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這是什麼鳥
黃眉鵐(學名:Emberiza chrysophrys):體重15-24.0克,體長130-166毫米。屬小型鳴禽。頭頂和頭側黑色,頭頂中央有一白色中央冠紋,前段較窄,到中央變寬。背棕色或紅褐色,具寬的黑色中央紋,腰和尾上覆羽棕紅色或栗色,兩翅和尾黑褐色。下體白色,喉具小的黑褐色條紋,胸和兩脅具暗色條紋。雄鳥頭部黑色具條紋,有顯著的鮮黃色眉紋。下體更白而多縱紋,翼斑也更白,腰更顯斑駁且尾色較重。黃眉鵐的黑色下頰紋比白眉鵐明顯,並分散而融入胸部縱紋中。與冬季灰頭鵐的區別在腰棕色,頭部多條紋且反差明顯。虹膜暗褐;上嘴褐色,下嘴灰白;腳肉褐色。
棲息於山區混交林、平原雜木林和灌叢中,有稀疏矮叢及棘叢的開闊地帶,也到沼澤地和開闊田野中。一般集小群生活或單個活動或與其它鵐類混雜飛行。雜食性,主要以雜草種子、葉芽和植物碎片等為食,也吃昆蟲。繁殖期在地面或灌叢內築碗狀巢。分布於中國、日本、韓國、寮國、朝鮮、蒙古和俄羅斯。繁殖於俄羅斯貝加爾湖以北。越冬在中國南方。
中文名
黃眉鵐
拉丁學名
Emberiza chrysophrys
別名
大眉子、黃三道、五道眉兒、金眉子
② 鳥類有哪些名字
常見的鳥類名字:畫眉、八哥、虎皮鸚鵡、(大)小葵花鸚鵡、金剛鸚鵡、白鷺、蒼鷺、林雕、游隼、麻雀、鴿子、文鳥、珍珠鳥、蜂鳥、火烈鳥、海鷗、貓頭鷹、蒼鷹、禿鷲、布咕鳥、烏鴉、灰鸚鵡,蠟嘴鳥,園丁鳥,企鵝,賊鷗,鵪鶉,鷺鷥,孔雀,火雞鴛鴦,綠頭鴨啄木鳥、喜鵲、麻雀、杜鵑、翠鳥。
不常見的鳥類名字:產潛鳥、松雞、旋木雀、岩鷚、鷦鷯、太平鳥、山鶉、雉雞、褐馬雞、長尾雉、石雞、扁嘴海雀、岩鷚、旋木雀、鷦鷯、山鴉、交嘴雀、水雉、山椒鳥、卷尾、黃鸝。
綉眼鳥、大鴇、毛腿沙雞、沙百靈、沙鵬、沙雀、丹頂鶴、雪雞、雪鶉、高原山鶉、藏雀、高山地雀,兀鷲、西藏毛腿沙雞、沙百靈、雪雀、、戴菊、旋木雀、岩鷚、長尾雀等。
鳥的種類有很多,大部分會根據季節遷徙。
(2)鵐類鳥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圖庫依據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光美最新出版的《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建設,圖片超過8萬張,涵蓋中國全部1445種鳥類。
據中國鳥網創始人、總版主、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段文科介紹,圖庫是目前圖片量最大的中國鳥類圖庫之一,做到了分類精準科學,檢索方便易用。圖庫內所有的圖片均為鳥網會員拍攝,鳥類介紹資料源於《中國鳥類圖志》(上下卷),廣大網友可隨時從中國林業圖片庫進入中國鳥類圖庫瀏覽。
③ 山東常見的鳥有哪些
山東常見的鳥有普通翠鳥、黑枕綠啄木鳥、斑啄木鳥、鳳頭百靈、灰喜鵲、喜鵲、紅嘴山鴉、禿鼻烏鴉、寒鴉、白頸鴉、大山雀、沼澤山雀、麻雀、山麻雀、燕雀、大天鵝、赤麻鴨、綠翅鴨、羅紋鴨、綠頭鴨、普通秋沙鴨以及大鴇、長耳梟、大麻鳽、白額雁、小天鵝。
1、大天鵝
大天鵝(學名:Cygnus cygnus):是鳥綱、鴨科、天鵝屬的一種候鳥,沒有亞種分化。體型高大,體長120-160厘米,翼展218-243厘米,體重8-12千克,壽命20-25年。分布於亞洲,冬季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及附近湖泊;春季遷經中國華北、新疆、內蒙古而到黑龍江,達蒙古人民共和國及西伯利亞等地繁殖。
2、麻雀
麻雀(Passer):是文鳥科麻雀屬27種小型鳥類的統稱。它們的大小、體色甚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俗稱麻雀。除樹麻雀外,雌雄均異色。世界共27種,其中5種分布在中國境內。分布相當廣泛。除極寒冷的南北極和高山荒漠,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3、小天鵝
小天鵝(學名:Cygnus columbianus)為大型水禽,體長110-130厘米,體重4-7千克,雌鳥略小。它與大天鵝在體型上非常相似,同樣是長長的脖頸,純白的羽毛,黑色的腳和蹼,身體也只是稍稍小一些,頸部和嘴比大天鵝略短,但很難分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於東北、內蒙古、新疆北部及華北一帶,南方越冬,偶見於台灣。
4、燕雀
燕雀(學名:Fringilla montifringilla)屬小型鳥類,體長14-17厘米。嘴粗壯而尖,呈圓錐狀。雄鳥從頭至背輝黑色,背具黃褐色羽緣。腰白色,頦、喉、胸橙黃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兩脅淡棕色而具黑色斑點。兩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斑。主要以草子、果實、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尤以雜草種子最喜吃,也吃樹木種子、果實。分布於北歐、亞洲、從挪威到勘察加、南歐、中國等地。
5、斑啄木鳥
這是一種具有黑背、白肩、紅色尾下覆羽和白色翼斑的雜色啄木鳥。兩性差異是雄鳥的枕部為猩紅色。喙強而尖直;腳趾4枚,兩前兩後,彼此對生,爪甚銳利;尾羽堅挺,富有彈性。我國除西藏和台灣外,各省、自治區均有分布。在國外,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和北非。大斑啄木鳥啄食鑽在樹干裡面的害蟲是益鳥,應加以保護。
④ 這是什麼鳥鵐系鳥,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
這是棕眉山岩鷚,鵐的嘴巴比較粗短。
⑤ 鳥的種類及名稱、圖片
鳥的種類繁多,遍布全球,生態多樣,可分為三個總目:
1.平胸總目,包括一類善走而不能飛的鳥,如鴕鳥。
鴕鳥屬鴕形目鴕鳥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鳥類,成鳥身高可達2 .5米,雄鴕鳥體重可達150千克。像蛇一樣細長的脖頸上支撐著一個很小的頭部,上面有一張短而扁平的、由數片角質鞘所組成的三角形的嘴。
主要特點是龍骨突不發達,不能飛行,也是世界上現存鳥類中唯一的二趾鳥類,在它雙腳的每個大腳趾上都長有長約7厘米的危險趾甲,後肢粗壯有力,適於奔走。
(5)鵐類鳥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鳥類分布在七大洲,連南極洲距海440公里的內陸都可以找到雪海燕。鳥的多樣性在熱帶地區最為顯著。早期認為熱帶地區的高多樣性是高度物種形成的結果,但被較熱帶地區要高的滅絕速率所抵消。許多科的鳥類可以在陸地及海洋中生活,有些海鳥上岸只是為了繁殖,有些企鵝可以潛到300米深的海中。
鳥的食物多種多樣,包括花蜜、種子、昆蟲、魚、腐肉或其他鳥。大多數鳥是日間活動,也有一些鳥(例如貓頭鷹)是夜間或者黃昏的時候活動。許多鳥都會進行長距離遷徙以尋找最佳棲息地(例如北極燕鷗),也有一些鳥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度過(例如信天翁)。
大多數鳥類都會飛行,少數平胸類鳥不會飛,特別是生活在島上的鳥,基本上也失去了飛行的能力。不能飛的鳥包括企鵝、鴕鳥、幾維(一種紐西蘭產的無翼鳥)、以及絕種的渡渡鳥。
⑥ 白眉鵐的外形特徵
白眉鵐雄鳥春羽整個頭黑色,頭頂中央有一顯著的白色中央冠紋,眉紋白色長而顯著,從嘴基直到頸側,顎紋亦為白色長而寬闊並延伸至頸側,後頸沾栗紅色。背、肩栗褐色有時沾橄欖灰色、具顯著的黑色中央紋,腰和尾上覆羽栗色或栗紅色,有的具灰白色羽緣;翅上小覆羽灰色或灰褐色,中覆羽和大覆羽黑褐色具皮黃色或沙皮黃色羽緣,有的尖端棕白色或白色;飛羽褐色或黑褐色,外側飛羽具窄的白色羽緣,內側飛羽具紅褐色或栗紅色羽緣。尾羽黑褐色,中央一對尾羽具寬的栗紅色或栗褐色羽緣,最外側兩對尾羽具長的楔狀白斑。頦、喉黑色,下喉有一白斑,胸和兩脅棕褐色或銹褐色、具深栗色或暗色縱紋,其餘下體白色。冬羽頭上白帶沾皮黃色或棕色,頦、喉具寬的皮黃色或淡褐色尖端,使頦、喉部黑色常被掩蓋。上體栗黃色羽緣亦較顯著。
雌鳥和雄鳥基本相似,但頭部黑色轉為褐黑色或深褐色,中央冠紋、眉紋和頰紋多為污白色有時微沾黃褐色或棕色,頰紋下有黑色點斑組成的黑色顎紋,眼先、眼周皮黃色、耳羽 棕褐色或紅褐色。頦、喉白色微沾黃褐色,喉側具暗褐色條紋,下喉、胸和兩脅較雄鳥淡、 呈銹褐色或淡栗色,具不明顯的暗色縱紋,其餘似雄鳥。
幼鳥和雌鳥相似,但較暗較褐。喉、胸、兩脅具顯著的暗色縱紋。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褐色或角褐色,下嘴基部肉色或肉黃色,腳肉色。
較黃眉鵐少黃色眉紋,較田鵐少紅色的頸背。與黃眉鵐的區別還在於尾色較淡,黃褐色較多,胸及兩脅縱紋較少且喉色較深。
大小量度:體重♂14-19.8g,♀14.8-19g;體長♂132-156mm,♀130-152mm;嘴峰♂10-12mm,♀9-12mm;翅♂67-82mm,♀66-77mm;尾♂56-66mm,♀54-73mm;跗蹠♂18-22mm,♀17-21mm。(註:♂雄性;♀雌性)
(註:白眉鵐圖冊網址 )
⑦ 類似麻雀的鳥圖片及名稱
不好回答,太多了。
麻雀科
黑頂麻雀 家麻雀 黑胸麻雀 山麻雀 [樹]麻雀 石雀 白斑翅雪雀 褐翅雪雀 白腰雪雀
黑喉雪雀 棕頸雪雀 棕背雪雀 山鶺鴒 白鶺鴒 黑背鶺鴒 日本鶺鴒
黃頭鶺鴒 黃鶺鴒
灰鶺鴒 理氏鷚
田鷚 平原鷚
布萊氏鷚 林鷚
樹鷚 北鷚 草地鷚 紅喉鷚 粉紅胸鷚 水鷚 黃腹鷚 山鷚 領岩鷚 高原岩鷚 鴝岩鷚 棕胸岩鷚 棕眉山岩鷚 褐岩鷚
黑喉岩鷚 賀蘭山岩鷚 栗背岩鷚 黑喉織布鳥 紋胸織布鳥
黃胸織布鳥 [紅]梅花雀 白腰文鳥 斑文鳥 栗腹文鳥 禾雀
⑧ 這是什麼鳥!
【栗鵐】(學名:Emberiza rutila,英文名:Chestnut
Bunting)是雀形目雀科鵐屬的鳥類,因雄鳥繁殖期上體栗紅色,故俗名大紅袍。被列為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我國廣大地區均有分布。
喜有低矮灌叢的開闊針葉林、混交林及落葉林,高可至海拔2500米。冬季於林邊及農耕區。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