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處理群體性信訪事件
當前,由於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由於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特殊歷史階段,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劇烈變動,利益關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影響社會穩定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由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面廣量大,已經成為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最為突出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和諧社會的構建。
我國重大群體性事件之所以多發、高發,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總體上看,這是我國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發展處於關鍵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集中反映。能否積極預防、妥善處置好群體性事件,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執政水平的重大考驗。究其深層次的原因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部分幹部作風不實。部分基層幹部貫徹執行黨的政策不到位,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官僚主義作風嚴重,部分幹部對待群眾態度冷漠,作風不實,遇到群眾要求解決的矛盾糾紛,採取一躲、二推、三拖、四哄的態度,或者乾脆不理不睬,引起群眾積怨不滿,認為只有造勢,小題大作,才會解決問題。
第二,各種具體的利益沖突是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導火索。一是因對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不滿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如撤區並鄉選址,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二是因企業經營虧損、破產、轉制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三是因征地搬遷問題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
第三,群眾的民主意識不斷增強,但政治參與能力相對較低,法制觀念淡薄或對法律條文的斷章取義是導致群體性事件的重要原因。
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正確預防和處置好群體性事件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執政水平的重大考驗。為此,可以採取如下措施:
第一,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必須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時刻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的道理,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設身處地地為群眾著想,積極主動地為群眾排憂解難。特別要千方百計地幫助下崗職工、失地農民、庫區移民、農民工、城鎮和農村貧困人口等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真正把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的過程,變成密切聯系群眾的過程,變成疏導群眾情緒的過程,變成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第二,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必須深入開展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最大限度地把不穩定因素解決在當地、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針對當前一些地方群體性事件接連發生的情況,各級黨委、政府要深入組織開展矛盾糾紛的排查工作,力爭把群眾心理、社會心態搞清楚,把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搞清楚,把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重點人群搞清楚,把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重點問題搞清楚,真正對不穩定因素尤其是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苗頭、事端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第三,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必須切實做好現場處置工作,有效控制局勢、平息事態。要堅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強制措施的原則。既要防止因使用警力和強制措施不當而激化矛盾,又要防止因警力和強制措施當用不用而導致事態進一步擴大。對嚴重影響社會穩定,伴有嚴重暴力行為,如不及時果斷處置將造成更為嚴重後果的群體性事件,應依法果斷採取措施,堅決予以制止。
第四,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必須切實做好善後工作,堅決防止群體性事件出現反復。群體性事件現場事態平息後,各級黨委、政府要組織幹部,深入有關單位中去,深入群眾中去,做好回訪調查工作,了解群眾的思想動態,了解已經採取措施的實際效果,特別是對群體性事件可能出現反復或者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的苗頭、信息,要迅速採取有效措施,堅決消除在事件反復之前。
第五,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必須精心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為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營造良好氛圍。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宣傳教育,引導群眾正確認識自己的根本利益與實現自己利益的途徑,自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當前,尤其要引導群眾學法、守法、用法,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既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又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自覺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第一、千方百計地幫助下崗職工、失地農民、庫區移民、農民工、城鎮和農村貧困人口等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
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生活深刻變革,社會矛盾相互交織,群體性事件嚴重危害著社會政治穩定。因此,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維護社會穩定。以高度的責任心正確預防和處置好群體性事件,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㈡ 上海一近500人群集體吃瓜!群主攤上事兒了,最終得到了怎樣的處罰
上海有一個近500人的群集體吃瓜,群主攤上了事,最終得到的處罰是要付對方4000元律師費和3000元精神損失費,並且要在朋友圈和公眾平台上公開道歉。大家都說謠言止於智者,由於人們生活太過枯燥,有一些花邊新聞傳出來時,大部分的人都選擇第一時間相信。還好受害者守護權益和群主據理力爭,走上法律這條途徑,才保證了自身利益,那麼就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總之,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有時候謠言慢慢的傳播,即使是假的,也有人以為是真的,成為了傷害人的利刃。
㈢ 如何有效預防農村基層群訪事件的發生
農村群體性事件的發生,不僅影響社會政治穩定,在一定程度上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負面作用。而且嚴重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已經成為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社會穩定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心願,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因而,對農村群體性事件從理論上進行探索,實踐上進行總結,提高預防與處臵能力,對於我們進一步做好新時期農村的社會政治穩定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村群體性事件產生和形成的原因。一、社會轉型存在的矛盾引發農村群體性事件。在社會轉型期,伴隨著群體和組織的分化,農村不同群體的利益意識不斷被喚醒和強化。在各種社會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體不可避免地相互競爭和沖突。二、少數幹部的官僚主義、腐敗行為和工作方式方法不當引發農村群體性事件。少數幹部的官僚主義和腐敗行為是惡化干群關系的主要原因;不依法行政和工作方式方法不當是激化干群矛盾的主要原因。三、農村法制觀念淡薄引發農村群體性事件。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民主
意識在逐步增強,對民主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政治參與能力相對較低,法制觀念淡薄,一旦出現矛盾磨擦或利益糾紛,即聚眾對抗,以為這樣能較快解決問題,使本來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較好解決的矛盾演化成群體性事件。四、農村基層組織社會控制力弱化引發農村群體性事件。由於農村基層組織的權威性受到農民的懷疑,國家權威就很自然地進入農民的視野。加之一些農村基層領導對農村的熱點、難點問題知之甚少或不管不問,農民的利益一旦受損或遭受侵害,為尋求國家權威或集體力量的保護,農民就會採取群體行動。五、具體的利益沖突引發農村群體性事件。如對政府出台的某些政策、措施不滿,對某些幹部簡單粗暴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服,負擔過重問題,「三亂」現象,山林、土地、房屋、水利糾紛,征地、計生、白條、拆遷等具體的利益沖突,都可能成為農村群體性事件的導火索。
結合我鎮實際我認為農村群體性事件的預防應從以下六方面做好工作:
一、加快改革步伐,重視農民利益。我鎮地處縣城周邊,絕大多數農村群體性事件是因利益而起,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農民的利益,農民較好利益的實現必須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支撐。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農村穩定、農民安居樂業的前提,也是農村長治久安的基礎
二、防腐反腐,切實改進幹部工作作風。貪污腐敗和官僚主義,致使群眾對理想信念、道德精神甚至法律規范產生懷疑,導致社會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減弱。基層黨員幹部簡單粗暴的方式,易激化矛盾。幾年來,我們紀委認真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幹部工作作風建設認真落到實處。每年年初領導幹部都制定黨風廉政責任制、廉潔自律承諾書。每季度開展一次改進幹部工作作風教育宣傳,通過這些形式讓領導幹部從頭腦中時刻有拒腐防變的意識,才能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三、加強教育,提高農民素質。要加強國情形勢和政策教育,增強農民對社會變革的適應力和承受力,引導農民群眾從長遠利益、全局利益上看問題,正確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自覺抵制一些別有用心之徒的蠱惑煽動;加強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強農民的道德和法制觀念,強化社會公德和依法辦事意識,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幾年來,我們通過各種形式對農民的培訓,讓農民在得到農業知識的同時,也進行政策和法制教育,來提高農民素質。
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依法行政。要健全農村基層組織,有完備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制度,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支撐;支持政治素質較高和工作能力較強,辦事公平公正,識大體顧大局的黨員出任農村基層幹部,強化農村基層組織
職能。
五、暢通信訪渠道,體察民情。增強政治敏感性和超前預見性,及時分析新形勢下農村各種矛盾產生,發展的特點、規律。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廣泛開展「下訪」活動,認真聽取群眾的不同意見和建議,特別是要利用信訪、群團組織等窗口和橋梁,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疾苦。幾年來,我們一直加大信訪工作力度,通過下訪工作方案,鎮紀委全體人員分片包村,了解群眾的所想所盼,切實解決一些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六、完善監控預警機制,及時化解矛盾。農村基層黨員幹部對農村社會最了解,對農民最熟悉,是農村社會最好的監控員和矛盾化解員,各級黨委政府應賦予其社會監控和矛盾化解責任,通過他們及時了解和化解農村社會的各種矛盾,公安機關要建立農村社會預警系統和處臵農村群體性事件的工作預案,健全情報信息網路,建立一支觸及面廣、多層次的信息員隊伍,要充分發揮包村幹部下村多的優勢,廣泛收集信息,全面掌握基層社情動態。
對農村群體事件的解決,既要有預防的措施,又必須講究控制和處臵的策略。我認為農村群體性事件的處臵具體應把握「早、穩、化、准、撫、清」六字方針。
「早」就是要及早發現。農村群體性事件事發突然。情況緊急,黨委政府對事態的駕馭要及早果斷,協調指揮有關部
門及公安機關盡快及早介入,及早控制事態的發展。 「穩」就是要穩定群眾情緒。在農村群體性事件發生時,信息傳播混亂,人們容易受傳聞和謠言的蠱惑,容易產生非理性行為。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必須一方面揭露謠言,控制信息的混亂傳播,另一方面及時披露事實真相,正確地引導公眾的注意力,穩定人心,穩定局勢,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化」就是要堅持協調和化解矛盾的原則。解決此類矛盾最恰當的方式是採取化解矛盾、平息事態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要始終立足於團結,採取和風細雨的方法化解積怨,感化群眾,爭取大多數群眾。
「准」就是正確弄清事件起因,靈活施策。處理農村群體件事件時,要注意方法的靈活性和策略的多樣性。對於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因工作失誤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要敢於承擔責任,吸取教訓,重新決策;對有的群眾的不合理要求,要講清政策,曉以大義;對於極少數別有用心利用我們工作的失誤和部分群眾存在的不滿情緒挑起事端的幕後策劃者、煽風點火者、拒不聽勸阻者則要准確掌握組織策劃煽動的挑頭人物,選擇適當時機,採取強制措施,及時嚴肅處理;對犯罪行為的打砸搶燒等,必須態度堅決,措施果斷,運用法律手段予以控制和打擊。
「撫」就是安撫群體性事件區域村民。農村群體性事件的
發生給發生區域的大部分村民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和情感傷害,事件平息後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及時派出工作隊進村入戶,做好善後工作,恢復農村穩定,解決存在問題,撫平村民心靈傷痕,為村民做好事、辦實事,幫助村民恢復生產、發展經濟,徹底解決矛盾的根源。
「清」就是全面總結清除隱患。當事件被平息後,一方面,要進一步做好善工作,徹底清除復發隱患;另一方面,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舉一反三,從中探求規律性的東西,進一步排查各種不穩定因素,徹底清除相同或相近事件發生的根源。
㈣ 怎樣防止被騙傳銷
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預防傳銷:
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加強科學理論知識的學習,戒除急功近利、投機暴富的心態,立足個人實際,誠信 做人,誠實勞動,勤勞致富,自覺抵禦傳銷歪理邪說的誘惑。
2、認真學習國務院《禁止傳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增強對傳銷本質、形式和欺騙性、危害性、違法性的認識和了解,不斷提高識別能力,增強防範意識,防止不學法、不懂法而誤人傳銷陷阱。
3、加強同學間的交流與溝通,在擇業、就業過程中相互提醒,相互關心,攜手抵制傳銷。
對親朋好友和同學游說外地「有 份高薪工作」應保持高度警覺,以免上當受騙。一旦發現周圍同 學誤人歧途,應想方設法勸導,使其盡快解脫。
4、發現傳銷違法犯罪活動的跡象和嫌疑,應向學校或當地公 安、工商部門舉報,防止其繼續危害社會。
國家工商總局、公安部的專家給您支招——不管傳銷組織如何偽裝自己,只要同時具備以下兩點就可以斷定涉嫌傳銷:一是讓你交納一定資金或購買一定數量的產品,獲得加入資格——「交入門費」;二是讓你發展他人加入其中,形成上下線的層級關系,並以直接或間接發展的下線所交納的資金或者銷售業績為計算報酬的依據——「拉人頭」。
直銷和傳銷二者的區別在於:直銷是由企業招募直銷員,直銷員把產品直接賣給消費者,直銷員按銷售業績提取報酬;而傳銷加入時須交納高額入門費或被要求購買一定數量的產品,傳銷往往是金字塔形的層級關系,加入者以拉人頭發展下線騙取資金的多少來提成。
專家表示,遠離傳銷陷阱,最根本的還是要克服貪欲,不要幻想「一夜暴富」。如果抱著僥幸心理參與其中,最終只會落得血本無歸、傾家盪產,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㈤ 微信如何集體發送信息
點擊右上角的聊天然後選中你想發送的好友勾選即可,建議不要群發一些亂七八糟的容易被拉黑。
㈥ 看到有人被校園霸凌,你會怎麼做
針對校園霸凌,凜風建議被霸凌的同學記住以下幾點。第一,你不要害怕。無論對面是什麼人,在學校里有多麼囂張,又或者有什麼特殊背景,你都要記住這點,不要害怕。
在做到這點的同時,你也要記住,不要去招惹任何人,尤其是校霸。低調做人,低調行事,校園形似一個小社會,不要聽那什麼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理論,在校園裡面行不通。
因為在群體裡面,受傷的總是那顆耀眼的星星。所以萬事要低調,記住你是去學習的,不是與那些惡霸混日子的。
如果不小心招惹到,被針對了,就一定要記住,不要害怕。如果你有錯在先,一定要先道歉,收起面子與自尊心,使自己站在有理的地位。
如果是他招惹的你,或者不接受你的道歉,要針對你,霸凌你,你必須得記住,不要害怕。你越害怕,他們越高興,越會繼續針對你,這是人性。
圖片
第二點,當你意識到自己可能有危險時,你一定要跑去告訴老師。記住不要害怕老師,或者因為自尊心與面子的問題而不好意思去麻煩老師。
很多學生都會潛意識的害怕老師,但其實老師也是人,你沒必要太過怕他。有事你就跑去跟老師講,而不是閉口不談什麼都不做。因為在學校裡面,你唯一的希望與寄託,就是老師。
然後是自尊心和面子,這個確實很難克服。但一定要想辦法,要努力去克服,不要因為擔心在同學面前丟面子,而選擇沉默。
你要記住,沉默,換不來任何同學的尊重,只會讓那些霸凌你的人更加肆無忌憚。所以你一定要學會暫時收起自尊心與面子,把你遇到的問題告訴你的老師。
第三點,如果你事先沒有意識到危險,直接就被霸凌或者毆打了。你首先還是要記住,低調,但不要害怕。其次,不要頭鐵充當好漢與他們硬鋼。
記住一個字,跑!想盡一切辦法,跑。跑到安全的地方,並向老師和警察求援,不要跑掉了就什麼都不幹,以為事情過去了,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反饋自己遇到的問題。
如果沒跑掉或者沒辦法跑,你還是要記住,低調,但不要害怕。冷靜下來,看周遭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保護你,幫助你。
不要懼怕,當你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你旁邊任何一種東西都是你的武器與護身符。包括但不限於拖把掃帚垃圾桶,飯碗筷子勺叉叉。
不要笑,我是認真的。這些東西都能合理的,快速的,製作成對你有利的武器。雖然它看上去那麼弱不禁風,但使用好了也非常厲害見效,而且你很可能也只有這些武器選擇。
我們不提倡打架斗毆,不提倡暴力。所以你玩王者榮耀的時候,如果對面很多人打你一個,你不要怕,你就盯准那個話最多,最嘚瑟的射手打,用上面我說的那些裝備,直接把射手ko!
明白嗎?
不要在意後果,在那一刻里,你的生命就是最重要的東西。
㈦ 同學亂傳謠言怎麼辦
人際關系不是很糟糕的,先找到和自己關系還行的同學進行澄清。同時一定要提高成績,如果是畢業班的,成績真的很重要。
社會姐可能人緣好,容易贏得大眾的認同,但對於學生來說更重要,更能讓大眾佩服並自覺靠攏的,始終是成績(前提是除了這個謠言,你其他方面沒有再落下把柄)。
死命學,最好到班級前三。一定要記住這點。
成績提上來後,老師對你的關注同時也會提升,再努力和老師打好關系,不用刻意討好,就做個老師眼裡的聽話的好孩子,一旦你和社會姐發生正面沖突,老師自然會相對傾向相信你一點。
再順便把她傳你的謠言聲淚俱下的控訴,再跟同學控訴一遍。前提是你成績已經很不錯,有一定的同學願意親近你(並且一定不能慫,不能對方一凶你自己就慫了)。
雖然謠言不能立馬擊破,但至少會破壞它在同學心中的可信度。
然後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一邊要保證學習成績的提升,一邊再時不時的跟其他同學提一下社會姐造的謠言。
被傳謠言這種事情,連明星都要依靠強大的公關團隊,網路控評,辟謠的時間節點的把握,輿論的把控,必要時還要花錢刪貼。都不能保證百分百讓謠言消失。更何況我們普通人。
哪怕就是做完上面這些,謠言可能也無法立馬消失,除了等時間過去,人們又有了新的談資。所以你要做好這個心理准備。
謠言是對人、對事、對社會事件的一種不確切信息的傳播。謠言的功能總是消極的。它可以傷害個人,傷害群體,傷害社會,傷害國家,在許多情況下,流言蜚語往往成為不誠實的人的政治斗爭的手段和工具。
它可以使原來比較穩定的人際關系變得互相猜疑、傾軋、緊張;使原來比較穩定的社會秩序變得十分混亂,變得人心惶惶。
它可以麻痹人們的思想警惕,減弱人們的防備心理,使人不知不覺成為謠言的俘虜,它可以破壞人們的團結,削弱彼此之間的信任,製造內耗,瓦解對方的戰鬥力。由於它具有混淆輿論的功能,往往造成極壞的影響。
㈧ 微信群老是有個人自動加入,發亂七八糟的東西,怎麼阻止他加入
群主應該設確認的方式,每一個人進群必須經過群主的同意,如果同意了才能進群,另外: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任何一個群,群主必候立下群規,告訴群里的朋友們,要遵守群規,不許發於本群無關的東西等等,不守群規則一律踢出本群,這樣才能有一個正規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