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把幼兒園的牆上都裝飾了環創
1、在環境創設中折射本土文化
幼兒園的環境應呈現出當地的文化風情,這是我們的在創設環境的一大特色,從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呈現在牆面上的裝飾,都可以體現出幼兒園所處地域的風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如 A樓二樓的竹文化吊飾就是收集我們高縣常見的竹製品:蒸籠、筲箕、簸箕、蒲扇進行塗色、用中國結裝飾,最後貼上小朋友的作品製作而成的。三樓的江南風情吊飾則用的是幼兒園幾年前跳舞的油紙傘,放在資料室沒派上什麼用場,久了就廢掉了,我們把它拿出來做吊飾,錯落著掛在走廊上,加一些老師和小朋友用卡紙共同剪出的螺旋形彩條,又構成了一道鄉土風景線。還有一樓的木飯瓢組合成葡萄,辣椒、大蒜、金瓜串看到這些吊飾,具有獨特的高縣韻味,這些東西都源自於老師、幼兒及他們家庭的收集,結合主題活動「美麗的高縣,我愛你」的開展。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本土文化。有的老師來自鄉村幼兒園,你們那裡擁有獨特的鄉土資源,高粱桿、玉米棒、竹筒、竹枝、竹製品等材料比較好收集,發動家長和幼兒帶一些到學校,教師多動動腦筋,利用這些材料來布置環境,比如用竹枝造型,在牆上貼成一棵歡樂樹,小朋友畫上自己最開心的事,剪成樹葉的形狀貼上去,又比如用竹片、高粱桿組合成房子,這些布置必然會給你們的幼兒園增添獨特的環境氛圍。
2、在環境創設中滲透教育
「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影響雖是隱性的,卻是巨大的「。在室內外的牆面畫上各種圖形、謎宮,貼上數學題,幼兒去想一想、做一做,塗上字母、單詞,請學英語的孩子教我們讀一讀。增大幼兒受信息刺激的機會和供幼兒游戲使用,並通過游戲鞏固學過的知識或獲得某方面的煅煉。又如A樓樓梯牆壁,由下而上創設一組系統的安全教育圖,由小朋友自己繪制安全標志。遇到火警撥「119」,過馬路要走人行道,讓幼兒在每天上下樓梯時接受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培養自我保護的能力。在牆面上畫上中國地圖,通過各種游戲形式,認識祖國遼闊的疆土的區域劃分和分布,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又如「跳蝸牛」在蝸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塗上鮮艷的顏色並寫上數字,幫助幼兒做辨色訓練和鞏固數字的認識。特別是班內的環境創設,我們要取材於孩子們的興趣點,生成主題牆飾,並在此基礎上,完備各區角的環境創設。比如,小班孩子剛入園,對幼兒園比較陌生,老師可以設置寶寶樹主題牆飾,把寶寶的全家福貼在牆上,也可以把寶寶的頭像做成「蘋果」,早上來園時讓孩子自己貼到蘋果樹上,這種互動式的牆飾,不但提高了孩子參與的興趣,使牆飾最大程度發揮了教育作用,而且對於促進幼兒觀察力,手的控制能力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是有很大幫助的。讓環境充分發揮了教育作用。
3、環境創設充分利用三維空間
空間布置是通過在空中吊掛各種具有教育性和裝飾性的物品來實現,而且更換方便。如一年當中有許多節日,我們用空間布置去配合節日教育,在中秋節掛上燈籠,國慶節掛上國旗和彩旗、端午節掛上粽子等。燈籠可以是小朋友家裡用過的,粽子可以由老師和幼兒用各種廣告紙、包裝紙來折,再配上綵線做的吊穗,既環保又美觀還調動了幼兒參與布置的積極性。吊飾使我們的環境創設拓展到空間中,校園和活動室就變得立體而生動。不管我們來自什麼幼兒園,關鍵是要動腦筋想辦法把各種東西都做成吊飾,如:洗潔精瓶種花。
牆面布置能美化幼兒園,設計個性化的家園橋、充分發揮家長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是其中的一個內容。牆面布置還可與主題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幼兒個體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牆飾內容以近期相關活動的內容為主,例如:「春天的主題活動」,在牆上布置春天特徵的植物,動物及人們的活動等。此外我們還設置評比欄鼓勵孩子自己設計標志來表揚好孩子,為幼兒提供表現自己,樹立自信心的機會。
在室內外開設繪畫區、拼圖區、自然風景區,作業展覽區、天氣記錄區等,充分發掘可操作性的布置,並根據教育需要靈活更換用途或內容。如要求幼兒觀察一年四季的自然變化,用自然物如:樹葉、草、花、小動物模型,標本或圖片布置在牆上,從而通過幼兒觀察、動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徵,又符合寓教於游戲中的原則。我們在教室外的平台上開辟了自然角,放了動物和植物,如蘿卜、洋蔥、大蒜、馬鈴薯、小魚、烏龜、泥鰍、蝌蚪、龍蝦等,並且採用值日生制度,讓幼兒輪流照顧、觀察,孩子們因此掌握了許多動植物的知識,大班的孩子對動植物的生長尤其感興趣,他們會自己動手畫觀察日記,記錄動、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還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播種,並參與澆水、除草、鬆土等勞動,在親手種植的過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在各位老師所在的幼兒園,有著比我們更為得天獨厚的條件,開辟自然角並利用自然材料組織幼兒進行手工製作來裝扮教室,開展種植和飼養的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從小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是可行的。比如老師們可以指導幼兒用玉米粒,西瓜籽、南瓜籽、黑豆、綠豆粘貼成各種圖案形象,採集秋天的落葉加工成標本,或拼剪成各種圖案,用橘子皮來做菊花,把各種蔬菜和水果進行造型,變成有趣的動物,變成可愛的寶寶。這樣,我們的物質環境會變得更有意義。
4、注重幼兒參與環境創設過程的體驗。
大家看到,我們幼兒園每個班級都有主題牆,有的在室外的走廊上,有的在室內的牆面上,每一個主題牆都離不開幼兒的參與。教師在環境創設中沒有包辦代替制約幼兒主體性的發揮。環境創設的目的是引發和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作用,幼兒的思維和創造的發揮。所以,我們幼兒園注重為幼兒提供獲取新知識經驗、鍛煉雙手技能的絕好機會,使幼兒對自己親自動手、動腦布置的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滿足感。教師不是把精力放在「我想怎麼布置,我想怎樣創設」上,而是將精力放在「我怎樣啟發、引導、支持幼兒參與?幼兒怎樣參與?我能提供怎樣的條件?」 上。這種參與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遵循幼兒年齡特點,組織幼兒參與設計,參與收集和准備材料,參與布置,參與操作,參與管理的過程。例如:在奧運會召開前夕開辟一個分期知識園地「奧運會知多少」,要求幼兒在家長、老師的協助下,用不同形式(圖畫、剪報、手工製作等)收集有關的資料,布置園地。如大班孩子創設的《我們愛祖國》、《大自然的語言》的主題,中班孩子創設的《有趣的昆蟲》,小班……等主題,都是老師通過組織幼兒討論,按照幼兒的想法、看法,再同他們一起把大家的作品巧妙地組合在一個整體中的。這種把幼兒的作品組合起來進行環境布置的形式,也使每個幼兒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驗到合作的樂趣。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在親手參與環境布置的教育過程中,獲取了新的知識經驗,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養。而幼兒對自己布置的環境也有一種特殊的鍾愛和親切感,這樣會激發幼兒更充分地與環境相互作用。
此外,幼兒的繪畫作品充滿了童真童趣,表現了他們的所思所想,我們把這些兒童作品來美化我們的環境,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來,孩子們增加了創作的興趣和信心,因為這是對他們的最高尊重與鼓勵。雖然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表現各有差異,但環境建設應努力做到讓每個幼兒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不斷向上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在教室內的作品欄上,在各個樓梯間的牆壁上,甚至是在天花板上都有我們每個孩子的作品,客人到我們的教室做客,孩子們會爭先恐後地向他介紹自己的作品,他們對自己的每一幅畫,每一件手工作品都非常的得意,作品欄是他們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用武之地。在教育活動中你們的孩子也能夠畫出漂亮的畫,製作出各種手工作品,因此要創設作品欄,盡量把孩子的這些作品進行造型、組合、整理展示出來。
5、環境創設內容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幼兒園環境,既是豐富多彩的,又是整體而系統的,只有這樣,才能帶來美感,才能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在一些幼兒園,經常見「一棵大樹」就佔用了牆壁的很大面積,但又沒具備什麼教育作用,或者在同一個樓層的班級的走廊布置風格迥異,顯然是教師為了完成任務而已。那樣單一的創設手段,影響幼兒豐富的想像力,減少幼兒動手操作及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的機會。為此我們幼兒園在環境創設中堅持了共性與個性相結合、合作與分工相呼應,以創建「美麗和諧的校園文化」為基調,努力創設溫馨、舒適、優美、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集中全體教師的智慧,制定環境創設的總體規劃,再分解到各個小組,各個樓層,各個班級,根據幼兒注意對象廣泛、好奇心強的特點,布置內容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如下操場旁邊的藝術牆,以抽象圖案為主,可以激發幼兒的想像力,重重疊疊的圓圈被孩子們想像成宇宙中的星球,飛碟、外星人、跳舞的娃娃,飛舞的泡泡,閃耀光芒的太陽;組合巧妙的三角形被孩子們想像成花間的蝴蝶,天空的風箏。B樓的二樓和三樓同樣使用了彩紗布置走廊,但是在色彩和造型上卻不相同。如在A樓的各層樓梯間都用到了蝴蝶結,但搭配確別出心裁,有掛成片的,有幾串設計成弧形的,也有個體在花籃里做點綴的。不管你所處的是一所幼兒園還是一個幼兒班,在進行環境創設時首先要有一個大致的規劃。
一般說來環境創設要與教育目標相契合,為教育目標服務,主體環境如走廊、戶外主牆體要考慮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發展孩子的美感,也可以是幼兒園與家長的互動板塊,如家教之窗,幼兒的活動風采展示等。而每個活動室內的環境創設可以考慮與活動主題相呼應,並在相應的活動區,如美工區,科技區,勞作區體現。比如開展鳥的主題,環境布置可以緊緊圍繞鳥類進行,如鳥的圖片,模型,玩具等等。這些都是環境創設的范圍。再比如開展主題活動蛋,可以在美工區投放蛋殼畫,雞蛋殼手工製作,科技區可投放醋蛋,語言區可投放有關於蛋的故事等等。我們給環境創設要有一個總體定位,室內外牆面、平台、吊飾究竟怎樣做,孩子們對於環境有什麼想法和需要,這些在你的心裡要有個譜、設計好之後再收集相關的圖片資料、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布置,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環境變得和諧,才能提升我們幼兒園的形象,才能避免了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
B. 幼兒園教室布置怎麼布置
1、按照教學計劃、教育目標的要求合理布置幼兒園環境
幼兒園環境的布置對幼兒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當一個教師對一個教室環境的布置時,往往要根據幼兒發展目標和本班幼兒實際發展水平出發,選擇相應的布置內容,做到環境布置工作要有計劃性、目的性。
2、對環境的布置要有全局觀念和整體概念
人們進入活動室或睡眠室,進入視線的是整個活動室或睡眠室的擺設與裝飾,而不是某一個裝飾物或某一個角落的擺設。因此室內的傢具擺設,要便於幼兒活動,空間設計要符合幼兒多種需要,要給幼兒多種多樣的空間。
幼兒常常願意三三兩兩地在一起活動,所以要有大集體活動的空間,也要有小集體活動的空間。進入活動室或睡眠室給人的整體感覺應是整潔有序,清新優美。室內裝飾的內容要統一起來,突出主題思想。
3、充滿想像的空間
幼兒隨著語言的發展和經驗的不斷豐富,想像力逐漸發展。想像力很重要,沒有想像就沒有發明創造,幼兒想像的越廣,參與實踐的范圍越大,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幼兒園的環境布置內容應有想像的因素,多給幼兒准備一些富有想像力的圖片、材料、教具,用來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4、符合兒童感覺的環境
常常看到幼兒拿著布娃娃或小動物,把他們當成好朋友,跟他們說話,並流露出喜怒哀樂的情感。根據這個心理特點,室內環境布置不宜成人化,要富有兒童情趣。活動室內要設有布娃娃家、動物世界;牆面布置可以採用擬人化手法,如秋季可以製作「豐收的秋季」。
5、結合主題活動美化環境
關於「小動物怎樣過冬」這個主題,教師通過教育活動讓幼兒了解幾種小動物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帶幼兒去動物園觀察小動物,在幼兒園動物角飼養小動物,幼兒在活動區看有關小動物的圖書。在這一系列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可帶領幼兒共同設計布置關於「小動物怎樣過冬」的牆飾。
6、根據季節的變化不斷更新內容
一年四季不斷交替,人們視四季變化很平常,但作為幼兒園的教師要把這平常的自然現象看作不平常,經常賦予新的內容,使幼兒通過室內環境的不斷變化,不斷地獲取新知識。季節的變化,可使幼兒看到動植物生長與季節的關系,學習了知識。
季節色彩的變化,滿足了幼兒的需要,也激發了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情感。根據季節的變化布置牆面,同樣要求教師要帶領幼兒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活動。
7、根據節日的性質給幼兒園教室布置環境
教師要根據節日的性質布置環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幼兒從中受到教育。「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五一」國際勞動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這些節日都比較莊重,要形成節日的莊重又熱烈的氣氛。
8、設計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內容
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內容包括同情心、責任感、自製力、自信心、同伴交往、克服困難與挫折、獨立性、堅持性、活潑開朗的性格等九個方面。教師除進行專門及隨機的教育活動外,還應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可與主題活動、季節、節日結合起來。
9、布置時候讓兒童參與全過程
在室內環境布置中,教師要改變成人做孩子看的傳統觀念,首先要從思想上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要不嫌麻煩,二是要充分相信幼兒有自己動手製作的能力。同時教師應著重考慮在布置環境中如何發揮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把布置和美化環境的過程變成幼兒感知和學習的過程。
10、採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和材料
幼兒園室內環境布置要根據《規程》精神,教師和幼兒共同製作,製作的方法要簡單易行,可與美術教育活動結合起來。製作的物品可有平面和立體兩種造型。
C. 如何修理幼兒園小班牆面環創和注意事項
大家都知道,幼兒園裝修的質量直接關繫到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情緒,這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有著無形的影響。對於幼兒園,他們經常在牆上添加一些圖片或教育格言。為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幼兒園小班牆面環創設計是裝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當然,對於幼兒園小班牆面環創裝飾,每個人都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們來看看吧。
1、主題很清楚
對於這種類型的牆的准備,主題應該是清晰的,這樣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了解圖像的內涵,例如,可以突出教師和孩子的個性特徵,沒有個性和功能,以及完整的主題牆。此外,它還包含少量的內容,支持主題,使其更加豐富多彩。
2、材料豐富
材料的多樣化使圖像更加豐富多彩,主題更加立體,也更貼近兒童的生活。例如,在環境保護的主題中,大量的廢料可以用於主題牆的設計,這是非常相關的,花生殼可以用於春天。繪畫後,製作小痰,用棉花等材料製作花朵等,讓孩子在有限的空間內享受無限的自然。
3、適合周圍
在設計中,不僅孩子的天真和樂趣,而且接近他們的生活當然也是吸引父母和孩子注意力的因素,你可以在牆上留下空白,學生作業,兒童日常生活照片等。
1、統一和變化
在牆的內容和風格的布局中,無論是大型,中型還是小型,還是活動室中的牆或一些圖像,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孤立的,表現出獨特的,相對單調的意義。這時,圖像,顏色,形狀和空間等風格元素,以及這些元素之間的和諧與協調,可以用來使牆面布局呈現統一感和變化感。
2、要注意孩子的美學和興趣
對於牆面設計的內容,你必須使用孩子們喜愛和感受的內容,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積極探索的精神並採取主動。此外,那些特定的,易於理解和理解的東西可以激發你的好奇心。讓他們樂於操作。
3、形式應豐富多樣
一般而言,牆壁的設計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平面,半立體,立體聲等,但是大多數人在布置時傾向於採用扁平形狀。雖然配合豐富,但顏色和形狀趨於獨特,缺乏多樣性,很容易給人一種均勻感。
上面文章是有關如何處理幼兒園小班牆面環創和幼兒園小班牆面環創注意事項的相關知識。
D. 幼兒園十二屬相主題牆環創,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 十二生肖
提起幼兒園十二屬相主題牆環創,大家都知道,有人問幼兒園環創怎麼做好,另外,還有人想問幼兒園環境創設分為幾大類,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幼兒園十二生肖主題計劃,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 十二生肖,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內容來自用戶: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傳統種十二生肖的來歷,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肖屬相。
2、通過閱讀和游戲活動。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每十二年轉一遍。
3、樂意參加閱讀兒歌和排序活動。
活動准備:
1、幼兒自己了解自己的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屬相。
2、十二生肖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老師:「小朋友們早上好!今天老是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去認識十二生肖寶寶,跟他們玩游戲,交朋友。可是,生肖寶寶們說了,他要考考小朋友了。仔細聽。」
1、你們知道什麼是生肖嗎?
2、他都有那些動物呢?
3、誰排在第一呢?
下面就請小朋友來聽一個故事,名字叫《十二生肖的故事》
老師:「故事講完了,現在就請小朋友們,告訴生肖寶寶問題的答案吧!」
二、討論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1、欣賞兒歌:
老師:「剛剛丫,小朋友們都很棒,回答了生肖寶寶提出來的所有問題。生肖寶寶就決定要教我們一首兒歌,聽聽。」
2、老師教兒歌:
老師:「小朋友們,現在就跟老師一起來學兒歌吧?」
3、分組比賽學兒歌:
老師:「剛才大家一起讀的時候都很棒,現在就輪到咱們比賽的時候啦,你們准備好了沒有丫?」
4、一起朗兒歌。老師:「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生肖寶寶,那麼你們都知道你們自己的生肖是什麼嗎?你的爸爸生肖你們知道嗎?」
如果你們只是普通幼兒園並不重視,那麼在牆面上進行一些裝飾即可。
如果你們幼兒園對環境創設有嚴格要求,那麼可以結合幼兒園教材,根據每一個月的主題進行設計。譬如在主題牆上做思維導圖,在其他牆上面預留空間,將孩子的作品全部上架。
幼兒園的環創怎麼做
第一、傢具的選擇,要選擇沒有銳角的傢具,最好是園弧形的,這樣就不會對寶寶的平常活動造成磕碰。
第二、地板,要選擇環保容易打掃的類型。
第三、幼兒園在選擇窗戶時一定要注意,窗戶要可以承擔起整個室內通風和採光的作用。
第四、對於牆壁塗料的選擇,要選擇無害的,以及含有的對寶寶危害物少得種類。
第五、牆面裝修時要注意,合寶寶的審美的同時,還要使得整體空間看起來更簡潔大方。
以上就是幼兒園合理裝小技巧,想要辦幼兒園的朋友們可以學習起來,相信對你們進行幼兒園裝修是很有幫助的
小小傳承人專用幼兒園環創課程
家園聯系欄的創設、主題牆的創設、活動區牆面的創設、吊飾及換洗間牆面的創設。
以上就是與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 十二生肖相關內容,是關於幼兒園環創怎麼做好的分享。看完幼兒園十二屬相主題牆環創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E. 幼兒園環境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三方面:物質環境教育、精神環境教育和社區資源教育。
1、保護幼兒的天性,創設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幼兒園應該是孩子的家園、樂園、花園。在物質環境的創設過程中,從孩子的觀察視角入手,為幼兒創設處處皆精品、充滿童趣、充滿交流和互動氣息的、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2、尊重幼兒的個性,營造溫馨和諧的精神環境
精神環境是一種隱性環境,對幼兒的發展特別是情緒情感、社會性、個性品質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一所幼兒園能否成為幼兒真正的樂園,精神環境是關鍵。
3、滿足幼兒成長的需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區資源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幼兒園、社會三大環境的相互作用。社會是幼兒密切接觸的一個生動有趣的大課堂。請進來,走出去是幼兒圓內外教育力量整合的最佳途徑。
(5)幼兒門裝飾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幼兒園環境教育的方法:
一、在活動室內設置各種活動角落
在活動室內可以為孩子們設置玩具角、圖書角、美術角、常識角、自然角等。這些活動角落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活動機會和空間,同時可以在活動的過程中,增長幼兒的知識,開發幼兒的智力,加強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比如:在幼兒園設置的美術角,這是為幼兒提供美工活動的場所。孩子們在繪畫、剪貼、折紙、塑造、製做等活動中,使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以及審美能力,得到了鍛煉和發展。美工活動既可以對幼兒進行形象思維的訓練,又可以培養幼兒抽象思維的能力。
美工活動是手腦並用、動靜交替、寓教於樂的好形式。幼兒在玩中做,玩中學,整個活動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可以使幼兒萌發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
因此在幼兒園中設置美術角是十分必要的。為幼兒設置圖書角,可以使孩子們通過閱覽圖書,豐富知識,開發智力。圖書角有多種形式,條件好的幼兒園可以製做專用的圖書櫃,圖書架等,狹窄的幼兒園可以將圖書角設置在窗檯上。效果比較好的是布袋式圖書角。
布袋式圖書角具有製作簡便,不佔空間,價格低廉,幼兒取送圖書方便,美觀大方,富有幼兒情趣等特點。同時,可以培養幼兒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布袋式圖書角,可以設置在風琴的背面和門上,為幼兒的學習和成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布置家園聯系,小紅花園地等專欄
家園聯系、小紅花園地專欄,是幼兒園必不可少的欄園。家園聯系專欄是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聯系的園地,該專欄可以使家長了解、掌握幼兒園的教學情況,以及幼兒在園內的學習情況,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工作。
教師還要以通過家園信箱欄目,向家長介紹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方法。家長也可以把自己的意見、見解和要求,通過信箱傳遞給教師,共同為教育好幼兒做出努力。幼兒園設置小紅花園地,是為了表揚和鼓勵幼兒進步,激發動兒積極向上的願望。
小紅花代表的內容可以根據幼兒的特點和情況確立,如午睡小紅花,進餐小紅花,學習小紅花,守紀律小紅花,講衛生小紅花等。在周末總評時,就可以比一比,誰的紅花最多,誰的進步最大,通過在幼兒園設置小紅花園地,使孩子們能夠在德智體等多方面得到發展。
三、幼兒園瓷磚牆壁的利用
在幼兒園設置瓷磚牆面,為師生共同參與裝飾、繪畫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是幼兒園布置環境較為理想的方法。
在師生共同設計、布置環境的過程中,把幼兒的作品布置在活動室的瓷磚牆壁上,使幼兒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增添一種親切感,提高了幼兒的主人翁意識。這樣不僅可以通過美的環境陶冶了幼兒的情操,也可以發展幼兒的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幼兒的美術技能。
如果幼兒園結合主題教育與季節的變化,隨時更換幼兒的作品,就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了知識傳授。
在活動室設置瓷磚牆面,為幼兒提供了即興作畫的新天地。瓷磚牆面光滑,潔白、易畫、易擦、易清洗,是幼兒作畫的最佳場所。幼兒即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教育的主題作畫,也可以按著自己的想像即興作畫,還可以幾個小朋友自由結合集體作畫。
從個體上來說,不但提高了幼兒的繪畫水平和興趣,而且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從整體上來說,既美化了幼兒生活環境,使幼兒生活在不斷變化,富有新意的童趣世界中,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與集體主義思想。這項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愛。
在活動室設置瓷磚牆面,也為教師展示美術技能提供了極好的舞台,教師在瓷磚牆面上既可以根據教育主題的內容選擇粘貼的題材,也可以按著自己的愛好進行粘貼,還可將牆面塗上顏色,然後再進行粘貼。
這樣既能不斷提高教師手工技能,又給幼兒創設一個和諧輕松、富有美感的環境。幼兒在這樣一個天地里,即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受到知識的教育。
四、用紙貼畫,布貼畫裝飾布置幼兒園環境
用各種紙貼畫布置幼兒園環境,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里說的各種紙包括吹塑紙、絨紙、舊掛歷紙、手工紙和不幹膠紙等。這些紙粘貼出的作品,色彩鮮艷,畫面生動,具有一定的藝術效果。比如,採用比較先進的彩色不幹膠紙粘貼玻璃畫,布置幼兒園環境,效果十分顯著。
這種形勢是把不幹膠的艷麗色彩與玻璃的透明作用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穎的藝術風格,深受幼兒的歡迎。特別是具有主題性的內容,不僅美化了環境,同時,使該於們受到教育和啟發。不幹膠紙粘貼的玻璃畫,優點很多,最主要的是不怕水,不怕擦,不易損壞,還可以隨時更換。
用布貼畫裝飾、布置幼兒園環境,會給孩子們創造一個新穎別致的良好空間,布帖畫是一種比較獨特的作畫方法,畫面材質新穎,色彩十分明快,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將不同規格和內容的布貼畫分別布置在梯廳和活動室內,可以使孩子們在獲得美的感受的同時,陶冶情操,潛移默化地使他們受到教育。真正是寓理於情,寓教於樂。
幼兒天真、活潑,他們早期性格與習慣的形成,是與環境有著密切聯系的,幼兒生理上的弱性,決定了他們對環境的依賴性,幼兒行為的可塑性,決定了環境作用的廣泛性;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為幼兒創設良好教育環境的重要性。
通過幼教工作者對幼兒園的環境進行精心的布置,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溫馨、優雅、舒美的環境。一個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不僅達到了對幼兒心靈塑造、情感陶冶的目的,同時,為幼兒一生的成長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F. 幼兒園教室環境布置需要買哪些材料
應該首先關注的是:環境布置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孩子的操作?還是只是為了美觀?還是為了配合相關的教育活動?
材料永遠是為目的服務的,你想長期固定,就要選用有機玻璃、木板、不銹鋼等材料;如果想作為背景,用萬通板是不錯的。如果要方便張貼和取放,用皺紋紙和海綿紙。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和條件」。新頒布的《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也特別強調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創設具有教育價值的環境,顯得愈發重要。教師應創設不斷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環境,讓環境與幼兒「對話」。這不是僅僅讓幼兒參與把部分環境交給孩子布置所能實現的,而應將環境視為課程,並使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那麼,怎樣營造和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同時又能突出幼兒園的特色,促進幼兒身心主動和諧的發展呢?
3-6歲階段,幼兒由於認知發展已有了色彩的概念,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的發展,在色彩的喜好上從無個性的盲從逐步到有自己喜好。3—6歲幼兒喜愛暖色系,、與日本的研究相一致。其中小班幼兒對紅、橙兩色易混淆,藍綠兩色分辨不清。這是由於他們的視覺分辨能力還未發育完全。心理上盲從現象嚴重。中班幼兒大多能正確說出色彩的名稱,並正確對應,極個別幼兒變色能力弱,個別認知發展較好的幼兒已有了個性化的色彩喜好。大班幼兒由於身心的發展逐步建立了自我意識,顯露出一定的個性品質,其中對色彩也表現出不同的愛好。總體說來,在整個幼兒時期是直覺思維時期,邏輯推理能力弱,缺乏聯想、推論、象徵的能力。色彩的復雜心理作用對他們不起作用。簡單、鮮艷、明快、活潑的純色調和甜美的柔和色調最為值得他們欣賞。色彩的運用還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不要完全忠於自然。
首先,環境應具有教育的功能。環境可以啟發幼兒的智力,幼兒園的環境布置可以讓兒童潛移默化地得到教育,同時在兒童參與布置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可獲得認知的發展,激發其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環境還可以形成激勵幼兒奮發向上的氛圍,因為大部分幼兒園在環境布置時,都或多或少地選用兒童的繪畫作品,在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後,會增加對創作的興趣和信心,這是對他們最好的表揚。
其次,環境具有相關性。它能把引起幼兒相互經驗的各種的因素結合在一起,構築新知識。在參觀幼兒園的時候,我發現布置所選用的圖片,剪紙都是兒童所熟悉的。例如在「幼兒園的春天」這一牆飾中,所選用的圖片是兒童常見的小花小草,小燕子,柳樹等。當幼兒看見這幅牆飾時,結合自己認識的花草、動物,也就能大致理解「春天」的含義。
再次,環境還具有彈性。它應根據幼兒的需要不斷變化,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讓幼兒與環境「對話」。我見習時參觀的幼兒園中,室內布置是變化的,可教室外的走廊、門廳的布置卻幾乎不變,無論春夏秋冬,都是一個樣。在瑞吉歐創設的環境中,春天的幼兒園是嫩綠色的,夏天的幼兒園是翠綠色的,秋天的幼兒園是金黃色的,而冬天的幼兒園則是雪白色的。幼兒處於這樣的環境中,時刻都能感受著四季的交替,認識四季變化的規律和特徵。所以,我認為一些幼兒園不僅要著眼於室內環境對幼兒的影響,還應注意戶外環境也是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