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榮縣的榮縣名景
榮縣大佛
榮縣城東0.5公里有全國第二大佛——榮縣大佛,大佛寺內半山之上,有一尊巍峨的石刻如來坐佛佛像,世稱榮縣大佛。大佛依山崖鑿成,通高36.67米,頭長8.76米,肩寬12.67米,膝高12米,腳寬3.5米,其頭部長8.76米,肩寬12.67米,腳寬3.5米。是一尊如來佛像,僅次於樂山彌勒大佛,為中國第二石刻大佛。
雙溪湖
雙溪湖風景旅遊區,位於榮縣城北1.5公里。因地處東川、壽水兩溪交匯處而得名。雙溪湖是一座集農業灌溉、城鎮供水、防洪、旅遊、發電及種養殖業等多功能綜合效益於一體的人工湖。湖區集雨面積80.25平方公里,工程征地面積5195.75畝(其中:工程佔地788.78畝,淹沒土地3504.03畝,管護及其他佔地902.94畝),總庫容580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4380萬立方米;控制灌面21.6萬畝,年城鎮供水量500——2000萬立方米。
白塔
鎮南塔,俗稱白塔,巍然屹立欲城南500米的龍頭山巔。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榮州路82、84、86號龍頭崖內。
鎮南塔建於宋代,保存基本完好。塔為磚石仿宋結構。外觀近似密檐塔,實際為樓閣式塔。塔基為方形須彌座基,高2米,每邊長7.8米。塔身四方形,外表塑有羅漢、寺廟、匾哦之類。外看詩十一層,層層上收,各層均開窗。塔內五層,有實心柱。66級踏道繞實心柱盤旋至頂,底層有拱門,裝飾著仿木的斗拱12朵。塔頂呈覆盆。塔體通高21.6米。
高石梯
四川省自貢市榮縣鐵廠鎮高石梯森林公園總面積182.13公頃,一九九三年被省林業廳審定為省級森林公園。公園地貌特,巨石、奇峰、溝谷、山溪形成了典型的川南區低山地貌的自然景觀。高石梯自然風景區早在清光緒33年被基督教會華西教區作為外國人在四川的四大避暑勝地之一。
九霄頂
天鵝抱蛋九霄頂系最高峰,也是旅遊中點,群山不抱,重巒疊嶂,有大小山峰30餘個。
雙獅拜象
高石梯北端的「老林口」,樹木繁茂,地勢險要,山形奇特。其中有兩座山形似獅子,一座像笑羅漢一座像大象。
石筍凌空
「鵝公頸」下有一人鑿洞,穿越而過是一條山溝,兩邊懸崖峭壁,山高勢險,沿溝梯田,頗有「洞外桃源」之感。溝底,一峰矗立,刺向藍天,人稱石筍山,溝名「石筍溝」。相傳大象以筍為食,石筍應象而生。石筍上有一株紅杜鵑,春末夏初,紅艷如火。
楊泗岩
與石筍溝隔溝相望,半崖上鑿洞穴四室,壁嵌有清代碑刻六塊,鄉民立桿點天燈的殘痕猶在。傳說從峨眉山飛來一尊木質神像,名楊泗,能征善戰。鄉民為保地方安寧,鑿洞建廟,安放楊泗將軍神像,故名「楊泗岩」。一條羊腸石級,全靠腳蹬手爬才能進入岩洞。
白雲寺
白雲寺又名瓜瓢山,瓜瓢山為岷江與沱江的分水嶺,海拔745米,緊挨305省道,與真武山遙遙相望。瓜瓢山山峰十一座,座座是佛山。據說山上有一個洞,足有里多路長,形似瓜瓢,此洞故名瓜瓢洞,此山因叫瓜瓢山。洞中有20座完整的佛像,當地善男信女,每逢初一、十五,便到洞中朝覲,焚香燒紙,頂禮膜拜,山背後便冒出縷縷青煙,彌漫山間,恍若仙境。真是靈氣相通,人有誠心,佛有感應。
花龍溝
花龍溝竹海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長山鎮八行村,北與鐵廠鎮芭茅村連界,西與高石梯森林公園相接,東連雙龍水庫。出榮縣城沿榮竹路向西行,到五通農場處沿小公路北行,一路上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滿目蒼翠,即可流連於田園風光之美,不知不覺來到了「雙龍水庫」大壩前,沿水庫往裡走,它的尾水處便連接著鬱郁蔥蔥的花龍溝竹海。
醒悟寺
醒悟寺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長山鎮得勝村8組境內的真武山,因山上供奉有道教真武祖師神像而得名。山雖只有數十米高,方圓也不過數十畝,然而因坐落在地勢開闊的五通壩上,所以顯出幾分巍然。真武山距離縣城約26公里,榮竹路從旁穿過,交通便利。山上建有寺廟,取名醒悟寺,是縣政府民宗辦准予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寺廟住持法號克戒。
Ⅱ 自貢有哪些關於龍的地名和特產
1、自貢恐龍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11公里。它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
2、自貢龍鳳山公園
自貢龍鳳山公園以自然風景為特色的山林公園。因山而名,原名龍峰山,80年代初地名普查時更名為龍鳳山。位於市中心區交通路北側,南臨釜溪河,北倚解放路,佔地120畝。
3、卧龍湖濕地公園
卧龍湖濕地公園(Wo Long Hu Park)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卧龍湖旅遊區。是一個集生態觀光、濱水休閑、濕地花園為主的復合型水岸景觀濕地公園。
4、花龍溝竹海
花龍溝竹海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長山鎮八行村,北與鐵廠鎮芭茅村連界,西與高石梯森林公園相接,東連雙龍水庫。是一個夏季乘涼的好去處,並且有「小蜀南竹海」之稱。
5、龍眼酥
四川地方傳統名點之一。狀似龍眼,底部圓實,表面千層重疊,造型美觀精緻,醇香可口,入口化渣。
Ⅲ 「千年鹽都」指的是四川的哪個城市
自貢市地處四川省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轄區面積4373平方公里。總人口320萬人。轄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區和榮縣、富順兩縣,歷為省轄地級市。以內宜高速、隆雅、遂筠公路和內昆鐵路與鄰交通。有兩千年的鹽業史,是我國最早設立的23個建制市之一,素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而蜚聲中外。市轄兩縣是全國優質商品糧和商品豬生產基地;擁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和晨光研究院、炭黑工業研究院、井礦鹽研究院等全國性的研究院所。先後榮獲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是川南地區第一座大城市。
區位和交通優勢。通過內宜、成渝高速公路直通成都、重慶,通過內昆電氣化鐵路和建設中北京至昆明國道南來北往,通江達海。自貢市地處川南腹心,與內江、瀘州、宜賓、樂山市直接通過高速或高等級公路連接,構成川南城市群。是四川省域優先發展的大城市和重要的二級中心城市,是長江上游經濟帶中聯系成渝經濟走廊和川南城市經濟區的中繼站。自貢到宜賓空港70 公里。是我國西南最大的電力輸配樞紐與西電東送的電力集輸中心和川南微波通信樞紐。
燦爛的鹽業歷史文化。自貢以生產井鹽歷史悠久著稱,經歷了因鹽設鎮、設縣、設市的過程。早在東漢章帝年間,就開始采鹵制鹽。北周武帝時,設公井鎮。唐代所產食鹽遠銷湖北、江西等省。唐武德元年,公井鎮升為公井縣而置榮州。1835年,「燊海井」鑽鑿成功,深達1001.4米,成為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開創了世界鑽井史上的新紀元。清咸豐、同治年間進入鼎盛時期,被譽為「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先後開鑿了一萬三千多口鹽井。1939年9月1日,設立自貢市,隸屬於四川省政府。自貢市人傑地靈。歷史上有陸游為官,近現代有變法維新「六君子」劉光第,中國厚黑學教祖李宗吾,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革命家吳玉章,紅岩英雄江姐江竹筠,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紅軍高級將領鄧萍,跳水皇後高敏等名人。形成了豐富燦爛鹽文化和彩燈文化。
旅遊資源獨具魅力。自貢以鹽業遺址、恐龍化石、璀璨燈會著稱。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是國家首批地質公園,4A級景區。譽滿海內外的"天下第一燈"--自貢燈會,是中華彩燈文化的代表。以西秦會館設立的自貢鹽業博物館既是全國重點文物,又是全國7大專業博物館之一,西秦會館還是建築精品。榮縣大佛是當今世界第二大佛。燊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過千米的井。富順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此外,自貢特產的龔扇、扎染、剪紙並稱自貢小三絕。此外,還有桫欏谷、青山嶺、高石梯、雙溪湖、花龍溝、五條溝、尖山、農團等風景名勝區和古色古鄉的三多古寨、仙市古鎮。近年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旅遊事業快速發展。全市有4星級飯店2家,星級飯店13家,成功創建為國家優秀旅遊城市。2004年國內遊客395.65萬人次,接待國際旅遊者1875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8.66億元,旅遊創匯191萬美元。
經濟再現生機 改革開放以來,自貢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經濟活力增強,發展步伐加快,老工業城市經濟已經煥發生機。2004年,地區生產總值(GDP)達249.35億元,比上年增長14.0%。一、二、三產業結構比重為21.0:41.7:37.3。農業和農村經濟加快發展,產業化進程加快。工業生產保持高速增長,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財政總收入為15.7億元,增長20.4%。固定資產投資54.94億元,增長23.2%。消費品零售總額65.89億元,增長18.9%。出口創匯1.07億美元,增長40.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61.29億元,比年初增長17.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3元,同比增長11.6%;農民人均純收入2873元,增長16.7%。我市民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為118.19億元,增長23.2%,佔GDP的比重為47.4%,佔半壁河山。
農村經濟加快發展。2004年,農業實現增加值52.29億元,增長6.9%。主要農產品產量保持基本穩定,經濟作物比重上升。畜牧業保持較快發展勢頭,農業產業化經營成效明顯,產業化示範基地初具規模。勞務輸出有序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鄉鎮企業發展、小城鎮建設等取得新成績。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自貢工業已由單一的鹽業生產發展成為以制鹽、化工、機械為支柱,兼有電子、冶金、輕工、紡織、建材等門類齊全、綜合性的工業體系。近年來,從「放權讓利」、「抓大放小」、「國企解困」到實施五大產業集群,自貢工業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狠抓企業改革、扭虧增盈和提速增效工作,工業經濟規模快速擴大,運行質量顯著提高,增長速度重新進入全省先進行列。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269戶,國家大型企業5戶,工業資產總值272億元。工業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提高,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53.69億元,實現利潤8.51億元,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18.3點。
重點行業和優勢企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2004年鹽化工、化纖紡織、機械、新材料和農副產品加工業五大支柱產業集群完成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78.0%。全國三大鍋爐生產企業之一、主要大型火電、核電、石油化工容器生產骨幹廠家--東方鍋爐股份公司的生產效益連年翻番,銷售收入突破40億元;全國最大的井礦鹽生產企業—四川久大鹽業集團公司由虧損大戶成為盈利大戶;全國最大的甲烷氯化物和西南最大的聯鹼生產企業--鴻鶴化工(集團)繼續發展壯大,銷售收入突破15億元;在行業規模、效益全國領先的企業--大西洋焊材公司和全國兩大、西部最大的鎢鉬合金企業--自貢硬質合金公司,全國新型高分子材料科、炭黑科研生產基地—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中昊炭黑工業研究院等企業持續快速發展。
科技人力資源優勢。自貢是國家高分子、硬質合金等新材料的科研生產基地,已形成了科研設備配套、技術力量較強的多層次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體系,擁有晨光研究院、炭黑工業研究院、全國井礦鹽研究院等17家全國、省、市級科研機構,擁有川南地區唯一的一所多學科高等院校——四川理工學院和一批科技型企業。自貢有省級自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蓬勃發展。全市有科技人員8萬名。截止2004年我市累計申請專利1100餘件,獲授權1000件。2004年有28項科技成果獲市科技進步獎,5項達到國際水平,12項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取得社會純收益5.1億元,全市認定技術合同成交額7247萬元。
城市面貌一新。按照四川省「十五」 大城市發展規劃,建設結構合理工業城市,和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名城的目標,自貢加快了城市建設的步伐。堅持新區開發和舊城改造並舉,先後新建改造了一批城市道路,建成了4座立交橋。實施了主街大道的硬化、美化、亮化,綠化,改造一大批背街小巷,新建了濱河城市廣場等休閑文化廣場,完成帝豪大廈、新世紀廣場、溫州商城、龍都新生活廣場等舊城改造工程,新建了綠盛家園、山水名苑等規模化生態型小區。2004年建成區面積44平方公里,擁有房屋面積3221萬平方米。城區環境整治綠化也取得新成績,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1.5%,市區已經形成地勢起伏,山環水繞,綠樹成蔭,半城青山半城樓的人居環境。2004年城市非農業人口達到54萬人,在川南地區率先跨入大城市行列。
美好未來。自貢人民正在市委市府的領導下,按照「五個統籌」協調發展的要求,抓住經濟全球化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性機遇,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立足於發展特色經濟,著力實施化工、化纖、機械、鹽業、新材料五大產業集群,加快「三個轉變」,推進推動我市經濟發展的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和城市化進程,促進自貢經濟追趕型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力爭2010年經濟總量翻1.45番,建成結構合理的工業城市和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名城,GDP達到415億元(2000年價格)。2020年GDP 達到863億元,人均達到3000美元。把自貢建設成為結構合理的產業城市、獨具特色的旅遊城市、現代功能的消費城市和山水園林的生態城市。
Ⅳ 四川省自貢市有那幾個縣
四川省自貢市有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區和榮縣、富順兩縣。
榮縣有21個鎮:
旭陽鎮、長山鎮、鼎新鎮、河口鎮、古文鎮、度佳鎮、過水鎮、正紫鎮、保華鎮、雙古鎮、新橋鎮、望佳鎮、鐵廠鎮、留佳鎮、樂德鎮、雙石鎮、東佳鎮、來牟鎮、觀山鎮、高山鎮、東興鎮。
6個鄉(於佳鄉、復興鄉、墨林鄉、雷音鄉、古佳鄉、金花鄉)。
自貢,川南區域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圈南部中心城市,享"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美食之府"之美譽。管理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區和榮縣、富順兩縣,為四川省轄地級市。
(4)自貢花龍溝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旅遊景區:
1、自貢恐龍博物館,恐龍館景區佔地100畝,設施現代,功能齊全。收藏和展示化石群埋藏遺址和自貢及周邊地區已發現的恐龍及其它古脊椎動物化石標本,被譽為「東方龍宮」。
2、自貢榮縣大佛歷經千年,是獨具特色的中國石窟文化和中國佛教文化的展示與體驗之地,被譽為「千年古剎、如來福地」。 榮縣大佛寺於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富順西湖。位於富順縣城內,是一座人工修飾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蘆,素以荷花聞名。西湖原是鍾秀、神龜、五府、瑪瑙諸山雨水匯流的自然窪地。有:「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順西湖甲四川」之譽。
4、花龍溝竹海風景區位於榮縣長山鎮八行村。溝底溫度一年四季基本平衡,溫差較小,怪石突兀,依山傍水,終年覆蓋著畸形樹木、蕨類、花草和苔蘚植物,整條峽谷以楠竹為主體,身處其中令人心曠神怡、耳目一新。
5、自貢千佛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自貢市富順縣城瑪瑙山上中岩。距自貢市區約36公里。是文物保護和宗教旅遊的聖地。始建於唐朝懿宗咸通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一百餘年。
Ⅳ 有關自貢鹽業歷史的資料
1. 關於自貢鹽業歷史的詩句
關於自貢鹽業歷史的詩句 1.自貢鹽業歷史
您好,很榮幸能為您回答以下問題,望我的答案能夠幫助到您,也希望您能選我為滿意答案: 四川自貢,自古以來就以盛產井鹽而馳名中外。據史書記載,早在秦孝王時(公元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就領導人民鑿井汲鹵制鹽,東漢章帝時期,經魏晉南北朝時漸具規模,唐宋時期已經聞名於世。明清時期進一步發展,到清咸豐同治年間趨於鼎盛,成為全國井鹽的中心,共有2000多年的歷史。世界上最早的深井也出在自貢,南宋初年,這兒鹽井的深度已鑽到250米~300米,井口卻只有碗口大。並有世界第一口超千米鹽井「燊海井」。 自貢因鹽而設市,因鹽而繁榮。自貢的貢井區,就是因為這兒所產的鹽要向歷代朝廷進貢而得名。由於舊中國沒有什麼民族工業,制鹽業也就成了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而備受重視,1939年國民黨政府設立了自貢市,使之成為四川省繼成都、重慶之後的第三個省轄市。據說,產鹽高峰時,自貢承擔了全國40%的食鹽生產任務。解放以後,自貢制鹽業也為國家作出了很大貢獻,累計上交稅收30多億元。而且,作為化工原料,自貢鹽業及天然氣還支撐了一批化工企業。 然而,輝煌已成過去。不幸的是,如今的自貢,制鹽業已衰落到幾乎無可救葯的境地。2000年,自貢市分管工業的副市長顧偉在接受某報道時說:「現在,影響自貢工業發展速度、經濟效益,以及社會穩定、地方財力的都是鹽。」 導致自貢井鹽衰落的直接原因是海鹽和湖鹽的低價沖擊。因成本高,部分工業鹽銷售價格倒掛,目前只生產80~90萬噸。5大鹽廠全面虧損,資產負債率最高的達到270%。
不過在幾經調整後,自貢鹽業開始進步,「千年鹽都」之名名副其實。參考網站: /view/112739?tp=4_01 若我的回答有不足之處,請您提出意見,我將繼續努力,謝謝。
2.自貢 鹽 歷史
在歷史上,四川省自貢市是以盛產井鹽著稱。自貢開采井鹽已有 2000年的歷史。在自貢所屬狹窄的55平方公裡面積上,當地勞動人民共開鑿了1.3萬多口鹽井,累計生產食鹽7000多萬噸、天然氣300多億立方米。在保存下來的眾多鹽井中,除有名的大公井、焰陽井、發源井等遺址外,更著名的有: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東源井,開采時間長達200餘年;每一口井就有一架天車,最高的一架「達德井」天車高達113米(位於大安區扇子壩,上世紀90年代已拆除),蔚為壯觀。
四川省自貢市井鹽的采鹵制鹽史,可上溯到東漢章帝時期,聞名於唐宋,鼎盛於明清;在清咸豐、同治年間成為四川井鹽業中心,其井鹽遍銷於川、滇、黔、湘、鄂諸省,供全國1/10的人口食用。
網頁鏈接
3.四川自貢的歷史
自貢歷史悠久,城市形成較早。
自
貢以盛產井鹽聞名,素有「鹽都」之稱。自貢地區的井鹽生產發端於東漢,聞名於唐宋,鼎盛於清末民初。近兩千年來,在城市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自貢由鹽業
「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走過了因鹽設鎮、建縣和置市的道路。城市地域以鹽井鹽灶、產區產場為范圍,逐步形成今日城市分片集中,成組成團,相對獨
立的組團式城市布局的風貌;人口以直接和間接從事井鹽生產、經營為主體,交通以運鹽道路為網路,商品交換圍繞鹽業而繁榮興旺,文化道德、城市建築、民俗風
情、音樂繪畫等,多保留著濃郁的鹽業歷史特徵。
據《華陽國志》記
載:自貢地區在秦代分屬巴、蜀二郡。漢武建元6年(前135年)置犍為郡而分蜀江陽、南安縣。東漢章帝時期(76一88),在今富順、鄧關地區,開鑿成功
一批鹽井。其中一口位於今富順縣城西南,以其出鹽最多;收獲厚利,被名為「富世鹽井」。富義鹽井漸具規模,並因其出鹽最多,商旅輻輳,百姓得其富饒,故名
富世鹽井隨著鹽業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南北朝時期,在今貢井地區又鑿成了以「大公井」為代表的一批鹽井。東漢章帝時,自貢即有鹽業生產。。北周武帝,大公
井也聞名於世,成為與富世鹽井同時著稱於蜀中的鹽井。此時的井鹽生產,始由官府控制和管理。同時,相傳秦時,榮縣始有土陶的生產。至漢代,以鹽鐵著稱。
《漢書.地理志》記:「南安有鹽官、鐵官」。鹽業生產的發展,促進以大公井和富世井為中心的地區人口逐漸聚集,經濟日漸發展。
到北周武帝時(561~578),因富世鹽井而置富世縣,並在大公井所在地置公井鎮。
富世縣到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因避太宗諱改名富義縣。宋代升為富義監,後因避宋太宗諱,改為富順監。元代曾升為富順州。明代又降為富順縣,延至清
代,建置未變。明嘉靖十八年至三十三年(1539—1554),在距富順縣城西去九十里的榮溪本濱(即今自流井地區),以自流井為代表的一批鹽井開鑿成
功,逐漸取代了因淡水滲溢而坍塌的富義、鄧井等原主要鹽井而成為富順縣新的鹽業生產中心。公井鎮到唐武德元年(618)改為公井縣、由於兩地鹽業生產的繁
榮,清雍正八年(1730),分設了富順縣自流井縣丞署和榮縣貢井縣丞署。分屬富、榮二縣的自流並、貢井,即是現今自貢市的自流井、貢井兩區。由於相距不
過10里,在鹽業生產中逐漸聯為一體,合稱「富義廠"、「富榮廠」。清咸豐三年(1853),太平天國佔領南京,淮鹽難以上運,富榮鹽場得以飛速發展,進
入歷史上井鹽生產之鼎盛時期。同治九年(1870),年產井鹽15萬噸。1914年以後,兩地雖仍分屬兩縣,但已「地方稱自貢,鹽場稱富榮」了。自流並稱
東場或下廠,貢井稱西場或上廠。1928年和1932年,曾兩度提出設市。1937年,抗戰軍興,海鹽停滯,川鹽崛起,再度濟楚,設市之需尤迫。1938
年經四川省批准成立自貢市政籌備處之後,至1939年9月1日,始將自流井和貢井正式從富順、榮縣劃出,合並成立省轄的自貢市。
自1949年12月5日以來,自貢一直是四川省直轄市之一。隨著鹽業、化工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及城市經濟實力的壯大,繼1978年榮縣劃歸自貢之
後,1983年又將富順縣劃人自貢市行政區劃之內。至此,自貢市形成今天四區兩縣的規模。自貢市目前的規模,標志著自貢市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4.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的是怎樣建成的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於1959年建立起來的,是中國唯一的鹽業博物館,在這個博物里專門陳列收藏及研究中國的井鹽資料,搜集了不少中國鹽業歷史文物並珍藏及展出了我國唯一一套中國古代井鹽鑽治井的工具。這套鑽治井工具共有一百三十餘種,大約四百多件,它們的形態各異,輕重、長短比例懸殊,但是它每一種工具都有獨特的用處,來處理鑽井過程中,井下錯綜復雜的情況。
自貢鹽業歷史悠久,自貢市的名字也是因鹽而得名的,自貢其實就是自流井和井兩個著名產鹽區的合稱,它的產鹽歷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紀東漢章帝時期,自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產鹽區域,所以在自貢鹽場數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直接或間接從事鹽業生產的人。如今鹽業博物館的館址就建在了一個古建築物裡面,叫西秦會館,這個會館是乾隆年間,由陝西的商人共同耗資數萬兩白銀共同合資修建的,當時叫「同鄉會館」。由此呢就可以想像的出來,當時自貢鹽業的發展是相當的繁榮。
在我們拍攝這個博物館的時候導游就告訴我們,自貢因為它的地下有著豐富天然氣資源,所以這里這里都是以打井資源為主的,打井資源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呢是要鑿井,第二是提取地下的鹽鹵,第三才是制鹽;這個過程說起來輕巧,聽起來也簡單,但這個過程對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任何機械化的年代,他們都是用雙手和一些簡單的工具來完成打井制鹽的全部過程。我在拍攝過程中還聽到了一段有關打井治鹽的真實故事,因為它過於沉重,所以我在做節目的時候沒有加進去,在這個館里有一套古時鑽井所用的工具實物。它是利用了足踏的方式,帶動銼頭上下運動,利用銼頭在運動中形成的動力來沖擊岩石和破碎岩石的,而當時的鹽工所站的踏板只有六七米厘米的寬度,因為在他們的腳下就是萬丈深淵,所以鹽工們隨時都會有墜入深淵的危險,當時鹽商們為了鼓勵鹽工們的勞動就規定了如果鹽工們在上面踏幾腳就給幾個銅板,所以在當時把這種做法稱為「腳腳紅」它的意思就是說每踩一腳除了會得到銅板之外,每一腳過後,都在踏板上留下鮮紅的血印。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就用這種方法鑽鑿了一口千米深井,這在世界上也是舉無先例的,這口千米井現在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果現在到自貢去旅遊,一定要去看一下這口千米井,因為它不但代表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同時也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與汗。
5.自貢的燊海井建於什麼時代
自貢市地處四川省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轄區面積4373平方公里。
總人口320萬人。轄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區和榮縣、富順兩縣,歷為省轄地級市。
以內宜高速、隆雅、遂筠公路和內昆鐵路與鄰交通。有兩千年的鹽業史,是我國最早設立的23個建制市之一,素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而蜚聲中外。
市轄兩縣是全國優質商品糧和商品豬生產基地;擁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和晨光研究院、炭黑工業研究院、井礦鹽研究院等全國性的研究院所。先後榮獲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是川南地區第一座大城市。
區位和交通優勢。通過內宜、成渝高速公路直通成都、重慶,通過內昆電氣化鐵路和建設中北京至昆明國道南來北往,通江達海。
自貢市地處川南腹心,與內江、瀘州、宜賓、樂山市直接通過高速或高等級公路連接,構成川南城市群。是四川省域優先發展的大城市和重要的二級中心城市,是長江上游經濟帶中聯系成渝經濟走廊和川南城市經濟區的中繼站。
自貢到宜賓空港70 公里。是我國西南最大的電力輸配樞紐與西電東送的電力集輸中心和川南微波通信樞紐。
燦爛的鹽業歷史文化。自貢以生產井鹽歷史悠久著稱,經歷了因鹽設鎮、設縣、設市的過程。
早在東漢章帝年間,就開始采鹵制鹽。北周武帝時,設公井鎮。
唐代所產食鹽遠銷湖北、江西等省。唐武德元年,公井鎮升為公井縣而置榮州。
1835年,「燊海井」鑽鑿成功,深達1001.4米,成為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開創了世界鑽井史上的新紀元。清咸豐、同治年間進入鼎盛時期,被譽為「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
先後開鑿了一萬三千多口鹽井。1939年9月1日,設立自貢市,隸屬於四川省政府。
自貢市人傑地靈。歷史上有陸游為官,近現代有變法維新「六君子」劉光第,中國厚黑學教祖李宗吾,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革命家吳玉章,紅岩英雄江姐江竹筠,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紅軍高級將領鄧萍,跳水皇後高敏等名人。
形成了豐富燦爛鹽文化和彩燈文化。 旅遊資源獨具魅力。
自貢以鹽業遺址、恐龍化石、璀璨燈會著稱。自貢恐龍博物館是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是國家首批地質公園,4A級景區。
譽滿海內外的"天下第一燈"--自貢燈會,是中華彩燈文化的代表。以西秦會館設立的自貢鹽業博物館既是全國重點文物,又是全國7大專業博物館之一,西秦會館還是建築精品。
榮縣大佛是當今世界第二大佛。燊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過千米的井。
富順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此外,自貢特產的龔扇、扎染、剪紙並稱自貢小三絕。
此外,還有桫欏谷、青山嶺、高石梯、雙溪湖、花龍溝、五條溝、尖山、農團等風景名勝區和古色古鄉的三多古寨、仙市古鎮。近年來,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旅遊事業快速發展。
全市有4星級飯店2家,星級飯店13家,成功創建為國家優秀旅遊城市。2004年國內遊客395.65萬人次,接待國際旅遊者1875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8.66億元,旅遊創匯191萬美元。
經濟再現生機 改革開放以來,自貢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經濟活力增強,發展步伐加快,老工業城市經濟已經煥發生機。2004年,地區生產總值(GDP)達249.35億元,比上年增長14.0%。
一、二、三產業結構比重為21.0:41.7:37.3。農業和農村經濟加快發展,產業化進程加快。
工業生產保持高速增長,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財政總收入為15.7億元,增長20.4%。
固定資產投資54.94億元,增長23.2%。消費品零售總額65.89億元,增長18.9%。
出口創匯1.07億美元,增長40.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61.29億元,比年初增長17.9%。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3元,同比增長11.6%;農民人均純收入2873元,增長16.7%。我市民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為118.19億元,增長23.2%,佔GDP的比重為47.4%,佔半壁河山。
農村經濟加快發展。2004年,農業實現增加值52.29億元,增長6.9%。
主要農產品產量保持基本穩定,經濟作物比重上升。畜牧業保持較快發展勢頭,農業產業化經營成效明顯,產業化示範基地初具規模。
勞務輸出有序開展,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鄉鎮企業發展、小城鎮建設等取得新成績。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
自貢工業已由單一的鹽業生產發展成為以制鹽、化工、機械為支柱,兼有電子、冶金、輕工、紡織、建材等門類齊全、綜合性的工業體系。近年來,從「放權讓利」、「抓大放小」、「國企解困」到實施五大產業集群,自貢工業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狠抓企業改革、扭虧增盈和提速增效工作,工業經濟規模快速擴大,運行質量顯著提高,增長速度重新進入全省先進行列。
200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269戶,國家大型企業5戶,工業資產總值272億元。工業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提高,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53.69億元,實現利潤8.51億元,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18.3點。
重點行業和優勢企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
2004年鹽化工、化纖紡織、機械、新材料和農副產品加工業五大支柱產業集群完成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78.0%。全國三大鍋爐生產企業之一、主要大型火電、核電、石。
6.描寫自貢面貌的好句
在中國歷史上,因鹽設鎮、設限、設市的大約有一百個,而自貢是這一百個當中唯一的一個由小到大,走完了成為「鹽都」的全過程。朋友們,那需要何等的堅定信念、何等的精神動力、何等的超凡智慧,又需要何等的艱辛付出啊!
是的,就是憑借著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歷代自貢人用自己超凡的智慧,同過艱辛的勞動,把自己的家鄉建成為世界最早進行大規模工業性開採的井礦鹽場,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的誕生地,人類機械頓鑽鑿井技術的發祥地。沒有任何借鑒,沒有任何參照,全憑自己去構想、去發明、去創造,就是這樣,自貢人首先發明了一整套井鹽生產技術,走在當時世界的前列。
在這里,我讀到了屬於自貢的無數「唯一」、「世界最早」、「世界第一」、「首創發明」、「之父」等等標志性詞語。而且,我似乎還聽到了那井礦鹽場的每一口鹽井,每一架天車都開口講出了相同的話語,他們都驕傲地告訴我們說:「我就是自貢靈魂,我就是自貢精神。」是的,從那裡,我確實感悟到了首創發明,敢想敢做,做到第一,做到最好的自貢精神。
更讓人感動,更讓人崇敬的是抗日戰爭時期,自貢所發揮的作用,自貢所彰顯出的愛奉獻、做到第一,做到最好的精神。大家知道,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江浙海鹽生產地被日軍佔領,自貢鹽場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出於國家戰略上的需要,自貢市必須成立。實踐證明1939年8月自貢市成立後,自貢鹽業生產迅速發展。抗戰八年間自貢鹽場肩負著為全國三分之一人口供應食鹽的任務,產鹽最多,任務最艱巨、貢獻最大。自貢的鹽稅收入佔全川鹽稅收入的80%以上,鹽稅收入位居第一。有力地支撐著看著時期的經濟。此外,1943、1944連續兩年,在馮玉祥發起的「節約獻金救國」運動中,自貢人獻金為全國之最,人均獻金為全國之首。這是多麼讓人深受感動,倍受鼓舞啊。
自貢另一熠熠生輝之處,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一燈會」的自貢燈會。沒有哪一個城市的燈展,像自貢燈會那樣走過那麼多地區,甚至走出國門;沒有哪一個城市的燈展,像自貢燈會那樣每到一地,便颳起熾熱的燈會旋風;沒有哪一個城市的燈展,像自貢燈會那樣受到那麼多中外觀眾的稱贊好評。他們贊「瓦基瓦」、「蓋了帽了」。
我們為首創發明,敢想敢做,做到第一,做到最好的自貢精神喝彩。今天我們為自貢精神喝彩,明天我們為踐行弘揚自貢精神努力。歷史上,自貢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驚喜,一個又一個奇跡,一個又一個第一。未來,會有更多的驚喜、奇跡、第一被自貢人創造出來!因為,在我們每一個自貢人深受,都會閃耀出自貢精神的光芒!
Ⅵ 自貢花龍溝竹海門票是多少。好不好玩兒。值不值得去。
去過幾次,。如果從長山那邊下去,有人收票,也不貴,象徵性的5塊錢。從鐵廠那邊下去,不收門票但農家會收停車費,小車10塊摩托5塊,停到第二天都可以的。
好不好玩不好說,因為這里根本沒有經過任何開發,但這絕對是最原生態的地方之一,一條深溝峽谷除了滿目的竹子和幾家竹建築的農家樂,其它就只有流水山石了,而且3家農家樂長年都在經營的似乎只有中間一家,有用竹子搭建的小吊腳樓可住宿,飯菜整得也比較香,主要是雞、兔、筍之類的,價錢便宜,住宿一間屋子一晚上是20塊錢。
最好能有幾家人一起去耍,看看竹林,打打牌,吹吹牛,帶著小孩搖搖吊藍……再住一晚上享受只有蟲鳴蛙叫的自然之夜,真心不錯。
Ⅶ 長山鎮的旅遊資源
基本信息
花龍溝竹海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長山鎮八行村,北與鐵廠鎮芭茅村連界,西與高石梯森林公園相接,東連雙龍
水庫。出榮縣城沿榮竹路向西行,到五通農場處沿小公路北行,一路上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滿目蒼翠,即可流連於田園風光之美,不知不覺來到了「雙龍水庫」大壩前,沿水庫往裡走,它的尾水處便連接著鬱郁蔥蔥的花龍溝竹海。
神話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這里山清水秀,有條巨龍羨慕這里的迷人風光,沿著地下陰河來到了清澈碧藍的深潭之中,當地百姓為留住這條吉祥之物,便修了一座「栓龍橋」(現名「雙龍橋」),將龍栓在了此處,巨龍金鱗閃閃,渾身五彩斑斕,人稱「花龍」。此後,這里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花龍棲息的山溝亦名「花龍溝」。如今,與傳說相關的事物在溝中還歷歷可陳:源頭有自然形成的龍洞,成半月形,面積較大,洞深30餘米,寬80餘米,高10多米,可容納二三百人歇息。龍洞上方崖邊一飛泉垂掛,飛珠濺玉,煙雨蒙蒙,為空寂的山谷增添了一道聲色俱佳的場景;那載來巨龍的陰河還時時可聞嘩嘩水流聲,似春雷隱隱,松濤陣陣;陰河出水口的泉水,清醇醉人,汩汩上涌,經年不斷,即使大旱之年也無斷流歷史。
景點簡述
花龍溝的最佳去處還在上游4公里的竹海。峽谷中的植被主要是原始植被和人工造林相結合;原始植被的畸形樹、蕨類、花草、苔蘚植物為主,覆蓋了整個溝底。從1978年起,當地群眾就引進了「長寧竹海」的楠斑竹進行人工種植。形成了花龍溝「小竹海」,斑竹最大直徑約20厘米,並不斷地串生繁衍,與高山景區緊密相連,融為一體。花龍溝自然風景區內溝內有溝,溪流潺潺、清流透明。漫步竹海中,一切俗世雜念都將隨眼底風光盪然無存。竹林間,怪石突兀,禽鳥爭鳴,野芳發而幽香,佳竹秀而繁陰。晨昏之時,霧氣、山嵐蒸騰彌漫,籠罩其間,清風拂來,綠竹隨風搖曳,碧浪層層,那真是一片竹的海洋。待到日光下徹,穿透林間,一根根「光柱」與排排秀竹縱橫交錯,編織出一幅幅多彩的立體錦緞。如果你把眼光透過竹林,或選擇高處去觀望那竹林兩邊的懸崖和陡峭的山坡,那又將使你平添許多遐想和感慨:多情的風雨剝蝕和藤蔓參差纏繞,描摹出許許多多鮮活的形象和圖案。峭壁上奇形怪狀的灌木、雜草和豐茂的蕨類植物繁殖出一系列伴隨著遊人的想像而無限衍生的絕妙景觀。此情此景,歡愉的禽鳥,高歌的鳴蟬會陪伴你去驚嘆、去謳歌、去沉醉!此情此景,你早已是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心靈也被洗滌得乾乾凈凈。
旅遊地圖
旅遊地址:四川省自貢市榮縣長山鎮八行村,北與鐵廠鎮茅村連界,西與高石梯森林公園相接,東連雙龍水庫。
自助游路線
線路一:可以在自貢市榮縣西門車站自駕車出發至長山鎮劉家嘴村至花龍溝竹海路口方向行駛,依次經過青崗鋪村、雙龍村、老鴰溝村、芭茅灣村即可到達。
線路二:可以在成都市華陽客運站、石羊場客運站及雙流、新津、雅安、眉山仁壽縣、樂山井研縣、自貢榮縣來牟鎮等地自駕車出發至長山鎮劉家嘴村至花龍溝竹海路口方向行駛,依次經過青崗鋪村、雙龍村、老鴰溝村、芭茅灣村即可到達。 地理位置
醒悟寺位於四川自貢榮縣長山鎮得勝村8組境內的真武山,因山上供奉有道教真武祖師神像而得名。山雖只有數十米高,方圓也不過數十畝,然而因坐落在地勢開闊的五通壩上,所以顯出幾分巍然。真武山距離縣城約26公里,榮竹路從旁穿過,交通便利。山上建有寺廟,取名醒悟寺,是縣政府民宗辦准予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寺廟住持法號克戒。
歷史傳說
聽當地老人講,真武山有個民間傳說,說是此山與峨嵋山、鐵山(犍為縣境內)是三姊妹,峨嵋山是大姐,鐵山是二姐,真武山是三妹,三姊妹時常見面,互相傳遞善男信女們朝山時許下的心願。由於有這個傳說作支撐,縣內外許多因種種原因不能去峨嵋山許願還願的善男信女們,便來到真武山許下心願,祁求福祉。
歷史資料
據醒悟寺理事虞芝蘭介紹,山上建寺廟始於清朝初年,其間因種種原因,寺廟8次被毀,又8次重建,最後一次毀壞是在解放初土地改革時期,山上佛像盡毀,而寺廟則被改作為當地的村辦公室,1958年大辦鋼鐵時,寺廟最終被拆。1997年年初,縣內外不少香客又開始登上已是光禿禿的山頂,拜山求福,此後漸成規模,有時朝山隊伍排成長龍直達五通壩,綿延約2公里。1998年4月,香客開始向山上成立的籌建理事會自願捐資,稱捐「功德」,1998年7月19日,在各地香客的自願捐資下,真武山寺廟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動工。經過近10來年香客們的不斷自願捐助,每逢正月初一、農歷每月初一和十五、農歷二月十九日、農歷六月十九日和九月十九日,來山朝拜的香客極多,摩肩接踵,每次多達萬餘人。2003年6月25日經榮縣人民政府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榮縣醒悟寺自批准開放以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積極引導信教群眾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弘揚佛教優良傳統,踐行「人間佛教」思想,重視對教義教規做出符合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闡釋,引導佛教積極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不斷強化內部管理,努力開拓創新,積極服務社會公益事業,宗教活動正常有序開展。
寺廟位置
沿階梯上山,最先來到的是龍王殿,殿內9條飛龍沿崖壁雕刻,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讓人稱奇的是龍王殿雖地處半山上,然這里卻有一股潛水從龍口源源流出,香客門稱之為「聖水」,以為飲之能消災得福,常有香客在這里駐足飲水。出龍王殿後沿依山而建的台階而上,便來到觀音殿,此殿於2001年始建,歷時4年完工。殿內正中供奉的佛像是千手千眼觀音佛像,佛像面容慈祥,千手呈半圓形散開,每隻手正中嵌有一隻眼;殿兩邊供奉的是普賢和文殊佛像。出觀音殿後再往上便來到位於山頂的總持殿,這里是全寺的中心。殿內正中供奉的是身著金身的准提觀音佛像,佛左耳房內供奉的是玉帝和王母像,右耳房內供奉的是真武祖師和關公像,整個大殿氣勢雄偉,做工精美。這里是香客們朝拜的重點,只見他們雙手合十,雙目微閉,頂禮膜拜,整個殿內鍾聲不絕,香火極盛。
寺廟地圖
旅遊地址:四川自貢榮縣長山鎮得勝村8組
自助游路線
線路一:可以在自貢市榮縣西門車站自駕車出發至長山鎮五通村至真武山路口方向行駛,即可到達得勝村8組真武山醒悟寺寺廟。
線路二:可以在成都市華陽客運站、石羊場客運站及雙流、新津、雅安、眉山仁壽縣、樂山井研縣、自貢榮縣來牟鎮等地自駕車出發至長山鎮五通村至真武山路口方向行駛,即可到達得勝村8組真武山醒悟寺寺廟。
Ⅷ 去榮縣花龍溝的自助旅遊路線
自貢到榮縣
始發站: 自貢汽車客運總站 (匯東車站)
發車時間: 06:40-18:30每15-30分鍾一班
車型: 中型中級
票價參考: 11
始發站: 自貢汽車客運總站
發車時間: 06:00-18:30每06-10分鍾一班
車型: 中型普通
票價參考: 8.5
--大概40分鍾左右車程。
在榮縣乘車到長山路上到五通壩出去300米左右下車。有指示牌向右進去約3公里即到。
Ⅸ 自貢市的旅遊景點
自貢市的旅遊景點有哪些?天府之國之南,雖樓宇參差,市井繁華,卻仍見山林穿插、碧水中分,素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之美譽。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自貢市的旅遊景點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青山嶺森林公園
該森林公園位於富順縣萬壽鎮境內,距縣城17公里,鄰沱江。青山嶺為人造森林區,面積11969畝,青山嶺風景優美,氣候宜人,野生動植物多,已建有觀景塔、辦公樓、招待所、餐廳,小鵝山景區等。擬進一步開發:山間觀光游道、游覽亭、特色植物園、綜合娛樂設施等。
金花桫欏谷
金花桫欏谷位於榮縣城西南48公里處的"金花桫欏谷旅遊景區",佔地面積10平方公里,景區內有省級桫欏自然保護區,植被保存完好的萬畝森林、千畝紅岩湖、千畝優質梨基地及桫欏、鍾乳石、瀑布等景觀。
桫欏距今有三億年歷史,屬國家8種一級重點保護植物之一。桫欏是遠古草食性恐龍的主要食物,也是研究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氣候難得的"活化石"。金花"桫欏谷"現存有16000多株桫欏樹,成片的桫欏生長在幽谷之中,成帶狀分布,植株一般高2至3米,最高的達6至7米。桫欏樹形美觀,葉如鳳尾,有的獨自成株,有的兩三株並在一起生長,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形成壯美的景觀。
恐龍緣何滅絕至今是個謎。盡管科學家們跋山涉水搞研究,也很難揭開這一謎底,盡管美國好菜塢投巨資推出科幻大片,如《侏羅紀公園》等,所演繹的只有一時的轟動效應。上億年來,桫欏如何躲過寒冷的冰川期,生機勃勃地長在金花這片神秘的山谷,同樣是個謎。
富順文廟,在自貢市富順縣文廟正街上。始建於北宋,歷經元明清各代重修。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富順文廟坐北朝南,東西寬46米,南北長160米,建築面積2817平方米,沿中軸線由南至北分布有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敬一亭等建築。與別處文廟最大的不同在於,紅牆上凸起一米見方的金色大字為「數仞宮牆」,不是「萬仞宮牆」。大成殿始建於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重檐歇山頂,面闊30.2米,進深21.3米,高25米,十分壯觀。
富順西湖
富順西湖位於縣城內西北隅,是一座人工修飾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蘆,素以荷花聞名。西湖原是鍾秀、神龜、五府、瑪瑙諸山雨水匯流的自然窪地。早在宋代即已疏鑿,砌石為堤,隧成湖泊,「湖闊六七里」。經歷代培修點綴,先後修建有「西湖廳、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風亭、醒心亭、渙樂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湖面逶迤,亭榭呼應,曲橋鉤連,荷花映日,蓮葉接天,垂柳列岸。湖中仿杭州西湖畫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擺設筵席,宴請佳賓。特別是扁舟遊艇,盪漾湖中,曾留下古代多少趣聞軼事。
自貢恐龍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9公里。自貢恐龍博物館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座專門性恐龍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博物館佔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館藏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距今2.05-1.3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被美國《全球地理雜志》評價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自貢彩燈博物館
自貢彩燈公園位於自貢市中心黃金地段,佔地面積10.3公頃,其中水上面積0.75公頃,是一個集園林、游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公園。是自貢燈會本地舉辦的主要場地。彩燈公園始建於1930年,取名「滏溪公園」,1988年更名為「自貢彩燈公園」。
山在水中映,水在山中央,「兩山夾一湖」的自貢彩燈公園風光漪麗,美景如畫。坡緩寬闊的南山雄踞著造型別致、古樸典雅的「中國彩燈博物館」;鳥語花香,綠樹茂密的'北山坐落著風格奇特、撲朔迷離的「魔幻城」。人工湖碧波盪漾,兩岸綠樹成蔭,百花爭艷;游樂區有驚無險,妙趣橫生;盆景區內二十二米長的璧雕盆景《大江東去》氣勢恢宏,立意深邃。
飛龍峽
飛龍峽位於自貢市風景秀麗、環境幽雅的農團山區,距城區18公里,因峽谷像一條騰飛的巨龍而得名。農團尖山自然風景旅遊區以林地和湖光山色為主要特色,景區內有7個主要景點,分別是:尖山湖、農團山、獅子灣盧德鉻故居、永安古鎮、開後宮、何樂祠、金銀湖。
牛佛古鎮
牛佛鎮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素有「九街十二巷,中間有個鴨兒凼」之稱,交通位置十分重要,牛佛寺坐西向東,江水西來東去,一葉葉漁舟漂浮江面,如詩如畫,遠眺群山起伏,視野寬闊,沱江靜靜流淌,繞牛佛鎮蜿蜒而去,是遊人「餘地又回頭」的旅遊勝地。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以聞名中外的中侏羅世恐龍化石群遺跡為主體。中侏羅世產出的恐龍化石數量豐富,種類眾多,埋藏集中,保存完整,在世界上絕無僅有。這里產出了一大批世界級恐龍化石珍品,幾乎涵蓋了侏羅紀時期所有陸生脊椎動物門類。公園內建成的中國首座集恐龍化石原地保護、標本展示和科學研究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博物館,為科學知識普及游覽觀光和科學研究提供了絕佳的條件。
鹽業歷史博物館
鹽業歷史博物館坐落於在自貢市自流井區解放路樂段的鹽業歷史博物館,原為到自流井經營鹽業的陝西鹽商集資興建的西秦會館。 鹽業歷史博物館始建於清乾隆元年,設計精巧,融明清兩代宮廷建築和民間建築於一體,規模宏大、金碧輝煌。道光七年,由著名建築師楊學三主持大規模擴建。整個建築群由前至後,逐層加高,整個建築中木雕、石刻、彩繪、泥塑精妙絕倫,令人目不暇接。後倚風景秀麗的龍鳳山,前臨繁華熱鬧區,殿閣巍峨,造型奇特。博物館在中軸線上布置主要建築,四周以廊牆及其它建築組成有縱深、有層次、有京華的5個大小院落群體。 作為西秦會館點綴、裝飾的主要物色是木雕石刻,遍布全館,多達數百件,以石獅、獻技、金鏞,賁鼓等樓閣的雕刻最為突出。大門石獅高2.27米,突目隆鼻,身披捲毛,四爪鋒利,兩獅正身向外扭頭相望,張口作嘶吼狀,頗顯威嚴。獻技、金鏞、賁鼓3處的木雕,集中在長22.3米,寬6.7厘米的木欄上,人物有350多個,疏密得體,刀法明快。此外,額枋、襯枋、挑梁、垂花,欄桿上的木雕,有神話傳說,有歷史故事,有社會生活,戲劇場面,花鳥靜物,均刻藝精湛,維妙維肖,至今清晰可見。
花龍溝竹海
花龍溝竹海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長山鎮八行村,北與鐵廠鎮芭茅村連界,西與高石梯森林公園相接,東連雙龍水庫。
花龍溝中以楠斑竹為主體,形成了花龍溝竹,斑竹最大直徑約20厘米,並不斷地串生繁衍,與高山景區緊密相連,融為一體。花龍溝自然風景區內溪流潺潺、清流透明。漫步竹海中,一切俗世雜念都將隨眼底風光盪然無存。竹林間,怪石突兀,禽鳥爭鳴,野芳發而幽香,佳竹秀而繁陰。晨昏之時,霧氣、山嵐蒸騰彌漫,籠罩其間,清風拂來,綠竹隨風搖曳,碧浪層層,那真是一片竹的海洋。待到日光下徹,穿透林間,一根根「光柱」與排排秀竹縱橫交錯,編織出一幅幅多彩的立體錦緞。可開發面積6平方公里,溝內自然景點有黃龍洞、烏龜石、水簾洞等。
榮縣大佛
榮縣大佛位於四川省榮縣縣城東郊,為唐代所刻,佛像坐南面北,是一尊坐佛裝彌勒摩崖石刻造像,佛身通高36.67米,頭長8.76米,肩寬12.67米,膝高12米,腳寬3.5米,是世界第一大釋迦牟尼佛(現世佛),第二大石刻大佛,僅次於樂山彌勒大佛(未來佛),號稱四川第二大佛。榮縣大佛與樂山大佛相距不足百里,各有特點,映襯成趣,自古以來就有「嘉州大佛雄,榮州大佛美!」之譽。
Ⅹ 自貢榮縣有啥好玩的地方
榮縣位於四川省南部,屬自貢市管轄,距市區38km,毗鄰內江、宜賓、樂山市,地處長江上游沱江、岷江水系的低山丘陵地帶,面積1598平方公里,人口70萬。
榮縣歷史悠久,古為黃帝之子青陽玄囂的封國,晉末置縣,宋代稱榮德縣,明代稱榮縣至今。榮縣更是人傑地靈,早在南宋時,愛國詩人陸游曾攝政榮州,盛贊榮縣「其民簡朴士甚良,千里郁為詩書鄉」。特別是到了近代,我國老一輩無階級革命家、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吳玉章等人領導的「榮縣獨立」運動震驚全國,並建立了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縣政權,「首義實先天下」。
榮縣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森林覆蓋率24%,土壤肥沃,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組合協調,生物種類繁多,農副產品豐富,盛產糧食、生豬、水禽、柑桔、茶葉、蠶繭、花生、油菜、木本油料、葯材、木材等,有可開發量為2.1萬千瓦的水能,53億噸岩鹽,300億立方米天然氣,0.4億噸天然鹵水、氣田水,5億噸優質石灰石,4億噸高嶺石粘土,10萬噸優質鈣基膨潤土,0.5億噸石英砂等工業資源。工農業資源及配套的組合優勢,具有發展綜合商品農業和建設工業大中型骨幹項目的優勢條件,開發前景廣闊。
榮縣是省級風景名勝區,有人文景觀32處,自然景觀20處,其中省級5處,市級2處,城東0.5公里有全國第二大佛——榮縣大佛,城北1.5公里有儲量5800萬立方米的雙溪水庫(雙溪湖風景區),城西南40公里有杪欏自然保護區,城東18公里有吳玉章先生的故居。目前,我縣擁有星級旅遊涉外賓館、旅遊定點單位、國內旅行社;旅遊產品有獲全國金獎的「龍都香茗」特種茉莉花茶,旭水大麴等,名優果品,天府花生,光明粉絲等質優價廉,暢銷各地。
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已形成制鹽、食品、建材、化工、機械、能源、經紡七大工業體系,建成全國商品糧基地縣、瘦肉型豬基地縣、優質柑桔基地縣、優質茶葉生產基地,進入全國500個糧棉大縣,西部百強縣,全國產肉量100強縣,部分產品榮獲國優、省優稱號。現正大力發展名酒、名茶,獨特風味肉食品和建材、壓力容器等。
榮縣城區面積8.5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0餘萬人,城區建設美觀規范,水、電、氣設施齊全,目前日供水能力3.5萬噸,現正按照「美化、綠化、亮化、凈化」方針,開展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同時,新城建設也正在按照既定的目標有條不紊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