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武漢這個城市怎麼樣
武漢這個城市很好城區很大。
武漢這座城的初印象是超高層很多,一棟又一棟的超高層,讓人不得不仰望這座城市的高度。就我的旅行觀感而言,武漢城建可排進國內城市前十位,長江、漢江流經武漢市區,讓武漢的城建天然帶有一股靈性,高樓多,看起來不會給人一種庸俗之感。而中西合璧的城市建築很多,又使得武漢城建頗有質感。
城區很大,武漢城區分為三個板塊,漢口、漢陽和武昌,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武漢三鎮,這三個板塊單獨拎出一個來,每一個板塊都很大。因武漢城區之大,從而有「大武漢」的叫法,國內城市名前加大的城市,我能想到的另一個城市是上海。武漢也無愧大武漢之名,有大江大湖加持,國內城市城區面積比武漢大的真沒幾個。
㈡ 武漢屬於哪裡的是一個省、還是一個市
武漢是屬於湖北省,湖南省的省會,是市。
武漢簡介: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中央軍委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駐所。全市下轄13個市轄區,總面積8494.4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091.4萬人。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市境中央,將武漢中心城區一分為三,形成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構成了武漢濱江濱湖的水域生態環境。武漢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擁有55條國際和地區航線,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四大洲的城市。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歷史。春秋戰國以來,武漢地區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清末洋務運動促進了武漢工業興起和經濟發展,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武漢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發祥地,武昌起義作為辛亥革命的開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將武漢列為超大城市;同年12月,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武漢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2019年10月,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將在武漢舉行
㈢ 【高分懸賞】誰能提供一些大城市的市徽,市花或市樹、市花!
直轄市 北京市--月季、菊花 上海市--玉蘭 天津市--月季 山東省 濟南市--荷花 青島市--耐冬、月季 威海市--月季 濟寧市--雞蛋花 菏澤市--牡丹 棗庄市--石榴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丁香 伊春市--興安杜鵑 佳木斯市--玫瑰 吉林省 長春市--君子蘭 延吉市--杜鵑花 遼寧省 沈陽市--玫瑰 大連市--月季 丹東市--杜鵑花 阜新市--黃刺玫 山西省 太原市--菊花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丁香 包頭市--小麗花 河北省 石家莊市--月季 邯鄲市--月季 邢台市--月季 保定市--蘭花 張家口市--大麗花 承德市--玫瑰 滄州市--月季 河南省 鄭州市--月季 開封市--菊花 平頂山市--月季 洛陽市--牡丹 焦作市--月季 鶴壁市--迎春 新鄉市--石榴 安陽市--紫薇 商丘市--月季 許昌市--荷花 漯河市--月季 駐馬店市--月季、石榴 信陽市--月季、桂花 南陽市--桂花 三門峽市--月季 鄢陵--蠟梅 浙江省 杭州市--桂花 寧波市--山茶 溫州市--山茶 紹興市--蘭花 金華市--山茶 福建省 福州市--茉莉 廈門市--葉子花 三明市--杜鵑花 泉州市--刺桐 漳州市--水仙 江西省 南昌市--金邊瑞香 景德鎮市--山茶 新余市--桂花、月季、玉蘭 九江市--雲錦杜鵑 鷹潭市--月季 吉安市--杜鵑花 景崗山市--杜鵑花 安徽省 合肥市--桂花、石榴 淮陰市--月季 蚌埠市--月季 馬鞍山市--桂花 安慶市--月季 阜陽市--月季 巢湖市--杜鵑花 蕪湖市--月季 江蘇省 南京市--梅花 徐州市--紫薇 淮陰市--月季 揚州市--瓊花 南通市--桂花 鎮江市--蠟梅 常州市--月季 無錫市--梅花、杜鵑花 蘇州市--桂花 連雲港市--石榴 秦州市--月季 宿遷市--月季 四川省 成都市--木芙蓉 重慶市--山茶 自貢市--紫薇 攀枝花市--木棉 瀘州市--桂花 德陽市--月季 廣元市--桂花 內江市--梔子花 樂山市--海棠花 萬縣市--山茶 西昌市--月季 湖南省 長沙市--杜鵑花 株州市--紅木 湘潭市--菊花 衡陽市--月季、山茶 邵陽市--月季 岳陽市--梔子花 常德市--梔子花 湖北省 武漢市--梅花 黃石市--石榴 襄陽市--紫薇 老河口市--桂花 十堰市--石榴、月季 沙市市--月季 宜昌市--月季 荊門市--石榴 丹江市--梅花 恩思市--月季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玫瑰 貴州省 貴陽市--蘭花 陝西省 西安市--石榴 咸陽市--紫薇、月季 漢中市--梔子花 青海省 西寧市--丁香 格爾木市--紅柳 甘肅省 蘭州市--玫瑰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玫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玫瑰 奎屯市--玫瑰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朱槿 桂林市--桂花 雲南省 昆明市--雲南山茶 東川市--白蘭花 玉溪市--朱槿 大理市--杜鵑花 台灣省 台北市--杜鵑花 高雄市--朱槿 基隆市--紫薇 台中市--木棉 台南市--鳳凰木 新竹市--杜鵑花 嘉義市--玉蘭 宜蘭市--蘭花 桃園市--桃花 彰化市--菊花 南投市--梅花 屏東市--葉子花 台東市--蝴蝶蘭 花連市 --荷花 北京市--月季、菊花 上海市--玉蘭 天津市--月季 山東省 濟南市--荷花 青島市--耐冬、月季 威海市--月季 濟寧市--雞蛋花 菏澤市--牡丹 棗庄市--石榴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丁香 伊春市--興安杜鵑 佳木斯市--玫瑰 吉林省 長春市--君子蘭 延吉市--杜鵑花 沈陽市--玫瑰 大連市--月季 丹東市--杜鵑花 阜新市--黃刺玫 山西省 太原市--菊花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丁香 包頭市--小麗花 回答者: djhfyw - 助理 二級 2009-8-4 14:47 直轄市 北京市--月季、菊花 上海市--玉蘭 天津市--月季 山東省 濟南市--荷花 青島市--耐冬、月季 威海市--月季 濟寧市--雞蛋花 菏澤市--牡丹 棗庄市--石榴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丁香 伊春市--興安杜鵑 佳木斯市--玫瑰 吉林省 長春市--君子蘭 延吉市--杜鵑花 遼寧省 沈陽市--玫瑰 大連市--月季 丹東市--杜鵑花 阜新市--黃刺玫 山西省 太原市--菊花 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丁香 包頭市--小麗花 河北省 石家莊市--月季 邯鄲市--月季 邢台市--月季 保定市--蘭花 張家口市--大麗花 承德市--玫瑰 滄州市--月季 河南省 鄭州市--月季 開封市--菊花 平頂山市--月季 洛陽市--牡丹 焦作市--月季 新鄉市--石榴 安陽市--紫薇 商丘市--月季 鶴壁市--迎春 新鄉市--石榴 安陽市--迎春 許昌市--荷花 漯河市--月季 駐馬店市--月季、石榴 信陽市--月季、桂花 南陽市--桂花 三門峽市--月季 鄢陵--蠟梅 浙江省 杭州市--桂花 寧波市--山茶 溫州市--山茶 紹興市--蘭花 金華市--山茶 福建省 福州市--茉莉 廈門市--葉子花 三明市--杜鵑花 泉州市--刺桐 漳州市--水仙 江西省 南昌市--金邊瑞香 景德鎮市--山茶 新余市--桂花、月季、玉蘭 九江市--雲錦杜鵑 鷹潭市--月季 吉安市--杜鵑花 景崗山市--杜鵑花 安徽省 合肥市--桂花、石榴 淮陰市--月季 蚌埠市--月季 馬鞍山市--桂花 安慶市--月季 阜陽市--月季 巢湖市--杜鵑花 蕪湖市--月季 江蘇省 南京市--梅花 徐州市--紫薇 淮陰市--月季 揚州市--瓊花 南通市--桂花 鎮江市--蠟梅 常州市--月季 無錫市--梅花、杜鵑花 蘇州市--桂花 連雲港市--石榴 秦州市--月季 宿遷市--月季 四川省 成都市--木芙蓉 重慶市--山茶 自貢市--紫薇 攀枝花市--木棉 瀘州市--桂花 德陽市--月季 廣元市--桂花 內江市--梔子花 樂山市--海棠花 萬縣市--山茶 西昌市--月季 湖南省 長沙市--杜鵑花 湘潭市--菊花 衡陽市--月季、山茶 邵陽市--月季 岳陽市--梔子花 常德市--梔子花 湖北省 武漢市--梅花 黃石市--石榴 襄陽市--紫薇 老河口市--桂花 十堰市--石榴、月季 沙市市--月季 宜昌市--月季 荊門市--石榴 丹江市--梅花 恩思市--月季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玫瑰 貴州省 貴陽市--蘭花 陝西省 西安市--石榴 咸陽市--紫薇、月季 漢中市--梔子花 青海省 西寧市--丁香 格爾木市--紅柳 甘肅省 蘭州市--玫瑰 寧夏回族自治區 銀川市--玫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玫瑰 奎屯市--玫瑰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朱槿 桂林市--桂花 雲南省 昆明市--雲南山茶 東川市--白蘭花 玉溪市--朱槿 大理市--杜鵑花 台灣省 台北市--杜鵑花 高雄市--朱槿 基隆市--紫薇 台中市--木棉 台南市--鳳凰木 新竹市--杜鵑花 嘉義市--玉蘭 宜蘭市--蘭花 桃園市--桃花 彰化市--菊花 南投市--梅花 屏東市--葉子花 台東市--蝴蝶蘭 花連市 --荷花 廣東省 廣州市--木棉 韶關市--杜鵑花 深圳市--葉子花 珠海市--葉子花 汕頭市--鳳凰木 佛山市--月季 中山市--菊花 江門市--葉子花 湛江市--紫荊 惠州市--葉子花 肇慶市--荷花、雞蛋花
㈣ 武漢包括哪三個城市
武漢市是由漢陽、武昌、漢口這三個城市合並而成的。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國中部地區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中國內陸地區最繁華都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中心城市。
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人口較稠密的地區稱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
㈤ 武漢是個怎樣的城市
你好,朋友!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
簡要描述
城市簡介
武漢市(Wuhan City 、Wǔhàn)。簡稱漢。又名「江城、江漢」。 經緯度 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 轄區 屬行政區劃的轄區13個(中心市區7個郊區6個),另有非行政區劃的經濟開發區3個。 鄉鎮 121個街、8個鄉、14個鎮、5個辦事處、2個管委會 政府 市政府駐地:江岸區沿江大道188號,市委書記:楊松;市長:阮成發。 面積 總面積849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75平方公里。武漢風景圖片(20張) 海拔 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米以下。雙尖峰為武漢市境內最高點,海拔873米。 人口 2009年常住人口達910萬。 車牌代碼 鄂A、鄂O(警用車)、鄂AW(湖北省委、省政府行政用車) 其他 市樹:水杉,市花:梅花,電話區號:027 城市精神 勇立潮頭 敢為人先 崇尚文明 兼收並蓄 郵編 430000或430400 榮譽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2009年度國民生產總值(GDP) 4620億人民幣 武漢(Wǔhà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之一,中國中部地區(華中)的最大都市和區域中心城市,中國重要的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萬,其中城鎮人口537萬。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 稱「江城」。 在清末、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漢口一度成為中國內陸最大的通商口岸,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武漢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著名的辛亥革命便首義於此(武昌起義)。武漢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也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城市。 世界第三大河流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開埠之前,由武昌府和漢陽府組成,後漢口地區由西方列強開盤租界,從漢陽府析出,開始形成現代意義的三鎮格局。在1926年到1949年間,三鎮分別對應著漢口特別市(即直轄市)、武昌市(湖北省省會)和漢陽市。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至武漢,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三鎮合並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並之先河。1949年5月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成立,暫由中央直轄,成為新中國設立的首個直轄市。1954年6月19日,中央會議決定將武漢由中央直轄改為湖北省省會。 武漢文化底蘊深厚,有"京劇之母"美譽的漢劇,便鼎盛於漢口, 最終與徽劇合流, 誕生了國粹京劇。武 武漢在中國的位置
漢更是中國水域面積最大的城市,在城市面積中,水域面積約佔四分之一,湖泊數量達到170個。武漢的東湖則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
武漢三鎮
武漢三鎮指位於長江和漢水交匯處,隔江鼎立的武昌(長江以南的市區部分)、漢陽(長江以北、漢江以南市區部分)、漢口(長江西北、漢水以北的市區部分)三個城鎮,范圍即現在的武漢市區。
武漢城市圈
武漢城市圈是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屬於城市經濟圈、城市旅遊圈和城市農業圈。范圍包括以武漢為中心的100公里半徑內的黃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黃岡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八個中小城市在內的地區(1個特大城市,8個中等城市和4個小城市),是華中地區及長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元代以前歷史
武漢的考古可上溯距今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漢口古有夏汭、鄂渚之名。黃陂區境內的盤龍城遺址是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是現今發現且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古語雲「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故名漢陽。漢陽及武昌皆有1800年歷史,而漢口在明代以前,不過是緊連漢陽的荒洲。 東周時,武漢一帶便是楚國的軍事和經濟要地。西漢時漢陽歸屬沙羨縣。而武漢城區最早城池是建於東漢末年於今漢陽的卻月城、魯山城,和今武昌的夏口城。東漢末年,軍閥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於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爭奪荊州,於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今鄂州),更名為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223年,孫權在今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並在城內黃鵠磯處修築瞭望樓,取名黃鶴樓。蘇軾在《前赤壁賦》中說的「西望夏口,東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漢(古武昌即今鄂州)。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作為郢州的治所。 唐武德四年(621年)於龜山南築城設漢津縣。隋大業二年(606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由此而始,另設江夏縣管理武昌。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流域商業重鎮和東南貢賦轉運中心。現今在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的灰陶四神磚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皆為唐朝墓葬。自唐以來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是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中心,有"東南巨鎮"之譽。唐寶歷年間,名臣牛僧孺任鄂州刺史,治鄂達六年,曾擴建江夏城(今武昌)。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武昌)達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宋代武漢制瓷業發達,於江夏區梁子湖發現宋瓷窯群百餘多座。南宋詩人陸游經過武昌時,寫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錯,城外南市亦數里,雖錢塘、建康不能過,隱然一大都會也」來描寫武昌的繁華。
元明清時期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武漢首次成為省級行政單位的治所。元代詩人余闕在詩中曾把武昌、漢陽稱為「雙城」。元末時紅巾軍領袖徐壽輝曾將其天完政權國都遷至漢陽。 朱元璋攻克武昌時,第六子朱楨出生,後朱楨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擴建,成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後274年中,朱楨及歷代楚王皆在龍泉山(今江夏區)為修建陵地,使龍泉山形成了有「三龜九寢十二景」之稱的古建築群。明成化十年(1474年)漢江改道從龜山北麓入江,漢口方才脫離漢陽獨立發展,嘉靖年間在漢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漢口鎮,來自各地的商賈紛紛前來經營,當時漢口貨物山積,居民填溢,商賈輻輳,成為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和中國內河最大的港口。明末漢口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故有「貨到漢口活」一說,漢口與北京、蘇州和佛山並列,稱為「天下四聚」,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享有「楚中第一繁盛處」美譽。明崇偵八年(1635年)漢陽府通判袁瑁在漢口修築了一條長堤(西起硚口-漢正街,東迄堤口-四官殿,即今長堤街),長堤以內即漢口早期鎮區。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春,張獻忠破武昌城,火焚楚王府。 清乾隆年間,漢口僅「鹽務一事,亦足甲於天下」。清嘉慶年間,漢口居民已達三萬七千戶,計十三萬人,但漢口任然隸於漢陽縣。清道光二年(1822年)范鍇所著《漢口叢談》中「遂陷武漢等郡」一句,即指武昌、漢陽兩府。咸豐年間,湖北巡撫胡林翼首次在奏函中使用「武漢」兩字,如「武漢為荊襄咽喉」、「若使武漢克復」、「武漢兩城對峙」等等,任指武昌、漢陽(包括漢口)兩地。
晚清時期
1852年,太平軍相繼佔領漢陽和漢口。次年攻克武昌城,為太平軍攻佔的首座省城。 1858年,《天津條約》增闢11個通商口岸,包括漢口。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在老漢口鎮的下游沿岸先後開辟了英、德、俄、法、日五國租界,漢口由傳統商業市鎮向近代都會轉型。成為長江沿岸最早的三個通商口岸(鎮江、九江、漢口)之一。漢口的對外貿易幾乎可以與上海並駕齊驅。 1864年,為防捻軍南下,修築漢口城堡,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稱作後城。 1889年,張之洞擔任湖廣總督。在其主政期間,大力推行洋務運動,特別是興建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刺激了武漢近代工業興起和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張之洞在鄂期間,主持修建了盧漢鐵路,興辦教育,創建了兩湖書院等新式學堂。 1899年,將漢水以北的漢口地區(北至攝口,西至硚口)設為夏口廳。 1905年,為解除漢口後湖水患,張之洞修築後湖長堤,建成後堤內乾涸土地10萬畝。所以後湖長堤被稱作「張公堤」,該堤對起初狹小的漢口提供了廣闊的擴建面積,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1907年,張之洞將後城城牆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漢路的後城馬路,成為漢口首條近代馬路,是中山大道的前身。 甲午戰爭後,中國開展實業救國運動。1906年,宋煒臣等人在漢口創立了「暨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民營公用水電企業。1909年,該公司為調節供水修建了漢口水塔,成為當時武漢最高的建築。 在清末日本駐漢總領事水野幸吉所著的《漢口—中央支那事情(1908年)》中,對漢口的崛起倍加贊譽:「與武昌、漢陽鼎立之漢口者,貿易年額一億三千萬兩,夙超天津,近凌廣東,今也位於清國要港之二,將近而摩上海之壘,使觀察者艷稱為東方之芝加哥」。從此「東方芝加哥」成為人們對武漢的流行印象。20世紀初葉的10年間,漢口的對外貿易總額始終佔全國外貿總額的10%左右,成為中國第二大對外通商口岸。
中華民國時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於武昌,打響辛亥革命的首義。10月11日,起義軍宣布建立湖北軍政府,脫離清朝,定國號中華民國,武漢此時成為中國的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軍和清軍在漢口、漢陽爆發陽夏戰爭。11月30日,清軍敗退,火焚漢口街市四天。 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廢漢陽府留漢陽縣,改夏口廳為夏口縣。以武昌為湖北省省會,同年孫中山來漢,給予武漢「武漢一呼,天下響應」和「民國開創,武漢實為首功」的評價。 1918年,美國《豎琴》雜志刊載了魏爾·瓦爾特的文章《中國的芝加哥》。該文贊道:「漢口在全國商品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可與芝加哥在美國的地位媲美」。 1922年,江岸火車站為京漢鐵路大罷工總指揮部,2月7日二七大罷工遭殘酷鎮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立像
壓,全國工人運動轉入低潮。 1926年10月,北伐軍攻佔武漢三鎮,劃武昌縣城區為武昌市作為湖北省會,改夏口縣為『漢口特別市』直屬於國民政府,並轄漢陽縣城。 1927年元旦,國民政府自廣州遷都武漢。1月5日,數十萬群眾沖擊了漢口英租界,2月19日,國民政府正式收回該租界。4月18日,武漢市政府成立,武昌市與漢口特別市(含漢陽縣城)合並為『京兆區』作為首都,成立武漢特別市。故武漢建市歷史僅83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於武漢召開。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8月7日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在漢口召開,決定中國共產黨今後將採取武裝暴動的方式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統治。 1931年夏,長江中游發生特大洪水,武漢市區被淹達百日之久,僅市區就死亡3619人。 1938年6月至10月間,中日雙方投入百萬兵力,進行長達數月的武漢會戰。10月25日,武漢淪陷。 1949年5月15日,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長官白崇禧乘飛機逃離武漢。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進入漢口市區,次日進入武昌市區和漢陽縣,武漢三鎮解放。22日中國共產黨成立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漢市委員會成立,暫由中央直轄,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設立的首個直轄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32次會議決定將武漢市由中央直轄改為湖北省省會。6月25日,武漢關26.30米警戒水位被洪水突破。8月18日,武漢關水位上漲到29.73米,為有水文紀錄來的歷史最高值。 1955年9月25日,武漢長江大橋正橋全面施工。 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通車,京漢鐵路與粵漢鐵路相連,京廣鐵路就此貫通。 1958年9月13日,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建成投產。 1975年,將武昌縣(今江夏區)劃歸武漢市。 1983年,將黃陂縣和新洲縣劃歸武漢市。 1984年5月21日,國務院批准武漢為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與計劃單列城市。 1986年,國務院公布武漢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南巡談話」首站到武昌。同年,武漢被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 武漢人民抗洪紀念碑
1998年夏,長江中游發生特大洪水,經全省軍民搶護數月後,武漢轉危為安。 2004年9月,武漢首座軌道交通線路輕軌1號線一期投入試運營。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批准武漢城市圈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08年12月28日,武漢過江隧道正式通車。 2009年12月24日,國務院批准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2010年3月8日,國務院批復《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武漢城市性質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
㈥ 武漢在哪
你好,我給你全面的回答下武漢,你看看,如果有什麼不全的地方我在給你補充回答!
武漢,簡稱「漢」,現為湖北省省會,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武漢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重要的產業城市和經濟中心,中國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
城市簡介
武漢市(Wǔhàn)簡稱漢。又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省會,全市總面積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於2010年達978萬人,為華中地區最大都市,長江中下游特大組團式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江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2010年3月8日,國務院批復武漢成為中部地區中心。 在清代末期、中華民國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最大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曾因位於長江沿岸,為鐵路交通樞紐,工業發達,與位於北美五大湖岸的芝加哥相似,被稱為「東方芝加哥」。武漢更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著名的武昌起義便發生在這里。 武漢其行政區劃沿革非常具有歷史特色,可以說是從明代直到辛亥革命乃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史的一個縮影。武漢可以看作兩市(漢口、武昌)一縣(漢陽)的合並(故有「武漢三鎮」之說)。其中漢口和武昌從明朝後期起就分別發展成相當規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這三地分別對應著漢口特別市(過去的直轄市)、武昌市(湖北省省會)和漢陽縣。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武漢,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合並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並先河。因此,武漢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
武 漢(13張)區劃 屬行政區劃的轄區13個(7個中心市區6個郊區6個),另有非行政區劃的經濟開發區3個。121個街、8個鄉、14個鎮、5個辦事處、2個管委會 市政府駐地:江岸區沿江大道188號,市委書記:阮成發;市長:唐良智。 海拔 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米以下。其中位於黃陂區(郊區)和孝感市交界處的雙尖峰為武漢境內最高點,海拔873米。 車牌代碼 鄂A、鄂O(警用車)、鄂AW(湖北省委、省政府行政用車) 其他 市樹:水杉,市花:梅花 城市精神 勇立潮頭 敢為人先 崇尚文明 兼收並蓄 榮譽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發展歷程
2010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5565.93億人民幣,副省級城市第五。2010年武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523億人民幣。居省會城市第二位。其中,零售業消費以2058億元穩居首位。2010年,武漢銷售額過百億元的零售批發企業有9家,同比增加1家。 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最大城市,也是華中最大的工業、商業城市。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止2010年11月1日,全市常住人口978萬,其中城鎮人口578萬,主城區人口長期居全國第四,僅次於上海、北京、廣州。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 稱「江城」。 在清末、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漢口一度成為中國內陸最大的通商口岸,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武漢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著名的辛亥革命便首義於此(武昌起義)。武漢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武漢是中國近代中部地區規模最大的城市。
武漢的高樓大廈(20張)世界第三大河流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開埠之前,由武昌府和漢陽府組成,後漢口地區由西方列強開盤租界,從漢陽府析出,開始形成現代意義的三鎮格局。在1926年到1949年間,三鎮分別對應著漢口特別市(即直轄市)、武昌市(湖北省省會)和漢陽市。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至武漢,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三鎮合並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並之先河。1949年5月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成立,暫由中央直轄,成為新中國新設立的首個直轄市。1954年6月19日,中央會議決定將武漢由中央直轄改為湖北省省會。武漢文化底蘊深厚,有"京劇之母"美譽的漢劇,便鼎盛於漢口, 最終與徽劇合流,誕生了國粹京劇。武漢更是中國水域面積最大的城市之一,水域面積約占城市面積的四分之一,湖泊數量達到170個。武漢的東湖則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
武漢三鎮
武漢三鎮指位於長江和漢水交匯處,隔江鼎立的武昌(長江以南的市區部分)、漢陽(長江以北、漢江以南市區部分)、漢口(長江西北、漢水以北的市區部分)三個城鎮,范圍即現在的武漢市區。目前,武漢三鎮已基本形成漢口商業貿易、武昌文化教育和漢陽工業製造的功能格局。
基本概況
武漢,簡稱「漢」,俗稱「江城」,位於中國腹地中心、長江與漢江交匯處,是湖北省省會,全國特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在平面直角坐標上,武漢市東西最大橫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約155公里,形如一隻自西向東翩翩起舞的彩蝶。 長江、漢江縱橫交匯通過市區,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格局。現轄江岸、江漢、硚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7個城區,蔡甸、江夏、黃陂、新洲、東西湖、漢南6個郊區;區下轄108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15個鄉。全市群眾自治組織3154個,其中,社區1096個,村民委員會2058個。全市土地面積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763.51平方公里,郊區面積7703.6平方公里。 (一)地質、地貌:武漢市地質結構以新華夏構造體系為主,幾乎控制全市地質構造的輪廊。地貌屬鄂東南丘陵經漢江平原東緣向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過渡地區,中間低平,南北丘陵、崗壟環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壟崗平原與平坦平原的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和39.3%。 水 。 自1992年5月國家批准武漢市為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以來,武漢一直是外商投資中西部的熱點地區。加入「WTO」後,武漢堅持「開放先導」戰略,大力推進環境創新,投資環境日益改善。武漢相繼建成了武漢天河機場、機場高速公路、長江二橋、長江三橋、百萬門程式控制電話、水廠、電廠、污水處理系統等一批重大樞紐性、功能性基礎設施,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另一方面,從轉變政府職能入手,對外來企業實行「一條龍」聯合辦公制度、市長對話會制度、受理投訴制度、投資環境責任制度等等。截止2002年底,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5.76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8.63億美元。全市累計批准「三資」企業4080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已有40餘家在漢投資,包括美國的百威、聯合技術、法國的雪鐵龍,德國的巴斯夫、西馬克、麥德龍,日本的川崎重工、美能達、NEC、三井物產,荷蘭的菲利浦,英國的BOC、皮爾金頓,韓國的現代、錦湖等,另有300多家跨國公司在漢設立了辦事處,其中地區性、區域性總部達到110家。大量外資的投入,有力地促進了武漢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改變了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 武漢是中國古代繁華的商埠,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形成了獨特的方言「漢腔」。武漢又是一座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歷史文化積淀深厚,1986 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武漢市北郊的商代盤龍城遺址,可以證明武漢城市發展的歷史大約有3500年。經古代文明孕育,至東漢末年時,龜山、蛇山築有軍事城堡,奠定了漢陽、武昌城市的基礎。至明成化年間,漢口鎮開始形成,遂完成三鎮鼎立格局,並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獨特的經濟地位蜚聲國內外。又經近代風雲激盪,武漢數度成為全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江城勝景、楚風漢韻,源遠流長;山水風光、人文景觀,美不勝收。 武漢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至2002年底有4A級景區6家。全年接待海外遊客38.37萬人次,增長34.2%。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98.4億元,增長23.2%,其中:國際旅遊外匯收入1.60億美元,增長32.1%;國內旅遊收入185.04億元,增長22.5%。2002年末全市共有國際、國內旅行社145家,旅遊從業人員近10萬人,旅遊星級飯店98家。 武漢市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三國」、「三峽」旅遊線路的中轉站。全市有名勝古跡339處、革命紀念地103處,國家、省、市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9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盤龍城商朝遺址、辛亥革命首義軍政府舊址、中共「八七會議」舊址和武漢國民政府舊址。武漢二七紀念館、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等被列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武漢市風景1(20張)之一。 黃鶴樓、湖北省博物館、歸元禪寺和東湖4大景區入選首批國家
「4A」級景區(點)。
希望我回答你能滿意!謝謝!
㈦ 介紹武漢特點的資料
武漢概況
武漢是湖北省省轄市,湖北省省會。位於江漢平原東緣,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於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之間。東與黃岡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嘉魚縣、洪湖市相連,西與仙桃市、漢川市毗鄰,北與孝感市、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縱距155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34公里,轄區總面積846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963.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02平方公里。現轄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東西湖區、漢南區、黃陂縣、新洲縣等11個區2個縣。總人口715.9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82.1萬人。居民以漢族為主。地形屬殘丘性河湖沖積平原,山丘、湖泊與平陸相間,其中北部小片山地為大別山余脈。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總面積的25%。主要河流有長江、漢水、灄水、府河、倒水、舉水、金水、東荊河等。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漲渡湖、湯遜湖、東湖等。呈東西向的兩列低矮山系與南北向的長江在市區形成垂直軸線。長江、漢水把市區分割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部分,形成"三鎮鼎立"的獨特城市格局。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對集中於6~8月。年平均氣溫16.4℃。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極端最高氣溫為41.3℃,最低氣溫為-18.1℃。
武漢概況二
地理狀況
武漢是湖北省省轄市,湖北省省會。位於江漢平原東緣,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於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之間。東與黃岡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嘉魚縣、洪湖市相連,西與仙桃市、漢川市毗鄰,北與孝感市、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縱距155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34公里,轄區總面積846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963.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02平方公里。現轄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東西湖區、漢南區、黃陂縣、新洲縣等11個區2個縣。總人口715.9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82.1萬人。居民以漢族為主。地形屬殘丘性河湖沖積平原,山丘、湖泊與平陸相間,其中北部小片山地為大別山余脈。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總面積的25%。主要河流有長江、漢水、灄水、府河、倒水、舉水、金水、東荊河等。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漲渡湖、湯遜湖、東湖等。呈東西向的兩列低矮山系與南北向的長江在市區形成垂直軸線。長江、漢水把市區分割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部分,形成"三鎮鼎立"的獨特城市格局。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對集中於6~8月。年平均氣溫16.4℃。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極端最高氣溫為41.3℃,最低氣溫為-18.1℃。
歷史沿革
商代屬中原王朝控制。周代先後屬鄂國、鄖國和楚國。秦屬南郡,兩漢時屬荊州江夏郡沙羨縣。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武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現主城區內開始形成城堡,成為地區政治中心。漢陽於東漢末建成月城,至兩晉南北朝時期先後屬沙羨縣、汝南縣、沌陽縣,隋初改置漢陽縣,遂有"漢陽"之名,自唐迄清,先後為沔州、漢陽軍、漢陽府和漢陽縣治所。武昌於三國時吳黃武二年(223)建夏口城,初為吳江夏郡治。晉代為荊州、沙羨縣、江夏郡等治所,爾後先後為南朝郢州、隋唐鄂州、宋鄂州路、元湖廣行中書省及武昌路、明湖廣承宣布政司、清湖廣總督及湖北藩臬各司署、明清武昌府及各朝江夏縣的治所,明楚王府所在地。1898年張之洞奏准設夏口廳,漢口遂正式從漢陽分出成為獨立行政區。1912年,民國政府改江夏縣為武昌縣,改夏口廳為夏口縣,三鎮始以同級建制鼎立。1926年國民政府設武昌市和漢口特別市,漢陽縣隸屬於漢口特別市。次年元旦,國民政府遷漢口辦公,合三鎮成立武漢市,稱"京兆區"。旋又分治。1949年後重以三鎮為武漢市。50年代曾為中央直轄市,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南行政委員會(初名中南軍政委員會)和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駐地。現為湖北省省會。��
城市特點
武漢是中國古代繁華的商埠,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形成了獨特的方言"漢腔",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武漢地處南北東西交通要沖,自古就是中原與南方、長江中上游與下游間文化交流的交匯點,歷史文化中蘊含著各方文化的特點。全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3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2處。其城市文明史始自商代中葉,為古今人文薈萃之地。中國古代著名文化名人屈原、張衡、諸葛亮、曹操、李白、白居易、蘇軾、岳飛、李時珍等,都曾在此留下了足跡。武漢在南朝就是著名的商業港口,唐宋時期發展成為商業繁盛、水運發達的商業都會。清代漢口興起,更是"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華中地區的物資集散中心。航路通達川、黔、豫、陝、湘、贛、蘇、皖等地,故有"九省通衢"之稱。近代武漢被辟為對外開放的商埠,英、俄、法、德、日相繼建立租界,英、俄、美、法、日、德、意、比、荷、丹、墨等國先後在漢口設領事館。尤其是洋務運動以後,武漢興起近代工業和教育,航運直達海外,蘆(京)漢、粵漢鐵路在此連接,遂發展成為繁華的近代工商業大都會。20世紀以來,先後成為辛亥革命的中心、國民革命(大革命)中心和抗戰初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故又是一座革命名城,有著重要的政治地位。現已成為中國中部的經濟、金融、貿易、科學、教育和信息中心。
城市現狀
武漢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交通通信樞紐,內陸最大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和沿江開放城市,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1996年國內生產總值782.1億元。全市現有工業企業40427個,包括冶金、機械、紡織、化工、電子電氣、食品、服裝、電力、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建材等33個工業行業大類,並形成了鋼鐵、汽車、機電、高新技術等四大支柱性產業。年工業總產值1012.7億元。全市耕地面積22.5萬公頃。農業生產穩定增長,林、牧、漁等業和農村非農產業迅速崛起。農產品以糧、棉、油為主,蔬菜、畜禽、水產品占較大比重,農業年產值109.8億元。城區綠化覆蓋率為31.6%。武漢是全國十大鐵路樞紐之一,主要對外干線有京廣線、漢丹線、武大線和京九聯絡線。水路航運綜合能力位於全國內河之首,是重要的水陸聯運樞紐。公路以107、316、318及106國道為主幹,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公路里程達到2826.5公里。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華中地區的航空樞紐。全市各類運輸貨運總周轉量790億噸公里,客運總周轉量193億人公里。武漢市郵政局是湘、鄂、贛、桂、川、滇、黔七省郵運調度中心。武漢電信局是中國八大長途通信樞紐之一,電話總容量170.7萬門,電話普及率達27.7%。武漢商業發達,以武漢商場、中南商業大樓、漢陽商場等一批超大型商業企業和專業批發市場為基幹形成銷售網路,消費品零售總額380億元。外貿進出口額為14億美元,武漢海關監管的進出口商品總額為28.2億美元。1996年接待境外旅遊者21萬人次。市政基礎設施和城市景觀面貌近年來顯著改善,"八五"期間相繼建成武漢機場、長江二橋、武漢客運港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礎設施,武漢國貿中心和漢口商業城等建築高度達到200米以上。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高科技迅猛發展的形勢,在原來先後開辟的12個工業區基礎上,又開辟了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等4個新型工業區。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教育中心,現擁有全日制高校35所,科技教育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初等教育基本普及,中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武漢也是我國重要的科研基地,有獨立研究機構100多所。文化、體育事業也全面發展。�
武漢概況之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全市總計:16個市轄區 2個縣 (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轄區:東城區 西城區 宣武區 房山區 崇文區 海淀區 朝陽區 豐台區 門頭溝區 石景山區 通州區 順義區 昌平區 大興區 懷柔區 平谷區
縣:延慶縣(延慶鎮) 密雲縣(密雲鎮)
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這里薈萃了中國燦爛的文化藝術,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武漢最早見於文獻的名稱叫做薊。公元前十一世紀時,薊國是統治中國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個分封國。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於薊國西南面的另一個封國燕,吞沒了薊,並遷都於薊城。從這時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國被強大的秦國所滅,薊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據考古學家考證,當年的薊城就在現武漢城區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薊城成為遼的陪都。遼是崛起於中國東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為薊位於它所轄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稱南京,又叫燕京。一個多世紀以後,另一個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將遼滅亡,並於1153年遷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興的蒙古族軍隊的進攻,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第二年蒙古鐵騎入佔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領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東北郊築建新城。四年後這位首領即在興建中的都城內登上皇帝的寶座,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這便是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游記中稱之為"世界莫能與比"的元大都。從此,武漢取代了長安、洛陽、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並延續到明、清兩代。1911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潰亡,武漢作為帝都的歷史到此結束。
在此後的30多年裡,武漢歷經苦難:先是連年不斷的軍閥戰爭,使當年的帝都變得衰微破敗;1937年日本侵略軍侵入,古城在血與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管這座城市。苦難、屈辱、血淚,終於使人民起而抗爭。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武漢成為新生的共和國的首都,古城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家的歷史。作為幾代帝都和今日中國首都的武漢是中國歷史和現狀的縮影。武漢是古老的,但同時又是一座煥發美麗青春的古城,武漢正以一個雄偉、奇麗、新鮮、現代化的姿態出現在世界上。
武漢概況之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全市總計:16個市轄區 2個縣 (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轄區:東城區 西城區 宣武區 房山區 崇文區 海淀區 朝陽區 豐台區 門頭溝區 石景山區 通州區 順義區 昌平區 大興區 懷柔區 平谷區
縣:延慶縣(延慶鎮) 密雲縣(密雲鎮)
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這里薈萃了中國燦爛的文化藝術,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武漢最早見於文獻的名稱叫做薊。公元前十一世紀時,薊國是統治中國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個分封國。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於薊國西南面的另一個封國燕,吞沒了薊,並遷都於薊城。從這時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國被強大的秦國所滅,薊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據考古學家考證,當年的薊城就在現武漢城區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薊城成為遼的陪都。遼是崛起於中國東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為薊位於它所轄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稱南京,又叫燕京。一個多世紀以後,另一個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將遼滅亡,並於1153年遷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興的蒙古族軍隊的進攻,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第二年蒙古鐵騎入佔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領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東北郊築建新城。四年後這位首領即在興建中的都城內登上皇帝的寶座,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這便是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游記中稱之為"世界莫能與比"的元大都。從此,武漢取代了長安、洛陽、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並延續到明、清兩代。1911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潰亡,武漢作為帝都的歷史到此結束。
在此後的30多年裡,武漢歷經苦難:先是連年不斷的軍閥戰爭,使當年的帝都變得衰微破敗;1937年日本侵略軍侵入,古城在血與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管這座城市。苦難、屈辱、血淚,終於使人民起而抗爭。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武漢成為新生的共和國的首都,古城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家的歷史。作為幾代帝都和今日中國首都的武漢是中國歷史和現狀的縮影。武漢是古老的,但同時又是一座煥發美麗青春的古城,武漢正以一個雄偉、奇麗、新鮮、現代化的姿態出現在世界上。
武漢概況之自然地理
武漢市簡介:簡稱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為歷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邊緣,東南距渤海約150千米。面積16800多平方千米。全市總人口為1492.7萬人。北有軍都山,西有西山,山地佔全市面積的62%;東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沖積而成的、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鐵等多種礦物和花崗石、大理石等優良建築材料。
地理地貌:武漢市中心位於北緯39度,東經116度。雄踞華北大平原北端。武漢的西、北和東北,群山環繞,東南是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大平原。武漢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與河北交界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為武漢市最高峰。境內貫穿五大河,主要是東部的潮白河、北運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馬河。武漢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脈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武漢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武漢小平原。綜觀武漢地形,依山襟海,形勢雄偉。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土地面積:武漢全市土地面積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6390.3平方公里,佔38%。山區面積10417.5平方公里,佔62%。城區面積87.1平方公里。近郊區面積1282.8平方公里,遠郊區面積3198平方公里。縣的面積 12239.9平方公里。市區規劃范圍:東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 河,面積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區(即舊城區,東西以二環路中心線為界,南北以護 城河中心線為界)面積62.5平方公里。
氣候特點:武漢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10~12攝氏度,1月-7~-4攝氏度,7月25~26攝氏度。極端最低-27.4攝氏度,極端最高42攝氏度以上。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山前迎風坡可達700毫米以上。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