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圖片大全 > 如何擁有清凈心的圖片

如何擁有清凈心的圖片

發布時間:2022-10-01 22:32:13

『壹』 如何才能得清凈心

首先要學習佛的慈悲,對治「貪心」。因為你這個人一慈悲,你就不貪。本來想在人家這里還拿一點,做生意的時候,我多要一點,我再多要一點,一想人家也很可憐,人家也沒有什麼錢,你的心一慈悲,你就不會有貪心。人家不買他的房子,他天天求菩薩,等到有人來看他的房子的時候,這個價錢他又不肯賣了。要斷除貪心、自私心和我執心,這個也是三種心。貪心是學佛人剛剛開始最難去除的;自私心人皆有之,那就更難消除;我執心就是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天天想著自己。這三種心,不要說剛學佛的人,就是你們學佛 學到今天,你們告訴師父,你們的這三種心去除了沒有? 沒有。
要記住擁有慈悲、智慧和行持,你就會擁有清凈心,你就把這個清 凈心拿回來了。

『貳』 怎樣清凈自己的內心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人們很難有時間靜下心來,享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靜心最高境界語錄,佛學靜心語錄,那些能讓人靜下心來的佛家語錄,趕快來看一看吧。

佛學靜心語錄大全

如果你不貪求、不佔有,那就是自在圓滿。惟寬禪師說:「思之不及,議之不得,曰不可思議。」

佛曰:佛說:一沙一世界,一塵一劫,彷彿我們每一次重逢和離別,如同三生石上刺破手指滴落的血。千里暗香拂過,銘刻著你我的生死契。


品格修養是習禪的畢生要務,重要性遠超機鋒妙語,法昭禪師有偈:同氣連樹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

佛有佛眼,心有心眼,只要不被一葉遮攔,便會滿目青山。怕的就是自己一葉障目,什麼都看不見,怎能不一片苦海?

悲心的特質是促使他人解除痛苦。它的作用是不忍心他人痛苦。它所顯露出來的是仁慈與憐憫。

佛曰: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 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我相信緣分,不信佛 而緣分信佛,不信我 是我自己么? ... 只因一聲虛幻的

佛曰: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於是將心剝了下來。佛又說:你又錯了,塵非本塵,何來有塵?

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不知雲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答樵謳,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耳。

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

佛曰:劫難,是安很喜歡的詞。也許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個禪,也是無止盡的劫難,可是佛他不告訴我們,我們要經歷多少才肯放過我們,他總是高高在上,笑而不語。

佛曰: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讓我們用生命中固有的頑強、抗爭和韌性,打磨掉自身的浮躁和輕狂,打磨掉懶散和消沉,還一份深沉、持重、剋制。

禪詩·《贈琴僧》:太古清音發指端,月當松頂夜堂寒,悲風流水多嗚咽,不聽希聲不用彈。——雪竇重顯

喜心的特質是能為他人的成功感到快樂。它的作用是去除妒忌心。它所顯露出來的是厭惡心的解除。

喜悅是從自性中表現出來的,人不可能以追求的方式獲得真正的快樂,所以慧思禪師說:但向己求,莫從他覓,覓即不得,得亦不真。

佛曰: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佛曰: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者,殺,盜,淫。 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意三者,嫉,恚,疑。

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慾,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若作惡業已,覆之以善者。彼照耀此世,如月出雲翳。此世界盲瞑,能得此者少。如鳥脫羅網,鮮有升天者。

如果我們不能守護自己的感官,像士兵守護各個城門一樣,那麼感官所接收的刺激將影響我們的心,而這顆心將隨著外在的不同變化而變化。

『叄』 清凈心的是什麼樣的呢 如何做到清凈心

較低層次的解釋,,
清凈心,就是【無念】,就是你腦海中沒有任何想法任何念頭的狀態,,
此狀態也就是念佛法門中最終境界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的狀態
也是坐禪的目的狀態,是入定的基礎狀態
。。基本上真正的高僧,都可以自主進入這種狀態

高層次的解釋。。。
等你能夠達到【無念】自然而然就會體悟到了(前提是不要以為無念就是最終目的地),,在這里我無法用文字表達清楚


至於如何做到,請讀【楞嚴經】,前三卷仔細看,,看懂了就會了。。。
如果覺得原經文太難,,可以參考交光大師的【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 】和圓瑛大師的【楞嚴經講義】
其他註解就最好不看了

『肆』 怎樣讓內心平靜~

如何讓自己內心平靜

有人說,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被催促著過上了快生活,沒有時間停一停問問自己內心。事實上,我們可以在快節奏的生活里尋找一絲絲的慢,撫慰內心的躁動,榮辱不驚。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如何讓自己內心平靜的相關內容。

身處如此緊節奏的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人際關系復雜,生活周圍也常常會被各種爆炸信息和情緒所充斥,我們自身的意識有時是渺小的,而身邊的聒噪和負面感情卻是真實的,有時自身也會被影響左右,失去了天然的寧靜和自在,產生出各種的喜怒哀樂,那麼,怎樣覓得內心的寧靜呢?!

多看好書,提升自己。多學習一些《弟子規》、《增廣賢文》等的好文章,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就會淡看各種煩惱,時刻保持住自己內心的寧靜與淡泊。

早睡早起,合乎規律。熬夜有害人的心理健康,研究發現當晚上熬夜看手機後,第二天就會導致焦躁煩慮,無法安心工作。雖然現在做不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也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才合乎天道,合乎自身規律。


飲食清淡,怡然內心。辛辣的食物容易上火,也容易導致內心焦躁,所以飲食清淡也對自己的性情有好處,讓自己的肚子和自己的內心一樣清涼。


2

怎樣消除煩躁情緒


換個地方透透氣。如果煩躁了,千萬不要一動不動老坐著,很容易將不滿發泄在別人身上造成情緒污染,手上有工作的話也會事倍功半。可以走出室外看看風景。

想一些如意的事。不要老是停留在那些讓人掃興的事情上,多想想開心的,比如某事某刻得到一個喜愛的東西,或者在不久的某個時候,你和誰誰約好一起登山。

吃點零食轉移注意力。可能你覺得這個對女生比較管用,其實男生也行,吃零食咀嚼可以帶動嘴部肌肉運動,也可以緩解神經緊張,自然也能夠慢慢帶走浮躁和不滿。

聽想聽的音樂。此時一般不宜聽快節奏的音樂,聽一些可以安撫情緒的民樂不錯,不過也因人而異,有的人越是煩躁越是喜歡快節奏,這樣反而可以使自己得到一定程度的發泄。

給遠方的朋友打個電話。通常人煩躁時容易對身邊的人發脾氣,可是對久未謀面的朋友就不同啦,此時如果時間合適可以給他們打個電話,聽對方說說他們的近況,心情也會好很多。

找個地方發泄。發燥有時還是需要發泄出來的,只是方式要找對,如果條件和時間允許可以通過跳躍、高喊的方式發泄,可以找個朋友傾訴一下,把「垃圾」倒一倒。


3

怎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寫字、畫畫。寫字和畫畫是一個能讓自己快速靜下來的不錯選擇,如果這是你的一個愛好的話那再好不過了。

聽音樂。最好是輕音樂,閉上眼睛,幻想著自己到了一個十分美妙的世界,可以只有你自己或是你和自己愛的人。

聊天。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而是找一個你認為十分穩妥、善於控制情緒、笑對生活的人,跟那種人聊一些開心的事,渾身充滿正能量。

寫日記。把自己的心情寫下來,好的、壞的,比較一下,辯證的看待生活中的問題,真正的勇士是看清了生活中存在欺騙卻仍然熱愛生活的人。

看書。看有深度的書,真正進入書里,與書本融為一體,心就自然靜下來了。


看海、春遊踏青,走進自然,感受自然里的每一個生命,試著去感受、去聆聽。


4

怎麼讓自己內心平靜


我們不都是完美的,我們的能力是一點一點學來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要學會寬容自己,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緊了,我們都是世界上的唯一,相信自己,不斷努力,不要妄自菲薄。

我們有壓力,所以需要發泄,不妨練練拳擊,釋放自己多餘的情緒與力量,讓自己的煩躁隨著汗水流去。

我們煩躁,需要傾訴,找一個可以安心的朋友,向他訴訴苦水,或者靜靜的擁抱,讓心靈安靜下來,慢慢呼吸,放鬆。

瑜伽是放鬆身心,陶冶情操的極好的運動,我們煩躁時,做幾套瑜伽的動作,讓心靜下來,靜下來,讓心靈去除浮躁,回歸平常。

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煩躁了,想什麼都煩躁,找個可以完全分散注意力的事,讓自己的心得到喘息,讓自己逃避一會,不是懦弱,而是為了更好的面對。

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放寬心,風雨過後是彩虹,我們經歷的一切都是成功路上的點綴,心累了,就歇歇,歇好了繼續上路!

『伍』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獲得清凈心

什麼是清凈心?一心念佛,一心是清凈心。什麼叫一心,二六時中,一天到晚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憶佛念佛,心裡真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每個眾生,蚊蟲螞蟻、妖魔鬼怪、花草樹木,都是阿彌陀佛。其他佛都改名阿彌陀佛,一心稱念,一向專念,心就覺悟了。「無住」就是心裡不能有一絲毫念頭,有念就住了,要想學菩薩,先學無住,無住就是清凈心、本來無一物。一切時、一切處,他一念不生。起心動念,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前念滅後念又生了,念頭是生滅法。生滅法里有個不生不滅的法,在我們身上,你知道這個秘訣,你就很歡喜,為什麼?沒有生死。生死是另外一部分,真正那一部分沒有生死,這個不生不滅的是六根的根性,就是見聞覺知,永遠沒有生滅。我們身是五陰身,色受想行識有生滅,見聞覺知不會隨他生滅。好像電波,普遍在空間,身體像收音機,打開開關能收到很多東西,見聞覺知像電波,周遍虛空法界,沒有來去。我們身體這個機器也能收能放,播出去的波也周遍虛空法界,這波是思想波,我們起心動念,再微弱、微細的念頭,諸佛菩薩的機器非常靈活,都能收到。我們的機器故障太多,裡面有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去掉妄想分別執著,佛菩薩點點滴滴我們也能收到。所以,清凈心重要!不要以為自己修行功德很少,到哪一天才能成就?如果我們得一心了,你的功德就無量無邊了。一切諸佛如來是一心,你也一心,你心跟一切諸佛心是一個心,決定沒有分別、界限,一切諸佛無量劫來所修的功德都變成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迷,你一迷到底,迷人的心跟我的心是一個心,所有一切迷人的心變成我的心,所有迷人所造的罪業都變成我的罪業。你只要用一心,所有一切法都貫通了,不能通,就是三心二意,一心現一切諸法。唯心所現那是一心,一念自性,現十法界、現一真法界,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一念心性現的。跟世人言談生歡喜,聽人話心裡歡喜,心裡執著,錯了!不分別、不執著,一切隨喜決定不放在心上。三輪體空,才生智慧。有絲毫執著就變成情見、情識,落在意識里了,那時你生煩惱不生智慧。「福」是從善行來的,行善是因,得福是果,業障沒除,福也不易得到。先要修清凈心,心地清凈是第一善。心地不清凈,縱然修善,善里有攙雜,不純,業障消得不徹底。使自己心地清凈,要改過,將心地真正做洗刷的功夫。「心凈則佛土凈」,世出世間真實的功德福報都在清凈心上,不修清凈心、不能在生活中得清凈心,就沒辦法離苦得樂。清凈心生智慧,純善的心生福德,福里就有壽。純凈的心,智慧圓滿,純善的行為,福德圓滿。高度智慧從禪定中來,所以佛法的修學是修定。在凈土法門就是修清凈心。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修清凈心的方法。學的東西越多,頭腦越復雜,智慧越不容易開。為什麼?你清凈心得不到。清凈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煩惱心起作用就是罪業。「本來無一物」,所以心清凈,心是空的,空就靈,靈就生智慧。菩薩心地清凈無染,眾生把污染舍掉,清凈心現前了,跟菩薩的心就融成一體了,我們心中有菩薩,菩薩心中有我們,感應道交。清凈心念佛,跟阿彌陀佛心相應,一定放光明,阿彌陀佛的智慧、德能加持到我們身上。念佛心不清凈就得不到感應。清凈心現前,所有一切善惡業都變成功德,都變成大圓滿。憑善業你到三善道度眾生,憑惡業你到三惡道度眾生,在六道九法界得大自在,廣度一切眾生。心清凈了,無量劫來的罪業都沒有了,若得一心,罪業都消除了,起心動念,罪業又現行了。病從哪裡來的?心想生。念頭不清凈是疾病的根源,胡思亂想,生理組織排列發生了障礙。心要清凈,一個妄念都沒有,我們現在這個身體就是金剛不壞身,為什麼?裡面組織排列一切正常,一絲毫障礙都沒有,他怎麼會生病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就是清凈心。只要修到心地清凈,發願往生,統統都可以去。真的得清凈心,才與西方極樂世界感應道交,才能感應到西方凈土的現前。心不清凈,西方世界現前了,是魔境。我們修的是凈業,修行的重點是清凈心。怎樣清凈呢?念佛是唯一的好方法,一切時一切處,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用這一句佛號打掉一切妄想執著。另一個方法是修助緣,起心動念不想自己,一切作為,為大眾。用我們的心力、一切能力,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一切不為自己,心就清凈了,為自己心就不清凈。用清凈心真誠心幫助一切眾生,是清凈心的助修,正助雙修。念佛求的是清凈心。持戒念佛得清凈心,越念心越清凈,妄念少了,煩惱輕了,智慧自然就長,這是念佛功夫得力的現象。真正要經意顯露出來,如果心不誠,經意顯露不出來,為什麼?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怎麼解?光是想解沒有辦法達到。多讀、多研究、多思惟,不能解,什麼原因?佛的言語,佛所說的一切經是從真心自性里自自然然的流露出來的,沒加一絲毫分別、想像。我們用分別心、思考的心,怎麼能得他的真實義?用的心不相應,好像水源,人家的水是清水,我們是濁水,我們濁水要了解清水,流到清水裡面去,清水也變濁了,這就錯解、曲解了如來真實義。真正要理解,要用清凈心。佛心清凈,我們的心也清凈,如來的意思就理解了、懂了。心跟佛心一樣,解跟佛解才能相應。總而言之,一定要修定。凈宗三大綱領:清凈、平等、覺,抓住一個就行了。我們業障深重的凡夫,從清凈心下手,比較方便、容易。我勸導大家入佛門,先讀一部經,念三年。其他一切都放下,為的是修清凈心。一部經念了,心容易清凈,念多了,看多了,自然就胡思亂想。你什麼好處都得不到。背誦經典,是修善,又能作心地功夫,就是修清凈心。一切善惡念通通都沒有,叫凈念。讀經是凈念,念佛是凈念,以這兩種方法來修凈念,來修清凈心,最為殊勝。真正要想在這一生往生,心凈非常非常重要,用什麼方法達到心凈?信願持名,有真信,有真正的願望想去,一心念佛,用念佛來凈心,使心清凈,清凈心裡一個妄念沒有,有一個妄念心就不清凈了。你要想修清凈心,你必須要離開外緣,外緣常常在誘惑你、擾亂你,你要把這些誘惑、干擾離開。電視、廣播、雜志、報紙全是誘惑你的,都是魔王,叫你的心不能定下來。你要想真正求一心,真正求功夫成片,電視不能看,報紙不能看。社會上的事情不知道,天天天下太平,外面沒事,心也定了。你知道的事情多,你憂慮、牽掛、煩惱多,你認得人多,你是非、長短多,不管修哪個法門,要想成就,統統要離開外緣,找個清凈環境來修行。心越清凈功夫就越深,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妄想煩惱照樣起來,那沒用處,一定要看破放下,放下不是把工作放下,不是把責任放下,是把心裡的妄念放下,煩惱、憂慮、牽掛放下。生活越簡單越健康,心地清凈,一塵不染,淡薄名利,養清凈心。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保持心地清凈、平等,這就是真正的凈土,心凈則土凈,真正的凈土是在心裡,現在居凈土,將來定生彌陀凈土,凈土跟凈土感應。今天的災難是全球性的,一切眾生共業所感,躲不過。什麼地方最安全?心地清凈最安全。縱然災難遇到了,也會絲毫恐懼都沒有,不驚不怖,這樣念佛決定往生。如果不念佛,沒有這個意願往生,心是安靜的,沒有恐怖、沒有驚慌,死了以後也生人,也是天人。最怕的是慌張、恐怖、驚嚇,在這種心態下,墮三途。學佛能學到這一點,你這一生就沒空過。如何修清凈心?在行中修,行是生活、工作、應酬,在這裡面學不著相。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心就清凈了。不把拉拉雜雜的事情放在心上,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只有經典上的教誨。我們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要盡心盡力,認真努力去做,做了之後,心地清凈,一塵不染。凡夫做了好事,總覺得自己功德很大,居功,念念不忘,著了相,所以心就不清凈。心地清凈、空寂,什麼都不想,做再多的好事,都不放在心上,統統放下,清凈心裡生歡喜、生智慧。這個歡喜不是從外面來的,是從內心裡生出來的,是真歡喜。世間不管什麼事,聽到也好,見到也好,統統不要放在心上,見如不見,聞如無聞,時時刻刻保持清凈心。清凈心,生智慧,魔不得其便,魔干擾這一關一定要通過,用真誠心平平安安度過,為眾生,為度眾生,不為自己,我修行、學教、念佛、生活、活在世間,都為眾生。有一念私心,魔就得其便,就來擾亂。世尊用戒定慧降魔,佛子心裡常住戒定慧,魔就不得其便。自己道力容易成就,回過頭來,也度了邪魔債主。凡夫這個也挑剔,那個也挑剔,這個佛像好,那個不好;這個經好,那個經不好;這個經印的好,我喜歡,那個不好,我不喜歡,連佛法修學都挑剔、都著相,你哪一天才能成就?哪一天才入不二法門?能舍棄一切惡業,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以清凈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這一生就超越六道、十法界,這就是親近阿彌陀佛的條件。真正修道人不見一切眾生的過失,心才真正清凈,才不染著。眾生有沒有過失?決定沒有,造極惡業的眾生也沒有過失。我們看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善的,我們尊重、贊嘆、恭敬他的本性,我們自己才能成為純善純凈。最傻、最笨的人,才把眾生的染污放到自己心裏面去,把自己的心變染污了,自己的心壞掉了。我們心裡裝一切眾生的善,眾生的不善我一絲毫都不裝進去,所以,好快樂、好自在、好歡喜,見到任何人都恭恭敬敬。這方法要學。人家來說好事,我聽,我歡喜。說壞事,我立刻禁止,我不聽。為什麼?保持自己的清凈心,保護一個恭敬心。這是性德,絕不容污染。永遠記住別人對我們的好處,與人為善,我們自己自在、安樂、幸福,一生中沒有一個冤家對頭。縱然有冤家敵對,是他對我的誤會,我對他沒有誤會。他以惡意對我,我以善意待他。清凈心在日常生活中養成,

『陸』 佛教的清凈心什麼體現出來

智諭法師

今天和大家講清凈心。清凈心對修道人很重要。經上說:心凈則佛土凈。又說:清凈心植眾德本。一切功德從清凈心來。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心清凈。
世間法也靠清凈心。眾生在世間,
如果心清凈,一定孝;心不清凈,不孝。
如果心清凈,一定尊敬長上;如果心不清凈,則不尊敬。
心清凈則無所欲求,一定慈悲一切眾生;如果心不清凈,而能慈悲一切眾生,無有是處。
心清凈則不造惡業,
心清凈不受苦報,
心清凈斷集,
心清凈就是修道,
心清凈就是證滅。
心清凈,沒有慳貪,行於布施。
心清凈,沒有違犯,能持戒。
心清凈,不曾有粗暴,能忍辱行。
心清凈,沒有懈怠、懶惰,就是大精進。
心清凈,不隨境轉,就是禪定。
心清凈,智慧明達,就是般若。所以心清凈是眾德之本。

心得少分清凈,證聲聞果。心得多分清凈,證菩薩果。心最極清凈成佛果。

心清凈,不可測、無障礙。不可測無障礙,謂之神通。自往生以至成佛果,皆在心清凈。修佛道不外乎心清凈。

禪宗不過求清凈心,叫本來面目。
律宗以戒律約束行人,也是求清凈心。
密宗三密。就是清凈心。
凈土宗,心凈則佛土凈,還在清凈心。
其他各宗,華嚴宗、天台宗、唯識宗、三論宗無一不是求清凈心。
如果你所求的不是清凈心,求學術、求神通,那皆非佛道,及早回頭。

清凈心怎麼得到呢?
有一個方便法門——事中無心,心中無事。大眾僧各自檢討精進。

看你的心有掛礙沒有?有其他事情沒有?如果有,趕緊念佛,令其清凈。
遇到外邊事情,你住著染心了沒有?如果對外面的事情,起歡喜心、懊惱心,那是染心,趕緊念佛,使他消滅。
所以保持事中無心,心中無事,保證可得大受用。

清凈心從六處走了,眼耳鼻舌身意。此人要是眼貪色,一定心不清凈。耳貪聲,一定心不清凈,一定不成佛道,沒有道。鼻貪香,心不清凈。舌貪味、好講話,不要問,此人沒道心、沒道德,於佛道中不得成就。身貪覺觸,如果有人淫慾心不斷,要心清凈的話,無有是處。意貪法,法有兩方面,一是過去世,一是未來世,不是現在世,憶想過去,貪著未來,皆是意貪法。如果不守六根,不能清凈,不得成就,不是修道人。修行要點在清凈心。

今天和大家講修佛道注意清凈心。時時刻刻檢討是不是事中無心,心中無事。禪宗稱之為一絲不掛一塵不染,就是本來面目。

我們大家都是一樣,我們應該猛然回頭,我們無量劫來,叫六根偷走了我們的清凈心,無量劫來,流落生死,地獄、餓鬼、畜生皆去過。今天幸得人身,幸聞佛法,怎能再不及早回頭?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無相頌
.........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凈至無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凈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卧。

『柒』 如何保持一顆清凈的心

沒有內心的寧靜不可能擁有真正的幸福。而這種寧靜是很難達至的,即使是在萬籟俱靜的深夜,或是你跋山涉水到了人跡罕至的荒野,如果你胸中還跳動著一顆躁動不安的心,那麼依舊會心神不寧、心勞神疲。如何保持內心的寧靜呢?有如下幾個簡單的方法。

立即行動

很多時候,感覺不安、焦躁,是因為心裡裝了太多的想法、計劃。但是如果你能立即行動,這種焦躁不安感就會迅速緩解,甚至消失。想給某人發個信息、打個電話,想讀一本書,看一部電影,想換個工作,想回家看看父母……其實這些都是很簡單的事情,而人們總是喜歡說:「等我有時間的時候……」或者給自己一個未來的日期:「我明天要怎樣」「我下周要怎樣」「我下個月要怎樣」「我明年要怎樣」。其實你現在就有時間,只是你寧可在心中讓這些想法發酵膨脹,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也不願去行動。心動不如行動,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當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時,應該馬上行動起來,有了想法就要勇敢去嘗試。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趕快行動吧!

與書為友

內心不寧靜,很多時候是因為你心中沒有定見,不知道該干什麼,或者不知道該怎麼辦。要保持內心的寧靜,你不能只與電腦為友,與手機為友,與微信、微博、QQ為友,更要「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與真理為友」,或者說與書為友,正如雨果所說:「書籍是一種冷靜可靠的朋友」。學會和書本交朋友,因為他永遠不會把你的心事告訴別人,他會幫你條分縷析,給你指點迷津,消解你的困惑,豐富你的知識,慰藉你的心靈……所以,學會以書為友,他會讓你變成仁者智者勇者,讓你不憂不惑不懼,也能將那些讓你心神不寧的東西驅散於無形。

時常靜思

「閑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要保持自己內心的寧靜,此處的「過」可以做另外一種解釋,即靜思自己的「過往」,而不是緊盯自己的「過錯」,要從自己的「過往」中找尋成就感,常常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幹了什麼,看了什麼,讀了什麼,日子是怎麼過的,這樣就不會常常發出「好像一天什麼都沒干」之類的感慨。因為雖然很多事情很瑣碎,但是靜思會讓你明白自己並沒有渾渾噩噩、混世度日。刷牙時、洗澡時、散步時,你都可以「靜思」,靜靜地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什麼,還要做哪些事,一些事情做到什麼階段了,完成這些事情還需要做什麼後續工作,哪些事情是非常緊急的,必須搶做快做,哪些事情可以稍微緩一緩,一些難點怎麼解決和處理……這些都可以通過靜思理出個頭緒,分出個輕重緩急。當你心中對自己已做、正做、將做的事情,對過去現在未來有一個清晰准確的判斷和認識時,你的內心就寧靜了。

懂得分享

有時內心不寧靜,是感覺有太多東西沒有釋放、沒有表達、沒有顯露,所以要懂得與人分享,分享你的經驗、智慧、體會,充分展示你的才華。當人向你求助、求教的時候,不要吝惜,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精神財富,只有使用,才能實現它的價值。不要把你的書房緊鎖,還要加上一個「書不外借」的橫幅,不要把你的心門緊閉,將真誠求教的人拒之千里,不要把你的錢袋緊扣,讓急需它的朋友失望而去。學會分享、懂得分享,你會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喜悅,因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據《人力資源》雜志,作者:甘正氣,本文有刪節)

監制/徐遙 責編/劉文韜 編輯/王碧薇 製作/王高林

覺得不錯,請點贊↓↓↓

『捌』 如何修清凈心

凈空法師開示 佛法是教人離苦得樂的,學佛以來覺得自己的心越來越清凈了,每天都非常快樂。那種身心的愉悅、無憂愁無煩惱的生活真是幸福極了。今後要繼續的修學清凈心,即一心念佛。下面是凈空老法師關於清凈心的法語。 清凈心,生智慧,魔不得其便,魔干擾這 一關一定要通過,用真誠心平平安安度過,為眾生,為度眾生,不為自己,我修行、學教、念佛、生活、活在世間,都為眾生。有一念私心,魔就得其便,就來擾亂。世尊用戒定慧降魔,佛子心裡常住戒定慧,魔就不得其便。自己道力容易成就,回過頭來,也度了邪魔債主。 能舍棄一切惡業,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以清凈心、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這一生就超越六道、十法界,這就是親近阿彌陀佛的條件。 真正修道人不見一切眾生的過失,心才真 正清凈,才不染著。眾生有沒有過失?決定沒有,造極惡業的眾生也沒有過失。我們看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善的,我們尊重、贊嘆、恭敬他的本性,我們自己才能成為純善純凈。最傻、最笨的人,才把眾生的染污放到自己心裏面去,把自己的心變染污了,自己的心壞掉了。我們心裡裝一切眾生的善,眾生的不善我一絲毫都不 裝進去,所以,好快樂、好自在、好歡喜,見到任何人都恭恭敬敬。這方法要學。 人家來說好事,我聽,我歡喜。說壞事, 清凈心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不是念佛時清凈,不念時心就不清凈。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心都要保持清凈。你有家庭、事業要做的更好、更圓滿,因為你有智慧。我的事業是為社會大眾,沒有得失心,賺錢歡喜,賠錢也歡喜,不受外境干擾,就自在了。 在日常生活中,對人、事、物用清凈心,清凈心是不用感情,心裡確確實實沒有七情五欲。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五欲:財、色、名、食、睡。對人、事、物平等,沒有分別心、高下心。平等就是虛靈。能用這種心態,在佛法里,無論修哪個法門,沒有不成就的。 心愈清凈功夫就愈深,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妄想煩惱照樣起來,那沒用處,一定要看破放下,放下不是把工作放下,不是把責任放下,是把心裡的妄念放下,煩惱、憂慮、牽掛放下。 今天的災難是全球性的,一切眾生共業所感,躲不過。什麼地方最安全?心地清凈最安全。縱然災難遇到了,也會絲毫恐懼都沒有,不驚不怖,這樣念佛決定往生。如果不念佛,沒有這個意願往生,心是安靜的,沒有恐怖、沒有驚慌,死了以後也生人,也是天人。最怕的是慌張、恐怖、驚嚇,在這種心態下,墮三途。學佛能學到這一點,你這一生就沒空過。

閱讀全文

與如何擁有清凈心的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圖片文字如何加自己的頭像 瀏覽:315
哈哈男生圖片 瀏覽:730
長截圖圖片轉化word文檔免費 瀏覽:245
製作文檔時如何在底部加圖片 瀏覽:822
有錢難買早知道文字圖片 瀏覽:96
紅色衣服背影圖片女生 瀏覽:390
在word中插入的圖片如何拖動 瀏覽:72
好聲音導師高清圖片 瀏覽:159
二維碼圖片初中男生 瀏覽:235
說這個小女孩甜到心裏面的表情圖片 瀏覽:726
白露節氣圖片大全 瀏覽:632
向日葵圖片怎麼擺 瀏覽:534
女生插畫圖片 瀏覽:810
糊的文字圖片怎麼變清晰 瀏覽:858
英文版明信片封面怎麼寫圖片 瀏覽:997
接地氣的衣服搭配圖片 瀏覽:599
男生自我安撫的圖片 瀏覽:435
pr如何設置圖片播放時間 瀏覽:671
植物花圖片大全 瀏覽:687
漫畫可愛貓咪圖片 瀏覽:602