎上下,或兩肩腫崗上崗下,再每處刮動十餘下,再飲糖姜水或白開水,病人會異常舒暢。

刮痧的注意事項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迴避風扇直接吹刮試部位。

2.刮痧出痧後30分鍾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准。

4.刮痧出痧後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並休息15-20分鍾。

什麼是“痧”?

當利用刮痧板向下施壓時,會讓微循環障礙部位瘀積的血液從毛細血管的間隙滲出,停留在皮下組織與肌肉之間,就是我們看見的“痧”。

中醫認為,“痧”是一種瘀結,代表體內存在著不平衡狀態,瘀有阻塞的意思,當體內受到阻塞,導致氣血運行不通暢,就會進一步產生疼痛及種種病症。

現代科學證明,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

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為何要刮痧?

刮痧施術於皮部對機體的作用大至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預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療作用。

一、預防保健作用

預防保健作用又包括保健預防與疾病防變兩類。刮痧療法作用部位是體表皮膚,皮膚是機體暴露於外的最表淺部分,直接接觸外界,且對外界氣候等變化起適應與防衛作用。

皮膚所以具有這些功能,主要依靠機體內衛氣的作用。衛氣出於上焦,由肺氣推送,先循行於皮膚之中,衛氣調和,則''皮膚調柔,腠理緻密“(《靈樞。本臟》)。

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強衛氣,衛氣強則護表能力強,外邪不易侵表,機體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現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等表證,及時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將表邪及時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進入五臟六腑而生大病。

二、治療作用

刮痧療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調整陰陽

刮痧對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如腸蠕動亢進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進者受到抑制而恢復正常。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絡

肌肉附著點和筋膜、韌帶、關節囊等受損傷的軟組織,可發出疼痛信號,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使有關組織處於警覺狀態,肌肉的收縮、緊張直到痙攣便是這一警覺狀態的反映,其目的是為了減少肢體活動,從而減輕疼痛,這是人體自然的保護反應。

此時,若不及時治療,或是治療不徹底,損傷組織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斷地發出有害的沖動,加重疼痛、壓痛和肌肉收縮緊張,繼而又可在周圍組織引起繼發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陳代謝障礙,進一步加重“不通則痛”的病理變化。

臨床經驗得知,凡有疼痛則肌肉必緊張;凡有肌緊張又勢必疼痛。

它們常互為因果關系,刮痧治療中我們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緊張也就消除;如果使緊張的肌肉得以鬆弛,則疼痛和壓迫症狀也可以明顯減輕或消失,同時有利於病灶修復。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緊張、痙攣的有效方法,主要機理有:

一是加強局部循環,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

二是在用刮痧板為工具配用多種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組織的痛閾。

三是緊張或痙經脈與十二皮部的關系:“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

十二皮部的劃分是以十二經循行分布為依據的,即十二經脈都各有分支之絡,這些絡脈浮行於體表,有各自的分布區域,因為經脈有十二,所以皮部也分為十二,手足六經相合則稱為六經皮部。

經脈的分支為絡脈,皮部又可說是絡脈的分區,故《素問。皮部論》又說:“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皮部之經絡的關系對診斷、治療疾病有重要意義。

《素問。皮部論》:“皮者脈之部也,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舍於府藏也。”指出病邪由外入內,經皮呻絡呻經呻腑攣的肌肉通過用刮痧板為工具配用多種手法作用下得以舒展,從而解除其緊張痙攣,以消除疼痛。

(四)信息調整

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臟器的固有頻率及生物電等),當臟器發生病變時有關的生物信息就會發生變化,而臟器信息的改變影響整個系統乃至全身的機能平衡。

通過各種刺激或各種能量傳遞的形式作用於體表的特定部位,產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過信息傳遞系統輸入到有關臟器,對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調整,從而起到對病變臟器的調整作用。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據之一。

如用刮法、點法、按法刺激內關穴,輸入調整信息,可調整冠狀動脈血液循環,延長左心室射血時間,使心絞痛患者的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電圖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脈流量和血氧供給等。

如用刮法、點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輸入調整信息,可對垂體、腎上腺髓質功能有良性調節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調整腸運動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過程(用刮法使皮膚出痧)可使局部組織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經受到刺激使血管擴張,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運力量加強,使體內廢物、毒素加速排除,組織細胞得到營養,從而使血液得到凈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減輕病勢,促進康復。

(六)行氣活血

氣血的傳輸對人體起著濡養、溫煦等作用。刮痧作用於肌表,使經絡通暢,氣血通達,則瘀血化散,凝滯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氣血通達無礙,局部疼痛得以減輕或消失。

現代醫學認為,刮痧可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過神經―內分泌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局部血液供應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環。

刮痧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漸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此等血凝塊(出痧)不久即潰散,而起自體溶血作用,形成一種新的刺激素,能加強局部的新陳代謝,有消炎的作用。

自家溶血是一個延緩的良性弱刺激過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機能,使其得到調整,還可以通過向心性神經作用於大腦皮質,繼續起到調節大腦和內分泌系統的平衡。

刮痧愈痛愈有效、愈黑愈有效?

很多人以為刮痧一定要刮到疼痛才有效,或是認為出痧的顏色愈深,代表刮痧的效果愈好,這些其實是錯誤的想法,刮痧並不是愈痛愈有效,也不必刮到又紅又紫才停手。

刮痧時感到疼痛代表氣血運行不順暢,有問題的部位刮痧疼痛度相對較高。出痧的顏色愈深、愈紅、愈紫,表示症狀較嚴重,通常症狀嚴重者,體質通常較虛,刮痧時更不能強刮。

此外,刮痧部位或力道掌握不當,用力過猛也會造成微血管破裂,非但達不到刮痧效果,還可能引起組織損傷。

出痧後要多久才會恢復?

出痧後的皮膚看起來有很多小血點,更有人會刮出黑紫一片,看起來有點可怕,出痧顏色的深淺是疾病程度輕重的反映。

程度較輕的,痧出得少,顏色較淺,恢復也較快;程度嚴重的,痧出得多,顏色較深,則需要長一點的時間來恢復。一般的情況下,退痧的時間快者2~3天,慢者可能需要兩周的時候,多數會在5~7天內消退。

任何部位都可以刮痧嗎?

刮痧時遇到胸部乳頭處,臉部、足部出現紅血絲的部位應避開。

要注意方向和順序嗎?

若不只一個部位需要進行刮拭,以頭部、臉部為先,再往身體部位刮拭;身體部位先上後下,先背腰後胸腹,先軀干後四肢;臉部、肩部、胸部刮拭方向由內往外,四肢及背腹部刮拭方式由上往下(但若遇到肢體浮腫、靜脈曲張、內臟下垂時,則要由下往上刮拭)。

刮拭的長度要多長?

一般以穴位為中心來看,刮拭的總長度約在8~15 公分,大於穴位范圍為原則,如果需要刮拭的經脈較長,則可以採用分段刮拭的方式進行。

不宜刮痧的情況及族群

1.有出血傾向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疾病、凝血功能不正常、白血病患者以及嚴重貧血等病症患者。

2.肝腎功能不良、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期。

3.惡性腫瘤、不明原因腫塊的部位、嚴重下肢靜脈曲張部位禁止刮痧。

4.糖尿病患者皮膚有潰爛處、皮膚表面有傷口如春青痘,不宜在傷口處刮拭,以免傷口出現感染。

5.不明原因腹痛、內臟出血禁止刮痧。

6.韌帶、肌腱部位的急性損傷、骨折、外科手術疤痕處,三個月內皆不宜進行刮痧。

7.婦女月經期間、懷孕期間、酒醉、飯前及飯後半小時不宜。

8.腦神經衰弱的患者避免睡前刮痧。

;

⑽ 中醫基本原理 理療的

中醫理療的種類很多,我認為其基本原理如下:

1,凡如拔火罐,刮痧,按摩一類,對較大面積的皮肉造成傷害的,或對皮膚刺破出血等,其原理是:使人體對由此受傷的皮肉進行修復,調動人體的氣血到此部位,於是使病痛也一並得到修復。

但病痛是由於人體的整體的不和諧造成某些部位的發病,如果不能使人體的整體和諧起來,不能使傷痛部位的氣血長久的通暢起來,傷痛還會卷土重來。所以還要吃葯和調整精神和情緒。

2,熱敷也是很好的理療方法,它的原理是加熱機體,使傷痛部位的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氣也隨之而來,於是修復傷痛,帶走消散腐毒。

3,針灸是刺激經絡穴位,使與之相關的身體部位的生理機能得到激發。

閱讀全文

與中醫理療圖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圖片png怎麼轉jpg格式 瀏覽:299
做衣服的軟尺圖片 瀏覽:467
奶酷臉男生圖片 瀏覽:875
如何選合適的背景圖片 瀏覽:549
小女孩掰手腕圖片 瀏覽:630
抱書的女孩子的圖片二次元 瀏覽:984
中童短發的發型圖片女 瀏覽:755
女孩屁股的圖片 瀏覽:944
手工立體作品圖片大全 瀏覽:572
9張手機圖片轉word文檔 瀏覽:191
狼女圖片動漫 瀏覽:675
ct的日期怎麼看圖片 瀏覽:374
鈴木重機車圖片和價格 瀏覽:692
乳罩品牌價格及圖片 瀏覽:736
熱巴黑紅衣服在一起的圖片 瀏覽:268
傷感圖片下面帶文字的圖片 瀏覽:868
k的動漫圖片大全 瀏覽:419
發燒的女孩圖片 瀏覽:96
男生帶帽子傷感圖片 瀏覽:727
廢舊衣服變寶圖片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